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普惠金融 助推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研究

发展普惠金融 助推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研究

发展普惠金融助推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金融行业的一员,普惠金融的发展被视为助推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分析发展普惠金融对于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意义,并探讨普惠金融在实施精准扶贫中的具体作用。

发展普惠金融对于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普惠”和“包容”。其目标是为贫困群体和微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解决他们的资金需求,促进他们脱贫致富。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贫困群体和微小企业的资金匮乏问题,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在金融精准扶贫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普惠金融可以提供贫困群体和微小企业所需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发放小额信贷、提供金融培训等措施,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资金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普惠金融的手段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贫困群体的需求和特点,为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金融产品设计建议。

发展普惠金融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健康发展。随着普惠金融的推进,金融机构将逐渐增加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拓宽其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还可以加快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普惠金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贫困地区和微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并加强对普惠金融的监管。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对贫困群体和微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到普惠金融的推进中,支持贫困地区和微小企业的发展。

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内在联系和策略研究——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共3篇

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内在联系和策略研究——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共3篇 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内在联系和策略研究——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地都在不断推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一系列对贫困地区进行改善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关系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其内在联系程度也非常紧密,而现阶段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为促进农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探讨如何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这些重要政策,并分析其内在联系以及未来的应对策略。 一、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通过科学而精准的手段,对贫困人口进行有效的救助和帮扶。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目的,首先是要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确保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这一政策的实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和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综合运用“贷、担、保、富”等多种金融扶贫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各类展业用的财务权益,支持其产业发展和创业致富。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财务支持,促进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

二、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加强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变城乡差距。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建设新型乡村,推进和细化农村发展战略和政策,特别是要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扩展和产业升级,建立起新的城乡相融、产供销对接、人才交流共享的发展机制。同时,金融手段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也尤为重要。金融机构可以支持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的就业和创业,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三、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政策等途径,实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增强发展财富和各项权益的一种发展理念。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成就共同富裕必须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正,并通过优秀的制度机制,实现全民受益,共享发展成果。金融供给侧改革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是逐渐建立市场化的监管制度,为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融资、贷款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支持,为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可靠的财务保障。 四、政策联系与应对策略 以上三个政策措施,实施起来均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和金融政策的配合,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趋于优

普惠金融专题报告

普惠金融专题报告 一、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矛盾 (一)三农重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演变沿革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启动了由政府主导的“开发式+针对性+体系化”的大规模扶贫脱贫工程,目的在于改变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的状态,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此之前,两次土地改革奠定了农村土地均 分到户的财产关系,使得绝大多数贫苦的农民成为了“小有产者”, 为之后大规模推进基础建设和城乡融合奠定了重要基础。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1982年“三西”专项扶贫计划、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 划(1994—2000年)等重大开发式扶贫项目相继落地,农业工业化和 大农村改革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加速推进。千禧年后,中国农村扶贫 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颁布以及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均说明减贫脱贫进程逐渐从粗放式转变为 组织严密、计划细致的“精准扶贫”,同时2013年正式确立“生态文 明战略”,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地位,把“包容性、持续性、 长期性、均衡性”作为发展目标。2016至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6866亿元(2021年开始,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优化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贫困县平 均每年可统筹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年均3.6亿元,极大增强了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能力。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 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至此,“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格局,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该战略始终将“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着眼于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同时也明确了推进普惠金融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关 系到国民经济的生活质量和效益,在助力新型乡村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打赢脱 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数字技术转型与升级的重要阶段, 要抓住机遇,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下农村经济也有了显著提升,这为推进数字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经济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围绕数字普惠金融开展的公共金融服务不断地深化改革、创新 与发展,以加快建立健全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和完善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机制作为 改革的主要出发点,对开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农民脱贫增收、产业融合等多 种方式进行了有机结合,这既充分保护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金融服务,也 充分助力了新型现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与落实。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关于乡村振兴评价指标 体系中写到了5个大类,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和落脚点也紧紧围绕这五大目标展开。 二、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字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 诸多工作方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Ozili (2017)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减 贫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正在引起决策者和学术界的注意,如果加以解决,数字金 融能更好的为个人、企业、政府和人民服务;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提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成为了全球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作为对传统金融方式改善和补充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贫困人群脱贫、满足群众金融服务需求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文献综述的方法,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定义、测度、运营模式和影响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1.定义 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金融工具,提供灵活、普及、高效、自主的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以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和个性化服务门槛为目标,以小微企业、农村贫困人口和新型城镇化人员等薄弱群体为服务对象,促进可持续城乡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等为使命。 2.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情况,二是测度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目前,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根据数字普惠金融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多种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如伊利诺伊大学指数法、卢森堡金融市场发展指数等。

在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测度方面,可采用以下指标进行综合考量:数字金融服务受益人数、数字金融拓展程度、客户获得的金融服务种类和数量、数字金融服务成本、数字金融服务便捷性和数字金融服务质量等。 3.运营模式 数字普惠金融的运营模式分为两种:一是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核心的模式,二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为核心的模式。 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核心的数字普惠金融运营模式主要包括 P2P网络借贷、众筹、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以传统金融机构为核心的数字普惠金融运营模式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与数字科技公司的合作。两种运营模式各具特点,互补共存发展是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影响 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金融体制改革、风险控制等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能够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扩大金融服务对象范围,促进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融资,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稳定经济增长。 数字普惠金融还能够推动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普及率,让更多群

普惠金融对扶贫与精准扶贫的作用研究

普惠金融对扶贫与精准扶贫的作用研究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贫困人口逐渐得到了改善。然而,仍有许多人处于贫困 状态。扶贫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普惠金融逐渐成为扶贫的新模式。 一、普惠金融的定义和特点 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服务。它的特点是为不同收入的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 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普惠金融的目标是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如小额贷款、储蓄、支付等。 二、普惠金融对扶贫的作用 普惠金融对扶贫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普惠金融可以为贫困人群提供贷款, 帮助他们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贫困人群常常不具备做生意的资金,普惠金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 其次,普惠金融可以提供教育储蓄服务。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较少,普惠金融 可以提供教育贷款,帮助他们送子女上学。而教育储蓄服务可以鼓励家长将一部分收入存入银行,用于子女教育支出。 最后,普惠金融可以提供支付服务。贫困人群常常因为距离、信息不对称等问 题导致无法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普惠金融通过移动金融、网银、ATM机等渠道,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为了在交易中让地理区域不再是一个限制,省去了来回跑腿的麻烦。 三、普惠金融对精准扶贫的作用 普惠金融还发挥着精准扶贫的作用。精准扶贫是指根据贫困人口的需求和能力 进行帮助,尽可能地降低作用成本,提高帮扶效果。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分析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和服务状况,帮助制定精准扶贫的方案。

然后,普惠金融可以根据贫困人口的特点推出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例如,针对农村的小额贷款、教育储蓄服务等,针对城市的低利率信用贷款、保险等,推广有效的金融产品可以改善不同贫困人口的经济状况。 最后,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移动金融、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降低成本,使金融服务更加平价。针对不同的群体、区域,提供更加贴近的服务,实现精准扶贫。 结论 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对扶贫和精准扶贫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将现代化金融服务带到农村和贫困地区,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普惠金融还可以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通过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提高帮扶效果。普惠金融行业在将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期待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普惠金融行业的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减贫效应的影响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减贫效应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减贫的重要手段。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金融创新,为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它通过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选择,从而促进了减贫工作的开展。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为贫困人口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机会。在传统金融体系中,贫困人口往往难以获得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限制了他们的经济活动和发展。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手机银行、电子支付等方式,使得贫困人口能够更方便地进行金融交易,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开展创业和经商活动,提高收入,还能够帮助他们应对风险和灾难,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金融包容性,减少了贫困人口的金融风险。贫困人口往往面临着没有储蓄、没有保险、没有退休金等风险,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很容易陷入更加困境。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供简单易懂的产品和服务,降低了金融门槛,使得贫困人口能够更容易地获得保险、储蓄等金融工具,从而减少了他们面临的风险,并提高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再次,数字普惠金融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了更有效的减贫工具。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更好

地了解贫困人口的需求和特点,为政府制定更精准的扶贫政策提供支持。此外,数字普惠金融还能够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与贫困人口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然而,数字普惠金融对减贫的影响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数字鸿沟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因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和网络的普及程度。如果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网络覆盖较差,贫困人口将无法享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好处。其次,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着安全和隐私等问题,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导致贫困人口面临更大的风险。 综上所述,数字普惠金。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逐渐凸显,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 课题。作为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之一,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普惠金融的概念和特点、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概念以及普惠金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享有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支付、汇兑、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普惠金融的重点是服务于全社会中欠发达地区、中低收入人群、农民、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金融需 求。 普惠金融的主要特点包括:注重包容性,即普惠金融服务不分地域、不分阶层,致力 于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注重可持续性,普惠金融服务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援助,更着重于建立长期稳定的金融服务体系,保障弱势群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可持续发展。注重 创新性,普惠金融服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适应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注重 公平性,普惠金融服务坚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坚持客户至上,努力实现金融服 务的公平分配和利益最大化。 二、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概念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 活条件,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平衡。乡村振兴的提出源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差距 拉大、资源环境问题加剧、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 乡村振兴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实施乡村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文明建设,加强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村 全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农民全面实现小康、农村全面实现进步。 三、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1. 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农村是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对象,农民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受益者。普惠金融可以为农 村居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他们生产、生活和经营中的资金需求。通过普惠金融可 以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帮助他们发展种植养殖业,提高经济收入;可以为农民提供风险

论普惠金融在减贫扶贫中的作用与意义

论普惠金融在减贫扶贫中的作用与意义 第一章减贫扶贫的基本概念 减贫扶贫指的是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过程。具体来说,减贫扶贫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和确保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在减贫扶贫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人们开始注意到普惠金融在这一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普惠金融的概念及其在减贫扶贫中的应用 2.1 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旨在为低收入、贫困和排除经济普惠金融服务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主要包括小额信贷、移动支付、保险、货币汇兑和其他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计。 2.2 普惠金融在减贫扶贫中的应用 普惠金融在减贫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向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开展生产和创业。其次,普惠金融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例如移动支付、保险等,从而提高他们的金融包容度。此外,普惠金融还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进行农村金融创新,提高贫困地区的金融体系。

第三章普惠金融在减贫扶贫中的实践经验 3.1 中国的减贫扶贫政策 中国是减贫扶贫领域的成功案例。中国通过实施扶贫政策和推 动精准扶贫,成功的减少了贫困人口。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政策 措施来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例如,中央财政在 2016 年向扶贫地区 拨款100 亿元人民币,以支持建设金融服务设施和金融产品创新,同时也加强了对贫困人口的财务管理。 3.2 世界银行的贫困减缓计划 世界银行开展了贫困减缓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普惠金融为贫 困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帮助缓解贫困问题。在全球范围内, 世界银行建立了普惠金融中心,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 在农村地区,世界银行促进了农村金融创新和农村金融体系。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普惠金融在减贫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帮助贫困人 口开展生产和创业,还可以提高贫困地区金融包容度。然而,普 惠金融在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贫困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缺乏、 金融产品和服务设计缺乏创新等。未来,需要加强普惠金融的研 究和实践,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对济南市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助推研究-管理社会-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绪论 (一)研究背景 2015 年,李克强总理指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普惠金融系统的重要部分。在目前的局势中,国内金融发展需要处理下面的问题:第一金融服务群体不公平。农民等收入不高的群体无法得到金融服务,进而造成贫富差异更加显著,社会纠纷深化;第二金融结构不均衡,造成经济资源在产业以及地区之间的分配显著失衡,不利于经济长久稳定进步。本文站在农村发展的角度上,在整理普惠金融分析结果以及充足经验的前提上,融合国内目前经济、农村发展计划以及现在农村金融的现实状况,从众多层面对国内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开展深入分析,且指出处理方式和意见。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在扶贫问题上进行了多种研究,并且大多数是进行的金融扶贫、财政资金扶贫和精准扶贫方面的研究。张敏(2011)指出,由于缺乏小额信贷供给,难以在贫困地区建立金融机构网络。在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审批程序和要求较高。邮政储蓄银行的存贷原理不能满足农民的经济需要。廖子贞、蔡洋萍(2018)指出,进行精准扶贫的主要因素就是金融扶贫。并且可以进行“融制、融智、融资”等等战略实现金融扶贫。彭一扬、罗荷花(2018)指出在金融域运用数字惠普金融推进了精准扶贫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金融扶贫的局限,扩大了金融扶贫的精度和广度,成功实现了金融精准扶贫的目标。刘解龙、罗苏(2018)找出了不一样的数据对金融成长对收入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得出金融发展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城乡收入的距离。曾祥鑫、赵慧婷(2018)通过分析我国2000-2015年农村区域的数据,验证了农村的金融增长水准对于贫困人民的期限,得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短期里对降低农村贫困户有良性的影响,可是效果并不高。吴晓玲(2004)和焦金璞(2005)认为可用资金更重要。小额信贷利率应达到市场利率,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资金供给。要实现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监管,风险控制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毛玉石(2007)提出,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高利贷的合法化和可用性政府干预将导致正确的决策机制和责任的失去。高小燕,任丽华(2011)总结了影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业务创新,宏观法律环境,风险

金融论文: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金融论文: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发展理念,目的是向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有效的金融服务。理论和实践研究经验已经证明,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有效解决金融排斥问题。近年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2013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其中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是首次把“普惠金融”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2014 年9 月,中国人民银行依据普惠金融联盟《玛雅宣言》,积极开展普惠金融宣传与合作、从国家层面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引导我国普惠金融健康发展。2016 年1 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同年9 月,《G20 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升级版《G20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相继发布,

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进入崭新阶段。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农业生产基础薄弱,贫困人口较多,脱贫难度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问题突出。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战略,推动普惠金融在甘肃省农村地区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不断加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引导,颁布并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了《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4-2018)》,这些政策的实施颁布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普惠金融体系更具包容性和服务性,有力地促进了甘肃省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 1.2 文献综述 不同主体对普惠金融从不同维度进行了研究,普惠金融的内涵也不尽相同。2005 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小额信贷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部门”的概念,指出可以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将金融服务扩展到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群体,为他们提供合理、方便的金融服务。世界银行(2008)认为,普惠金融其意在指不以价格、非价格等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绿色金融扶贫的发展路径研究——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绿色金融扶贫的发展 路径研究——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而绿色金融扶贫问题是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一环。绿色金融对改善环境、保护生态、提高资源高效利用和促进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协同效应。本文以此为例,深入识别与评价河南省三门峡市当前农村绿色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可行性发展路径,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绿色金融扶贫推进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绿色金融;金融扶贫 一、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着国家支农体系较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等现实问题。因此加强金融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金融扶贫举措中绿色金融扶贫更加贴合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的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开展绿色金融扶贫以人与自然共生为基本原则,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总要求,采取措施优先支持农业绿色化、农村治理低碳化。这对发展乡村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促进乡村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河南省三门峡市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扶贫工作,但从河南省三门峡市绿色金融扶贫的整体情况中看,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绿色金融扶贫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和 分析,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三门峡市绿色金融扶贫的发展实践 (一)设立市级金融中心,绿色金融发展支持体系逐步完善 围绕健全地方金融体系,在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 三门峡市绿色金融服务中心,政府部门整理绿色金融相关信息,包括绿色发展企 业和相关项目。建立健全绿色项目库,为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信息支持、集 聚金融资源,优化营商环境。由市金融工作局进行统筹管理,人民银行和银保监 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进行相关业务指导,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相关项目 进行支持,银行、保险、证券等18家金融机构在中心设置专门窗口,并开设了 众多贷款服务窗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为企业提供融资、融智一揽子服务。在市级层面下建立绿色金融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全力服务绿色扶贫,助推 乡村振兴。市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可以有效指导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实现四 级服务体系协调联动。 (二)完善绿色激励机制,强化金融机构绿色管理意识 为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三门峡市不断完善绿色激励机制。当地银行对相关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包括绿色贷款余量、绿色不良 贷款等指标,对金融机构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对金融机构完成绿色进入业务指 标纳入综合评级进行考核,对积极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地金融机构给予适当奖励。各金融机构也将企业环保执行情况纳入监控范围,重点关注存在环境隐患的 企业,金融机构的绿色管理意识不断增强。 (三)建立健全评级机制,加强企业绿色发展意识 实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分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 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不良企业四个等级,银行业将依据企业信用等级 确定信贷支持方向,化解金融风险,利用金融杠杆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节 能减排。同时也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严格规定了建设项目环评审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促进广东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广东乡村振兴 作者:杨世龙郝淑君谭砚文 来源:《南方农村》2020年第05期 摘要:普惠金融在提升农村资金要素的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资金要素的有序流动,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城乡经济融合与协调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国内外风险加剧,不确定性增加,发展普惠金融既符合国家和广东省战略需求,也符合新时代广东省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为促进广东乡村全面振兴,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加快构建乡村振兴数字体系,着力打造粤北生态区普惠金融发展先进示范区,支持和推动对乡村普惠金融的研究,并大力发展乡村普惠金融组织。 关键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0)05-0032-05 一、引言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提升乡村资金要素的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资金要素的有序流动,增加贫困人口获得和使用金融服务的机会,使其能够享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福利,进而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城乡经济融合与协调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 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普惠金融是为有资金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及群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农民以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适当、可负担成本的有效金融服务。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2018 年,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发展乡村普惠金融”、“形成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主体”。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为农民提供足不出村的便捷金融服务”。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普惠金融有助于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从理论上来讲,普惠金融在促进城乡融合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普惠金融更有利于公平地分配金融资源,提高农村地区金融的可获得性,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二是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向高效率区域和产业流动,促进形成城乡和区域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因此,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和小微企業的生产效率,提升欠发达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贫困人口增收,为其增加更多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然而,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一是金融资源不均,金融结构不合理;二是金融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手段滞后,监管手段不明确;三是普惠金融目标群体意识不强,金融体系不具备完全的普惠性特征[3-4]。那么作为各项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的金融大省,广东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促进广东乡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探究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广东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广东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广东各地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广东乡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一)广东乡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1.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支农效能持续提高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一、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在县域的探索实践 为破解农村金融服务的“痛点”“难点”,开封市祥符区积极探索实践,通过致力于建设数字化金融场景,为数字普惠金融提供扎根、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一)切实发挥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普”的功能。一是引导小微银行自主创新。如,指导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先后研发了“一账通”风控模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和口袋银行惠农小站APP,并推出了祥符e贷、村医贷、东方融e链等一系列线上产品。其中,“东方融e链”可将核心企业、一级供应商、多级供应商及资金方在内的多个参与方一起进行数字化信息上链管理,成功实现了应收账款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流通。目前,该产品已发展核心企业“链”客户380余户,金额超2亿元。二是引导中小银行借力创新。如,引导中原银行祥符支行与祥符区有效对接,促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和村民智慧生活便捷化,积极推广“乡村在线”平台,搭建农村金融生态圈,提供农村党建、村务、生活、社交、电商、金融等6大板块服务,丰富“线上+线下”惠农服务模式;引导宋都农商行借力省联社和开封市办的科技资源力量,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借助村“两委”、农金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探索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民信用信息库平台,并成功推出数字化“汴捷贷”产品。截至11月末,该行已授信6891户、金额4.5亿元,累计用信2112户、金额1.3亿元。三是引导国有控股银行产品创新。先后推出惠农E贷、极速贷、“云税贷”等多种无抵押无担保普惠贷款产品。如,建行祥符支行推出的“云税贷”

产品,企业在满足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行基本信贷政策条件下,近24个月诚信缴税,且最近一次纳税信用评级为A、B级,近12个月纳税总额1万元(含)以上,即可线上自主申请,贷款优惠利率4.05%,贷款额度最高200万元,期限1年。 (二)切实发挥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惠”的作用。一是复制推广兰考模式,数字赋能普惠金融。在普惠金融兰考模式基础上,祥符区推出的“普惠通”APP成功实现了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全程数字化和无纸化,综合成本比手工采集降低80%以上。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快速完成农户信用评级、信用村和信用乡评定。截至2021年9月底,祥符区已采集录入农户信用信息18.3万户,评定信用户15.8万户,信用户评定率为86%;完成基础授信16.6万户,普惠金融领域专项贷款余额达80.3亿元,较年初增幅为17.9%;农户信用贷款余额240亿元,同比增长41.5%,占同期全部农户贷款的比例达到48.8%。二是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在普惠金融支持下,祥符区万寿菊扶贫基地、龙海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爱思嘉农旅等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实现了农业转型升级,产生了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效果。同时,围绕开封市祥符区“1+6”乡村振兴示范带累计授信金额超过8亿多元,重点支持了高效养殖、家庭农场、文化旅游、精品民宿群等项目。建成了“汇农链”服务平台,农资店、农业主体上链,贷款支付融合到购买场景,并且打通了淘宝、抖音、快手等电商直播平台,实现了场景化、嵌入式、闭环型的精准金融服务。 二、当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在目标群体中推广困难。一是信用画像

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研究

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研究 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商业银行开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 术手段,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范围和深度。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线上金融服务平台,推出了 一系列普惠金融产品,如小额贷款、小额理财、小额支付等,满足了广大普通消费者的金 融需求。商业银行还通过与政府、社会机构合作,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活动, 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商业银行还不断完善自身金融服务网络, 加大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力度,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便捷性。 尽管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普惠金融服务的定位不够清晰。由于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较为广泛,商业银行在开展服务 时难免会遇到服务对象定位不清晰、服务方向不明确等问题。普惠金融服务的风险较大。 由于服务对象大多来自边缘人群,他们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难以把握,因此商业银行在 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时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普惠金融服务的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由于 普惠金融服务的服务对象大多为低收入人群,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服务时需要考虑盈利模式,如何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保证自身的盈利能力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商业银行需要将普惠金融服务作为战略重点,加大研究和投入,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的长期稳定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的定位。在服务对象 定位上,商业银行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推出更加精准的金融产品和 服务。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普惠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 高对服务对象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能力,有效降低普惠金融服务的风险。商业银行需要 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的创新。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商业银行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 求。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普惠金融服务领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通 过加强研究和投入,商业银行将能够更好地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金融 需求,实现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普及性。希望商业银行在未来能够不断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调研报告

推进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调研报告 **县作为人民银行总行在中西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贫困地区普惠金融任务和要求,助推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人民银行为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而采取的有益尝试。为扎实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工作,为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惠金融“**模式”,铜川中支通过调研提出试点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基本情况 **县是国定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辖6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117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0万,其中农业人口7.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4075户,贫困人口为11148人。截止去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32.53亿元、39.09亿元和 2.23亿元。城镇居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014元、9542元。 (一)信贷支持情况 截至XX年末,**县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6.19亿元,贷款余额为9.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为4.51亿元,共支持农户6898户,支持小微企业18户,贷款覆盖率分别为9.86%和6.47%。 (二)惠农支付服务情况

截至XX年底,**县共有15个银行网点,惠农支付服务点426个,总体覆盖率为83%。自助设备共35台,惠农支付服务点发生业务的笔数、金额分别为327757笔、14688万元。 二、存在问题 在支付体系建设方面,一是部分服务点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农村地区网络信号不稳定、不能有效全覆盖,少数服务点存在有设备无网络的情况;部分群众对惠农支付服务点功能不了解,影响办事效率;基层金融工作人员或代理点人员金融服务水平良莠不齐,部分人员对于机具的功能和操作不能熟练掌握。取现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往往留存少量现金储备,不能有效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取现需要。二是服务点的布局需要调整。前期的服务站点布放主要由金融机构自主选择,同时存在“扎堆”和“遗漏”现象,需要作进一步的整合和调整。三是服务站点功能有待增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金融业务宣传推广、农民家庭信息采集等工作没有有效开展。 在信贷支持方面,一是信贷支持力度弱。二是相关扶贫信息不能有效对接,影响工作效率。三是金融生态环境亟需改善。整体信用环境较差,群众信用单调淡薄。未建立企业融资担保贷款机构和担保基金,企业贷款普遍存在有效抵押物不足,担保条件不达标。 在农村金融教育方面,由于金融知识欠缺,再加上传统思维习惯影响,大部分村民不愿露富,不想让其他村民知道自己有多

我国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我国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作者:王琳李珂珂 来源:《学习与探索》 2020年第2期 王琳,李珂珂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93) 摘要:金融扶贫既具有金融本身吸引资金的特色和优点,又有扶贫目标和对象的特殊性, 是新时代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国金融扶贫通过完善扶贫贷款发放机制、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建设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推动金融扶贫与其他扶贫相融合、搭建政府扶贫 融资服务平台等措施,增加了贫困地区的信贷投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体系,提高了金融扶贫的便利程度。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决胜期,应将金融扶贫与精准脱贫相 结合,加快金融扶贫产品供给、加强金融扶贫管理、完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多渠道增强金融 扶贫有效性,以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巩固脱贫成效。 关键词:金融扶贫;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农村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20)02-0138-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享发展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研究” (17BKS021);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研究”(17KDC020);北 京高校思政课教师扬帆资助计划(JGWXJCYF201704) 作者简介:王琳,1982年生,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期我 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开发工作新思路。金 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扶贫在瞄准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及重点任务、精准对接金融需求、 支持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系统总结我国金融扶贫的 理论演进、实践发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确保我国金融扶贫长效运行的机制,既有利于确保我国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整体脱贫,又有利于巩固“后扶贫时代”的脱贫成效。 一、金融扶贫的内涵及特征 金融扶贫是金融与扶贫相结合的新型扶贫方式,既具有金融本身吸引资金的特色和优点, 又有扶贫目标和对象的特殊性,是新时代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国内学 术界关于金融扶贫的界定并不明晰,本文根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国务院《推进 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等文件精神,将金融扶贫的概念归结为:在国家相关政 策支持和引导下,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地区、农村贫困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改 善农村发展环境、提升农村生产经营能力和农村贫困人口发展水平的扶持活动,提高贫困地区 和贫困人口的造血能力,帮助其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金融扶贫的特征主 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具有双向式造血扶贫特点。以往的扶贫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由中央拨款给地方 政府,地方发放补贴给贫困户。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消灭贫困,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诸 多盲点,如“假贫困户”领取资金补贴,而真正贫困户却未享受到国家扶贫福利等现象。金融 扶贫则是政府牵头,由金融机构贷款给农户或企业,扶持其生产经营活动。由于贷款有借有还,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探析

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探析 摘要:普惠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当前Q省经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农村普惠金融更加有利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本文对Q省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以及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 对普惠金融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新时期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一、Q省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成效 近年来,Q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普惠金融部署,紧扣县域、三农、小微、扶贫等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领域组织机构体系。2021年,Q省按照关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要求,继续协同推进普惠金融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乡村振兴、普惠小微企业、民生领域、绿色产业等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贷款实际利率稳中有降,全省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9个基点,较 LPR 改革前下降96个基点。 (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青信融”平台正式上线,入驻金融机构40家,注册小微企业2.8万家,线上放款34.6亿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矛盾。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相继设立了

扶贫金融事业部、脱贫攻坚执行委员会,五家国有大型银行省级分行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设立,二级分支机构成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三)精准满足“三农”领域金融需求。对农村金融需求变化趋势进行准确把握,累计投放支小再贷款24 亿元,支农再贷款 28.9 亿元,办理再贴现 114.6 亿元。实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以来,金融机构累计为 2972 户企业166.2 亿元贷款实施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101.8 亿元,支持普惠小微信用主体超过7万户。发行 15 亿元普通金融债和 53 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四)农牧区投融资体制机制建设步伐加快。印发《Q银行业金融机构“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方案》和《关于Q银行业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为农牧区投融资提供更全面的保障。Q 省农牧区投融资模式成效显现,稳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创新“公司+基地+农户”、“银行+政府+公司+贫困户”等模式,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多种信贷产品,不断提高贫困户信贷可得性和便利性,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有所完善。 (五)农牧区项目投融资结构有所丰富。农牧区乡村振兴项目投融资资金来源有项目资本金和债务资金两个层面,不同结构下的融资方式均有所丰富。结合Q省实际,乡村振兴项目债务资金目前主要通过PPP模式、直贷模式等信贷方式筹措,同时也拓展了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及工程建设保理等非信贷手段。 二、Q省乡村振兴对普惠金融提出的新要求 (一)要求完善农村金融多元化支持体系。尽管Q省农村金融已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