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0讲-第二章第五节化学农药污染与残留

第20讲-第二章第五节化学农药污染与残留

第20讲-第二章第五节化学农药污染与残留
第20讲-第二章第五节化学农药污染与残留

第二十讲:第五节化学农药污染与残留

【课题】化学农药污染与残留

【教学目标】1.化学农药的分类及污染食品的原因

2.有机氯农药的种类、特点及毒性

3.有机磷农药的种类、特点及毒性

4.有机氮农药和熏蒸剂的特点与毒性

【教学重点】化学农药污染的途径及预防农药污染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农药的毒性及污染的预防

【教学方法】通过农药的具体应用实例来讲解化学农药的分类、作用、毒性及污染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程导入

农作物、蔬菜、果树、牧草、森林等这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在其生长成熟过程中也会感染病、虫害,如果不对这些病虫害加以防治,就会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例

如粮食作物的赤霉病如果不治就会影响粮食的收成,森林中的松毛虫如果不治就会

吃光松叶,使松树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窒息而死,影响林木生长成材。化学农药的

应用是保证农、林、果、蔬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二环节:教材内容要点讲授

板块内容Ⅰ:化学农药简介

1.化学农药的分类

2.化学农药污染食品的可能途径

3.我国发展化学农药的原则

板块内容Ⅱ:有机氯农药

1.常用的有机氯农药

2.有机氯农药的特点及毒性

3.有机氯农药残留的部位及预防

板块内容Ⅲ:有机磷农药

1.常用的有机磷农药

2.有机磷农药的特点及毒性

3.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部位及预防

板块内容Ⅳ:有机氮和熏蒸剂

1.有机氮农药的种类、特点和毒性

2.熏蒸剂的种类、特点、毒性和应用范围

第三环节:师生互动——讨论答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性讨论解答)

第四环节:知识拓展

人体胃肠道的防御系统

如前所述,人体有各种防御机制来应对致病因子对机体的侵袭,而胃肠道防御系统对应对食源性致病因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胃长道防御御系统由胃酸、胃肠道免疫系统、肠道菌群、胆汁酸和消化酶等构成。

1.胃酸胃腺分泌的盐酸使胃液的酸度很高(PH值2±),在这样的酸性环

境中许多病原微生物可被杀灭。如果胃的酸性降低,病原体在胃内存活并进入小肠

的机会就会增加,这就增加了肠道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引起胃酸降低的因素有:①

食物的缓冲作用;②服用抗酸剂;③某些药物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④胃切除(部

分或全部)术。

例如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感染沙门菌引起发病所需菌量较大,但如果饮用牛奶,胃酸对沙门菌的杀灭作用就明显降低,使得较低的菌量即可引起发病。又如

空肠的弯曲菌如随牛奶或其它对胃酸有缓冲作用的食物一起摄入,对人体的感染菌

量也就低得多。不过,肉毒杆菌的致病作用有所不同,其毒性成分虽然可以被胃酸

破坏,但它通常是与非毒性代谢产物结合在一起通过胃的,到达小肠后被酶分解,

释放出毒性成分,引起发病。

2.胃肠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减少某些大分子物质的吸收、抑制病原体向

肠道特定部位定居或侵袭肠粘膜来维护机体的健康。

3.肠道正常菌群成人的肠道内大约有400多种细菌共处于一个微生态

环境中,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宿主组织和谐相处。肠道正常菌群可以抵御

某些病原微生物在肠道特定部位的定居和生长繁殖,是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

分。食源性病原体必须具有与正常菌群竞争的优势,能在肠粘膜寄生或能逃避肠道

免疫系统才能致疾病。

4.胆汁酸和消化酶胆汁酸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在人体内的生长繁殖,

尤其是能抑制肉毒杆菌在人肠道内产生肉毒毒素,但有些微生物并不受胆汁酸的影

响,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许多消化酶可以抑制或灭活各种微生物,如唾液中

的溶菌酶可以有效地杀灭和溶解某些微生物,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胃肠道的酶类对毒

素可以起到激活作用(如上述的肉毒毒素)。

第五环节:小结

化学农药的种类多、用途广,但对人类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应该坚持安全使用原则,防止对食物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1.学习指导与训练有关习题

2.讨论题:化学农药的作用可以替代吗?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 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 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2020年《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单元检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章末检测(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日本水俣事件是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日本水俣事件中的污染属于() A.铅污染B.汞污染 C.氮肥污染D.杀虫剂污染 2.日本水俣事件中的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 A.通过水体环境B.通过大气环境 C.通过土壤环境D.通过食物链 答案 1.B 2.D 解析第1题,日本水俣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湾地区在氮肥生产过程中,排出含有汞的废水,这些废水污染海湾,引起鱼、贝类中毒,通过食物链毒素累积到人体内。故水俣事件属于汞污染。第2题,重金属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主要是食物链。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波罗的海出现“死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 B.全球气候变暖 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 4.下列措施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 ①减少工业、农业用水向海洋中排放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④将藻类捞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3.C 4.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就是一种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周边地区排入废水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第4题,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死亡地带”没有影响,其他措施都对“死亡地带”起到减缓作用。 读“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监测周报图”,完成5~6题。 5.图中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指数分别为() A.150~250、250~300 B.100~200、200~300 C.150~200、200~250 D.100~150、200~300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杭州是空气质量状况优的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B.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远离海洋 C.位于京广线上的城市中,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好 D.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劣于太原而优于武汉 答案 5.D 6.C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5题,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第6题,杭州不是港口城市,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石化工业发达和地处黄河谷地,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优于太原但劣于武汉。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国城市的垃圾产生量已达3.52亿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造成我国城市垃圾不断迅速增长的原因包括() ①新兴农业的快速发展②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③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④工业的快速发展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8.许多城市被垃圾包围,解决的较好办法是() A.将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B.将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C.将垃圾中的有机成分用来生产二次能源

人教版 选修6 环境保护 第二章练习(含答案)

第二部分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指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 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 C.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 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下列水体类型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河流水 B.淡水湖泊水 C.地下水 D.咸水湖泊水 3.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 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 C.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 D.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 4.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化合态磷,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废液是很好的肥料,处理掉太浪费,不必处理 C.含磷污水排入自然水体中,能引起藻类繁殖,使水质变坏,应当除去 D.磷对生物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 5.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型缺水。下列城市中,水源型缺水严重的是 A.青岛 B.杭州 C.广州 D.喀什 2004年12月7日21时35分,两艘外籍万吨级集装箱船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8海里处发生碰撞,溢出燃油约450吨,造成我国最大的船舶碰撞溢油事故。交通部牵头全力组织清污,采用围油栏截污、向海上洒消油剂和吸油毡等来清除油污。据此回答第6~7题。 6.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10题。 8.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9.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练习题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A.大气污染B.噪声污染C.水土流失D.生态破坏 2.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读下列材料,回答3—6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2000万吨煤的燃烧,200万辆机动车的排气,5000多建筑工地的扬尘,大大加剧了的污染。曾经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酸雨污染城市之一,是省酸雨污染的中心,也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国家2级标准两倍多,酸雨出现的频率占全年降水的21%。 3.和的首要污染物分别是()A.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B.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 C.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4.与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大气污染物中的汽车尾气含量小于贵B.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大于 C.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最低D.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大于 5.与相比,酸雨危害较重的是()A.都一样B.C.D.无法比较 6.的酸雨除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大量使用高硫煤外,可能还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地处山间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大风天气多,比较干燥 ③南方多为酸性土壤,加剧了酸雨危害 ④南方降水量大,大气中含有碱性尘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可再生利甩的垃圾与其他废物分开,便于回收利用,剩余无利用价值的垃圾,采用填埋、焚烧、堆肥法进行处理。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城市垃圾填埋场的选择,错误的是()A.垃圾填埋场应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B.垃圾填埋场应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C.垃圾填埋场要尽量少占耕地良田D.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下风向8.下列有关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焚烧法处理垃圾是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B.焚烧法处理垃圾时可以利用燃烧的热量进行发电 C.垃圾焚烧处理后的废渣无需特别处理 D.垃圾焚烧过程中应注意大气环境保护,避免大气污染 9.西欧某国家要将城市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城市的()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 “煤”变“油”这一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的洁净油品。据悉,我国也已启动“煤”变“油”项目。据此完成10—12题。 10.硫、氮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放射性污染B.臭氧层空洞 C.酸雨、酸雾 D.重金属污染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习题讲解.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 城市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摘要:城市环境问题被提出并且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绝不是偶然的现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生物物种消亡迅速、酸雨的大肆扩撒、臭氧层的不断扩大、温室效益的气体逐渐增加、海平面的日渐上升等。维护生态平衡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城市化与城市问题;居民生活垃圾;城市大气污染 一、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特别是在当今的城市,生态问题更为突出,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莫过于城市化历史,城市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失序等负面影响。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一些人采取了逃避的态度,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一些人前往郊区或乡村。经历过了环境恶化、公害频发、居民生活条件恶劣、道德观念剧变等城市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城市环境问题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问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因噎废食。 如何建设一个清洁、高效、健康、平等的城市社会。“生态城市”正是上述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众所周知,主要的城市居民的环境问题如下: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大气污染严重、如何清洁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等。以下将分别详细的介绍这些问题,在城市环境中的危害与防治,通过这几个重要方面的突破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二、居民生活垃圾的新旧处理方式对比 居民的生活垃圾若处理的不当,其间所含的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大概通过以下途径污染环境:对土壤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这些城市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冲刷、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空隙向四周和水源地扩散。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拉夫运河污染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危害。 国内的垃圾处理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集体的处理方法分为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其中的填埋法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处理途径,因为垃圾填埋将会浪费大量土地。在目前尚难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情况下只有将垃圾混合填埋,即使今后有条件将垃圾分类处理后,仍然有部分经减量、缩容后的残余物和一些难以回收的垃圾需要填埋。这些方法在固体垃圾处理的方面发挥过重大的功效,但是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也不利于环保,迫切需要可以再利用的方法。 随着科学激技术的发展,垃圾已被证明具有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价值。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着手研究垃圾资源化问题。到目前,西欧各国垃圾资源化率已超过50%。通过高温、低温、压力、电力、过滤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垃圾进行加工,使之重新成为资源。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才刚起步,需要提高人们的意识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的垃圾中最难以处理的就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现阶段通过裂解的方式生产液态燃料,塑料废品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水泥、化肥编织袋、餐盒以及食品包装袋等。以这些垃圾中的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为原料,可用于生产液体燃料,生成烃类物质,然后再经分馏分离出汽油和柴油。 三、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控制方法 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大气污染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一种情况确信无疑,那就是近些年来,史无前例的灾难性破坏都证明了与气候有关,此外,城市环境中工厂废气导致酸雨、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NO、ClO、BrO破坏大气臭氧层使皮肤病患者增多等等严重的威胁了城市人口的身体健康。 大气污染的治理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种理解是从立法的角度,用法律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第二种理解是指治理,重点在于控制污染源,进行清洁生产,将污染工艺更换为少污染或无污染工艺是最理想的方法,在废弃物或者有害物质以及包含有这些物质的载体在排放到环境前,对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是降低它们的危害程度。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一)教材第28页图2.18 图表分析:本图是以中国省区地图为底图,指出了我国酸雨的分布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市,尤其是浙江、江西、湖南一带燃煤较多,硫氧化物排放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酸雨较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酸雨也很严重,是重酸雨区。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原因与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北方土壤大多为碱性,飞扬的土壤颗粒可以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缺少这样的中和。 (二)教材第29页案例 案例分析:20世纪末期,北京城市空气一度受到严重污染。作为我国首个投巨资治理大气环境的城市,案例分析了北京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和主要污染源,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治理措施,体现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特点。如下表。 主要污染 源主要污染 物 自然条件影响防治措施效果 煤燃烧、 汽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自然可吸入颗 粒物 气候较干旱,自然降尘较 多,大风天气减少,逆温 天气增多 改善能源利用结构;颁布 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扩 大绿化面积,减少裸露地 面;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 治理力度 空气质 量改善

2.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 3.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极大地改善了北京近年来的空气质量。 (三)教材第30页案例 案例分析:本案例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了造成贵阳酸雨污染严重的原因,明确了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如下表: 搬迁污染大户、实施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标本兼治的措施,因此,贵阳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9年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课后练习九十六

2019年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课后练习九十六 第1题【单选题】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以下最不可能是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主要来源的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海洋石油的开采 C、近海石油的加工 D、海洋石油运输 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干旱程度加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更易诱发当地沿海的赤潮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不属于城市垃圾处理目标的是( ) A、垃圾减量化 B、垃圾无害化 C、垃圾资源化 D、垃圾异地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5年5月26日13时左右,受当地部分农民群众收割作物后焚烧秸秆形成雾霾的影响,在沪渝高速公路湖北荆州段,相继发生15起交通事故,致使高速公路交通一度中断,并造成2人死亡,6人不同程度受伤。此时,农民焚烧的秸秆主要来自( ) A、小麦 B、谷子 C、甘蔗 D、水稻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表示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富集,并最终进入人体的过程。图中数码分别表示土壤、地下水、植物和畜禽。读图回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金属污染没有直接进入人体,因此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 B、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植物、畜禽、地下水和土壤 C、重金属污染可通过食物链最后进入人体,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D、电池中的重金属通过植物进入环境 对废旧电池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C、回收电池外壳金属材料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 【答案】: 【解析】:

农田土壤残留农药的生态危害及其污染修复技术进展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8, 8(4), 328-336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878608059.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8608059.html,/10.12677/aep.2018.84040 Ecological Hazards of Residual Pesticides in Farmland Soils and the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Qingwei Zhang1, Zhi Wang1, Kai Huang1*, Junyou Liu2*, Ying Huang2, Yanli Yin2 1School of Metallurgic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2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Technology Park Company, Beijing Received: Jul. 15th, 2018; accepted: Aug. 1st, 2018; published: Aug. 9th, 2018 Abstract Farmland pesticide residues will cause great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 bod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use of pesticides in China and the causes of pesticide residues and the spe-cific impact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de-scribes three kinds of governance techniques to pesticide residues, physical pathways, biological pathways and chemical pathways, and compar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hoping to play a role in engineering design.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and prospect of the way of how to effec-tively degrade residual pesticid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Pesticide Residues, Organochlorine, Comprehensive Remediation 农田土壤残留农药的生态危害及其污染修复技术进展 张清伟1,汪智1,黄凯1*,刘俊友2*,黄瑛2,尹衍利2 1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 2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7月15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1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9日 *通讯作者。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 的利用与保护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 A.煤炭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被破坏 解析:1.C 2.A 第1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口消费,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人口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2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出现空隙,引起地面沉降。 读图,回答3~4题:

3.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 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水体 解析:3.D 4.A 第3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空间”,是自然环境。第4题,对生态科学而言,“环境”主体是生物环境。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空洞 C.水体污染 D.水资源短缺 6.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 ) A.高山雪线上升 B.各地降水增多 C.酸雨危害加剧 D.陆地面积增大 解析:5.A 6.A 第5题,图中显示北极熊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冰川消融,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高山上的积雪融化,雪线上升;全球变暖会影响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不可能使各地降水增多;酸雨是由于大气中酸性气体增多导致的,与全球变暖无关;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从而使陆地面积减小。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和雾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据此回答7~ 9题: 7.造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是( ) ①硫氧化物②氮氧化物③二氧化碳④氟氯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下列情况可形成酸雨的是( )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9.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 ) A.提倡使用无铅汽油 B.工厂把烟囱造高 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 D.大力推广使用煤气作生活燃料 解析:7.A 8.C 9.C 本题组主要考查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第7题,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气体中含有NO x和SO2。二氧化碳引起全球变暖,氟氯烃会引起臭

化学农药与土壤污染

化学农药与土壤污染 孔晓华 (辽宁省大石桥市环境监测站) 化学农药落入土壤中以后,通过各种途径挥发、扩散、迁移而转入大气、水体和生物体中。因而土壤的农药污染又转化为大气污染、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等环境问题。 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喷撒农药,是使用农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一般农田土壤均受不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化学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只有一部分附着于植物体上。对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的施用方式喷撒农药,除被植物体吸收外,大约有20%~50%左右进入土壤。 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吸附,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由于生物的作用,经历着转化和降解过程,形成具有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成为无机物。 一、土壤对化学农药的吸附作用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一个由无机胶体(粘土矿物)、有机胶体(腐殖酸类)以及无机-有机胶体组成的胶体体系,它们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碱性条件下,土壤胶体带负电荷,在酸性条件下,则带正电荷。而进入土壤的化学农药,一般都离解成为有机阳离子或阴离子形式。因此,土壤对化学农药具有吸附作用。 土壤吸附化学农药的机理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物理吸附:土壤胶体扩散层的阳离子通过“水桥”吸附极性农药分子。 (二)物理化学吸附:是土壤对农药的主要吸附作用。土壤胶体的物理化学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有机胶体>蛭石>蒙胶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 由于农药种类极多,性质各不相同,对土壤吸附有很大影响。一般农药的分子愈大,愈易被土壤吸附。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强弱也对吸附有影响,如DDT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在土壤中吸附力很强;而一些有机磷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吸附能力则很低。 二、土壤对化学农药的降解作用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作用有:微生物降解、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和土壤自由基降解等。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即使被认为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最终也要被微生物所降解。但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与微生物对农药降解作用有关的主要的生化反应包括:烷基化作用、脱烃作用、脱卤作用、脱卤化氢作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环分裂、键分裂、缩合和结合作用等。微生物降解作用是影响农药最终是否在土壤中残留毒量大小的决定因素。微生物对农药的代谢作用,是土壤对农药彻底的、最主要的降解过程。但是,也不能认为微生物群系是万能的,而且有些代谢产物甚至比原型农药毒性更大。 光化学降解是化学农药非生物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进入土壤中的农药,由于吸收太阳辐射能,而产生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有水解、氧化、取代、异构化和离子化等,这取决于农药的物理状态、溶剂以及是否有其它反应物的存在。土壤中的氨基酸、硫基和铜、铁、锰等金属离子可促进某些有机磷农药光化学反应中的水解和氧化还原作用。有些光敏农药的光解是非常迅速的。值得注意的是,落到土壤表面而未与土壤结合的农药,光化学降解可能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在表土以下,由于土壤的其它成分对光能的吸收,从而显著地减弱了光能到达表土层以下的农药,这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化学降解主要是指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而降解。其中水解反应是许多农药降解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土壤吸附作用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有些农药在土壤中的水解比在水中的水解更快。 土壤中的农药还存在着一种生物降解作用。大部分农药施用后进入土壤,首先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有一个相对的适应阶段,当微生物大量繁殖后,农药被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来,直到农药被微生物耗尽为止。这一作用也受到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水分条件、通气状况和养分的补给等。 (一)有机磷农药的降解 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很易降解,既能直接水解和氧化,也能被微生物分解,其降解速度随土壤温度、湿度和酸度增高而加快。如马拉硫磷可以水解,也可在绿色木霉(Triehoclermavinde)和极毛杆菌属(Pseudomonos)作用下分解,反应产物可彻底降解为磷酸盐和碳酸盐等。 其他的有机磷农药,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乙基对硫磷,能被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降解,所含的硝基被还原为氨基。有些微生物能使对硫磷水解为P-硝基酚;杀螟松在土壤中同样发生硝基还原为氨基的降解作用。 (二)有机氨农药的降解 一般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较难降解,但还是可以降解的。例如,滴滴涕(DDT)在嫌气条件下,微生物能使之脱氯变为DDD,或是脱氯变为DDE;DDE和DDD都可以进一步氧化为DDA。DDT在好气条件下分解很慢,降解产物DDE、DDD的毒性虽比DDT低得多,但DDE仍有慢性毒性,而且它的水溶性比DDT大。对此类农药要注意其分解产物在环境中的积累。 与DDT相比,林丹(丙体六六六)比较容易降解,而其它有机氯农药,如艾氏剂、异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氯丹等是环境中最稳定的农药,但在土壤中可发生脱氯、水解、还原和羟基化作用形成环氧化物。 三、化学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环境效应 虽然农药可通过上述途径迁移转化、降解去毒,但是由各种农药的化学性质和分解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土壤条件的 植保土肥 Zhibaotufei 34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习题

《排水管道工程》习题 第一章排水管渠系统 1.名词解释:排水系统、排水体制 2.排水体制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3.合流制排水系统主要有和两种形式。分流制排水系统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4.不同体制的排水系统在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方面各自有何优缺点? 5.如何选择排水体制? 6.简述排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7.简述城镇污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8.简述工厂排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9.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10. 街道雨水管渠系统上的附属物除检查井、跌水井、出水口等之外,还有收集地面雨水用 的。 11. 在管道系统的组成上,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半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各分流制系统相 似,具有同样的组成部分,只是在截流式合流制管渠上设有和;而在半分流制管渠上设有和。 12.管渠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或,渠道有和之分。城市和工厂中的渠管主要是。 13. 暗渠系统的主要附属构筑物有哪些? 14. 对合格的管道和渠道有哪些要求? 15. 为什么管道的断面形式常采用圆形,而渠道的断面形式一般不采用圆形?选择管道时主 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16. 渠道断面形式有哪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适于什么情况? 17. 我国城市和工厂最常用的管道有哪些?试述适用情况及优缺点? 18. 混凝土管管口的形式有:、和。制造方法主要有、、。 19. 钢筋混凝土管管口的形式有:、和。制造方法主要有、、。 21. 简述管道系统各种附属构筑物的功能,适用场合和构造要求? 22. 检查井由三部分组成:、、。检查井井身的构造与是否需要工 人下井有密切关系。不需要下人的浅井,构造很简单,一般为;需要下人的检查井在构造上可分为、和三部分。检查井的底部做流槽是为了。在重要道路上的检查井,有时为了防止因检查井沉降而破坏路面,可设计采用来固定井座和井盖,即使检查井沉降也不影响道路路面。 23. 跌水井的构造无定型,常用的有和两种。 24. 雨水口结构包括:、、三部分。雨水口的形式有、以及。 从地步构造看,雨水口分为和。其中有截流进入雨水口的粗重物体的作用。

农药污染和环境保护论文.doc

3.2.1.1 水体中农药的来源途径 水体中农药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向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含农药的雨水落入水体;植物或土壤粘附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生产农药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等都时刻危害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平衡。 3.2.1.2 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的危害 在有机农药大量使用期,世界一些著名河流,如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等的河水中都检测到严重超标的六六六和滴滴滴。有时为防治蚊子幼虫施敌敌畏,敌百虫和其他杀虫剂于水面;为消灭渠道、水库和湖泊中的杂草而使用水生型除草剂等造成水中的农药浓度过高,大量的鱼和虾类的水生动物死亡。还在一些农药药夜配制点有不少药瓶和其他包装物,降雨后会产生径流污染,施药工具的随意清洁也造成水质污染。 3.2.2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3.2.2.1 土壤中农药的来源途径 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农药直接进入土壤包括施用的一些除草剂,防治地下害虫的杀虫剂和拌种剂,后者为了防治线虫和苗期病害与种子一起施入土壤,按此途径这些农药基本上全部进入土壤;第二种是防治病虫害喷撒农田的各类农药。它们的直接目标是虫、草,目的是保护作物,但有相当部分农药落于土壤表面或落于稻田水面而间接进入土壤。第三种是随着大气沉降,灌溉水和植物残体。

3.2.2.2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壤生物的影响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而降低农产品质量。农作物吸收土壤农药主要看农药的种类,一般水溶性的农药植物容易吸收,而脂溶性的被土壤强烈吸附的农药植物不易吸收。 在前苏联的实验资料中显示水溶性农药乐果很易被莴苣,燕麦和萝f、等作物吸收,作物与土壤中农药浓度之比为5.3—4.8。植物对乐果的吸收系数是很高的农作物还易从砂质土中吸收农药,而从粘土和有机质中吸收比较困难。蚯蚓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无脊椎动物,它对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但有些高毒农药,比如毒石畏、对硫磷、地虫磷等能在短时期内杀死它。 除此之外,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人们关心的又一个农药对微生物总数的影响,对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而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是杀菌剂,它们不仅杀灭或仰制了病原微生物,同时也危害了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随着单位耕地面积农药用量的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地消弱,而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的负面作用将会更加地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3.2.3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由于农药污染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距离的不同,空气中农药的量分布为三个带。第一带是导致农药进入空气的药源带。在这一带的空气中农药的浓度最高,之后由于空气流动,使空气中农药逐渐发生扩散和稀释,并迁离使用带。此外,由于蒸发和挥发

水污染控制工程2(第二套)

废水生物处理试题 1、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生物流化床 (2) 莫诺特方程 (3) SBR工艺 (4) BOD的变化进程曲线 (5) 渐减曝气 (6) 比较伯、仲、叔醇的生化降解性 (7) A/O工艺 (8) 稳定塘 (9) SVI与SV (10) 自身代谢系数k d 2、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 论述污泥负荷与BOD去除率的关系 (2) 比较酯肪烃、环烷烃、芳烃、烯烃的生化降解性 (3) 推导污泥龄:流程如下 已知:沉淀池出水流量Q,出水污泥含量为Xe,排泥量为Qw,回流量为Qr、浓度为Xr,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θ。 (4) 以细菌生长曲线与米氏方程说明在高浓度底质下,生化速度与浓度无关 (5) 叙述活性污泥增长规律与生物相特征 3、论述题(10分) 论述RBC废水生物脱氮的机理与常见处理工艺 4、计算题(25分) 废水量0.55m3/s,经沉淀后废水的BOD5为320mg/L,要求出水BOD5在20mg/L以下,设计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水温20度。已知: (1) 进水挥发性悬浮固体量可以忽略不计; (2) 混合液挥发性固体与悬浮固体之比为0.8; (3) 回流污泥浓度为10000mg/L; (4)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为3600mg/L; (5) 细胞平均停留时间10日; (6) 反应器为完全混合器; (7) 出水含有23mgL-1生物污泥,其中65%可生物降解; (8) BOD5=0.68BOD l(K=0.9d-1) (9) 废水中有足够的营养物; (10) 每日的高峰流量为平均流量的2.5倍 (计算中Y=0.50mgmg-1,kd=0.06d-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优质课教学设计_45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分析 课标:环境污染及防治 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 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分析: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判断环境污染能够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类型。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这条课标要求我们以事实为例进行教学,熟悉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情景学习里去,从而较好的理解污染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在分析环境污染事件的成因与危害之后,自然会引发学生对主要防治措施的思考。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成因逐条分析考虑对策,也可以找到某一成功治理环境污染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整理出案例中所用的治理措施,再归纳出思考方法和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编写时为了避免重复,在三节中分别重点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措施(水污染及其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三个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进行分析,使知识完整。为了避免课堂乏味枯燥,在详细据分析第一节水体污染后,对于后两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分析,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关于水体污染,教材从3个污染源来介绍: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石油污染,分别选用了三个案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来说明。其中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案例离学生生活较远,没有亲和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照本宣科必然会使课堂乏味、死寂。因此,本人“墨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测试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 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下列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虽然环境有自净能力,但人类把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后,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B.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成为净化的天然水 C.河道中适量的藻类和其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D.地理环境的净化作用是有限的,污染物的排放一旦超过其自净能力,环境将趋于恶化 2.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3. 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湾——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是因为自污染 源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富集放大后,进入人体而造成的严重危害。 A.氮和磷等 B.甲基汞 C.铅 D.氰化物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目前在全球较为普遍且日趋严重的水污染现象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容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5.形成“赤潮”的主要污染物为 () A.重金属B.甲基汞

C.氮、磷等营养元素D.有机氯农药 6.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B.莱州湾C.辽东湾D.珠江口 7.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化合态磷,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废液是很好的肥料,不必处理 C.含磷污水排入自然水体中,能引起藻类繁殖,使水质变坏,必须除去 D.磷对生物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 2004年12月7日21时35分,两艘外籍万吨级集装箱船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8海里处发生碰撞,溢出燃油约450吨,造成我国最大的一次船舶碰撞溢油事故。交通部牵头全力组织清污,采用围油栏截污、向海上洒消油剂和吸油毡等来清除油污。据此回答8~9题:8.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 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 9.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随着近代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围城已成为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据此回答10~13题: 10.城市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 A.水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大气污染D.噪声污染 11.有资料统计,2000年中国城市垃圾清运量大约是13800 ×104t,这说明城市垃圾的什么特点? () A.数量大 B.品种多 C.变化大 D.危害持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