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roughtonii)四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的

broughtonii)四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的

broughtonii)四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的
broughtonii)四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的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四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梁超1,2, 杨爱国1, 刘志鸿1, 周丽青1, 吴彪1

(1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2.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0090)

摘要: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一个韩国群体与三个中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 分析。对四个群体133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67个,四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韩国群体为86.55%、黄岛群体为90.06%、蓬莱群体为85.96%、前三岛群体为89.47%;四个群体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4599±0.2323~0.4913±0.2136,Nei’s多样性指数为0.3083±0.1707~0.3310±0.1992,表明四个群体遗传多态性较高;四个群体遗传分化指数在0.0058~0.1214之间,其中韩国与中国的三个群体分化明显,说明韩国与中国三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大,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最小。基于四个群体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最先聚类,两群体间距离最短,再与蓬莱群体聚类,最后与韩国群体聚类。这些数据可为魁蚶的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及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魁蚶;遗传多样性;RAPD;

RAPD Analysis of genetic variations in four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Scapharea

broughtonii

LIANG Chao1,2 YANG Ai-guo1LIU Zhi-hong1 ZHOU Li-qing1 WU Biao1

(1 Key Laboratory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Marine Fisheries Resource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Qingdao 266071)

(2 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200090)

ABSTRACT RAPD techn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variations and genetic structure in four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S capharea broughtonii from Korea and China. 171 loci were detected in the four populations through 25 random primers, and 167 of these loci were polymorphic.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four populations was rich. The Shannon’s index ranged from 0.460±0.232 to 0.491±0.214, and the Nei’s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ranged from 0.308±0.171 to 0.331±0.199. G st values showe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Korean population and the three Chinese populations. The UPGMA dendrogram of four S. broughtonii populations based on Nei’s (1972) genetic distance showed that Huangdao and Qiansandao populations clustered first, then clustered with the Penglai

population, before further clustered with the Korean population. The UPGMA dendrogram gave a clear division between the Korean and Chinese population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mong four S. broughtonii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can be useful for conservation of S. broughtonii stocks and future genetic improvement by selective breeding.

KEY WORDS Scapharca broughtonii Genetic diversity RAPD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tnchia),列齿目(taxodonta),蚶科(Arcidae),俗称赤贝、血贝、大毛蛤,是一种大型冷温性蚶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沿岸,日本北海道以南,朝鲜、菲律宾、俄罗斯东南部。在我国主要分布辽东半岛东南部,山东半岛北部和东部等海区。分布区从近岸水深3m到外海近60m处,喜泥质或泥沙质海底(刘世禄,2005)。魁蚶成体个大体肥,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很高,近年来由于市场和出口大量需求,自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得到大力发展,在魁蚶养殖生产实践中,中国魁蚶在生长速度、成活率等生物学指标方面与韩国魁蚶有一定的差异,养殖单位比较认可韩国的魁蚶苗种,使许多苗种生产单位每年从韩国引进魁蚶种贝进行苗种生产。

对中国与韩国的魁蚶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了解这两地理区域种群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差异状况,以及这种遗传上的差异是否是这两个异域种群在生长速度成活率等生物学指标表现出差异的原因,对魁蚶的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及遗传改良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RAP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的遗传背景研究,Carcia(1995)等用RAPD技术研究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遗传变异,并讨论了此技术在对虾选育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常亚青(2004)等用RAPD技术对5种经济海胆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研究;Patwary(1994)等采用RAPD技术研究了扇贝(Placopecten magellanicus) 的遗传结构;沈怀舜(2003)等用RAPD技术对我国沿海三个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找到了区分三个种群的遗传标记。高悦勉(2007)等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三种扇贝进行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刘萍(2007)等利用RAPD技术进行了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相关遗传标记的筛选与克隆,王庆恒(2006)等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光裸星虫遗传多样性。有关于魁蚶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较少,喻子牛(1997,1998)等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青岛近海魁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和对秦皇岛、大连、青岛、韩国釜山4个魁蚶群体样本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Eun-Seob Cho(2007)用COI序列对韩国、俄国、中国的魁蚶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研究。针对在养殖过程中,中国魁蚶与韩国魁蚶群体表现出来的差异,本实验采用RAPD技术对中国和韩国魁蚶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等研究,分析群体之间的差异大小以及能否利用这种差异进行遗传改良。以期为今后魁蚶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遗传学资

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四个群体的魁蚶于2007年8月至10月分别随机采自于山东蓬莱(SP)、山东黄岛(SHD)、江苏前三岛(JQ)、韩国统营(Korea)四个海区,均为自然群体,样本数量分别为,31、38、36、28.。

1.2 基因组DNA提取

将魁蚶解剖,取100mg左右的外套膜肌肉加入1.5mLEffendorf管中,加入475μL抽提缓冲液(Tris-HCI 10mM, PH8.0; EDTA 10mM, pH 8.0),剪碎后,加入25μLSDS(10%)和5μL蛋白酶K(20mg/L),55℃水浴消化3-4h,消化液用等体积的酚抽提10min,离心10min(12000r/min),取上清,用等体积氯仿:酚(1:1)抽提两次,离心10min(12000r/min),取上清,用等体积氯仿抽提10min,离心10min (12000r/min),取上清加入1/25上清体积的NaCl (5M)溶液和2倍体积的冰无水乙醇,出现絮状沉淀,-20℃放置30min, 12000r/m离心10min,沉淀用70%的乙醇洗涤2-3次后,常温下晾干,加入50μL TE(Tris-HCl 10mM, pH 8.0;EDTA 0.1mM, pH 8.0)溶解成母液,-20℃保存备用。对母液用核酸定量仪结合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DNA浓度和质量检测。

1.2 RAPD反应

RAPD扩增反应总体积为25μL,包括10×PCR反应缓冲液2.5μL;dNTPs(2.5mM)2μL

MgCl2(25mM)1.5μL;Taq酶(5U/μL)0.3μL;随机引物(5μM)2μL;基因组DNA2μL(50ng/μL),用超纯水将反应体系补足到25μL。反应体系在EPPENDORF Mastercycler gradient 5331PCR仪器上进行扩增,经94℃预变性5min后,进行45个扩增循环,每一个循环包括94℃变性45s,37℃退火1min,72℃延伸2min。最后在72℃延伸10min。扩增产物于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UVP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记录。

1.3 数据统计分析

记录下电泳后清晰的扩增条带,每一个个体的扩增条带按有或无记录。出现扩增条带记录为1,无扩增条带记录为0,每一条片段作为一个基因位点进行分析。应用POPGENE VERSION1.31软件对四个群体的遗传学参数进行分析:

多态位点比例P=多态扩增片段数/扩增片段总数;

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 = -∑P i㏑P i,P i为位点i在某一群体中出现的频率(Chlmers K J et al,1992);

遗传分化指数G st =(H T-H S)/H T,H s是各群体内遗传多态性平均值指数,H T是总群体的遗传多态

性指数(Nei 1973);

群体间的相似性指数 I = J XY/(J X J Y),J X是群体X群体内所有位点基因一致性的算术平均值,J Y是群体Y内所有位点基因一致性的算术平均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D = -㏑I(Nei);

根据遗传距离值,采用UPGMA方法对群体进行聚类分析。

表1 随机引物及其序列

Table 1 Primers used and their sequences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结果

实验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带清晰、重复性好的25个引物,其引物序列与名称见表1。四个魁蚶群体共产生171个条带(例如图1),片段大小在100-3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67条,多态位点占所有扩增位点的97.66%。分别统计魁蚶四个地理种群扩增结果,其多态位点比例大小顺序为黄岛群体>前三岛群体>韩国群体>蓬莱群体(表2)。

表2 魁蚶四个群体多态位点数目与多态位点比例

Table 2 Number of polymorphic loci and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in four populations of S.

broughtonii

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例

The number of polymorphic loci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Korea14886.55%

SHD15490.06%

SP14785.96%

JQ15389.47%

总计16797.66%

图2 引物S305在韩国群体中扩增结果

Fig. 2 The band amplified fragment by S305 in Korean population of S. broughtonii

2.2 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四个群体中,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与Nei’s的多态性指数都显示蓬莱群体的最低分别为0.460、0.308,黄岛群体最高为0.491、0.331(表3)。

中国群体和韩国群体总群体遗传多态性指数H T为0.361,各群体内遗传多态性平均值指数H S为0.323.,群体发生的遗传变异有90.2%存在于群体内,9.8%存在于群体间。

魁蚶四个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006~0.121,其中韩国群体与黄岛、蓬莱、前三岛三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分别为0.106、0.121、0.107,而黄岛、蓬莱、前三岛三个群体之间的分化指数在0.006~0.053,说明韩国群体与这三个群体之间发生较大遗传分化,而中国三个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不大,其中黄岛与前三岛两个群体之间的分化指数最小,为0.006(表4)。

表3魁蚶四个群体之间的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态性数值

Table 3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and the Nei’s gene diversity in the four populations of S. broughtonii

Shannon's多态性指数标准差Nei's 基因多态性数值标准差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St. Dev Nei's gene diversity St. Dev Korea0.46220.23190.31020.1688

SHD0.49130.21360.33100.1992

SP0.45990.23230.30830.1707

JQ0.48320.21680.32470.1617

表4 魁蚶四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 st

Table 4 G st values of pairwise comparison among the four S. broughtonii populations Population ID Korea SHD SP JQ

Korea0.0000

SHD0.1056a0.0000

SP0.1214a0.0513b0.0000

JQ 0.1065a0.0058c0.0531b0.0000

注:数字上标有相同字母的表示差异显著,标有不同字母的表示差异不显著(α=0.05)

Not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containing same letter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containing different letters (α=0.05)

2.3 群体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根据四个群体之间Nei’s遗传距离(表5)用UPGMA方法对群体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图2所示的聚类分析图,根据这个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先聚在一起,再与蓬莱群体聚类,最后与韩国群体聚类。韩国群体与中国三个群体的遗传背景有较大的不同。

表5 魁蚶四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与遗传相似性指数

Table 5 Genetic distance and genetic identity of the four S. broughtonii populations

Population ID Korea SHD SP JQ

Korea****0.88870.87620.8892

SHD0.1180****0.94940.9944

SP0.13210.0520****0.9482

JQ0.11740.00570.0532****

注:对角线下方数据表示遗传距离,对角线上方数据表示遗传相似性指数

Note: Above diagonal: Nei’s genetic identity; Below diagonal: genetic distance

图2 魁蚶四个群体基于Nei’s (1972)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图

Fig.2 UPGMA dendrogram of the four S. broughtonii populations based on Nei’s genetic distance

3 讨论

3.1 RAPD技术和四个群体魁蚶遗传多样性

RAPD分子标记是检测种质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多态位点的比例是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么宗利(2005)等对我国五个青蛤地理群体进行RAPD分析发现青蛤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70.82%,平均遗传多态度为0.278,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沈怀舜(2003)等研究发现,三个文蛤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为80%,多态性比例比其他的海洋生物都大的多。在魁蚶遗传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喻子牛(1997,1998)采用了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秦皇岛、大连、青岛、韩国釜山4个魁蚶群体样本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研究发现,在四个群体的10-12种等位基因酶中分别检测到了22、26、22、27个基因位点,四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0.00%、57.69%、45.50%和62.96%,对青岛近海魁蚶群体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进行研究,在检测出的基因座位中,多态位点比例为45.5%。基因位点的多态位点比例低于本实验RAPD的结果。由于等位基因酶电泳只能检测编码蛋白的基因位点,对非结构的基因则不能检测,而且分析的遗传点数目不会很多,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所以,酶电泳可能会低估遗传变异水平。而RAPD对编码和非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都可以检测,并且能够覆盖整个基因组,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本研究得到四个魁蚶群体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7.66%,Shannon’s多样性指数在0.460±0.232~0.491±0.214之间,Nei’s多样性指数在0.308±0.171~0.331±0.199之间,说明魁蚶四个群体遗传多样性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3.2 四个魁蚶群体遗传分化和聚类分析

四个魁蚶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表明,韩国群体与中国的三个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分别为0.106、0.121、0.107,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分化最低,为0.006,遗传关系很近,这与根据Nei’s的遗传距离用PUGMA做出的聚类分析图结果一致。通过两两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显著性检验也表明,

韩国群体与中国三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显著高于中国三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α=0.05),说明韩国群体与中国三个群体遗传分化较大。在中国的三个群体中,蓬莱群体与前三岛群体之间的分化指数和蓬莱群体与黄岛群体之间的分化指数并无显著差异,而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之间的分化指数显著低于蓬莱群体与前三岛、黄岛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说明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最低。这可能是由于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地理距离最近,群体间基因交流的机会很大,而黄岛和前三岛两个群体与蓬莱群体和韩国群体被地理屏障所隔开,阻断了基因流动。反映为地理距离与群体的遗传距离基本一致,这与么宗利等(2004)、刘必谦等(1998)、杜晓东等(2004)、Eun-Seob Cho (2007)对青蛤(Cyclina sieusis)、大连湾牡蛎(Cassostrea talienwhanens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喻子牛(1998)对韩国釜山、青岛、秦皇岛、大连四个魁蚶群体样本的等位基因酶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发现韩国群体其他的三个群体存在着较大遗传差异,同样说明这种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的关系。Eun-Seob Cho(2007)对俄罗斯、韩国、中国三个地理区域的魁蚶群体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地理区域的魁蚶群体有较为明显的遗传分化。

遗传物质变化所造成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被分隔的种群接受自然选择,逐渐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使遗传结构发生分化,形成独特的基因频率或基因,随着隔离的时间的增长,自然选择和变异作用时间也越长,就会造成物种不同地理种群遗传上的差异。另外,魁蚶具有浮游幼虫生活史,易受洋流的影响,群体结构会由所处的洋流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在生产实践中,韩国魁蚶表现出来较中国魁蚶优越的生物学性状,基于本研究结果,韩国魁蚶与中国魁蚶群体在遗传上确有差异,说明这种差异可能是造成韩国魁蚶较中国魁蚶优越的生物学性状的原因。在下一步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杂交、选择等手段提高魁蚶优良性状,并且可以更进一步探索造成这种差异更确切的原因。RAPD是显性标记,只能区分显性(有带)和隐性(无扩增带),但是不能区分纯合型和杂合型,在下一步育种工作应用中可以结合其他分子标记(SSR等),联系生长等经济性状进行魁蚶种质改良,并监测魁蚶在养殖过程中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么宗利,周凯,来琦芳,王慧,夏连军.我国五个青蛤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J].海洋渔业,2005,27(2):102-108.

王庆恒,杜晓东,李康.光裸星虫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海洋水产研究,2006,27(3):57-61.

刘世禄,杨爱国.中国主要海产贝类健康养殖技术[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176-177.

刘宝忠,宋林生,相建海.海湾扇贝样品不同保存条件下DNA的提取及RAPD扩增比较[J].海洋科学,2001,25(3):51-53

刘红蕾,松林生,刘宝忠,崔朝霞,相建海,刘升平,曲善村,姜广亮.栉孔扇贝不同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杂种优势[J].海洋与湖沼,2002,33(2):188-195. 刘萍,何玉英,孙昭宁,李健,王清印.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相关遗传标记的筛选与克隆.海洋水产研究,2007,28(2):1-6.

刘必谦,戴继勋,喻子牛.RAPD标记在大连湾牡蛎种群研究中的应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8,28(1):82-88.

杜晓东,邓岳文,叶富良,王辉。广东和广西地区野生文蛤的遗传多样性[J].中国水产科学,2004,11(1):41-47.

沈怀舜,朱健一,丁亚平,陈国耀,陆勤勤,朱庙先,许璞.我国沿海三个文蛤地理群的RAPD分析[J].海洋学报,2003,25(5):97-102.

高悦勉,孙洋,才慧梅.三种扇贝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海洋水产研究,2007,28(6):25-31.

常亚青,丁君,邢莲蓉,宋林生,倪多娇.用RAPD技术对5种经济海胆基因组DNA多态性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4,11(2):129-134.

喻子牛,杨锐,孔晓喻,王如才,刘必谦.青岛近海魁蚶群体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1997,3:33-38.

喻子牛,孔晓瑜,杨锐,陈再忠,刘必谦,王如才.魁蚶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8,28(1):51-58.

Carcia D K, Benzie J A H. RAPD markers of plotential use in penaeid(penaeus monodon) breeding programs[J].Aguaculture, 1995, 130:137-144. Chalmers K J, Waugh R, Sprent J I, Simons A J, Powell W. Detection of genetic variation between and within populations of Glricidiasepium and G. maculatq using RAPD Markers.Heredity, 1992, 69: 465-472.

Eun-Seob Cho, Choon-Goon Jung, Sang-Gyu Sohn, Chul-Won Kim, Seock-Jung Han. Population Gentic Structure of the Ark Shell 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 from Korea, China, and Russia Based on COI Gene Sequences.Marine Biotechnology, 2007, 9:203-216.

Nei, M.1973. Analysis of gene diversity in subdivided populations, Proc. Nat. Acad. Sci. USA 70, 3321-3323.

Nei, M. 1972.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populations. Amer. Naturalist 106, 283-292.

Patweny M U, Kenchington E L, Bird C J, et al. The use of RAPD markers in genetic studies of the sea scallop Plsvopecten magellanicis[J].J Shellfish res,1994,13(2):547-553.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精编版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地球仪与地图[考纲原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网络构建] 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网络构建] 大气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网络构建]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壳物质循环。4.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网络构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纲原文]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网络构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原文]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网络构建] 人口、城市与交通 [考纲原文]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Chromosomal disorders: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如Down’s综合征(+21),猫叫综合征(5p-)。 2 Single gene disorders: 由于控制某个性状的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称之。 3 Polygenic disorders: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遗传因素中不是一对等位基因,而是多对基因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性状。 4 Mitochondrial disorders:是指线粒体DNA上的基因突变导致所编码线粒体蛋白质结构和数目异常,导致线粒体病。线粒体是位于细胞质中的细胞器,故随细胞质(母系)遗传。 4 Somatic cell disorders: 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突变导致的疾病。 5 分离律 (Law of segregation)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6 自由组合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相互独立的分离,有均等的机会组合到—个生殖细胞的规律性活动。 7 连锁与互换定律-(law of linkage and crossing over)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如果它们相距越近,一起进入同一生殖细胞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相距较远,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8 Gene mutation: DNA分子中的核苷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9 Point mutation:指单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代。转换(transition):嘧啶之间或嘌呤之间的替代。颠换(transversion):嘧啶和嘌呤之间的替代。 10 Same 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 11 Mi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改变了氨基酸序列。错义突变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一、二个碱基 12 Non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UAA、UGA、UAG),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13 Frame shift mutation:在DNA编码序列中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插入或缺失点下游的DNA编码框架全部改变,其结果是突变点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14 dynamic mutation :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些重复序列在传递过程中重复次数发生改变导致遗传病的发生,称动态突变。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图

地理知识结构图,帮你系统条理掌握地理知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陆 和 海 大洲 和 大洋 地球?水球? 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状况 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陆、岛屿、大洲、海、海峡、大洋 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布相对位置 重要的洲界线 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 大陆漂移假说 发现过程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解释 海的变化 山脉的形成 火山地震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天 气 气温 变化规律 日变化 年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 季节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量柱状图 气温变化曲线图 世界的气候(11种) 影响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等 人类活动 天气预报 居和 聚 人口 增长 分布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 影响 因素 自然、社会等 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合理的人口增长 人种 三大人种的划分 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区 聚落 类型 城市 差异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环境对聚落建筑风格的影响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聚落增长的表现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人口 密度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发与 合 国家和地区 概念:国家、领土 国家的区别 面积大小 人口的多少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 和 发展种中国家 划分依据 主要分布地区 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经济差异的表现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 措施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重要的国际组织 亚 洲 自然环境 世界第一大洲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 类型: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 人文环境 人口最多的大洲 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多样的地域文化 经济发展差异 日 本 岛国 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 多火山、地震 加工贸易为 主的经济 主要工业区(五大工业区) 工业布局的特点及原因 对外依赖严重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半球位置

遗传学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7、一倍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雄蜂。 8、单倍体: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9、二倍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 10、二价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配对的图象。 11、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2、染色质或染色体: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洋红、苏木精等)染色的纤细网状物质,现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 13、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也称为B染色体。 14、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5、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16、反应规范:遗传型对环境反应的幅度(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反应的范围。) 17、交叉的端化: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过程叫做交叉端化。 18、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过程。 19、双受精: 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20、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21、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另称为果实直感。 22、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 23、细胞周期: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开始的时期。 25、无性生殖: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这一方式也称为营养体生殖。例如,植物利用块茎、鳞茎、球茎、芽眼和枝条等营养体产生后代,后代与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组成。 26、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7、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 28、显性性状: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遗传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外显子:把基因内部的转译部分即在成熟mRNA中出现的序列叫外显子。 2、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3、F因子: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 4、F'因子:把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叫F∕因子。 5、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6、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7、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8、隔裂基因: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或者说真核类基因的外显子被不能表达的内含子一一隔开,这样的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9、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10、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11、跳跃基因(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12、基因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专指基因工程,更确切的讲是重组DNA技术,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13、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sex-duction)。 14、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断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叫转导。 15、假显性:(pseudo-dominant):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假显性。 16、核外遗传:由核外的一些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方式称核外遗传或非染色体遗传。 17、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18、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指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19、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20、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21、核型与核型分析:通常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称为核型,通过细胞学观察,取得分散良好的细胞分裂照片,就可测定染色体数目、长度、着丝粒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分类和编号,这种测定和分析称为核型分析。 22、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 23、平衡致死品系:两个连锁的隐性致死基因,以相斥相的形式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倒位抑制交换作用,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表型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平衡致死品系,也叫永久杂种。24、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从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也称点突变。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则为DNA分子上具有一定遗传功能的特定区段内碱基或碱基顺序的变化所引起的突变,最小突变单位是一个碱基对的变化,是产生新基因的源泉,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 25、部分二倍体:含一个亲本的全部基因组和另一亲本部分基因组的合子叫部分二倍体或部分合子。 26、移码突变:在DNA复制中发生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 27、镶嵌显性:指在杂种的身体不同部位分别显示出显性来的现象. 28、表型模写(拟表型):有时环境因子引起的表型改变和某基因突变引起的表现型改变很相似,这叫表型模拟或拟表型。 29、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复习解答(部分)

名词解释 染色体chromosome是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细胞分裂增殖的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时期减数分裂miosis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有丝分裂,所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减半。 生活周期life cycle即个体发育过程或称生活史,有性生殖的动植物生活周期是指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再到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时,形成的新链DNA分子一链来自原来的亲本DNA分子,一链来自于新合成的DNA分子,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性状character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测交test cross是指被测验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等位基因allele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 基因互作interaction of gene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结果的现象 连锁遗传linkage指在统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指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野生型wild type自然群体中最常见的类型 整倍体euploid 染色体数目是x整数倍的个体或细胞 非整倍体aneuploid正常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1条或若干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基因组genome指一个生物单倍体的染色体的数目即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遗传率heritability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近亲繁殖inbreeding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其极端类型为自交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被用来连续回交的亲本 杂种优势heterosis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 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由细胞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孟德尔群体mendelian group在一个的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这种群体称为孟德尔群体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在一个小群体内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群体金银频率随机波动的现象 交换值crossing-over value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简答题: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遗传学意义。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P20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P23-24 细胞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细胞减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雌雄性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生理或行为特征称为性状(character/trait) 13、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称为相对性状 14、显性(dominate)性状:在子一代中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5、隐性 (recessive)性状:在子一代中未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7、基因型(genotype):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18、表现型(phenotype):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19、纯合基因型: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如 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homozygote)。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21、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 开,随机地进入不同的配子,在一般情况下:F1杂合体的配子分离比 为1:1,F2表型分离比是3:1,F2基因型分离比为1:2:1 22、测交(test cross)法: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根据侧交子代(Ft)的 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3、独立分配定律: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 立性。配子形成时,各等位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24、系谱分析法:用图解表明一个家族中某种性状(或遗传疾病)发生的情况,进而判断该 性状(或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 27、外显率(penetrance):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 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就是说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 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可能没有表达,这样外显率就小于100% ——不完全外显。外显率为100%——完全外显 28、表现度(expressivity):是指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9、共显性/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30、镶嵌显性:由于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双亲的性状在子代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的镶 嵌图式。 31、隐性致死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32、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gene):在杂合状态下即表现致死作用的致死基因 33、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34、基因互作:基因在决定同一生物性状表现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 35、互补基因:两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并影响生物的某同一性状时才使之表现该性 状,其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性状出现,这类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37、叠加效应:不同基因对性状产生相同影响,只要两对等位基因中存在一个显性基因,表 现为一种性状;双隐性个体表现另一种性状;F2产生15:1的性状分离比例。 这类作用相同的非等位基因叫做叠加基因 38、上位效应: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掩盖另一对显 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称为上位 基因,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 39、显性上位:在上位效应中,起掩盖作用的是一个显性基因,使另一个显性基因的表型被 抑制,孟德尔F2表型比率被修饰为12:3:1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2、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这种变异叫遗传变异。 3、遗传学: 经典定义: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现代定义: (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信息(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复制)和表达规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名词解释: 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非等位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 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由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叫杂合体,如Cc。 11、真实遗传 指纯合体的物种所产生的子代表型与亲本表型相同的现象。纯合体所产生的后代性状不发生分离,能真实遗传,杂合体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要发生分离,它不能真实遗传。 名词解释: 1、染色体与染色质:是指核内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无定形物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复合体,以纤丝状存在于核膜内面。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两者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现的不同形态。核内遗传物质就集中在这染色体上。 2、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3、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直径10nm,其核心是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2分子共8分子)构成的扁球体。 4、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5、联会:分别来自父母本的同源染色体逐渐成对靠拢配对,这种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称为联会。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 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 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 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 因素 因素 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 的大气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 气候 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策略 影响 气候分布 规律 成因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因素 锋的形成 锋面系统 锋的分类 高低气压系统 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 宇 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 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公转 五带 四季 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大气的垂直分层 底层大气组成成分 能量来源 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 恒星日 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 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 环节 地标形态的塑造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山地 河流地貌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 结果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堆积 侵蚀 风化 搬运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发育 对聚落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 火山 断块山 褶皱山 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冲(洪)积平原 河漫滩 三角洲 河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 动力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热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 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因 类型 分布规律 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合理利用水资源 运动的基本形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 知识结构图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遗传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名词解释 1.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①DNA合成前期(G1期);②DNA合成期(S期);③DNA合成后期(G2期);④有丝分裂期(M期)。 2.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3.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4.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形态结构。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 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染色体指任何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5.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6.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同一各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体复制所得。 7.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体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同源染色体这些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8.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9.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成为同源染色体。 10.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12. 染色体组:指包含有一套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最小限度的基因群的一组染色体。 13.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14. 染色粒: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的染色体,由DNA丝局部螺旋化而产生颗粒状结构。 15. 染纽:指某些生物中(玉米、紫苜蓿),位于染色体的末端或中间的特别大的染色

地理知识框架

(一)自然地理部分: 一、地球运动 【地球知识网络】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的普通行和特殊性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队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运动: 自转:方向、周期、速度 公转: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知识导图

二、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知识网络】 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能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温室效应原理 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 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形成因素: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形成过程 中纬环流:南北纬30°~南北纬60°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60°~南北纬90°之间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 带相间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成因: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呈带状分 布的气压带 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分布 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东亚季风环流 冬季: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西北季风 夏季:夏威夷高压和亚洲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东南季风 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 平运动 气压 带和 风带 的形 成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对气候的形 成起直接的 控制作用 气压 带和 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无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常染色质:间期核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能活跃地进行转录的染 色质。 2.异染色质:间期核纤维折叠盘曲紧密、呈凝聚状态,一般无转录活性的染色 质,又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两大类。 3.兼性异染色质:是在特定细胞的某一发育阶段由原来的常染色质失去转录活 性,转变成凝缩状态的异染色质,二者的转化可能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4.Lyon假说:(1)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仅有一条X染色体有活性,其他的X染 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螺旋化而呈异固缩状态的X染色质,在遗传上失去活性。 (2)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人胚第16天);在此之前所有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都具有活性。(3)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但是是恒定的。 5.剂量补偿:由于正常女性体细胞中的1条X染色体发生了异固缩,失去了转 录活性,这样就保证了男女性个体X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物在数量上基本一致,这称为X染色体的剂量补偿。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1.外显子和含子:真核生物的基因为断裂基因,即结构基因是不连续排列的, 中间被不编码的插入序列隔开,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编码序列中间的插入序列称为含子。 2.单一序列和高度重复序列:单一序列是在一个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少数几 次,大多数编码蛋白质和酶类的基因即结构基因为单一序列。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有很多拷贝的DNA序列,有些重复序列与染色体的结构有关。 3.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4.转换和颠换:转换是指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取代,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 个嘧啶所取代。颠换指嘌呤取代嘧啶,或嘧啶取代嘌呤。 5.同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某一密码子发生改变,但改变前后的密码子都编 码同一氨基酸,实质上并不发生突变效应。 6.错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导致改变后的密码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结果使多 肽链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改变,产生异常的蛋白质分子。 7.无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原来为某一个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 子,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8.终止密码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原有的一个终止密码子变成编码某个氨基酸 的密码子,导致多肽链继续延长,直到下一个终止密码子出现才停止,结果形成过长的异常多肽链。 9.遗传印记:不同性别的亲本传给子代的同一染色体或基因,当发生改变时可 引起不同的表型,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印记。 10.移码突变:是指在DNA编码顺序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但不是3 个或3的倍数),造成这一位置以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移码突变的结果使变动部分以下的多肽链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或酶的生物学功能。

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答案)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基因库是: A.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B.一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C.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D.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E.一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2. 一个有性生殖群体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 A.基因组B.基因文库C.基因库D.基因频率 E.基因型频率 *3. 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1代B.2代C.2代以上D.无数代E.以上都不对 4. 在10000人组成的群体中,M型血有3600人,N型血有l600人.MN型血有4800人,该群体是: A.非遗传平衡群体B.遗传平衡群体C.χ2检验后,才能判定 D.无法判定 E. 以上都不对 *5.遗传平衡定律适合: A.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C.X-连锁基因D.A+B E.A+B+C *6.不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是: A.群体的大小B.群体中个体的寿命C.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D.群体中选择性交配E.选择 7.已知群体中基因型BB、Bb和bb的频率分别为40%,50%和10%,b基因的频率为:A.0.65 B.0.45 C.0.35 D.0.30 E.0.25 8.先天性聋哑(AR)的群体发病率为0.0004,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 A.0.01 B.0.02 C.0.0002 D.0.04 E.0.1 9. PTC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中PTC味盲者占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性基因频率是: A.0.09 B.0.49 C.0.42 D.0.7 E.0.3 *10.下列哪项不会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A.群体变为很小B.群体内随机交配C.选择放松 D.选择系数增加E.突变率的降低 11. 最终决定一个体适合度的是: A.健康状况B.寿命C.性别D.生殖能力E.生存能力 1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某种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存活并生育子女,若干年后,该疾病的变化是: A.无变化 B.发病率降低 C.发病率升高D.突变率升高E.发病率下降到零 13. 选择放松使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频率: A.同样的速度增加 B. 同样的速度降低 C. 显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快,隐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慢D.显性致病基因频率降低快,隐性基因频率降低慢 E. 二者那不变 14. 近亲婚配后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提高的倍数与致病基因频率q的关系是: A. q越大,提高的倍数越多 B. q越小,提高的倍数越多C.提高的倍数与q无关D.无论q的大小,提高的倍数都一样E.以上都不对 *15.遗传平衡群体保持不变的是: A.基因频率B.基因型频率C.群体的大小D.群体的适合范围E.A十B *16.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白化病(AR)患者。假定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这对夫妇生下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 A.1/4 B.1/100 C.1/200 D.1/300 E.1/400 17.下列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群体是: A.AA:0.20;Aa:0.60;aa:0.20 B.AA:0.25;Aa:0.50;aa:0.25 C.AA:0.30;Aa:0.50;aa:0.20 D.AA:0.50;Aa:0;aa:0.50 E.AA:0.75;Aa:0.25;aa:0

遗传学名词解释82659

名词解释 Genetics(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现代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科学,亦称为基因学。 Chromatin(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Chromosome(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组成性异染色质):通常所指的异染色质,是一种永久性的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位子较恒定,在间期细胞核中仍保持螺旋化状态,染色很深。 ※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兼性异染色质):在一定的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呈现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 ※lampbrush chromosome(灯刷染色体):是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停留在双线期(可持续数月)的染色体。 ※cell cycle(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这段时间称为细胞周期。 ※Mitosis(有丝分裂):没有明显界限的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Meiosis(减数分裂):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 一种特殊有丝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haracter(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总称。unit character(单位性状):每一个可以具体区分的性状。contrasion character(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13.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14.基因型(genotype): 生物个体或细胞遗传物质的组成,决定生物体一系列发育性状的可能性。 15.表现型(phenotype ):生物体一定的基因型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性状。 16.纯合体(homozygote):指两个基因同是显性或隐性;只含显性基因的称显性纯合体,只含隐性基因的称隐性纯合体。 17.杂合体(heterozygote ):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 18.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在二倍体生物中,杂合状态下能在表型中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通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19.隐性基因(recessive gene ):在二倍体的生物中,在纯合状态时能在表型上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通常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