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级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料)

地级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料)

地级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料)
地级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料)

地级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一:

记者:去年10月14日,国家科技部批准我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请您介绍一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它将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何种重要的推动作用?

韩: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开始于1986年,是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9部门共同推动的一项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旨在通过国家和各省对科技项目的支持,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为不同类型的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示范。“十一五”末,全国要建立近百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我市是全省第一个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地级市。

二、

民生科技创新与应用

价值中国推荐 2009-11-11 14:06:05 《中国科技财富》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科技部践行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持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实验区自1986年建设试点开始,已历经23年。截至目前,已建立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69个,省级实验区100多个,分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82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按行政区划分布,市(地级市、城区)23个,占总数的28%;县(县级市、城区)52个,占总数的63.5%;建制镇7个,占总数的8.5%。按区域分布,东部地区37个,占45.1%。中部地区30个,占36.6%;西部地区15个,占18.3%。

(https://www.doczj.com/doc/8a484650.html,/Media/Article.aspx?ArticleId=49492)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实验区已经成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验基地,地方政府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载体,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重点项目示范基地,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面向国际的窗口。

三、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科技部践行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持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实验区自1986年建设试点开始,已历经23年,主要开展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实践活动,一是开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与实践活动,探索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二是开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与实践,探索建立经济社会协调运行的新机制,舒缓城镇化进程中突出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及文明发展,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三是开展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与实践活动,推行绿色理念,节约能源、保护和修复生态;减少排放,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取得显著成效和积极的社会影响,为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已建立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69个,省级实验区100多个,分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82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按行政区划分布,市(地级市、城区)23个,占总数的28%;县(县级市、城区)52个,占总数的63.5%;建制镇7个,占总数的8.5%。按区域分布,东部地区37个,占45.1%。中部地区30个,占36.6%;西部地区15个,占18.3%。按实验模式类型划分,主要分为大城市中心区-改善人居环境和社会和谐推进模式;城郊结合类型区--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机制与推进

模式;产业集聚区-能源、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创新方法与运行模式;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修复与科学利用的协调机制与模式;

资源依附类型区-产业提升与转型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模式;自然灾害频发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有效机制与模式等。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实验区已经成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验基地,地方政府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载体,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重点项目示范基地,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面向国际的窗口。

(https://www.doczj.com/doc/8a484650.html,/ztzl/kjzg60/kjzg60hhcj/kjzg60mskj/kcxfzsy/200909/t20090911_72752. htm)

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

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2005)》执行情况总结1997年,我区开始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在2003年区第九次党代会上,又一致通过了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宏伟目标。五年来,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实验区建设“重效率、重效益、重效果”的特点,在全面实施完成《重庆市北碚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 (1996──2000)》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2005年)》(简称“二五”规划),确定的6大指标体系,36个指标,6个方面发展重点,5项主要任务,50个示范项目等目标任务,开展了全面卓有成效的工作,荣获“全国山水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等33项国家级奖项。 一、落实“二五”规划的基本情况 (一)落实规划各项工作目标 《重庆市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2005年)》启动实施以来,我区坚持以规划为纲,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政府督办、部门分工、责任明确、考核到位”的工作原则,充分调动各部门及社会的积极性,把规划实施同部门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同局部工作结合起来,把日常指导同严格检查考核结合起来,将实验区的工作分解,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对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目标,坚持实行“一票否决”的制度。 实验区建设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的指导思想,制定了《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由实验区办公室邀请区“四大家”领导及人大、政协代表对在建项目进行视察;同时按照“自力更生、

中国走向强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选择_柴盈

中国走向强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1期 柴盈1,曾云敏2 (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市100875;2.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本文认为,近二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引起了很大争议,主要原因在于选择了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两种不同范式作为测评标准。这两种范式争论的焦点在于判断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的替代性问题以及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本度量问题的方式和标准。领先发展模式和U型发展模式证明,强可持续性是一国应该采用的标准,这两种模式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借鉴。文章提出,我国要实现强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效率,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关键词:可持续性发展;领先模式;U型模式;追赶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0)01-0037-04 □经贸论坛 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这二十年来,世界各国虽然一致认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计划,但是在实际发展状态中却表现出巨大差异。皮尔斯(Pearce)和阿特金森(Atkinson)[1]的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的发展可持续性不同,发达国家表现出可持续性,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不可持续的;威尔森(Wilson)、泰德莫斯(Tyedmers)和皮勒特(Pelot)[2]的研究表明,北欧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发展都表现出可持续性;美国和大部分OECD国家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是可持续的;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可持续的,但生态发展处于波动状态;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则介于可持续与不可持续之间,环境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 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不同,测量的结果就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从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入手,分析衡量标准的形成机理,为国家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考察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以及由不可持续性发展成功转向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一、“弱”与“强”两种可持续 性发展范式 1.两种范式的观点与测量标准 (1)弱可持续发展范式。这个范式 是由索洛(Solow)和哈特维克 (Hartwick)两位经济学家所提出的, 他们假定: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之间 可以完全替代,经济增长能够弥补对 生态环境的破坏。[3]、[4] 弱可持续性发展标准采用真实储 蓄来度量。真实储蓄等于国内储蓄扣 除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折旧的余额, 即真实储蓄=国内总储蓄-人造资本 的折旧-自然资本的折旧。如果真实 储蓄大于或等于零,弱可持续性就可 以得到保证;如果真实储蓄为负值,那 么发展就处在不可持续的路径上;要 实现弱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就需要增 加总资本存量,用索洛(Solow)的话来 讲就是“前几代人有权利使用水池中 的资本,只要他们向水池补充能再生 的资本存量就行”。[5] (2)强可持续发展范式。弱可持续 发展范式的资本完全替代假设受到皮 尔斯(Pearce)、阿特金森(Atkinson)和 戴利(Daly)等生态经济学家的质疑, 他们认为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之间只 能有限度地替代,且至关重要的自然 资本是人造资本所不能替代的,比如 全球生命支持系统、自然防洪渠道、土 壤的再生能力、地球调节大气成分的 过程和营养圈循环等,因此经济增长 不能完全弥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6] 强可持续性发展标准采用自然资 本存量来度量。这个存量目前有三种 解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第一种是保 持全部自然资本存量,第二种是保持 自然资本中至关重要的资本的存量, 第三种是前两者之间的某个量。[7] 2.两种范式之争与强可持续发展 标准的修正 (1)两种范式之争。弱可持续性发 展范式是经济学家的公式,削弱了经 济增长的约束;强可持续性发展范式 是生态学家的法则,给经济增长制定 了极限,两者之间争论集中在经济增 长是否能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8] 前者认为经济增长完全能够改善环 境,后者则认为不能。还有一种折中的 观点,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EKC综合了弱与强两种范式对经济

可持续发展案例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例 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本环节 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质疑解惑→基础闯关,潜能挑战→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第一课时“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参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做到知行统一。 2)能力目标:结合相关时政材料,综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3)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严峻性; ②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③能简单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2)确定重难点: 重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既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难点。 作为重难点的原因:之所以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作为本节的重难点,是因为:可持续发展内涵丰富,抽象程度较高,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再者,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随处可见,理论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中学生尚未进入社会生活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只有掌握了这一问题,才能使学生科学的认识、理解解决我国面临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展示丰富多样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等。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世界人口超过67亿,人口问题成为全球的重大问题”视频。 材料二: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将来临之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 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右图为孟加拉国妇 女在达卡水供应部门外手举空水罐抗议供水短缺。) 材料三:“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链接】 生:分组讨论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 选派代表发言谈感悟、感想和体会。(学生讨论期间板书: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概括总结: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三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那么,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怎样呢?请同学们走进下面一组新闻和图片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2008年8月26日,新疆南疆三地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在新疆喀什召开,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透露,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新疆仍将是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 据了解,目前新疆妇女总和生育率比全国高0.4左右,15至19岁妇女生育率比

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面,根据创建xx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有关规定和要求,我代表xx县委、县政府就xx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县基本情况 二、xx县建立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有利条件 1、区位条件优越。......... 2、基础设施齐全。近年来,我县坚持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四位一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硬件环境,水、电、热、通讯等生产要素齐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完善,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市容市貌整洁秀丽。 3、物产资源丰富。我县现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金、银、铜、钼、石墨、花岗岩、大理石、石灰岩、麦饭石等19种,其中石灰岩储量达5亿吨,钼储量4000多万吨;野生动物29种,植物1000多种,可广泛用于中医药的260种;境内大小河流13条,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土地总面积225万亩,其中耕地105万亩。

4、文化积淀深厚。xx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5、经济优势独特。改革开放以来,xx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高奏发展主旋律,张扬优势,主攻特色,尤其是以xx产业快速膨胀,创造出了颇具影响的xx现象,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6、综合势力较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xx发展目标,按照"中心突破、块状发展、沿线隆起、园区带动"的发展布局,着力抓好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民营经济、城镇建设、对外开放五项重点。XX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x亿元,同比增长x;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亿元,增长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增长x;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x;实际利用县外资本x亿元;出口创汇x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x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x;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xx市各县市区首位。 7、科技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县把实施"科技兴县"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以发展创新为主题,以科技进步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建立健全了以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组织、科技推广、科学测报机构和科技服务络为主体的科技管理体系,科技兴县氛围浓厚,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中国区域政策体系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中国区域政策体系 李明1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430072) 摘要: 我国在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是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在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长期的区域非均衡发展之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日益显著,这已经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新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在统筹区域发展的基础上构筑起区域政策的政策体系,这也是解决我国当前区域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主要从我国区域政策体系的法律基础、管理机构、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几个重点问题出发论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中国区域政策体系的构筑。 关键词: 中国区域政策体系、中国区域政策的管理机构、中国区域政策的作用对象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是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在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长期的区域非均衡发展之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日益显著,尤其是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的区域差距已经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在新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在统筹区域发展的基础上构筑起区域政策的政策体系,这也是解决我国当前区域问题的重要途径。下面将主要从我国区域政策体系的法律基础、管理机构、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中国区域政策体系的法律基础 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相关的法律文件作为坚实的法律基础。与区域政策相关的法律文件目前主要包括“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我国1999年颁布并于2004年8月28日进行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一部主要针对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法律,这其中既包括城市的土地也包括农村的土地。它以合理利用土地和严格保护耕地为基本原则,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对国土部门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说明。1990年4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是一部主要针 1作者简介:李明,女,博士,1977年1月出生,湖北武汉人,现为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政策和区域关系。

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规定

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 规定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范和加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参照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区域。在区县、街道、乡镇、开发区等特定的区域内,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制度建设和政策突破,探索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条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负责协调指导和组织推进实验区的发展与建设,研究制定促进实验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编制和实施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批准实验区的建立、撤销,开展实验区的组织管理等工作;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为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条申报单位作为实验区建设主体,负责推进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 第五条实验区所在区县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所辖区域实验区的管理主体,负责协调解决实验区发展、建设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为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 第六条实验区所在区县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并成立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实验区所在区县、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机构内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 第二章申报与认定

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任务,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指南。 一、示范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规划是推动示范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制定规划,明确示范区的特点及定位,用前瞻性的思路和创新性的手段,指导实验与示范,最终实现引领、促进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规划必须体现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或共性问题,突出示范意义。 规划可从示范区申报年度的下一年起,每5年为一期限。规划制定后须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按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最终文本,并经所在行政区划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使之具有法律效力。规划的工作应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通过多部门合作,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二、示范区规划的内容 1、概况和区情分析 全面阐述示范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基础情况;在总结和归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对本地开展示范

区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从区域层面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出发,综合分析制约所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型重点问题和瓶颈问题。 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提出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应本着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自主创新,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区域特色,体现对周边地区或同类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及带动作用。 3、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规划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和谐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为建设主题,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规划期内示范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量化为具体的任务指标(见附件)。根据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目标,确定示范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工作任务。 (1)社会发展 主要包括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城镇建设、公共设施、公共信息等,围绕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瓶颈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工作重点。体现通过科技引导城镇合理规划和管理,着重研究和探索城镇统筹协调发展的模式,在缓解社会突出矛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推动事业全面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提供示范。 (2)资源环境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内容共17项 |1、消除贫困: ①现在的收入衡量标准(每人每天收入达到1.25美元)需要根据社会保障体系和资源公平分配等因素向上|调整,重新评估,不能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未来2030年的实际情况。 ②根据2030年的目标用调整性别比例来克服极端贫困,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系统分析各个国家对于贫困线的定义,并且需要确保各个国家和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国际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③要实现2030年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这一目标,需要壮大和发展中产阶级,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税收来支持全覆盖的规模。 ④要实现经济、资源、所有权等的公平获取,需要结合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服务等系统多方面的完善才能实现。 ⑤减少极端气候事件对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冲击,要实现此目标,关键在于要协调各个方面,例如减少|贫困、执行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措施与落实IPCC的各种举措。 |2、消除饥饿,食品安全并且营养均衡和持续繁荣的农业发展: ①根据目前情况,应使“确保到2030年消除饥饿,使所有人能够获得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②到2030年,应该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和肥胖,并实现微量元素的均衡。 ③在目标期内持续提高农业生产率,应该重点关注小规模的生产

者,并且要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例如气候和各种生态环境等,很多因素会影向这一目标的实现。 ④保护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这一目标应该可以实现,因为关于遗传多样性,包括植物栽培、养殖及其相关的野生物种的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法律的一部分。 ⑤粮食市场的安全运行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应该在多哈回合谈判的落实下得到实现,形成确保食品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正常运行。 3、确保健康的生活和所有年龄段的幸福: ①对于减少因营养不良、卫生条件恶劣等因素导致的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包括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②对于克服传染病的目标应该更加清晰明了,应该改为:在2030年之前通过预防措施、免疫或者治疗等手段和措施彻底克服可以预防的流行病,并对于新型传染病和流行病有切实可行的预防举措。 ③关于健康的心理和幸福感的目标需要有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清洁的空气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优化的交通设施。 ④女性生育压力需要良好的医疗和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避免他们发生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 4、确保公平的教育和包容性的终身学习的机会: ①提高和保障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 ②需要更加细化绿色社会、绿色办公方面的目标,给出确定的百分比。 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得过于模糊,需要细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李凤莲 佳大附中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及综合国力、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我们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人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那些同样影响人们长期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关健康、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追求。其次,发展应该是协调的。不仅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内部要协调,系统之间也要协调。第三,发展应是可持续的。人类应该努力维持自然资源的水平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实质就是承认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发展中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贯彻发展的思想。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当前,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一、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等依然存在失衡,问题突出。过快的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造成各种压力,环境承载量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平衡并导致恶性循环,进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人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日前,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40%以上的受访者指出,非常

大巴黎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大巴黎 规划规划新方法之新方法之新方法之尝试尝试 为了更好的规划大巴黎城市群,法国政府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不同尺度、不同领域的规划。包括从区域,省,城市以及到城镇各个尺度,街区; 涵盖从土地利用,住宅及设施建设,气候,大气环境,能源方面各个方面。 一、规划城市和规划城市和治理交通治理交通治理交通同步进行同步进行 众所周知,城市发展和交通之间的存在着最本质、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大巴黎地区,1965年编制的总体规划包括, 5个新城规划, 4条放射线路的快速铁路系统(RER )规划,以及高速公路系统的规划,根据此规划,线路服务于700万局民,并且其辐射地区将在30内年吸引700万新的居民。 如今--五十年之后 ,大巴黎地区正在规划,8项国家级建设项目,6条高速铁路以及一个双核心“8"字形的快速铁路交通系统。此系统服务于1200万居民,并在20年时间里,吸引100万新居民。此系统沿线新车站附近地区(之前为城市建成区或是农业用地)的开发建设,得到国家法律,与当地政府或者区域联合政府土地开发合同的共同保障。 二、新的政策和手段新的政策和手段::@d aménagement durable? 短短几年,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思想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大巴黎地区的发展面貌。 巴黎700万甚至900万居民的日常消费,投资及生活模式直接影响其所在城市的发展。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经济可持续,生活可持续,环境可持续, 提出一个综合的研究方案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关注于决策者,这些决策者包括城市居民,公司,政府和其行政部门。总的来说,大巴黎区域内包括500万决策人, 他们可能是个人或集体,可能是代表大众的,也可能是私人, 每个决策人都有自己的决定,其中的一些可能受到政策,及国家行政手段的影响。 如何整合这大量的独立决策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看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作为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监督的补充,建立一种机制,一种手段以使所有的决策人更好了解可持续发展 ,以地方的利益出发做出一个慎重的、有远见的决定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提出@d aménagement durable?这一工作方法,从地区的利益为出发点,将重要问题归纳简化成12 个可以量化指标体系。应用这种方法有两个主要优势,第一,它可使决策者--居民,企业,当权政府及行政部门更易了解相关问题并做出选择;第二,从资金投入到项目实施,总资金的管理以及土地使用,此方法可以在项目进程的各个阶段综合考量项目的各个方面,以做出最好的决策。 因此,我们将各地市长、区域长官也作为影响当地决策的关键要素予考量。和当地其他他决策者--居民、公司等一起以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决定当地的政策实施,包括政府资金的投入,信息传播,主要工程建设等。 具体来说,这个评价系统包含12 个主要的评价方面,

(发展战略)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交流材料最全版

(发展战略)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交流材料

山西省科技厅交流材料 以转型跨越发展为契机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山西转型综改实验区工作的重要实践。在国家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以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为主线,依据每个实验区各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历史传承、经济模式,开展各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增强了实验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壹五”期间我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取得较快发展,新建设国家级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区3个,目前,国家级、省级实验区分别达到5个和11个。 特色实验区介绍 长治市以全市作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部门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市发展的壹个基本战略。成立以来,共组织申报4个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目前已落实3项,获得国家经费支持308万元。这些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落实和实施,成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要抓手,在全市形成了依靠科技支撑,推动转型跨越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格局。真正发挥了科技创新在实验区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撬动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不断向前发展。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20.2亿元,同比增长13.7%;财政总收入完成198亿元,增长11.3%;规模之上工业增加值完

成572.87亿元,增长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1.1亿元,增长2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22.7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60元,增长11.7%,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01%,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市区二级之上天数达到356天,在国家环保部重点监测的城市中排名由81位上升到17位,连续7年成为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连续3年名列华北第壹,全市有5个县荣获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形成了山西省首个环保模范城市群。近年来,长治市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和自然之间和谐发展,初步探索出了壹条中部资源型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中循环经济建设及生态环境优化实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右玉县作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52%,先后被评为山西省首批绿化达标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授予山西省林业建设突出贡献奖、山西省林业生态县、中国魅力小城、联合国最佳宜居生态县、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造林绿化的艰苦创业实践中,创造了“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近年来,右玉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运用右玉精神这壹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可持续发展复习参考题

可持续发展复习参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生态足迹: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William)等在1992年提出的,并在1996 年由其博士生瓦克纳戈尔完善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于土地面积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指标。 3、真实储蓄:是指在净储蓄中扣除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失以及城外影响后的储蓄值。 4、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对工艺和产品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以减少其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 5、循环经济: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6、人口质量: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人口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人口群体所具有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7、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 8、社会总抚养比:社会总抚养比=(0-14岁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 9、人口性别比: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各自所占的比重。 10、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填空 1、可持续发展系统5点: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区际类型4点:封闭型、掠夺型、转嫁型、互补型。 3、可持续发展区际关系协调原则4点:公平分配资源原则、维护共同利益原则、补偿跨界影响原则、优化人地关系原则。 4、可持续发展代际关系协调原则5点:世代权利平等原则、最佳可持续产量利用原则、最小资源耗竭速率原则、保持自然系统完整性原则、优化区际关系原则。 5、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能特性5点:持续性、区域性、协调性、公平性、共同性。 6、可持续发展系统的3种生产:人的生产、物质生产、环境生产。 7、自然资源是基本特征8点:系统性、层级性、稀缺性、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多功能性、全球性、难以替代性。 三、简答 1、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企业战略-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

★★★文档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或维持。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信心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性。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性创新。下面依次对这些来源因素进行描述。 一、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 企业总是身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及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产业环境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

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能够明显地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的效率,由此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持。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某种外在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由此,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条件。 二、企业战略资源 尽管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盈利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更为重要。企业素质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外在表现。因为,企业在产业内的相对市场优势的根本基础或源头在于其素质,或者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际上是其相对资源优势的市场反映或表现。尽管每个企业都拥有或控制某些资源,但是只是其中的战略资源才能够为竞争优势可持续性创造做出显着贡献。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战略资源在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从理论上讲,某种既定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所有企业应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影响。导致企业之间经营绩效差异或竞争优势的有无与强调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所处的产业环境,更在于其自身的素质。企业素质表现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运作效率。产业环境只

浅谈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未来中国城市建设首要问题。原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骤增,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土地浪费等诸多问题与日俱增,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与这些问题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城市建设走上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国家和人民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city developing rapidly,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is the future China’s city construction the primary issue. The original city scale unceasingly expands, the emerging cities increased, but following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degradation,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aste land by the day, and do well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se problems, so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came to a scientific, on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countries and people’s concern.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但在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与发展经济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让城市建设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一个有效的措施。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 1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附件2: 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建设的基础上,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区是在实验区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可持续发展示范试点,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载体,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地。 第三条示范区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精神,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行动。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重点问题,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探索与实践。 第四条示范区工作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统筹规划、整合优势,突出示范特色,深化示范内容,提升示范水平。 第五条示范区建设实行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支持、优势集成的运行机制。 二、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第六条全面完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实验内容和各项指标,验收合格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同类地

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的实验区。 第七条示范区党政领导班子对可持续发展有较深刻的认识,政府推动有力,具有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 第八条经济基础好,具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的规划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及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 第九条示范区内社会文明、环境优化,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突出。 三、目标、任务和重点 第十条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探索并形成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干部队伍,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示范基地。 第十一条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经济建设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重点、关键问题,开展创新性实践与示范。 第十二条编制《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示范区规划》应由示范区所在地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并列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体现其法定效力。 第十三条加强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提高示范区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科技部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一、总体说明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为“实验区”)是在一定行政区域内,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据政府主导、公众参与,长远规划、突出重点,科技引导、创新驱动,主题实验、示范带动的原则,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展社会管理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全面提升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我国不同类型地区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提供有益的实验示范。 实验区创新能力是指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升当代与未来协调发展的能力。实验区创新能力评价包括实验区总体评价和实验区之间比较评价,是在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验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力图通过逐年评价,监测实验区的创新活动特点和发展进程,推动实验区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验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是:(1)突出实验区定位和特点;(2)以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为基础;(3)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4)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相结合;(5)数据具有可获得性;(6)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 实验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创新能力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 (一)科技创新能力 反映科技创新对实验区建设和发展的支撑能力,包括2个二级指标: 一是科技投入,包括2个三级指标: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二是科技产出,包括2个三级指标:万人专利授权数、累计认定并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数。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反映实验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3个二级指标: 一是经济发展,包括1个三级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二是社会和谐,包括6个三级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均公共健康支出、亿元国内

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

《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2005)》执行情况总结 1997年,我区开始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在2003年区第九次党代会上,又一致通过了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宏伟目标。五年来,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实验区建设“重效率、重效益、重效果”的特点,在全面实施完成《重庆市北碚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1996──2000)》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2005年)》(简称“二五”规划),确定的6大指标体系,36个指标,6 个方面发展重点,5项主要任务,50个示范项目等目标任务,开展了全面卓有成效的工作,荣获“全国山水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等33项国家级奖项。 一、落实“二五”规划的基本情况 (一)落实规划各项工作目标 《重庆市北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规划(2001——2005年)》启动实施以来,我区坚持以规划为纲,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政府督办、部门分工、责任明确、考核到位”的工作原则,充分调动各部门及社会的积极性,把规划实施同部门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同局部工作结合起来,把日常指导同严格检查考核结合起来,将实验区的工作分解,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对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目标,坚持实行“一票否决”的制度。 实验区建设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的指导思想,制定了《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由实验区办公室邀请区“四大家”领导及人大、政协代表对在建项目进行视察;同时按照“自力更生、自加压力、自始至终”的原则,鼓励多渠道申报立项,多方资金投入,2001年至2005年间,仅实验区办公室就争取到国家科技部和市科委立项支持的项目近20项,经费200多万元。部门与各社会单位也加大了对规划内外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力度,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区实验区项目的建设工作。 (二)规划的指标、项目实施情况 几年来,区政府在社会事业投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分析,规划中90%以上指标完成较好,尤其是反映我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获得大幅度提升,2000年为73岁,预期2005年达到75岁,实际达到76.5岁;人口自然增长率2000年为1.3‰,预期2005年≤1‰,实际达到-0.7‰;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为5546元,预期2005年达到7800元,实际达到101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为2312元,预期2005年达到3100元,实际达到3670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000年为12.7米2,预期2005年达到21.0米2,实际达到31.0米2;森林覆盖率2000年为27.19%,2005年达到30%;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1%;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2000年为85%,2005年达到≥95%;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2000年为91.14%,2005年达到95%;清洁能源利用率2000年<70%,2005年达到≥93%;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2000年<20%,2005年达到≥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0年为8334元,预期2005年达到11520元,实际达到13722元;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1%。有部分指标呈统计下降趋势,如每万人医生数,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等。分析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问题,因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用工灵活,部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并未纳入统计范围的人员逐渐扩大。 加强实验区项目建设和管理,是抓好创建示范区工作的重要支撑。2001年,各个部门根据“二五”规划50个优先发展项目要求,开始了组织实施工作。2005年我们对实验区“二五”规划的50个项目进行了集中全面调研分析,“三级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国家仪表功能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