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_研究文献综述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_研究文献综述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_研究文献综述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_研究文献综述

南开经济研究NANKA I ECONOM IC STUD IE S 2006年第2期No.22006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陈雨露侯杰*

摘要:1995年Obstfeld和R o goff提出了R edux模型,将名义粘性和不完全竞争纳入到建立在坚实微观基础上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从而开辟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0的研究方法。此后,沿着这一方向,出现了大量的文献,将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0将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主导方向,本文将对这一方向的产生和发展作一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名义刚性;不完全竞争;微观基础

一、引言

近年来,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是1995年Obstf eld和Rogoff在5政治经济学期刊6上发表了题为5汇率动态回归6的文章,开辟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0(N e w Open Econo my Macroeco2 no m ics)的研究方法,标志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沿着这一方向,出现了大量的文献,将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回顾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是在二战以后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Munde ll(1963)和Fle mm i n g(1962)将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引入到封闭经济的I S2L M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模型,即Munde ll2F le mm i n g模型(简称M2F模型)。该模型将开放经济体系最核心的变量纳入其中,尽管其最初是为了分析开放经济中的经济政策效应,但它却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70年代,Dornbusch(1976)在M2F模型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用粘性价格代替原来的固定价格,同时引入预期因素,建立了一个汇率动态模型。该模型是对M2F模型的修正和扩展,其构建的新的框架被称为Mundell2Fle mm ing2 Dor nbusch传统(简称M2F2D传统)。长期以来,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分析主要是沿用M2F模型或M2F2D传统提供的框架。但是,传统的分析框架有着内在的缺陷,无法对许多重大的经济政策问题进行分析,在其基础上发展的理论对一些经济现实也缺乏解释力。在传统分析框架的缺陷中,最基本的是缺乏微观基础,而这又是保证经济政策与政策效果之间内在联系所不可或缺的。

*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侯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邮编:100872),E2ma i:l j m i keyh@si https://www.doczj.com/doc/8c6570095.html,。作者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肯定和改进建议,并感谢编辑对文章所做的认真细致的编校工作。我们同意按照编辑部的终审意见发表本文。作者承诺文责自负。

Obstfeld 和Rogoff(1995)的开创性工作,将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跨时分析方法与M 2F 2D 传统相结合,其根本目的正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分析的新的基本框架模型(Wor khorse Model)。该篇文章及其后续的发展所形成的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其主要特征是将名义粘性和不完全竞争纳入到建立在坚实微观基础上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名义粘性和垄断竞争的假定使模拟冲击的传导机制更贴近现实;而微观基础的引入,一方面使得新的理论框架下对现实国际经济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比传统框架下的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通过求解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可以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明确的福利分析和政策评估。因此,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较之传统的M 2F 模型和M 2F 2D 传统框架下的分析方法大大前进了一步,并成为目前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导方向。

本文将对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综述,文章以下内容将这样展开:第二部分对Obstf e l d 和Rogof f 在其开创性论文中建立的Redux 模型进行介绍;第三部分对基于Redux 模型的前提假设进一步深入分析基础上的理论扩展进行梳理;第四部分介绍Redux 模型中引入不确定性后形成的随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及其发展;第五部分回顾关于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大量实证研究文献;第六部分进行总结性评述。

二、R edux 模型: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

(一)R edux 模型的提出及模型假设

Obstf e l d 和Rogoff (1995)提出了一个具有坚实微观基础的开放经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简称为Redux 模型。该模型构建了后来被称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以后的研究都是在该模型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在Redux 模型的构建过程中,Obstf eld 和Rogoff 提出了一系列的假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该模型为一个两国模型。假定世界总人口数和世界商品量都为1,人口数和商品量都是连续闭集,由指数z I [0,1]表示,其中,本国居住的人口是[0,n],剩余的部分[n,1]居住在国外;本国生产的商品量为[0,n ],外国生产剩余的[n,1]。o每一个人既是生产者)))生产一种不同的产品,同时又是消费者;劳动是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唯一要素,并且与产量正相关;国内外每一个人作为消费者具有相同的偏好,这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可用(1)式1表示:

U t =6]

s=t B s -t [R R -1C R -1/R s +V 1-E (M s P s )1-E -K L y s (z)L ](1) 该式实际上假定了一个居民的效用水平是由与效用呈正相关的消费水平、实际货

陈雨露、侯 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1式中,R ,E >0

,L <0,0

币余额以及与效用呈负相关的产出水平的一个加权平均值。?跨国贸易不存在障碍和成本,因而对每一种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这意味着对于同样的消费篮子,购买力平价成立,基于消费的实际汇率是固定的。?存在一个统一的世界资本市场,在这一市场上两个国家都可以自由借贷。该资本市场上唯一可交易的资产是用复合消费品(co mposite consumpti o n good )标价的无风险的实际债券。基于此,一个本国居民的跨时预算约束可以由(2)式1给出。?假定当期商品价格在前一期被生产者确定,在经过本期以后,价格调整到均衡点,从而将名义价格粘性引入到模型之中。?引入不完全竞争,假定每个生产者都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力量,这样,总体来看,一国的产出面对的是向下倾斜的世界需求曲线。

P t F t +M t =P t (1+r t )F t -1+M t -1+p t (z)y t (z)-P t C t -P t T t

(2)

(二)R edux 模型的内容与分析结果

1.模型的构建思路

基于上述一系列假定,在跨时预算约束下,每个人通过决定他的消费、货币持有量、劳动供给以及确定其产出的价格,努力使其一生的效用最大化。根据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可以得到三个方程:第一个是标准的欧拉方程。第二个是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方程,即实际货币余额提供的服务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持有实际货币余额的机会成本。在效用函数中,每个人直接从持有货币中受益,但是也因此损失了无风险债券的利息和消除通货膨胀成本的机会。第三个是劳动和闲暇的交替方程,即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获得收入的边际效用等于劳动的负效用。求解上述一阶条件方程,就可以得到模型的一个稳定状态点。为了进一步研究货币冲击的动态效应,Obstfeld 和Rogoff 又利用稳定状态点附近的对数线性近似得出了模型各变量的动态调整过程。这样,就构建起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不对称的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冲击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由于价格是粘性的,故此可以分别得出一个冲击在第一个时期的短期效应和对长期稳定状态的效应;相应地,还可以计算出该冲击的总的福利效应,它等于该冲击所引起的短期效用变动与长期稳定状态效用变动的贴现值之和。

2.R edux 模型中货币冲击的效应分析

在Obstfeld 和Rogoff (1995)这篇构建R edux 模型的经典文章中,他们利用该模型重点分析了Dor nbusch 汇率超调模型(Dornbusch ,1976)中讨论的一个未预见到的永久性货币供给量增加所产生的各种效应。

他们首先考察了最简单的价格完全弹性的情况,以便和后面粘性价格下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价格完全弹性的条件下,并不存在动态调整过程,价格和货币供应量同比例增加,世界经济总是处于稳定状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实体经济并不产生实际影 南 开 经 济 研 究

NANKA I ECONOM IC STUDIES 2006年 第2期No .2 2006

1式中,r t 表示债券从t 到t +1时的实际利率,F t 和M r 是一个本国居民在进入t +1时期时所持有的债券和本

国货币存量,p t (z)和P t 分别表示在t 时期商品z 的本国货币价格和总的本国价格指数,y t (z)、C t 和T t 分别为该居民在t 时期的产出水平、消费水平和付给本国政府的税负。

响,因此,货币是中性的。但是,当引入短期商品价格粘性的条件,则经济只能在长期达到稳定状态均衡,并且货币冲击会对消费、产出、汇率和贸易条件等的变化产生永久性的影响。

具体来看,当一国货币供给量增加,由于短期价格不变,名义利率下降,由利率平价条件,本国汇率出现贬值。于是,外国产品相对于国内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对国内产品的短期需求上升,导致国内产量和收入相应增加1。本国居民本可以将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费,但是为了实现跨时消费的平滑,他们只消费其中的一部分,而将另一部分用于储蓄。因此,尽管长期经常账户平衡,但短期本国则会出现经常账户盈余。由于长期财富的增加,本国居民会更加偏好闲暇,使得产量又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基于上述过程的简单分析,本国永久性的货币扩张冲击的效应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消费和产出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小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幅度。o本国汇率贬值,但贬值幅度小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幅度。这是由于粘性价格下汇率变动是由货币冲击和消费效应同时决定的,货币扩张导致的消费增加产生的消费效应对汇率贬值产生了一定的抵消作用。?本国贸易条件在短期出现恶化,而长期则会改善。这是由于短期内国内商品价格不变,汇率贬值会恶化贸易条件,而从长期来看,永久性的货币扩张冲击引发的财富效应会导致本国贸易条件改善。?降低国际实际利率水平。

与Dor nbusch 模型不同的是,在货币冲击对汇率的影响方面,R edux 模型中不存在汇率的超调。这可以从该模型的汇率决定方程来说明,根据Redux 模型推导出的长短期汇率决定方程分别由§式和¨式o给出:

E ^=(M ^-M *

)-1E (C ^-C *)(3) E ^=(M ^-M *)-1E (C ^

-C *)(4)

其中,(3)式是长期内稳定状态汇率变化率的表达式,¨式是短期内汇率变化率的表达式。由于货币冲击是永久性的,所以国内外货币供给的变化率之差在短期内和长

期内是相等的,即M ^-M *=E ^-M *

,而由本国和外国消费的欧拉方程,可以证明C ^

-C *=C ^-C *,所以,有E ^=E ^,即长短期汇率的变化率相等,没有汇率超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贸易条件的改善缓解了迅速使名义汇率贬值的要求,因此粘性价格可以减轻汇率的波动幅度。

3.R edux 模型中货币冲击的福利分析

利用Redux 模型在对货币冲击的各种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计算出冲击 陈雨露、侯 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1o之所以需求上升能够使得生产者愿意增加产出,是因为价格固定时,产出由需求决定,而垄断的生产者总是在

边际成本之上定价,即使价格不能变动的情况下满足非预期的需求也总是有利可图的。

式中,E 、M 、C 分别表示汇率、货币供给量和消费,/^0表示该变量的变化率,/*0代表国外,/)0代表该变量的

长期稳定状态。

对国内外整体福利的影响,进而可以据以对相关政策进行评估。福利分析的方法是将货币冲击对消费、实际货币余额和产出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根据¥式给出的权重和贴现率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冲击的福利效应。值得注意的是,Obstf eld 和Rogoff 利用Redux 模型证明得出,尽管冲击对国内外产出具有不对称影响,但是在正的货币冲击过后,国内和国外福利水平会得到同等程度的提高。这一结论与认为增加本国货币供给量使本币贬值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货币汇率政策的传统观点相反,它肯定了适当的货币扩张或贬值政策的积极作用。如果避开繁琐的数学推导,之所以会得到上述结论,是因为该模型认为货币冲击最主要的效应是增加世界需求,由于不完全竞争的扭曲意味着最初的产出水平较低,因此需求的驱动可以带动产出的增加从而提高整体福利。而冲击的支出转换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和实际货币余额变动效应与需求增加的效应相比仅仅是次重要的。另一方面,由于追求一生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从最初开始通过决定他的消费、货币持有量、劳动供给等变量,已经使得增加收入的边际效用等于增加额外工作努力的边际负效用,因此,本国居民生产更多产品并不提高他们的相对效用水平;类似的,最初的均衡使得冲击后通过经常账户不平衡实现的本国居民消费和闲暇的跨时再分配也不能提高他们的相对效用水平。因此,整体福利的提高是以国内外福利水平同等提高的形式实现的。

三、R edux 模型的扩展:基于模型假设的深入分析

Obstf e l d 和Rogoff 的R edux 模型构建了一个弥补了M 2F 2D 传统缺陷的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成为新一代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模型。此后,许多学者基于其假设条件的深入分析和修改,在Redux 模型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扩展和深化工作,使得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一)基于国家规模假定的扩展: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Redux 模型以及随后出现的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文献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立在两国模型的框架下,即假定两国经济规模是相同的。这主要是为了能够对国际传播渠道进行明确地分析以及将利率和资产价格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内生地决定。但是这也造成了模型的复杂化,并且不适合对小型开放经济体的分析。实际上,在小型开放经济的假定下,也可以建立类似的、更简单的模型。

Obstf eld 和Rogoff 在5汇率动态回归6附录中,就给出了一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他们假定在非贸易品部门中存在垄断竞争和价格粘性,而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一种同质同价的贸易品,即贸易品部门是完全竞争和价格弹性的,本国典型的经济人在每一期生产的贸易品数量不变,而对各种非贸易品的生产则具有垄断性;该小型经济体可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自由借贷,国际资本市场上提供的无风险实际债券以贸易品计价;贴现率等于世界利率。在上述假定下,Obstf eld 和Rogoff 考察了货币冲击的效应,得出的结论是永久性的货币冲击不会导致经常账户失衡,但是却可能会出现汇率的超调。

南 开 经 济 研 究

NANKA I ECONOM IC STUDIES 2006年 第2期No .2 2006

陈雨露、侯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Lane(1997)用这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考察了不连续货币政策的效应和开放度(用贸易部门的相对规模来衡量)对均衡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他分析指出,只有非贸易部门才能获得货币扩张的产出收益,由于这一收益的减少,一个更为开放的经济体从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中收益会较小;由于不连续货币政策下的均衡通货膨胀率与未预期通货膨胀下的收益是正相关的(Barro&Gor don,1983),因此越开放的经济体,其均衡的通货膨胀率越低。

后来,Lane(1998)重新定义了模型中消费效用函数的形式,进一步扩展了这一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在新的模型中,货币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的不平衡,但具体是顺差还是逆差则是不确定的,取决于跨时替代弹性R和期内替代弹性H之间的相互关系1。因此,这一扩展模型清楚地显示了传统Mundell2Fle mm i n g模型的结果对模型微观基础的设定是非常敏感的。

(二)关于偏好和生产技术假定的理论发展

相对于M2F2D传统,引入微观基础是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的一大进步,但是消费偏好和生产技术等的设定对于模型分析结果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实际上,Redux 模型正是建立在一系列对微观基础的特定假设基础上的,而后来的一些文献则尝试着放松和改变这些假定以检验模型的结果相对于假定变化的稳定性(Robustness)。

第一,Redux模型假定世界上每个人对国内外商品都具有相同的偏好,从而国内外商品是完全可替代的。Corsetti和Pesen ti(1997)对其进行了扩展,假定国内外商品之间是单位替代弹性的,在此基础上,他们得出了国内外居民之间有着固定的收入分配,即如果本国产出相对于外国产出上升10%,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就会下降10%。这样,由贸易条件变动的抵消作用提供的风险分配(r i s k2shari n g)机制使得经常账户始终保持平衡。而经常账户的始终平衡则意味着冲击对于经常账户没有长期效应,并且根据这一特征,Corsetti和Pesenti在不使用线性和国家间对称的假定下得出了模型的封闭式解(closed2f o r m solutions),从而模型可以用来讨论国家间结构和政策差异下最优政策选择。

第二,在Redux模型中,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不影响汇率波动。购买力平价成立条件下,各国面对着同样的实际利率并且各国的消费增长率也相同,从而导致汇率并不对冲击产生超调反应。然而,在市场定价(PT M)的条件下,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就成为决定冲击对汇率波动影响的一个重要参数。Betts和Devereux(2000)对此进行了考察,得出汇率波动与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呈负相关关系,其原因与传统的Dornbusch汇率超调模型关于货币需求产出弹性的分析类似,即一个低的货币需求消费弹性意味着,随着货币的扩张为了使得货币市场出清利率必须下降,而利率的下降只有在汇率预期升值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从而产生了汇率波动幅度增大的超调现象。

1R表示不同期间消费替代的意愿,H表示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替代程度。若RH,则经常账户赤字;当R=H时,经常账户平衡。

第三,Redux 模型中消费和闲暇是可分的,但是,如果技术进步只局限于市场部门,这种假设则与稳定的增长路径不相容。因为随着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裕,劳动力供给逐渐下降,最终将趋向于零。Chari 、Kehoe 和M c Grattan(1998)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考察了在真实商业周期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且与稳定的增长路径相容的一个标准偏好方程:

U (C,l ,M /P )=[(aC v +(1-a )(M /P )v )C /v (1-l)1-C ]1-R /1-R (5) 该效用方程中,消费和闲暇是不可分的,且具有单位替代弹性,这样,一个货币冲击在增加国内相对产出的同时为了弥补额外的工作努力就必须同时提高国内的相对消费水平。而这就大大减小了货币冲击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效果,从而降低了货币冲击对可以观察到的高实际汇率波动的解释能力。鉴于此,Chari 、K ehoe 和M c Grattan(1998)认为为了解释高汇率波动,消费和闲暇的偏好可分性假定是必要的。相应地,他们引入了一个修正了的偏好可分效用方程(公式a),当假定非市场部门生产力随着市场部门的生产力提高而提高时,该偏好设定与稳定的增长路径可以相容。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

稳定增长,还需要R =N

1,这样,就将劳动供给弹性和跨时消费替代弹性联系起来。在上述设定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劳动供给弹性或跨时消费替代弹性越高,实际汇率的波动越大。

U (C,l ,M /P )=[(aC v +(1-a )(M /P )v )

1/v ]1-R /(1-R )+7(1-l)1-N /(1-N )

(6) 第四,Redux 模型中,劳动是生产的唯一要素。由于短期内产出是需求决定的,为了增加可操作性,这一供给方面的简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Chari 、Kehoe 和M c G rattan(1998)认为引入资本要素是重要的,因为货币冲击会通过降低短期利率而导致投资激增。这样,相对于Redux 模型中货币扩张会导致经常账户盈余的结论,资本要素的引入意味着货币冲击可能会造成经常账户的赤字。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激增的影响是相对于未来增加了当前的劳动供给,从而冲击的持续性也降低。此外,Betts 和De 2vereux(1997,1999)也对投资在货币冲击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第五,Redux 模型假定只有可贸易商品,而忽略了非贸易商品的存在。H au(2000)将非贸易商品引入到模型的分析中,对R edux 模型进行了扩展。他研究发现,首先,非贸易商品的存在会扩大货币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其次,非贸易商品的存在意味着需求扩张是偏向于本国商品的,从而提高了国内相对于国外的消费;最后,由于冲击后在向新的稳定状态过渡的过程中,实际汇率预期将会升值,这样由消费决定的实际利率国内就会相对低于国外,进而造成国内外消费更大的差异。上述后两点导致了货币冲击后价格水平的下降,因此部分的抵消了因非贸易商品的存在引致的汇率波动增加。最后,H au 模型中的高汇率波动是与相对国内生产商品而言进口商品相对价格的高波动相联系的,而这在数据中一般不容易被明显发现。

南 开 经 济 研 究

NANKA I ECONOM IC STUDIES 2006年 第2期No .2 2006

1R 是跨时消费替代弹性,N 是劳动供给弹性。

陈雨露、侯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三)关于商品一价定律成立假定的理论发展

在Redux模型中,假定商品一价定律始终成立。然而,很多学者(如Engle,1993; Engle&Roger,1996)的研究表明,跨国间的商品价格对一价定律的偏离已经超越了地理距离或运输成本所能解释的范围,于是一些学者结合市场分割和市场定价(Pric i n g to M ar ke,t简称PT M)问题对R edux模型进行了扩展。/市场定价0一词最先由K r ugman (1987)提出,意指当市场处于分割状态1时,出口商可以根据进口地点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价格。一个外国出口商如果可以根据市场定价,在面临进口国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就可能为了保有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而降低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以使得用进口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不变或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从而导致汇率贬值无法产生或较少产生支出转换效应。

Betts和Devereux(1996)较早地涉足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且之后又发表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论文(Betts&D evereux,1997,1998,2000)。他们假定商品的价格以买方的当地货币计价,这一现象被称为/当地货币定价0(Local Currency Pric i n g,简称LCP)原则;同时,还假定价格不经常调整,即进口方的货币价格粘性。通过上述两个假定, Betts和Devereux表述了市场定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L CP2PT M模型。由于该模型在求解方面表现出的可操作性,以及它对实际存在的贸易品国际相对价格变动现象的描述能力,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Obstf eld和Rogoff(2000)在对四组国家1974) 1998年的月度数据进行的分析中也验证了在一定时期确实存在市场定价。

LCP2PT M模型研究认为:首先,市场定价限制了汇率变动对商品价格的传递(pass t h rough),使得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减少甚至消失,因而汇率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很小,当发生货币冲击后,为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均衡汇率会比在非市场定价情况下有更大幅度的波动,从而增加了短期出现汇率超调的可能性,而这一结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短期内,即使是较大的汇率变动对经济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现象。其次,在非市场定价的情况下,货币冲击倾向于引发不同国家之间较大的消费共同变动和较小的产出共同变动。然而,市场定价改变了这一情况,由于引致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市场定价导致了不同国家消费共同变动的减少,同时,汇率支出转换效应的消失增加了不同国家产出的共同变动,而这一结论与某些著名的经验研究(如Backus,K ehoe&K ydland, 1992)相符合。再次,在市场定价条件下,汇率贬值能够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这是因为以外国货币标价的出口商品价格是固定的,从而,贬值提高了相应的以国内货币标价的出口商品价格,但是以国内货币标价的进口商品价格却没有改变。因此,与Redux模型的结论不同,本国一个未预期的货币冲击能够通过对外国贸易条件的负面影响进而引发/以邻为壑0效应。相关地,Betts和Devereux(2000)研究表明市场定价的存在严

1市场分割指商品在不同地区存在着价格差别,但国际套利却很难或几乎不可能。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国家标准或者垄断厂商对国际商品套利的限制和阻止。根据市场分割的程度,生产者可以在不同的国际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价格,即市场定价。

重地改变了贬值改善经常账户的参数条件。最后,市场定价的引入对于货币政策冲击国际传导的福利效应有着重大的影响。在Redux 模型中,一个未预期的货币冲击会同时提高国内外的福利水平,但是在市场定价的条件下,国内货币扩张增加了本国福利,但却降低了国外福利,因此,货币政策是一种/以邻为壑0的工具。而这就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总的来说,LCP 2PT M 模型框架下的分析指出了商品市场分割和市场定价有利于解释国际汇率和价格的波动,并且对冲击的国际传导、福利效应以及政策评估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也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尽管存在滞后,但汇率变动确实存在着全球范围内的支出转换效应,因此,该效应理应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得到反映。实际上,并没有理由认为以LCP 2PT M 为特征的模型不能同时包含支出转换效应,将两者结合成为了一个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例如,Corsetti 和Pesenti(2001)将市场定价程度的参数引入分析,实现市场定价和支出转换效应某种程度上的结合,从而对LCP 2PT M 模型给予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关于世界资本市场结构假定的理论发展

Redux 模型假定世界资本市场上只能交易无风险的实际债券,因此,资本市场是不完全的。Obstf e l d 和Rogof f(1996)对此假定的解释是,很难想象在一个能够实现国际风险完全分担的充分完善世界中,价格或工资的刚性能够存在。尽管如此,很多学者还是在资本市场结构假定方面对Redux 模型进行了扩展。

Chari 、K ehoe 和Mc G rattan(1998)在PT M 模型的框架内,比较了完全资本市场1下和资本市场只有一种本国货币标价的不连续的名义债券可交易下的货币冲击效应,发现由于均衡经常账户波动很小,两种情况下货币冲击的持久性影响相差并不大。Betts 和Devereux(1998)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然而,T ille(1997)指出,市场定价的条件下,资本市场的结构通常会使货币冲击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发生质变。例如,如果资本市场上只有一种本国货币标价的名义债券可以交易,非预期的汇率变动就会改变外国居民面对的实际利率,从而使得他们的最优消费路径发生偏移。

一些学者对资本市场存在的摩擦阻力给予了关注。Sutherland(1996)首先将交易摩擦引入到了模型的分析,他假定只有债券可交易,但是购买外国债券需要承担一定的交易成本。交易摩擦的出现使得国内外利率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在出现国内货币冲击时,国内利率下降,与国外利率之间出现一个负的利率差,与此同时,国内相对消费会出现一个跳跃性的增加,并且资本出现外流,结果导致汇率只有小幅度的贬值,而这又意味着国内产出增加较少,最后,汇率相对于长期水平出现低调(undershoot)。Sutherland 在模型中还采用了Ca lvo(1983)关于名义粘性的设定,在此基础上得到的一 南 开 经 济 研 究

NANKA I ECONOM IC STUDIES 2006年 第2期No .2 2006

1资本市场完全和一价定律成立的条件下,充分的风险分担意味着货币冲击不会带来财富的转移,从而Redux

模型中财富效应的持久性影响将不会存在。这样,完全资本市场假定可以通过消除经常账户与净外国资产作为冲击的动态传播渠道而使得分析简化。

陈雨露、侯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个结论是,价格的惰性越强,资本市场摩擦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越大。后来,Senay(1998)在Sutherland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商品市场分割和市场定价行为,考察了一系列货币、财政和生产冲击的效应。她得到的一个结论是,在决定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过程中,资本市场一体化在其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品市场一体化的程度。

(五)关于名义粘性假定的理论发展

在Redux模型中,假定当期商品价格提前一期确定,经过本期后,价格进行充分调整。实际上,为了分析的方便,该假定采用了一种简化的方式来描述价格粘性。Corse tti 和Pesenti(2001)指出,如果价格粘性是由固定的菜单成本(menu cost)形成的,当冲击非常大以至于造成边际成本超过价格时,企业就有动机在冲击后立即调整价格。因此,粘性价格的假定只有当冲击在一定的范围内才可能是合理的。

在大量的文献中,对名义粘性的假定一般都是假定价格的粘性,而Bergi n(1995)则认为,工资粘性假定要优于价格粘性假定。H au(2000)建立了一个模型,讨论了商品价格可以灵活调整而名义工资提前确定的情况;Andersen(1998)提出工资粘性比价格粘性更容易产生持久的影响;Obstf eld和Rogoff(2000)也对工资粘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工资粘性对开放经济中汇率的影响很大。实际上,若假定每个人生产不同的产品,则不同的人提供的劳动具有差异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状态。面对固定的需求弹性,如果生产者依据在工资基础上固定加价的原则来确定商品价格,则由于工资是粘性的,商品价格在短期内也相应的会保持固定。因此,该种情况下工资粘性实质上也同样具有Redux模型中的国内商品价格粘性所能产生的国际传导效应。

一些学者认为,Redux模型中假定的价格在一期后间断一次性的调整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因此他们考虑使用允许平缓价格调整的/蹒跚价格设定0(staggered price set2 ti n g)方法来引入价格粘性。早期采用该方法研究价格粘性的有Taylor(1980)、Blan2 chard(1983)和Ca l v o(1983)等,其中,Ca lvo(1983)对粘性价格的设定1较具有代表性,为很多Redux模型的扩展文献所采用。Koll m an(1997)假定工资和价格都是粘性的,他比较了工资和价格提前设定和以Calvo方式调整工资和价格两种情况下货币冲击的影响,发现Calvo方式的名义粘性能够更好的解释大量观察到的名义与实际汇率的序列相关性和价格水平的缓慢调整,但是对产出与其它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性却解释不足。

四、不确定性的引入:随机的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汇率风险普遍存在,是国际经济政策分析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例如,美国之外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往往会出现美元的突然升值,而这通常是由/安全港效应0引

1Cal vo假定每个厂商调整其价格的机会是随机的,且有大量相互独立的厂商。这样,每一期都有固定比例的厂商调整价格,从而使得总体价格水平是一个平滑变量,仅仅随着时间逐渐变动。假定价格调整机会的Poiss on 逼近率为C,则每期有C比例的厂商变动价格;对一个特定厂商而言,其进行价格调整的间歇为1/C。

发的大量资金向美国转移造成的;欧洲消除国家主权货币而建立统一货币,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汇率的不确定性严重阻碍了贸易的发展。然而,在Redux 模型及很多后续文献的分析中,并没有涉及不确定性问题,名义汇率风险这一众多现象的分析基础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者们通常依靠一个确定的等价假定来近似准确地均衡关系,这种处理方法的一个很大的缺陷,即K i m ball(1995)所指出的,/不可能对影响产出方差的变化有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福利分析0。近年来,除了在R edux 模型的假设上进行突破外,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即将粘性价格下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扩展到随机的环境中,从而使名义汇率风险在模型中得以明确的反映。

最先在这一方面进行突破的是Obstf e l d 和Rogof f(1998),他们在Corsetti 2Pesenti 模型设定(Corsetti&Pesent,i 1997)的基础上,通过假定本国和外国货币存量变动服从对数正态的随机过程,将货币不确定性及名义汇率风险引入进了模型中。这一方法使得能够对不同汇率制度下的福利权衡进行明确的量化分析,并且这种权衡与国家的规模相联系。在引入不确定性后的框架下,Obstf eld 和Rogoff 得出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结论:第一,风险不仅影响资产价格和短期利率,而且影响单个厂商的价格确定,进而还影响预期产出和国际贸易流量。第二,尽管冲击前在价格设定上的差异和冲击后在相对产出水平上的差异,由于货币的不确定性对两个国家的冲击前福利有着对称的影响,因此本国和外国对于建立一个最优全球汇率体系有着相同的动力,而且不论国家规模相对大小,该结论都成立,这就与通常所认为的小国会更关注汇率稳定的观点截然不同。第三,汇率风险不仅影响早期文献广泛研究的投机的可预测收益,而且影响汇率水平。第四,本国货币波动性的增加会导致汇率风险溢价水平和远期汇率风险溢价水平的同时下降。Obstf e l d 和Rogoff 从汇率变动为消费波动提供对冲的角度对这一结论进行了解释。该结论与/金融市场上货币冲击波动性越大,风险溢价越高0的传统观点正好相反,并且为著名的远期溢价之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第五,本国货币的较大波动,尽管会导致低的国内名义利率和本国货币的升值,但一定会减少国内外的预期福利。 在Obstfeld 和Rogoff (1998)随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上,Devereux 和Engel(1998)加入市场定价因素后对其进行了扩展。他们利用扩展后的模型对固定和浮动两种汇率制度安排进行了福利比较,结果显示:制度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定价的方式;一旦价格的决定中包含进风险溢价,汇率制度就不仅与消费、实际货币余额和闲暇的方差有关,而且还与这三个变量的均值有关;由于市价定价能够隔绝汇率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在市场定价下浮动汇率制度的成本比在生产者货币定价下更低,一旦市场参与者的风险规避程度至少与对数偏好的消费者一样时,一个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要比钉住汇率制度有优势,相反,在生产者货币定价条件下,如果风险规避程度足够高,则固定汇率制度将更有优势。

Bacc hetta 和van W i n coop(1998)也建立了一个市场定价条件下的随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模型,所不同的是,他们的模型采用了一个更为简单的两期动态框架,这就使得他们能够分析消费和闲暇在偏好中不可分性的影响。在他们的分析中,一个重要的

南 开 经 济 研 究

NANKA I ECONOM IC STUDIES 2006年 第2期No .2 2006

陈雨露、侯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结论是,货币的不确定性使得在本国和外国市场分别定价成为最优:如果消费和闲暇是可替代的,对国外的定价会高于对国内消费者的定价,从而减少国际贸易的数量。这样,传统关于汇率不确定性会减少贸易的担心就在一个一般均衡模型中被正式反应出来,在该模型中,汇率波动和贸易量同时被潜在基本因素的随机性质所决定。Obstf eld 和Rogoff(2000)还建立了一个将市场定价应用于中间投入品的国内外定价随机模型,其分析的结果证明了在面临货币冲击时,对中间投入品实行市场定价也会给经济带来持久性影响。

Engel(1999)对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外汇风险溢价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四点主要结论。第一,弹性价格一般均衡模型中风险溢价的存在依赖于外生的货币冲击与总供给冲击的相关性,而粘性价格模型中的风险溢价则是内生的;第二,粘性价格模型中总供给冲击的分布对外汇风险溢价没有影响;第三,在给定风险溢价取决于消费者面对的价格条件下,当购买力平价不再成立时,由于生产者以消费者货币定价,导致没有一个固定的外汇风险溢价;第四,标准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通常并不意味着有大的风险溢价。

五、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实证研究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原有理论不能为一些现实问题给出合理解释的回应。随着该方向理论的不断发展,一些学者又开始试图通过经验研究来为新理论模型中的一些结论和机制提供检验或现实依据。但是总的来看,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前还缺乏系统的、成功的经验研究的支持。

Chari等(1998)和Koll m an(1997,1998)采用一种校准法(cali b rati o n method)1验证了粘性价格下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大小。在粘性价格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数量特征方面,他们的这些研究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结果。然而,即使货币冲击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只能解释总体经济波动的一部分,这也并不意味着与名义刚性的存在和货币政策在应对其它失调中的重要作用不一致;此外,一般认为名义和实际汇率的无条件方差还受到大量与宏观经济基本面无关的市场噪声的影响。因此,这种校准法在对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总体经验评估方面是并不充分的。

除了使用校准法外,对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经验研究中一个更为重要的方法是利用VAR经济计量模型得到的脉冲反映函数(i m pu lse2response f unctions)来获得有用的经验证据。C lar i d a和Ga li(1994)、E ichenbau m和Evans(1995)较早的建立了VAR 模型对货币冲击的效应进行研究,认为货币冲击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方式在数量上与粘性价格模型的预测相一致。后来,Betts和Devereux(1997)进一步发展了E i c henbaum2

1该种校准法主要是通过对由模型得出的无条件动量(un cond iti onalm o m ents)与数据中观察到的无条件动量进行比较。

Evans 的VAR 模型,并将贸易余额加入模型,其研究结果显示,PT M 模型下得出的结论与现实统计数据的吻合程度要高于R edux 模型。还有一些文献试图验证货币冲击是否像一些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模型显示的那样影响经常账户。Lane(1998)使用货币冲击对经常账户没有长期影响这一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识别假定,估计了一个V AR 模型;Lee 和Ch i n n(1998)、Prasad(1999)则采用货币冲击对实际汇率没有长期影响这一识别假定进行估计,总的来看,这些研究都发现正的名义货币冲击会改善一国经常账户的状况。

除了通过数据来研究货币冲击的实际影响,还有一些学者,如Basu 、Fer nald 和K i m ba ll(1998)、G ali(1999)等,关注名义刚性对财政或技术等实际冲击传导机制影响的实证研究。Basu 、Fer nald 和K i m ba ll(1998)在一个封闭经济的假定下,研究了正的技术冲击如何能够在名义粘性存在的情况下对产出水平产生负面的影响。而将Basu 等的这一研究扩展到开放经济的情况下,研究粘性价格下非货币性冲击对实际汇率、经常账户和相关的冲击国际传导机制的影响,则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课题。

H au(1999)对其后来的一篇文献(H au,2000)中明确提出的/非贸易部门的相对规模越大,货币冲击对实际汇率的影响越大0这一结论进行了经验检验,发现实际汇率波动与开放度实际上是负相关的。Obstfeld 和Rogoff(1996)、Gagnon (1996)、Lane 和M ilesi 2Ferretti(1999)的研究则通过对OECD 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净外国资产和实际汇率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提供了证据,而这一经验发现为即使是暂时性的冲击也能产生持久性影响的命题提供了间接的支持,因为经常账户不平衡改变净外国资产,因此能够产生长期持久的实际效果。在财政政策方面,Caselli(1998)利用欧盟的数据验证了利用Redux 模型可以得出的国家间的私人消费增长率的差异与公共消费增长率差异之间的负相关关系。Bergi n (2003)经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小国开放经济模型中,粘性价格的假定作为货币冲击影响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的重要性。

六、总结性评述

本文对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回顾。所谓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是指在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中对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问题进行的研究。这种新的分析框架的主要特征是将坚实的微观基础、名义粘性和不完全竞争融入到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构建之中,最早由Obstf eld 和Rogoff(1995)提出。此后,很多学者在保留这一框架最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分析框架进行了发展,并用其对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这一新的框架下,关于冲击效应的分析结果有些与传统框架下的分析结果相同,但也有许多不同于传统理论的新的结论。特别是,由于微观基础的引入,在新的分析框架下可以进行严格的福利分析和政策评估,使得开放经济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此外,随着随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模型的提出,不同的政策制度也

南 开 经 济 研 究

NANKA I ECONOM IC STUDIES 2006年 第2期No .2 2006

陈雨露、侯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可以在这一框架下进行比较。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较之传统框架下的理论体系在分析方法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并成为目前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导方向。

然而,从本文的综述中可以看出,许多冲击效应和福利结果对于名义粘性的具体形式、偏好的设定、资本市场的结构等假定前提非常敏感,许多结论和政策建议都是在严格的特定假设前提下得出的。当前,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从假设条件到具体结论都缺乏系统的、成功的经验研究的支持,这就使得这一领域的发展从目前来看更有意义的是其研究方法上的突破,而不是其结论本身。只有当大量的经验证据为某种/更为贴近实际0的前提设定提供支持,并且在这种设定下的分析结论也能被经验研究所证实,这种结论对于实践才更有指导意义。因此,关于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对于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应成为未来突破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Andersen,T.M.P ersi stency i n Sticky P r i ce M ode ls.Euro pean Eco no m ic R evie w,1998,(42):

593)603.

[2]Bacchetta,P.and van W i ncoop,E.Does Exchange R ate Stab ility Increase trade and Capita l F l o w.

FRB of New York R esearch P aper,No.9818,1998.

[3]Basu,S.,Fe rnald,J.and K i m ba l,l M.Are Technol ogy I mpro ve m ents Contracti onary.In ternati onal

F i nance D iscussi on P aper,Federa l R eserve Board,No.1998)625,1998.

[4]Bergi n,P.R.Putti ng the"N e w Open E cono m yM ac roeco no m ics"t o a Test.Journa l of In terna tiona l

E co no m ics,2003,60(1):3)34.

[5]Betts,C.and Devereux,M.The Exchange R ate in a Model of P ric i ng toM arke t.Euro pean E cono m ic

Revie w,1996,(40):657)80.

[6]Betts,C.and Devereux,M.The Interna ti ona lM o neta ry Trans m i ssi on M echanis m:A M odel of R eal

Exchange R ate Adjust m ent Under P r i c i ng2to2M arke t.University of So u t hern C aliforn i a and Un i versity of B ritish Col u m bia,m i m eo,1997.

[7]Betts,C.and Deve reux,M.The Internatio na lE ffec ts ofMonetary and F i sca l Poli cy in a Two2Country

Mode.l Un i ve rsity of B ritish Col u mb ia,m i m eo,1998.

[8]Betts,C.and Devereux,M.Exchange R ate Dyna m i cs i n a M ode l of P r i c i ng toM arke t.Journa l o f

Interna ti ona l Econo m ics,2000,(50):215)44.

[9]Cha r,i V.V.,K ehoe,P.andM cGrattan,E.Can Sti cky Pr ice M ode lsG enerate Volatile and P ersis2

tent R eal Exchange R ates.FRB ofM inneapolis R esearch Pape rs,No.223,1998.

[10]Corsett,i G.and P esent,i P.W e lfare and M acroecono m i c In terdependence.NBER W orking P aper,

No.6307,1997.

[11]Corsett,i G.and P esent,i P.W e lfare andM acroecono m i c Interdependence.Qua rter l y Journa l of E co2

no m ics,2001,116(2):421)45.

[12]Devereux,M.and Enge,l C.F i xed ve rsus F l oati ng Exchange R ates:H o w P rice Se tti ng A ffects t he

Opti m a lChoi ce of Exchange R a te R egi m e.NBER W ork i ng P aper,No.6867,1998.

[13]Enge,l C.Accounti ng for U.S.R ea l Exchange R ate Changes.Journa l o f P olitica l Econo my,1999,

(107):507)538.

[14]H au,H.R ea l Exchange R ate Vol a tility and E cono m i c Openness:Theory and Evidence.ESSEC,

m i m eo,1999.

[15]H au,H.Exchange R ate De ter m i nati on:The R ole of Factor Pr ice R i gidities and Nontradables.J our2

na l o f Interna tiona l E cono m ics,2000,(50):421)48.

[16]K i m bal,l M.The Quantitative Analytics of the Basic Neo2m onetaristMode.l J o urna l o f M o ney,Credit

and Ba nki ng,1995,(27):1241)77.

[17] Lane ,P.R .Infl a tion in Open E cono m i es .Journa l o f Interna tiona l E cono m ics ,1997,(42):327)

47.

[18] Lane ,P.R .M oney Shocks and the Curren tA ccount .m i m eo ,T ri n ity College Dubli n ,1998.

[19] Lane ,P.R .The New Open E cono m yM acroecono m i cs :A Survey .Journa l o f Interna tio na l Eco no m 2

ics ,2001,(54):235)66.

[20] Lee ,J .and Chi nn ,M.The CurrentAccount and The R eal Exchange R ate :A Structura lVAR Analy 2

si s ofM a j or Cu rrenc ies .NBER W ork i ng P aper ,No .6495,1998.

[21] Obstfe l d ,M.and R ogof,f K .Exchange R a te Dyna m i cs R edux .Journa l o f P olitica l E co no my ,1995,

(103):624)60.

[22] Obstfe l d ,M.and R ogof,f K .F o undati ons of Internati ona lM acroecono m ics ,M I T Press ,C a m bri dge ,

MA ,1996.

[23] Obstfe l d ,M.and R ogof,f K .R i sk and Exchange R ate .NBER W ork i ng P aper ,No .6694,1998.

[24] Obstfe l d ,M.and Rogof,f K.New D irecti ons for Stochasti c Open Eco no m yM ode ls .Journa l o f Inter 2

na tiona l E cono m ics ,2000,(50):117)50.

[25] P rasad , E.S .Interna tio na l Trade and the Bus i ness Cycle .Econo m ic Journa l ,1999,(109):588)

606.

[26] Senay ,O .The E ffects of Goods and F i nancial M arket Integratio n on M acroecono m ic Volatility .The

M anchester School Supp l em ent ,1998,(66):39)61.

[27] Su t her l and ,A .F i nanc i a lM arket Integra ti on and M acroecono m i c Volatility .S candinavian Journa l o f

Econo m ics ,1996,(98):521)39.

[28] T ille ,C .The Interna ti ona lW e lfare effec t ofMonetary Poli cy under P ric i ng toM arket .P ri nceton Uni 2

versity ,m i m eo ,1997.

The N e w O pen E cono m y M acroecono m ics :A Survey

Chen Yu l u H ou Jie

(School of F i nance R en m in Un i versity of Chi na ,100872)

Abstract :I n 1995,Obstf e l d and R ogof f brought f or war d a R eduxMode.l This model i ntroduce d no m inal ri gi dit i es and m arket m i perf ections i nto a dyna m i c general equilibri 2um m odel w ith well 2specified m icr o 2f oundati ons and thus inaugurated a ne w research approac h na med ne w ope n econo m y m acr oecono m ics .S i nce then ,there has bee n an outpouri ng of literatures researc he d on this field .The ne w open econo mym acroecono m 2ics has brought the devel op m ent of open econo m y macroecono m ics i nto a ne w era and

has been a do m i nant approach i n recent research .Th i s paper atte mpts to off ers a sur ve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 w ope n econo m ym acr oecono m ics .

K ey words :Ne w Open E c ono m yMacroecono m ics ;No m inal R igidities ;I mperf ect Co m 2pet iti on ;M icro 2f oundat i ons

JEL C lassificat ion :E10 F41 F49

南 开 经 济 研 究

NANKA I ECONOM IC STUDIES 2006年 第2期No .2 2006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趋势: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趋势:一个文献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向东部集聚的趋势,而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及城市化的推进,我国部分制造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制造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也催生了我国对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本文对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制造业;空间分布;集聚发展;服务业;城市化 制造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仍然起主导作用。我国制造业的增长经过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各地分散发展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聚发展的转变。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有着明显的东部集聚特征,同时在与服务业及城市化三者的关系中起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一、制造业的空间分布 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面临怎样缩小地区差距的问题,而工业空间分布差异是形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探寻中国地区差距形成原因必须分析中国工业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由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成为了一个热点。 吴三忙、李善同(2010)借助重心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经过研究,他们发现,从制造业空间分布变动方向看,198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南下东进”的特点,但2003年后,我国部分制造业呈现出“北上西进”的特征;从制造业空间分布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从区域分布的制造业属性看,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更明显,相比之下,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更多分布在北部及中西部地区。 二、制造业集聚发展的趋势 理论上,主流新古典经济学通常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且忽视空间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在不考虑自然资源分布异质性的情况下,现实世界将变成一种“无城市”的世界或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状态,很显然,这与现实世界到处是产业集聚和城市快速发展的事实不相符合。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的解释长期以来一直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核心任务之一。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等(2004)从地方保护主义的视角,利用对数据集的动态估计方法,发现利税率较高以及国有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地方保护更趋于严重,产业的地区集中度相应也比较低。 罗勇、曹丽莉(2005)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精确的测定了中国20个制造业分别在1993年、1997年、2002年、2003年的集聚程度。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程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

美妆行业网红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美妆网红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红”这一词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文化更迭的时代被大众所熟识,“网红营销”成为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似乎只要被冠上“网红”这两个字,再经过网络的推波助澜,一下就能引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美妆网红也因此出现,依靠着自身的才华和颜值,在一些平台上发表美妆测评推荐,给自己树立一种美妆专家和时尚达人的形象。同时也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再仅仅关注饮食方面,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形象,而在购买美妆产品上,女性成为了最大的消费者。她们并不是太过了解美妆产品知识,所以需要一个意见领袖来指引,这时美妆网红就成为中心。本文以美妆行业网红营销为例,在参考和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根据结果提出模型。在提出的模型中选择美妆网红的知名度、精准性、互动性、专业性和信任为调查预测,进行假设和问卷调查设计、发放。本文的问卷采用线上填写的形式,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网红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几个影响因素,建立模型。结合模型及研究成果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美妆行业;网红营销;消费者购买行为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伴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化媒体被衍生出来,与人们的生活无缝衔接,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心仪的商品。在这个网络信息充斥的时代,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第一步就是搜集商品信息,这个时候大部分的网红就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信息,辨别不同消费者适合的产品。而网红的年龄等特征与90后消费者较为接近,作为意见领袖的网红推荐的商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1]。所以在网红营销下,网红推荐的产品或服务等信息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存在影响。 1.2选题意义 网络购物人群不断增多,网络经济不断增长,网络直播技术的创新发展,网红营销成为了现在一种新型的方式。新的营销模式被网红经济带出,网红们通多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营销产品,联合商家通过网络购买产品获得利润,同时商家也因网红推荐而提高产品销量,这成为了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网红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网红营销的成本低,同时其本身有一定的粉丝,不必去寻找消费者。美妆产品针对的一般是女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她们喜欢美好的东西,也喜欢跟从消费和攀比,美妆网红网红的知名度越大,产品销量越高,也越会刺激购买。 1.3研究内容 本文以美妆行业网红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展开调查研究。 (1)查询相关的文献,对网红、网红营销及消费者购买心理进行分析,总结出网红营销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建立模型,为网红营销的理论奠定基础。 (2)在网红营销理论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找出几个影响因素。比较各个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为网红营销提供建议。 1.4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从网红相关研究、网红营销的相关研究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和梳理,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

宏观经济学题目

一,名次解释 1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部分行业劳动力在技能、素质等方面的不适应造成的失业。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在一泄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挤岀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4潜在产量又称充分就业的产虽:,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5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6通货膨胀:指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泄的时期内持续的上升过程。 7MPC:即边际消费倾向,表示人们收入增加所引起的消费支出增加任貝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MPC=AC/AY 8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产品和服 9充分就业量(潜在就业量):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已从事生产时的就业呈:。 10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各种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1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2有效需求: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13货币工资幻觉:指工人对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情有独钟”,但当价格水平提高使得实际工资下降时工人却可能对之“听之任之”,愿意接受实际工资下降的现象。 1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它包括两个方而的含义:英一是指一国国民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及实际增加量:其二是指决左一国生产能力的各种资源、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量及技术水平等诸因素的扩大和改15挤岀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由于利息率的提高导致水平下降以及总需求水平进一步下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岀效应并没有表现为在原利息率情况下的产岀,而是受到一左限制, 产出有所下降。 16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各种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17凯恩斯陷阱区:当利率从一个很低的水平降低至iO时,全体经济主体均认为市场利率以到临界利率,于是他们都卖出证券,持有货币,货币需求量无限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发性消费指与国民收入无关的消费,即国民收入为零时的消费量。 二,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迫、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 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左,不岀现严重的通货膨胀:(3)经济增长:是指一上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2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讣入GDP? 答:a,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作生产用,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型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b,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左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教材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苏汝劼夏明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定义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过程 三、MPS的形成与发展 四、SNA的形成与发展 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部门分类 一、机构单位分类。 二、机构部门分类 三、产业活动单位和产业部门分类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原则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生产核算 第一节生产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生产核算建立和发展 二、生产核算的基本概念 三、生产核算的部门分类 四、生产核算的原则 五、生产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生产帐户核算

一、生产帐户及其结构 二、产业部门总产出的核算 三、产业部门中间投入的核算 四、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 五、机构部门生产帐户的编制 第三节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生产总值的相关概念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核算方法 三、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四、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第一节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投入产出核算概述 二、投入产出核算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投入产出表基本介绍 一、投入产出表的定义 二、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 三、投入产出表的表式结构 四、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五、投入产出表的主要消耗系数 六、引入消耗系数后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第三节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直接分解法 一、直接分解法的特点 二、直接分解编表方法的原理。 第四节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间接推导法 一、间接推导法的基本原理 二、UV表的推导的基本关系式 三、间接推导法的两个基本假定 四、产品技术假定投入产出表的推导

宏观经济学简答、论述题精华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同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生产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2)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计算的,而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两者的关系是:GDP=GNP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益。 (3)NDP(Net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净值的简称,是指GDP扣除折旧的部分,即NDP=GDP-折旧。 (4)NNP(Net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净值的简称,在实物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与资本折旧之差。 (5)NI(National Income),即国民收入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等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它与GDP的关系为: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 (6)PI概括了一个社会所有人的总收入,表示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7)DPI: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DPI=PI-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 六、论述题 1.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几种,请详细回答。 答: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1)支出法。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 GDP=C+I+G+(X-M) 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的是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C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 国民生产总值。()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 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 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 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NP。 5、计入GNP的是400+300美元。因为GN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价值,至于相互抵消多少与GNP计量无关。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 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 B、30; C、50; D、500。

第四章 海洋经济学概述(课堂讲义)

第四章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洋产业及其分类 一、产业与海洋产业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企业和家庭)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所形成的生产门类。 海洋产业发展既是海洋经济发展历史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目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近几十年中.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海洋产业群。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旅游业等,正在迅速崛起.逐步上升为海洋支柱产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能利用和海洋药物等未来的海洋产业正在努力开发.在21世纪初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深海采矿和海洋生物利用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海洋产业体系的出现、建立和发展,不仅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世界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1. 海洋产业的出现使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内容发生了变化 在海洋产业体系未形成之前,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只有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海洋经济活动分散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之中。海洋产业的发展和独立化,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产业部门,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200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2297.0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世界发达国家海洋产业增加值巳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 2.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的技术素质发生了变化 由于海洋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使之在其产业中聚集了很多高新技术,如海洋农牧化技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深海采矿和冶炼技术以及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技术等,不仅提高了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也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素质面貌。 3.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 海洋产业中除了海水养殖业等少数几个产业适宜家庭小规模经营外,大部分产业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抵御海上风险,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型的甚至巨型的产业组织。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船工业集团就是这样的大型组织,它们的产值分别占该行业的86.24%和46.49%。 4.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在海洋产业体系未形成之前,产业布局仅限于陆地,即使传统海洋产业也仍以陆域布局为主。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使各种产业广泛分布在海岸带、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大洋及海底,扩大了产业布局的空间,也改变了陆域产业布局密度过高和空间拥挤的局面。 5. 海洋产业的出现使国民经济增长理论和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 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一般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八五”期间和“九五”期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分别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10多个百分点。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重要的支持领域,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领域。 随着人类和海洋认识的逐步加深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兴海洋产业出现。积极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改善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海洋就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l359 网络直播行业分析——以yy直播、章鱼直播、斗鱼直播为例-文献综述-修改1

本科生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网络直播行业分析——以YY直播、章鱼直播、斗鱼直播为例 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 班级 111班 姓名钱佳慧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 2014年11月

一、引言 网络直播平台,广义上可以分为视频直播、文字直播、语音直播。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视频直播。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上大概有二百多家在线直播平台,观看网络直播的人数也在日益增长。本论文之所以以网络直播平台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其在2016 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据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 到2016 年中国存在接近200家在线直播平台。直播平台的内容也从早起靠网红和游戏吸粉,变成了直播内容丰富的大杂烩,并且凭借强大的人气开始吸引更多的精英加入直播。 本文通过传播学角度对网络直播行业进行分析,通过网络直播行业的盈利模式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网络直播行业未来的发展思路进行展望。 二、网络直播的定义 由于网络直播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现象,因此学界对于网络直播的定义并不统一,不同学者对于网络直播的划分还存在着一些差异。通过整理先前的研究根据直播的形式和内容,网络直播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型网络直播,通过采集电视模拟信号,然后将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电脑,实时上传到视频网站供人观看。第二类是新型网络直播,用户自行通过信号采集设备将现场音频和视频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电脑,其从内容的生产、传播到反馈整个传播过程都依托于网络和用户,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对象。传统型网络直播与本文要研究的新型网络直播采用相似的技术手段十分容易混淆,为了将两者更加清晰地区分开下文将两者从三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传统型网络直播实质上是一种媒介融合行为,将相同的内容搬到了不同的媒介上,以网络为载体扩大了内容的传播范围。通过网络看电视卫星直播的内容,受众相当于在观看“网络电视”,并没有体现互联网的特点。新型网络直播则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具有实时、快速、内容多样化、表现形式丰富、互动性强、传播场景化、受众可划分等特点。其次,传统网络直播的节目基本不含有用户原创内容,一般以PGC和OGC的内容为主。而新型网络直播的内容则是依托用户创造,其内容以UGC为主。用户只需具备例如手机或者电脑等简单的信号采集设备,就可以把现场的音频和视频通过网络上传到服务器发布给受众观看。网络直播对于内容制作者即网络主播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没有任何要求和标准,只要具有摄像头和网络直播客户端,谁都可以将其生活中的场景和动态在网络上进行展示。直播的制作者拥有极大的自主性,可

宏观经济学试题 (4)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对居民户的转移支付()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2. 下述哪一项不是经济的在内稳定器() A 累进税率制 B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的政府开支 C 社会保障支出 D农业支持方案 3.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4.已知法定准备率是25%,10000元的活期存款最高能够使货币供给量增加() A50000元 B40000元 C75000元 D25000 5.财政部向()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 A居民 B企业 C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 6.1998年我国货币信贷制度完成重大改革,将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20%调整至15%。这属于()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7.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8.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通过()。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B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D以上都是。 9.货币乘数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A法定准备率B现金存款比率 C超额准备率 D以上都是 10.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目的是: A 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 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 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A 退伍军人的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是。 2、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定,GDP的基本缺点是()。 A 它测定的是一国国民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 它所用的社会成本太多; D 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亿元,则()。 A NNP=亿元 B GNP=亿元 C GNP=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 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国内生产总值 2.平衡预算乘数 3.流动性偏好 4.基础货币 5.充分就业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30题。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项将不计入 ...当年的GDP() A.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所增加的价值;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2.在以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 ...投资的是()。 A.某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某企业建造一座厂房; C.某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某企业购买政府债券。 3.用收入法计算GDP时,不能计入GDP的是() A.政府给公务员支付的工资;B.居民购买自行车的支出; C.农民卖粮的收入;D.自有住房的租金。 4.当实际GDP为1500亿美元,GDP缩减指数为120时,名义国民收入为:()A.1100亿美元; B.1500亿美元; C.1700亿美元; D.1800亿美元。 5.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6.认为消费者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可预期长期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消费理论是()。 A.相对收入理论; B.绝对收入理论; C.凯恩斯消费理论; D.永久收入理论。7.由于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导致人们消费水平减少,这种效应被称为()。 A.利率效应; B.实际余额效应; C.进出口效应; D.挤出效应。 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时,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9.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MPC=; B.MPC=; C.MPC=; D.MPC=。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 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11.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需求相同。1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1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小组成员:景嘉辰、李程、杨志远、尹文强、钟源、金鑫成、杨晨一、摘要 本文先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中引出“网红经济”这一独特的新兴经济体,表明研究“网红经济”的原因及意义,而后又具体探讨了近期对“网红经济”的研究,并构建出我们对其探讨和研究的思路,即分别从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关键意见领袖)等方面具体探讨“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最后综合上述内容对其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并列出相关参考文献。 二、关键词 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 三、正文 (1)前言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放缓的背景下,“网红经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却以其迅速的崛起猛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网红经济”,即以一位网络达人为 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 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随着微博等 社交媒体以及一些视频直播网站的迅速发展,网红的数量以及网红所集聚的粉丝数 量也不断增多,因此,网红的影响力也渐趋强大,而依托于淘宝平台的开放性,网 红们可以成功地将人气变现,更甚于此,网络红人“papi酱”近日获得1200万元 投资更是让我们预见了“网红经济”更大的潜在可能,也让我们不能无视“网红经 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这一新兴经济体的 意义不言而喻。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量化的可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 现有关于“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的结论,例如,网络红人是如何有效地将 其粉丝成功变现并且转化率有多高,另外,如果网络红人一味地在其粉丝中推销自 己的产品是否会引起粉丝资源的丧失,又或者,“网红经济”能否在未来持续发 展…… (2)主体 “网红经济”作为近年来骤然崛起的一股新生力量,人们对其虽有较多关注,但是针对其所进行的系统化研究却较少,因而在这里我们将会引述一些针对其较科 学但并不十分学术性的观点来简述近期关于“网红经济”的研究,其中包括网红的 诞生和由来、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和运作模式、针对个别具体网红的分析等。近期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是网红诞生的主要场所,也是网红和粉丝互动的主阵地,常见的 网红活跃平台可分为综合类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社区论坛、社区电商四类。新浪 微博由于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平台的媒体属性和用户的消费属性,成为网红的主要 聚集地。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是新浪微博和淘宝网。【1】据悉,淘宝平台上已经有 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2014年“双11”活动,销量排名前十的女装店铺中红人店 铺占到整整七席;部分红人店铺上新时成交额可破千万元,表现丝毫不亚于一些知 名服饰品牌。 网红经济的运作模式为:在网红经济渐渐兴起时,淘宝平台上已经出现了以莉家和榴莲家为代表的网红孵化公司。这些孵化公司原本是比较成功的淘宝商家,但 在跟网红的合作中,网红们负责和粉丝沟通、推荐货品,孵化公司则将精力集中在 店铺日常运营和供应链建设以及设计上。这种强强联手的模式,已经体现出了威力。

宏观经济学问答题与论述题

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2.简述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3.简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 4LM 曲线有哪三个区域,各区域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5试述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 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 7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的内容。 8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9货膨胀是如何分类的? 10理通货膨胀有哪些方法? 11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12货膨胀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13通货膨胀的原因? 14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对此应该如何治理? 15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 16乘数--加速模型的基本思路 五、论述题 1.试结合IS-LM模型论述货币政策效果。 2.论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 额,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即NDP=GDP—折旧;而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狭义NI=NDP—间接税。 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后的国民收入,PI=NI-公司留存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之后的余额,即DPI=PI-个人所得税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是一个国民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NP=GD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 3.名义GDP是指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 是指用从前某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各年的产出总水平,势必包含虚假信息,因为GDP是价值指标,其变动可能只是由于价格变化因素引起的,所以,为了准确地逼近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就必须剔除GDP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即去计算实际GDP。一般我们用GDP折算指数,即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进行换算,GDP折算指数衡量了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 4答:(要点)根据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可将LM曲线分成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三个区域。①货币投机需求曲线上,有一段水平区域,这表示利率极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呈现无限大的状况,这一段就是“凯恩斯陷阱”。从“凯恩斯陷阱”中可以推导出水平状的LM曲线,LM 曲线上水平状的区域叫“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在“凯恩斯区域”,LM曲线的斜率为零。②当利率非常高时,货币投机需求则为零,货币需求全部为货币的交易需求,LM曲线就呈现垂直形状。这一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③LM曲线上的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区域”,中间区域的斜率大于零。 5答:(要点)第一,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与投资。第二,消费由消费倾向与收入决定。第三,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5)

Fiscal Policy, Part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Federal government outlays include: a.Transfer payments, grants to states, 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and income tax revenues. https://www.doczj.com/doc/8c6570095.html,ernment purchases, transfer payments, grants to states and 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c.Grants to states, 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income tax revenues and government purchases. d.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income tax revenues, government purchases and transfer payments. 2.The major component of federal government consumption is spending on: a.Foreign aid. b.National defense. c.Social Security, Medicare and Medicai d. d.Capital goods, e.g. highways and schools. 3. A federal government surplus is said to exist when: a.Federal outlays are equal to federal revenues. b.Federal outlays are less than federal revenues. c.Federal outlays are greater than federal revenues. d.None of the above; federal government surpluses don’t exist. 4.The government budget constraint says that: a.Increases in spending must be matched by increases in revenue. b.The difference between spending and revenues must equal the amount of new bond issues. c.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aggregate, cannot spend more tha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d.Interest on government debt must be paid before tax revenues are spent on goods and services or disbursed as transfer payments.

曾五一《统计学概论》章节题库(国民经济统计概述)【圣才出品】

第12章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一、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是以()界定的。 A.一国的地理领土范围 B.一国的主权领土范围 C.一国的经济领土范围 D.一国常住经济单位 【答案】D 【解析】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范围国际上通行的界定原则是“常住经济单位原则”。所谓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划分依据是()。 A.产品的性质 B.产品的功能 C.产品的使用去向 D.产品的使用价值 【答案】C 3.生产税中不包括()。 A.农业税

B .营业税 C .所得税 D .销售税 【答案】C 【解析】生产税是政府向单位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4.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额构成的指标是( )。 A .储蓄 B .投资 C .积累 D .银行储蓄存款 【答案】A 5.一国的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 )。 A .恩格尔系数越高基尼系数越高 B .恩格尔系数越高基尼系数越低 C .恩格尔系数越低基尼系数越高 D .不能下结论 【答案】D 【解析】基尼系数是用来说明收入分配均衡程度的指标,其公式为A A B S G S S =+;

恩格尔系数反映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指数,其公式为恩格尔系数100%= ?食品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基尼系数是收入分配分析指标,恩格尔系数是最终消费分析指标,它们的关系不确定。 二、判断题 1.第三产业的所有部门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 【答案】× 【解析】第三产业中包含了一些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如货物运输等。 2.全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小于国民可支配收入之和。( ) 【答案】× 【解析】全世界各国之间的净要素收入和国外转移净收入会互相抵消,因此全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等于全世界各国国民可支配收入之和。 3.农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就是农业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 【答案】× 【解析】增加值是各部门创造的总产值扣除中间消耗价值后余下的部分。最终产品是各部门本期生产最终用于消费、投资或净出口的产品。就某一部门而言,其创造的增加值并不等于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4.全社会各部门创造的增加值总和等于全社会最终产品价值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 【答案】√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模型评介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模型评介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模型评介 近十年来,以克鲁格曼(P.Kmgman)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异军突起,从理论领域对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拟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型进行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含义做一个扼要的概括。 1.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按照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在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世界,比较利益决定国际贸易模式,而人口增长等外部因素则决定经济的增长水平。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贸易和长期经济增长的现实表现展示出一个与新古典理论所预测的相当不同的经济图景。以不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理念为基础的新的方法开始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迪克西特(Dixit)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将张伯伦垄断竞争形式化之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在解释行业内贸易、专业化和无限增长方面获得长足进展,对传统贸易与增长理论做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补充。新贸易理论所揭示的专业化与贸易机制及新增长理论所阐明的“无限增长”原理与传统经济地理研究中的集聚现象的相似性,一下子拉近了这三方面理论之间的距离。 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所采用的报酬递增假设及赖之而建立的分析框架为解释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但是,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在各,自的框架内不能完全解释的问题。比方说,新增长理论虽然对投资促进长期增长的时间动态机制——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时间版本——做出了一定的解释,但它却缺少空间维度,并不涉及要素流动,不能对集聚现象——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空间版本——提供解释,亦不能预测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化规律。新贸易理论(Krugman,1980)虽然聚焦于市场结构,但它与传统理论有一个相似之处,即通过基本特征方面的差异来说明生产结构上的差异——它一开始就假定有市场大小不同的国家存在,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大小差异,特别是为什么原本非常相似的国家会发展出非常不同的生产结构;它也并没有说明为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