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花色遗传机理

植物花色遗传机理

植物花色遗传机理
植物花色遗传机理

植物花色遗传机理

姓名:胡浩班级:生物技术121 学号:11312112 摘要: 植物花色是决定植物观赏价值的关键特征。以相关研究为例,介绍决定花色的相关分子机理; 论述花色遗传调控的机理。

关键词:花色;遗传调控;花色素;花色改良

1、花色素的化学组成与存在组织

植物花朵中主要含有三大类色素,即类黄酮( Flavonoids) 、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s) 及生物碱类( Alkaloid ) 。各种色素的合成备一套完整的链式反应, 其表达由一系列基因及基因组控制。类黄酮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分为黄酮、黄酮醇、黄烷酮(flavonone)和花色苷(anthocyanins)等。花色苷即花色素苷,控制花的粉红、红、蓝、紫和红紫等,由花色素和糖(saccharide)组成。类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carotene)和叶黄素(xanthophyll)(即胡萝卜醇,carotenol)的统称,所含共轭双键构成生色团,表现黄、橙、红和紫等。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氮原子的环状有机物,是氨基酸的次生代谢产物。

花色素一般存在于花瓣的上表皮细胞,深色花瓣的栅状组织、海绵组织及下表皮细胞也含有色素。不同花色素在细胞内存在的位置及状态不相同, 类胡萝卜素以沉积形式或结晶态存在于细胞质的色素

体上, 而类黄酮则以细胞液状态存在于液泡之中。花色是色素综合的外在表现, 决定于液泡的p H 值、花色素普、黄酮醇及其它辅色素的存在与浓度。

2、液泡pH值对花色影响

花瓣细胞液pH 直接与花色相关。尽管花瓣细胞液pH多在

2.5~7.5,但红色花的细胞液比蓝色花的酸性更强; 红色花衰老时液泡pH增加且花色变蓝。花瓣细胞液pH直接影响花色素的颜色表现。花色苷呈色具pH 依赖性:pH<2时显红或黄; pH<3时显红或蓝; pH>6

时显多种色; pH3~6时形成的无色甲醇假碱可再转化为无色顺式查尔酮和反式查尔酮; 在特定pH溶液中,花色苷的几种型式达成平衡且表现特定颜色; 一般,花色苷在低pH下为红色且稳定,在弱酸性的液泡pH下更趋蓝色且常不稳定;pH也影响花色苷的共色作用而影响花色。黄酮和黄酮醇酸性越强黄色越浅,碱性越强黄色越深。但是,类胡萝卜素的颜色不随pH 而变化。

3、花色素合成的遗传调控

植物花色形成涉及多种基因。Forkmann G( 1991) 将植物花色相关基因分为: 控制类黄酮生物合成单个步骤的基因、与类黄酮修饰有关的基因、开关合成途径的调节基因、影响类黄酮浓度的基因、与花朵结构有关的基因、影响花色的基因或因子、控制色素细胞的形状和分布等形态特征的基因[1]; 程金水( 2000) 也将花色相关基因分为: 花色素基因、花色素量基因、花色素分布基因、助色素基因、易变基因和控制花瓣内部酸度的基因[2]。

花色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分为两类: 结构基因,直接编码色素生物合成途径的酶, 为不同植物共有;调节基因, 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

强度和程式、影响色素的时空积累[3]。

色素生物合成的每一步均为调节基因的靶位点。调节基因在植物种间功能保守, 具独特靶基因[11]。调节基因已分离出两类: Myc 型转录因子, 如玉米的R 家族和金鱼草的delila [4]; My b 型转录因子, 如玉米的C1、P 1 和P [5,6]。调节基因产物均具备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 My c 和Myb 都可结合特定DNA 序列、活化结合位点的启动子[7]; 两类因子可能相互激活结构基因的转录[8]。

类黄酮生物合成的调节基因已被发现[9,10], 一般, 若干因子同时存在而特异性地控制类黄酮生物合成结构基因表达, 并且合成早、晚期的结构基因可能需要不同的调节因子[7]。花色苷生物合成的调节基因已从金鱼草、矮牵牛等植物中分离[12,13], 金鱼草调节基因DEL I L

A 、EL UT A 和ROSEA 均可调节花色苷合成后期关键酶DFR 和UF3GT , 但对合成前期关键酶CHS 无调控作用[14]; 矮牵牛调节基因AN 1、A N 2 和A N 11 调节花中花色苷合成[11], 也影响花瓣细胞液pH 值[15,16]。类黄酮结构基因调控也可能发生于转录后, 如矮牵牛“红星”突变体花的红色背景上白色区域的形成[17]。

类胡萝卜素合成中, 不同结构基因的表达强度可能不一致, 如在Gentiana lut ea 中, P SY 和ZDS转录在充分展开的花中最大表达, 在花发育中,PDS 的mRNA 略微增加, GGP PS 转录却减少[18]。4、植物花色的基因工程改良的一般方法

植物花色基因工程改良遵循一般植物基因工程规律; 基本原则是“还原法”。了解特定色素生物合成途径、克隆关键酶的基因是该植物花色基因工程改良的理论依据和前提[19];基因转化主要用农杆菌( Agr obacterium) 介导, 其次用基因枪( Particlebombardment ) , 选择标记常为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eomy cin phosphot ransferase) 基因和抗除草剂( herbicide-r esistant ) 基因[11,20]。

参考文献:

[1] FORKMANN G. Flavon oids as flower pigment s: the formation of natural spect rum and it sex tension by genetic engineering [ J ] . P lantBreed. , 1991, 106: 1- 26.

[2] 程金水主编. 园林植物遗传学[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23- 207.

[3]彭镇华, 汪政科. 观赏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A] . 高俊平, 姜伟民主编. 中国花卉科技进展[C]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166- 172.

[4] GOODRICH J, CARPENTE R R, COEN E S. A common regulates pigmentation pattern in divers e plant species [ J] . Cell, 1992, 68: 955.

[5] DOONER H K, NELSON O E. Interaction among C, R and Vp in the control of the Bz glucosyltransferase during endosperm development in maize[ J ] .Genetics, 1979, 91: 309.

[6] SABLOWSKI R W M. A flower-s pecific Myb protein activates tran scription of phenylpropanoid biosyn thetic genes[ J ] . EMB O J . , 1994,13: 128- 137.

[7]林泉. 色素基因的表达和调控[A] . 许智宏, 刘春明主编. 植物发育的分

子机理[C]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107- 119.

[8] GOFF S A, CON E K C, FROM M M E. Ident if icat ion of functional dom ains in the maize t ransc ipt ion al act ivator C1: Comparis on of wild-type and domin ant inhibitor protein s[J] . Genes Devel op . , 1991, 5: 298.

[9] VAN TU NEN A J , MOL J N. Cont rol of f l avonoid synthes is and manipulation of

f lower colour [ A] . D GRIE RSON, BLACKIE, GLAS SGOW.Plant biot echnol ogy . vol 2: Developmental regula ion of plant gene expression[ C] , 1991: 94- 125.

[10] JORGESEN R A. Cosuppress ion flower color paterns and metastabl e gen e expres ion states[ J] . Science, 1995, 268: 686- 691.

[11] TANAKAY, TSUDA S , KUSU MIT . Metabolic engineering to modify flower color[ J] . Plant Cell Phy si ol . , 1998, 39: 1 119- 1 126.

[12] HOLTON T A, CORNISH E C. Genetics and biochemis t ry of anthocyanin biosynthes is[ J ] . Plant Cell , 1995, 7: 1 071- 1 083.

[13] DONNER H K, ROBBINS T P. Genetic and developmental control of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 J ] . A nn. Re v . Genet . , 1991, 25: 173-199.

[14] MARTIN C , PRESCOTT A, MACKAY S , et al . Cont rol of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in f lowers of Antirrhinum mojus[ J ] . Plant J . ,1991, 1: 37- 41.

[15] 瞿礼嘉, 顾红雅, 胡苹等.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41- 286.

[16] MOL J, CORNISH E, M ASON J , et al .N ovel coloured flowers [ J ] .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 . , 1999, 10: 198- 201.

[17] VAN DE MEER I M, BROU WER M, SPELT C E , e t al. The T ACPyAT repeats in the chalcone syn th as epromot er of Petunia hybrid a act as a dominant , negative cis-acting module in the cont rol of organ-specific expression[ J] . P lant J. , 1992, 2: 525- 535.

[18] ZHU C F, YAM AMURA S, KOIWA H, et al . cDNA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carot enogenic genes during fl ower development in Gentianalut ea[ J] . P lant M ol . Biol . , 2002, 48: 277- 285.

[19] M OL J , HOLT ON T A, KOES R E. Genet ic engineerin g of commercial trait s of fl oral crops [ J] . Trends Biotechnol . , 1995, 13: 350-355.

[20] SHAO L( 邵莉) , LI Y( 李毅) , LIANG X W ( 梁晓文) , et al . A new way of

f lower al terati on by expressin

g c

h al cone synthase( CHS) genein trans genic Petunia[ J] . Bulletin of Biology ( 生物学通报) , 1995, 30( 6) : 11- 12( in Chin ese) .

植物遗传育种习题

第四章种质资源 名词:种质、主栽品种、地方品种、同源平行变异率、种质保存、双圃制、就地保存、迁地保存、利用保存、初生起源中心、次生起源中心、 填空: 1.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式有、、和。 2. 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3.影响种子老化的主要因素是和。 4. 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5.用于保存种子的短期库,一般可存放年左右。 6.用于保存种子的中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7.用于保存种子的长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8.种质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和。 9.种质资源生物胁迫敏感性评价的方法、和。 选择: 1.()通常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较广泛的适应性,是各种育种目标的基本材料。()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2.()指那些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手段改进的,在局部地区栽培的品种。()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3.()是第一个最大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 A.中国起源中心; B.中亚起源中心; C.地中海起源中心; D.中美起源中心 4.()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A.迁地保存; B.种子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利用保存 5.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6.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繁殖和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保护区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7.种质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育成品种或中间材料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8.种质资源工作的中心环节()。 A.资源收集; B.资源利用; C.资源保存; D.资源评价 9.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的评价,()用于制订比较明确的分级标准的性状。 A.级差评价法; B.百分率调查评价法; C.状态归类评价法; D.模糊三级评价法 10.对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评价,如果实的纵径、横径,节间的长短等,取样量应不少于()。 A.10; B.20; C.40; D.60 11. 对种质资源比率性状的评价,如自交结实率、病叶率等,取样量应在300-500之间,不少于()。 A.50; B.100; C.200; D.400 判断: 1.权衡种质资源的丰度,在于其遗传的多样性,不在于蕴藏的数量和质量。() 2.种质资源和品种资源属于同一概念。() 3.园艺植物的无性繁殖,很容易导致成千上万的基因被少数基因型所替代。() 4.现在栽培的果树、蔬菜和花卉均起源于相应的野生植物。() 5.瓦维洛夫指出,种质资源研究是育种学最重要的内容。()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2018贵阳)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概念图,涉及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和性状,请完善本概念图: 第1题图 ①:,②:,③:,④:。 【答案】①DNA②生物的性状③DNA④染色体 2.(2018新疆)如图分别是经过整理后的人体(女、男)细胞内的染色体排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2题图 (1)根据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甲图为性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乙图为性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 (2)甲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乙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3)若甲、乙是一对夫妇,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还是女孩的可能性 是。 【答案】(1)男女(2)22条+X或22条+Y22条+X(3)50%

3.科学家将玉米中控制β-胡萝卜素合成的基因导入到水稻中,使水稻长出能合成β-胡萝卜素的“金黄色米”。 (1)控制β-胡萝卜素合成的基因应该导入到水稻细胞的_______中(选填“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 (2)研究人员说,利用“金黄色米”种子繁殖得到的下一代还是含有β-胡萝卜素,原因是_______。(3)“金黄色米”就是一种转基因食品,目前人们对转基因褒贬不一,下列属于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是_______。(可多选) A.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推广,能减少对农药的依赖B.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组成,可能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C.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D.转基因生物可能成为外来物种而威胁其他生物

的生存 E.转基因食品短期看没什么坏处,长期的危险难以预料 【答案】(1)细胞核(2)遗传物质发生改变(3) A、C 4.(2018青岛)如图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用 A、a表示)和红绿色盲(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色觉正常基因是显性基因,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4题图 (1)由图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填“显性”或“隐性”)性状,6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其为杂合体的概率是。若6号为杂合体,和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性:指世代间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性:是子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遗传性保证了种的存在和延续;而变异性则推动了种的进化和发展。 遗传型(基因型):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发代谢和发育,才能将它具体化,即产生表型。 表型: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饰变: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如粘质沙雷氏菌,在25℃培养时,可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这是一种饰变,但当在37℃培养时,则不产生色素,再在25℃下培养时,又恢复产生色素的能力。 微生物在遗传学中的地位: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易培养; ?繁殖快; ?易于累积不同的中间代谢物; ?菌落形态可见性与多样性;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每个个体的直接性与一致性; ?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 ?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过程。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还为育种工作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向着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从随机到定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等方向发展。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遗传变异有无物质基础以及何种物质可承担遗传变异功能的问题,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对此有着不同的猜测。直到1944年后,利用微生物这一实验对象进行了三个著名的实验,才以确凿的事实证实了核酸尤其是DNA才是遗传变异的真正物质基础。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一)转化实验 ?发现者:英国人Griffith于1928年首次发现这一现象。 ?研究对象:肺炎链球菌S型和R型 ?过程: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度八年级生物下学期复习练习(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无答案)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度 八年级下生物中考复习练习(10) 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点: 1、性状是指示物体所表现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 2、“转基因鼠”的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_,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____________,即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____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通过生殖过程把____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和_____就是____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______上,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____和____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存在的,而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_______,即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_____存在。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说明:(1)相对性状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则基因也有____和____之分,显性基因控制_______,隐性基因控制_______;(2)基因组成中若有显性基因,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即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____和____两种,而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是纯合的两个隐性基因;(3)杂合基因型中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未得到表现,但并不受显性基因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 5、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有___对染色体,其中___对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称为______,只有__对染色体男女有区别,称为______,男是___,女是___。在进行生殖活动中,男性排出的精子有___种,一种含______,一种含______,而女性只排出__种含______卵细胞,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生___,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生___,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_____,各占___,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_____。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绪论 1.药用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药用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学的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而不是改变其表现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反之亦然。 3.药用植物育种学的容: 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植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药用植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获得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常规途径 从野生或者栽培品种中人工选择;通过有性或者无性杂交育种培育 5.新的育种技术 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培养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转基因工程(基因添加、基因剔除、代途径转向、DNA标记辅助选择) 6.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状况及农业生物学特征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相对性状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能保持其重要特征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7.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品种间)、一致性(个体间)、稳定性(特征特性)、地区性(生态环境)、时间性(使用日期) 8.遗传改良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快速性、丰富性 9.良种的作用: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增强适应性及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 1.有性繁殖: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2.自花授粉植物:又名自交植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异交率为0~4% 。 3.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4.自花受精:同株或同花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5.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6.异花授粉植物又名异交药用植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异交率大于50%。 7.异花授粉( cross-pollination ):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授粉。 8.异花受精:由异株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9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异株(di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②雌雄同株异花(mon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③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10. 风媒花的特征是:多为单性花,单被或无被,花粉量多,柱头面积大并有粘液等 11. 虫媒花的特征是:多为两性花,雌蕊和雄蕊不同时成熟,有蜜腺、香气,花被颜色鲜艳,花粉量少,花粉粒表面多具突起,花的形态构造比较适宜昆虫传播。 12. 常异花授粉药用植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节复习课,模拟“概念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考纲要求】 1、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相关概念的卡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下表是对某个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1、 单双眼皮、有无酒窝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 父母有酒窝,女儿也有酒窝,此现象称为 ; 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 2、若决定双眼皮的基因(A )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a )为隐性基因, 下图为父母双眼皮,女儿单眼皮的遗传图解,请尝试完成: 3、父母为双眼皮,女儿为单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女儿的 发生改变引起 的,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女儿做整形成为双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 引起的, 并没有改变,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4、若决定有白化病的基因(b )为隐性基因, 决定无白化病的基因(B )为显性基因, 则这个家庭成员中,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 女儿的基因组成是 。 若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婚配后所生的子女患 病的机会增加。 5、人的性别是 决定的,父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母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这对父母再生一个儿子的机率是 。 单眼皮 父 母 卵细胞 受精卵 亲代 子代的性状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科)》考试复习题[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变育种 2.交换 3.种质资源 4.分子育种 5.品种保护 6.雄性不育 7.远缘杂交8.芽变 9.单倍体育种 10.杂交育种 11.多亲杂交 12.回交1 3.体细胞杂交1 4.实生选种1 5.选择育种 二、单项选择题 1.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是:() A. 1N---减数分裂---2N----受精---1N B. 2N---减数分裂---1N----受精--2N C. 1N---有丝分裂---2N----受精---1N D. 2N---有丝分裂---1N----受精---2N 2.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选育的群体应该是:() A. M0 B. M1 C. M2 D. M1和M2 3.通过着丝粒连结的染色单体叫:() A. 姐妹染色单体 B. 同源染色体 C. 等位基因 D. 双价染色体 4.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了几次:() A.1 B.2 C.3 D.4 5. 对于南树北移,一下做法正确的是:() A. 适当提早播种 B. 适当延期播种 C. 适当疏植 D. 补光延长日照 6. 对于优势育种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 A. 需要选择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B. 先使亲本自交纯化,用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 C. F1用于生产 D. F1用于留种 7.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叫做()。 A. 引种 B. 育种 C. 选种 D.留种 8. 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 A. 引种 B. 诱变 C. 选择 D.杂交 9. 下列属于近缘杂交的是:() A. 种间 B. 属间 C. 品种间 D.地理上相隔很远的不同生态类型间 10. 下列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植物:() A. 银杏 B. 水杉 C. 珙桐 D.鸡蛋花 11.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A. 梅花 B. 牡丹 C. 芍药 D.水仙 12. 选择在育种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独立的育种手段 B.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C.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D.物种进化 13.辐射育种时,照射花粉与照射种子相比,其优点是() A.很少产生嵌合体 B.便于运输和贮藏 C.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 D.可诱发孤雌生殖 14.属于杂种优势的一年生草花品种,每年播种都需保持其优势,利用时() A.可让其自交 B.可让该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 C.年年用其亲本进行制种 D.不利用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导学案

性状?状?么是生物的性(2)试概括什做补充。导学生,归纳并适当教师:教师引的形生物性状,许多何生物体都有许多的学生:任状。生物的性性或行

为方式等都是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方式。征、生理特征、行为(板书:形态结构特?能遗传吗生物的所有性状都2、讨论:能会生有可的父母遗传,如双眼皮不是所有性状都能女。眼皮的子出单找们找)请同学冰和她妈妈的照片(出示影星范冰不同?妈妈长得有什么范冰冰和她的学生:认真观察,找出两人的差异。如脸型、眼皮、嘴巴等。 教师:像这样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称为相对性状。再展示图片资料,理解什么是相对性状。(板书:相对性状) 展示:几组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相对性状。 学生:做练习。 三、拓展与延伸 教师: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目前,已有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品等。 展示:各种转基因物品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教师: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你吃过哪些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转基因会引起哪些争议,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激趣导学 1.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为什么会与父母即像又不像呢? 2.为什么这个小猫和它的妈妈长得一模一样? 3.为什么这个小狗和它的妈妈的皮肤又不一样? 二、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24页—第26页的内容,完成该做的以下题并归纳结果内: 1、遗传是什么? 、变异是什么?2. 3、什么是生物的形状? 4、什么是相对形状? 三、精讲实练 活动一: 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活动二:(性状) 你能从哪些方面描述苹果和提子的特点? 什么是性状? 活动三:(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四、合作互助 合作互助1: 1、仅凭肉眼的观察和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2、生物体所有的性状都能遗传吗?如果不是,请举一个例子,并试着做出解释。

苏教版科学六下遗传和变异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1、、导入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 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 、 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 母是谁 3 、 学生讨论后回答 4 、 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 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 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 爸 ?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 )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 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 特征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套本详细整理)

一、名词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2?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3?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 4.表型模写: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有时亦称为饰变。 5?个体发育:生物体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步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过程。 6.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命周期中,性状逐渐发生变化,这是细胞分化过程。分化的细胞通过遗传控制的形态建成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个体。所以,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7?系统发育:种群从原有的一种共同形态向另一种共有形态功能过渡的过程。是生物界共同的进化历程。 8?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观赏植物的泛称,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主要包括:园林树木、花卉、草坪草和地被植物。 9. 花卉:①狭义花卉:卉,草本植物总称,花卉--开花的草本植物--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 ②广义花卉:除草本花卉外,包括木本观花植物。 10?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植物育种是通过引种、选种、杂交或良种繁育等途径改良观赏植物固有类型而创造新品种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11品种:(1)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中国农业百科全书)。DUS :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 ⑵根据特异性(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可以和其它品种相区别的栽培植物群体,不因繁殖(有性或无性)而失去重要特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种子法指南》)。 (3)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景士西)。 12.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新的个体。 13.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在细胞分裂期形成特定的形态。细胞分裂间期称为染色质。(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染色单体:复制时产生的染色体拷贝。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是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的,两个染色单体在对应的空间位置上以着丝粒结合在一起。 14. A染色体:通常把正常恒定数目的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B染色体:把细胞中除正常染色体以外,额外出现的染色体称为B染色体,也成为超数染色体或副染色体。 15?染色体组:生物为完成其生活机能所必需的包含了最小基因群的一组染色体,又称染色体基数(X)。 16?着丝点:着丝粒两侧的具有三层盘状或球状结构的蛋白 17.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18?非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非同源染色体。 19?组型:又称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20. 组型分析: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组排列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又称核型分析。核型模式图: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特征画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模式图。 21.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 22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时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因其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减数分裂。 23?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24. 四合体:一个二价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也称为四合体。 25.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内或同株花朵间的授粉。 26?异花授粉:不同株的花朵问授粉。 27. 联会:减数分裂前期I偶线期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侧向靠紧,像拉链似的并排配对现象。 28. 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过程。 29?双受精:一个精核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被称为双受精。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特有的现象。 30.转录:以DNA双链之一为模版,将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碱基互补的方式记载到mRNAb的过程。 31 .翻译:以mRNA为模版,tRNA为运载工具,将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按照mRNAk的密码顺序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多肽,并进一步折叠起来成为蛋白质的过程。 32. 三联体密码:mRNAt,三个相连的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这样相连的三个碱基成为一个密码子,又称三联体密码。 4 种碱基可以组合成64种密码子,生物体内只有20种氨基酸,因此,多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由DNA到DNA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就是生物学上的中心法则。 33.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4. 经典遗传学:基因是突变、交换、功能的三位一体的最小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生物------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8.如图是“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分析图片后回答下列各 问. ①请把上述图片的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A→D→B→C ②在上图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③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④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小鼠变成了大鼠,这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⑤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此题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合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及其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①A→D→B→C ②鼠的个体大小 ③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⑤控制性状的基因 点评: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简答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3园林植物育种学与遗传学、栽培学有何关系 4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 5与其它植物相比,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有何特点 6简述园林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7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8试分析目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 9种质资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0简述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1种质资源考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12如何建立园林植物的核心种质 13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与各自的特点。 14如何理解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15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6简述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7试述实生选种的一般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作用与要求。18单株选择法与混合选择法各有何优缺点 19如何加速实生选种的进程 20芽变有何特点 21简述嵌合体的形成过程与分离纯化的方法。 22芽变选种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3如何区分引种中出现的饰变与形变 24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引种成功 25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26试述引种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7引种驯化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8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应分别采取何种栽培措施 29杂交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0杂交育种中如何选择和选配亲本 31如何解决杂交中自然花期不遇的问题 32采用不同繁殖方式的园林植物杂种后代的选择有何不同33远缘杂交有何意义 34与近缘杂交相比,远缘杂交有何特点 35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36如何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和难稔性 37简述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38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39比较杂交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异同点。

《生物遗传与变异》单元重点知识和历届毕业考试

12、下列婚配情况中后代患遗传病可能性最大的是(2011年) A .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 B .表兄妹或表姐弟 C .中国人和外国人 D .同姓的人 18.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2011年) A .人类的遗传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致病的基因引起的 B .有某种遗传病的家族,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 C .表现正常的人,所携带的基因也是正常的 D .有血缘关系的夫妇,其后代遗传病出现的机率较高 2.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错误.. 的是(2011年)

A.基因位于DNA上B.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 C.基因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D.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24.人类双亲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是通过(2011年) A.受精卵B.性状C.胚胎D.精子和卵细胞 25.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亲代传给子代的是(2011年) A.性状B.控制性状的基因C.细胞质D.器官 26.亲代的许多性状之所以在子代身上体现,原因是(2011年) A.亲代把性状传递给子代 B.亲代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代 C.总在一起生活,长相就会相像 D.亲代把所有基因传递给子代 13、马的体细胞有64条染色体,其精子内染色体数目是(2011年) A.32 B.64 C.16 D.128 15.玉米、水稻和马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20、24和64条,它们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011年) A.10、12、32条B.20、24、64条 C.5、6、16条D.40、48、128条 17.有性生殖的生物,子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一致的原因是(2011)A.亲代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其染色体数目是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B.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C.子代体细胞由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 D.上述A B C项均正确 26.马的体细胞有32对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精子内染色体数目是(2011年)A.64条B.32条C.16条D.不能确定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试题 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 40 分) 1. 品种: 2. 有性繁殖 3. 春化作用 4. 诱变育种 5. 种质资源 6人工种子 7.原生质体 8.细胞全能性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2. 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3.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4. 简述选择育种的程序? 5. 与其他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势?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 分) 1. 论述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2.论述诱变育种的意义 3. 以一种一二年生花卉为例,论述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园林植物育种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品种: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2.有性繁殖:通过亲本的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近一半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3. 春化作用:一些植物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官发育的现象。量。 4. 诱变育种:人为的利用理化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5. 种质资源: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改良植物的基因来源 6.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体细胞诱导成形态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其包埋于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介质中,组成类似种子的单位。 7.原生质体:去细胞壁厚的裸露细胞团。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①就地保存: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 1.5 分)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 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 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 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男:44条常染色体+X女:44条常染色体+XX) 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女性为X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 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 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高考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

200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 遗传变异和进化 【命题趋向】 一、直击考点 [知识点] [能力点] Ⅰ.理解能力要求:能阐述本专题所学知识的要点,掌握遗传规律的本质并适用范围。能运用相关知识对遗传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能正确阐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和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位置。能理解基因与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Ⅱ.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能独立完成本专题中的“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并能对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的显隐关系、遗传规律,能对遗传的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遗传和进化有关的知识,能运用提供的新信息补充完善本专题中的问题。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相关能力,例如,用遗传图解分析解释说明相应的遗传现

象。 [高考热点] 在本专题的考点中,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DNA的提取和鉴定原理、遗传基本规律的实质及实践运用。常见遗传图解的书写、计算及实验设计与分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以及各种育种方式的方法、原理及流程设计等知识是高考中的热点而且所占分值很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本专题命题方向和应试策略 Ⅰ.关于性状遗传的探究实验仍被看好 高考试题的创新设计正朝着开发性、能力型目标迈进,就本专题的知识特点看,直接考查来源于课本的纯验证性实验考查的越来越少,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具有材料背景的新情境探究性实验题已逐渐演变为主流题型,如关于牛有角无角的显隐关系的判断、果蝇体色遗传德判断等。但是,情境新,理不新,考查点,还是课本上介绍的原理和规律。所以,考生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绝对不能陷入仅仅对遗传机率的计算中,而应掌握遗传实验的理念:怎样判断某基因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怎样判断某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怎样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等。 Ⅱ.从分子水平考查遗传现象的命题将受重视 值得对于分子水平解释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将会在高考中有所体现,例如: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过程以及真、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从减数分裂的角度解释生物的变异和遗传等。 Ⅲ.相关材料分析题会在高考中出现 本专题所涉及的生物学领域近些年发展很快,例如关于生物进化的证据、关于实验室生物进化的速度,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等等。高考中,这些新发现、新成果无疑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好材料。但是,考查的知识仍会是课本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不能忽视材料中所给出新结论,这些新内容也许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或者完善。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明确,科学知识是可以变化的;并尽量广泛联系课本内的其他章节,尝试用遗传的角度去解决其他的生命现象。 【考点透视】 一、网络构建 [相对性状概念图]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教案 适用园林、药用植物高职班 学校:楚雄农校 任课教师:罗春梅 二OO六年八月二十日

第一篇园林植物遗传学 第1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计划学时:2学时属累计学时:1-2学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和关系,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 教学过程:[A]组织教学 [B]讲授新课 第一节遗传、变异和环境 一、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即是一门研究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和继承的科学。 如:为什么出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现象,这些都属于遗传学解决的问题。 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关系 (一)遗传 1、概念:指亲代的性状又在子代出现的现象。 2、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使得子代按照遗传物质的规定,发育成了与亲代相似的各种性状。 3、遗传物质:指生物体的细胞内部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能自我复制。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就是遗传物质。少数病毒不含DNA,其遗传物质是RNA(核糖核酸)。 4、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单位。它是DNA分子链中各个微小的区段。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某个或某些性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变异 1、概念: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或同一亲本的子代个体之间,有些性状彼此不同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

生物的变异是很复杂的,在农业生产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在田间选择穗大粒多的变异植株为亲本,把它们的种子种下去后,在子代中有的保持了亲代穗大粒多的性状,有的却不能。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我们把能遗传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的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1)不遗传的变异 指生物性状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子代。 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的环境条件而引起,即环境条件仅能使生物的某些外部性状发生变异,而遗传物质并未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 指能够遗传的变异。 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故所产生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3)两种变异的区分及其重要性 两种变异主要根据其变异性状能否遗传来进行区分,这两种变异有时容易分清楚,而有时不易分清。例如:象植物的花冠颜色、形状及籽粒颜色、穗色、芒的长短、茸毛的有无等这些性状,往往受环境影响较小,若发生变异,一般是可以遗传的。如:长芒小麦后代中产生无芒的变异,红粒高粱后代中出现白粒变异单株等。类似这样的性状变异,一般是能够遗传的。 而有些性状如穗子大小、植株高矮、叶色的深浅等,往往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类似这里边些性状发生就异,可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造成,也可能是由于地力肥瘦不同造成,或者是由于两种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育种工作来讲,能够遗传的就异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只有从可遗传的变异中才能选育出新品种。 三、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两者是生命运动中的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而又统一的,正是由于这对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生物界生生不息、世代留传和更新发展,不断进化。 遗传使生物性状得到相对稳定,但这种不变是相对的,通过变异使得这种稳定性遭到破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差异,产生新的性状,使生物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x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 )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x )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x )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x )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 ) A. aa B. Bd C. 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例: (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 B ) A.YR B. Dd C.Br D.Bt (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B ) A.1/2 B.1/3 C.1/4 D.全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