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系统研究的主题、分析层次和研究方法演变趋势

信息系统研究的主题、分析层次和研究方法演变趋势

信息系统研究的主题、分析层次和研究方法演变趋势
信息系统研究的主题、分析层次和研究方法演变趋势

韩国便利店业态演变趋势分析

韩国便利店业态演变趋势分析 摘要:通过对韩便利店在店铺数、销售额、顾客与经营者构成等方面的分析,本文认为韩便利店的快速发展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成功输入美日成熟的便利店经营技术和模式有关。韩便利店在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根据店铺数与销售额等的演变轨迹,可以将韩便利店的发展划分为导入期、连锁构筑期、系统完善期、高速成长初期及高速成长期。 关键词:韩国便利店;业态;差异化战略;特许加盟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81年韩国就出现了类似便利店的店铺[1],但正式导入始于1989年乐天集团旗下的东和donga产业和美国的southland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在首尔市松坡区芳夷洞开张的1号店——奥林匹克店。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导入便利店并非偶然,是符合便利店业态发展规律的。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3 000美元时,是便利店导入的最佳时机。1989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gni)已达5 418美元,这为便利店的出现及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市场基础。1993年成立的韩国便利店协会将便利店定义为以小规模、24小时营业、全年无休运营,以食品为中心,采取面对面销售方式的业态,但没有卖场面积的标准。今天,便利店已和百货店、折扣店、超市等一同成为韩国的主要零售业态之一。 一、便利店店铺数与销售额的变化

(一)店铺数的变化 1.店铺数增长呈现快→慢→快的过程(见表1)。1989韩便利店诞生后仅过4年店铺就突破1 000家,这归因于在当时很稀罕的夜间营业聚敛人气,以及以海外企业为中心对特许加盟方式的导入。1994-1999年间,店铺增长缓慢,特别是1996-1998三年间年均增加店铺仅为130家。这一期间许多企业在尚未充分确立成熟的便利店经营技术的情况下,片面追求高增长,结果出现了各种偏差,总部与加盟店之间纷争不断,甚至发生了300家加盟店要集体退出连锁系统的事件。为此,各便利店总部着手修改特许加盟合同内容,韩国便利店协会还制定了便利店开店的“80米距离规制”。直到1999年8月,处于低迷的便利店才有转机,此时店铺数为2 275家,比上一年增加10%,它也是1993年来店铺增数的首次正增长。因此,1999年10月5日《日经流通新闻》中称1999年为韩国的“便利店再生年”,这是“7-11”等强势连锁便利店无视“80米距离规制”大肆开店所致[2]。 2000年以后店铺增势迅猛,2000-2002年三年间韩5大便利店店铺数增长均在两倍以上(见表2),2002-2005年韩便利店年均增加1 000余家,有人认为这是经济危机后企业结构重组,以及因提前退休者的增加、失业率上升,进而希望加入特许连锁便利店的人激增的结果[3]。另外,这一期间便利店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业态(见表3)。据韩国便利店协会的统计,2007年1月末韩便利店达9 990家,“相当于国内居住人口每4 92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该协会预

我国货物周转量变化趋势分析

我国货物周转量变化趋势分析 “十一五”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交通运输业的全面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装备发展迅速,客、货运输总量不断攀升,运输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港口是水陆运输乃至交通运输大动脉中的枢纽,是各种货物换装和集散的中心,是各种运输工具的衔接点,旅客在此上下,货物在此集散、暂存、换装并改变运输方式。随着我国港口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生产能力的增强,我国水运货物周转量在近十年基本上是趋于稳定的阶段。水运货物周转量也是目前几种运输方式里周转量最大的。 根据最近几年国家的港口投入增长情况,我国水运货物周转量还将继续趋于稳定状态变化应该不是很大。2010年全国水运周转量是64305.28亿吨次公里,预计2012-2014年将由71474.88亿吨次公里上升至73005.00亿吨次公里。 “十一五”期间,民航基础设施5年投资2500亿元,相当于前25年民航建设资金的总和。由于国民经济的提升,民航货物运输快捷、方便的特征将会逐步吸引人们的眼球,民航货物运输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年均增长17.5%,远远高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在促进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带动产业升级、协调区域发展、实施外交战略、改善两岸关系以及抢险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战略作用日益凸显,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国民航货物周转量176.62亿吨次公里,比2005年增长123.8%,年均增长17.5%。预计未来几年的增长率继续提高。航空运输无论客运还是货运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预计2012-2014年我国航空货物周转量将由184.72亿吨次公里上升至231.06亿吨次公里。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跨越式发展,中国铁路运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一五”铁路建设规模之大、标准之高,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了1.56万公里,增长了20.7%。截止到2010年底,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比重由2005年的31.2%提高到46.2%,增加了15个百分点,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二。2010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达16.76亿人,旅客周转量8762.2亿人公里,货运量36.43亿吨,货物周转量27644.1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45.0%、44.5%、35.3%、33.4%,年均分别增长7.7%、7.6%、6.2%、5.9%。“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72.8亿人,发送货物163.0亿吨,分别比“十五”增长35.9%、42.9%,均创历史新高[6],预计2012-2014年我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将由30482.43亿吨次公里上升至32613.15亿吨次公里。 “十一五”新增高速公路里程占全部高速公路的44.5%。高速公路进一步实现了大规模跨省贯通,加强了各大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分担了各省、经济区之间的客货运输,通道效应日趋显著。高速公路骨架的基本形成,构建了城市间的公路运输通道,提高了综合运输通道能力,优化了综合运输体系结构。同时也强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宝塔区中石油小学龚增杰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三、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如下: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国有企业比重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下

国有企业比重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下) 2012年09月19日09:41 来源:《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期作者:胡乐明王杰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9 二、工业领域国有企业比重演变的区域结构分析 为了分析工业领域国有企业比重在不同区域的演变特征及其趋势,首先根据通常的分法把我国分成四个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然后根据相应的数据,分别计算四个区域的国有企业单位数量比与产值比。 1.四个区域国有企业单位数量比重的演变 在东部地区,1995年工业领域国有企业单位数量所占比重为14.73%,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逐年递减,至1998年国有企业单位数量所占比重仅为0.85%。从1999年开始,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动,国有企业单位数量占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比例为0.267,但此后同样逐年递减,到2009年下降到3.07%。由此可知,东部地区总体上是“国退民进”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数量比的变动轨迹和东部地区是相同的,只有东北地区略有差异。在2005年之前,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比重变动路径和其他三个地区相同,但2006年出现了“国进民进”现象。 2.四个区域国有企业产值比重的演变 在东部地区,1995年国有企业产值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21%,但在此后三年呈现波动趋势。1999年,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动,国有企业产值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动为37.32%,此后连续下降,2003年下降为26.68%。2004年尽管国有企业的数量下降,但总产值却迅猛增加,最终国有企业产值所占比重相对上年有所回升。但此后一直到2009年,国有企业所占的产值比重呈现连续下降的态势。其他三个地区国有企业产值比重变动情况与东部地区相同。这里有两个拐点值得关注:其一,1998年,各个地区的国有企业产值比重均有所上升。究其原因,1998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对非国有企业尤其是外向型的非国有企业造成重创,这是导致出现拐点的根本原因。其二,2004年各区域再次出现了国有企业产值比重的上升。2004年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产值均快速增加,但国有企业增加的比重大于非国有企业,这最终导致了国有企业产值比重的上升。 3.衡量国有企业比重的两个指标的横向比较 (1)各个区域两个指标的比较。统计显示,在各个区域中,国有企业产值比重均大于相应区域国有企业的数量比重。由此可知,总体上看,国有企业呈现逐渐退出的趋势,但是每个企业在其所处的行业中仍然举足轻重。 (2)国有企业比重两个指标的区域比较。统计显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比重是依次递增的。这说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国有企业退出的速度越快,而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越大。而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比重变动也基本上体现了其经济发展程度。在2004年之前,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比重在相应年份基本上介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2004年之后,则介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之间。作为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改革开放的步伐相对较慢,非国有经济尚未发展起来,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大大阻碍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这个时间段,

雅思写作Task 1数据类图表之六种常见变化趋势分析

雅思写作Task1数据类图表 之六种常见变化趋势分析 雅思写作考试分为Task1和Task2两个部分,其中Task1这个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各种图表的主要特征和情况的客观概述能力。这些图表主要分成两种类型:数据类和图画类。其中数据类图表(线形图、饼状图、柱状图、表格)是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类型,因此也就是Task1的考察重点。这种图表表现形式多样,尤其是数据类型及变化繁杂,常常让考生望图生畏。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中,留学无忧的老师将总结数据类图表中常见的六种数据变化的趋势,帮助广大考生拨开迷雾。 一、上升/增长 上图描绘了英国本地固话、国内及国际固话和移动通讯的通话时长从1995年到2002年的变化情况。观察其中“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fixed line”即国内及国际固话通话时长从1995年至2002年的变化,发现其数据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这一趋势,虽然在最后两年其增长幅度明显放缓: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ixed line calls grew steadily from1995to2002, though the growth slowed over the last two years.

除了例句中的grew(grow v.)表示增长,还有increase/climb/ascend/rise/mount/ go up等表达。在表达增长幅度放缓时用到了“稳步地”、“缓慢地”这一类副词,除了steadily,还有gradually,slowly,mildly,moderately等。 二、下降/减少 上图描绘了从1979年到2004年鱼肉、羊肉、牛肉和鸡肉的消耗情况。观察其中“Beef”、“Lamb”的销量变化,即从1979年至2004年它们数值的变化,发现其数据整体都呈现急剧下降这一趋势: Between1979and2004,the consumption of beef and lamb fell dramatically. 除了例句中的fell(fall v.)表示下降,还有decrease/go down/drop/fall/descend/ decline等表达。在表达急剧下降时用到了“急剧地”这一类副词,除了dramatically,还有drastically/steeply等。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到“显著地”这类副词,有considerably/ significantly/remarkably/markedly/notably/noticeably等。 三、持平/不变

常用科学方法归纳

常用科学方法归纳 学术界对于科学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简明定义和说法,即使在不同版本的词典和辞书中,科学的定义也是公说公婆说婆。其原因大体上是因为科学是一个异常复杂的事物,涉及到科学哲学等很多问题。 但是,没法给科学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并不妨碍我们使用科学的方法去实践我们的理论,在这里对历史上出现的,如今还常常被我们用到的一些科学方法做一个简单的归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获得一些启迪。 1. 受控实验法 该方法于1590年由弗朗西斯·培根首先采用。 当我们研究某一课题的时候,实际情况往往十分复杂,结果通常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无法做研究的。 所以想到了简化系统模型的方法: (1)将众多因素设置为常量和无关变量,使得这些因素不会影响最终结果。 (2)定义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假定的原因变量,而因变量实验假定的结果变量。 比如:苹果落地,如何使用受控分析法得出:v=v(初始值)+at的结论? 首先确定无关变量:大气浮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物体的

性质和大小对下落速度的影响,风力作用……对于初始速度的选择,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组选择不同的初始值,所以初始速度也是无关变量。 其次,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该命题中,自变量是下落物体的时间,因变量是下落的最终速度。 现在,受控实验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用于建立众多的理论模型,再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 2. 必要重复原则 这个理念是1665年,由罗伯特·玻意耳提出的,即是:所有的实验结果必须可以重复检验,这样才能确保其真实性。 显然只有可以重复检验的结果,在实践中才有意义,不解释。 3. 采用随机化进行实验设计 我们在基因上就已经被设计为带有偏见的动物,而且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点会严重的影响我们对事物做出的判断以及我们对世界方方面面的体验。比如:男孩更喜欢汽车玩具,女孩更喜欢洋娃娃小熊等绒毛玩具,这样的差异在现代研究中,被认为是文化和玩具商的误导造成的结果。绝大多数地方冲突,也是由于人类的偏见性思维造成的,不管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还是印度语巴基斯坦;冲突中,对于谁挑起的矛盾,谁应该负责,谁应该作出让步,双方很少持有相同看法。 而随机化实验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实验设计者和参与者的主观

课题研究的现状

课题研究的现状、意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研究方法和步骤、预期效果:研究的现状:调剖堵水技术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已有将近60年的时间,因油井堵水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注水井堵水技术在其基础上得以迅速发展成熟。水基水泥和封隔器分层卡水堵水是早期应用较为广泛的堵水技术。 自50年代开始,国外各大油田先后使用高粘度原油、油水乳状液、固态烃以及油基水泥等作为堵水剂进行现场应用[1]。叔丁基酚与甲醛合成后的树脂,环烷酸皂尿素甲醛树脂等作为化学堵水剂在前苏联开展了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 60年代初期,HPAM等聚合物凝胶技术在国外开始应用,为化学调剖堵水技术提供了一个思路[2]。 70年代以来,通过研究HPAM在多孔介质中存在吸附和机械捕集效应,Needham 等人[3]提出利用HPAM的这种机理可进行封堵储层中的高渗通道,化学堵水调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且领域更加宽广。 80年代末期,美国和前苏联等国都陆续研究并研制了一匹新型化学类调剖堵水用剂,总的来说,这些堵水剂可被分成水溶性聚合物凝胶类堵水剂,水玻璃类堵水剂及颗粒型堵水剂等。近年来,深部流体改向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为化学调剖堵水技术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三十年的发展,化学调剖堵水技术已发展成为日趋成熟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手段[4]。 90年代初期,C S Mccooi等人进行相关室内试验,研究了HPAM/Cr3+凝胶体系使地层渗透率降低机理。一种实用的评价弱凝胶性能的方法由Na Mumallah提出,其通过试验证明弱凝胶作为调驱剂,可有效封堵高渗通道,且有效封堵率可达99%以上。凝胶层内液流转向技术在国外也逐步受到重视,Marathon公司在怀俄明州北部油田进行了2次液流转向堵水技术矿场试验,该油田中等发育裂缝,注水开发存在水窜现象,最终试验结果表明,措施后水井注水能够有效地增加可采储量可达34400m3。加拿大F G. Cusack等人培养出了一种可用于深度调剖堵水措施的超微型细菌(UMB)。美国Akzo公司的Liave等人在北伯班克开发试验区进行了表面活性剂/酒精调剖堵水矿场试验,当然在深部调剖方面,国外还有很多油田亦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位于前苏联的奥尔良和呵尔兰油田,位于加拿大的飞马湖和Rapdan油田,位于法国的Chatearenard和Courtenay试验区以及德国、阿曼等国的油田都进行了聚合物驱工业性矿场试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原油采收率增值达到6%~17%[5]。 在国外,长延缓交联型凝胶体系和弱凝胶体系是目前最具有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的

演化的趋势

【刊于《财经》2008年11月10日】 演化的趋势 方钦 “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睿智的中国人把世间万事比作一盘棋,莫测的未来正是这盘棋的精妙所在。可是深受启蒙理性思潮浸染的西方人似乎不愿意承受这种不确定性之重,因而执着于去测度世事这盘棋究竟如何下、结局会怎样以及我们怎么做才能赢。由此我们有了关于理解个人行动的诸理论,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博弈论”。 博弈论起初本与经济学家无关,而是数学家的癖好。但是其思想却源于社会学,源于西美尔(Georg Simmel)的百年之问:“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在博弈论专家眼中看来,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在于如果我们可以把一个社会视为由无数独立的、理性的行为人的交往行为构成,那么通过确定最简单的个人之间交往行为,我们就能洞察那形形色色看似纷乱复杂、毫无头绪的社会事务,确定莫测的世事。 因此,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两位学术巨匠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摩根斯顿(Oskar Morgenstern)在经典博弈论奠基之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1944)的开篇宣称,通过“尽可能多地了解个人的行为和最简单的交换形式”,“从此以后,经济科学将会顺利发展,并逐步地把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纳入其中”。没过多久之后,冯?诺依曼和摩根斯顿的断言似乎便实现了,博弈理论迅速风靡整个经济理论界,并进一步随着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扩张而进入政治学、法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现如今,博弈论不仅仅是当代社会科学的标准分析工具,更成为了一个流行用语,报纸、电视、网络到处充斥着“博弈”的话语,哪怕是丝毫不懂博弈论的普通人,也不会对这个词感到陌生。 然而博弈论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博弈论毫无瑕疵。博弈论与经济学的不解之缘可能与经济学学科本身处理的问题密切相关。经济事务永远都是充满不确定性而又利益攸关的领域,而博弈分析许诺能够明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的最优行为。因此我们看到了拥有堪称完美理论形态的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及其衍生物:给定对手的策略,我们每一个理性的行为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来说最优的策略。但是当我们把这一完美的结论应用于社会时,却不得不面对不完美的现实带来的尴尬:它好像什么都没有说。 打个比方,倘若我作为一个行为人拥有“完美”的信息以及“完美”理性,那么纳什均衡就是完美的。因为假如我知道对你来说一件商品你愿意出售的最低价格是多少,对我而言最优选择就是给出你希望的那个价格——这就是纳什均衡。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博弈通常不那么“完美”,我不可能知道全部的

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分析

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水产品占居民饮食结构的比例也不断增高,但我国水产品消费在总量显著增长的同时,人均消费量持续偏低,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特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产品消费需求变化影响因素 近二十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水产品产量以及消费量都有大幅增长,2014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增长4.9%;捕捞水产品产量1688万吨,增长3.5%。2014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844.43万吨、进出口总额308.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7%和6.86%。其中,出口量416.33万吨、出口额216.9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16%和7.08%;进口量428.1万吨、进口额91.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5%和6.34%。贸易顺差125.1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9亿美元,同比增长7.66%。1在水产品消费需求突飞猛进增长的同时,摸清国内水产品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水产品供求市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趋势分析 (一)水产品总体消费需求演变 1、消费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饮食结构正在逐步改变,其中主食消费量不断下降,而营养性食物消费呈现上升。其中,粮食等支出占全部食品支出的比例在下降,水产品的消费增长显著。以城镇居民为例,自1981年以来,粮食消费量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水产品消费量不断上升。(见图1、图2) 图1 1981~2012 粮食人均消费量(公斤/人) 图2 1981~2012 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公斤/人) 图1、图2数据来自中国行业分析报告。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

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 2 页,不能加页) (一)理论价值 ( 1)自译活动是一个特殊而显著的翻译现象。由于学术体制与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译史的研 究通常只关注单语作家和译他译者,而且自译本身的相关概念很难做出科学界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自译没有引起翻译理论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自译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机制、标准 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自译活动,确立自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从而推进自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 (2)研究文学自译现状,探究文学自译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廓清自译的概念和内涵。借助 对自译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并通过梳理自译理论,旨在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以及发现其对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启示,并希望能指导翻译实践,揭示文学自译在翻译研究 中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3)译者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决定着翻译的过程。自译作家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在其自译作品中 有着明显体现。自译作家的创作在语汇、句式、节奏等语言形式上对翻译有促进。其创作为翻译提 供了丰富的语汇,特别是在翻译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前的创作可以为其带来灵感。 (4)自译者的翻译与创作相互影响,相互调和。主要表现为译中有作、亦译亦作和作中有译 等三种情况。由于翻译与创作存有互动,所以译作与创作之间存在巨大相似性。 (二)实际应用价值 (1)研究自译者的自译行为及其自译作品,目的在于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并揭示其本质属性,不仅能丰富翻译研究内涵,还能揭示自译在翻译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 (2)本项目以文学自译研究为主题,并选取我国著名自译作家林语堂、白先勇、张爱玲、萧 乾等四位自译作家为例,通过考察其个人创作观与翻译观,对比分析其自译作品是如何在各自创作观 与翻译观的引导下得以实现的,试图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者是如何进行自译的?自译和译他究竟有何不同? 进而试图揭示同为“环境性转换语者”的自译家们的自译活动有何“共性”与“个性”。 这对推动文学自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翻译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3)在国内翻译领域中,对自译研究较少。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启发更多学者从理论上对 自译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述评 在国外,自译活动历史悠久,国外学者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关于自译定义。对自译下过定义的主要有 Grutman( 2004)、Popovic( 1976)、Whyte( 2002)等学者。其中 Grutman 的定义不仅“准确” ,还超出关于自译是否是真正翻译的讨论,深入到自译 更为广泛的层面。他不仅认为自译是“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 ,指出了自译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是翻译结果,并暗示自译常常用于文学翻译,还将自译分为即时自译和延时自译两种状态,并强调自译文本的内部互文关系。更具参考价值。 ( 2)双语写作视域的自译理论。西方自译研究一个显著特点是立足双语写作视角,如Fitch (1988)、 Beaujour ( 1995)、 Beatson ( 1999)、 Scheiner ( 2000 )、 Liberman ( 2005)、 Trzeciak ( 2005)、 Hokenson & Munson ( 2007)等。最值一提,Hokenson & Munson ( 2007)将自译文本和 自译者同时并置于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和学术发展史中,从自译实践活动描述和自译理论分析两 个角度,详述了西方翻译史上自译现象:①首次清晰梳理了西方自译史并科学划分为中世纪与文艺 复兴时期( 1100-1600 )、近代时期(1600-1800 )和现当代时期(1800-2000 )等三个发展阶段。 ②对自译与双语写作进行平行研究,认为自译文本的关系可以视作在一个转化性语者的共同带中,以 文化间代表的方式展现了两个文本间的策略性关系。如果把自然双语者称为自然性双语习得者,那么 自译者则可称作策略性双语习得者。这一视角为双语和自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③从“作者中

2020健身行业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2020 年健身行业前景趋 势分析报告 2020 年 2 月

目录 1. 健身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 健身市场规模分析 (5) 1.2 健身行业结构分析 (6) 1.3 健身行业 PEST 分析 (6) 1.4 健身行业特征分析 (8) 1.5 健身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8) 2. 健身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2.1 政策体系不健全 (10) 2.2 基础工作薄弱 (10) 2.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0) 2.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0) 2.5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1) 2.6 管理效率低 (11) 2.7 盈利点单一 (12) 2.8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 3. 健身产业发展前景 (13) 3.1 中国健身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13) 3.2 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4) 3.3 健身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4) 3.4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4) 3.5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5) 3.6 健身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5)

3.7 健身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6) 3.8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17) 3.9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17) 3.10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8) 4. 健身行业发展趋势 (19) 4.1 智能硬件的结合更紧密 (19) 4.2 内容多样化 (19) 4.3 健身营养和饮食管理 (19) 4.4 与娱乐相结合形成品牌 (19) 4.5 宏观机制升级 (20) 4.6 服务模式多元化 (20) 4.7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0) 4.8 社会化特征增强 (20) 4.9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1) 4.10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1) 4.11 呈现集群化分布 (22) 4.12 各信息化厂商推动"健身"建设 (23) 4.13 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23) 4.14 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23) 5. 健身行业竞争分析 (25) 5.1 中国健身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5) 5.2 中国健身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5) 5.3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6)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专题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专题研究 黄陵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专题研究 黄陵县国土资源局 2008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导论 (3) 1.1研究对象 (3) 1.2研究方法 (3) 1.3研究内容 (4) 1.4研究意义 (4)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 2.1黄陵县基本情况概述 (5) 2.2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11) 2.3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27) 2.4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2) 2.5土地利用特点 (33) 第三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5) 3.1农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36) 3.2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41) 3.3未利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45) 第四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预测 (47) 4.1农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47) 4.2建设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49) 4.3未利用地变化趋势预测 (63) 第五章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64) 5.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64) 5.2合理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及建议 (66)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对象 本专题的研究对象是自1996年至2005年黄陵县辖区范围内各类土地利用状况,尤其是要重点研究2005年黄陵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利用情况,将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情况作为本专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1.2研究方法 通常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动态变化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图上分析法等。 1.静态分析法:是分析对象在某一时期或时刻的状况与特点。 主要用于对基期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进行分析。 2.对比分析法:将不同地类的面积、构成与同类型地区或与有 关更大一级区域平均值进行比较。 3.动态分析法:(目前比较强调的部分)运用多年土地统计资 料,分析土地类型变化情况、特点规律和成因。 4.指标分析:即是用特定的指标,反映土类利用的特点和状况, 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程度、效益的分析。 5.图上分析法:既是用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反映出土地利用的特 点及变化规律。

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本课题现状评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没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也不可能有新课程目标的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好高效,是广大教师在新课改时期特别关注的话题。所谓课堂教学中的高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虽说“教无定法”,但有效的教学模式却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由原来教师只研究书本知识走向研究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面对我校地处丘陵地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彻底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导致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不够,在有效教学模式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我们提出了“低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总方针,准备通过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小学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的焦点问题。因而,我们认为“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很有必要。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研究本课题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一)探索出适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3、课题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摸索,构建高效课堂。可以改变我校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现状,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课题研究的目标:(预计用一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完善课堂评价体系。 (2)、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实力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研究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演化计算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May,2007 第20卷第3期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Vol.20No.32007年5月 JournalofChongqingCollegeofEducation 收稿日期:2006-11-18 作者简介:吴立春(1980-),女,重庆奉节人,重庆教育学院物业管理系,助教,主要从事计算机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 1引言 演化计算采用简单的编码技术来表示各种复杂 的结构,并通过对一组编码表示进行简单的遗传操作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来指导学习和确定搜索的方向。由于它采用种群(即一组表示)的方式组织搜索,这使得它可以同时搜索解空间内的多个区域。而且用种群组织搜索的方式使得演化算法持别适合大规模并行。在赋予演化计算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的同时,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遗传操作使演化计算具有不受其搜索空间限制性条件(如可微、连续、单峰等)的约束及不需要其它辅助信息(如导数)的特点。这些崭新的特点使得演化算法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效率而且具有简单、易于操作和通用的特性,而这些特性正是演化计算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 2演化计算的分支 演化计算最初具有三大分支:遗传算法 (GeneticA1gorithms, 简称GA)、演化规划 (evolutionaryprogramming,简称EP)和演化策略(evolutionstrategy,简称ES)。20世纪90年代初,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个分支:遗传程序设计(geneticProgramming,简称GP)。虽然这几个分支在算法实现方面具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借助生物演化的思想和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2.1遗传算法 把计算机科学与进化论结合起来的尝试开始于 20世纪50年代末,但由于缺乏一种通用的编码方 案,使得人们只能依赖变异而不是交配来产生新的基因结构,故而收效甚微。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Michigan大学的JohnHol-land在A.S.Fraser和H.J.Bremermann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位串编码技术,这种编码既适合于变异又适合交配操作,并且他强调将交配作为主要的遗传操作。随后,J. Holland将该算法用于自然和人工系统的自适应行 为的研究之中,并于1975年出版其开创性的著作《AdaptationinNaturalandArtificialSystems》 。后来J.Holland与他的学生们将该算法加以推广并应用到 优化及机器学习等问题之中,而且正式定名为遗传算法。遗传算法的通用编码技术及简单有效的遗传操作为其广泛的应用和成功奠定了基础。 2.2演化策略 在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在柏林工业大学的 I.Rechenberg和H.P.Schwfel等在进行风洞实验时, 由于在设计中描述物体形状的参数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优化,从而他们利用生物变异的思想来随机地改变参数值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随后,他们便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演化计算的另一个分支———演化策略。 2.3演化规划 演化规划(evolutionaryprogramming)的方法最 初是由LJ.Fogel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们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现,智能行为即是要具有能预测其所处环境的状态,并按照给定的目标作出适 演化计算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立春 (重庆教育学院物业管理系,重庆400067) 摘要:演化计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非线性算法,以其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的特征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从演化计算技术的主要分支、特点、发展现状等方面对这种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演化计算;非线型算法;人工智能中图分类号:TP3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07)03-0061-03 6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