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色形成及其机理

花色形成及其机理

花色形成及其机理
花色形成及其机理

植物花色表现的机理以及环境的影响

Niub604

摘要介绍了花卉的色素类型,综述了植物花色的表现的原因以及花瓣彩斑的原因。植物花色主要表现为单色、变色和杂色,花色素主要包括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碱。花色素的存在及其变化是植物花色表现的化学机制,传粉者、真菌侵染、机械损伤、园艺措施、光、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糖等是影响花色的外部因素。花瓣彩斑主要由基因突变或病毒入侵而形成。

关键词植物花色类型,表现的原因,花瓣彩斑,环境因子

正文:

一花卉的色素类型:

花卉的色素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类黄酮类及花色甙组成。叶绿素形成绿色,类黄酮类、类胡萝卜素形成黄色或红色,花色甙形成红色、紫色、黑紫色。

二植物花色表现的内在原因:

1 花色表现的化学机制:花色素的存在及其变化

1)花瓣中特定色素对花色的效应: 植物花色素主要是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碱.

类黄酮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分为黄酮、黄酮醇、黄烷酮和花色苷等。花色苷即花色素苷,控制花的粉红、红、蓝、紫和红紫等,由花色素和糖组成。花色素可分为天竺葵素(即花葵素)、飞燕草素(即花翠素和翠雀素)和矢车菊素(即花青素)3种,它们通常在不同花中单独存在;天竺葵色素表现砖红色,矢车菊色素和芍药色素表现紫红色,飞燕草色素、牵牛色素和锦葵色素表现蓝紫色黄酮和黄酮醇为黄色或无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即胡萝卜醇),含共轭双键构成生色团,表现黄、橙、红和紫.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氮原子的环状有机物,是氨基酸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碱色素包括甜菜碱、罂粟碱和小檗碱等。

2)色素分子存在状态对花色的效应色素分子在液泡或质体中的具体存在状态源于色素分子自身的几何学和化学特征。花色苷类色素常均一性地溶解于液泡溶液(即细胞液)中,但是,花色苷在液泡中稳定存在的关键是要避开水的攻击并消除“水合- 去水合平衡”,

2 花色表现的生理学机制:细胞液pH值,花发育阶段和植物激素

花瓣细胞液pH 直接与花色相关。尽管花瓣细胞液pH 多在2.5~7.5,但红色花的细胞液比蓝色花的酸性更强;红色花衰老时液泡pH增加且花色变蓝。月季花色偏蓝或偏紫的品种,花瓣表皮细胞pH值偏高;裂叶牵牛紫色花瓣带蓝色斑块,紫色区和蓝色区色素成分相同,但蓝色区pH比紫色区的高0.7。花瓣细胞液pH

直接影响花色素的颜色表现。花色苷呈色具pH 依赖性:pH<2时显红或黄; pH< 3时显红或蓝; pH>6时显多种色;pH3~6时形成的无色甲醇假碱可再转化为无色顺式查尔酮和反式查尔;在特定pH 溶液中,花色苷的几种型式达成平衡且表现特定颜色;一般,花色苷在低pH 下为红色且稳定,在弱酸性的液泡pH下更趋蓝色且常不稳定;pH也影响花色苷的共色作用而影响花色。黄酮和黄酮醇酸性越强黄色越浅,碱性越强黄色越深。但是,类胡萝卜素的颜色不随pH 而变化。花瓣细胞液pH由基因决定。矮牵牛中控制液泡pH 的基因有7 个。裂叶牵牛编码液泡Na+/H+ 交换器的基因INNHX1 在开花前约12 小时大量表达并提高液泡p H 会使花着蓝色,同时将Na+ 转运到液泡中而碱化液泡。

其次,花发育阶段对花色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花发育分为缓慢生长阶段和快速生长阶段,前者由花瓣细胞分裂引起,后者由花瓣细胞体积扩大引起,而且色素大量积累。花色素的合成常在花即将开放前或花发育的早期达到最高峰。另外,植物激素也与花色形成息息相关。花药产生的赤霉素转运至花瓣而发挥作用,赤霉素是促进花色苷合成的共同信号,既直接以类似的动力学性质诱导CHS、CHI (苯基苯乙烯酮(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和DFR(二氢黄酮醇-4- 还原酶基因)和UF3 GT(UDPG:类黄酮-3-O- 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等表达,又可间接地诱导某些反式作用因子的合成,再激活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如GA3可专一性地以间接方式诱导和维持矮牵牛花冠CHS 的转录。类黄酮基因的转录也受GAs 的间接调控1994)。但脱落酸(ABA)能拮抗GAs 的诱导效果。乙烯可促进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表达,也影响类胡萝卜素的种类。

三花瓣彩斑的形成是由于基因控制或病毒侵染:

花瓣彩斑是色素不均匀分布导致的,如天竺葵花瓣的红色斑点是源于色素在毛状体基部和附近积累而包围表皮细胞花瓣彩斑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遗传性彩斑,如由核内基因控制则按遗传基本规律进行遗传,如由核外基因控制则可表现为母性遗传、双亲遗传或杂种性。遗传性彩斑形成的原因有:易变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基因从常染色质区易位到靠近异染色质区而被抑制和染色体畸变且分生组织发生部分突变形成嵌合体等;但转座子引起基因不稳定表达是主要原因,如金鱼草中转座子Tam1~3 均导致彩斑; 另一种是病毒彩斑由病毒侵染而形成,如郁金香碎色病毒入侵可导致郁金香花瓣出现不规则黄斑

四影响植物花色表现的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

1) 传粉者不同生态环境分布不同花色的花主要因为环境中特定的最活跃传粉者,如荵花科的蜂鸟媒花花冠长而窄且花色深红,蜂媒花花冠短而开放且花色几乎均为蓝色,蝶媒花花冠介于二者之间、花色紫红或粉红。不同地区的不同传粉者可使同一种植物表现不同花色;适应能力强的植物迁到新的栖地时可很快变换花色而与环境相适应。许多植物的花色可塑性很大,可随现有的或潜在的传粉者而关闭、变更或重建特定色素的合成,甚至花色随传粉者更替而作出快速反应。有些植物的花色表现出多态现象,可能是适应不同传粉者的结果,即多态现象由依靠传粉者访问这个种的花色型和其相竞争种的花色型之间的相对频率来维持。

2) 真菌侵染或机械损伤真菌侵染或机械损伤可诱导色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如CHS 可被真菌或机械损伤诱导,法国菜豆唯一的CHI 也如此。真菌侵染和创伤

诱导合成的类黄酮除了贡献于花色外,也具备抗病功能。

3) 人为影响如合理整形修剪和疏花等园艺措施可促进多种花着色。

物理因子

1) 光

(a)光强弱光使花色较淡,充足的光照促使固有花色形成,过强光照破坏色素且

损伤花色,尤其是对于阴生植物。光影响花色苷合成是由叶片或萼片接受光信号,再传递到花冠展示效应;光信号受体有光敏素、隐花色素和UV-B 受体,每种

植物至少有两种受体参与。光调节花色苷合成可通过物理因素间接增强基因

第2 / 3页

表达,也可直接增强结构基因或调节基因表达;多种反式作用因子与光反应基因的顺式元件作用实现不同的光反应,光可以补充或代替其他调节基因产物的作用。同时,光通过光合作用为花色苷合成提供物质基础,并调节花色苷合成中有关酶的活性。类黄酮的合成也只有在光下才顺利进行。适度光照促进类胡萝卜素合成,光强也影响叶黄素循环。

(b) 光质各种光均可促进花色苷积累,蓝光和红光最有效; 程龙军等,; 紫外光也参与,如PAL(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和矮牵牛的CHI A表达可被紫外光诱导,高山花卉和热带花卉也因较多紫外光而花色浓艳; 欧芹存在光敏素反应型、蓝光反应型和紫外光反应型,不同种和不同组织类黄酮合成受控于不同类型。

(c) 光周期光期延长使草原龙胆花瓣中花色苷的量逐渐增加,但黄酮醇的量没有显著变化

2) 温度

不同花适应不同温度。喜温植物开花时,温度偏高使花色艳丽; 但花期温度偏高使大部分植物,尤其是喜低温植物,花色暗淡;温度稍低时,多数植物花色鲜艳且维持较长时间;温度过低使花色不鲜艳且不表现固有花色。同种植物花色也可因温度而异,如樱草20 ℃左右开粉红色花,30 ℃左右开纯白花。

3) 水分

适度水分使植物显示固有花色且花色维持长久; 水分亏缺使花色转深,但花瓣不硬挺。

化学因子

1) 矿质营养矿质离子主要通过与特定花色素产生螯合效应而改变花色。Al3+ 和Mg2+等能与花色苷B环上的O-二羟基螯合,常使花色苷更稳定,且花色也更稳定而偏蓝,如鸭跖草花中Mg2+ 与花色苷螯合。氮肥过多抑制花色苷形成并导致着色不良;K+ 本身使花色苷合成的增加并不显著,但高可增强低氮对花色苷合成的促进效应。

2) 糖类糖是花色苷组分之一,也是调控花色苷合成的信号分子,其中己糖激酶为信号传感器,如在草原龙胆的切花培养中发现:蔗糖对花瓣中花色素的比例和花色苷总量有显著影响。糖可专一性地提高GAs的效果。但蔗糖对矮牵牛CHS 的表达和花色苷的合成也具有普通的代谢效应。

3) 其他如:分子氧可促进花色苷降解,抗坏血酸在低温时稳定花色苷且在较高温时破坏花色苷,均影响花色;除草剂达草灭等可抑制有色类胡萝卜素的合成而导致花色变淡。

参考文献

陈俊愉, 程绪珂 (1989) 中国花经.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上海,

程龙军, 郭得平, 张建华高等植物花生长和花色苷生物合成的信号调控. 植物生理学通讯,

黄蓉 (1990) 园林植物开花生理与控制. 农业出版社, 北京,

梁祖霞 (1998) 花的色彩之谜. 科技潮,

林泉 (1998) 色素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科学出版社, 北京,

孟繁静 (2000) 植物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庞志申 (2000) 花色苷研究概况. 北京农业科学, 18(5):

邱辉龙, 范明仁 (1998) 花青素与花色之表现. 中国园艺(台湾)

植物遗传育种习题

第四章种质资源 名词:种质、主栽品种、地方品种、同源平行变异率、种质保存、双圃制、就地保存、迁地保存、利用保存、初生起源中心、次生起源中心、 填空: 1.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式有、、和。 2. 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3.影响种子老化的主要因素是和。 4. 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5.用于保存种子的短期库,一般可存放年左右。 6.用于保存种子的中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7.用于保存种子的长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8.种质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和。 9.种质资源生物胁迫敏感性评价的方法、和。 选择: 1.()通常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较广泛的适应性,是各种育种目标的基本材料。()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2.()指那些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手段改进的,在局部地区栽培的品种。()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3.()是第一个最大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 A.中国起源中心; B.中亚起源中心; C.地中海起源中心; D.中美起源中心 4.()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A.迁地保存; B.种子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利用保存 5.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6.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繁殖和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保护区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7.种质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育成品种或中间材料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8.种质资源工作的中心环节()。 A.资源收集; B.资源利用; C.资源保存; D.资源评价 9.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的评价,()用于制订比较明确的分级标准的性状。 A.级差评价法; B.百分率调查评价法; C.状态归类评价法; D.模糊三级评价法 10.对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评价,如果实的纵径、横径,节间的长短等,取样量应不少于()。 A.10; B.20; C.40; D.60 11. 对种质资源比率性状的评价,如自交结实率、病叶率等,取样量应在300-500之间,不少于()。 A.50; B.100; C.200; D.400 判断: 1.权衡种质资源的丰度,在于其遗传的多样性,不在于蕴藏的数量和质量。() 2.种质资源和品种资源属于同一概念。() 3.园艺植物的无性繁殖,很容易导致成千上万的基因被少数基因型所替代。() 4.现在栽培的果树、蔬菜和花卉均起源于相应的野生植物。() 5.瓦维洛夫指出,种质资源研究是育种学最重要的内容。()

奥氏体

奥氏体(Austenite)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1]通常是?-Fe中固溶少量碳的无磁性固溶体,也称为沃斯田铁或?-Fe。奥氏体的名称是来自英国的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William Chandler Roberts-Austen)。 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奥氏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四面体间隙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碳。[2] 组成成分 编辑 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经过一段时间加热或保温,晶粒将长大,晶粒边界可趋向平直化。铁碳相图中奥氏体是高温相,存在于临界点A1温度以上,是珠光体逆共析转变而成。当钢中加入足够多的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化学元素时,Ni、Mn等,则可使奥氏体稳定在室温,如奥氏体钢。[2] 晶体结构 编辑 奥氏体为面心立方结构,碳氮等间隙原子均位于奥氏体晶胞八面体间隙中心,及面心立方晶胞的中心和棱边的中点。假如每一个八面体的中心各容纳一个碳原子,则碳的最大溶解度应为50%(摩尔分数),相当于质量分数约20%。实际上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 2.11%(质量分数),这是由于?-Fe的八面体间隙的半径仅为0.052nm,比碳原子的半径 0.086nm小。碳原子溶入将使八面体发生较大的膨胀,产生畸变,溶入越多,畸变越大, 晶格将不稳定,因此不是所有的八面体间隙中心都能溶入一个碳原子,溶解度是有限的。碳原子溶入奥氏体中,使奥氏体晶格点阵发生均匀对等的膨胀,点阵常数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大多数合金元素如Mn.Cr.Ni.Co.Si等,在?-Fe中取代Fe原子的位置而形成置换固溶体。替换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各不相同,有的可无限溶解,有的溶解度甚微。少数元素,如硼仅存在于浸提缺陷处,如晶界、位错等。[3] 主要性能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性:指世代间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性:是子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遗传性保证了种的存在和延续;而变异性则推动了种的进化和发展。 遗传型(基因型):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发代谢和发育,才能将它具体化,即产生表型。 表型: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饰变: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如粘质沙雷氏菌,在25℃培养时,可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这是一种饰变,但当在37℃培养时,则不产生色素,再在25℃下培养时,又恢复产生色素的能力。 微生物在遗传学中的地位: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易培养; ?繁殖快; ?易于累积不同的中间代谢物; ?菌落形态可见性与多样性;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每个个体的直接性与一致性; ?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 ?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过程。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还为育种工作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向着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从随机到定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等方向发展。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遗传变异有无物质基础以及何种物质可承担遗传变异功能的问题,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对此有着不同的猜测。直到1944年后,利用微生物这一实验对象进行了三个著名的实验,才以确凿的事实证实了核酸尤其是DNA才是遗传变异的真正物质基础。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一)转化实验 ?发现者:英国人Griffith于1928年首次发现这一现象。 ?研究对象:肺炎链球菌S型和R型 ?过程:

马氏体强化机制

2012春季学期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论文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生唐骜 学号 1091900101 班号 0919001

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唐骜 1091900101 摘要:本文以铁碳马氏体的组织形貌以及马氏体转变过程为出发点,引述了马氏体的主要强韧化机制。并通过引用各学者的实验结论,得到了铁碳马氏体的强韧化机理。 关键词:马氏体,强韧化机制,高强度钢,低碳钢,时效 1. 马氏体概述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得到的能使钢变硬、增强的一种淬火组织。 马氏体最先由德国冶金学家 Adolf Martens(1850-1914)于19世纪90年代在一种硬矿物中发现。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有片状(plate)或者板条状(lath),但是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状(needle-shaped),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为针状的原因。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中高碳钢中加速冷却通常能够获得这种组织。高的强度和硬度是钢中马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20世纪以来,对钢中马氏体相变的特征累积了较多的知识,又相继发现在某些纯金属和合金中也具有马氏体相变,如:Ce、Co、Hf、Hg、La、Li、Ti、Tl、Pu、V、Zr、和Ag-Cd、Ag-Zn、Au-Cd、Au-Mn、Cu-Al、Cu-Sn、Cu-Zn、In-Tl、Ti-Ni等。目前广泛地把基本特征属马氏体相变型的相变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2. 马氏体相变特征 马氏体转变的一般定义为:过冷奥氏体以较快的速度冷却,抑制其扩散性分解,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的无扩散型相变称为马氏体相变。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相变。马氏体相变时没有穿越界面的原子无规行走或顺序跳跃,因而新相(马氏体)承袭了母相的化学成分、原子序态和晶体缺陷。马氏体相变时原子有规则地保持其相邻原子间的相对关系进行位移,这种位移是切变式的。原子位移的结果产生点阵应变(或形变)。这种切变位移不但使母相点阵结构改变,而且产生宏观的形状改变。 (2)产生表面相变时浮突。马氏体形状改变使先经抛光的试样表面形成浮突。马氏体形成时,与马氏体相交的表面上发生倾动,在干涉显微镜下可见到浮突的高度以及完整尖锐的边缘。 (3)新相(马氏体)和母相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位向关系。马氏体相变时在一定的母相面上形成新相马氏体,这个面称为惯习(析)面,它往往不是简单的指数面,如

花色的遗传育种

课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题题目:花色的遗传特性和育种 2012年12月22日

目录 1.花色的含义及其化学基础 (3) 1.1 花色的含义 (3) 1.2花色的化学基础 (3) 1.2.1花色素的种类 (4) 1.2.1.1类胡萝卜素 (4) 1.2.1.2类黄酮 (4) 1.2.1.3 与生物碱有关的其它水溶性色素 (4) 1.2.2色素在花瓣中的分布 (4) 2花色的成色作用 (5) 2.1细胞内pH值 (5) 2.2分子堆积作用( molecular stacking) (5) 2.3螯合作用 (6) 2.4花瓣表皮细胞的形状 (6) 3花色的遗传特性 (6) 4改变花色的途经方法 (7) 4.1杂交育种 (7) 4.2突变育种 (9) 4.3基因工程在花色育种中的应用 (10) 5小结 (11)

花色的遗传特性和育种 摘要:介绍了植物花色遗传的基础,花色素的种类,显色影响因素,以及花色的遗传表现特性。综述了我国花色遗传学和改变花色方法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基因工程在改变花色中的应用,并对花色基因工程的前景作一展望。 关键词:观赏植物花色育种基因工程 ornamental plants genetic and breeding Abstract: Describes the genetic basis of plant color, flower color type, color factors, and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the color gene. An overview of China's color change color genetic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especially genetic engineering to change the color of the application, and color to make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uture prospects. Keywords: breeding of ornamental plants genetic engineering 花色是观赏植物的重要性状,花色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观赏植物的观赏价值和植物接授传粉的几率,创造新花色也是园林花卉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花色素的明显可见性, 故它又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互作的热点,此外,花卉产品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 世界花卉贸易总额每年以高速递增因此, 对观 赏植物花色的遗传特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花色的含义及其化学基础 1.1 花色的含义 植物的的花色广义上是指显花植物主要是具显眼花的被子植物花器官中一切花瓣状结构的颜色(安田齐,1989;张承志,1989),狭义仅指花瓣的颜色[1]。但是花器官除花瓣外的结构(如花萼、雄蕊和雌蕊等)均可发生“瓣花”并具有特定颜色(程金水,2000)[2]。 1.2花色的化学基础 花色是光线照射到花瓣上穿透色素层时部分被吸收,部分在海绵组织层反射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科)》考试复习题[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变育种 2.交换 3.种质资源 4.分子育种 5.品种保护 6.雄性不育 7.远缘杂交8.芽变 9.单倍体育种 10.杂交育种 11.多亲杂交 12.回交1 3.体细胞杂交1 4.实生选种1 5.选择育种 二、单项选择题 1.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是:() A. 1N---减数分裂---2N----受精---1N B. 2N---减数分裂---1N----受精--2N C. 1N---有丝分裂---2N----受精---1N D. 2N---有丝分裂---1N----受精---2N 2.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选育的群体应该是:() A. M0 B. M1 C. M2 D. M1和M2 3.通过着丝粒连结的染色单体叫:() A. 姐妹染色单体 B. 同源染色体 C. 等位基因 D. 双价染色体 4.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了几次:() A.1 B.2 C.3 D.4 5. 对于南树北移,一下做法正确的是:() A. 适当提早播种 B. 适当延期播种 C. 适当疏植 D. 补光延长日照 6. 对于优势育种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 A. 需要选择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B. 先使亲本自交纯化,用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 C. F1用于生产 D. F1用于留种 7.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叫做()。 A. 引种 B. 育种 C. 选种 D.留种 8. 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 A. 引种 B. 诱变 C. 选择 D.杂交 9. 下列属于近缘杂交的是:() A. 种间 B. 属间 C. 品种间 D.地理上相隔很远的不同生态类型间 10. 下列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植物:() A. 银杏 B. 水杉 C. 珙桐 D.鸡蛋花 11.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A. 梅花 B. 牡丹 C. 芍药 D.水仙 12. 选择在育种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独立的育种手段 B.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C.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D.物种进化 13.辐射育种时,照射花粉与照射种子相比,其优点是() A.很少产生嵌合体 B.便于运输和贮藏 C.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 D.可诱发孤雌生殖 14.属于杂种优势的一年生草花品种,每年播种都需保持其优势,利用时() A.可让其自交 B.可让该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 C.年年用其亲本进行制种 D.不利用

苏教版科学六下遗传和变异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1、、导入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 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 、 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 母是谁 3 、 学生讨论后回答 4 、 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 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 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 爸 ?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 )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 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 特征

遗传

11.(16分)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 径如下,请回答: (1)“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红脸人”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胞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此时面部皮肤的散热将会,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型均为AaBb夫妇生出“红脸人”孩子的概率是。 (2)若某正常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会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可得到个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3)对某地区调查统计发现人群中缺少ADH的概率为81%,有一对夫妻体内都含有ADH,但妻子的父亲体内缺少ADH,这对夫妻生下一个不能合成ADH孩子的概率 为。 (4)经常酗酒的夫妇生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将增大。若21号染色体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 d,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Ddd,其母亲基因型为DD,父亲基因型为Dd,则该患儿形成与双亲中的有关,因为其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分裂异常。为了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至少2点)。 11.共16分(除注明的外其余每空2分) (1)aaBB或aaBb 增加酶的合成来控制新陈代谢 9/16 (2)2n-1 (3)9/38 (4)父亲(1分)减数第二次(1分)不酗酒适龄生育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31.(14分,每空2分)产前诊断是优生学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的羊水检查是针对孕妇进行的一种检查手段,主要检查羊水和羊水中胎儿脱落的细胞。检查项目包括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羊水生化检查等,以确定胎儿成熟程度和健康状况,并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病。下图甲是羊水检查的主要过程,图乙是某患者家系遗传系谱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简答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3园林植物育种学与遗传学、栽培学有何关系 4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 5与其它植物相比,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有何特点 6简述园林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7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8试分析目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 9种质资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0简述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1种质资源考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12如何建立园林植物的核心种质 13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与各自的特点。 14如何理解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15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6简述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7试述实生选种的一般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作用与要求。18单株选择法与混合选择法各有何优缺点 19如何加速实生选种的进程 20芽变有何特点 21简述嵌合体的形成过程与分离纯化的方法。 22芽变选种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3如何区分引种中出现的饰变与形变 24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引种成功 25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26试述引种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7引种驯化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8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应分别采取何种栽培措施 29杂交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0杂交育种中如何选择和选配亲本 31如何解决杂交中自然花期不遇的问题 32采用不同繁殖方式的园林植物杂种后代的选择有何不同33远缘杂交有何意义 34与近缘杂交相比,远缘杂交有何特点 35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36如何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和难稔性 37简述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38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39比较杂交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异同点。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是研究植物生理和变异的科学,又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传递及表达规律的科学。 变异性: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个体之间表现出具有一定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遗传和变异作为作为生物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生命运动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遗传可以使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种的稳定性,而变异,可以使生物进化和产生新的物种,这使二者相互对抗,变异所出现的新特征,只有通过遗传才能保持,这又使二者相互依存。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体具有使物体发育成形状的潜在能力。 表现型;:生物体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形状。 饰变(表型模写):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原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性状:是指生物体所变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其中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 超显性:杂种的表现型并不是介于两个亲本之间,而是超过任何一个亲本,这种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基因互作: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控制同一个单位形状的现象称为基因间的互作。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相引相;两个显性性状集中在一个亲本中,两个隐性性状集中在另一个亲本中,这种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 相斥相:每个亲本中都是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这种组合称为相斥组。 完全连锁:在形成配子时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发生交换的遗传现象。 交换: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部分片段,连锁基因中的一个位于互换的片段上,因而和它相对基因互换位置,这个过程称为交换。 不完全连锁: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使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连锁基因发生部分重新组合,重组型远远小于亲本型,这种现象称为不完全连锁现象。 DNA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以亲代DNA 两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与其互补的DNA链,这样在子代DNA中,一条链来与亲代DNA,两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胁迫:环境中任何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抗性:植物对不适因素的存活能力。 植物的适应性:1避逆性:植物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与逆环境相遇,或者是植物在逆境胁迫到来之前就已完成了其生命周期。2御逆性:植物具有一定的防御环境胁迫的能力,植物在 环境胁迫下各种生理过程仍保持正常状态。3 耐逆性:逆境环境下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都随 逆境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包括御胁变性、胁 变可逆性和胁变修复性。 御胁变性:植物在逆境作用下能降低单位胁迫 所引起的胁变,起着分散胁迫的作用 胁变可逆性:逆境作用于植物体后产生一系列 生里变化,当环境胁迫解除后,各种生理工能 迅速恢复正常。 胁变修复性:植物在逆境下通过代谢过程迅速 修复被破坏的结构和功能。 同源异性器官:由同一来源属性相同的分生组 织形成的不同器官。 同源异性突变:同源分生组织发生可遗传的变 异产生异位器官或组织就是同源异性突变。 同源异性基因:控制同源型突变的基因。 遗传力:由基因型差异所引起的变异在总变异 中所占的百分率,指亲代遗传某一遗传特性给 后代的能力。 广义遗传力:遗传方差|表型方差 狭义遗传力:加性效应|表行方差 主基因:控制质量形状的基因。 微效多基因: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由于基 因数量多,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微,不 能把它们个别区别开来这类基因成为微效多 基因 修饰基因:由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也常可见 有微效基因共同参与作用。这类基因能增强或 消弱主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这类微效基因称 为修饰基因。 彩斑可分为规则彩斑和不规则彩斑,规则彩斑 是指彩色斑纹变化呈相对比较规则的几何形 状。不规则彩斑:是指无固定几何图案或比例 的异色散点或条纹。区分彩斑:是指相异颜色 间的相对组织面积较大,可以明显进行颜色区 分。混杂彩斑:是指相异颜色间难以进行区域 划分,形成所谓的“洒金”“跳枝”等类型 模式生物:a、遗传组成很清楚b、花结构很简 单,很有代表性c、很容易形成突变体,把突 变体基因分离出来 简答 花色素的三大类群:1、类胡萝卜素2类黄酮3 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分为胡萝卜素(α胡萝卜 素β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胡萝卜醇 (隐黄质和叶黄素)。类黄酮根据氧化程度不 同又可分为不同类的类黄酮如:黄酮、黄酮醇、 黄烷酮,橙酮、楂尔酮、乐精。花青素是2苯 基。 天然花青素的7大类群:天竺葵色素、花青素、 花翠素、甲基花青素、3’甲花翠素、锦葵色素、 报春花色素。 DNA双螺旋结构要点:1)两条DNA互补链 以反向平行的方式围绕统一中心轴相互缠绕, 组成双螺旋,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2)由脱氧 核糖和磷酸间隔相连而成的亲水骨架在螺旋 分子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对则在螺旋分子的 内侧,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3)DNA双螺旋 表面存在大沟和小沟;4)两条DNA链依靠彼 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结合在一起(A与 T,C与G);5) DNA双链结构比较稳定。 DNA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首先两条链 之间的氢键断裂使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 链分别作为模板,从细胞核内吸收与自己碱基 互补的游离核苷酸,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杂 的酶系统作用下,逐步连接,合成其互补链, 各自形成新的子代双链DNA分子,每个子代 分子都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另一条 是新合成的。 DNA半保留复制过程中需要哪些酶,各起什 么作用:1)DNA聚合酶:复制中去除引物填 补缺口,参与损伤修复DNA复制的主要酶2) 引物酶;可以从无到有地以DNA为模板,催 化合成一小段与DNA互补的RNA及引物(10 个核苷酸左右)引物酶本身无活性,只有与另 外6中蛋白质结合为引发体,才可催化引物的 合成。3)DNA连接酶,将复制过程中形成的 DNA片段用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4) 解旋酶,利用ATP供应能量,水解碱基间氢键, 从而打开DNA双螺旋的双链5)拓扑异构酶, 通过催化DNA拓扑结构的变化,减少由于解 链形成的张力和合成的子代DNA形成双螺旋 6)单链结合蛋白,防止单链再次形成双链,防 止核酸酶水解多核苷酸链,保护DNA。 交换值与遗传距离的关系:1、非姊妹染色单 体间交换数目及位置是随机的,2、两个连锁 基因间交换值的变化范围是0.50%,其变化反 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基因间的相对距离。遗 传距离越大,交换值越大。 株型遗传的一般规律:植物株型是一个复杂的 性状,既有激素平衡的生理因素,也有单基因 控制的显隐性性状及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花变色的机理:1)色素含量的变化所致;2) 色素形成的速度所致;3)色素形成过程中间 产物所致 花色遗传机理:与花色有关的基因;1)花色 素基因(控制花色素合成的启动和终止);2) 花色素量基因(控制花色素含量的多少);3) 花色素分布基因(在花瓣中分布由基因决定) 4)助色素基因(与控制色素种类的基因或决 定色素含量的基因密切相关);5)易变基因(能 频繁来回突变的基因即回复突变频率高的基 因)6)控制花瓣内部酸碱度基因;7)不同花 色杂交显隐性 重瓣花的起源:主要有6种方式;花瓣积累起 源、苞片及萼片起源、雄蕊及雌蕊起源、台阁 起源、重复起源、花瓣起源。 怎样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间接原因: 1)每个物种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其大小和功 能如何,他们的DNA含量是恒定的;;2) DNA在代谢上是稳定的;3)DNA是所有生 物染色体的共有物。直接原因:1)细菌的转 化已使几十种细菌和放线菌成功的获得了遗 传性状的定向转化,证明起转化作用的是 DNA;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主要由DNA 进入细胞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所以DNA是 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 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 是遗传物质。史前遗传学的缺陷:1)没有充 足的现实依据2)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3)没 有有效的实验手段;4)没有明确数量关系 孟德尔对遗传学的贡献:统计关系、杂交试验、 因子假设。 增加花径的途径:1)栽培措施的途径;2)增 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诱发多倍体、诱发 突变、增加重瓣性、发觉多基因系统的潜力) 不规则彩斑造成原因:1)质体的分离和缺失2) 易变基因的体细胞突变 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区别: 质量性状数量性状 变异类型:种类上变化数量上的变 化 表现型分 布: 不连续连续 基因数目:一个或少数微效多基因 对环境敏 感性: 不敏 感 敏感 研究方向:系谱和概率 分析 统计分析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同时收 多对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对性状的影响是微小 的、等效的,其作用是积累的;等位基因间的 显隐性关系通常不存在,他们的传递方法也遵 循孟德尔的基本遗传规律。 DNA和RNA的区别:DNA1、DNA含有的核 酸分子是脱氧核糖核酸,碱基是ACGT;2、DNA 通常是双链,一般较长;3、绝大部分DNA存 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还有少量的DNA 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内。RNA:1、RNA含有的核酸分子是核糖核 酸,含有的碱基是ACGU;2RNA主要为单链, 分子链较短;3、RNA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 有,核内则更多的集中在核仁上,少量在染色 体上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试题 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40 分) 1. 品种: 2. 有性繁殖 3. 春化作用 4. 诱变育种 5. 种质资源 6人工种子 7.原生质体 8.细胞全能性 二、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2. 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3.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4. 简述选择育种的程序? 5. 与其他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势?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 分) 1. 论述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2.论述诱变育种的意义 3. 以一种一二年生花卉为例,论述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园林植物育种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 品种: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2.有性繁殖:通过亲本的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近一半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3. 春化作用:一些植物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官发育的现象。量。 4. 诱变育种:人为的利用理化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5. 种质资源: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改良植物的基因来源 6.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体细胞诱导成形态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其包埋于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介质中,组成类似种子的单位。 7.原生质体:去细胞壁厚的裸露细胞团。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①就地保存: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 1.5 分) ②异地种植保存:基因型集中,比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但费用较高,基因易发生混杂。(1.5 分) ③种子低温保存: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装、运输、分发,但无性繁殖植物及顽拗型种子不易保存。(1.5 分) ④离体试管保存:大大节约土地和劳力,繁殖系数高,可免除病毒感染,超低温保存可长期保存种质。(1.5 分) 2. 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引种成功的标准:与原产地相比,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够露地越冬或越夏而生长发育良好;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价值;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危害。 3.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观赏品质:花型、花色、叶形叶色、株型、芳香、彩斑。 抗逆性:抗病虫害、抗寒性、耐热性、抗旱耐盐碱、抗污染 延长花期: 适宜切花耐运输: 低能耗 4. 简述选择育种的程序? 育种目标的确定;原始材料圃;株系选择圃;品种比较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试验圃;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品种审定和推广 5. 与其他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势? 1 )可以克服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 2 )无显隐性干扰,可以提高选择的正确性和效率; 3 )节省田间试验的土地与劳力; 4 )克服远缘杂种不育性与分离的困难; 5 )快速培育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系;

高考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

200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 遗传变异和进化 【命题趋向】 一、直击考点 [知识点] [能力点] Ⅰ.理解能力要求:能阐述本专题所学知识的要点,掌握遗传规律的本质并适用范围。能运用相关知识对遗传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能正确阐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和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位置。能理解基因与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Ⅱ.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能独立完成本专题中的“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并能对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的显隐关系、遗传规律,能对遗传的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遗传和进化有关的知识,能运用提供的新信息补充完善本专题中的问题。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相关能力,例如,用遗传图解分析解释说明相应的遗传现

象。 [高考热点] 在本专题的考点中,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DNA的提取和鉴定原理、遗传基本规律的实质及实践运用。常见遗传图解的书写、计算及实验设计与分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以及各种育种方式的方法、原理及流程设计等知识是高考中的热点而且所占分值很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本专题命题方向和应试策略 Ⅰ.关于性状遗传的探究实验仍被看好 高考试题的创新设计正朝着开发性、能力型目标迈进,就本专题的知识特点看,直接考查来源于课本的纯验证性实验考查的越来越少,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具有材料背景的新情境探究性实验题已逐渐演变为主流题型,如关于牛有角无角的显隐关系的判断、果蝇体色遗传德判断等。但是,情境新,理不新,考查点,还是课本上介绍的原理和规律。所以,考生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绝对不能陷入仅仅对遗传机率的计算中,而应掌握遗传实验的理念:怎样判断某基因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怎样判断某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怎样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等。 Ⅱ.从分子水平考查遗传现象的命题将受重视 值得对于分子水平解释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将会在高考中有所体现,例如: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过程以及真、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从减数分裂的角度解释生物的变异和遗传等。 Ⅲ.相关材料分析题会在高考中出现 本专题所涉及的生物学领域近些年发展很快,例如关于生物进化的证据、关于实验室生物进化的速度,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等等。高考中,这些新发现、新成果无疑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好材料。但是,考查的知识仍会是课本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不能忽视材料中所给出新结论,这些新内容也许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或者完善。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明确,科学知识是可以变化的;并尽量广泛联系课本内的其他章节,尝试用遗传的角度去解决其他的生命现象。 【考点透视】 一、网络构建 [相对性状概念图]

石材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分类的概述

石材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分类的概述 ⑴花岗石简述 ①花岗石的物理及化学性能: a、化学成份:花岗石(麻石)属深层火成岩,其主要组成为长石、石英和少量云母,主要化学成份为SiO2,约占65%-75%,花岗石因为含有铁、铜、铬、锰、碳等元素而显现华丽的色彩。同时,部份金属化合物可以提高花岗石的抗磨性。 b、物理结构:颗粒状的天然石矿,故其质地异常坚硬;花岗石的晶体粗大而致密,抗压强度很高(120-300Mpa),硬度大(S.H75-110),优质的花岗石经细致磨光及晶硬处理后,光泽度可达110-120度。是高级的建筑装饰材料。花岗石虽然结构致密,吸水率低(0.1%-0.7%),但花岗石属于酸性岩,亲水性,水份子可以通过晶隙的毛细孔渗透,所以在有地下水或曾用大量水洗地后的花岗石地面,石与石之间接合的地方会出现明显的水痕,因此花岗石应尽量减少水份在上面停留的时间。 ②花岗石的分类:在花岗石结构中,二氧化硅形成石英晶体,其他成份形成长石晶体及云母晶体,石英非常坚硬,长石稍软,而云母属片状晶体,稍有磨擦都会脱落而形成凹入的麻点,因此花岗石的云母成份多及云母晶粒大将影响其价值。花岗石可以将其归纳为粒晶花岗石和絮晶花岗石。

a、粒晶花岗石:此类花岗石是由岩浆的核心部份,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慢慢冷却而成。粒晶花岗石的石英、长石、云母晶体分布均匀,令石面出现有规律的亮点,甚至耀斑。如果云母晶体粗,则麻点明显。粒晶花岗石硬度高,经细致的打磨及优质晶硬处理后,平滑如镜,在均匀的色调下闪闪生辉,分外堂皇、华贵。粒晶花岗石的石英晶体非常坚硬,但长石晶体较软,再加上有云母形成的麻点,如没有合理的保养,很快就会变得凹凸不平,甚至变成粗麻石,简直暴殄天物。目前最佳的保养方式是晶石处理。常见的粒晶花岗石: 大花白、印度红、四川红、万年青、啡钻、金沙黑。 b、絮晶花岗石:此类花岗石是岩浆外层,在高温高压及有地下水的环境下慢慢冷却而成。由于有地下水,所以二氧化硅形成伸展型絮状石英晶,缠绕性地分布在其他晶体之中。同时,铁、铜、铬、锰、碳等元素的化合物可以渗入晶体之间,形成变化万千的色彩和时隐时现的纹理,使絮晶花岗石兼备了花岗石的坚硬及云石的多姿多采而成为高级的建筑装饰石料。絮晶花岗石还有一个特点,石面经细致的打磨及抛光之后会出现微细的酒涡状,圆润的凹面,使地面呈现出远看明亮清晰,近看略带朦胧,经晶石处理后,给人一种浪漫的情调。絮晶花岗石的石英分布不均匀,石英越少的部位越容易磨损,如果没有合理的保养,石面很快就会变成不规则的波浪形,非常可惜。目前最佳的保养方式是晶硬处理。

五评马氏体相变的切变学说

五评马氏体相变的切变学说 ——唯象“理论”的误区 刘宗昌,计云萍,任慧平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研究马氏体相变晶体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简述并评价了唯象学说,指出:(1)以贝茵应变使母相转变为 马氏体,缺乏热力学可能性,贝茵应变B作为计算数据,不可靠;(2)马氏体浮凸是相变体积变化所致,与切变无关,浮凸普遍为帐篷型(∧),矩阵计算式中的形状应变F与马氏体相变晶体学没有直接的联系;(3)点阵不变切变缺乏热 力学可能性,在实际的马氏体相变中不存在简单切变(S)。同样,刚性转动也是虚构的;(4)唯象学说基本上与马氏 体相变实际不符,应予摈弃。 关键词:唯象学说;马氏体相变;切变;贝茵应变;浮凸;矩阵式 中图号: The Fifth Commentary on Shear Theory of Martensite Phase Transformation ——Mistaken Ideas of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LIU Zong-chang, JI Yun-ping,REN Hui-ping (Material and Metallurgy School,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 Inner Mongolia, China) Abstract: It i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ly to study the crystallography of martensite phase transformation. The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was briefly described and evaluated. The proposed viewpoints are as follows. (1)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ustenite to martensite through the Bain strain lacks of the thermodynamics possibility, moreover, it is unreliable to use the Bain strain (B) as the calculating data. (2) The surface relief of martensite, which is generally in tent (∧) type, results from the bulk expansion during martensit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hear. The shape strain (F) in the matrix calculation formula is not directly relevant to the crystallography of martensite phase transformation. (3) The lattice invariance shear is short of the thermodynamic feasibility. No simple shear (S) exists in the actual martensite phase transformation, similarly, the rigid rotation is imaginary. (4) The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doesn't conform to the reality of martensit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should be abandoned. Key words: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martensite phase transformation; shear; Bain strain; surface relief; matrix 20世纪50年代前期由M. S. Wechsler等(w-L-R)[1]和J.S.Bowles等(B-N)[2]分别独立地提出了马氏 体相变晶体学的唯象“理论”:W-L-R学说和B-M学说。这两个学说基本上等价,即两者的出发点和 推理过程相近,该学说被认为是材料科学中为数不多的定量学说。由于唯象学说,或称表象学学说, 与实际基本上不符,理论上也欠妥当,故不能称为理论,称其为学说(或假说)较为合适。该学说经 过多年的修改仍不成熟,与实际相差甚远[3~5]。本文从试验和理论上对该学说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误区。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引导计划项目(20071911) 作者简介:刘宗昌,(1940~),男,汉族,河北玉田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从事相变理论和热处理技术研究。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专著和高等院校教材14部。 E-mail:lzchang75@https://www.doczj.com/doc/8615574007.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