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版本智慧城市评价体系1.0

上海版本智慧城市评价体系1.0

上海版本智慧城市评价体系1.0
上海版本智慧城市评价体系1.0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

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包括4个三级指标。

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

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

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智慧城市的家庭光

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2无线网络覆盖率。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

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

盖率应在95%以上。

1.1.3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

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

盖率。智慧城市主要公共场所WLAN应达99%以上。

1.1.4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率。指电信网、计算机

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

的发展水平。智慧城市的NGB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2宽带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居民通过各类宽带接入渠道可实际享受的网络带宽。主要包括2个三级指标。

1.2.1户均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内每户家庭实际使用网络的

平均带宽(包括各种家庭网络接入方式)。智慧城市的

户均网络接入水平应在30M以上。

1.2.2平均无线网络接入带宽。指通过各种无线网络传输方式

实现的室外网络连接的平均实际带宽。智慧城市的无线

网络平均接入水平应在5M以上。

1.3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水平。指在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投入和建设水平。包括2个三级指标。

1.3.1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指城市

基础网络设施投资的总量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

重。智慧城市年度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

投资比重应在5%以上。

1.3.2传感网络建设水平。指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政府和社会)

在安装传感终端、建设传感网络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

“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的传感网络建设投资力度保持

较大水平(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以上)。

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

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化的政府行政、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8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

2.1智慧化的政府服务。指当地政府部门整合各类行政信息系统和资源、提供开放协同、高效互动的行政服务方面的发展水平。包括5个三级指标。

2.1.1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水平。指可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的

区域内行政审批事项占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的行政审

批项目网上办理比例应在90%以上。

2.1.2政府公务行为全程电子监察率。指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

对行政许可类事项办理的全程电子监察率。智慧城市政

府公务行为全程监察率应达100%。

2.1.3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指政府非涉密公文通过网

络进行流转和办理的比例。智慧城市政府非涉密公文网

上流转率应达到100%。

2.1.4企业和政府网络互动率。指城市区域内通过各类信息化

手段和政府进行沟通和互动的企业在与政府有交互行

为的企业中的比例。智慧城市中企业和政府网络互动率

应在80%以上。

2.1.5市民与政府网络互动率。指城市市民通过各类信息化手

段和政府进行沟通和交互的比例。智慧城市市民与政府

网络互动率应在60%以上。

2.2智慧化的交通管理。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改善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畅度,优化市民出行体验,使城市交通管理更为精细化和智能化。主要包括5个三级指标。

2.2.1市民对交通信息的关注率。指经常关注各类交通信息的

市民所占的比例。智慧城市市民对交通信息的关注率应

在50%以上。

2.2.2公交站牌电子化率。指电子公交站牌在城市所有公交站

牌中的比例。智慧城市公交站牌电子化率应在80%以

上。

2.2.3市民交通诱导信息服从率。本指标针对驾车出行的市

民。指在驾车出行的市民中,服从交通诱导信息提示的

比例。智慧城市驾车出行市民交通诱导信息服务率应在

50%以上。

2.2.4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指安装停车诱导系统的停车场在

城市所有停车场中的比例。智慧城市停车诱导系统覆盖

率应在80%以上。

2.2.5城市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指各类交通信息传感终端在

城市次干道级以上道路中的安装率。智慧城市道路传感

终端安装率应在100%。

2.3智慧化的医疗体系。指市民可切实享受到的具有便捷性、准确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

2.3.1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拥有电子健康档案的市民

所占的比例。智慧城市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应达到

100%。

2.3.2电子病历使用率。指城市内使用电子病历的医院占医院

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的医院电子病历使用比例应达到

100%。

2.3.3医院间资源和信息共享率。指城市内实现医疗资源及信

息共享的医院占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医院间资源和信

息共享率应在90%以上。

2.4智慧化的环保网络。通过各种传感终端和感知网络,对环境(主要是大气、水源等)进行实施监测、预警,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

2.4.1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气和

水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测的比例。智慧城市环境质量自动

化监测比例应达100%。

2.4.2重点污染源监控水平。对城市内重点污染源的信息化监

控比例。智慧城市重点污染源监控比例应达到100%。

2.4.3碳排放指标。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智

慧城市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以上。

2.5智慧化的能源管理。指城市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这是体现城市绿色低碳的重要指标。包括5个三级指标。

2.5.1家庭智能表具安装率。指居民家庭中安装智能型电、水、

气表具的比例。智慧城市的智能表具安装率应在50%以

上。

2.5.2企业智能化能源管理比例。指企业中应用各类信息技术

进行管理和平衡能源消耗的比例。智慧城市企业智慧化

能源管理比例应达70%以上。

2.5.3道路路灯智能化管理比例。指城市次干道级以上道路的

路灯中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比例。智慧城市道路路灯智能

化管理比例应在90%以上。

2.5.4新能源汽车比例。指新能源汽车在城市所有机动车辆中

所占比重。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比重应达10%以上。

2.5.5建筑物数字化节能比例。指城市乙级以上办公楼中采用

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的比例。智慧城市建筑物数字

化节能应达30%以上。

2.6智慧化的城市安全。包括城市应急联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管理、防控犯罪等领域。主要包括5个三级指标。

2.6.1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指可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食

品药品追溯系统在主要食品药品种类中覆盖比例。智慧

城市的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

2.6.2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率。指一年内对城市遭遇的自然灾害

(如地震、暴雨、台风等)及时发布预警的比例。智慧

城市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率应在90%以上。

2.6.3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率。指城市管理各个领域中

对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的建设水平。智慧城市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建设率应达100%。

2.6.4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覆盖率。指实现网格化管理的城市区

域在总区域中的比例。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覆盖率应

在99%以上。

2.6.5危化品运输监控水平。指对各类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实时

监控比例。智慧城市危化品运输监控比例应达100%。

2.6.6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信息跟踪。指对户籍人口及常住人

口详细身份信息的采集和跟踪。智慧城市户籍人口及常

住人口信息库应覆盖99%以上的城市内人员。

2.7智慧化的教育体系。指市民获得各类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便捷、精准程度,以及教育设施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

2.7.1城市教育支出水平。指用于教育方面的硬件和软件投

入。智慧城市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应达5%。

2.7.2家校信息化互动率。指各类中小学中,通过各类信息化

技术,实现家校互动的比例。智慧城市家校信息化互动

率应在90%以上。

2.7.3网络教学比例。指城市中各类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接受

网络教育的比例。智慧城市网络教学比例应在50%以

上。

2.8智慧化的社区管理。指依托信息化手段,对社区(以居委为单位)管理中的居民管理、信息推送、养老服务等提供便捷。主要

包括4个三级指标。

2.8.1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拥有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的

社区在所有社区中所占的比例。智慧城市的社区信息服

务系统覆盖率应在99%以上。

2.8.2社区服务信息推送率。指社区管理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

向社区居民主动推动各类服务信息占信息总量的平均

比例。智慧城市社区服务信息推送率应在95%以上。

2.8.3社区老人信息化监护服务覆盖率。指对社区实际提供的

养老监护占需要监护的老人的比例。智慧城市社区老人

信息化监护服务覆盖率应在90%以上。

2.8.4居民小区安全监控传感器安装率。指城市内具有独立物

业的居民小区中安全监控类传感器的安装率。智慧城市

居民小区安全监控传感器安装率应达95%以上。

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

主要指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催生衍化或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2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

3.1产业发展水平。指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实力。主要包括3个三级指标。

3.1.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主要用于衡量

信息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业增加

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应在10%以上。

3.1.2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主要用于衡量

区域经济运行的电子化程度(包括以销售为主的电子商

务平台和采用电子商务手段销售的相关生产和服务型

企业)。智慧城市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

比重应在30%以上。

3.1.3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智慧

城市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

在10%以上。

3.2企业信息化运营水平。指通过信息化系统支撑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4个三级指标。

3.2.1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数。指城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发展的水平。智慧城市两化融合指数应在85以上。

3.2.2企业网站建站率。指拥有网站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

例。智慧城市企业网站建站率应在90%以上。

3.2.3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主要指企业在采购和销售等过程

中是否具有电子商务行为。智慧城市的企业电子商务行

为率应在95%以上。

3.2.4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率。指企业在研发、生产和管理过

程中使用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比例。智慧城市企业信息化

系统使用率应在95%以上。

4、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

主要衡量市民对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认知、对基本科学技术(包

括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以及市民生活的幸福程度等。主要包括4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

4.1市民收入水平。主要衡量城市居民富裕程度。包括1个三级指标。

4.1.1人均可支配收入。智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到或

超过中等以上发展国家水平(50000元人民币)。

4.2市民文化科学素养。主要衡量市民总体文化水平,以及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在市民中的普及度。包括2个三级指标。

4.2.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主要用于衡量城市居民

文化水平,是反映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智慧城市

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应在30%以上。

4.2.2城市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主要衡量城市居民对基本科

学科普知识的了解程度。智慧城市的公众科学素养达标

率应在20%以上。

4.3市民信息化宣传培训水平。主要指市民接受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宣传培训的水平。包括1个三级指标。

4.3.1每年相关宣传培训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这是保障城市居

民不断更新信息化知识、提升对智慧设施和系统认知及

使用程度的重要指标。智慧城市的年宣传培训人员占总

人口比例应在8%以上。

4.4市民生活网络化水平。指通过应用各种智慧化的应用系统、技术和产品,实现智慧化的生活。包括3个三级指标。

4.4.1市民上网率。指经常上网的市民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智慧城市市民上网率应在60%以上。

4.4.2移动互联网使用比例。指移动终端用户中使用移动终端

上网的比例。智慧城市的移动互联网使用比例应在70%

以上。

4.4.3家庭网购比例。指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家庭的比例。智

慧城市家庭网购比例应在60%以上。

5、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

主要以市民主观感知性的指标为主,采取抽样调研的形式,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重要方面进行评价和衡量(采用主观打分的方式,非常满意为10分,非常不满意为0分)。主要包括2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

5.3生活的便捷感。指市民在出行、就医、教育等各方面办事的便捷程度。包含5个三级指标。

5.3.1网络资费满意度。用户对缴纳的网络资费的满意程度。

智慧城市的网络资费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

5.3.2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主要指市民日常出行过程中对交

通信息获取的便捷程度。智慧城市市民对交通信息获取便

捷度的满意程度应在8分以上。

5.3.3城市就医方便程度。主要指市民在就医过程中,对时间

花费、医院态度、医疗手段和效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智

慧城市市民对就医方便程度的主观感受应在8分以上。

5.3.4政府服务的便捷程度。指市民在办理和政府管理和服务

相关事项时的便捷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政府服务便捷

度的感知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

5.3.5获取教育资源的便捷程度。指市民在就学、再教育等方面

的便捷感知程度。智慧城市市民对便捷获取教育资源的感

知度应在8分以上。

5.4生活的安全感。主要指市民在城市生活中,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防控犯罪安全等方面安全满意度。包括4个三级指标。

5.4.1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指市民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满意程

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食品药品安全满意程度应在8分以

上。

5.4.2环境安全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监控、突

发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等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

对环境安全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

5.4.3交通安全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交通安全(包括道路交通

安全、轨道航空交通安全等)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市

民对交通安全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

5.4.4防控犯罪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的犯罪行为发生率以及相

应的监控、预警和处理的满意程度。智慧城市的市民对防

控犯罪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

三、备注

1、本“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均所对应的时间期限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指标体系”将根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2、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特指城市化区域,一般行政区划中乡镇不包含在内。

3、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市民一般指城市常住人口。

附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分类及参考值

附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分类及参考值

计算机网络教材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学分课程学时98 修读学期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合作开发企业思科网络系统集成公司、H3C 执笔人审核人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Internet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等内容。通过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常用工具,使学生学会组建中、小型局域网,具备分析、设计、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初步能力,了解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网络产品销售、网络组建、网络维护等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熟悉各种

类型网络的功能和特色,并具备独立设计、组装、调试维护中小型局域网的能力。结合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之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初中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1)保证理论知识够用,既要为学生获得计算机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服务,又要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强化实践性教学,侧重网络实际技能的介绍;(3)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满足感和完成任务的适应能力。 参考学时:98 学分:5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人才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培养的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 2.1能力目标 ⑴会正确安装及使用网卡; ⑵会制作双绞线; ⑶会安装及配置网络协议; ⑷会安装网络操作系统; ⑸会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添加网络设备、功能模块; ⑹能在Packet Tracer软件模拟模式下进行数据跟踪测试;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版)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2016年版) 一、总体说明 (一)指标构成。本指标共包含8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54 项二级指标分项。 (二)评价方法。评价采取百分制,总得分满分为100 分。总得分为各一级指标得分之和。各级指标得分为其下层指标得分之和。计算时各分值保留 2 位小数。 (三)指标权重。各级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为其各二级指标权重之和,二级指标下的各分项权重之和为100%。 二、评价指标

计算方法: L1P1-A1分项分数 = 30%×(已实现使用以公民身 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 子证照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数量 / 政务服务事项总数)× 100 数据要求: 政务服务事项包括面向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政 务服务事项,本分项中的政务服务事项总数由各省市根据相关 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确定。 已实现使用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 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办理的 政务服务事项,是指公民个人政务服务事项以公民身份号码为 标识,法人和其他组织政务服务事项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 识,并在办理过程中使用了电子证照的政务服务事项。 数据取 截至 2016年 10 月底的数据。 数据来源: 地方政府政务办或相关部门。 2.一站式办理率( L1P1-A2): 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的情况。 2.本指标由以公民身份号码或 法 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使用率、 一站式办理率、网上统一入口率 等三个分项进行评价。 3.本指标评价得分 =8%×三个

计算方法:L1P1-A2 分项分数= 30%×(实现线下一站式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数量/ 政务服务事项总数)× 100 数据要求:本分项中的政务服务事项总数与分项L1P1-A1 要求相同。实现线下一站式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是指可以在同一地点或同一窗口即可办结的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取截至2016 年10 月底的数据。 数据来源:地方政府政务办或相关部门。 3.网上统一入口率(L1P1-A3): 计算方法:L1P1-A3 分项分数= 40%×(支持统一身份认证的网上政务服务事项数量/ 政务服务事项总数)× 100 数据要求:本分项中的政务服务事项总数与分项L1P1-A1 要求相同。支持统一身份认证的网上政务服务事项,是指在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能够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

智慧城市发展-上海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信息化新一轮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持续推进,当前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一批新兴技术创新成果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和示范应用,这些都奠定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为继续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发展目标和任务概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主线,着力构建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注重政府引导,完善市场监管,大力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推进原则。 1、夯实基础,分步推进。把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和夯实智慧应用基础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通过分阶段发展,滚动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2、创新发展,惠及民生。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市民生活改善,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广大市民、企业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捷。 3、突出重点,聚焦项目。围绕经济建设、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聚焦公共性、基础性、创新示范性、业务协同性项目,强化阶段目标和建设进度,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各领域的深入应用。 4、市区联动,示范带动。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统筹协调推进,支持区县先行先试,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示范建设,增强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设施完善、应用渗透和产业发展。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1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

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 个维度,包括19 个二级指标、64 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 个二级指标,8 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包括4 个三级指标。 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 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 平核心指标之一。智慧城市的家庭光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 上。 1.1.2无线网络覆盖率。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 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 上。 1.1.3主要公共场所WLAf覆盖率。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 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f覆盖率。智慧城市主要 公共场所WLAr应达99%以上。 1.1.4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率。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 视网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的发展水平。智慧城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1/ 22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综合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在城市综合管理的综合协调与沟通方面,仍然不尽完善。城市管 理工作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改善城市 管理体制加以解决,有些属于加强法治建设范畴。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 可以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手段参与城市管理,辅助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部分内 容,使城市管理形成法制、行政、技术手段“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是今后城市综 合管理发展的必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正以其信息海量化、 网络互联化、动态实时化、覆盖全面化、现实虚拟化、表现丰富化等优势,成为现代 化城市管理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手段之一。 我国许多地方早在年就着手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到现在已是遍地开花。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亟待加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 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已成为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2 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建设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保障体系(组织保障、建设管理保障、运行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人才队伍保障);打造集成、高效的数据中心平 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建成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各种应用系统,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显著提高城市管 理能力和应用效果。 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性与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将为社会、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并全面带动社会发展。智慧城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 设施和资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等技术,清晰梳理城市级基础设施和行 业应用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竖井式建设,实现安全、可靠、开放、集约共享的智慧 城市系统。智慧城市围绕下述服务和支撑能力进行建设: 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具备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等能力。通过创 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环境,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信息亭都多 种方式获得信息和政务服务。 3/ 22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欢迎阅读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

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 (一)建设进展情况 智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完成规划部署,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截至2012年9月,全国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的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22个,占比46.8%。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南京、宁波、武汉、厦门等地方已制定形成智慧城市

发展的专项规划。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大致可分为社会应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总体来看,对社会应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在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22个地方中,有16 , 1.84到 化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应用准备不足、保障条件不配套的情况下,盲目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造成投入产出效益不理想,无法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严重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度和效果。 第二,城市运营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智慧城市的发展成效取决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开展状况。当前,我国

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的概念来源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其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信息化城市的高级形态。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技术,在环境、交通、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和新的城市形态,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的成长。 具体来说,“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变得越来越“聪明”,比如高速公路的ETC通道,驾车上下高速路,根本不用在收费站前排队,也没有收费员,连车都不用停,经过路口的时候通过智能系统就自动缴了费,这就是“智慧城市”的成功应用案例——“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的实现,离不开两项IT技术的支撑:云计算和物联网。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院士:“智慧城市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持,终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十分有限,云计算平台可以成为智慧城市的‘大脑’,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计算。” “云计算”概念由Google提出,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将其互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被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2.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 李德仁院士曾形象的将“智慧城市”描述为: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数字地球以空间位置为关联点整合相关资源(以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和“智慧”,我们正在迈入智慧时代。数字地球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为全球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而我们将数字地球与物联网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智慧的地球。当今世界,数字地球正向智慧地球转型,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信息相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能供用户访问的一个将各个城市和城市外的空间连在一起的虚拟空间,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赛博空间的一个子集。数字城市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城市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是信息时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字城市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建设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系统工程。 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量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和运营,包括城市的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城市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2021智慧城市规划试卷70分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2021智慧城市规划试卷7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智慧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需要通过完善的服务体制和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支撑。 A.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B.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 C.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D.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实现城市居民在“吃、住、行、游、购、娱、健”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设备或方式获得其所需的各种社会服务,是智慧社区建设的()。A.近期目标 B.远期目标 C.根本目标 D.终极目标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的出现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并应用于智慧的各个领域。 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从技术实现上,智慧社区包括五个层次和两大保障体系。其中两大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保障和()。 A.信息共享保障 B.信息智能保障 C.信息安全保障 D.信息多样化保障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的出现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平台与支撑,对异构、多维和海量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方法、模型预测和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用户可用信息。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过于强调信息通信技术易于导致()。

A.商业利益主导城市发展 B.城市发展缓慢 C.经济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D.社会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E.城市两极分化 用户答案:[ADE] 得分:8.00 2.与以往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A.更加提倡人文与和谐 B.更加聚焦民生与服务 C.更加鼓励创新与发展 D.更加关注共享与协同 E.更加强调认知与关联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3.相对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其关键特性是(),而智慧社区因其组织管理更为先进合理更加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A.智能感知 B.可持续发展 C.和谐社区 D.主动服务 E.信息技术 用户答案:[AE] 得分:0.00 4.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信息技术也成为继农业、工业生产力之后的新兴生产力,并迅猛发展,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A.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B.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C.不断创新信息技术 D.促进信息交流 E.知识共享 用户答案:[AD] 得分:2.00 5.智慧城市是以()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A.发展更科学 B.社会更和谐 C.管理更高效 D.交通更便利 E.生活更美好? 用户答案:[ABCE] 得分:8.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3道题】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

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 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 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方式与手段。智慧城市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实时采集、集约管理,构建以信息为中心、各主体共享协同的城市管理与服务平台,有助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智慧城市 逻辑、维度与盈利模式解析

?智慧城市: 逻辑、维度与盈利模式解析 2014-08-28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智慧城市圈子”免费关注 智城圈子:政府,学者,技术等圈子;顶层设计探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投融合作; 个人微信号:qwb_2013公众订阅帐号:qwb_2014 导读: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我们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当前在产业与资本市场层面,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呢?按照2013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的讲话,“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 想象一下这样“新的城市形态”——不用跑无数个政府部门,在电脑前就把各种申请搞定;不用担心停车、拥堵的问题,车上的智能导航已经链接城市的“大脑”给你规划了最佳路线;走进小区打开快递柜,本来忘买的米油已经在里面; 一进家门气温、光线已经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一杯你最爱的热咖啡已经在桌上冲好;有点不舒服的身体通过家里的穿戴设备检测,已经传送给了自己的医生,医生通过视频发来了诊断……这就是我们在智慧城市里的生活。而且这一切正在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未来还会以20%以上的增速增加,如斯德哥尔摩实施的智慧交通项目,引入RFID技术,自动识别入市车辆拥堵降低25%,交通排队时间下降50%,尾气排放量减少8%-14%,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智慧城市在全球不同城市还有其他不同应用,如英国伦敦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云、德国汉堡正在实施的智能建筑、美国波士顿正在实施的智慧医疗等。 而中国多地也启动了智慧城市的项目,如佛山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标准,实现多部门协同;也包括乌海实施的智慧安全项目、辽源实施的智慧医疗项目、上海实施的智慧城管。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我们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够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智慧城市核心逻辑 1、生产力发展的逻辑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路,社会进步体现在,以生产工具改变为标志的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会带来社会关系的改变,从而导致社群模式的变化。就如出现工业设备这样的生产工具替代了农业机具,导致了社会关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而在城市形态上就从农业村庄、城镇跃迁到了工业化城市。

智慧城市的功能

数信系计科一班陈琳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理念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如图1所示: 一、智慧城市的功能 1.1 基础业务 基础业务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功能和应用, 完成城市信息的实时获取,实施即时的城市管 理。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信息 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动态化,提高管理效率 并且改善市容市貌和维护城市安全。 (1)数字城管。将城区划分一定面积为单位的 网络状单元,应用物联网技术对违反市容规定 的行为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确管理,明确管理 责任人,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 (2)平安城市。公安系统各级监控系统联网,整合安防监控系统、城市报警系统、电子警察系统等,构建城市安全的基础平台,为侦查犯罪与纠查违规行为提供及时充分的信息和分析支持。 1.2 行政业务 智慧城市的行政业务系统指构建综合电子政务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将一系列行政事务进行整合和管理优化,主要系统功能有: (1)并联审批。实现市(区)级社区横向联系,政府建立跨各职能部门的数据标准及交换体系。实现各类行政业务的共享。通过信息透明公开,加强社会监管,实现“阳光式”权力运行。 (2)建立网上虚拟电子政务大厅。实现“一站式”市政服务,精简政务流程,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而且让市民和企事业单位足不出户完成行政审批和其他政府服务,树立服务性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 这两个业务层次虽然是智慧城市的低级应用,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 1.3 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针对城市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智慧解决方案。 (1)智慧城市交通 智慧城市交通整合公共汽车系统、出租车系统、城市捷运系统(MRT)、城市轻轨系统(LRT)、城市高速路监控信息系统(EMAS)、车速信息系统(TrafficScan)、电子收费系统

5G智慧城市安全政策和标准与发展建议

安全政策 智慧城市的安全发展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已颁布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安全建设。国际上,美国、欧盟、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都在推动智慧城市部署建设相关政策制度,在升级发展的同时强化安全。 总体来看,多数国家由政府部门统筹智慧城市发展与安全,部分国家较为关注信息和数据安全,但普遍缺乏应对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威胁的专门政策。主要国家具体情况如下:美国重点关注智慧城市带来的安全和隐私问题,2015年发布《白宫智慧城市行动倡议》,指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联邦政府在网络安全等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认为以往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和投资已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纽约市政府公布了“智慧城市实施方案”,统筹智慧城市发展与安全; 欧盟提出“智慧城市与社区欧洲创新伙伴行动”,由牵头政府部门主导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安全,倡导在ICT技术支持下建设可持续、安全互通的综合交通和物流运输系统;英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点关注信息安全,2013年发布《智慧伦敦计划》,提出数据开放等七大发展方向,另外,伦敦政府联合其他机构建立安全机构,为公共机构、企业等应对智慧城市网络威胁提供建议和保护;新加坡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强化重要数据的保护,提出了“智慧国2025”计划,由政府统筹构建“智慧国平台”,通过全国数据的连接、收集和分析,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新加坡政府重视重要数据的保护,对比较重要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匿名化保护和管理,并只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适当的分享。 2014年8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提升智慧城市安全的政策,确定了智慧城市建设“可管可控,确保安全”的基本原则,提出要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指导意见》提出了“网络安全长效化”的主要目标,建立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了“城市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的网络安全责任制,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

智慧城市:三大运营商智慧之道

智慧城市:三大运营商智慧之道 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框架已十分清晰,产业链上各厂商、电信运营商、政府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上海三大运营商的计划中,智慧城市就是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通信和信息技术术手段,全面感测、传送、整合和分析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服务、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构建城市发展智慧环境,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信息基础础建设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海量应用的开拓则是一条有效路径。 按照规划,一个固网接入能力超50M,WLAN热点超3万个,移动网络速度超20M的新一代泛在网络之城已跃然而出。在智慧城市的演进路线上,上海三大运营商给出了各自的表述。上海电信提出要推进城市光网,并围绕六大主题展展开应用建设;上海移动提出要打造四网协同,并建设统一的无线城市平台,打造三大应用工程;上海联通在推进固网和移动动网络协同发展的同时,提出要建设物联网运营平台。不论是哪一条路径,其最终目标都是要实现对城市的全面的感知、对信息的的高效的传输和以及对信息的智慧处理和协同运用。 一、上海电信:构建城市光网 1、网络张维华:光纤覆盖900万户 上海电信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维华表示,为积极响应上海政府“十二五规划”号召,十二五期间,上海电信推出了宽带大提速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完成光纤覆盖900万户的目标。2011年1月,上海电信推出光纤到户、增速“免”费;公众热点,WiFi“免”费;家庭存储,百G“赠”送;百兆到户,20兆起步等一系列举措。 张维华介绍,上海电信今年“城市光网”的发展目标是完成340万用户的网络覆盖,实现100万用户的开通使用,宽带用户平均带宽达到8M。而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完成900万户覆盖,基本实现“城市光网”全覆盖,开通使用用户达到450万,平均带宽达到50M。 除了光纤网络覆盖,上海电信也将Wi-Fi作为提升城市服务环境的重要技术手段。截至目前,上海电信已部署WiFi热点近4500个。目前上海电信还在加紧建设,预计3年内热点数量将增至20000个。 张维华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电信将完成对公共服务区域的无线热点全覆盖,率先实现无线城市。据了解,上海电信大部分WiFi热点能达到54M的接入速率,而在一些中央商务区和重点区域中,还能实现100M到300M的极速无线上网。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版)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2016 年版) 一、总体说明 (一)指标构成。本指标共包含8 项一级指标, 21项二级指标, 54 项二级指标分项。 (二)评价方法。评价采取百分制,总得分满分为100 分。总得分为各一级指标得分之和。各级指标得分为其下层指标得分之和。计 算时各分值保留 2 位小数。 (三)指标权重。各级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为其各二级指标权重之和,二级指标下的各分项权重之和为100%。 二、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及权重二级指标及权重二级指标释义及评价方法二级指标分项及计算方法 惠民服务L1 政务服务 L1P1 1. 本指标用于评价城市政府创新 1. 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37%)(8%)一标识的电子证照使用率(L1P1-A1): 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 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计算方法: L1P1-A1 分项分数= 30%× (已实现使用以公民身 的情况。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 2.本指标由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子证照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数量/ 政务服务事项总数)×100 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要求:政务服务事项包括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政 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使用率、务服务事项,本分项中的政务服务事项总数由各省市根据相关

一站式办理率、网上统一入口率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确定。已实现使用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等三个分项进行评价。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办理的 3.本指标评价得分=8%× 三个分 政务服务事项,是指公民个人政务服务事项以公民身份号码为 项分数之和。标识,法人和其他组织政务服务事项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 识,并在办理过程中使用了电子证照的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取 截至 2016 年10 月底的数据。 数据来源:地方政府政务办或相关部门。 2.一站式办理率(L1P1-A2): 计算方法: L1P1-A2 分项分数= 30%× (实现线下一站式办理 的政务服务事项数量/ 政务服务事项总数)×100 数据要求:本分项中的政务服务事项总数与分项L1P1-A1 要求 相同。实现线下一站式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是指可以在同一 地点或同一窗口即可办结的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取截至2016 年 10 月底的数据。 数据来源:地方政府政务办或相关部门。 3.网上统一入口率(L1P1-A3): 计算方法: L1P1-A3 分项分数= 40%× (支持统一身份认证的 网上政务服务事项数量/ 政务服务事项总数)×100 数据要求:本分项中的政务服务事项总数与分项L1P1-A1 要求 相同。支持统一身份认证的网上政务服务事项,是指在网上办 理政务服务事项时,能够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

上海智慧城市&智慧商圈

智慧城市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自2011年9月发布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到2013年底已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工信部组织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中,上海以综合指数111.02排名全国第一,在网络就绪度、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等两个二级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上海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显著提升,截至2013年底,光纤到户覆盖总量约800万户,是2010年的6.7倍,实现城镇化地区覆盖;家庭光纤宽带入户率和平均带宽分别达42%和17M;完成535万有线电视用户NGB网络改造,比2010年底增长4倍,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和郊区部分城镇化地区;基于TD-SCDMA、WCDMA、CDMA2000三种制式的3G网络全市域覆盖,用户普及率达48%;全面启动基于TD-LTE、FDD-LTE两种制式的4G网络建设;WLAN覆盖场所达2.2万处(AP16万个),是2010年的3倍,456处公共场所开通i-Shanghai免费服务。 涵盖各领域的智能应用进一步深化,着力推动数字惠民、智慧城管、两化融合和电子政务行动,初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应用领域全覆盖。卫生信息化工程实现市区及医联等多平台互联互通,动态采集维护3000多万份健康档案;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办理时间从30天缩减到19天;在43个社区试点开展以生活服务、智能家居等为重点的“智慧社区”建设;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城市建设向综合管理拓展,有效推动大联动、大联勤;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渠道向移动网络拓展,ETC建设基本覆盖全市主要道口;两化融合指数从2011年的75.5提高到2013年的80.4;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6万亿元,是2010年的1.6倍;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开通国内首个“政府数据服务网”;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在内资企业设立、建设工程等领域实现并联审批;“12345”市民服务热线、法人数字证书“一证通用”等渠道整合不断深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高端软件取得快速发展,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方面形成完整产业链;实施“云海计划”,金融云、中小企业服务云等示范项目进展顺利;物联网在水质监测、智能消防、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和智能照明等方面试点应用。截至2013年底,上海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1.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