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典型考题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典型考题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典型考题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典型考题

C. 15

D. 16

XX 学校XX 学年XX 学期XX 试卷

姓名: _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试题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是1: 2,求顶角的度数。

试题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为把周长分为6和9两部分,则该等腰三角形腰长为

试题3: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是5cm 和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_ cm.

试题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42° ,则它的底角为( ). (A) 42 ° (B) 690

(C) 69° 或 84。 (D) 42° 或 69°

试题5: (2009年云南省)如图,等腰A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交AC 于点E,则ABEC 的周长为( )

A. 13

B. 14

—V 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A

试题6: 如图,ΔABC 中,AB 二AC, ZBAC 和Z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ZADC 二130。,求ZBAC 的度数?

试题7:

如图,在AABC 中,BP. CP 分别是ZABC 和ZACB 的平分线,且PD∕∕AB, PE//AC,求ZkPED 的周长?

DE C

试题8:

如图,在等腰Rt ΔABC 中,ZACB 二90。, D 为BC 的中点,DE±AB,垂足为E,过点B 作BF 〃AC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连 接CF.

(1) 求证:AD 丄CF ;

⑵连接AF,试判断AA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试题9:

已知:如图AABC中,ZABC二45° , CD丄AB于D, BE平分ZABC,且BE丄AC于E,与CD相交于点F, H是BC边的中点, 连结DH与BE相交于点G.

(1)求证:BF=AC;

(2)求证:CE= 2 BF;

(3)CE与BG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试题10:

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或其延长线)相交所成的锐角是50° ,求这个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

试题11:

在AABC中,AB = AC, AB的中垂线与AC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是50° ,求ZB的度数。

试题12:

小明、小亮对于等腰三角形都很感兴趣,小明说:“我知道有一种等腰三角形,过它的顶点作一条直线可以将原来的等腰三角形分为两个等腰三角形?”小亮说:“你才知道一种啊!我知道好几种呢!”聪明的你知道几种呢?(要求最少画出两种,标明角度,不要求证明)

试题1答案:

90° 或36°

试题2答案:

4或6。

试题3答案:

16Cm 或17cm.

试题4答案:

D

试题5答案:

A

试题6答案:

因为ZADC二130° ,所以ZcDE=50° ,

所以ZDCE二40° ,

因为CD 平分ZACB1所以ZACB二2 ZDCE二80° ,

所以ZB=ZACB=80° ,

所以Z BAC=I 80- (Z B+ Z ACB) =20o?

试题7答案:

因为BP是ZABC的平分线,CP是ZACB的平分线,所以ZABP二ZCBP, ZACP二ZBCP,

因为PD//AB,所以ZABP二ZBPD,所以ZPBD=ZBPD,所以BD二PD (等角对等边)

因为PE//AC,所以ZACP二ZCPE,所以ZCPE=ZECP,所以PE=EC I(等角对等边)所以APDE 的周长等于PD+PE+DE二BD+DE+EC 二BC二5cm?

试题8答案:

(1)证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ZACB=90o, .β. ZCBA= ZCAB=450?

又TDE丄AB, .??ZDEB二90° , Λ ZBDE=45° ?

又VBFz/AC, /. ZCBF=90° ,

/. ZBFD=45o=ZBDE, ΛBF≡DB.

又TD为BC的中点,ACD=DB,即BF=CD.

在RtΔCBF 和RtΔACD 中,

'BF = CD r

' ZCB^ = AACD= 9(f,

CB二比,

??? IΛRtΔCBF^RtΔACD,

??? ZBCF=ZCAD.

又???ZBCF+ZGCA二90° J .?. ZCAD +ZGCA 二90° I即AD丄CF;

(2) AACF是等腰三角形.

理由:由(1)知:CF二AD, ZW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E是ZDBF的平分线,??■BE 垂直平分DF, ??.AF二AD,

/.CF=AF, /.ΔACF是等腰三角形?

试题9答案:

解:⑴证明:因为CD±AB. ZABC=45° ,

所以A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BD二CD.

在RtΔDFB 和RtΔDAC 中.

因为ZDBF二90 ° -ZBFD r ZDCA二90° -ZEFC.

又ZBFD=Z EFC.

所以ZDBF=Z DCA.

又因为ZBDF=ZCDA=90o , BD二CD,?

所以RtΔDFB^RtΔDAC.

所以BF二AC.

(2)证明:在RtΔBEA 和RtΔBEC 中.

因为BE平分ZABC,

所以ZABE=Z CBE.

又因为BE=BE. ZBEA二ZBEC二90° .

所以RtΔBEA^RtΔBEC.

所以CE二AE二2 AC?

又由(1) ?知BF=AC.

所以CE二2 AC二2 BF ?

(3)CE

因为A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BD=CD.

又H是BC边的中点.

所以DH垂直平分BC.

所以BG=CG.

在RtΔCEG 中.

因为CG是斜边,CE是直角边,

所以CE

试题10答案:

解:①高在三角形内部,如图3-1,两高相交所成的锐角ZBOE二50° ,由ZBOE+ZABD二ZA+ZABD=90o得ZA二Z BOE = 50° ;

②高在三角形外部,如图3-2,等腰ZkABC两腰上的高BE、CD的延长线相交与点0,由Z0+ZOBD= ZEAB+ZABE = 90° 得ZEAB =ZO = 50o , ZBAC 二130。。

所以顶角度数为50。或130。

4 2

试题门答案:

解:ZB的度数是40。或20°

o

试题12答案:

C

解:举例如下,如图所示

2018中考数学汇编-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枣庄?3分)如图是由8个全等的矩形组成的大正方形,线段AB 的端点都在小矩形的顶点上,如果点P 是某个小矩形的顶点,连接PA、PB,那么使△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 P 的个数是()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如图所示,使△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是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正确的找出符合条件的点 P 是解题的关 键. 2 (2018?山东枣庄?3分)如图,在R 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 平 分 ∠CAB,交C D 于点E,交C B 于点F.若A C=3,AB=5,则C E 的长为() A.B.C.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CAF+∠CFA=90°,∠FAD+∠AED=90°,根据角平分线和对顶角相等得出∠CEF=∠CFE,即可得出EC=FC,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答案. 【解答】解:过点F作F G⊥AB于点G, ∵∠ACB=90°,CD⊥AB,

∴∠CDA=90°, ∴∠CAF+∠CFA=90°,∠FAD+∠AED=90°, ∵AF平分∠CAB, ∴∠CAF=∠FAD, ∴∠CFA=∠AED=∠CEF, ∴CE=CF, ∵AF平分∠CAB,∠ACF=∠AGF=90°, ∴FC=FG, ∵∠B=∠B,∠FGB=∠ACB=90°, ∴△BFG∽△BAC, ∴=, ∵AC=3,AB=5,∠ACB=90°, ∴BC=4, ∴=, ∵FC=FG, ∴=, 解得:FC= , 即 CE .故 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关键是推出∠CEF=∠CFE. 3. (2018?山东淄博?4分)如图,P 为等边三角形A BC 内的一点,且P到三个顶点A,B,C 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BC的面积为()

初中英语的几种课型

初中英语的几种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 一、课型分类 英语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它是语言学科,但又有别于语文课,鉴于其特殊性,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研究几种基本课型及其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课型:1、对话课(基本句型课) 2、词汇课3、语法课4、试卷讲解课5、阅读课 二、各课型的教学主要目的及教学基本环节 1.对话课(基本句型课):目的:操练句型,以达到熟练。 教学基本环节:①句型呈现②机械操练:听说③创设情景应用句型④巩固练习主要教学方法:机械操练为主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2.词汇课:目的:记住单词的音、形、义 教学基本环节:①词的读音②词的拼写形式③词的释义 主要教学方法:音、形、义相结合,初期利用直观教学法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3.语法课:目的: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区别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 教学基本环节①基本结构②分析语法的重、难点 ③利用直观手段讲解语④语法教学与句型教学相结合 主要教学方法:比较法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4.试卷讲解课:目的:对某一单元或某一段教与学的总结. 教学基本环节: ①总体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 :总结、反思 ②分析某一部分的答题情况 ③进步的学生 ④重点讲解 5.阅读课:目的:训练阅读技能,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基本环节①预学②导学③听读④设疑⑤复述⑥解难⑦查测 主要教学方法:听、读、写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初中英语应充分结合这些课型以及调配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题,认真上好英语课。

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研究 一、背景分析 自2006年9月开题以来,甘井子进修学校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进行了要素分析和课型分类,在分类研究的过程中,骨干教师和课题研究点校的全体基础学科教师急需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 二. 课型研究的意义 课型是课的类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符合该课型的特征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新课程的推行和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上应进行以下转变:教育思想上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教育目标上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教育原则上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模式上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三.研究目的 课型,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在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指“模型”。它是在对各类课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深入研究各类课型的结构和特征有助于广大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好每一单元,区别对待和处理每一个课型,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划分学科基本类型是教师的事情,别人不能包办代替。为了保证课型分类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应该组织教师对自己任教的学科进行分类,然后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本学科的课型。 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基本了解了本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任务,然后,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类型课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就能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标准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二)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技能培养,分为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和复习课。(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阅读课和语法课。 (四)根据语言知识目标,分为语音课、语法课、词汇课; (五)根据技能培养目标,分为听力课、说话课、阅读课、写作课、翻译课; (六)根据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测验课、测验分析课。 结合上述分类情况,初中英语课型分类汇总表如下:

(完整版)初中数学的课型体系

初中数学的课型体系 基于以上的数学学习分类,我们可以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单元课课型作这样的基本分类: 1、概念课:以学生进行“代表学习”、“概念学习”为主的课。 2、命题课:以学生进行“命题学习”为主的课。 3、习题课(解题课):以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学习”为主的课。 4、讲评课:作为对上述几类“学习”的一种补充,强化学习反馈信息,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五类“学习”及时调控,以利于及时矫正和巩固知识。为转入下一个环节学习作准备的课(实质上也“内化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 5、单元回顾概括课:以学生进行“内化学习”为主的课。 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分类为基础去划分数学单元课的课型,其优点是:(1)能较准确地提示学生的课内学习的主要属性;(2)能较好地体现数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3)能与数学学科知识的三大主干——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问题和思想方法,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利于对这三大主干的教法、学法进行探讨研究;(4)能体现正确的教学观,体现主体性教育观念,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利于结合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学习心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现把这些基本课型的研究体例表述如下: 一、新知课 (一)概念新知课 1、教学目的任务 该课型通过各种数学形式、手段,揭示和概括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把握准某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的关键特征,解决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和理解。概念课教学还

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任。突出数学源于客观存在,源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的思想。要通过概念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课型特征 该课型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代表学习”和“概念学习”。通过“概念学习”,把作为新知识中的概念,正确地初步地转化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概念体系里的概念。通过“代表学习”,对概念的文字、语言叙述或概念的定义能初步理解,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所对应的数学符号及这些符号的书写、使用方法。初步了解由这些数学符号组成的语言含义,并能初步把它转译成一般语言。 3、教学策略原则 1)概念课应注意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研究对象,多采用语言直观、教具直观、情境直观、电化直观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经概括和整理之后形成新的概念,或从旧概念的发展中形成新概念。 2)概念课应解决学生“概念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①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应该准确地给它下定义。对一些基本(原始)概念,不宜定义的也应给予清晰准确的“描述”。通过给概念下定义的教学,让学生从定义的表达形式及逻辑思维中去领会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根本区别。并注意对同一概念的下定义的不同方案,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②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必须克服形式主义。课内应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变式等,反复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纳,使之与邻近概念不至混淆,并要解决好新旧概念的相互干扰。 ③概念教学还必须认真解决“语言文字”与“数学符号、式子”之间的互译问题,为以后在数、式运算中应用数学概念指导运算打下基础。使学生把代表某一概念的数学符号与概念内涵直接挂钩。 ④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学数学只管计算,何必花时间学概念”之类的错误认识。重视概念课教学的启发性和艺术性,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概念学习的高度重视。同时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如选择答案、填空、变式等),从多个侧面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4、教学基本结构分析 1)上好一节概念课,应体现该课型一般的课堂结构:

(完整)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G F E D C A 第2章 三角形期中复习 【课前复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 ,另一边长为6cm ,则它的周长为 。 2、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 3、在等腰三角形中,设底角为0x ,顶角为0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y= ;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4、如图,∠A=15°,AB=BC=CD=DE=EF ,则∠GEF= 5、有一个内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为 .若一个角为140°呢,则另外两个角是 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均为整数且它的周长为10cm ,那么它的 三边长为 7、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点A 处,点D 落在 点G 处,若∠CFE=60o ,且DE=1,则边BC 的长为 . 8、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是( )。 A 、有一腰和一角对应相等 B 、有两边对应相等 C 、有顶角和一个底角对应相等 D 、有两角对应相等 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 A 、顶角 B 、底角 C 、顶角的一半 D 、底角的一半 10、在△ABC 中,AB=AC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AD 是中线,那么AD ⊥BC ,∠BAD=∠DAC B 、如果BD 是高,那么BD 是角平分线 C 、如果AD 是高,那么∠BAD=∠DAC 、BD=DC D 、如果AD 是角平分线,那么AD 也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 11如图,△ABC 中,AB =AC ,BD 、CE 为中线,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个 A 、4个 B 、6个 C 、3个 D 、5 12、如图,AB =AC ,AE =EC ,∠ACE =280 ,则∠B 的度数是( ) A 、600 B 、700 C 、760 D 、450 13、三角形的三边长c b a ,,满足式子0)()(22=-+-+-a c c b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14、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有一点P ,使得△PAB 、△PBC 、△PCA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 的P 点有( ) A 1个 B 4个 C 7个 D 10个 E C A E D A Q A 15题图 16题图 17题图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 常州市金坛区西岗中学何丽华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周九星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名称: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对“核心素养”作出明确界定,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2)数学核心素养 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6)》中,把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将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确定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方面。 (3)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现在还没有正式颁布(发布),但史宁中教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一文中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做了细致诠释——“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离不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八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抽象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符号意识和数感,推理能力即逻辑推理,模型思想即数学模型,直观想象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的就是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 上述分析发现,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基本一致,我们将采用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6)》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进行界定。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方面的核心素养既有独立性,又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是指在整体思维指导下,根据知识发生的规律、内在的联系以及学生特点,对相关教材内容进行统筹重组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教学内容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以突出数学内容的主线和知识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就是站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的视角,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真正做到通过单元教学的整体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并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一)前期文献综述 1.国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单元教学理论的提出与19世纪末欧美国家“新教育运动”的兴起有直接关系,其倡导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整体,教材的人为分割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碎片化,难以建构完整的思维体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随后“新教育运动”的倡导人———比利时的教育家德克乐利提出教学整体化的原则,即将每个单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初中数学五类课型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五类课型教学模式 一、一类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 一类概念课是概念新知课,简单地说就是给数学名词下定义,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所以一类概念课的学习室数学学习核心,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首要环节。一类概念课可分为四个环节:情景诱导、自主学习、展示归纳、变式练习。 1 、情景诱导: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教学过程,把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学生看得见、理解的了的数学事实。 2、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带着自学提纲中的问题阅读课本上对应内容,学生对照课本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独立看书逐个思考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并在课本上勾画出问题的答案和不理解的内容,老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板书设计,再到学生中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3、展示归纳:⑴、检查自学效果,请学生逐个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反映学生自学情况,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结果,供学生评价,若有问题便进一步补充、完善,抽查对象要面向全体,学习中下等学生优先,当他们有困难的情况下,庆学有余力的学生回答。⑵、归纳梳理,主要是对知识梳理,并针对学生易错的问题加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变式练习是指同种类型的题,换个角度或数据,考查学生的能力。每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再让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评价、完善然后教师进行重点强调 二类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和定理性质都属于二类概念课,在二类概念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正确掌握公式法则和定理的推导方法及证明;二是要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公式法则和定理的内容;三是明确其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四是能灵活运用公式法则和定理解决问题。 二类概念课的教学基本模式为:情景诱导、自主探究、展示归纳、变式练习。 1、情景诱导: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动机上做好准备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景;从相关学科中创设情境;从操作实验中创设情境;从新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试讲稿(最新)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初中数学组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问题导入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并将纸片对折,然后剪去(或用刀子裁)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大家观察一下,看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呢? 师:对,剪出来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课讲授 师:现在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看看什么样的三角形称作等腰三角形呢? 师:生1说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相等的两条边就叫做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叫做三角形的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 师: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请最后一排靠窗的男生回答一下。 师:这位同学说是,大家觉得呢?如果是,大家能找到对称轴吗? 师: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它的对称轴不是其中线,因为中线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中线所在的直线。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观察一下刚才折的图形。 师:△ADB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AD与BC垂直吗?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ADB≌△ADC,∠B=∠C,∠BAD=∠CAD,∠ADB=∠CDA,BD=CD,这些结论都很正确。我们可以将这些结论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师: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大家能不能将这个性质转化为数学语言呢? 师:生2的回答是:“已知在△ABC中,AB=AC,求证:∠B=∠C”。

师:现在条件写出来了,大家试着证明一下。 师:同学们思路很清晰,先作△ABC的中线AD,则BD=CD。 师:大家课后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作底边的高或作顶角的角平分线能不能证明出来呢? 师:等腰三角形还有一个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师:下面大家试着证明一下,先写出已知和求证来。 师:大家写得都不错。 三、巩固练习 师:大家一起来看一道例题: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点D,E是底边的两点,且BD=AD,CE=AE,求∠DAE的度数。 师:自己动手算一算,等下请一位同学说下他的答案。 师:生3说得完全正确,就是60°。运用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看来,大家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 师:大家完成课后第1题,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证明一下。 六、板书设计 略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高中数学课的基本课型

数学课的基本课型 一、关于数学基本课型 (一)数学概念课 概念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是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提高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它是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 我们认为,通过概念教学,力求让学生明了以下几点: 第一,这个概念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有何背景?其来龙去脉如何?学习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它们与过去学过的概念有什么联系? 第二,概念中有哪些补充规定或限制条件?这些规定和限制条件的确切含义又是什么? 第三,概念的名称、进行表述时的术语有什么特点?与日常生活用语比较,与其他概念、术语比较,有没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应当如何强调这些区别? 第四,这个概念有没有重要的等价说法?为什么等价?应用时应如何处理这个等价转换?第五,根据概念中的条件和规定,可以归纳出哪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又分别由概念中的哪些因素(或条件)所决定?它们在应用中起什么作用?能否派生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时要研究引入概念的途径和方法。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一定数量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的感性材料来引入,力求做到从感知到理解。还要注意在引用实例时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着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过程,智力不同的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往往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时要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进而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选择一些简单的巩固练习来辨认、识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通过变式或变式图形,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分析概念的矛盾运动。抓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来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些存在种属关系的概念,常分散在各单元出现,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应适时归类整理,形成系统和网络,以求巩固、深化、发展和运用。 (二)数学命题课 表达数学判断的陈述句或用数学符号联结数和表示数的句子的关系统称为数学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推论、公式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命题。数学命题的教学是获得新知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基础。因此,它是数学课的又一重要基本课型。通过命题教学,使学生学会判断命题的真伪,学会推理论证的方法,从中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数学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的特有品质。 在进行命题教学时,首先要重视指导学生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其次要引导学生探索由条件到结论转化的证明思路。由于数学证明常会用证明一个等效的命题来代替原命题的真实性,因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如何进行命题的转换,一定要展示完整的思维过程,并要注意命题转换时的等价性。特别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后,要及时归纳和小结证明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演绎法的原理和步骤,逐步掌握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证明方法(高中还有数学归纳法)。 命题课教学还要注意: 第一,对基本问题,要详细讲解,认真作图,教学语言要准确,论证要严格,书写要规范,

初三数学等腰三角形存在性专题

【2019·本溪】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1,0),B(5,0)两点,顶点为C,对称轴交x轴于点D,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CD上的一动点(点P不与C,D重合).过点C作直线PB的垂线交PB于点E,交x轴于点F.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PCF的面积为5时,求点P的坐标; (3)当△PC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辽宁·葫芦岛】如图,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 经过B,C两点,与x轴另一交点为A.点P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点P不与点B和点C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x轴垂线交x轴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①,过点P作y轴垂线交y轴于点N,连接MN交BC于点Q,当=时,求t的值; (3)如图②,连接AM交BC于点D,当△PDM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

【2019·白银】 如图,抛物线y=ax2+bx+4交x轴于A(﹣3,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AC,BC.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的横坐标为m. (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2)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点M,PM交BC于点Q.试探究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以A,C,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过点P作PN⊥BC,垂足为点N.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N的长,并求出当m 为何值时PN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2019·菏泽】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2),点A 的坐标是(2,0),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D⊥x轴于点D,交直线BC于点E,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若点P在第二象限内,且PE=OD,求△PBE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若M为直线BC上一点,在x轴的上方,是否存在点M,使△BDM 是以B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9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课型

2019年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课型(教研教改) 巧家县茂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宋先贵 数学学科课型:1、根据教学任务来分:(1)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2)单一课、综合课2、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根据高效课堂要求,现代教学模式下中学数学的基本课型有新知探究课、巩固展示课,复习提升课三种基本课型。中学数学新知探究课的教学结构:数学新知探究课是以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它是整个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新知探究课可分为概念教学、计算教学、问题解决等课型,其共性可归纳为: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测评与反思 一、中学数学新知探究课的基本教学结构 1、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2、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独学、对学、群学、展示) 3、释疑解惑点拨提升(教师的导) 4、巩固拓展当堂检测(拓展与测评) 5、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小结与反思) (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引入新课后揭示目标,不是让学生读一遍目标即可,而是要求教师要把目标里的重点词语标出来,给学生说清楚,使学生明白自己这节课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程度。 1、目标展示的形式要灵活,要根据教材和学情,不要搞形式主义。目标也不宜太多,要适度把握。 2、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空间。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独学:独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独学的时间不应少于“三学”的十分之六,并且,独学结果要安排一次小组反馈。注意:一是确保独学的时间,一是确保独学的反馈。(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 2、对学: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建立“对学”机制,是新课堂落实“兵教兵”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快捷高效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 3、群学:群学是合作学习的整合和拓展。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班的一个“群”,小组内又可以组建更小的“群”。一般意义上三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群”。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展示: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探讨问题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展示交流。在这里,教师的作用相当于节目主持人,让各小组尽情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的力量可以促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_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_答题技巧 10.3等腰三角形(3) 2.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能利用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正确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正确应用。 难点: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正确文字叙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二、新课 对于一个三角形,怎样识别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我们已经知道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两条边相等。这一节,我们再学习另一种识别方法。 我们已学过,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个线段BC。 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是否重合? 问题2:本实验的条件与结论如何用文字语言加以叙述?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来源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就是等腰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1.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问题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 问题4:你能说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各角的大小吗? 问题5:请你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使C=90,CD是底边上的高,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练习巩固 练习l、2、3。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此条件可以做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依据。因此,要牢记并能熟练应用它。 五、作业

(完整版)初中数学的课型体系.docx

初中数学的课型体系 初中数学课型体系 统整课型系单元课型系学段末课型系 新知课 概命习检单知思思综数数学数 念题题测元识想维合学学习学 新新解讲回技方方复问学工人 知知决评顾能法式习题法具文 课课课课概系提训强解指掌教 括统炼练化决导握育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基于以上的数学学习分类,我们可以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单元课课型作这样的基本分类: 1、概念课:以学生进行“代表学习”、“概念学习”为主的课。 2、命题课:以学生进行“命题学习”为主的课。 3、习题课(解题课):以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学习”为主的课。 4、讲评课:作为对上述几类“学习”的一种补充,强化学习反馈信息,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 五类“学习”及时调控,以利于及时矫正和巩固知识。为转入下一个环节学习作准备的课(实 质上也“内化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 5、单元回顾概括课:以学生进行“内化学习”为主的课。 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分类为基础去划分数学单元课的课型,其优点是:(1)能较准确地提 示学生的课内学习的主要属性;(2)能较好地体现数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3)能与数学学 科知识的三大主干——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问题和思想方法,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利 于对这三大主干的教法、学法进行探讨研究;( 4)能体现正确的教学观,体现主体性教育观 念,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利于结合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学习心理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现把这些基本课型的研究体例表述如下: 一、新知课 (一)概念新知课 1、教学目的任务 该课型通过各种数学形式、手段,揭示和概括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把握准某

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任。 突出数学源于客观存在, 源于人类改造世界的 劳动实践的思想。要通过概念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课型特征 该课型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 “代表学习 ”和 “概念学习 ”。通过 “概念学习 ”,把作 为新知识中的概念,正确地初步地转化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概念体系里的概念。通过 “代 表学习 ”,对概念的文字、语言叙述或概念的定义能初步理解,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所对应的 数学符号及这些符号的书写、 使用方法。 初步了解由这些数学符号组成的语言含义, 并能初 步把它转译成一般语言。 3、教学策略原则 1)概念课应注意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研究对象,多采用语言直观、教具直观、情境 直观、 电化直观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经概括和整理之后形成新的概念,或从旧概念的发展中形成新概念。 2)概念课应解决学生 “概念学习 ”中的几个问题: ① 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应该准确地给它下定义。对一些基本(原始)概念,不宜定 义的也应给予清晰准确的 “描述 ”。通过给概念下定义的教学, 让学生从定义的表达形式及逻 辑思维中去领会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根本区别。 并注意对同一概念的下定义的不同方案, 从 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② 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必须克服形式主义。课内应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变式等, 反复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纳,使之与邻近概念不至混淆,并要解决好新旧概 念的相互干扰。 ③ 概念教学还必须认真解决 “语言文字 ”与 “数学符号、式子 ”之间的互译问题,为以后 在数、式运算中应用数学概念指导运算打下基础。 使学生把代表某一概念的数学符号与概念 内涵直接挂钩。 ④ 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 “学数学只管计算,何必花时间学概念 ”之类的错误认识。重视 概念课教学的启发性和艺术性, 重视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对概念学习的高度 重视。同时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如选择答案、填空、变式等) ,从多个侧面去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与应用。 4、教学基本结构分析 1) 上好一节 概念课 ,应体现该课型一般的课堂结构: 复 提 形成过程 基 变 归 1.观察或引申 础 习 式 出 性 纳 相 2 揭示内涵,给出定义 练 问 总 关 3 交代外延,列举例证 练 内 习 题 习 结 容 4 相应符号及表示法 5 抽象概括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 模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 1.新授课 (1)知识链接提出课题 数学知识的引入,通常应以复习或预习相关知识做铺垫,结合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简要复习已有知识,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境、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的热情. (2)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数学新知的形成,要从实际出发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新知.教师应设计好一系列的问题或为学生准备好生成新知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新知,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进而转化为数学模型. (3)自主学习理解新知 在对新知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如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存在的疑惑可先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新知的理解、认识,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补充升华,引领学生逐步生成新知. (4)例题示范应用新知 根据情况,可由学生运用新知自主解决本节课典型例题,经展示、交流、讨论后,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应及时点评要点、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 (5)变式训练强化新知

教师引领,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新知. (6)自主归纳升华新知 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概念、思想、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教师适时评判、补充. (7)自我诊断落实新知 用一组习题对本节所学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小组内批阅,及时检测反馈课堂效果. 2.习题课 (1)自主回顾梳理知识 通过基础练习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梳理本专题的知识、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2)例题剖析尝试练习 学生自主对本专题典型例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纠错,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剖析解题思路,点拨应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 (3)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强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本环节仍然可由学生先做,再展示、修正,教师最后点评. (4)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竞赛——-等腰三角形

1 / 3 第14讲等腰三角形 知识总结归纳 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2)等角对等边: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二. 三线合一 (1)“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2)“三线合一”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某个角的平分线、对边中线或者对边上的高有两条重 合在一起,则该三角形必是等腰三角形. 典型例题 【例1】 (1)已知ABC △中,AB AC =,求证:B C ∠=∠. (2)已知ABC △中,B C ∠=∠,求证:AB AC =. 【例2】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例3】 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某个角的平分线、对边中线或者对边上的高有两条重合在一起,则该 三角形必是等腰三角形. 【例4】 (1)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 和6cm ,求此三角形的周长.(2)已知等腰三 角形的周长为13,其一边长为3,则其他两边长为多少? 【例5】 已知:ABC △是等腰三角形,70A ∠=,求B ∠. 【例6】 等腰三角形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较小的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能 是多少? 【例7】 如图,ABC △中,AB AC =,D 、E 分别在AC 、AB 上,BD BC =,AD DE BE ==,求A ∠的度数. 【例8】 如图,O 是等边ABC △内一点,OCB ABO ∠=∠,求BOC ∠的度数. 【例9】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为BC 边上的一点,在ABC △的外角平分线CE 上取点E ,使CE BD =,连接AE 、DE .请判断A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例10】 如图,ABC △中,AB AC =,120BAC ∠=,DE 垂直平分AC 交BC 于D ,垂足为E , 2cm DE =,C A B C A B E D C B A O C B A E D C B A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主备人课型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使学生掌握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 程。 能力目标 1、理解配方法;知道“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 法 2、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培养系数运用变形的思维方式来解得方程的解,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使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用电脑,网络学习 的方便性,实用性,并增强他们的网络应用的意识和 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初步感受方程的 魅力。 重 点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难 点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 学 启发性教学、讨论、交流学习、使用多媒体等等工具辅助教学

方 法 课 前 准 备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 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引入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给出一个一个变长为x+2,面积为36的正方形板书面积S1=(x+2)2=36 展开(x+2)2=36得: X2+4X+4=36…※ 通过一个变长为x+2,面积为36 的正方形变成四个矩形,根据面 积不变得到两个不同形式的同

S2=X2+2X+2X+22=36 化简X2+2X+2X+22=36 得X2+4X=32…# 比较※式与#式得在#式的两端加上4即可变为※式,即可以直接开平方解出X的值为4或 -8(舍去)解方程,通过比较两个方程得到配方法初步思想 老师板书: 配方法:ax2+bx+c=0 (a≠0) (x+m)2=n(n≥0)理论依据:a2±b2+2ab= (a±b)2向学生阐述配方法的一般思路 和理论依据 结合PPT给学生讲解例 1和例2, 例题1、x2-4x-1=0 解:移常数项得: x2-4x=1,(通过观察可得: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4即可成为完全平方 式)给出例题1:x2-4x-1=0,让学生通过例题掌握配方法的实际应 用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题型完整版实用的中考专题复习指导书

综合知识讲解 目录 第一章绪论.......................................... 初中数学的特点...................................... 怎么学习初中数学.................................... 如何去听课.......................................... 几点建议............................................ 第二章应知应会知识点.................................... 代数篇.............................................. 几何篇.............................................. 第三章例题讲解.......................................... 第四章兴趣练习 .......................................... 代数部分............................................ 几何部分 (52) 第五章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初中数学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怎么学习初中数学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试讲稿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试讲稿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试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初中数学组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问题导入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并将纸片对折,然后剪去(或用刀子裁)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大家观察一下,看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呢? 师:对,剪出来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课讲授 师:现在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看看什么样的三角形称作等腰三角形呢? 师:生1说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相等的两条边就叫做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叫做三角形的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 师: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请最后一排靠窗的男生回答一下。 师:这位同学说是,大家觉得呢?如果是,大家能找到对称轴吗?

师: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它的对称轴不是其中线,因为中线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中线所在的直线。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观察一下刚才折的图形。 师:△ADB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AD与BC垂直吗?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ADB≌△ADC,B=C,BAD=CAD,ADB=CDA,BD=CD,这些结论都很正确。我们可以将这些结论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师: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大家能不能将这个性质转化为数学语言呢? 师:生2的回答是:已知在△ABC中,AB=AC,求证:B=C。 师:现在条件写出来了,大家试着证明一下。 师:同学们思路很清晰,先作△ABC的中线AD,则BD=CD。 师:大家课后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作底边的高或作顶角的角平分线能不能证明出来呢? 师:等腰三角形还有一个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师:下面大家试着证明一下,先写出已知和求证来。 师:大家写得都不错。 三、巩固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