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带汤异病同治三则

完带汤异病同治三则

完带汤异病同治三则
完带汤异病同治三则

完带汤异病同治三则

完带汤异病同治三则

转自:tcm100中医e百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由白术、山药、人参、车前子、苍术、柴胡、荆芥穗、白芍、陈皮、甘草组成。方中以白术、山药、人参为君药,健脾益肾和胃,以复脾之统摄,胃之化源,肾之开合,使脾胃健运,肾气充盛;脾不在补贵在运,故选用苍术、陈皮运脾化湿,车前子主开合,利水湿,使邪有出路,共为臣药,君臣相配,利湿而不伤正;佐柴胡、荆芥穗取李东垣风药升阳理论,升阳除湿;伍白芍疏肝扶脾,调和肝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脾胃肝三经同治,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开肝木之气,益脾土之元,补肾气之虚,共奏补中健脾,化湿利水之效。临床应用此方不必拘于妇科带下诸症,只要符合脾虚肝郁之病机,内外妇儿皆可异病同治,皆有良效,在此举医案三则,以示一斑。

一、隐匿性肾炎王某,女,33岁,2003年8月25日初诊。发现蛋白尿1周,尿蛋白(++),24小时蛋白定量1.2g,补体C3下降,其他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为隐匿性肾炎。曾服双嘧达莫、PSS等药,效果不显,求治中医。诊见形体稍胖,面色萎黄,白带较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证属肝郁脾虚。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予完带汤加

黄芪15g,芡实30g,薏苡仁30g。1个月后查24小时蛋白定量为0.5g,其后予肾炎舒片维持至今,病情稳定。

隐匿性肾炎的基本病机为脾气虚损,升清失职,精微下泄,化为湿浊,正如《内经》所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气不足,则肝木易乘之为害,致肝郁脾虚,气滞湿阻。故选用完带汤异病同治有良效。

二、过敏性鼻炎单某,女,25岁,1995年1月5日初诊。反复鼻流清涕、喷嚏鼻痒5年。患者5年前因感冒后出现鼻流清涕,喷嚏鼻痒,以后病情反复,多在天气转冷时发作,初则喷嚏鼻痒,继则鼻流清涕,晨起为著,伴有白带较多,服用抗过敏西药缓解,停药则复发,故求治中医。诊见性情忧郁,形体稍胖,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证属肝郁脾虚,肾虚不摄,予完带汤加苍耳子10g、辛夷花10g。服药1周后鼻涕明显减少,原方再服一周,流涕、鼻痒、喷嚏等症悉除,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过敏性鼻炎系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中医属于脾肺肾虚损。白带与鼻涕的原始物质均为人体津液,只是在不同部位所产生的同源异类的病理产物,其病机相似,故选用完带汤加苍耳子、辛夷花标本兼治,而获良效。

三、遗精樊某,男,23岁,1997年9月15日初诊。反复遗精3年,遗精频作,渐至滑泄,疲劳后辄发,精神萎靡,伴有腰膝酸软,口干失眠,舌质淡红,舌边有齿印,

脉细。曾予补肾止遗之剂未效。综合脉证,辨为脾虚肝郁,肾失固摄,予完带汤加酸枣仁15g,鸡内金15g,乌贼骨15g,炙刺猬皮15g。服药1周后遗滑1月未作,随访1年,未见复发。

该患者腰膝酸软,遗精日久,补肾乏效,实由带脉失约所致。补肾不如补脾,故选用完带汤健脾扶肝、除湿升清,加用固精升提安神之品,则精不妄泄于下,神不妄摇于上,漏危自止,精生气旺。男子遗精借完带汤用之,效果既肯定,理论亦不谬。

浅析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浅析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中医药大学99级七年制占程燕 指导教师:家旭 “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是中医辩证学的容之一,是中医学基本特点――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深刻理解和掌握两者的意义,对于中医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来源、形成与发展 1、始见于《经》 “同病异治”一词首见于《经》 (1)《素问?五常政大论》:“歧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西北方天气寒冷,病人多为外寒而热,故治疗时宜发散外寒,清解里热;东南方天气温热,病人多阳气外泄,寒从生,故治疗时宜收敛阳气,温其寒。 同样一种疾病,由于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治疗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的道理。 (2)《素问?病能论篇》:“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歧伯曰:此同病

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同是颈痈,有的用针灸治疗,有的用砭石治疗,治法虽不同,但都能痊愈。其根本原因在于,病名虽同但病性不同,对于气血留止郁积所形成的痈肿,宜采用针刺的方法开泄其郁滞;对于邪气盛血气结聚所形成的痈肿,宜采用砭石泄其血气。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的道理。 可以看出,《经》体现了最早的三因制宜法。 2、成熟于《伤寒杂病论》 “同病异治”不仅在以《经》为代表的理论医学著作中有上述详细说明,而且在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著作中也有使用该法的记载。《金匱要略》一书中就有五处运用了“同病异治”之法,这也是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对“同病异治”最好的证明。 这五处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病二方”条文,如《金匱要略?痰饮咳嗽篇》的“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溢饮是饮停于里,溢于肌表,当汗出而不汗出,以致有身肿疼重等症。饮邪既已溢于肌表,故治疗当发其汗,迹即因势利导之法。但溢饮的具体情况,每有差异,治疗方剂亦有不同。《金鉴》曰:“溢饮病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猪头一个-__- 我是跷跷,欢迎光临。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菀、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大枣)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3、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4、风哮证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华盖散(炙麻黄、紫苏子、杏仁、茯苓、陈皮、桑白皮、甘草) (二)、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2、脾虚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3、肾虚补肾摄纳 金匮肾气丸(肉桂、附子、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茯苓)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汤第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 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内伤咳嗽 杏苏散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第四、喘证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 或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第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可另服琼玉膏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浅析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浅析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北京中医药大学99级七年制占程燕 指导教师:陈家旭 “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是中医辩证学的内容之一,是中医学基本特点――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深刻理解和掌握两者的意义,对于中医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来源、形成与发展 1、始见于《内经》 “同病异治”一词首见于《内经》 (1)《素问?五常政大论》:“歧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西北方天气寒冷,病人多为外寒而内热,故治疗时宜发散外寒,清解里热;东南方天气温热,病人多阳气外泄,寒从内生,故治疗时宜收敛阳气,温其内寒。 同样一种疾病,由于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治疗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的道理。 (2)《素问?病能论篇》:“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歧伯曰:此同病异等

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同是颈痈,有的用针灸治疗,有的用砭石治疗,治法虽不同,但都能痊愈。其根本原因在于,病名虽同但病性不同,对于气血留止郁积所形成的痈肿,宜采用针刺的方法开泄其郁滞;对于邪气盛血气结聚所形成的痈肿,宜采用砭石泄其血气。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的道理。 可以看出,《内经》体现了最早的三因制宜法。 2、成熟于《伤寒杂病论》 “同病异治”不仅在以《内经》为代表的理论医学著作中有上述详细说明,而且在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著作中也有使用该法的记载。《金匱要略》一书中就有五处运用了“同病异治”之法,这也是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对“同病异治”最好的证明。 这五处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病二方”条文,如《金匱要略?痰饮咳嗽篇》的“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溢饮是饮停于里,溢于肌表,当汗出而不汗出,以致有身肿疼重等症。饮邪既已溢于肌表,故治疗当发其汗,迹即因势利导之法。但溢饮的具体情况,每有差异,治疗方剂亦有不同。《金鉴》曰:“溢饮病

《中医内科学》答案

中医内科辅导资料参考答案 一 1 - 5 D D D B D 6 -10 C E B C E 11-15 B C D B C 16-20 D D E B E 21-25 A D D E C 26-30 C E C B E 31-35 A C D E E 36-40 C A E B D 41-45 B D B C C 46-50 B B E A E 51-55 A D C D E 56-60 B C E A E 61-65 D B D C C 66-70 D E C E D 71-75 D C D B E 76-80 C A E B E 81-85 D A B B E 86-90 A/EC B D D 91-95 B D D E E 96-100 B E B D C 101-105 B E E E B 106-110 B B B C C 111-115 C B C D C 116-120 A D E A A 120-125 A C E C D 126-130 B B D C C 131-135 B A D D C 136-140 D A E A E 141-145 D B A D E 146-150 D C A D C 151-155 D B C E A 156-160 D C B C E 161-165 A A E B D 166-170 B B E A A 171-175 B A E D E 176-180 D A E A C 181-185 A C A E D 186-190 B B E C C 191-195 B B C C C 196-200 A A E A E 201-205 D C A E A 206-210 D D C C D 211-215 E D B C A 216-220 E A D B C 221-225A E C B B 226-230 A C D E E 231-235 D C E B A 236-240 C A E B C 241-245 E A E B D 246-250 C A E E C 251-255 B C B D A 256-260 E E B E C 261-265 C D B B A 266-270 E C B E B 271-275 A C A E A 276-280 B E A C D 281-285 C B B A A 286-290 B E A D C 291-295 C A B D C 296-300 A C B A C 1 试述中风、痫病、厥证、痉病临床表现异同点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一、喘病 喘病就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她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 诊断依据 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呈桶状胸、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捎失,肝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证候分类 1、风寒束肺: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有发热恶风。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蕴肺: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4、水气凌心: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细致。 5、肺脾两虚: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晄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或口干咽燥,舌红,脉细。 6、肺肾两虚: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质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 辩证施治 风寒束肺:宣肺散寒、平喘止咳,射干麻黄汤、 风热犯肺: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某女,69岁,素有"脑动脉硬化"病史,近半年逐渐出现善忘,反应迟钝,表情呆滞,有时痛哭不自止,有时大笑不能自控,近3天终日不语,不思饮食。症见体胖,口流涎沫,舌淡、苔白腻脉滑。 第1题: 其辨病辨证为 A.癫证、痰气郁结 B.癫证、心脾两虚 C.痴呆、髓海空虚 D.痴呆、脾肾两虚 E.痴呆、痰浊蒙窍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治法为 A.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B.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C.豁痰开窍、健脾化浊 D.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E.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首选方剂为 A.温胆汤加减 B.涤痰汤加减 C.还少丹加减 D.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E.七福饮加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4题: 若病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则应 A.改用温胆汤 B.改用龙胆泻肝汤 C.改用黄连温胆汤 D.改制南星为胆南星加瓜蒌、栀子、天竺黄等 E.加黄柏、栀子、龙胆草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5题: 若病人兼眩晕、嗜睡、肢体麻木阵作,脉弦滑应 A.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B.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C.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D.加龙骨、牡蛎、地龙 E.加地龙、桃仁、红花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患者,女,52岁,近因操劳过度出现,心前区疼痛,症见心痛阵发,心胸憋闷,失眠心烦,腰膝酸软,大便偏干,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而时有间歇。第6题: 辨证为 A.心血瘀阻 B.气阴两虚 C.心肾阴虚 D.心肾阳虚 E.痰浊闭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治法为 A.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B.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1.哮病与喘证,支饮的鉴别 2.实喘与虚喘如何鉴别 3.肺胀与咳嗽的鉴别 4.肺胀与喘证,哮病的区别和联系 5.肺痨与虚劳的鉴别 6.肺痨的临床特点 7.肺痿与肺痈肺痨的关系 8.眩晕与中风,厥证的鉴别 9.试述你对无痰不作眩的理解 10.简述内经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11.试述脾胃损伤而致眩晕的主要机理 12.中风与痫病,厥证,痉病的鉴别 13.如何辨别中风闭,脱证 14.中风中经络与中脏腑有何不同 15.请用六个字概括中风的病机特点 16.简述中风的临床特征 17.不寐:为什么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18.简述痫病与中风的鉴别 19.癫证与狂病,痫病的区别(癫,狂,痫) 20.癫证与痴呆的区别 21.胸痹与悬饮,真心痛如何鉴别 22.如何辨别寒邪犯胃与脾胃虚寒 23.怎样理解胃痛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24.胃痛和胃痞如何鉴别 25.痞满与鼓胀如何鉴别 26.如何判断胃痛虚实 27.如何辨别外邪犯胃和脾胃阳虚之呕吐 28.临床上怎样通过辨别病人的呕吐物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29.如何辨别呃逆虚实 30.如何辨别噎膈与梅核气 31.如何判断腹痛的虚实 32.如何辨别腹痛与胃痛 33.怎样鉴别腹痛的寒热虚是,在气在血以及脏腑病位 34.如何辨别泄泻与痢疾 35.如何判断泄泻的寒热虚实 36.痛泻要方适用于何种泄泻,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37.为什么说脾虚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 38.感受外邪导致便秘的病机是什么 39.泄泻与痢疾有何不同 40.泄泻与霍乱有何区别 41.临床怎样辨别痢疾的虚实 42.试述痢疾为何以湿热痢为本 43.黄疸和黄胖如何鉴别

44.如何辨别阴黄与阳黄 45.阳黄,急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如何相互转化(区别) 46.胁痛如何辨虚实 47.胁痛与悬饮如何鉴别 48.头痛与真头痛如何鉴别 49.头痛如何辨别外感与内伤 50.如何辨积与聚的不同 51.如何辨别积聚之虚实 52.鼓胀与水肿如何鉴别 53.为什么说鼓胀的病机重点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54.如何辨别疟疾与内伤发热 55.阳水与阴水如何鉴别 56.临床辨证如何判断水肿的病位 57.水肿常用的五种治疗方法 58.血淋与尿血有何区别 59.如何鉴别淋证与癃闭 60.为什么说六气之中以气郁为先 6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如何鉴别 62.郁证脏躁与癫证如何鉴别 63.何为血证 64.咳血与吐血如何鉴别 65.血证的预后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66.如何鉴别尿血与血淋 67.何为脱汗,战汗,黄汗 68.简述消渴与瘿病的区别 69.消渴病的诊断依据 7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如何鉴别 71.简述虚劳与肺痨的联系与区别 72.简述气虚与阳虚的区别于联系 73.在治疗虚劳血虚时,除用补血方法外,常配伍补气药,为什么 74.肥胖与黄疸,水肿病鉴别 75.简述厥证与中风的鉴别要点 76.血虚厥证的病机是什么 77.何谓痰饮,广义痰饮包括哪几种 78.悬饮与胸痹均以胸痛为必见之证,如何鉴别 79.溢饮的辨证论治 80.如何将悬饮与胸痹相区别 81.如何将溢饮与风水证相互区别 82.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和痰瘀痹阻的临床特征如何 83.痹症与痿证的鉴别 84.痉证与痫证如何鉴别 85.治痿独取阳明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86.肺热津伤为什么可以导致痿证 87.颤震与瘛瘲如何鉴别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感冒:恶寒(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 【辨证论治】 普通感冒,一般邪在肺卫,多属表证,故治疗采取解表散邪的原则,并结合证情进行具体的论治。但是,在对感冒的治疗中,注意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宜补益太早。 1、风寒证 ☆主症:鼻塞、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藿香正气水) 气虚之人,可用益气解表的参苏饮 2、风热证 ☆主症: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头痛,咳嗽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微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宣肺 方药:银翘散 3、兼证 ⑴挟湿: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酸痛,苔白腻,脉濡。治宜疏风祛湿,方用羌活胜湿汤 ⑵挟暑: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 咳嗽△ 根据其发生原因,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P63) 1、外感咳嗽 ⑴风寒咳嗽证 ☆主症: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可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楚、头胀头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杏苏散 ⑵风热咳嗽证 ☆主症: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⑶燥热咳嗽证 ☆主症:干咳少痰,或痰粘稠粉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甚则咳引胸痛,或兼有身热、形寒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咯数 ☆治方: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以上外感咳嗽诸证,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咯痰不爽,而表证、燥证不明显者,均可=可选止嗽散加减 2、内伤咳嗽 ⑴痰湿咳嗽证 ☆主症:咳嗽痰白而稀,胸脘作闷,或食纳不佳,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背) ⑵肝火犯肺证 ☆主症:气逆作咳,咳引胁痛,面红喉干,烦热口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法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 方药:黛蛤散合清金化痰汤 ⑶肺虚咳嗽证 ①肺气虚证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3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3 (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score:60分) 1.患者张某,女性,50岁。症见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倦怠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淡红少津,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脉结代。其治法是【score:2分】 【A】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B】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C】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D】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E】益气养血,滋阴安神【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患者李某,男性,33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遗精滑泄,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其治疗首选方剂是六味地黄丸合用 【score:2分】 【A】黄连温胆汤

【B】安神定志丸 【C】龙胆泻肝汤 【D】交泰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归脾汤 本题思路: 3.患者李某,男性,40岁。症见心悸不宁,胆小易惊,恶闻声响,稍惊即发,遇劳则重,伴有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细略数。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score:2分】 【A】归脾汤 【B】人参养荣汤 【C】安神定志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天王补心丹 【E】生脉散 本题思路: 4.患者李某,男性,65岁。心胸满闷,胀痛时作,善太息,数日前与人争吵后,心胸疼痛憋闷等症状加重,兼见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象细弦。其诊断为胸痹 【score:2分】

【A】心血瘀阻证 【B】痰浊闭阻证 【C】寒凝心脉证 【D】气滞心胸证【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气阴两虚证 本题思路: 5.患者于某,男性,38岁。症见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不得卧,伴有手足欠温,冷汗自出,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沉细。其治疗首选方剂是当归四逆汤合用 【score:2分】 【A】血府逐瘀汤 【B】柴胡疏肝散 【C】右归饮 【D】栝蒌薤自半夏汤 【E】枳实薤白桂枝汤【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患者心痛如绞,且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其疼痛之表现尤为明显,符合寒邪致病的特点,结合其手足欠温,冷汗出,面色苍白等症,可以辨其为胸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6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6 (总分:68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17,score:34分) 1.狂证火盛伤阴证,主要损伤的脏腑是 【score:2分】 【A】心、肺 【B】肺、肾 【C】肝、肾 【D】心、肾【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脾、胃 本题思路:狂证为火郁、痰壅、热瘀,久延心肾阴伤,水不济火,而致阴虚火旺。 2.下列各项,不属癫狂初期治则的是 【score:2分】 【A】理气解郁 【B】畅达神机 【C】降火豁痰 【D】化瘀通窍 【E】滋阴养血【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癫证痰气郁而化火,可转化为 【score:2分】 【A】痫证 【B】厥证 【C】狂证【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郁证 【E】痴呆 本题思路: 4.狂证之痰火扰神证,若痰火壅盛而舌苔黄垢腻者,首选方剂是 【score:2分】 【A】癫狂梦醒汤 【B】生铁落饮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礞石滚痰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5.狂证之火盛阴伤证,若心火亢盛者,可加【score:2分】 【A】孔圣枕中丹

【B】生铁落饮 【C】温胆汤 【D】朱砂安神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礞石滚痰丸 本题思路: 6.痫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score:2分】 【A】风 【B】寒 【C】火 【D】痰【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瘀 本题思路: 7.强调痰迷心窍引发痫病的医家是 【score:2分】 【A】朱丹溪【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王清任 【C】巢元方 【D】陈无择 【E】张仲景

本题思路: 8.痫病发作时间的久暂、间歇期的长短,与下列各项程度有密切关系的是 【score:2分】 【A】痰聚气逆和蔽阻清窍 【B】痰瘀内阻和蒙蔽清窍 【C】体质的强弱和正气的盛衰 【D】痰瘀阻窍和风痰蔽阻 【E】气机顺逆和痰浊内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9.下列各项,不属痫病病因病机的是 【score:2分】 【A】先天因素 【B】外感六淫【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七情失调 【D】脏腑失调 【E】脑部外伤 本题思路:外感六淫是诱因。

浅议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93

浅议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摘要】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一大特色,本文基于第九版《中医内科学》教材的理论,联系临床实例,强调病机同则治法同,病机异则治 法异。 【关键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 0172-01 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被充分证实,在其基础 上推导产生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原则亦被奉为医门圭臬,广泛运用。 1、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论渊源 “同病异治”一语首见于《素问》,而“异病同治”则是后人根据“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相对性词语,并作为中医治疗上的一大特色。 在《素问》中有两种含义:一是同一种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工具,如《病能论》篇:“有病颈痛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 异亦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 谓同病异治也。”同一颈痈病,由于症状、病机的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工具,使之产生更好的疗效。二是同一种疾病运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如《五常政大论》篇:“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这里指出,同属外感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由于地方气候的不同,其发病的病因、病机、 症状有别,所以必须根据药性之寒、温,效用散与收,确定不同的治疗原则。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病”不同因病机和证候同,故采取相同治法。如《至真 要大论》言因火而致病者有五,可为热瞀瘛、禁鼓栗、躁狂越、逆冲上、病肤肿 疼酸惊骇,然其病因,皆属于火,均可以清热泻火之法治之。又以《伤寒论》中 白虎汤证为例,既治阳明病本证,又治三阳合病,邪热偏重于阳明证,并治阳毒 发斑, 均能获效[1]。 2、《中医内科学》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定义 审证求机论治是中医内科疾病的辨治原则之一,所谓求机即是从整体动态地 分析疾病的各种复杂征象,综合归纳推论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病变的机理。 这种病因观,其本质仍在于求机。证与病机皆为疾病本质的反映,是疾病的主要 矛盾,故治疗应遵循审证求机论治的原则,从疾病的根本入手,以解决疾病的关 键问题。“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审证求机论治在临床中的基本运用,“证同治 亦同,证异治亦异”。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个体的不同,或处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病理变化不同,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 不相同。而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出现相同的病理变化,即形成相同的 证候时,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 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临床应用分析 3.1 以胃痛为例论同病异治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胃病的病因主要有外 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及药物损害等。以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当中医诊断为胃痛时, 还要进一步辨别不同的证型。若病起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证属脾虚胃弱,血 失所统,治以温中和胃,健脾摄血为法,投以四君子汤与良附丸加减治疗,方中 党参、炒白术健脾和胃、行气畅中,茅根清血中伏热,甘寒而止血,元胡生用活

中医内科学鉴别诊断

考点一:下列病症的比较鉴别 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 ①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身凉脉静,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 ②温病早期:尤其是肺系温病,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极似风热感冒之征,一般而言,温热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温热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①普通感冒: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的流行特点。若感冒一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复加重,应考虑继发它病。 ②时行感冒:时行感冒发病迅速,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具有流行性,传变迅速,治疗不及时易发生其他变证。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诊断 ①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以表证为主,可兼有咳嗽。治以辛温解表。方选荆防败毒散。 ②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以咳嗽为主,可有表证。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选三拗汤合止嗽散。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诊断 ①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治以辛凉解表。方选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②风热咳嗽: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选桑菊饮加减。 5、风热咳嗽与肺痈的鉴别诊断 由于肺痈初期与风温极为类似,故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肺痈之振寒,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是其特点,特别是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生,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之可能。 6、肺痈与肺痨的鉴别诊断 ①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形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四大主症: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完带汤异病同治三则

完带汤异病同治三则 完带汤异病同治三则 转自:tcm100中医e百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由白术、山药、人参、车前子、苍术、柴胡、荆芥穗、白芍、陈皮、甘草组成。方中以白术、山药、人参为君药,健脾益肾和胃,以复脾之统摄,胃之化源,肾之开合,使脾胃健运,肾气充盛;脾不在补贵在运,故选用苍术、陈皮运脾化湿,车前子主开合,利水湿,使邪有出路,共为臣药,君臣相配,利湿而不伤正;佐柴胡、荆芥穗取李东垣风药升阳理论,升阳除湿;伍白芍疏肝扶脾,调和肝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脾胃肝三经同治,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开肝木之气,益脾土之元,补肾气之虚,共奏补中健脾,化湿利水之效。临床应用此方不必拘于妇科带下诸症,只要符合脾虚肝郁之病机,内外妇儿皆可异病同治,皆有良效,在此举医案三则,以示一斑。 一、隐匿性肾炎王某,女,33岁,2003年8月25日初诊。发现蛋白尿1周,尿蛋白(++),24小时蛋白定量1.2g,补体C3下降,其他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为隐匿性肾炎。曾服双嘧达莫、PSS等药,效果不显,求治中医。诊见形体稍胖,面色萎黄,白带较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证属肝郁脾虚。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予完带汤加

黄芪15g,芡实30g,薏苡仁30g。1个月后查24小时蛋白定量为0.5g,其后予肾炎舒片维持至今,病情稳定。 隐匿性肾炎的基本病机为脾气虚损,升清失职,精微下泄,化为湿浊,正如《内经》所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气不足,则肝木易乘之为害,致肝郁脾虚,气滞湿阻。故选用完带汤异病同治有良效。 二、过敏性鼻炎单某,女,25岁,1995年1月5日初诊。反复鼻流清涕、喷嚏鼻痒5年。患者5年前因感冒后出现鼻流清涕,喷嚏鼻痒,以后病情反复,多在天气转冷时发作,初则喷嚏鼻痒,继则鼻流清涕,晨起为著,伴有白带较多,服用抗过敏西药缓解,停药则复发,故求治中医。诊见性情忧郁,形体稍胖,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证属肝郁脾虚,肾虚不摄,予完带汤加苍耳子10g、辛夷花10g。服药1周后鼻涕明显减少,原方再服一周,流涕、鼻痒、喷嚏等症悉除,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过敏性鼻炎系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中医属于脾肺肾虚损。白带与鼻涕的原始物质均为人体津液,只是在不同部位所产生的同源异类的病理产物,其病机相似,故选用完带汤加苍耳子、辛夷花标本兼治,而获良效。 三、遗精樊某,男,23岁,1997年9月15日初诊。反复遗精3年,遗精频作,渐至滑泄,疲劳后辄发,精神萎靡,伴有腰膝酸软,口干失眠,舌质淡红,舌边有齿印,

中医内科常见病病因、病机、治则

1、感冒病机:体虚心失所养、邪扰心神不宁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相关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治则:虚补养、实祛邪 病位:肺卫8、胸痹 治则:解表达邪病因:寒邪、饮食、情志、劳倦、体虚2、咳嗽病机:心脉痹阻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治则:先治标,后治本 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9、不寐 治则:实证祛邪利肺、标实祛邪止咳、本虚扶正补虚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体虚 3、哮病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 病机:伏痰遇感,痰随气升治则: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密切10、头痛 治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病因:外邪情志、劳倦体虚、外伤 4、喘证病机:外感邪扰清空、经络不通或失荣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病位:肝、脾、肾病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肾失摄纳治则:实祛风、虚益肝肾 病位:主在肺肾,涉及肝肾11、眩晕 治则:实祛邪利气、虚培补摄纳病因:情志不遂、体虚血瘀、饮食失节5、肺痈病机:失养、痰扰,风火痰瘀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病位:头窍、与肝、肾、脾 病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瘀热互结治则:补虚泻实,调理阴阳 病位:肺12、中风 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病因:内伤劳欲、饮食情志、气虚邪中6、肺痨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因:正虚体弱、感受痨虫病理:虚、火、风、痰、气、血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病位:在脑,与心、肝、肾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相关、涉及心肝治则:平肝熄风、化痰祛瘀 治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13、痫病 7、心悸病因:七情饮食、六淫外伤、它病之后病因:体虚劳倦、七情药食、感受外邪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逆乱、蒙蔽清窍

学习心得:二味药探秘中医“异病同治”

学习心得:二味药探秘中医“异病同治” 伤寒论方剂的神奇在于力简而专,只要对症准确,往往有一剂知, 二剂愈,三剂已的效力。将经方运用自如的大师常称颂伤寒论方剂“效 如桴鼓”,意思是意思是一敲就响,立竿见影。 因此,在伤寒论中并不会见到太过复杂,动轧十几二十味中药的方剂,往往寥寥无几的几味药却疗效甚广,如甘草干姜汤。此方仅甘草、干姜二味,却是误治救逆的良方。 但经方大师们的智慧不止如此,此方还被地运用到尿失禁(遗尿) 的临床治疗,与其说是经验,不如说都巧妙地运用了甘草干姜汤主证的阴阳得失机理。下面就以此汤为例,探秘中医的“异病同治”。 甘草干姜汤为什么能治尿失禁(遗尿)呢?当然能治并不代表包治,因为尿失禁可能有很多原因引起,但只要符合甘草干姜汤的主证机理,就

可以“有是证用是方”,包括但不限于伤寒论条文中所讲误治致厥的问题。 先看三个医案: 病例1:患者,张某,男,51岁。2000年11月14日诊时,面色白,脉寸浮尺弱,早晚恶寒,四肢乏力,口不渴,早晚咳嗽时吐白沫,时而小便濒数,渐成夜间遗尿。自述1999年3月因劳动后,贪凉饮冷水一杯,继则咳嗽,夜晚遗尿逐渐增多。开始在他医处以肾虚、脾虚治疗,服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缩泉饮之类长达半年之久,时愈时发。予以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5克,干姜(炮)8克,忌冷饮食物类。一剂煎服后,当晚遗尿减少,续服7剂而愈。后改用六君子汤加炮姜服之,稳固疗效。循访未见复发。 病例2:患者何某,女,40岁,2002年2月16日来我处治疗。中等身材,体型偏瘦,苔白湿润,脉浮紧,胸闷,喘,厌食,口不渴,咳嗽发热汗出,夜晚遗尿。自述生第三个孩子时,产中受寒,咳嗽治好后,一遇风寒即咳嗽、遗尿,气喘加重,渐至夜间尿液自流,更觉苦闷不堪。先予以小清龙汤加石膏煎服,一剂药后热减汗止,咳嗽渐退;连服两剂后胸舒能食,但夜间遗尿,时而口吐白沫,遂改用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5克,干姜(炮)10克,水煎服,忌冷饮食物。两剂后白沫少,夜尿渐少,再以原方连进5剂,再无夜间遗尿。若遇感冒咳嗽,遗尿亦不复发。 再看胡希恕的一例:患者30岁,为赤峰来京打工者,病2月,服专科药1月多,症有增无减,且使生活拮据。症见:尿急、尿等待、小便频数,夜尿6 一7次,手足逆冷,口中和,舌苔白,舌质暗,脉沉细。给予炙甘草12克,干姜10克煎服。二周后特来致谢,知其痊愈。 这就很奇怪了,这个甘草干姜汤在伤寒论里明明是用于外感伤寒误用桂枝汤攻表而导致”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的厥逆证。这是一种阴阳两气大伤,阴中无阳,阳中无阴,阳不制阴,津液大

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 1

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1 (总分:47.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B}}(总题数:30,分数:30.00) 1.中风阳闭的病机是 ?A.痰热腑实 ?B.风火实热 ?C.风火痰热 ?D.气火痰热 ?E.风痰血热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中风因邪正虚实的不同,而有闭脱之分及由闭转脱的演变,闭证之中腑者,因肝阳暴亢或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见喁僻不遂,神志欠清,大便不通;中脏者,风阳痰火内闭神窍,脑络瘀阻,则见昏仆,不省人事,肢体拘急等闭证。因于痰火瘀热者,为阳闭;因于痰浊瘀阻者为阴闭。 2.患者水肿日久,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畏寒肢冷,尿少,舌淡苔白滑,脉沉弱。其证候是 ?A.风水泛滥 ?B.湿毒浸淫 ?C.水湿浸渍 ?D.湿热壅盛 ?E.脾阳虚衰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解析] 本证是因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所引起的水肿。畏寒肢冷是脾阳虚衰的表现。 3.下列各项,与痴呆发病关系不密切的是 ?A.心 ?B.肝 ?C.脾 ?D.肺 ?肾E. (分数:1.00)

B. C. D. √ E. 解析: 4.下列哪项不是胁痛的分型 ?A.肝郁气滞 ?B.寒湿阻络 ?C.肝胆湿热 ?D.肝络失养 ?E.瘀血阻络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怔忡,临床上多见于 ?A.热证 ?B.表证 ?C.实证 ?D.虚证 ?E.寒证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解析]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以虚证居多,或虚中夹实。 6.加减葳蕤汤主要用于 ?A.风寒感冒 ?B.风热感冒 ?C.阴虚感冒 ?D.气虚感冒 ?暑湿感冒E. (分数:1.00) A. B.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分析

------------------------------------------------------------精品文档--------------------------------------------------------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内科学--第二章 心系病证(试题库)

第二章心系病证 一、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主要在————,由于————或————,引起心神动摇,悸动不安。 2.心悸以————居多,亦由虚致实,虚实夹杂。 3.————为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主方。 4.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其病位以————为主,然其发病多与————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5.胸痹心痛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的亏虚,其中又以————最为常见。 6.《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7.痴呆的治疗首当分清————,其实证类型以————为基本病因。 8.痫病系指脏腑受伤,————,元神失控所致的一种————疾病。 9.痫病源于《内经》而称“————”,属“巅疾”范畴。 10.痰火扰神型痫病选方为————。 11.控制————是防止痫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12.痫病发作期尤要注意————,保护舌头。 13.癫病除药物治疗外,————亦格外重要。 14.狂病以动而多怒、————精神失常为证候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主证?( ) A.心悸气短 B.善惊易恐 C.头晕目眩 D.神疲乏力 2.归脾汤治心悸哪一型最适宜?( ) A.心虚胆怯 B.心脾两虚 C.心阳不足 D.阴虚火旺 3.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首选何方? ( ) A.桃仁红花煎 B.血府逐瘀汤 C.丹参饮 D.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 脉细略数或细弦。属心悸何型? ( ) A.心脾两虚 B.阴虚火旺 C.心虚胆怯 D.痰火扰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