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36 海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636 海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636 海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636 海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636-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时间

180分钟。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闭卷、笔试。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

(一)绪论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3.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基本要求:

了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理解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二)地球与地质基础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的运转

4.地理坐标

5.地球的圈层构造

6.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7.地壳的物质组成

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9.大地构造学说

10.火山与地震

11.地壳的演变

基本要求:

了解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公转、岁差和极移的基本概念;地球圈层分化、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地壳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火山与地震的概念及成因;地质年代和地壳演化简史。

理解地球形状、位置和运动的地理意义;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概念;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海陆分布、海陆起伏曲线、岛屿和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的接触关系。

掌握地质构造的含义及类型;板块构造学说、槽台学说、地洼学说和地质力学学说。

(三)大气与气候

1.大气的组成与热能;

2.大气水分和降水

3.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4.气候形成因子分析

5.气候变化

基本要求:

理解大气成分、大气结构、大气热能和气温的概念;大气湿度、蒸发和水汽凝结的概念。

掌握大气降水的概念及成因;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和主要天气系统;气候与气候系统的概念、气候形成、气候带与气候型。

熟练掌握气候变化的历史、原因和未来趋势;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

(四)海洋与陆地水

1.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2.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

3.海水的运动

4.海平面变化

5.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6.河流,包括河流

7.湖泊与沼泽

8.地下水

9.冰川

基本要求:

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海洋起源、大洋及其区分、海及其分类、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湖泊与沼泽的成因及分类;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理解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含义;岩石的水理性质;潮汐与潮流、波浪、洋面流与水团运动;流域水量平衡、河流分类和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以及埋藏分类;七万年和近百年来的海平面变化、

二十一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海洋环境保护;河流、水系与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河流补给的含义;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冰川分布、冰川对环境的影响。

(五)地貌

1.地貌的成因与类型

2.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3.流水地貌

4.喀斯特地貌

5.冰川与冰缘地貌

6.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7.海岸与海底地貌

基本要求:

理解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的含义;流水作用、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与山麓面;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冰川与冰缘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海岸分类海底沉积。

掌握地貌的成因、基本类型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六)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4.土壤类型特征

5.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基本要求:

了解土壤分类、空间分布;耕作土壤分布;世界土壤分布;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的特征。

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土壤形态;物质组成及相互作用。

掌握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成土过程;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七)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地球上的生物界

2.生物与环境

3.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4.生态系统

5.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6.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7.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基本要求:

了解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的概念;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

掌握生态因子与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组分与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八)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1.自然地理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3.自然区划

4.土地类型研究

5.人地关系研究

基本要求:

掌握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域分异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土地的含义和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土地评价。

熟练掌握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等级系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海南大学关于推进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和实施案例教学的若

海南大学关于推进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和实施案例教学的若干意见案例教学是研究生、尤其是应用型研究生教育一种非常重要 的教学方法,可以训练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发现、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加强 我校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推进案例教学,根据教育部国家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 []号)、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 方案和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号)等 文件精神,就我校建设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和实施案例教学提出如 下意见。 一、教学案例库建设 (一)建设目标 通过案例库建设,带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我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建设内容 案例库建设要以研究生所开课程为依托,范围包括我校各类研究生现有培养方案中适宜采用案例教学的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学位课程。 (三)建设基本要求 、案例库建设中所涉及的案例应符合典型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成果应该能够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并可在相关专业

范围内共享。 、每个案例库中至少应包含个案例,改编、引进或购买的案例可进入案例库,但应注意避免引起版权纠纷,其中原创性案例不少于个。案例库中的案例可以为综合课程案例、单一课程案例、知识点案例。综合课程案例是指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的案例;单一课程案例是指只涉及到某一门课程多方面教学内容的案例;知识点案例是指只涉及到某一门课程中某一特定知识内容或知识点的案例。 、案例库中的案例应当包括文本和多媒体课件两部分。每个案例文字部分的篇幅一般在万字以上;多媒体课件应做到文字、图片、表格乃至动画相结合,每个案例的授课时间原则上为课时。鼓励各专业学位领域在建设案例库的基础上形成案例教材。 、案例库中的案例,应当根据所依托的专业学位的特点,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在案例选题、背景资料、课堂计划、分析思路、思考题的设计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相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 、案例库中的案例应符合案例编写的基本格式与体例,具体要求另文规定。 、案例库建设负责人(主编)及其团队须在相应课程的实践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级技术职称,系统讲授过所申报的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熟知案例教学基本规范。 二、案例教学 (一)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要根据所授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

1 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洋流方向是()。?A、 从北向南 ? ?B、 从南向北 ? ?C、 台湾海峡以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南由北向南? ?D、 台湾海峡以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北由北向南 ? 我的答案:B 2 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A、 氢、氧、钙 ? ?B、 钙、氧、碳 ? ?C、 氢、钙、碳 ? ?D、 氢、氧、碳 ? 我的答案:D 3

戴维斯的理论不足之处不包括()。 ?A、 忽略了抬升过程中的侵蚀作用 ? ?B、 忽略了均衡的调整 ? ?C、 忽略了地震等自然剧烈外力影响的作用 ? ?D、 忽略了地面再次抬升的可能性 ? 我的答案:C 4 关于湿润地区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 化学风化比较强 ? ?B、 容易形成浑圆的山坡 ? ?C、 容易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 ? ?D、 泥流阶地比较常见 ? 我的答案:B 5

土壤的组成中,矿物质占()左右。 ?A、 7% ? ?B、 11% ? ?C、 23% ? ?D、 38% ? 我的答案:D 6 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一般不考虑()。 ?A、 海拔高度 ? ?B、 地面起伏 ? ?C、 地貌部位 ? ?D、 板块区域 ? 我的答案:D 7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 ? ?B、 系统的、微观的、区域联系的 ? ?C、 微观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 ? ?D、 系统的、综合的、微观的 ? 我的答案:A 8 下列地区中,硒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地区是()。?A、 台湾 ? ?B、 东北 ? 我的答案:B 9 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 人类的诞生 ? ?B、 人种的形成 ? ?C、 人群的文化

海南大学pcb实验报告

海南大学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12 年12 月25日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1.熟悉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1.2.掌握Altium Designer的使用 1.3.对一般常用电子器件的识别和测量; 1.4.掌握电烙铁的使用及电路的焊接工艺; 1.5.掌握电路图的分析方法 1.6.掌握简单电子线路的调试技巧和方法。 2.实验设备及器材 手电钻,电烙铁,曝光机,斜口钳,感光敷铜板,显影剂氯化铁溶液,焊锡,电子元器件(具体见清单),万用表,示波器。 3.实验内容 3.1.Altium Designer学习 3.1.1Altium Designer简介 Altium Designer从功能上由以下5部分组成,分别是:电路原理图(SCH)设计、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电路的仿真、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系统和信号完整性分析。 ①电路原理图设计 电路原理图设计系统由电路原理图(SCH)编辑器、原理图元件库(SCHLib)编辑器和各种文本编辑器等组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绘制和编辑电路原理图等;制作和修改原理图元件符号或元件库等;生成原理图与元件库的各种报表。 ②印制电路板设计 印制电路板设计系统由印制电路板(PCB)编辑器、元件封装(PCBLib)编辑器和板层管理器组成等。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印制电路板设计与编辑;元件的封装制作与管理;板型的设置与管理。

③电路的仿真 Altium Designer系统含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模拟/数字仿真器。该仿真器的功能是:可以对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和混合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实验,以便于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④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系统 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系统由一个具有语法功能的文本编辑器和一个波形发生器组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可编程逻辑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观测波形;可以最大限度地精简逻辑电路,使数字电路设计达到最简。 ⑤信号完整性分析 Altium Designer系统提供了一个精确的信号完整性模拟器。可用来检查印制电路板设计规则和电路设计参数,测量超调量和阻抗,分析谐波等,帮助用户避免设计中出现盲目性,提高设计的可靠性,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设计成本。 3.1.2Altium Designer的原理图绘制 【第一步】:创建设计库文件并新建原理图 ①建立一个设计库文件 *.DDB 建立方法:File→New→新建一个*.DDB文件 ②打开定义新建库文件的选项 重命名DDB文件名为你的设计库名称,比如LED闪光电路,更改储存路径,以便以后查找。 ③进入并新建*.SCH 建立方法:打开你的DDB文件→打开Documents文件夹→File→New→新建一个*.SCH文件→重命名你的SCH文件名为你的设计库名称 ④设置图纸的大小 Design→Options→按要求选择图纸大小,比如A4 【第二步】:添加、删除元件库 ①添加或删除元件库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案 俸永格(136********) 教学题目:声速的测量 教学对象:10级电子信息班、10动医学班、10级农机班、10级植保班。授课地点:海南大学基础实验楼2610室。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测量超声波在媒介中传播速度的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双踪示波器、SV5/7测试仪、SV8信号源的协调使用并完成两正交信号相位差的多次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用驻波法、相位法测定超声波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运用示波器观测物理参数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验仪器: GW-680双踪示波器一台,SV8信号发生器一台,SV7测试仪一台,同轴电缆若干。 三实验原理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纵波。对超声波(频率超过2×104Hz的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在国防工业、工业生产、军事科学与医疗卫生各领域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实验室常用驻波法和相位法进行测量。 (一)驻波法测量声速基本原理 如图所示为两列同频率、同振幅、振动方向平行且相向传波的机械波在媒介中形成的驻波波形,其波腹间距与波节间距均为半个波长。通过对波腹(节)

间距X的测量便可实现对波长λ的间接测量,结合对驻波谐振频率f的测量便可间接求算声波的传播速度v。 v = λ×f λ=2X v = 2X×f 原理图示1(驻波法原理图) (二)相位法测量声速基本原理 请同学们自行完成!要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简谐振动正交合成的基本原理, (2)利用李萨如图形的相位差特点间接测量声速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驻波法测声速 实验连线图示1(驻波法) (1)了解测试仪的基本结构,调节两个换能器的间距5cm左右。 (2)初始化示波器面板获得扫描线。 (3)按图示1正确连线,将示波器的扫描灵敏度与通道1垂直灵敏度旋钮分别调至适当档位,缓慢顺时针方向转动换能器平移鼓轮至驻波波腹位置

海南大学2014-2015学年度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拟推荐名单

海南大学2014-2015学年度 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拟推荐名单 一、特等综合奖学金获奖者(288人) 农学院(12人): 林莹、毕建鹏、邵启文、林云蒸、刘楚、黄岩、周文倩、张亚宁、梁栋才、张崇炜、苗运彩、高育硕 园艺园林学院(23人): 张媛、刘星言、孙倩、张智、胡蝶、李秋爽、许贵兰、吕琳琳、孙雪榕、陈果、寿江燕、陆莹、邱烨珊、曾琳茹、关伊宁、赵红、白杨、林立迪、吴卓然、李晓莉、谢南希、罗丽娟、周科勇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15人): 杨青、贺盼弟、王欢、游佳、李希、彭路遥、石坚、沈艳、黄云艳、郭小夏、熊笑辉、龙正南、于淼、张国建、廖佳仰 海洋学院(6人): 黄景、周硕、马炳炳、贾婷、刘莹、元樱颖 材料与化工学院(18人): 向明玥、谷倩倩、朱秀琴、谢卓琳、张峻宁、钟康宝、华美云、王婕、张黎明、康佩虹、赵跃华、徐丽婷、宫一玮、赵晓敏、吴雨阳、夏燃、樊晓、季欣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5人): 刘丽、胡倩、张意、方佳曦、韩小燕 食品学院(7人): 李晓彤、陈茉、赵江南、赵艺捷、邵素娟、张聪男、魏可欣 机电工程学院(21人): 李锐、曾雄梅、刘志鹏、黄星铭、韩博、杜俊宏、曾凌霄、李戈琦、薛涛、高远、陈俊语、张琪琪、柏滋艺、梁璐奇、赵婳、王晓彤、刘国漪、刘千千、张迎、李炳坤、陈亮亮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9人): 曹路、史佳昕、梅建军、沈志威、杨磊、王汇宇、葛瑶、姜伟斌、邸凡祎、陶建军、张晓蒙、周兰兰、桑夏霖、李玥、夏华松、雷诗谣、张坤、王翰林、秦静 经济与管理学院(64人): 宋晓晴、杨莹、曾晶、王国东、曹皖新、郭子川、詹鸿宇、吴昇基、柳桐、刘慧慧、郭昉、吕星文、于欣旖、吴书音、洪灿城、王梦冰、武淼、高雪雪、李晓彤、勾德杰、江中意、温燕华、赵一丁、陈婷、岳媛、周娅芝、戴玉芬、杨露、陈舒宁、黄玮哲、黎尧、唐璐玢、谢奇、杨志伟、黄嘉怡、谢鑫、童修齐、范云霄、何维、尹婧、易春珊、王婷、单楚玉、陈丽慧、徐志超、巫雅蓉、陈铭翔、刘新语、芦梦婷、李楠楠、鄢雨、钟雪仪、吴心悦、戴双娜、李晓雅、吕晓蓉、邓敏、常帅、陈莹、王睿、韦昕宇、高寒、洪江鹏、李星霖 法学院(2人): 陈耀、杜方仪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12人): 罗锦霖、黄山、黄凡、娄嘉利、许方杰、王凌颖、刘梦兰、高烨、张子露、袁业、莫振鑫、张竞珂 马克思主义学院(1人): 单泽宇 旅游学院(21人): 高慧如、柳润、何月莹、王强、刘淑婷、孟斐、范凌蕊、范晓楠、史维娜、高玉娇、罗昌蔚、崔玥、郑杨艳、朱晓丹、蒋洪芬、李阳、刘馨予、魏淑杰、向淑娟、王姮欣、赵琦轩 人文传播学院(14人): 杨鹭滨、郑源畅、张凯、韩晶莹、刘园、吴浩楠、许安、符彦姝、宋歌、任湘丽、任静、翁祺、李民宇、韩晓宇 外国语学院(18人):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0、气压梯度力:有气压差引致的,垂直于大气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力。 二、简答题 1、自然地理学是这些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学科 2、环太平洋带、大洋中脊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带,都位于板块边缘,是板块活动的结果 3、由于太阳辐射分布在地表的差异,导致了热量带的产生;由于高低纬之间热量的差异,引致了大气环流;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由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流出的空气在副极地辐合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在这些气压带的控制下,近地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则分别形成了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东南信风带。 4、由于受地面气压带的控制,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降水多而气候湿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而气候干燥。

海南大学学生实验报告(氧化还原反应)

海南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实验B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班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实验班姓名:袁丹 学号:20160419310026 日期:2016.12.05 实验名称:氧化还原平衡与电化学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掌握介质酸碱性、浓度对电极电势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了解还原性和氧化性的相对性。 4、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学习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或偏移。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元素的氧化值减小;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元素的与氧化值增大。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对应的电极电势的大小来判断。电极电势越大,电对中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电极电势越小,电对中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根据电极电势的大小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当氧化剂电对的电极电势大于还原剂电对的电极电势时,即 时,反应自发向正向进行。

由电极的能斯特方程式可以看出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的影响,298.15K时 溶液的pH也会影响某些电对的电极电势或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介质的酸碱性也会影响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如MnO4—在酸性、中性、碱性介质中的还原产物分别为Mn2+、MnO2和MnO4—。 一种元素(如O)由多种氧化态时,氧化态居中的物质(如H2O2)一般既可作为还原剂,又可作为氧化剂。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试管、烧杯。 试剂:CuSO4(0.1mol·L-1),KI(0.1mol·L-1),CCl4,KMnO4(0.01mol·L-1),H2SO4(2mol·L-1),NaOH(6mol/L),Na2SO3(0.2mol/L),KIO3(0.1mol/L),NaOH(2mol/L),FeCl3(0.1mol/L),KBr(o.1mol/L),SnCl2(0.2mol/L),KSCN(0.1mol/L),H2O2(3%),ZnSO4(1mol/L),CuSO4(1mol/L)。 四、实验步骤 1、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取1支试管,加入10滴0.1mol/L CuSO4溶液,10滴0.1mol/L KI 溶液,观察现象。再加入10滴CCl4,充分振摇,观察CCl4层颜色,记录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①反应试剂图片

根据《海南大学学生实习管理暂行规定》和我院教学计划、

根据《海南大学学生实习管理暂行规定》和我院教学计划、毕业实习大纲和毕业实习指导书的规定,我院2007级学生将于第七学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计划如下。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法律业务水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对法律理论的理解,锻炼法律执业技能,树立法律正义理念,培养既有法学理论知识又有法律实践能力的合格法律人才。 l、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司法现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司法改革的成就和我国法制建议的任务,增强作为法律人的法律责任感。 2、在实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已学的法律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习活动中的各类案件,提高法律职业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3、通过实习,收集必要的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好准备。 4、通过实习,增强社会经验和阅历,掌握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和新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5、通过实习,培养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团队精神,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心。 二、实习内容 1、了解实习单位的业务范围和案件操作规程,明确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 2、观察、了解各类案件在处理过程中怎样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通过阅卷和参与办案,掌握案件处理的程序及关键环节,为毕业后从事司法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3、初步了解并掌握各类案件在办理过程中每个程序的要求,通过参与开庭、担任代理书记员、诉讼代理人和给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等活动,熟悉每个程序的工作技巧,锻炼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阅卷、制作各类法律文书、送达法律文书等实践活动,懂得各种常用的司法文书的撰写格式、写作规范、适用范围和对象,提高法律文书的写作水平和质量。 三、实习地点、单位、及实习人员安排 见《海南大学法学院2007级毕业生实习信息表》。 四、实习时间安排 第一批:2010年9月4日~11月4日 第二批:2010年9月13日~11月13日 五、组织领导 1、实习指导小组:王崇敏叶英萍韩力光李菁李昌郁 2、实习带队教师:刘云亮伍奕唐俐李方魏德才邓和军王诗俊 邱永文董万程徐爱民熊勇先王子宴张靖焕胡明玉 黄永锋王秀卫黎 其武王萍李蓓梁亚荣 3、实习指导老师:由实习单位指定业务能力精湛、思想素质高、工作作风好、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 六、具体要求: l、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尊重导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勇于实践。 2、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实习生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实习结束时每人提交的材料有:①每天记写的实习日记;②实习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实习概况、思想收获、业务收获、不足或遗憾、实习建议);③收集一个典型案例并进行案件分析;④完整复印2~3个案件卷宗档案(注:同一个实习点不得重复)。 4、实习结束前夕,填写《2007级毕业生实习鉴定表》,交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做鉴定和等级评定,经实习单位加盖公章后由实习组长统一收回,并由实习带队老师作出等级评定。 5、实习结束一周内,由实习组长向学院教务室提交本实习组成员的实习鉴定表、签到表、带队老师指导表、个人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和案例分析和复印的卷宗材料。 7、每个实习小组,在实习结束后的三天内向学院递交本小组实习概况、实习成果、实习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总结报告。 8、实习纪律 ①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不擅自离开实习点,认真完成实习任务,不从事与实习无关的事情,不随意换岗、脱岗、串岗;②实习期间无故旷工一天,按旷课六节计,达到一定节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缺勤达到核定实习时间五分之一者,实习成绩为不及格。③个别学生在实习期间因公(如参加省、市、校正式体育比赛或文艺汇演等)或因身体及其它特殊原因须中断实习者,必须报学院批准,所耽误的时间继续在原单位足额实习。④各实习组长负责好本组成员的考勤工作,小组成员每天必须在《法学院学生实习签到表》上签名。⑤严守国家机密、遵守司法纪律。⑥严守安全纪律,注意“八防”即防人身侵害、防自然灾害、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中毒、防盗、防火,如有意外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带队老师。 9、实行实习小组组长汇报制度。①不定期汇报:小组组长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应及时向带队老师报告;②定期汇报:小组长每周五下午向实习带队老师汇报本周的实习情况。 10、实习带队教师全面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负责与实习单位的联系; 海南大学法学院2007级(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 毕业实习计划

关于按照标准学生数确定海南大学生均拨款的建议

关于按照标准学生数确定海南大学生均拨款的建议 编号:0308 时间:2012-06-27 一、案由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2010年财政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对地方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此,海南省高度重视,蒋定之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提高我省公办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有关问题”,会议“同意到2012年,将我省公办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提高到12000元/人”。蒋定之省长还指出,海南大学作为我省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大学,应当给予重点支持。 海南大学于2008年经国家批准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这为我省高等教育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海南大学也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加快建设发展步伐,近4年来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社会声誉大为提升。但同时也存在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不足,历史问题较多,人才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等问题和困难。海南大学要真正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在全国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除自身必须坚持长期不懈努力外,还需要省委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特别是在生均拨款水平上应有别于省内其他学校,理由如下。 1、海南大学作为省内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是我省创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希望之所在。而要创建高水平大学,不但需要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和校园环境,还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和一流的管理,这些都需要学校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和专业建设、教学和科研条件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有较高的资金投入,从而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成本必然高于一般本科高校。事实上,2010年下半年教育厅组织进行的一次对公办高校的调研显示,海南大学的生均办学成本明显高于省内其他本科高校。在收费标准没有差异的情况下,高的办学成本必然要求财政拨款水平也相应要高于其他本科高校。 2、目前海南省的研究生教育主要集中在海南大学,在今后一段时间,海南大学要提高办学层次,必然要继续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由于专业和研究方向较多,每个专业和研究方向规模比较小,实验和教学条件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培养成本要大大高于本专科学生的培养成本。而学校招收的计划内研究生不能收取学费。因此,研究生的拨款补助标准必然要大大高于本专科学生。按国内其他省普遍实行的政策,硕士研究生的拨款补助标准是本科生的2-3倍,博士研究生的的拨款补助标准是本科生的3-5倍。 3、综观国内情况,各省为了扶持本省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提高本省高校在全国的影响力,对省内的“985”、“211”高校通常都给予重点扶持和倾斜。例如江西省,省政府考虑到南昌大学作为省内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大学,研究生比较多的情况,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拨款补助标准分别按本科生标准的5倍和3倍核定,从而使南昌大学生均拨款水平比全省本科院校的平均水平高出1500元,高出12.5%。再比如浙江省,按省属院校财政预算定额制度,各层次学生财政预算定额折算系数:本专科为1,硕士研究生为2,博士研究生为3。同时,为了支持浙江大学创建一流大学(“985工程”大学),浙江大学拨款定额在生均基准定额基础上上浮20%。 二、建议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建议,此次我省提高公办本科高校生均拨款,在全省公办本科高校按自然学生数计算的生均拨款2012年提高到12000元/人的情况下,对海南大学按标准学生数计算(以1个本科学生作为1个标准学生,硕士研究生折算为2个标准学生,博士研究生折算为4个标准学生),且其生均拨款水平与全省按自然学生数计算的标准一致。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
? A、
9.931%
? B、
4.458%
? C、
2.762%
? D、
1.33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 A、
平原
? B、
盆地
? C、
高原
? D、
海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 A、
地热系统
? B、

地表系统
? C、
生物系统
?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 A、
石河
? B、
冰丘
? C、
冰山
? D、

石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0 分
? A、
热力对流
? B、
动力抬升
? C、
大气波动
? D、
蒸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

海南大学plc实验报告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 实验一电机正反转控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PLC的实际操作和使用方法; 2.学习和掌握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法; 3.学习和掌握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程序设计方法; 4.学习和掌握PLC控制系统的现场接线与软硬件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主机模块,电源模板,电机正反转控制实验板,开关、按钮板,连接导线一套。三、实验原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三相绕组接入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绕组产生感应电流和电磁力,在感应电流和电磁力的共同作用下,转子随着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转动。因此转子的旋转方向是通过改变定子旋转磁场旋转的方向来实现的,而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只需改变三相定子绕组任意两相的电源相序就可实现。 四、控制要求 1、初始状态 接触器KM1、KM2都处于断开状态,电机M1处于停止状态。 2、启动操作 (1) 正转控制 按下电机正转按钮SB2,KM1闭合,电机M1正转;按下按钮SB1,电机停止运行。 (2) 反转控制 按下电机反转按钮SB4,KM2闭合,电机M1反转;按下按钮SB1,电机停止运行。 (3) 正反转切换控制 当电机正转时,按下按钮SB4,KM1断电,KM2闭合,电机M1反转。 当电机反转时,按下按钮SB2,KM2断电,KM1闭合,电机M1正转。 3、停止操作 按下停止按钮SB1,电机M1无论在何种状态电机都将停止运行。 4、过载保护

当电机过载时(按下按钮FR1),电机停止运行。 五、输入输出分配 1、输入 SB1——X001(停止按钮) SB2——X002(电机M1正转按钮) SB4——X004(电机M1反转按钮) FR1——X005(热继电器保护) 2、输出 KM1——Y001(电机正转接触器) KM2——Y002(电机反转接触器) 六、实验程序 1.梯形图程序 2.指令表程序

考试试卷1及答案现代自然地理学

课程导航 离开 刷新 关于本课程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 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第六章:水圈与水平衡 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十二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的相互作用 第十三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 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结构 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 第三节:岩石圈的运动 第四节: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 第五节:构造地貌

第六节:岩石圈与人类 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大气运动 第三节:物质输移 第四节:能量传输 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 第六节:大气与人类 第一节:水圈的组成 第二节:水圈的结构 第三节:水圈的演化 第四节:水的运动 第五节:水分平衡 第六节:水圈与人类 第一节:生物圈的组成 第二节:生物圈的结构 第三节: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 第四节:生态系统 第五节: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岩石风化与气候 第二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第三节:地貌与气候 第四节:沙尘暴与黄土沉积 第一节:岩石与水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 第三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 第四节:构造-侵蚀-地貌循环 第五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第六节:海岸线与海岸带 第七节:海啸、泥石流、崩岸、滑坡-水、岩相互作用的实例第八节:河口地貌 第一节:水汽与天气 第二节:水与气候 第三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 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 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 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份循环 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混合碱的测定)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分析化学实验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日期:2017年3月27日 一、实验目得 1、掌握工业碱得总碱度测定得原理与方法。 2、了解酸碱指示剂得变色原理以及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得原则。 3、学习定量转移得基本操作。 4、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含量得原理。 二、实验原理 工业碱得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钠,商品名为苏打,其中可能还含有少量NaCl、Na2SO4、NaOH、NaHCO3等杂质,用盐酸滴定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除了主要成分NaCO3被滴定外,其她得碱性杂质如N aOH、NaHCO3等也可被滴定,因此所测定得结果就是Na2CO3与Na OH或Na2CO3与NaHCO3得总与,称为“总碱度”.总碱度通常以

Na2O得质量百分含量来表示。总碱度就是衡量产品质量得指标之一,主要反应有: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与H2O, , H得 遍。 双指示剂法测定时先在混合碱试液中加入酚酞此时溶液呈红色,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此为第一滴定终点,消耗得盐酸溶液得体积记为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此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消耗盐酸得体积为V2(mL);以Na2CO3与NaOH得混合碱为例,滴定过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双指示剂法中V1与V2得大小关系,可判断为知简样得组成。由图示可知,当V1大于V2时,混合碱为Na2CO3与NaOH得混合物,当V1V2时ρ(NaOH)=[(V1-V2)c(HCl)M(NaOH)]/m ρ(Na2CO3)=[2V2c(HCl)M(Na2CO3)]/2m ]/2 3) )]/m V为甲基橙变色时消耗得盐酸得体积,mL。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50mL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 250mL容量瓶, 250mL锥形瓶,100mL烧杯,500mL试剂瓶,量筒,台秤,电子天平等试剂:HCl(6mol/L),混合碱试液,无水Na2CO3(工业级), 无水Na2CO3基准物质,甲基橙指示剂(0、1%), 酚酞指示剂(0、1%乙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HCl标准溶液得配制与标定。 ⑴HCl溶液得配制 用量筒量取6mol/L 盐酸9毫升,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稀

海南大学研究生课表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安排表
学院: 旅游学院 年级:12 级旅游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节 次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1-2
语言学概 论 2-14 周 连3节 L3-202
西方文明 2-14 周 连3节 9:00-11:50 L3-202 冯源
3-4 王琳
东方文化 2-14 周 连3节 9:00-11:50 L3-202 赵全鹏
5-6
7-8
晚 上
自然辩 证法 2-7 周 李英华 2-109 连三节
翻译学 导论 2-14 周 连3节 L3-202 纪俊超
上课时间:上午 7:40 下午 2:40;晚上:7:30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安排表
学院: 旅游学院 年级:11 级旅游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节 次 周 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英语文学 1-2 2-14 周 连3节 9:00-11: 50 L3-202 冯艳昌
学术论文 写作 2-5 周 连3节 9:00-11: 50 L3-202 宋子斌
跨文化交 际学 2-14 周 连3节 9:00-11: 50 L3-202 冯源
3-4
5-6
日语概论 (日语 生) 2-14 周 连3节 L3-202
学术论文写 作 6-13 周 连3节 L3-202 罗伯特
7-8
朱峰
时文阅读 与分析 2-14 周 连3节 L3-202 施光
日本文化 论 (日语生) 2-14 周 连3节 金山 (金老师 办公室)
晚 上
上课时间:上午 7:40;下午 2:40;晚上:7:30

考试试卷4及答案_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四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2、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理。 3、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四答案 卷4套答案要点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并且由于高原的阻挡作用,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的格局,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2、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世界火山有三个集中分布的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他们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的接触地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地带,以及洋底新生地带(也是扩张性板块接触边缘地带))。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的缘故。 3、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制。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混合碱的测定)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分析化学实验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日期:2017年3月27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工业碱的总碱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以及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3.学习定量转移的基本操作。 4.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工业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商品名为苏打,其中可能还含有少量NaCl、Na2SO4、NaOH、NaHCO3等杂质,用盐酸滴定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除了主要成分NaCO3被滴定外,其他的碱性杂质如NaOH、

NaHCO3等也可被滴定,因此所测定的结果是Na2CO3和NaOH或 Na2CO3和NaHCO3的总和,称为“总碱度”。总碱度通常以Na2O的质量百分含量来表示。总碱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主要反应有: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测定时,反应产物为NaCl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化学计量点时,pH值约为3.8~3.9,因此可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工业碱中的碱性成分NaCO3与NaHCO3或Na2CO3与NaOH的混合物称为复合碱,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这就是双指示剂法。此法方便快捷在生产中应用普遍。 双指示剂法测定时先在混合碱试液中加入酚酞此时溶液呈红色,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此为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的盐酸溶液的体积记为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此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以Na2CO3和NaOH的混合碱为例,滴定

10级《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计划

海南大学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建筑力学 教学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属性:技术基础课 学时:64学分:4 适用专业:建筑学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教务处督导科电话:66279099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电话:66279232 一、授课对象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2010级 二、授课时间、地点,任课教师 三、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系统的建筑力学基本知识,对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它系统地解决了工程结构中构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力的平衡关系,构件的承载能力,为保证结构(或构件)安全可靠及经济合理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64,共4学分,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6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教材 1.李前程、安学敏编著,《建筑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2.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建筑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吕令毅、吕子华编著,《建筑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投影和板书相结合,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课后布置作业,作业中的普遍问题在课堂上讲解和讨论。 七、教学进度安排

八、对学生的要求 1. 学生应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因事或因病请假须有书面假条,并经学工办主任签字方有效,否则以缺课论。 2. 课外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或思考题)等。教师在

每章节教学开始以课堂提问、课堂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每次课结束后根据讲课内容布置作业、思考题及设计作业。 3. 教师非常鼓励以小组形式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希望交上来的作业都是同学们独立完成的。如果发现作业有抄袭的迹象,将以不合格论。 九、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占总成绩的70%)和平时抽查、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等部分组成,其中,期末卷面考试采用教考分离闭卷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