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油储罐泄漏事故案例

原油储罐泄漏事故案例

原油储罐泄漏事故案例

概述

本文档将介绍一起发生在某石油公司的原油储罐泄漏事故案例。该事故不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事故经过

在某石油公司位于海港的储油区,有一座用于存储原油的大型

储罐。该储罐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一系列安全隐患。然而,由于

公司管理层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重视不够,这些隐患一直未得

到有效解决。

一天夜晚,由于外部因素的干扰,储罐内壁出现了一处裂缝,

导致原油泄漏。由于裂缝位置的特殊性,泄漏并没有立即被发现。

直到几个小时后,一名巡逻员发现泄漏情况,立即向上级报告。

然而,由于事故处理的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导致事故处理人

员到达现场时已经过去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大量的原

油已经泄漏出来,污染了公司内外的环境。事故处理人员只能着手进行应急处理,但是后续的环境恢复和维护工作却遥遥无期。

影响与损失

该原油储罐泄漏事故对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损失:大量的原油泄漏导致公司的日常生产活动被迫暂停,直接导致了巨额经济损失。此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泄漏现场的清理和修复工作,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成本负担。

2. 环境影响:大量原油泄漏污染了周围土壤和水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该地区的植被、水生生物和土壤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恢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3. 公司形象受损:该事故的发生凸显了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和疏忽,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信誉。不仅对内部员工造成了不安和担忧,还导致与相关部门、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关系紧张。

教训与改进

从该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安全管理要做到事先预防:公司应该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

和维护保养,及早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2. 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流程,以最快速度响应和处理各类事故。

3. 加强员工培训: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

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4.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公司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控,

制订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环境恢复工作。

总结起来,这起原油储罐泄漏事故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

教训。通过深刻总结该事故的原因和处理不当的问题,公司可以进

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不断加强对

环境保护的重视,以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形象。

石油事故案例

石油事故案例 石油事故是指在石油勘探、开采、储运、加工和利用等过程中因人为或自然原因造成的石油泄漏、爆炸、火灾、污染等不良事件。石油事故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以下将介绍几起典型的石油事故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石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警惕。 2005年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 2005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墨西哥湾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当时,一家名为BP的石油公司在进行深水钻探作业时,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导致数百万加仑的原油泄漏到海洋中。这起事故不仅对墨西哥湾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周边的渔业、旅游业等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此外,数百名工人在事故中丧生,成为了这起事故的牺牲品。 2010年中国大庆石油泄漏事故。 2010年,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当时,一家石油公司的管道发生泄漏,导致大量的原油泄漏到周边的土地和水源中。这起事故不仅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污染,还对当地的农田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由于事故发生在冬季,泄漏的原油在地表结冰,给清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加大了事故的处理难度和成本。 2014年加拿大魁北克火车爆炸事故。 2014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车爆炸事故。当时,一列载有石油制品的货车在行驶途中失控,最终发生了爆炸。这起事故导致了大片的建筑物和道路被烧毁,同时也造成了当地居民的伤亡。事故发生后,大量的石油制品泄漏到了周边的土地和水源中,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以上几起石油事故案例充分说明了石油事故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巨大危害。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安全生产,加强对石油勘探、开采、储运、加工和利用等环节的监管和管理,有效防范和应对石油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石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石油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原油储罐泄漏事故案例

原油储罐泄漏事故案例 概述 本文档将介绍一起发生在某石油公司的原油储罐泄漏事故案例。该事故不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事故经过 在某石油公司位于海港的储油区,有一座用于存储原油的大型 储罐。该储罐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一系列安全隐患。然而,由于 公司管理层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重视不够,这些隐患一直未得 到有效解决。 一天夜晚,由于外部因素的干扰,储罐内壁出现了一处裂缝, 导致原油泄漏。由于裂缝位置的特殊性,泄漏并没有立即被发现。 直到几个小时后,一名巡逻员发现泄漏情况,立即向上级报告。 然而,由于事故处理的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导致事故处理人 员到达现场时已经过去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大量的原

油已经泄漏出来,污染了公司内外的环境。事故处理人员只能着手进行应急处理,但是后续的环境恢复和维护工作却遥遥无期。 影响与损失 该原油储罐泄漏事故对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损失:大量的原油泄漏导致公司的日常生产活动被迫暂停,直接导致了巨额经济损失。此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泄漏现场的清理和修复工作,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成本负担。 2. 环境影响:大量原油泄漏污染了周围土壤和水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该地区的植被、水生生物和土壤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恢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3. 公司形象受损:该事故的发生凸显了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和疏忽,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信誉。不仅对内部员工造成了不安和担忧,还导致与相关部门、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关系紧张。 教训与改进

从该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安全管理要做到事先预防:公司应该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 和维护保养,及早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2. 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流程,以最快速度响应和处理各类事故。 3. 加强员工培训: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 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4.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公司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控, 制订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环境恢复工作。 总结起来,这起原油储罐泄漏事故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 教训。通过深刻总结该事故的原因和处理不当的问题,公司可以进 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不断加强对 环境保护的重视,以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形象。

深圳大型仓储汽油泄漏事故案例

粤安监〔2012〕76号 关于深圳市空港油料公司“5.11”储油罐 泄漏事故情况的通报 各地级以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广东石油经营公司: 5月11日上午9时许,位于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南侧3公里外的深圳市空港油料公司发生储油罐泄漏事故。事故虽未引发火灾、爆炸和对航班运行造成影响,但造成1人伤亡,约1200吨汽油泄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深圳市空港油料公司是中航油集团石油公司与深圳机场合资成立的公司(股比各为50%),专为社会提供成品油的批发经营企业。现有7个5000m3的油罐,其中5个油罐储存汽油,2个油罐储存柴油,此外还有1个回收罐和1个污油罐。发生泄漏的是油库内编5#油罐,储放93#汽油近2000 m3。

二、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经初步了解,事故原因是由于5#油罐进油阀门出现故障,阀门闸板与连杆脱离,2名油库维修工违章违规对该阀门进 行维修时,出现阀门失控,造成约1200多吨汽油从阀门泄漏,其中1名维修工在事故处置过程中由于油气窒息导致死亡。 据现场了解分析,事故暴露出如下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到位。公司层面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维修作业审核审批制度;员工层面存在侥幸心理,在5#油罐仍存有油料且不采取任何倒罐清空措施的情况下,冒险强行进行阀门维修作业。“三违”现象突出。二是企业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执行不力。油罐区防火堤多处位置存在缝隙,不密封,导致事故时泄漏的汽油和含油污水穿越防火堤外渗,加大了事故的应急处置难度和损失。三是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不力、整改不落实。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思想麻痹松懈,对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负责,工作浮于表面,对油库罐区防火堤存在缺陷和“清 净下水”措施不完善等问题长期视而不见,未能及时整改。 二O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辽宁抚顺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

辽宁抚顺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12月4日6:30,辽宁省抚顺市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2号球罐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外泄的液化石油气将工人冻伤,大量的液化石油气喷涌而出,迅速向外蔓延。 6:36,抚顺市消防支队值班室接到报警后,立即调动5个消防中队,25台消防车、125名消防官兵前往事发现场实施救援,并向市政府、辽宁省消防总队值班室、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报告情况。 事故发生后,抚顺市政府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成立了事故处置临时指挥部,立即启动《抚顺市燃气重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安监、公安、环保等部门对事故进行处置。接到险情报告后,省政府领导,省公安厅、安监局、环保、消防总队等部门领导也相继赶到现场。 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指挥部决定采取如下5项措施: (1)立即设置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 (2)紧急疏散居民,关电熄火; (3)停止周边企业生产; (4)采取积极措施,准备关闭泄漏阀门,成立3个小组,成梯队掩护接应,关闭泄漏储罐阀门,防止液化石油气继续泄漏扩散; (5)用2支喷雾水枪掩护驱散液化石油气,并设置2支泡沫枪,对泄漏储罐的整个防护堤进行覆盖处理,阻止已经泄漏的气体快速挥发。

救援人员按职责分工,有序进入紧张工作。 通过现场进一步掌握的情况,指挥部制定出了2套处置方案: 一是保护技术人员实施关阀堵漏; 二是组成2个堵漏小组,一旦关阀失败,实施强行堵漏。 7:50,指挥部决定实施第一套方案。消防队员协同2名技术人员组成关阀堵漏小组成功地进行了堵漏。8:10,消防队员用泡沫枪对罐区防护堤内进行泡沫覆盖,缓解气体的蒸发量。指挥部同时命令消防队员用水枪彻底 清除低洼地带沉积的液化石油气,防止发生爆炸。 13:40左右,为了彻底消除危险源,省消防总队组织消防专家进行论证,决定启动同益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的锅炉(距泄漏点150m),利用蒸汽对泄漏阀门进行吹扫,并修复阀门,同时对防护堤内的残液进行蒸汽吹扫。 至15:00止,大气中泄漏物质含量达到大气质量标准要求,15:30,被疏散人员全部返回住处。至此,抚顺市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被成功处置。 综合分析 对液化石油气球罐泄漏的处理,必须程序正确,措施具体,操作精细,否则,就可能演变成着火、爆炸事故,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1998年3月5日,西安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一球形储罐下部的排污阀上部法兰密封局部失效,致使大 量的液化石油气泄漏,在抢险处置过程中,因处理不当发生爆炸,造成11人死亡,31人受伤。 本次应急救援,有以下5点经验: (1)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指挥组织得力,调集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抢险;

大连湾溢油事故调查报告

大连新港起火爆炸事故和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调查报告 船舶与海洋工程温国平 2010年7月16日,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作业人员1人轻伤、1人失踪;在灭火过程中,消防战士1人牺牲、1人重伤。由于1000多吨原油泄漏流入大海,导致事故现场附近50多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污染。据统计,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该起事故发生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所属企业又连续发生了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2010年“1024”火灾事故和大连石化分公司2011年“716”火灾事故、“829”爆炸火灾事故等3起责任事故。 【造成的危害与损失】 虽然716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没有造成一个人伤亡,在各方努力下,事故的损失已经降到了最低,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感到庆幸。毕竟,事故留给我们一片飘满油污的大海,不仅涉及物质财富损失,而且给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环境、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首先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油污染造成的物质财富的直接损失和减轻污染损害所花费的间接费用相当惊人,而政府当局为消除损害采取行动花费的费用更大。大连市已经调集了150桶消油剂和350包吸油毡,并组织了500艘渔船进入污染海域,配合专业船舶展开拉网式海上清污。二是破坏海洋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海水油污染后使得海洋生物数量锐减,面临灭绝的危险,而且海水一旦污染很难恢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受到极大破坏,海里漂上来的海带都被染成了黑色。三是对沿海旅游业带来负面影响。在距离爆炸现场最近的海域,海边密密麻麻储油罐,海面上泛起了大片的油污,海边的岩石也被浸成了黑色,岩石缝隙里存满了泄漏出来的原油。四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威胁。海洋生物被油污染后,人再食用这些海洋生物,其中的有毒物质就可能损害人体健康。 【事故原因】 经查,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同意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上海祥诚公司使用天津辉盛达公司生产的含有强氧化剂过氧化氢的“脱硫化氢

黑色三分钟第四部事故案例

黑色三分钟第四部事故案例 黑色三分钟是指石油工业中发生重大事故的一种现象,这些事故往往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内,且事故规模较大,对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下面将列举十个黑色三分钟第四部事故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 1. 广东某化工厂火灾事故:该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大量财产损失。事故发生时,火势迅速蔓延,导致整个工厂被烧毁。 2. 山西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该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瓦斯积聚导致爆炸,造成多名矿工丧生。事故发生时,矿井内的瓦斯爆炸声震动了周边地区。 3. 河北某化工厂泄漏事故: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周边水源被污染,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 4. 重庆某建筑工地坍塌事故:该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生坍塌,导致多名工人被埋压。事故发生时,施工现场一片混乱,救援工作十分困难。 5. 江苏某化工厂爆炸事故: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大量财产损失。事故发生时,爆炸声

震动了周边地区,浓烟滚滚。 6. 辽宁某石油储罐泄露事故:该石油储罐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露,导致大量石油流失,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修复工作。 7. 浙江某化工厂气体中毒事故:该化工厂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气体泄漏导致多人中毒。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和处理。 8. 湖南某煤矿事故:该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发生坍塌,导致多名矿工被困。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全力展开救援工作,最终成功解救被困人员。 9. 广西某化工厂火灾事故: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消防人员奋力扑救,最终将火势控制住。 10. 江西某矿井透水事故:该矿井在开采过程中突然发生透水,导致多名矿工被困。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并采取措施封堵透水点。

环境污染责任案例

环境污染责任案例 环境污染责任案例:一座石油储罐泄漏引发的环境灾难 时间:2005年至2007年 案例细节: 2005年10月,位于中国某省的一座港口沿海地区发生了一起石油储罐泄漏事件,泄漏的石油大量流入周围海域和附近的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整个港口地区都被石油致密的黑色污染物覆盖,成千上万的海鸟、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遭到了毒害,许多湿地植被也因此死亡。 2005年10月31日,当地政府紧急召开会议,确定了应对此次环境灾难的紧急措施。清理工作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专业环境保护机构以及法律顾问和律师组成,他们迅速设立了现场指挥部,开始了清理和修复工作。 11月至12月期间,专业清理队伍对受污染的岸线和湿地进行了清理工作。他们使用了吸油设备、吸附剂和化学清洗剂等工具和材料,

努力将油污物从水和土壤中清除出来。污染物清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济资源。 2006年初,清理工作小组展开了生态修复计划。他们对死亡的湿地植被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新植树造林工作,通过输入大量新鲜水源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在修复的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对该地区进行了环境监测,以确保污染物得到彻底清理。 2007年,清理工作宣告结束。整个沿海地区的环境恢复良好,受污染区域的生态系统开始逐渐复原。 律师的点评: 这起环境污染责任案例表明,在面对严重的环境灾害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迅速行动,组织清理和修复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在该事件中,政府及时召开会议,成立清理工作小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清理和修复工作,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生态修复,最终使污染区域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此外,该案例也凸显了环境监测的重要性。通过对受污染区域进 行环境监测,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清 理工作的彻底和修复工作的有效。 然而,这起事件也提醒了我们需加强对企业环境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在此次泄漏事件中,石油储罐的泄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暴 露出了企业环境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在未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应 更加严格地监管企业的环境治理,加强对潜在环境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总结起来,这起环境污染责任案例在法律层面揭示了政府、企业 和社会各方在面对严重环境灾害时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迅速的清理和 修复工作,以及对企业环境管理的加强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 境灾害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这样的案例提醒我们重视环境 保护,确保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

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案例分析

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案例分析 经管学院农管102班2010014225 叶川川 摘要: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曾一度登上众著名媒体新闻头条,引起广泛关注。至今,仍可看到一些后续新闻,可见影响深远。事故对我国渤海地区生态环境和渔业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中经济利益和环保意识的交织和冲突,进一步深化了此次事故的影响。这是在考验中国环境法学的权威,也是在测试我国国民的忍耐限度,其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和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可小觑。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执法部门对环境法的执行力度,都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关键字:渤海;漏油;影响;原因;法律依据;处理 一、事故简介 2011年6月期间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这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的合作项目。康菲公司负责宣传的人士表示,康菲是作业方。 继11家民间环保组织致信中海油和康菲要求道歉之后,7月7日,达尔文自然求知社和自然之友等民间环保组织人士告诉记者,将发起对中海油和康菲的公益诉讼。 二、原油泄漏的危害 (1)、经济损失渤海沿海地区各省港口沿岸损失惨重。渤海漏油事件波及渤海湾周边地区渔业、旅游、能源、航运等多个领

域,影响到渤海湾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事故发生后,上述地区旅游业陷入衰退,沿岸水域渔业作业被迫停止,新的海底钻探工程也暂时叫停。 (2)、环境灾难泄露油井在深海,原油手机行动难度大,各方处理水下原油经验不足,遇到大风或恶劣天气,进展还会受到影响甚至会被迫停止。漏出原油成分的水溶性高,与海水相融遂难以燃烧和清理,处理过程需耗几年之久,破坏性极大。 (3)、公共卫生灾害人类接触泄漏原油,短时间内可能引发头疼、眩晕、恶心、皮肤不适、眼睛灼热、呼吸不畅、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大量原油在水中扩散,可能通过食物链间接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 三、事故原因 联合调查组专家: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事故的性质已被认定为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有以下几方面依据: (1)、蓬莱19-3油田批准的总体开发方案为分层注水开发方式。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作业过程中,没有执行已批准的总体开发方案。 (2)、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试采阶段采取笼统注水方式,已经取得了分层注水参数,根据参数也已制定了分层注水方案,但未执行分层注水。 (3)、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溢油事故发生前,已经发现由

年度十大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年度十大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年度十大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1. 大连石化爆炸事故 时间:2019年7月28日 地点:中国大连市 死亡人数:15人 伤亡人数:34人 大连石化爆炸事故是中国大连市发生的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当天,大连石化公司的一个储罐发生泄漏,并引发剧烈爆炸。爆炸导致15人死亡,34人受伤,造成严重财产损失。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储罐泄漏引起的,而储罐泄漏则是由于疏忽大意和管理不善导致的。事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也使得相关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了警惕。 2. 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时间:2011年3月11日 地点:日本福岛 死亡人数:1人 伤亡人数:数百人 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安全事件,也是自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事故是由于2011 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导致福

岛核电站发生核反应堆冷却系统故障,导致核反应堆冷却失效,进而引发核泄漏。事故导致数百人受伤,核辐射也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 3. 英国格伦费尔塔火灾事故 时间:2017年6月14日 地点:英国伦敦 死亡人数:72人 伤亡人数:数十人 格伦费尔塔火灾事故是英国伦敦发生的一起严重火灾。该火灾发生在格伦费尔塔住宅楼,火势迅速蔓延,导致72人死亡, 数十人受伤。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调查发现,火灾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外墙使用了易燃材料,并没有及时安装喷水系统和疏散设施等原因导致。事故也引发了对建筑安全的广泛讨论。 4. 中国东河油库泄漏事故 时间:2020年1月3日 地点:中国辽宁锦州 死亡人数:无 伤亡人数:无 东河油库泄漏事故是中国辽宁锦州发生的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在中国东河油库,由于油罐发生泄漏,导致大量原油流入附近的河流中。事故发生后,环保部门及时采取了措施防

油田安全事故案例

油田安全事故案例 篇一:两起安全事故案例 两起安全事故案例 20-10-21 十七年前(1988年7月6日),在北海的派帕阿尔法石油平台上泄露出来的天然气冷凝液发生爆炸。爆炸使通讯中心瘫痪,紧接着出现火球和油田大火。大火损坏了来自其他钻井平台输送天然气到派帕阿尔法平台的气管。大量的气体释放出来,引发了吞噬整个钻井平台的更大的爆炸和火灾。165名工人和2名救援人员丧生。钻井平台被彻底毁坏。 事故发生的过程:派帕阿尔法平台钻取石油,并处理来自其他平台的天然气。一支维修队正在对气体处理单元中的一只泵进行维修。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他们把泵的出口管上的安全阀取下来,但是没有用正规的盲板来封住开口,他们在那个班上没有完成维修任务,于是告诉当班值班长那个泵不能使用,不幸的是,这个消息没有传递到下一班的运行人员。 当主要的运行泵出现问题时,操作人员启动了处在维修状态的泵,天然气的冷凝液立即从安全阀所在的位置的开口处逃逸出来,爆炸和大火发生了,破坏了防火墙和控制室,大火的热量使得来自其他钻井平台的气体输送管道破裂——导致了更大的火灾和损失。因为在白天早些时候有潜水者在海里,消防泵放置于“手动”位置,在紧急情况期 间,没有人启动消防泵,人员居住区的紧急疏散通道也被烟和火所阻挡。 如何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1、交班时,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哪些设备已经退出运行及其原因,要通报接班人员。交班本是这类交接工作的有效的工具和载体! 2、不要在维修和安全程序上走捷径。完成所有的许可证,确认接班人员知道这些要求并理解其重要性。

3、知道你的工作单元施加给其他单元什么危害,以及其他单元施加到你的单元上的影响。知道在有问题的情况下,关闭什么。 4、要尽快把自动火灾保护系统恢复到工作状态。当系统因为维修或测试而退出运行状态时,要特别小心,要尽快将其返回到运行状态! 5、对所有类型的紧急情况和危害位置,要知道其疏散路线。案例2:当你在做安全检查时,确认你工作在正确的设备上晚班被指派了一件工作,就是要清理一搅拌混合容器。值班长要求主操去完成“锁定”。主操在电机控制中心对启动器进行了锁定和挂牌,并且通过按下启动按钮确认了电机没有启动,他在容器附近的启停开关盒上加了锁并挂上了“危险不要操作”的警示牌。然后值班长签发了限制空间进入许可证,两个工人随后进入了容器,在中班的时间里清理容器。接下来的白班需要重新签发限制空间进入许可证。当他们实验启停开关盒上的启动按钮时,这个搅拌器启动起来了!这个搅拌器居然没有被锁定! 事故发生过程:或许比你想象的要简单些。锁定会自行打开吗?不是。锁定搞错了对象。当启动器的标签标识与搅拌器一致的情况下,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而且,为什么第一次试验启动按钮时,搅拌器没有启动? 让我们来解释。几个月前,搅拌器的电机更换为一个更大的电机。这个更大的电机需要一个更大的电机启动器和重新接线。由于考虑到工厂也许某一天还会需要这个“老”系统,于是这个系统就没有被取消。而是在容器旁边安装了一个新的启停盒,事实上就在老的启停盒旁边。老启停盒在容器旁的立柱外侧部分,而新的启停盒在同一个立柱的内侧部分。当主操人员锁定和实验系统时,也实际上实验了已被解除的“老系统”。而新系统任然有电! 如何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1、执行书面规定的安全程序,不要走捷径,不要把你的职责转派给其他人员。 2、保持与你的工厂的变化同步。了解有什么样的变化以及这些改变可能如何影响你的工作。 3、使用变更管理程序来保证所有停用设备都 得到标识而不致于与现用设备混淆。

国内外典型石油石化事故通报(20100812)

国内外典型石油石化事故情况 (一)中石油辽阳石化“6.29原”油罐清罐作业过程中闪爆事故,5死5伤。 中石油辽阳石化炼油厂原油输转车间负责接收,并向厂内输转俄罗斯原 油。车间有2条27Km长输管线及6座原油罐,总罐容17万m。发生事故储罐为C 1-7 罐,1 995年建成投用,为3 万m 的外浮顶罐。 6 月23日,公司将清罐任务承包给辽阳天缘服务中心。随后,天缘服务中心私 下将清罐作业委托给辽阳市电线化工厂。6月29日 7 时采样分析合格后,车间开出作业票。 在开作业票过程中,车间副主任罗某代替工艺工程师、监护人和安全监督等 3 人签字。 10时,电线化工厂有关人员开始进罐作业,上午作业无异常。下午13时 20分,作业人员发现阀门内漏,有原油进到罐内。罗某等人到现场处理,14时处理结束后离开。 9 名作业人员继续作业。16 时左右,罐内个别照明灯具时亮时不亮,监护人姜某随即进罐检查。16时40 分左右罐内发生闪爆。当时有8人(其中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自行从人孔处逃出。6月30日5时10分进罐搜出 2 名遇难者。 事故直接原因是罐内含有烃类可燃物,且局部达到爆炸极限,施工单位在维修临时照明设施时产生电火花,引起油气闪爆。33 事故直接原因: 一是原油罐底部沉积物含有烃类可燃物。虽然上午分析合格,但夹带在沉积物中的烃类在作业中又挥发出来。加之进料阀渗漏,渗入的原油同样挥发可燃物,烃类可燃物在罐内积聚,未能及时排出。 二是清罐作业中使用了非防爆临时照明。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故障,进而产生点火源。同时施工单位还使用了铁锹等非防爆工具。车间安全监督不到位, 对施工人员使用非防爆照明、工具等没有制止。作业票存在代签现象,安全生产责任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油罐作业要对输油状况进行监视,防止瘪罐、溢油。 ——《石油库管理制度》 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加油站管理制度》 【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储油总量为3200m3的8个油罐先后爆炸起火。 这是一个1万平方米的大型储油库。库内分东西两个储油区。东边是内有14个立式储油罐的储油区,其中南北依次排列的8个溶剂各为400m3的储罐,就是这8个油罐发生了爆炸事故。西边是另一储油区,储油为6620m3。离着火油库21m远、从东至西排列着5个溶剂各为1000m3的立式储油罐,北边还有溶剂60m3的卧式储油罐27个。东边墙外,

有4个溶剂各为100m3的立式储油罐。南边6~7m远的铁路上,停放着2列载有1100m3的22节正准备卸油的油罐车;东北侧260m处是一个加油站,有溶剂均为10m3地下汽油、柴油储罐4个;300m处有一个50m3液化气储油罐1个;东南侧960m处加油站内,有溶剂25m3的汽、柴油罐4个;950m 处是另一个油库,储存柴油总量为11000m3。 凌晨4时30分,该油库在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不再作业现场,或看电视或睡觉,造成油料外溢,大量挥发性气体沿地表一直扩散到160m外的车库内。司机贸然发动汽车,形成点火源,发生着火爆炸。8座400m3地面罐及1000m3库房被烧毁,死亡6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二、事故原因 (1)油料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擅离职守,造成油罐大量溢油。 (2)外溢的油料蒸发形成的油气沿地表扩散到车库,汽车发动形成点火源,引起火灾,并引发建在室内的油罐相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