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的范例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的范例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的范例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的范例

《你睡不着吗》

《你睡不着吗》的作者是(爱)马丁·韦德尔。这个儿童作品主要是讲发生在两只熊之间的一个有爱的故事。在一天夜晚,一只小小熊由于怕黑多次睡不着,而大大熊却耐心细心地安抚它直到熟睡的故事。这个儿童文学作品字里行间很好地表现出了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一字一句中能够体会到浓浓的友爱。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对其审美特质进行论述。

一、纯真美

儿童世界是稚嫩、纯真、美好的,这些是儿童生命固有的品性。《你睡不着吗》中大大熊对小小熊的关心和爱护。大大熊多次耐心的安抚小小熊睡觉,多次帮小小熊拿灯替它祛除黑暗,给它安全感等细节中就洋溢着它们两之间纯真的友爱之情,令人感到快乐和温暖。

片段回顾:

“你睡不着吗,小熊?”大熊放下他那本有趣的书,走到了小熊的床边。

“我害怕。”小熊说。

“你为什么害怕,小熊?”大熊问。

“我不喜欢这么黑。”小熊说。大熊看了看周围,觉得小熊说得有道理。于是他拿来了一个小小的灯笼,放在小熊的床边。

“谢谢你,大熊。”小熊给了大熊一个拥抱。大熊坐在火堆

边继续看书。

小熊躺了一会儿,可他还是睡不着。

“你睡不着吗,小熊?”大熊说。他放下书,来到了小熊的床边。

……

二、稚拙美

儿童文学总表现出一种稚气而拙朴的艺术风格,而稚拙是儿童艺术的本能,是一种美学天性。在《你睡不着吗》这个作品中通过小小熊睡不着时可爱稚嫩的语言,能够很容易的联想到小小熊当时的神态以及表情是充满稚拙情态的。这正是因为小小熊处在一个生命初始成长阶段。此外,整篇作品看下来大大熊和小小熊之间语言和叙述方式的变化(大大熊和小小熊独特的语言之间的承接和交替变化)以及情节的构成方式(小小熊从一直睡不着到后面的在没有察觉中就熟睡在大大熊的怀抱中)也让人感觉到这样一种美感。此外,整个作品语言给人的感觉是俏皮活泼的,让人读了还想回过头读。

片段回顾:

森林里住着两只熊,一只叫大大熊,一只叫小小熊。白天,他们一起玩;晚上,大大熊领着小小熊回到熊熊洞里。但是小小熊睡不着,因为他怕黑,大大熊为他点上盏小灯。可小小熊还是睡不着,还是怕黑。大大熊为他点上大一点的灯最后连灯王都点上了,但小小熊还是说怕黑——熊熊洞外的黑。

……

三、欢愉美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它总是洋溢着更为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例如这个作品中以夸张、幽默的手法向我们展现出具有美感意义的内容。如:作品中“大大熊”“小小熊”“熊熊椅”“熊熊灯”等叠词结构类型的词汇在作品中频繁出现,给人一种滑稽幽默的感觉,让人读起来整体是欢愉轻松的,给读者阅读过程中造成了很强的趣味性。

片段回顾:

森林里住着两只熊,一只叫大大熊,一只叫小小熊。白天,他们一起玩;晚上,大大熊领着小小熊回到熊熊洞里。但是小小熊睡不着,因为他怕黑,大大熊为他点上盏小灯。可小小熊还是睡不着,还是怕黑。大大熊为他点上大一点的灯最后连灯王都点上了,但小小熊还是说怕黑——熊熊洞外的黑。这下大大熊可就为难了,因为就算把全世界的灯都点亮也照不亮外面世界的黑呀。怎么办呢?

……

四、变换美

儿童好动、富于幻想和探索性,因此,儿童文学总是要比成人文学富于幻想,更多的神奇和出奇的色彩,这就构成了儿童文学作品迷人的变幻之美。该作品中小小熊一次又一次的难以入睡,并且大大熊已经为它点了那么多的灯还是没有办法让小小熊安

心的入睡。这里作品中通过一个“怎么办呢?”设置了一个悬念,让读者往下猜测和想象,使这部作品增添了一份神秘新奇的色彩。而结局也正是很难想象到的,大大熊带着小小熊到了山洞外面看黑夜,这时候小小熊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在大大熊的怀抱中睡着了。这里的人物活动是无拘无束的。不仅展示了一种自由、活泼的现代美学心态,而且体现了儿童读者喜欢幻想、追求变化、刺激的审美心理和阅读趣味,展现了儿童文学的变幻之美。

片段回顾:

这下大大熊可就为难了,因为就算把全世界的灯都点亮也照不亮外面世界的黑呀。怎么办呢?最后,大大熊牵着小小熊到熊熊洞外,大大熊抱着小小熊,面对外头漆黑的夜晚,只见星月当空,温柔如水的月光下,小小熊竟自然而然地在大大熊温暖、安全的怀抱里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五、质朴美

质朴美就是本色的自然、淳朴之美,是一种本性之美。《你睡不着吗》这个作品中整体的形式简介,表达风格和心理内涵都是朴素的。该作品通过再简单不过的对话来呈现给我们两只熊之间简单易懂的心理,只是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让人容易接受的大大熊对小小熊的关爱照顾和它们之间无形的内在的友爱,清晰地表达出最本真的生命意趣和形态。让读者最后回头发现:在简单的字里行间中读出的是满满的浓浓的友爱精神在感染着我们。

片段回顾:

大大熊为他点上大一点的灯最后连灯王都点上了,但小小熊还是说怕黑——熊熊洞外的黑。这下大大熊可就为难了,因为就算把全世界的灯都点亮也照不亮外面世界的黑呀。怎么办呢?最后,大大熊牵着小小熊到熊熊洞外,大大熊抱着小小熊,面对外头漆黑的夜晚,只见星月当空,温柔如水的月光下,小小熊竟自然而然地在大大熊温暖、安全的怀抱里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以上就是我对《你睡不着吗》这个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的论述。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等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有: 1、充满稚气的童真美。 童趣是表现童真的最佳形式。童趣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既表现在形象的刻画上,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中,还融注于语言的运用上。 2、形象刻画的单纯美。 以单纯的文学形象,积极乐观的主题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人生、社会和世界,以帮助儿童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信念。这就铸成了儿童文学形象刻画单纯美的艺术品格。 3、情节推动的动态美。 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要与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相吻合,儿童文学情节的动态美,往往呈现出一种单纯的、活泼的、连续的动态推进形式,且情节推进的速度较快。 4、画面展示的明朗美。 鲜亮明朗,富于色彩,是儿童文学的又一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画面的明朗美,主要依赖于作者在运用语言时,对词汇色彩的把握。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对作品中不同角色颜色的描摹和因时空变化对场景所引起的明暗效果的描述,把词汇的潜在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向小读者奉献色彩亮丽、动静分明、声色和谐的艺术图景。 5、驰骋想象的奇异美。 想象是儿童的天赋和本能。想象的奇异美在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⑴就作品的内容而言,它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过程中,使对立的双方造成强烈的反差。⑵就作品的形式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可以促成儿童文学不同体裁独特的审美品格。诗歌、小说、童话、寓言……都因想象的介入而异彩纷呈。⑶就作品的魅力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大大提升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品位。由于想象的奇异美,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荒诞性,这种荒诞性造成了儿童文学离奇的情节和无穷的趣味,使小孩乃至成人捧腹不已。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它们所产生的久远的艺术生命力,无时不在证明着其较高的艺术品位。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新)说课材料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 要(新)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 第一讲导论:什么是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P3-4)如何理解?(专为儿童创作的;具有独特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儿童所喜爱;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3.周作人在《儿童的书》一文中提出了“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4.魏寿镛、周侯予1923年出版的《儿童文学概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 5.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 6.儿童文学的分类:按接受者不同可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按文体不同可分为儿歌、儿童诗、寓言、童话、故事、小说、科学文艺、图画文学、儿童戏剧和儿童影视等。 第二讲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1.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从“自在”到“自觉”;.从民 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2.1697年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 始。 3.比较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不同意义。(P27-28)

4.民间文学分类研究普遍使用的是“阿尔奈-汤普森体系”。俄罗 斯学者普罗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1928)提出了31种共通的叙事功能单元。 5.儿童文学审美形态拓展的主要表现:体裁样式的分化;题材领域 的拓展;艺术手法和风格的多样化。 第三讲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发展 1.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发展: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网络生活和开放文本);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电子传播和媒介转换);新媒介加强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读者参与创作,交互文本)。(P38-44) 第四讲儿童文学作家 1.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独特的精神气质;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 经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 述)。 2.儿童文学作家的类型:按创作动机,把儿童文学作家分成自觉 (教育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自发(童心型、儿童崇拜型、童年回忆型)两大类型六小型。(P49) 第五讲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浅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浅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是一种有机的审美性的结构,所以它是很注重审美性的。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纯真。也就是说相信和认可生命中美好善良这一点,对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抱有一 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2.稚拙。我理解为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童趣,也就是说总是抱着很简单的思想看待事 物,不会把事情想得那么的复杂,时常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 3.欢愉。顾名思义就是让人觉得开心快乐,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愉悦感。 4.变幻。个人理解为是一种不合乎常理的变化,如魔法,变身,飞天等等。但是这 种变幻却让人接受和向往。 5.质朴。我觉得在儿童文学中可以表现在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它所描写 的事情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场面,还有,就是它所用的语 言并不十分华丽,就是一些简单文字的组合,总的来说就是平时,朴素的语言。 下面,我就以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小红帽》为例,浅谈一下它所表现出来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质朴:我们都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述小红帽在给外婆送糕点的 路上被大灰狼欺骗了,最后在猎人的帮助摆脱了大灰狼的故事。就从这个故 事描写的内容来看,就体现出了儿童文学质朴的文学特质。因为在我们日常 的生活中,小朋友在回家或者去玩的路上遇到动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所以 觉得故事很朴素。另外,故事的语言都很平实,就是用一些简单的陈述句来 组成一个故事,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只要一看就 会明白它在讲什么。 2.纯真:小红帽在去奶奶家的路上遇到大灰狼,大灰狼跟她说话,小红帽她一 点也不觉得害怕,还礼貌地跟大灰狼回答了大灰狼所有的问题。在途中,大 灰狼故意延长时间叫小红帽欣赏路边的花朵,不要一直顾着往前走。小红帽 她看到森林的花真的很美,于是就走到了森林的深处去摘花了,她根本没想 到大灰狼会去吃掉她奶奶,她心里还想着摘一朵花送给奶奶让奶奶高兴高 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帽她很纯真,相信大灰狼也是善良的人。 3.稚拙:当大灰狼把小红帽的奶奶吃进肚子里去,并且大灰狼假冒为小红帽的 奶奶时,小红帽她到了奶奶家,看到奶奶躺在床上,她没有害怕,还问:“哎 呀,奶奶,怎么你的耳朵这么大?怎么你的耳朵那么大?你的嘴巴大得吓人 啊?”这些话,我们现在看会觉得她很幼稚,人的耳朵,嘴巴,眼睛和狼的 一点都不像,况且小红帽她经常见奶奶,她是会记得奶奶的样子的。但是她 还是把大灰狼当成奶奶来谈话,所以我觉得这里表现出了稚拙的美学特质。 4.欢愉:在《小红帽》里,我觉得让人欢愉的场面有三个。第一,就是小红帽 在森林里摘花的场面,会让我想到森林里遍地开满各种野花,小鸟在叽叽喳 喳唱歌的情景,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第二,就是大灰狼把奶奶和小红帽吃 进肚子里的时候,我会很担忧小红。,但是后来猎人的出现以及他把小红帽 和奶奶就出来并且把大灰狼的皮剥掉时,读者们都会感受到一种愉悦,因为 小红帽脱离了险境;第三,就是又有一只大灰狼想吃掉小红帽的时候,小红 帽的奶奶叫小红帽在水槽里灌满香肠味的水,最后大灰狼因为闻到香味就从

【精选资料】儿童文学作业1

《儿童文学》作业1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 1、1658年,___________出版的《》将儿童的被发现用一种成果的形式固定下来,标志着人们已经注意到儿童接受的特点,体现出儿童不再是缩小的成人的新的洞察力。 2、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在教育史和儿童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3、从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看,存在着两种意义的儿童文学,即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和_________ 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和蒙养读物应属于__________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4、儿童文学中以传达对孩子的爱并借以培养儿童的爱心的作品,其母题应归属于________。 5、能使小读者在对自然的审美中获得一种超脱感和神秘感,从而意识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体现出悠远率真审美基调的作品应归属于__________的母题。 6、爱的母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情绪基调,自然的母题的情绪基调是______________,而顽童的母题的情绪基调则是______________ 。 7、儿童文学作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艺术气质和多种文学手段的驾控才能上。 8、幼儿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因而幼儿文学很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9、童年期儿童以_____________为其主导活动,童年文学更注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10、少年文学要求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支撑故事情节展开的矛盾体现物,在民间故事中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 . 12、儿童文学具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美学特征。 13、以儿童的年龄特征为依据,将儿童文学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14、将儿童文学划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 15、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因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

第四章 儿童文学文本特征

第四章文本特征 第一节故事性 一、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特质。 二、故事性的构成: ●“故事元”和叙事技巧中的“矛盾体现物”,“故事元”是故事发生的中心, 是故事的母体,如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故事元是“张嘎子参加八路打日本鬼子”,与人物活动发生直接关系,并串联起故事情节的特定生活物件,就成为故事情节展开的“矛盾体现物”,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柴。 ●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是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通过偶然、巧合、夸张 乃至超长的形式来促成情节变化,从而使故事的情节即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和曲折性,完整性是故事情节的重要 特征,指故事要反映出一个特定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转化的全部过程。 连贯性即指情节节奏紧凑明快,无松散拖沓。生动性主要指情节因其新奇、丰富、曲折、有趣、惊险、动情等特点而达到的令人难忘、引人入胜的效果。 曲折性要求注意情节的起伏、悬念的设置,采用“圆满—缺陷—补救”的技巧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气氛控制,悬念是叙事型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有的创作技 巧,是作家在情节发展中所铺设的悬而待解的疑端。气氛控制是叙事性文学的常用技巧,指作者对作品所展示的具体环境及其所给予人物和故事发展之影响的艺术把握或表现。 ●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创作之时会更理性地使用通俗直观的富有动作 性、对话性和表情性的“儿童文学口语”去进行的艺术的表现,也称之为“故事语言”。 ●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1“纵列式结构”也称“顺叙法”,以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分为按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按某一人物经历变化的自然进程;按某一事物的来源或产生的自然进程三种程式,有利于满足儿童读者希望从头到尾,有声有色地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_王泉根

[收稿日期] 2005-09-19 [作者简介] 王泉根(1949-),男,浙江省上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 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关键词] 儿童文学;美学;以善为美;艺术真实;审美创造 [中图分类号] I20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06)02-0044-11 一 什么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或曰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学价值与艺术规范的文学类型,它在美学意义上的基本特征到底是什么?这无疑是儿童文学研究非常核心的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实际上涉及到儿童文学之为儿童文学的本质问题,也就是从“真理”的角度逼近儿童文学的本质。由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我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不乏积极的探索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从已有的文献考察,论者一般都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与这类文学的接受对象———少年儿童的精神特征相联系,提出纯真、稚拙、欢愉、质朴或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笔者认为,提出纯真、稚拙、儿童情趣等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都有一定道理,都可以作为我们探讨儿童文学美学特征的思路,但这只是枝叶不是树木,还远远不够。儿童文学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门类,在人类文学艺术版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自然应有其远比纯真、稚拙、儿童情趣更丰沛的艺术内涵,更为深刻和重要的美学原因。 探究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我以为需要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加以把握,也就是人类在已经有了一般文学(成人文学)以后为什么还要创造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到底承担着什么样的、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特殊美学任务?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比较,它的特殊价值又是什么? 如所周知,在人类文学史上,儿童文学的发现与独立艺术形式的出现要远远晚于成人文学。人类社会早期是没有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严格区分的,人类群体童年时期的思维特征与生命个体童 年阶段的思维特征具有几乎一致的同构对应关系,万物有灵、非逻辑思维等是这种关系的最具体表现,因而原始社会人类的图腾崇拜、巫术、神话等,都同样地为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所理解。儿童的文学接受与成人的文学接受,在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以及漫长的农业文明岁月里具有一致性。成年人的神话、传说以及魔幻、幻想型等民间故事,如欧洲的女巫、菲灵(小精灵)类故事,中国的《白衣素女》、《吴洞》等等,也同样是儿童最适宜的文学接受形式。人类文学接受的这种一致性在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历史大转型时期才产生了严重的分裂。中世纪晚期以降,在西欧出现了一系列不断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就如同所有的建筑物不能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离开了语言,文学便不能存在,因此人们称语言为文学的第一要素。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文学的本质就在语言本身,探讨文学本质最简单的方法在于弄清文学中语言的特殊用法。 与儿童文学用艺术形象表现多方面内容的要求相适应,儿童文学的语言也有其艺术表现上的特殊性。 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通过鲜明、生动、具体的语言表现,把大千世界的性质、情状展示给读者,使人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历来为人称道,其奥妙就在于形象生动,一字一词即能传神,令境界跃然纸上。 文学语言的形象化,主要是通过形象性的表述达到叙述事物,描写环境,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作用。文学语言要求对事物本质和主要特征做出精确描写。但这种精确性不同于科学语言的精确性。科学语言有着严格的质与量的规定性,而文学语言则常常在精确性的背后带有较大的延展性和创造性,即赋予读者深广的感知、想像空间。 儿童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形象性更为重要。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儿童将亲身经验与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地结合起来。在儿童文学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这样的语言:“稻穗儿一摇一摆的,好像在向小花点头”、“我觉得自己比洗了一百次澡还要干净”、“拇指姑娘冻得直像风中秋叶似的抖个不停”这些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对于各种事物有了清楚、准确的印象和理解,对于人物心理有了真切、细致的体验。这样,儿童在诵读诗歌,倾听故事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会得到满足的愉悦感,同时逐步习得一种成熟的语言状态。这些都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产生的效果。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美丽的玻璃。然而它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铁锚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这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它生动优美地描绘了海的湛蓝与深广,令读者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聆听,更可以想像。这些语言没有具体说明海水的清洁程度和深度,却

儿童文学教程重点

第一章:走进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一、艺术的源起 2.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资源:早期民间口头文学传统中的大量神话、歌谣和童 话故事。 3.为什么早期民间文学会进入古代儿童的接受视野? 1)早期民间文学的受众对象中天然地包含了儿童这一群体。 2)民间文学的某些艺术形态天然地契合了儿童的文学接受趣味。 4.早期民间文学的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5.早期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 1)词汇方面,一般是通俗的日常口语。 2)与古代人思维和语言上的特征上相对应,早期社会的普通民众也未分化出过 于纤细的文学情感,他们对于事物的感受是简单而直接的。 3)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播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过于复杂的结构方式。(比如 循环的三段式) 二、历史的流变 从民间文学到儿童文学 1.民间文学改编的儿童文物 1697年法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里面收集了《小红帽》《灰姑娘》《睡美人》等) 19世纪德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编订《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又名格林童话)

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等。 2.为孩子改编的民间故事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增(增加以儿童为对象的生活教训容) 删(即删去作者看来不适合儿童阅读的部分) 改(通过语言或情节上的改写,使作品更具文学性,也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 三、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1.分类与特征 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0到6岁的学前儿童为读者对象) 儿童文学(7到13岁的少年儿童) 青少年文学(青春期前后至成年前的青少年) 2.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分为 1)语言形态角度?韵文体(儿歌与儿童诗)与散文体(儿童小说散文戏剧等) 2)具体的文本形态和艺术手法:儿歌、儿童诗、图画书、儿童故事、童话、儿 童小说 3.文体的类型特征 ①文体的固定性②文体的相对性③文体的发展性 四、儿童文学发展的当代语境 1.商业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 ⑴商业文化对于市场反应的本能关注促使儿童文学的出版方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的阅读者,也就是儿童本人的阅读兴趣,这有直接影响了儿童文学的创作。 ⑵商业文化的开放性潜移默化地带动着文化的开放性。

浅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

浅谈《银河铁道之夜》中的美学特征 本书作者宫泽贤治(1896-1933),生于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花卷町(现为花卷市)富商家,却以家业为耻。曾担任过农业学校教师,任教四年即辞去公职,离家独居于花卷市郊外,过着普通农民生活,并致力于农村改革,亲自指导农民改良水稻栽培方法与改良土壤、肥料等。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创作,在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除《银河》之外,他还写下了诸如《风之又三郎》《渡过雪原》的童话作品和《不畏风雨》等日本国内知名诗作。 《银河铁道之夜》是宫泽贤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通过充满神奇与浪漫色彩的银河火车之旅和同样充满辛酸孤苦的现实生活以及主人公乔班尼(ジョバンニ)内心世界的体验给千千万万读者带来了复杂而深刻的印象感悟。 本书中的主人公乔班尼,由于父亲出门在外许久未归(或传进了监狱),母亲又卧病在床,不得不以瘦小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就在课余时间打几份零工补贴家用。除此之外,他还因为困窘和弱势经常遭受同班同学的欺辱戏弄,只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康帕内拉。康帕内拉的父亲与乔班尼的父亲是好友,两人的儿子也十分相善,乔班尼经常去康帕内拉家里去,看与银河有关的图书,一起玩有六节车厢的玩具火车,他也因此做了那个“银河火车之旅”的梦。在梦中,他乘着“不论哪都能去的”星际列车,在途中与他的朋友康帕内拉一起见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事物,修女、捕鸟人、基督教青年、一对男孩女孩、芒草、森林、沙滩等等,最终他们都在天堂站前下车了,只剩下了乔班尼一个人。梦醒之后,乔班尼又得知了康帕内拉刚刚为救人掉进河里死去的事实,整个故事就在乔班尼奔跑回家的路上戛然而止了。 关于宫泽儿童文学中的美学观点,已有诸多前人做过研究与探讨。在此,鄙人单就本书中出现的美学特征做一下简述。 一、幻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银河铁道之夜》中关于科学世界的美好想象是始终存在的,基于孩童的天真与想象力而展开的银河列车之梦即是幻想性的表现,借由这股童真与想象力而触发的梦境奇幻神秘而不可思议,令人浮想联翩。如书中第六节《银河站》所描述的乔班尼乘上列车时的景象: “突然,乔万尼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不可思议的声音:“银河站,银河站到了!”同时,他的眼前豁然明亮,就像是将亿万只荧光乌贼的光芒一齐化为化石,然后将之沉于天空之中;又仿佛是某人将宝石公司为了不让价格下跌而囤积起来的钻石,一下子给

幼儿文学的特征 2

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 什么是儿童文学?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以3至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 什么是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以3至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分成三大类唱诵类(儿歌,幼儿诗)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科学文艺)综合类(图画故事和卡通,幼儿戏剧) 幼儿的心理特征。答:作家在为这个阶段儿童创作时,必须照顾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 幼儿审美意识的独特性。答:由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决定了幼儿的审美意识有以下特点: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2.审美意识任处于比较低的层次 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形式。答:1.幼儿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2.感知型的接受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答: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答:1.稚拙美 2.纯真美3.荒诞美 第二章幼儿文学的功能 文学的功能?文学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 幼儿文学的功能?1、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2、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5.愉悦幼儿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三章 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创作要求。答:1、审美感受能力、情感、想象力、传达技巧。2、题材、主题、情节、结构、形象、语言。 中编 第一章儿歌 儿歌的概念?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 儿歌在古代的名称?童谣 儿歌的特点?1、内容浅显、单纯活泼2、篇幅短小、易记易诵3、节奏明朗、音韵和谐。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1、摇篮歌2、游戏歌3、数数歌4、谜语歌5、连锁调6、问答歌7、绕口令8、倾倒歌9、字头歌 第二章幼儿诗 幼儿诗的艺术特征?答:1、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2、活泼、生动的想象3、富于情趣的构思4、自然、明快的韵律。 幼儿诗的类别?答:1、叙述诗2、童话诗3、抒情诗4、讽喻诗5.散文诗 第三章幼儿童话 1.童话的概念?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虚构故事。他是最切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世界上较早对童话进行改写的作家及童话集名称。答: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 世界文学童话的奠基人答:安徒生 我国创作童话出现的时代答:我国创作童话出现于“五四”前后。 第一部创作童话集的名称和作者答:叶圣陶出版于1923年的童话结集《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

儿童文学美学特质分析

儿童文学美学特质分析 提要:童书的美学品味根源于儿童文学的艺术特质,即无论从其外在独特的文学特征上,还 是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上,童书通过图画与文字共同呈现了儿童文学的意境与意义。童书的内 容与主题皆源于儿童文学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儿童文学是培育儿童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首先,它是儿童的,即在故事内容、主题蕴含、语言表达、整体风格上等,都与儿童的精神 意蕴相融合,与孩子的童真心灵相契合,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与阅读需要。其次,它归属于 文学,具有文学语言的艺术特质与文学意义的审美风格。童书相较成人所读书籍来说,总是 独具了某种美学品味,表现在文学表达的“浅语”形式、叙事线索的“虚实”变幻、儿童精神的“人文”关怀等。 关键词:童书;文学;美学 一、文学表达的“浅语”形式 童书蕴含的所有文学性要素、意义与风格,都需要最终通过语言来呈现和表达,由“图画语言”与“文字语言”共同营造和勾勒出各种不同的意境与情感,幼儿读者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体验到这种“美”的意境或者达到某种情感上的共鸣,也就实现了童书本身的美学意义。当然,儿童文学的语言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的特质,常被称为“浅语”艺术。“浅”所指向 的是读者对象儿童的认知特点;“语”即语言形式,浅语艺术即指儿童文学用适合孩子接受的 方式传递关于“美”的讯息和意义。幼儿所能自主阅读的童书一般都是图文相辅的,是一个多 种媒介的结合:美好的故事、美妙的画面、美的主题,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其中至少包 含三类语言:文学语言、美术语言与教育语言。也就是说,童书的信息、美感与意义主要是 通过这三种语言融为一体地呈现、传递与表达的。例如绘本图画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充满童趣,既能愉悦孩子身心,同时也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每个动物的嗯嗯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且与孩子生活经验中最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联系,使得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可感知的形式显现出来,更容易被儿童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 突出语言的动作感,儿童的认知发生于动作,是由他自身与外部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渐 形成的一种结构。动作感强烈的文学语言不仅能唤起儿童对认识对象的注意,而且可以增强 对认识对象的理解。 二、叙事线索的“虚实”变幻 童书里的世界,总给我们以美好的联想与感受,这份“美感”是独属于儿童文学的审美,既包 括感受语言风格上的“美”,也包括感受作品意境上的“美”,这是一个心灵体验与对话的过程。童书里的世界也大多是非写实的,或者说其艺术幻想大多都是超现实的,是创造性的想象。 正因如此,儿童文学离不开艺术幻想,没有艺术幻想也就没有儿童文学。当然,幻想与想象 不是凭空的,具有一定现实基础,这就必然形成虚拟的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相互投射,从而 也就构筑出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正因为对现实的关照与折射,儿童文学的叙事过程总是 具有了现实与幻想的两条线索,且进行着各种巧妙的构思。这种叙事方式具有三种基本样式:其一,平行线——现实与幻想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但两者又相互联系。如怀特《夏洛的网》,小女孩与小猪都是真实的生命交集,共同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故事深刻融入了孩 子的泛灵思想与生命一体化心灵。其二,两线糅合——幻想人物在现实的生活中。如安徒生《海的女儿》,幻想出一个虚拟的不存在的人物形象,并将之揉入到现实生活中,充满幻想,带给孩子现实生活所无法赋予的奇异之美,同时也贴合孩子认识过程中本就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三,虚实线——以虚拟的幻想世界为主线,现实世界为虚线。如英国作家米尔恩的代表作《小熊维尼?菩》,完全虚拟了一个世界,但是所思、所想、所感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这种“虚实”变幻是儿童文学必要的美学品格,因为它是前两种文学特征实现的必要条件。现 实与幻想的交相辉映,蕴含着童书不同的意境之美和精神内蕴,呈现了极为不同的审美体验,体现出深刻的美学意境:“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融和变幻,总是以更适合的方式引导 着孩子们领略文学境界的美,无论是民间传统儿童文学亦或是文人现代儿童文学,都体现了 成人对儿童和儿童生活的热爱和期盼,蕴含了浓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观照。正因如此,我们

儿童文学试题库

儿xx 文学 一、填空题 1、从读者对象上看,儿童文学包括了适应不同年龄儿童读者欣赏心理特点的幼儿文学、(儿童文学)(狭义)、少年文学等组成部分。 2、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的存在,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特殊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体,这就是儿童。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形看,儿童文学不仅被儿童所接受,常常也被(成人)所接受。 3、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年龄)因素所导致的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4、任何叙事性的作品,首先都存在着一个基本故事,我们将其称之为“(故事元)”。它是故事发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体,而其他内容和形式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 5、一般来讲,叙事性儿童文学作品故事的构成方式主要有“(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两种。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构成方式,如三迭式、连环式和对立式结构。 6、为帮助儿童读者阅读和理解以文字为主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作品的不同章节中常常会插入一些图画,我们将这种分插于作品中的图画称为插图。插图有着(直观性)、依附性、(延伸性)、艺术性等特征。 7、(童话)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体裁之一,一般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 8、(鲁兵)的儿童诗语言幽默、诙谐,叙事状物简洁明白、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就使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在儿童读者中广受欢迎。其代表作有诗集《不知道和小问号》、《唱的是山歌》等。

9、____年发表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轰动文坛;____年又出版了《爱丽丝镜中奇遇记》,这两部童话很快风靡世界。其作者就是英国19世纪中期重要的童话作家(卡洛尔)。 0、《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几乎妇孺皆知的寓言名篇,都出自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伊索创作的《伊索寓言》。 1、故事是叙述性文学体裁的一种,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生动性和内容的(趣味性)构成了儿童故事的基本特征。 2、《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游记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这部著作被评论界认为是意大利继《木偶奇遇记》之后又一部流传各国的传世佳作,给意大利和作者本人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3、儿童散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叙事)型、状物写景型、(抒情)型、议论型四种类型。 4、《新月集》是印度杰出的诗人、作家(泰戈尔)为儿童写作的散文集。这部作品取材于儿童生活,歌颂母爱,赞美童心是其在内容方面的主要特点。 5、从____年起开始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先后出版了儿童报告文学集《少年巨人》、《16岁的思索》等。他的儿童报告文学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对未来一代成长的拳拳关怀。他就是我国当代著名儿童报告文学作家(孙云晓)。 6、(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他的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一百多年来风靡世界。 7、____年出版我国“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科幻小说家(叶永烈)。书中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报道未来科学技术,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成了当时的畅销书。

儿童文学的基本性质及三个层次

儿童文学的基本性质及三个层次 教学目标: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及划分依据 教学重点:1儿童文学与文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儿童文学的在三个层次 教学难点:儿童文学差异性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处理:结合教材,补充新内容课件制作 教学方式: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结上节课的内容 二儿童文学的性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我们从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及其特殊性上进一步阐述儿童文学概念。 1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必须遵循文学的一般创作规律,因此,在谈儿童文学时,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它与文学的的共同性,不能在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划一条绝对的界限。 (1)凭借语言文字创造艺术形象。它不同与绘画、雕塑、舞蹈等其它种类的 艺术。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来折射人的情感,雕塑则是利用石头、木料、泥或 金属材料塑造出各种造型的艺术,舞蹈则完全依靠有节奏的动作来表达思想,因此这几种艺术形式与文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均没有语言或文字。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要反映生活塑造形象都要通过语言文字。儿童文学也是如此,语言文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表现工具。 (2)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儿童文学也是如此。也是作家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这些作品刻画的都是现实生活,不过抹上了幻想的色彩,但仍可以给小读者展示一幅幅形象的社会生活图景。而且在儿童文学领域不少作品不是以某一社会生活现象作为 它直接的描写对象,而较多地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写人类以外的动植物。如安徒生的《丑小鸭》。 (3)通过艺术形象发挥教育作用 这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如冰心《小桔灯》。如教育孩子讲卫生的《小弟和小猫》。 2儿童文学不同与一般文学的特殊性 从概念中我们知道(1)儿童文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0-18)(2)为

《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概念和范围 一、儿童文学释义 (1)五四以后普遍流行的“儿童本位论”,即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 (2)儿童文学是专指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3)“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包括: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是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三、儿童文学的范围 1、儿童文学的类型: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文学。 2、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主要包括四类作品: 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三是经过专门编撰的所谓的“陶冶性情”的成人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等;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 3、广义的儿童读物也包括儿童文学读物,在儿童文学研究真难过,儿童文学读物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即是指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的含义:即指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2、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与成人文学的区别:首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其次,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通性,但是当这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作品中时,它们就可能获得一种体现各自艺术面貌的审美效果。 3、儿童文学的主要审美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质朴。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1、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丰富健康的可以帮助小学生得到纯正的美学观念的熏陶,让他们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其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帮助引发小读者的审美趣味,使他们在对儿童文学作品中欣赏过程中培养起丰富的审美情感。再次,通过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不同风格的美,可以初步培养小读者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提升和丰富儿童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小学审美教育中应该掌握的几个原则 (1)直觉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审美教育的直觉性原则,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2)、非功利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是就小学生审美活动的旨归而言)(3)、情感性原则 3、小学语文的核心人物是是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4、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宝贵的教材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5、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有助于知道小学生的人格养成;(2)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3)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

少年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及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少年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及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花的梦》、《森林手记》、《快乐王子》三部作品谈谈你的认识? 少年文学具备文学上的价值功能,但作为一种有特殊性质规定的文学,其在价值功能方面也具有特殊性,是将这些文学的一般功能具体化,以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给少年儿童成长以全面的精神滋养。 1、培养积极健康的的审美情感。从少儿文学的实际来看,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一大母题。它的培养美感的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和风细雨的、应用积极健康的理智与情感,或熏陶、或净化、或宣泄、或补偿,是少儿读者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在金波所写的小诗《花的梦》给人以开朗、向上的感受。它以一种欢快、美好的形式开头,然后用一个“梦”把我们引进了本文的主题:到处都是鸟语花香,遍地鲜花。表达了诗人呼吁和平、热爱生活的思想。然后以一个快乐的结尾“养蜂老爷爷会夸奖我们——送来的是花,也是蜜!”完成了此文。整篇诗充满了音乐感和色彩感,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就站在那开阔的田野上,呼吸着芳香的空气。 2、担当完善与塑造少儿人格的使命。它的使命在于同圣经一样培养其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金波所写的小诗《花的梦》不仅能使小读者体验到春天的美好,更能体会到劳动的幸福,激发他们对春天,对大自然,对劳动者的爱。 3、帮助建立审美的人生观。它的实质是帮助少儿读者感知生活,理解人生,开启智慧,并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内省和反思,逐渐增强修养、净化心灵、树立积极、进步的理想

和信念,以高昂的精神姿态踏上漫长的人生之旅。《花之梦》是一首读起来柔美得让小读者的心都禁不住微微颤抖的诗。无法具体想象“彩色缤纷的梦”是怎么样的?它们只是一种意象,一种高度心灵化了的意象。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营造了一个不但让孩子心醉神往也让成年人浮想联翩的诗歌意境。有人说,诗歌提供给人的是精神和血液里的东西。是什么让一首好的诗歌给人长久萦怀的感觉呢?也许就是意境给了 我们有无限可能的审美空间吧。 4、多元化的美学追求。概括而言,它的美学特征集中表现为成人审美意识和少年儿童审美意识的对立统一。少年儿童审美意识的突出则是少年儿童文学呈显出特有的、多元化的审美意象系统,构成了少年儿童文学纯真、浪漫、梦幻、诗意、幽默等美学基调。儿童诗所面对的特殊读者,要求诗人用艺术的手法再现孩子们的行为、动态、语言和心理,酿成一种特有的诗情画意。金波便是遵循着这条创作原则,糅合了创作主体的性格和气质,从而创造出能提升少年儿童审美情趣的、以清新和灵动为主旋律的意境美

儿童文学常识

儿童文学常识

————————————————————————————————作者:————————————————————————————————日期:

儿童文学考点 1、儿童文学的概念: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作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既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如何与成人文学相区别: (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 4、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6、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六章童话寓言 1、童话概念: 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态的题材。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的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 2、童话的文学特征: (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2).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 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 (一)超人体童话形象(二)拟人体童话形象(三)常人体童话形象 5、寓言的概念: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6、寓言的特征: (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三)犀利幽默的讥刺性(四)精练简洁的概括性 7、寓言与童话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寓言和童话都来自于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同时又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与融合,所以二者从内容到形式存在不少相近之处。它们的故事情

浅谈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汇总

内容摘要 摘要:文章从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探讨了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幼儿情趣是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使幼儿文学显示出迥异于其它文学的美学特征。并从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之所以独特几个方面:一、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泛灵观念、人造观念、任意逻辑、前因果观念,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幼儿的思维特征是一种极富美感的诗性思维,有很强的形象性、同一性、和生命性,“自我中心”意识突出,只有与他们生活最接近、与他们情感最契合、外部特征突出的内容,才会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二、幼儿文学美学特征的具体表现:质朴的稚拙美、透明的纯真美、张扬的游戏美、出色的荒诞美,“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幼儿只有从小感受美、欣赏美,萌生对美的热爱之情,才会为日后去追求美、创造美积贮起足够的心理动力及成人在为幼儿创作作品或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一定要符合和关照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充分把握幼儿的美学特质——幼儿情趣 “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幼儿只有从小感受美、欣赏美,萌生对美的热爱之情,才会为日后去追求美、创造美积贮起足够的心理动力。幼儿文学以其独特的美深深地感染着幼儿,成为文学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鲜活、最可爱的一个分支。成人在为幼儿创作作品或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一定要符合和关照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充分把握幼儿的美学特质——幼儿情趣。

浅谈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幼儿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门类,除了具备一般文学的美学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人们把她比作“新月之国”,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对这个美妙无比的艺术世界作过形象的描绘:“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这样的描述,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幼儿文学所独有的美学魅力。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幼儿文学读者的特殊性对幼儿文学具有制约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一、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 幼儿受生理、生活条件的制约,心理分化刚刚开始。这使得他们的审美心理不仅与成人,就是与童年期、少年期的儿童审美心理特征客观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幼儿审美心理中“自我中心”思维非常突出。其特征是主体和客体不分,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合而为一,而且总是把客体“依附”于主体,形成幼儿审美意识的“自我中心”状态。突出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种: 1、泛灵观念 在幼儿心目心中,大千世界的各种生物都有生命,同人一样有感觉和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