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常见灾害和事故统计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常见灾害和事故统计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常见灾害和事故统计

引言

石油化工产品在储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发生各种灾害和事故。这

些灾害和事故对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提高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的安全性,我们需要了解并统计常见的灾害和事故情况。本文将对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常见的灾害和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

泄漏事故

在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泄漏事故是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石油化工产

品的泄漏可能是由于管道破裂、阀门故障、操作失误等原因引起的。泄漏事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火灾爆炸的风险。统计数据表明,泄漏事故占据了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事故总数的大部分。

根据统计数据,泄漏事故中最常见的石油化工产品是石油和化学液体。其中,

石油泄漏事故占据了泄漏事故总数的30%,化学液体泄漏事故占据了泄漏事故总

数的20%。另外,液化气泄漏事故也比较常见,占据了泄漏事故总数的15%。

火灾爆炸事故

火灾爆炸事故是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最严重的事故类型之一。火灾爆炸事

故可能是由于泄漏引起的可燃气体积聚、设备故障、静电火花等原因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危害极大,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统计数据,火灾爆炸事故中最常见的石油化工产品是液化气和煤气。其中,液化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据了火灾爆炸事故总数的40%,煤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据了

火灾爆炸事故总数的30%。此外,化学液体火灾爆炸事故也比较常见,占据了火

灾爆炸事故总数的20%。

其他事故类型

除了泄漏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之外,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还存在其他类型

的事故。其中,设备故障事故占据了其他事故类型的大部分。设备故障事故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设备故障事故会造成工作中断、生产停止等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其他事故类型中,设备故障事故占据了总数的50%。此外,操作失误事故也比较常见,占据了其他事故类型的20%。

结论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的灾害和事故多种多样,其中泄漏事故、火灾爆炸事故以及其他事故类型是最常见的。泄漏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对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最大。为了提高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加强操作培训和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减少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的灾害和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三,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常见灾害和事故统计分析, 《石油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2020, (3): 20-25.

[2] 李四,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风险评估与管理, 《石油化工科学与工程》, 2019, (5): 10-15.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

附件4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 告 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89.0473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 (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 事故罐875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876、877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始建于1991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罐壁高度15.86m,罐容20000m3,安全储存量18000m3。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经2006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0#国Ⅲ柴油(885.135吨/1061.695 m3)。 875#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

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 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 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 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 200万吨/年煤油加氢; 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常见灾害和事故统计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常见灾害和事故统计 引言 石油化工产品在储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发生各种灾害和事故。这 些灾害和事故对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提高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的安全性,我们需要了解并统计常见的灾害和事故情况。本文将对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常见的灾害和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 泄漏事故 在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泄漏事故是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石油化工产 品的泄漏可能是由于管道破裂、阀门故障、操作失误等原因引起的。泄漏事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火灾爆炸的风险。统计数据表明,泄漏事故占据了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事故总数的大部分。 根据统计数据,泄漏事故中最常见的石油化工产品是石油和化学液体。其中, 石油泄漏事故占据了泄漏事故总数的30%,化学液体泄漏事故占据了泄漏事故总 数的20%。另外,液化气泄漏事故也比较常见,占据了泄漏事故总数的15%。 火灾爆炸事故 火灾爆炸事故是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最严重的事故类型之一。火灾爆炸事 故可能是由于泄漏引起的可燃气体积聚、设备故障、静电火花等原因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危害极大,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统计数据,火灾爆炸事故中最常见的石油化工产品是液化气和煤气。其中,液化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据了火灾爆炸事故总数的40%,煤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据了 火灾爆炸事故总数的30%。此外,化学液体火灾爆炸事故也比较常见,占据了火 灾爆炸事故总数的20%。 其他事故类型 除了泄漏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之外,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还存在其他类型 的事故。其中,设备故障事故占据了其他事故类型的大部分。设备故障事故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设备故障事故会造成工作中断、生产停止等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其他事故类型中,设备故障事故占据了总数的50%。此外,操作失误事故也比较常见,占据了其他事故类型的20%。

石油化工火灾及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化工火灾及预防(正 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727-34 石油化工火灾及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天然气做原料,经过物理化学和机械加工而制取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工业。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国计民生不可缺少的重要行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石油化学工业的生产流程复杂,设备种类繁多,是一种工艺比较复杂,技术性较强的行业。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各种辅助材料大都是易燃易爆物质,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且着火时火势凶猛不易扑灭,所以,石油化工行业也是一个火灾爆炸危险性大,而且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则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行业,一直是消防保卫的重点。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有很多影响因

石油化工行业环保设施常见风险隐患排查与管理

石油化工行业环保设施常见风险隐患排 查与管理 摘要: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建设也紧跟时 代发展步伐,实现了大变革。然而,进入工业飞速发展阶段后,过快的发展速度 也开始让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工业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很多城市 工业区附近都存在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大力推广绿色化工环保技术不但能助力我国工业建设朝着更加节能环 保的方向发展,而且能有效促进工业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绿色化工环保技 术的普及有助于减少工业生产能耗,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有效减少工业生产活动 造成的环境污染。 关键词:石油化工;环保设施;风险隐患;日常管理 引言 在各种化工企业进行化工产品制造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以及有害气体,这 种工业废水以及气体对于环境的污染能力极强,同时在化工产品中存在大量的危 险物品,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因此为了能够降低化工产品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 防止化工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水以及气体污染环境,就要对化工工艺的设计 进行完善,并且对于工业废水以及有害气体等物质进行有效处理,这样能够在保 障化工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能够节能环保。基于此,本文将从化工工艺设计的特征、化工工艺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化工工艺设计的节能环保对 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 1石油化工工程安全环保体系建构意义 石油化工又称石油化学工业,指化学工业中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领域,广义上也包括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是新兴工业,于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 工业的发展而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

石油工业生产的特殊性及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石油工业生产的特殊性及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一、石油工业生产的特殊性石油与天然气的生产是由地质勘探、钻井、试油、采油(气)、井下作业、油气集输与初步加工处理、储运和工程建设等环节组成。石油与天然气的生产大部分工作是在野外分散进行,相对的说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都比较恶劣。依其生产方式而言,它与其他矿业工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产品各异,故又有其特殊性。从产品性质上看,它与石油化工则属于同一个产业体系,它的产品就是石油化工的原料;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油田地面工程与石油化工在生产上的相似之处也愈来愈多。因此可以认为,石油工业是介乎于矿业工程与石油化工行业之间的一个产业体系,其生产上的特殊性大体上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反映出来。(一)生产方式石油工业中,地质勘探、钻井、试油、采油(气)、井下作业及工程建设等都是野外分散作业,劳动繁重,工作条件不好,而且自然环境条件一般也都比较差,经常会受到一些自然灾变的侵扰。因此,事故频率较高,而且往往由于救援不够及时致使伤亡扩大、灾害蔓延。但是,油气集输与初步加工和油气储运又与石油化工生产极为相似,具有自动化、密闭化和连续化的特点,对人与人、及人与机之间的协调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严密的劳动组织和生产指挥系统,以及严细的技术要求等,保证生产安全正常进行。否则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二)产品石油工业的产品主要是原油、天然气,以及液化石油气和少量的天然气油。这些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蒸发和易于聚积静电

等特点,液体产品的蒸气或气体产品与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范围之内时,即形成可爆性气体,若遇明火(包括电火花及闪电)立即爆炸,从而造成极大的破坏。这些产品还带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大量泄漏或不合理排放,将会造成人、畜及生物中毒,甚至形成公害。(三)生产工艺石油工业的生产工艺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些生产工艺带有不同程度的危险性。例如,地震勘探和射孔要用炸药和雷管;测井要使用放射性元素;钻井过程中可能产生较严重的机械事故、发生井喷及井陷;采油作业中可能发生油、气泄漏和机械事故,修井时可能发生井喷等等。油气集输与初步加工处理不仅是在密闭状态下连续进行的,而且还有天然气压缩、高压储存、低温深冷分离、脱硫及原油电化学处理等工艺过程,技术难度较大,同时也具有较大危险性。长输油管道的生产工艺虽较简单,但由于输送量大、连续性强、线长、站多,而且输送的又是易燃易爆的原油和天然气,其危险性也是较大的。油库,由于油、气产品和设备高度集中,所以是一个危险性大的作业场所,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多数是严重的。在工程施工中,多采用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加之使用的重型机械较多,也较为集中,所以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机率是较高的。至于油、气田的交通运输,由于车多路窄,加之各种特种车辆的车体大而笨重,操作不易,也易于发生交通事故。此外,石油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设备、车辆及原材料,数量大、品种杂,这也给安全使用、管理及保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总之,生产方式特殊、产品易燃易爆、工艺多种多样,这些都给石油工业生产带来了许多麻烦和难题。二、石油生产

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地点:中国 第一章:灾难背景 第一节:灾难定义 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是指在石油天然气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爆炸、泄漏、火灾等事故,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情况。 第二节:灾难状况 根据历史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 石油储罐泄漏或爆炸 2. 天然气管道泄漏或爆炸 3. 油气开采设备事故 4. 油气输送管道破裂或泄漏 5. 石油化工厂火灾或爆炸 第二章:应急预案组织 第一节:领导组织 1. 灾害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由有关政府机构负责指导和协调应急管理工作。 2. 按照灾害性质和程度划定指挥部的范围和层级,包括中央指挥部、省级指挥部、市级指挥部和县级指挥部。 第二节:应急机构

1. 灾害应急机构主要包括:指挥部、应急救援队、医疗救援队、环境监测组、公众宣传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 2. 各级政府应建立应急预案的指挥体系,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第三章:应急准备工作 第一节:应急预案编制 1. 各级政府应制定并不断完善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确保其适应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2. 应急预案应包括: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程序、组织机构、救援措施、物资保障、群众疏散、环境监测等内容。 第二节:资源配置 1.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储备灾害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设备。 2. 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救援人员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第三节:预警系统 1.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及时监测、预测和预警灾害性质、规模和趋势。 2. 加强与气象、地质、环境等部门的协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四节:培训演练

化工行业典型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化工行业典型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化工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化工行业典型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化工行业典型安全事故的相关数据,包括事故类型、发生原因、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深入探究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应对措施。 在统计分析了大量化工行业安全事故数据后,我们发现这些事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爆燃事故、泄漏事故、中毒事故和灼伤事故。其中,爆燃事故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突然燃烧或爆炸造成。泄漏事故则多是由于设备缺陷或操作不当导致的化学物质泄漏,其危害程度往往较高。中毒事故主要发生在密闭空间或有限空间内,由于有毒物质未能有效控制而造成人员伤亡。灼伤事故则多发生在化学品处理和运输过程中,因皮肤接触腐蚀性化学物质而导致。 接下来,我们通过对典型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事故的特点和处理方式。例如,2018年某化工厂发生的泄漏事故,

造成大量氯气泄漏,原因是管道密封不良。此次事故导致周边地区大量居民紧急疏散,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此事故,我们应加强对化工设备特别是管道密封性的监测和维护,定期进行巡检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另一典型案例是2019年某化工厂发生的爆燃事故。该事故是由于在 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反应釜内的易燃气体突然燃烧,火势迅速蔓延至整个工厂。这次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这类事故,我们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针对化工行业安全事故高发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化工企业应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和更新设备,尤其是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确保其安全运行。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化工行业的监管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严格处罚,倒逼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对化工行业典型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

石油化工企业危险性分析及评价

石油化工企业危险性分析及评价 石油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同时也可谓是高风险行业。由于其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涉及大量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一旦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高温、高压、高腐蚀等极端条件,同时还存在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如遇明火、静电、雷电等因素,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设施复杂,包括各种塔器、罐体、管道、阀门等,这些设备设施在日常运行中,如维护不当或存在缺陷,可能会导致泄漏、中毒、爆炸等事故。 石油化工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可能对其构成威胁。例如,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对企业的生产安全造成影响。 根据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可以发现石油化工企业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通过对这些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是主要原因。

由于石油化工企业所涉及的物质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 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该行业存在较高的风险,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通过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技能考核,使员工充分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正确的操作规程,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定期进行设备设施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运行。对于关键设备,应采取更加严格的检修周期和检测标准,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石油化工企业应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对能力。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企业应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及时了解政策法规和安全标准,并根据要求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的常见灾害和事故统计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的常见灾害和事故统计正 式版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的常见灾害 和事故统计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国内外典型重大事故案例统计资料表明,石油化工产品储存、运输的事故几率是相当高的。 据原劳动部1994年国内外劳动安全卫生典型重大事故案例统计,全国共发生的恶性非炸药爆炸72起事故中,涉及石油化工产品储存、运输的事故27起,占37.5%;20起恶性火灾事故中涉及石油化工产品储存、运输的事故7起,占35%;重点介绍的5起特大火灾事故中,涉及石油化工产品储存、运输的事故3起,占60%;资料介绍国外重大火灾事故43起

中,涉及石油化工产品储存、运输的事故29起,占67.40%;发生恶性非炸药爆炸事故132起,其中涉及石油化工产品储存、运输的事故79起,占60%。 根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编制的(石油化工典型事故汇编(1983—1993)》资料,中国石油化工系统10年间共发生重大典型事故47起,涉及石油化工产品储存、运输的事故22起,占46.80%;炼油系统共发生各类事故291起,其中储运部分事故74起,占25.4%;化工系统发生各类事故91起,其中储运部分事故15起,占16.5%; 事故原因都是与设计不周、施工质量、设备性能、操作失误、明火控制、静

石油化工储运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

石油化工储运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 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 710200 摘要:石油化工储运设施是石油化工作业运行的基础设施。在石化产品装卸、储存和运输油品及化工品过程中,由于储运设施的不规范操作和设施本身的缺陷 等原因造成事故的情况屡有发生。在此背景下,探讨了石油化工储运现状分析及 发展方向。 关键词:石油化工;储运;安全 1石油化工储运的现状分析 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被列为行业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泄漏后遇到火源,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原油和成品油具有挥发性,石油化工 蒸汽和天然气往往扩散或积聚在石油化工储运区域的低洼地带。当在空气中遇到 点火能量时,就会发生燃烧,发生火灾的危险更大。当石油蒸汽、天然气和空气 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一旦点燃就会发生爆炸,而石 油化工的爆炸范围越宽,爆炸体积分数越低,爆炸风险越高。此外,挥发油蒸气 有毒,油本身有热膨胀和静电积累;一些含水原油具有沸腾、挥发、扩散和流动 的有害性质。天然气虽然是一种低毒物质,但当体积分数较高时,容易引起窒息。在石油化工储运过程中,石油化工罐车爆炸、石油化工管道泄漏、火灾爆炸等事 件频发。石油化工长输管道具有直径大、压力高、管线长的特点。同时,由于储 油罐和储气罐容量大、储量大,储油设备容易形成重大危险源,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此外,由于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复杂多变,自然灾 害和第三方损害的概率也很高,因此,在石油化工储存和生产运营过程中受人为 因素、设备本身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危险风险。 2提高石油化工储运管理水平的措施 2.1提高石油化工储运设施本质安全

化学工业常见事故及原因分析

化学工业常见事故及原因分析 化学事故常发生在化工企业或化学物质存放处,也发生在中毒或 爆炸与燃烧时。引起化学事故的发生的原因很多,而化学产品种类繁多,物料多样,产品三万种以上,产生的原因及其复杂,既有内在原 因也有外部原因,既有自身造成的原因,也有生产中发生的不可避免 的设备原因。发生化学事故,引起爆炸和燃烧,或产生中毒,常常危 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1.中毒 突发性化学事故常可导致多人中毒,甚至多人死亡,常被称为重 大灾害性事故,如果发生中毒人数在100 人以上,死亡人数在30 人 以上,则形成为特大灾害性事故。1979 年9 月7 日我国浙江省温州 电化厂发生的氯气钢瓶爆炸事故,引起死亡41 人,门诊收治中毒人数779 人是为一例。1991 年9 月3日江西上饶地区发生的一甲胺2.4 吨泄漏事故导致死亡41 人也是一例。 引起化学事故的物质有以下种类:气体(如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 氰化物;刺激性气体如氮氧化物、氯、氨、二氧化硫、硫酸二甲酯等),有机溶剂(苯胺、三硝基甲苯等),以及有机磷农药等。当然,在常用 的化学品中能引起化学事故的不下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但能引起化 学事故的物质一定要有基本条件,即毒物易弥散,而散发时有较多的 人接触。从实际发生的情况看,化学事故多集中在某几种化学物质上:氯气、氨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硫化氢、硫酸二甲酯、光气等, 主要由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组成,占全部中毒事故的75%以上。

而其中氯气、一氧化碳、氨气三类化合物所致的化学事故占55%左右。这些毒物所占比例如此之高是不难理解的,首先,它们是化学工业中 的化肥、氯碱、合成纤维、炼油、染料、医药、军工生产中最基本的 原料,也是产品和副产品。在化工、石油化工、石油等产业中应用和 接触十分广泛和密切的也是常见的有害气体。其次,由于刺激性气体 遇水即可生成酸或碱,腐蚀性很强,常使设备、管线损坏,发生跑、冒、滴、漏,外逸的气体极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导致人体中毒。 2.爆炸和燃烧 爆炸和燃烧是化学事故中另一重要的原因,1949~1984 年全国石 油化工企业发生的化学事故5899 起,设备原因占特别大比重。 从大量的化工设备发生的爆炸与燃烧事故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①爆炸事故屡见不鲜。1979~1988 年10 月间,据全国28 个省 市化肥、化工、炼油行业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生化工设备与机器的爆 炸事故252 起,占全部事故的45.7%,多是由于违规违章指挥与操作、设备缺陷、操作人员素质低而造成。 ②相同事故接连不断,同台设备连续发生相同事故。例如:煤气 发生炉水夹套超压爆炸;停车检测、修理前,未予置换或置换不合格,盲目动火;未与生产设备隔绝,动火引起爆炸。 ③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1989 年8 月29 日,辽宁本溪市某化 工厂聚氯乙烯车间设备人孔和轴处大量泄漏,引起燃烧爆炸,死亡12

危险化学品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

危险化学品(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 分析了原油、天然气、液化气、轻质油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提出了可能引发的井喷、火灾、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发生的机理。 石油开采业为石油化工、石油炼制提供主要原料来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能源产业。石油开采过程中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甲烷)、液化石油气、稳定轻轻等,属于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液化气体。由于所处理物料的危险性及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掌握石油开采过程中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事故类型,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石油开采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按照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类别划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其危险性包括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活性和毒性等。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损失巨大的特点。如1948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93年8月5日深圳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6万人转移。这些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尽管起因和不尽相同,但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大量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1.1石油 1.1.1理化特性 深色粘稠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并可与水形成乳状液;相对密度(水=1)0.8〜0.98; pH值7;沸点(℃)常温一500℃;闪点(℃) 28;爆炸极限 1.0%〜10.0%。 1.1.2危险性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食入、经皮吸收。

近十年化工安全事故分析

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可谓“相爱相杀”,密切得离不开却也是危险关系。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它们的生产和应用,甚至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定历史阶段。但时有发生的化工厂爆炸事故也令民众颇为惶恐担忧。 梳理2005-2015年十年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官方披露的化工企业安全事故数据:除2008-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化工企业发展受到影响外,其他年份全国每年发生事故的次数以及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对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60个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重点县》名单进行统计后,小编发现,2005-2015年共发生135起化工安全事故,其中25起与全国的60个危化品重点县对应,占比为%。重化工为何要以事故频发为代价?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基础有机化工原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工业企业发生的爆炸事故中,化工企业占的比例达到30%以上。 就在今年,不到半年时间又发生了许多安全事故!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在强调企业经济稳定发展、保证环境绿色环保的同时,更应强调企业自身的安全。2015年8月天津爆炸事件至今令人心有余悸,近期化工涂料安全事故又频频发生。梳理了2016年4月国内发生的化工涂料安全事故,希望能给行业内企业带来一些警示,呼唤大家重视化工安全!

江西樟树市樟江化工厂突发爆炸起火? 4月25凌晨1时许,江西樟树市樟江化工厂突发爆炸起火,已造成1人失联。据当地媒体报道,爆照物质为双氧水,是一种爆炸性强的氧化剂,消防官兵在处置过程中,现场发生过多次爆炸。? 浙江杭州一油漆厂粉尘爆炸现场不断传来爆炸声? 4月22日下午2点左右,杭州余杭区一家油漆厂发生爆炸,消防大队不断接到报警,群众称现场不断传来爆炸声。发生爆炸时,工厂里有4人在作业,目前三人已被救出送医,一人失联,仍在寻找。? 江苏靖江一化工产品仓储点爆炸起火 。据多名网友发帖爆料,今天上午9点左右,江苏靖江一家化工仓储企业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明火高达二三十米,从现场图片中可见,明火周围尚有数十个油储罐。? 上午11点左右,记者从靖江市委宣传部获悉,目前该市公安、消防、经贸、卫生、环保、建设、安监、外事、新闻宣传、气象、地震、通信、电力及驻靖部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已陆续赶往事发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据报道,村民钟先生家距离储罐区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他称,火是从上午8点钟左右开始烧的,之后火势越来越大,火焰高达二三十米,现场浓烟犹如蘑菇云。? 台州仙居县一油漆厂起火过火面积三四百平米? 20日上午7点45分左右,台州仙居县安洲街道岭脚村一油漆厂起火,过火面积三四百平米。起火后,仙居消防大队立即赶赴现场救援,

油罐的安全分析

油罐的安全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过程 一、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罐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物料有:柴油、汽油、航煤油、溶剂油、蜡油、渣油、苯、甲苯、二甲苯、异丙醇、异丙醚和硫化氢等。油品车间物料的危险特性简述如下: (1)易燃、易爆性 装置中存在的危险物料都具有易燃、易爆性,例如:柴油、汽油、航煤油、溶剂油等。 (2)毒性 油品车间存在大量的柴油、汽油等烃类物质,具有低毒性,主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对呼吸道粘膜和皮肤产生刺激。对人体的危害作用相对较小。同时还有苯、甲苯、二甲苯、异丙醇、异丙醚、硫化氢等毒性物质,因此该车间潜在的毒性危害因素很多。 (3)易流动性 液态烃类具有流动性,是它们易发生泄漏的原因。在储存和输送过程中,一旦发生罐体破损、管路破裂或闸阀关闭不严,或输入量超过罐体容积等情况,都容易造成跑、冒、滴、漏。泄漏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导致环境污染,而且易于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4)自燃危险性 装置中有的物质自然点很低,低于周围空气温度,特别是苯、异丙醇、异丙醚,当物料发生泄漏时,遇空气会发生自燃,容易引起火灾。 (5)腐蚀性 油品中含有少量水分和微量腐蚀性物质,如含硫物质(硫化氢、二硫化物等),水分以及腐蚀性物质的存在,给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创造了条件。储罐和管路受物料中水分、腐蚀性物质的作用,发生电化学腐蚀,往往会造成不易发觉的罐壁或管壁变薄,甚至穿孔和泄漏。 (6)易带静电性

烃类导电性较差,在流动、过滤、混合、喷雾、喷射、冲洗、加注、晃动等过程中会产生静电荷。若静电荷的产生速度高于静电荷的泄漏速度,则会造成静电荷的积聚。当积聚的静电荷,其放电的能量大于可燃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并且在放电间隙中蒸气和空气混合物处于爆炸极限范围时,将引发爆炸事故。 二、设备及工艺过程火灾爆炸危险因素分析 (一)火灾爆炸事故 由于罐区储存大量可燃介质,因此罐区发生火灾时一般火势猛烈,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油料易沸溢,燃烧和爆炸往往交替进行,储罐遭到破坏或变形,油品可能外溢漫流扩散燃烧。 1)罐区火灾、爆炸的特点 (1)未排净可燃气体的空罐在遇明火或高热时油罐内油气发生爆炸,把罐顶或整个油罐破坏。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爆炸,通常发生在油罐清洗、通风和动火补焊过程。 (2)一个油罐着火后引起周围多个油罐的连锁爆炸、燃烧。由于油品 热值高,辐射热大,邻近油罐内的油品加速蒸发,油气漂流至着火罐便被引燃或引爆。若着火罐遭严重变形或罐体开裂,油料四处漫流燃烧,也可扩大火灾范围。本罐区储存的重质油品发生火灾时还可能发生沸溢,引起火灾的扩散。 (3)罐区大型储罐采用外浮顶结构,正常条件下浮顶与油品接触,罐内几乎没有气相空间。火灾形式通常表现为环行密封处的局部火灾。 (4)外浮顶油罐发生全面积敞口火灾的几率很小,但国外有浮顶下沉并伴随火灾发生形成储罐全面积敞口火灾的案例。1981年,美国Amoco石油公司一个10×l04m3浮顶原油罐发生了消防炮击沉浮顶使火灾进一步失控的案例。大型储罐全面积敞口火灾难于扑救,损失也非常大。 (5)重质油品储罐着火时间过长会引起油品突沸,燃烧着的油品沸腾溢出罐外,造成扑救困难甚至影响周围其它罐的安全。 2)引起罐区火灾、爆炸的原因

化工企业事故统计.doc

国家安监总局危化司王浩水司长讲话摘要 按:12月15日,国家安监总局危化司王浩水司长在济南召开座谈会,与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临沂、德州、滨州等10个市的分管局长和危化科(处)长进行了座谈,现将王司长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 1、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一是危险化学品伤亡事故呈上升趋势。2005年,发生各类危险化学品伤亡事故142起,死亡229人。2006年,发生各类危险化学品伤亡事故158起,死亡277人,同比分别上升11.3%和21.0%。 今年以来发生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18起,死亡82人,特别是河北沧州“5.11”爆炸事故死亡5人,80多人受伤(其中14 人重伤);德州平原“7.11”爆炸事故9人死亡,“9.29”、“11.17”又连续发生爆炸事故,幸好没有发生死伤事故;江苏盐城响水县“11.27”爆炸事故死亡8人。 仅11月份就接连发生4起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11.8”吉林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建干气综合利用装置,利用导热油脱除管道系统内残留水分过程中,升温过快造成导热油突沸喷出发生火灾,造成4人死亡;“11.2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

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11.27”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重氮盐生产过程中反应釜失控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 “11.28”浙江湖州菱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亚磷酸二甲酯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 二是运输、使用环节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运输环节发生事故237起,使用环节(由于使用环节尚未实行许可制度,暂未总局进入统计范畴)发生事故121起,与2005年相比,分别上升了14.5%和22%。 另外,2006年化工行业发生419起事故,死亡569人。比2005年增加15起68人,分别上升3.7%和13.6%。今年1-10月份化工行业发生事故281起,死亡322人。化工行业发生事故大都涉及危险化学品。另外,2006年轻工行业发生815起事故,死亡743人,医药行业发生35故事故,死亡24人。按一般情况讲有一部分事故也涉及危险化学品。 2、我国化工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正处在事故易发期。 我国化工企业特点是小企业多、老企业多,90%以上是中小企业。小企业多:表现在有的省份20人以下的小化工企业约占全省化工企业总数接近50%。小化工技术落后、设备简陋、自动控制水平低、安全投入少、人员素质低、安全管理差。老企业多:我国大部分中型化工企业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