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方案.doc

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方案.doc

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方案.doc
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方案.doc

LOGO

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方案

xxxx有限公司

根据市林业局安排,我县将开展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并在9月底全面完成任务,为确保清查工作顺利开展,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清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任务

对全县129个地面固定样地进行复位调查,准确查清全县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类及其消长变化动态,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国家综合评价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提供基础信息。全县固定样地分布见附表。

二、工作组织

为确保清查工作顺利开展,县林业局成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下设质量检查组及技术指导组和外业调查组。依据工作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五个外业调查组,负责相关外业调查工作。

(一)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组成人员为:

2、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一类清查的组织、协调等具体工作,制定清查工作方

1

资源清查实施方案

资源清查实施方案 金平资源清查实施方案 目前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ODN网络存在的问题:1、ODN管线资源数据未全量、规范、准确的录入资管系统2、ODN网络资源的使用(新开业务调用)、占用表更等动态资源工作较为薄弱,用户占用信息不准确,不完善。3、ODN管线资源的的管理不完善,存在代维结算规模与网络维护的杆程、管程维护数量不匹配,代维费用结算无依据的风险。二、小区网络存在的问题:1、家客网络资源(ONU设备及端口、OLT设备及端口、分光器及端口、分纤箱、多媒体箱)录入不完整,网络资源与地址资源(分级地址、资源覆盖信息等)、业务资源(宽带、IMS、OTT等业务产品信息等)未完全形成关联,业务端到端网络拓扑呈现不全,资源未嵌入生产、存在业务管理风险。2、家客网络资源缺少光交至分纤箱光缆段管程信息,存在代维结算规模不准确的业务风险。3、家客资管系统中宽带用户对应的覆盖精度(全覆盖、预覆盖),覆盖地域(城区、城郊结合部、乡镇、农村),接入场景(FTTH、FTTB、WBS)录入不完整,BOSS系统中的宽带用户规模与资管系统中用户规模不一致,存在代维结算规模与覆盖精度、覆盖地域、接入场景不匹配的业务风险。4、互联网电视业务资源未在资管系统中建立,存在代维结算规模与覆盖精度、覆盖地域、接入场景不匹配的业务风

险。根据省公司管线资源清查工作开展要求,现制定如下资源清查方案: 1、总体要求 资源管理是业务发展的基石、业务开通资源准确调度使用基础、投诉快速定位处理(预处理)的基础、智能化网络运营(提速等)的基础、支撑物联网时代宽带网络运营的基础。所以本次资源清查主要是对ODN管线资源、小区内管线资源清查。ODN管线资源和小区内管线资源清查完成后录入资管系统,以资管系统数据为依据,才能进行代维费用结算。为今后资源更新做充分准备。根据各个区县完成的情况做如下要求:20XX年10月31日前完成100%家宽用户占用信息清查,用户占用信息准确率不小于95%;12月31日前完成80%的管线资源清查;20XX年6月30日前完成100%的管线资源清查和100%的ODN业务占用信息。 2、成立组织 根据上级工作要求金平移动客响中心及金平铁通代维支撑服务中心成立资源清查小组 组长:吴磊 代维组长:熊金华 组员:向广超,赵万挺 3、工作安排 根据上级安排资源清查工作作为四个阶段:

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估算的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

第45卷第9期2009年9月 林 业科 学 SCIE NTIA SILVAE SINICAE Vol .45,No .9Sep .,2009 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估算的 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 张茂震1  王广兴2  刘安兴 3 (1.浙江林学院环境科技学院 临安311300;2.南伊利诺伊大学地理和环境资源系 卡本代尔 IL 62901USA ; 3.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杭州310020) 摘 要: 基于1994,1999和2004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基于生物量与蓄积之间关系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全省3期森林生物量分别为1.496亿,1.615亿和2.244亿t 。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产力在1994—1999年间为1.557t ·hm -2a -1,在1999—2004年间为2.060t ·h m -2a -1;浙江省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林分质量仍然较低,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生产力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适合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但在总体单位蓄积很低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森林生物量被高估。 关键词: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生物量;生产力;蓄积量;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浙江省中图分类号:S718.55+6;S7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9)09-0013-05 收稿日期:2008-09-01。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2008C12068);“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23B0204-4);浙江林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2006FR058)。 Estimation of Forest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for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Continuous Forest Resources Inventory Zhang Maozhen 1 Wang Guangxing 2 Liu Anxing 3 (1.Scho o l o f En vi ro n me ntal Sci enc es &Tech no lo gies ,Zhe jian g Fo r est ry Un iver s ity Lin an 311300;2.Dep ar tment of Ge og ra p hy an d En viro n mental Res o u rc es ,Sou the rn Illi no is Uni ver sit y Ca r bo n dal e IL 62901,USA ;3.Zh ejia ng Ins titute o f For es tr y In ven to ry a nd Pla nni ng Han g zho u 310020) Abstract : Based on data from the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ies (CFI )in 1994,1999and 2004,the forest biomass and the net primary pr oduction (NPP )of Zhejiang Province was estimated with the var iable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 function (variable BEFF )method that is derived fr 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mass and volume .The r 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forest bio mass of Zhejiang Provinc e was 1.496×108,1.615×108,and 2.244×108t in 1994,1999and 2004,r espectively .The average NPP of forest stands was 1.557and 2.060t ·hm -2a -1fro m 1994to 1999and from 1999to 2004,respectively .The provincial forest resources was thus characterized with increasing total forest biomass and relatively lo w quality .The biomass and the NPP of forest stands per hectar e wer e much lo wer than that of the nationwide avera ges .The r 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variable BEFF method is applicable for estimating forest bio mass and NPP at regional level ,but ma y lead to over estimation of for est biomass when volume stoc k per hec tare is very low . Key words : c 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 y ;biomass ;net pr imar y production ;gro wing stoc k ;variable bio mass expansion factor function (var iable BEF F );Zhejiang Province 对于以省、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为对象的区域森林生物量估计,方法主要有2类: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估计方法和基于遥感信息技术的估计方法(徐新良等,2006;郭志华等,2002;Hame et al .,1997;Dong et al .,2003;Running et al .,1991;Peterson et al .,1994)。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方法包括平均生物量法(Br own et al .,1984;1989)、生物量转换因子法(Kauppi et al .,1992;B irdsey et al ., 1993;Brown et al .,1992)和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variable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 function ,variable BEFF )(Fang et al .,2001;方精云等,1996;2002)。目前,这些方法在森林生物量 碳估算及全球碳循环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大尺度的区域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国际生物学计划(IBP )时代在全球各地的实测资

山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山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摘要:以山西省历次森林资源清查基础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全省20 多年来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特点进行了 分析。结果表明,全省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双增长,有林地、森林 覆盖率持续稳定增长,其中林种结构、林龄结构等的变化,是森林资 源发展中创新机制和对策的重要因素。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华北西部黄土高原地带,森林资源建设 与保护在黄河中游及环津京地区生态安全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全 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15年总人口约3671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 等11个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 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山西 历史上曾是一个森林茂密、湖泊广布的好地方。由于自然原因和人 为破坏,到1949年,全省仅残存森林551万亩,森林覆盖率2.4%。解放后,经过不断努力,林业总的讲是在持续发展。目前,全省共 有11个市林业局、119个县(区、市)林业局,1251个乡镇林业工作站,227个国营林场。其中省辖林局9个,包括106个直属林场 和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东山实验林场。省直林局这一管理形式,在全 国是独一无二的。山西森林资源现状令人堪忧。据2010年第八次森 林资源复查数据和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来看。我省森林面积为

3122万亩,其中人工林1488万亩,天然林1606万亩,特别灌木林28万亩;全省活立木蓄积量为7309万立方;森林覆盖率为18.03%。如果加上1410万亩灌木林,全省的林木覆盖率仅为19.2%。 总的调查结果为,山西省森林面积3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20.50%,比第八次森林资源普查提高2.47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1477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2923万立方米,增加3184万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140万公顷,天然林蓄积8838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156万公顷,人工林蓄积4085万立方米。 对于全省林业状况,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句话: 一是水平低。不仅表现在覆盖率低,而且活立木蓄积量只有7309万立方米,相当一部分森林质量不高,再生能力差,防护能力弱。 二是速度慢。50年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0.8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2个百分点。最慢的1962年到1978年,15年才增长0.2 个百分点。最快的1990年到2000年,每年增长也仅为0.5个百分点。 三是差距明显。我省森林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6个百 分点,比周边各省都低,比林业发达省份差距更大,我省森林生态 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在周边形成生态洼地。 四是潜力很大。全省山区丘陵占80%以上,林业用地占到国土 总面积的44.11%,除去现在的森林、灌木林地以及这几年栽种的未 成林造林地,还有大量的荒山和沙化地可以造林,城乡绿化潜力也

资源清查实施计划方案

资源清查实施方案 目前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ODN网络存在的问题:1、ODN管线资源数据未全量、规范、准确的录入资管系统2、ODN网络资源的使用(新开业务调用)、占用表更等动态资源工作较为薄弱,用户占用信息不准确,不完善。3、ODN管线资源的的管理不完善,存在代维结算规模与网络维护的杆程、管程维护数量不匹配,代维费用结算无依据的风险。二、小区网络存在的问题:1、家客网络资源(ONU 设备及端口、OLT设备及端口、分光器及端口、分纤箱、多媒体箱)录入不完整,网络资源与地址资源(分级地址、资源覆盖信息等)、业务资源(宽带、IMS、OTT等业务产品信息等)未完全形成关联,业务端到端网络拓扑呈现不全,资源未嵌入生产、存在业务管理风险。 2、家客网络资源缺少光交至分纤箱光缆段管程信息,存在代维结算规模不准确的业务风险。 3、家客资管系统中宽带用户对应的覆盖精度(全覆盖、预覆盖),覆盖地域(城区、城郊结合部、乡镇、农村),接入场景(FTTH、FTTB、WBS)录入不完整,BOSS系统中的宽带用户规模与资管系统中用户规模不一致,存在代维结算规模与覆盖精度、覆盖地域、接入场景不匹配的业务风险。 4、互联网电视业务资源未在资管系统中建立,存在代维结算规模与覆盖精度、覆盖地域、接入场景不匹配的业务风险。根据省公司管线资源清查工作开展要求,现制定如下资源清查方案:

一、总体要求 资源管理是业务发展的基石、业务开通资源准确调度使用基础、投诉快速定位处理(预处理)的基础、智能化网络运营(提速等)的基础、支撑物联网时代宽带网络运营的基础。所以本次资源清查主要是对ODN 管线资源、小区内管线资源清查。ODN管线资源和小区内管线资源清查完成后录入资管系统,以资管系统数据为依据,才能进行代维费用结算。为今后资源更新做充分准备。根据各个区县完成的情况做如下要求:2017年10月31日前完成100%家宽用户占用信息清查,用户占用信息准确率不小于95%;12月31日前完成80%的管线资源清查;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100%的管线资源清查和100%的ODN业务占用信息。 二、成立组织 根据上级工作要求金平移动客响中心及金平铁通代维支撑服务中心成 立资源清查小组 组长:吴磊 代维组长:熊金华 组员:向广超,赵万挺 三、工作安排 根据上级安排资源清查工作作为四个阶段: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 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森林资源 【发文字号】闽政办[2017]139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11.24 【实施日期】2017.11.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通知 (闽政办〔2017〕13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直有关单位: 开展森林资源清查,全面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是《森林法》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检验我省五年来造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我省将于2018年开展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清查工作任务,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认识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将作为我省森林覆盖率的法定依据,为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同时也是考核我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约束性指标

以及能否实现《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闽政〔2016〕12号)提出的到2020年我省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6%目标的重要依据。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保障,确保如期圆满完成任务。 二、明确工作任务 我省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全省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分析森林资源消长动态,掌握变化规律,预测变化趋势,为制订我省林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以及监督检查各地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主要清查工作是对全省按4×6公里网格布设的5059个地面固定样地进行实地复测(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省级样地数量见附件)。 根据国家林业局要求,此次清查工作以省级林业调查设计单位为主组建清查队伍。我省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由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负责组建队伍开展样地调查;设区市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上下沟通、协调等工作;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配合调查和后勤保障工作。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1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 (修订版)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2003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的与任务 (1) 第二条调查周期 (1) 第三条调查总体 (2) 第四条总体抽样精度 (2) 第五条复位精度 (3) 第六条调查因子精度 (4) 第二章技术标准 (4) 第七条土地类型(地类) (4) 第八条植被类型 (9) 第九条湿地类型 (12) 第十条土地退化 (14) 第十一条森林分类 (18) 第十二条区域划分因子 (25) 第十三条地形因子 (27) 第十四条土壤因子 (29) 第十五条树种(组)划分 (30) 第十六条龄组划分 (31) 第十七条森林结构 (32) 第十八条森林分级 (33)

第十九条森林健康 (37) 第二十条地类变化原因 (38) 第二十一条其它样地因子 (41) 第二十二条样木因子 (44) 第二十三条其它标准 (46) 第三章调查方法 (47) 第二十四条基本方法 (47) 第二十五条面积测定 (48) 第二十六条固定样地布设 (48) 第二十七条固定样地标志 (48) 第二十八条固定样地调查 (49) 第二十九条样地每木检尺 (56) 第三十条其它因子调查 (58) 第四章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59) 第三十一条调查记录检查 (59) 第三十二条数据输入 (60) 第三十三条逻辑检查 (61) 第三十四条立木材积表 (61) 第三十五条统计数据预处理 (61) 第三十六条森林资源现状及精度 (64) 第三十七条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66) 第三十八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表 (69)

第五章质量检查 (75) 第三十九条质量管理 (75) 第四十条检查内容 (76) 第四十一条检查数量 (78) 第四十二条检查方法 (78) 第四十三条质量评定 (79) 第六章成果与使用 (80) 第四十四条调查成果 (80) 第四十五条成果使用 (82) 附件: 1样地调查记录表 2成果统计表

甘肃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技术方案

甘肃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技术方案 根据《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6年清查准备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5〕90号)和《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6年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6]58号)要求,甘肃省定于2016年进行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依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2014)》及其相关要求,结合甘肃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概况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为单位,以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1979年按照原林业部的要求,在全省十大天然林区分两个副总体初步建立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其中:第Ⅰ副总体包括白龙江、洮河林区,总面积16760平方千米,布设固定样地2817个,样地间距2×3千米;第Ⅱ副总体包括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关山、西秦岭、康南、大夏河、马啣山等林区,总面积36569平方千米,布设固定样地4038个,样地间距3×3千米。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数据采用“四五”清查成果,其余地区森林资源数据采用1975年的清查成果。 1988年,对第Ⅰ、Ⅱ两个副总体进行了第一次复查。“三北”地区69个县(除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覆盖范围)森林资源数据采用1987年总体规划成果数据;其余地区(除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覆盖范围)森林资源数据采用“五五”清查成果数据。

1991年,在对天然林区两个副总体进行第二次复查的基础上,又在非天然林区建立了第Ⅲ副总体,范围为第I、Ⅱ副总体以外地区(除去连片大面积的沙漠、戈壁和草原187779平方千米),总面积为208626平方千米,布设固定样地6455个,样地间距4×8千米。第Ⅰ、Ⅱ、Ⅲ副总体以外的零星资源数据通过遥感判读或统计获得。至此,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包括三个副总体,覆盖面积261955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58.2%,共布设固定样地13310个。 1996年,对第Ⅰ、Ⅱ副总体进行了第三次复查,对第Ⅲ副总体进行了第一次复查。调查方法和内容与前期基本相同。 2001年,进行了第四次复查。以全省为一个总体,分三个副总体。即保持第Ⅰ、Ⅱ副总体范围和样地间距、样地数量不变,扩大第Ⅲ副总体的覆盖范围,将原体系外187779平方千米并入第Ⅲ副总体,仍按原样地间距4×8千米布设样地,第三副总体面积扩大为396405平方千米,在原13310个样地全部保留的基础上,另新设样地4392个,全省固定样地总数为17702个。为保证各地类面积的调查精度和成图的需要,利用TM卫星影像布设遥感判读样地142373个,其中:第Ⅰ副总体样地间距1×1千米,样地16975个;第Ⅱ副总体样地间距1×1千米,样地37347个;第Ⅲ副总体样地间距2×2千米,样地88051个。至此,真正实现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全省覆盖。 2006年,进行了第五次复查。除按照国家要求增加了部分调查内容以外,调查方法与前期基本相同。 2011年,进行了第六次复查。将调查人员到达十分困难的无树木非林地固定样地的4586个样地确定为遥感判读样地。增加植被调查、平均样木调查、社会调查和访问调查等内容。调查总体划分及样地布设与第五次复查

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方案.doc

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部署开展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做好2009年清查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8〕250号)文件要求,我省于2011年开展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为保证全省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省林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为单位,以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一种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建立、巩固和完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是一项重要和长期的林业基本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赋予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其成果是反映全省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等主要指标,反映森林资源与生长状况,客观评价全省林业生态建设阶段性成果,制定和调整全省林业发展方针政策、规划,制定和落实各地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 二、工作任务 进一步优化完善连清体系,全面运用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新技术,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丰富监测内容。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制定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和《技术操作细则》; (二)全面复查17702个固定样地,完成142373个遥感判读样地的判读。 (三)对全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全面掌握全省近5年的森林资源消长动态,总结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成就,提供本期全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 (四)建立和更新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 (六)完成甘肃省云杉、冷杉、油松、华山松、山杨、桦木、栎类及其它阔叶类等主要树种生物量建模工作。 (七)复核上期复查工作质量,总结工作经验。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一类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甘肃省森林资源清查第六次复查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省一类清查工作。 组长:高清和甘肃省林业厅厅长 副组长:高攀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 彭长清国家林业局西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副主任 田葆华甘肃省林业厅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 王建宏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 成员:张义军国家林业局西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 马克西国家林业局西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监测二处处长 陈志林国家林业局西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监测二处副处长 陈浩文甘肃省林业厅发展规划和资金管理处处长 郑克贤甘肃省林业厅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处处长 高建玉甘肃省林业厅科学技术处处长 李海涛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谢忙义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 寇明君甘肃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 马志强甘肃省林业厅森林资源管理处副处长

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方案.pdf

根据市林业局安排,我县将开展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并在9月底全面完成任务,为确保清查工作顺利开展,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清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任务 对全县129个地面固定样地进行复位调查,准确查清全县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类及其消长变化动态 ,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国家综合评价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提供基础信息。全县固定样地分布见附表。 二、工作组织 为确保清查工作顺利开展,县林业局成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下设质量检查组及技术指导组和外业调查组。依据工作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五个外业调查组,负责相关外业调查工作。 (一)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组成人员为: 2、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一类清查的组织、协调等具体工作,制定清查工作方案,协调解决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时向市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清查工作进展情况、完成清查工作总结报告等。办公室组成人员为: 3、质量检查组及技术指导组负责全县外业调查的培训、技术指导和工作推进督查及质量检查,完成县级调查报告、专检报告相关表格的统计汇总。组成人员为: (二)组织管理及技术质量要求 1、对参加调查的人员集中进行培训及实地实习。 2、技术指导与检查。质量检查组及技术指导组全面负责外业工作的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技术指导人员要深入各调查组对各项调查技术进行指导、监督和把关。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质量检查验收采取逐级验收的方式。各组要认真开展自查和互查,并向县清查办提交请验报告。 三、外业调查人员分工及清查复位范围 本次一类资源清查外业调查共分5个外业调查小组,参加人员由林业系统技术人员及骨干组成。共计参加人员22人。 四、进度安排 本次清查工作安排从2014年6月26日开始到2014年9月25日结束。 (一)组织准备和动员培训阶段。2014年6月26日至7月1日。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设立清查办公室、质量检查组及技术指导组,落实调查人员,组织外业调查组,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落实清查工作职责。 2、购置清查必备仪器设备和安全预防药具。 3、调试、校验现有清查仪器设备,印制调查卡片、表格和图纸等,制作标牌和水泥标桩等。 4、召开清查部署会,落实工作任务,举办一类清查技术培训班。 (二)外业调查阶段。2014年7月1日至9月20日。 完成固定样地调查,并进行自查、互查和配合完成省、市检查验收。 (三)材料上报阶段。2014年9月20日至9月25日。 各组清查成果材料于9月20日前报县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总结阶段。2014年9月25日至10月15日 对清查工作全面总结,评选上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上报相关材料。 五、质量和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是清查工作的根本所在,安全生产是清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各清查组要严格质量和安全管理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清查工作质量和人身财物安全。 (一)质量管理 1、实行技术质量责任制。各外业清查组对复位样地清查技术质量直接负责,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林业局与承担清查任务的单位签订工作责任书。检查验收组要严格执行检查验收标准,严格把关、检查验收结束后,检查方和被检查方均应在检查验收报告上签名。 2、推行跨期质量追究制度。对本期清查发现的前期样地存在的严重质量问题,要追究前期调查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同样,下期清查一经发现本期调查存在质量问题,也将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3、坚持定期汇报和通报制度。各清查小组每月16日前向县清查办上报清查工作进展情况,以便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同时,还应当利用文件、通报、简报等形式,将工作进展中的问题、典型做法等予以通报。 4、严格执行改设、目测样地审核批准制度。对于必须进行改设、目测的样地,严格实行上报审核批准制。改设及

国家森林资源续清查林种划分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林种划分 | (一) 分类系统 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分为5个林种、23个亚林种,见表18。 (二) 技术标准 1.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1) 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源涵养林: ①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 ②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 表18 林种分类系统表 森林类别林种亚林种代码 生态公益林防护林 水源涵养林111 水土保持林112 防风固沙林113 农田牧场防护林114 护岸林115 护路林116 其它防护林117 特种用途林 国防林121 实验林122 母树林123 环境保护林124 风景林125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126 自然保护林127 商品林用材林 短轮伐期用材林231 速生丰产用材林232 一般用材林233 薪炭林薪炭林240 经济林 果树林251 食用原料林252

林化工业原料林253 药用林254 其它经济林255 代码。 要影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 ③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以内; ④雪线以下500m和冰川外围2km以内; ⑤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2) 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 ①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部)坡度在25度以上,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坡度在35度以上,华东、中南地区坡度在45度以上,森林采伐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 ②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 ③土壤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塬面、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地质结构疏松等易发生泥石流地段的; ④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3) 防风固沙林:以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防风固沙林: ①强度风蚀地区,常见流动、半流动沙地(丘、垄)或风蚀残丘地段的; ②与沙地交界250m以内和沙漠地区距绿洲100m以外的; ③海岸基质类型为沙质、泥质地区,顺台风盛行登陆方向离固定海岸线1000 m范围内,其它方向200m范围内的; ④珊瑚岛常绿林; ⑤其它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4) 农田牧场防护林:以保护农田、牧场减免自然灾害,改善自然环境,保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2009-2013年)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2009-2013年) 一、基本情况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于2009年开始,到2013年结束,历时5年,组织 近2万名技术人员,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以省(区、市)为调查总体,实测固定样地41.5万个,全面采用了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调查、测量并记载了反映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以及森林生态状况和功能效益等方面的160余项调查因子。 二、清查结果 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活立木总蓄积164.3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22亿公顷,蓄积122.9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 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效能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两次清查间隔期内,森林资源变化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森林总量持续增长。森林面积由1.95亿公顷增加到2.08亿公顷,净增12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36%提高到21.63%,提高1.27个百分点;森林 蓄积由137.21亿立方米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净增14.16亿立方米,其中天 然林蓄积增加量占63%,人工林蓄积增加量占37%。 二是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3.91立方米,达到89.79 立方米;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增加0.28立方米,达到4.23立方米。每公顷株数增加30株,平均胸径增加0.1厘米,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上升3个百分点,混交 林面积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随着森林总量增加、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170.02亿吨,总碳储量达84.27亿吨;年涵养水源量5807.09亿立方米,年固土量81.91亿吨,年保肥量4.30亿吨,年吸收污染物量0.38亿吨,年滞尘量58.45亿吨。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年度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部门: 为更准确的反映有限公司当前的资产状况、调整帐务,做到帐实相符,实现资产规范化管理,本次盘点需各部门密切配合,将本次盘点工作圆满完成。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本次盘点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 盘点时间 2011年11月21日至2011年11月30日 盘点范围 财务入帐日期基准于2011年10月31日、所有权属于有限公司占有、使用的所有固定资产。 盘点工作的方法和程序 第一阶段安排于11月21日开始,先全面初盘一次,财务部向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提供入帐日期基准于2011年10月31日的用于清查盘点核对的固定资产清单、需要填报的清查盘点表等相关资料。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先自行全面初盘一次,盘点结束后,各部门资产管理员、部门负责人需在入帐固定资产清单、有物无帐固定资产盘点表、有账无物固定资产盘点表及文字说明等材料上签字(盖章)并交财务部,以便于财务部对有变动的固定资产进行帐务处理。

二、第二阶段 盘点时间 2011年12月19日上午9:30~11:00;下午14:30~16:00 2011年12月20日上午9:30~11:00;下午14:30~16:00 2011年12月21日上午9:30~11:00;下午14:30~16:00 盘点范围 财务入帐日期基准于2011年12月15日、所有权属于有限公司占有、使用的所有固定资产。 盘点工作的方法和程序 第二阶段安排于2011年12月19日至2011年12月21日进行,财务部会提前向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提供入帐日期基准于2011年12月15日的用于清查盘点核对的固定资产清单、需要填报的清查盘点表等相关资料。届时财务部资产清查组会参与监盘,各部门资产管理员要配合财务部资产清查组的要求,组织开展全面的清查盘点工作。在实物盘点过程中,应采用“以账对物、以物对账”的核对方法核对、盘点固定资产。对账实相符的资产,清查组直接在入账清单上打勾,并在已核实的资产上贴上资产条形码标签;对有物无账的资产,清查组在盘盈资产清单表上填列,其金额按相同(或类似)资产估价填列,并在备注栏注明“估价”;对有账无物的资产,清查组在盘亏资产清单表上填列,并另写情况说明。对清单中固定资产信息不全或存在错误的,要根据清查结果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本次盘点要求资产清查组需用条码枪对已贴上资产条形码标签的固定资产进行条形码扫描,要求所有的标签都扫描一遍条形码。 盘点全面结束后,各部门资产管理员、部门负责人需在入帐固定资产清单、有物无帐固定资产盘点表、有账无物固定资产盘点表及文字说明等材料上签字(盖章)。

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术语条

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术语条

————————————————————————————————作者:————————————————————————————————日期: ?

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术语18条 1森林Forest 植被类型之一。以乔木为主体的,包括灌木、草本植物、其他生物及林中土壤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2 森林类型Forest Types 森林按其自然历史地理条件、外貌、树种组成与结构的不同所划分的类别。 3 优势树种Dominant Species 简称优势种。在主林层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对森林环境作用最明显,并对森林生态环境起指示作用的树种。 4 龄级Age Class 对林木年龄的分级。是经营上计算林龄的单位。各龄级所包括的年数称为龄级期限。根据林木主伐年龄的长短和起源的不同,通常天然起源的针叶树和硬阔叶树以20年为一个龄级,软阔叶树以10年为一个龄级;人工林的龄级年限要短些。我国有些速生树种,如杉木、檫木、杨树、泡桐等人工林,多以5年为一个龄级;竹林和灌木树种,根据经济用途不同,又常以1年或2年为一个龄级。龄级由小到大以罗马数字1、Ⅱ、Ⅲ、Ⅳ……等表示。 5 地位级SiteClass 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一般分为五级,由高到低以符号Ⅰ、Ⅱ、Ⅲ、Ⅳ、Ⅴ表示。地位级越高,说明立地条件越好,其自然生产力也越高。任一林分的地位级可根据其平均树高和年龄在地位级表中查得。地位级是组织作业级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地位级不同的林分应采取不同的经营利用措施。 6树种组成SpeciesComposition 又叫林分组成。它说明某一林分中各个树种所占的比重。比重的大小以各树种的蓄积量为准。如各树种的直径相差不大,也可以其株数多少为准。林木组成以各树种所占的十分比表示,叫组成式。如十分之六是落叶松、十分之四是桦树,其组成式为6落4桦。凡比重不到一成,但在0.5成以上则算做一成。比重不到0.5但在0.2成以上时,则以“+”号代之。不到0.2成者,则以“—”代之。如6落4桦+云-冷(落是落叶松,桦是桦树,云是云杉,冷是冷杉)。在组成式里,按树种比重大小排列。如遇比重相同,则经济价值较高树种排在前头。 7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National ForestContinues Inventory 简称一类清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动态,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实行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以省(区、市)为单位,每五年复查一次。 8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ForestManagementInventory 简称二类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等需要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其成果亦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周期一般为10年。 9 作业设计调查ForestOperating Investigation 简称三类调查。查清一个伐区内,或者一个抚育、改造林分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数量、出材量、生长状况、结构规律等,据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的方式、采伐强度、预估出材量以及更新措施、工艺设计等。一类调查是企业经营利用的手段,应在二类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逐年进行,森林资源应落实到具体的伐区或一定范围的作业地块上。 10 林种Sorts of Forest 按经营目的不同而划分的森林类别。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11 生态公益林Ecological Forest 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生态公益林涉及到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两个林种,相应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林、自然保护区林等13个二级林种。 12 商品林Commercial Forest 以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及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商品林涉及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三个林种,相应包括一般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薪炭林、油料林、特种经济林、果树林、其他经济林等7个二级林种。 13 伐区Harvesting Area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的复习内容 试卷类型组成: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实验题; 复习内容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几部分: 一、 1.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Forest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现代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管理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有: 信息时态:过去、现状、未来 信息范围:点、线(带)、面、域 信息载体:文本、数值、图形、图像、声音 信息来源:地面调查、遥感、基础地理数据 信息质量:综合、动态、最小新度 表现方式:个体与总体、量、结构、单位占有量的相对值和绝对值 5.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如主伐、抚育伐、更新造林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调查,一般在生产作业开展的前一年进行。其调查成果直接服务于调查目的,例如:林业上常见的伐区作业设计调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等。 6.森林资源信息编码原则 答:1)唯一性:每一编码对象仅被赋予1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1个代码唯一表示1个对象。 2)简单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短,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提高机器处理效率。 3)可扩展性: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同类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必须对新的编码对象留有足够的备用码,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4)规范性:在一个信息编码标准中,代码的结构、类型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保证同类信息的代码长度相同。 5)适用性:代码要尽可能地反映分类对象的特点,易识别,便于记忆,便于填写。同时,代码结构要与分类体系相适应,空间信息编码应兼顾制图与G IS空间分析。 7.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答: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有三种表示方法:栅格(raster)、矢量(vector)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