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州市十大产业链

常州市十大产业链

常州十大产业链

·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

·智能电网产业链

·通用航空产业链

·新光源产业链

·新医药产业链

·碳材料产业链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

·轨道交通产业链

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

产业现状

常州市数控机床制造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苏新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常州阿奇夏米尔机床有限公司、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等。主要产品有加工中心、数控龙门镗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钻床等。在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方面,主要企业有常州市宏达机床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常州市亚兴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

我市纺织机械无论整机还是关键零部件-纺织器材在国内外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经编机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喷丝板、钢扣、罗拉邓纺织部件的制造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行业“单打冠军”。

主要企业有卡尔迈耶、金昇纺机、润源经编、同和纺机、八纺机、常州钢扣等企业。

机器人尽管在我市刚刚起步,但起步的起点高,既有全球知名、日本排名第一的产业机器人专业生产厂家日本安川电机株式会社投资的机器人项目,也有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参股,依托“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的重要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产业布局

常州市数控机床产业主要布局在武进区和新北区;机器人主要在武进区;纺机机械主要布局在金坛市和武进区。

主要企业

1、江苏新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2、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

3、常州阿奇夏米尔机床有限公司

4、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

5、常州市宏达机床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6、常州市亚兴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7、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

8、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9、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10、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1、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12、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13、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14、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智能电网产业链

产业现状

常州是全国重要的智能电网制造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被认定为江苏省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变压器、电力开关、电线电缆、相关配件等四大领域,产品覆盖超/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中小型配电变压器、特种变压器以及高中低压开关柜、高压智能开关、真空断路器、各种电线电缆、绝缘材料等,门类多、规格全。

目前,我市智能电网制造企业共有600余家,2012年,我市智能电网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562亿元,同比增长10.9%。主要产品中,变压器产量144512兆伏安,电力电缆649441.4千米。

产业布局

智能电网产业主要分布在溧阳、钟楼和天宁等区域。

主要企业

1、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

2、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3、常州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

4、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5、常州博瑞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6、常州西电帕威尔电气有限公司

7、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

8、伊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9、江苏华冠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10、常州船用电缆有限公司

11、常州安凯特电缆有限公司

12、莱尼电子有限公司

13、常州依索沃尔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14、常州市英中电气有限公司

15、江苏安靠智能输电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航空产业链

产业现状

我市通用航空产业基础薄弱,总装集成没有企业介入;常州天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警用无人机系列产品;子系统生产只有直升机涡轴发动机重点生产企业——常州兰翔机械总厂;此外,只有一些从事原材料生产和零部件生产的企业原材料生产和零部件生产有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天常玻纤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常州市天工锻

造有限公司、常州蓝托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要生产为飞机配套的碳纤维及其织物、锻件、大型齿轮、航空座椅等。

产业布局

我市与通用航空产业有关企业主要布局在武进区和新北区。

主要企业

1、常州兰翔机械总厂

2、常州天鹅科技有限公司

3、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常州天常玻纤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6、常州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7、常州市天工锻造有限公司

8、常州蓝托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新光源产业链

产业现状

我市新光源产业目前主要以武进高新区为集聚区,已经形成了从蓝宝石长晶——切磨抛---外延片、芯片---封装---照明运用一整条完整产业链。台湾晶元光电、光宝科技、日本住友电工,江西晶能光电等近20多家国内外知名的LED企业落户。通过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一批科技计划,培育引导了星宇车灯、汉莱科

技、中晶光电、欧亚蓝宝、国星电器、欧密格光电等一批本土LED企业,带动了本地传统照明企业向LED产品方向转型。同时,我市集聚了众多的科研机构: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基地、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常州化学所、国家半导体照明检测中心等。新光源产业2012年产值33.7亿元,同比增长40.6%。

产业布局

产业主要分布在武进区。

主要企业

1、晶品光电(常州)有限公司

2、光宝光电(常州)有限公司

3、住友电工(常州)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4、江苏中晶光电有限公司

5、晶能光电(常州)有限公司

6、江苏欧亚蓝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7、江苏汉莱科技有限公司

8、常州天禄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9、常州欧密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0、江苏新鸿联集团有限公司

11、常州中微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2、江苏国星电器有限公司

新医药产业链

产业现状

常州市新医药产业基础良好,包含的八大领域:生物制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械与卫生材料、中药、生物工业、生物农业、生物环保及生物能源,我市均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存在。

在医药方面逐步形成了以医药为主、工业生物并行的良好产业发展格局,并且已形成一批竞争能力强、质量优、市场信誉好的生物医药产品群。开发高新产品近50只,拥有海南霉素、硫酸依替米星、注射用重组胰生定多肽、治疗大肠癌碘[131I]单抗CAb-1、CAb-2、HAb18G/CD147新型癌标志物组织学诊断盒、靶向性抗血栓蛋白、TAT-N25多肽乳膏、TAT-N25多肽注射药等8个国家一类新药,螺旋藻多糖、依那普利、奥美拉唑、氟康唑、氟酊等二类新药近30个,申请专利2800余项。

在医疗器械方面,实现了从最初低端的一次性注射器向高端医药器械的转型,在产品类别上涵盖了43类医疗器械中的31个大类,拥有1200张注册证。已形成了骨科植入类、高分子器械、手术器械类、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电子产品、康复器材等六大主体群。我市成

为全球骨科植入器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

产业布局

新医药产业主要布局在高新区的常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与武进区

的常州西太湖医疗器械园,正形成北药南器械的呼应之势。此外,天宁区、溧阳市、金坛市也分布有些医药企业。

主要企业

1、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

2、常山生化药业(江苏)有限公司

3、江苏太平洋美诺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4、江苏先声卫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5、常州康丽制药有限公司

6、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7、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

8、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

9、江苏亚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常州市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11、常州市佳尔科药业有限公司

12、常州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3、常州创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4、常州市朗生医疗器械工程有限公司

15、常州市南方卫生材料厂有限公司

16、常州市钱璟康复有限公司

17、江苏康进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18、江苏久信医用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19、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常州市牛塘化工厂

碳材料产业链

产业现状

常州是江苏省重要的新材料研发和制造基地,已建有常州国家新型涂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4家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常州先进碳材料科技产业园等3家省级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尤其是近年来,我市重点依托常州国家高新区和西太湖科技园,围绕纳米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富勒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石墨等领域,集聚了中简科技、黑玛新型碳材料、盛泰碳纤维、宏泰摩擦、第六元素、二维碳素、天常玻纤、宏发纵横等一大批优秀碳材料、制品及装备制造的科技型企业。2011年成立的石墨烯研究院和石墨烯科技产业园,是国内首家致力于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专业化研发平台,在石墨烯材料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产业布局

碳材料产业主要布局在武进区和新北区。

主要企业

1、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

3、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

4、常州碳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常州天常玻纤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7、常州黑玛新型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8、常州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9、常州市盛泰碳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10、常州宏泰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11、常州伯龙三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12、常州碳维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产业现状

2012年,全市光伏产业产值315.6亿元。我市光伏产品涉及拉棒、铸锭、切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生产设备、材料、光伏电网设备、光伏发电系统及工程等除高纯多晶硅提炼以外的几乎所有产业链环节。全市光伏产业形成了新北、金坛和武进“三位一体”的集聚发展格局。全市光伏企业形成了以天合、亿晶、顺风、天龙、亚玛顿等6家海内外上市公司为龙头骨干、其他相关企业为配套的发展态势。无论从产业规模化发展、集聚化发展还是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协作配套等各方面看,我市光伏产业都已经具备很强的综合竞争实力。

产业布局

产业主要布局在新北区、金坛市和武进区;在钟楼区和天宁区也有一些企业。

主要企业

1、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2、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3、常州顺风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4、江苏华盛天龙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5、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6、常州协鑫光伏有限公司

7、常州佳讯光电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8、常州兆阳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9、凡登(常州)新型金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

产业现状

农业机械是常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具有产品系列化、市场配套体系完善的优势,在国内农机行业具有重要地位。主要生产柴油机、拖拉机、粮食饲料加工设备、种植机械、收割机械和排灌机械等产品,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农业机械产品约占全国销量的15%,其中单缸柴油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手扶、轮式拖拉机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居第二和第四位,各类粮食饲料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位之列。农业机械产品约占全国销量的15%,其中单缸柴油机和

25-40马力轮式拖拉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我市工程机械已形成由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道路养护机械、大吨位自卸车和各种搬运设备等七大类产品组成的产业体系,已形成常林、小松、现代、特雷克斯(常州)机械、玉柴和柳工等骨干企业支撑,恒立油缸、天元工程机械、长岭桥箱等企业为其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其中:装载机销量占全国5%、挖掘机销量占全国9%。

产业布局

农业机械主要集中在武进区、钟楼区和溧阳市;工程机械主要集中在新北区和武进区。

主要企业

农业机械主要企业:

1、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3、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4、常州亚美柯集团有限公司

5、布勒(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6、井关农机(常州)有限公司

7、常州冈热机械有限公司

8、爱科(常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9、江苏正昌集团公司

10、常州格力博工具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主要企业:

1、常林股份有限公司

2、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3、小松(常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4、玉柴重工(常州)有限公司

5、柳工常州挖掘机有限公司

6、江苏恒力高压油缸有限公司

7、特雷克斯(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

产业现状

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56家,2012年产值352.6亿元。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13家、1-5亿元企业52家。拥有商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3家、专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5家,没有乘用车生产资质。被认定为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和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产业布局

整车及专用车分布在新北区、武进区、溧阳市和天宁区。新能源

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主要分布在新北区、武进区、钟楼区和溧阳市。汽车零部件主要分布在新北区、武进区,其他辖市区也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

主要企业

1、常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

2、常州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3、常州英田汽车有限公司

4、溧阳二十八所系统装备有限公司

5、常州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

6、查特中汽深冷特种车(常州)有限公司

7、常州佳卓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8、常林股份有限公司

9、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10、麦格纳动力总成(常州)有限公司

11、电装(常州)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

12、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

13、常州远东连杆集团有限公司

14、常州光洋轴承有限公司

15、常州市瑞悦车业有限公司

16、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有限公司

17、常州昌瑞汽车部品制造有限公司

18、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19、波士顿电池(常州)有限公司

20、常州市裕成富通电机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产业链

产业现状

常州轨道交通产业产品门类齐全,品种多达2500余种,几乎涵盖了所有相关领域,在内燃机车整车、车辆内装饰、牵引传动、电气控制、输变电、车体、转向架、照明产品、屏蔽门等诸多产品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具备了轨道交通产品研发、配套、制造、商务、物流和整车大修的完整产业链,2012年轨道交通产业产值260亿元。常州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占有率,轨道交通牵引传动系统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5%以上,内饰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5%,车内辅助电器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高速铁路电气化设备也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产业布局

我市被认定为江苏省轨道交通特色产业基地,主要在戚墅堰区和武进区。

重点企业

1、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2、南车戚墅堰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3、新誉集团有限公司

4、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常州长青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7、江苏纳博特斯克今创轨道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双百”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常州市“双百”工程就是以做强企业、做大产业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为重点,选择100家规模化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和100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创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发展。

为贯彻落实《常州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双百”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以下简称“双百”行动计划),确保完成“双百”行动计划所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目标,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加快技术改造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品种质量提升、工艺装备改进、集约绿色制造、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点技改项目。积极帮助协调解决资金、进口设备免税、电力增容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加快建设。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发改委、科技局、国土局、国税局、海关、供电公司、各辖市区)

2.鼓励“四新”技术改造。支持和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对现有产能进行技术改造,全市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健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定期制定和发布《常州市传统产业重点技术改造支持目录》,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设备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奖励。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统计局、国税局)

3.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依托优势资源和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战略投资者引进和不同所有制的分类招引,着力引进有利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项目,带动配套体系的完善。

(牵头部门:商务局;配合单位:发改委、经信委、各辖市区)

4.加大央企对接力度。大力引进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产品高端化、产业链延伸、做强做大和产业辐射带动强的重大项目。鼓励民营企业抓住国家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契机,对接国防、军工部门,参与军品科研和生产。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发改委、国资委、各辖市区)

5.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全市工业企业土地利用情况开展普查,盘活利用存量土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工业企业亩均产出水平。

(牵头部门:国土局;配合单位:各辖市区)

二、鼓励做强做大

6.培育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培育100家左右贡献份额大、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引领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15年,全市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3家(其中超千亿元企业1家、超500亿元企业3家)。对产出规模和入库税收上台阶的企业给予奖励。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财政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各辖市区)

7.狠抓企业增量产出。每年重点培育200个产出大、销路好、效益高的新增长点企业,带动传统产业产销效稳定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以上。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财政局、统计局、各辖市区)

8.支持鼓励兼并重组。支持企业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包括企业兼并、资产收购、股权受让),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涉及存量土地、房产转让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变更权属,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办理水、电、气及其他权证时,按照有关政策的最低标准收取费用。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金融办、财政局、国土局、城建局、房管局、国资委、国税局、地税局)

9.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拥有自主品牌、在行业内位居前列、具有较强竞争力、较高成长性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科技局、财政局)

10.培育高成长型企业。扶持100家科技高成长型企业做精做强,鼓励企业在新品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牵头部门:科技局;配合单位: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统计局)

11.扶持小微企业列统。鼓励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争取更多小微企业上规模。加强引导,依法规范,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对当年新进列统的小微企业,给予奖励。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统计局、工商局)

12.鼓励产业集约发展。加强特色产业集群、工业集中区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强化区域品牌创建。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财政局、国土局、各辖市区)

13.扶持发展总部经济。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有序转移生产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市外、省外、境外生产贸易基地,在更高层次整合资源参与合作竞争。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发改委、商务局、工商局、各辖市区)

14.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创新市场营销模式,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的目标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江苏产品万里行”等大型展销活动。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财政局、商务局、各辖市区)

三、提升创新能力

15.加速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健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在明确定位和标准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围绕产业战略需求开展应用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建设一大批“两站三中心”。

(牵头部门:科技局;配合单位: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

16.加快“双新”推广应用。组织推广应用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带动性,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产业整体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争取传统产业每年有50项新技术、新产品纳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目录。

(牵头部门:经信委;配合单位:发改委、科技局)

17.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壮大自主品牌,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提高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

(牵头部门:质监局、工商局;配合单位:经信委、科技局)

18.支持首台(套)研制应用。加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示范,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对企业参与国家重点项目或示范工程招投标并中标的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给予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