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炼化企业吸收稳定系统中影响吸收的操作因素

炼化企业吸收稳定系统中影响吸收的操作因素

炼化企业吸收稳定系统中影响吸收的操作因素
炼化企业吸收稳定系统中影响吸收的操作因素

炼化企业吸收稳定系统中影响吸收的操作因素浅析摘要:吸收稳定系统的任务是将富气和粗汽油分离成干气

(c1、c2)、液化气(c3、c4)及稳定汽油,并保证产品质量。但干气“不干”即干气中携带的c3 及以上组分含量的现象有时存在;而后续液化气、稳定汽油或c2组分超标影响质量或产品收率大幅度降低。这都是吸收稳定系统第一步的吸收操作不当引起的。本文结合催化装置的生产实际,找出最优的操作参数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吸收解吸温度压力干气

一、前言

吸收稳定系统是催化裂化装置的后部处理过程,主要由吸收塔、解析塔、稳定塔、再吸收塔及相应的辅助设备构成。作用是利用吸收和精馏方法将富气和粗汽油分离成干气(c1、c2)、液化气(c3、c4)及稳定汽油。

二、催化装置吸收与解吸的基本原理

吸收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过程.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反之则是解析过程。在吸收塔内,吸收剂自塔顶入塔下行,与由塔底上升的烃类混合气体在塔板上进行多次气、液逆流接触,使得有效成分(关键组分c3及c3以上)在随气体上升的过程逐渐被吸收油溶解而由气相转入液相之中。由于相平衡的关系,吸收剂在富含c3及c3以上组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吸收了相当数量的c2组分,这就需要解析塔进一步脱除其中的

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单元停工操作法

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单元停工操作法 一、吸收稳定单元退油 当反应切断进料后,分馏岗位将V22203A、B中轻燃油抽空后,停T22304至T22301的补充吸收油,退油原则尽量将油赶至T22304,各抽出泵抽空后停泵,退油结束。分馏一中扫线开始前T22304油退完。 轻油由T22301V22302T22302T22304精制单元出装置贫吸收油走付线不经T22303,直接返T22201A,T22303中油压回T22201A,现场注意T22303液位不要压空,严禁干气窜入T22201A。 稳定塔在再沸器出口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加大稳定轻燃油出装量,在保证塔顶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加大液化气外送量,V22303无液面时,停P22306AB。 二、吸收稳定单元水顶油 1. 分馏未吹扫干净E22310管程,T22304严禁进水,防止突沸。 2. 不合格轻燃油出装置线: 新鲜水P22202FV22218管线P22218/2管线P22222不合格轻罐油 3. 新鲜水走正常流程进T22301: P22202给水FV22218 T22301 P22203给水FV22218 4. T22301一中、二中回流线:

一中:二中:P22303LV22302E22303T22301 P22304LV22303E22304T22301 5. 凝缩油线: T22301P22302FV22302V22302P22301FV22306E22305T22302 FV22305 V22301注水P22309LV22901 6. 脱乙烷轻燃油线: T22302P22305FV22307E22307T22304 7. 稳定塔回流线: P22306给水FV22308T22304 8. T22301补充吸收剂线: P22307FV22301T22301 T22304 9. 吸收稳定单元撇油。 吸收稳定单元改为三塔循环流程,2小时后,将T22301、V22302抽空,水全部集中在T22302、T22304中,两塔内水位要高,以撇油线在P22307入口见水为准。通过撇油线用P22307将T22302、T22304中浮油经不合格线送至罐区,直至抽空,反复3次确认无油后,由P22202给水顶不合格线内存油至罐区。 三、扫线流程 1.T22301底扫线N2对T22301、22303、26202系统扫线流程如下:

浅析建筑智能化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智能化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21T14:16:53.5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作者:侯琦 [导读] 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建筑监控管理中心,再结合各种软件以及硬件设备。 华夏竣诚(北京)智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西城 100083 摘要: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资源与环境压力。在建筑行业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建设完成绿色建筑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人们对建筑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模式必然的发展趋势。将智能化建筑与绿色建筑结合起来,对于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智能化建筑和绿色建筑进行了概述, 一、智能化建筑和绿色建筑概述 1.智能化建筑概述 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建筑监控管理中心,再结合各种软件以及硬件设备,将建筑内部的信息通讯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基本功能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对建筑运行情况的时刻掌控,为建筑内部民众提供安全保障,并根据建筑内部居民的需求对其运行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建筑环境,丰富了建筑内涵,使建筑功能更加完善,实现了对建筑价值的深层挖掘,是建筑行业的巨大进步表现,也是现阶段建筑形式的主要发展方向。 2.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建筑建设及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还容易产生建筑垃圾、废水、废弃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很容易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将被打破,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绿色建筑建设理念。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勘察,制定更加科学的施工方案,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利用;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使用节能环保型、无有害物质建筑材料,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拆除建筑物后对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建筑垃圾,协调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内容 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应用到绿色建筑中的核心是并行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使得同时处理多种数据成为可能,可以使不同子系统分别处理不同事件,实现任务和负载的分担;计算机开缩网络把整个系统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2通信技术 通过无线、有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语像和视频信息等快速传递。 2.3控制技术 控制技术在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集散型监控系统(DCS),硬件采用标准化、电,伏化 系列化设计,软件采用实时多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 2.4图像显示技术 应用于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的图像显示技术有: (1)cRT(Cathode Rag Tube)阴极射线管:由集于体积大、耗电量大,已逐渐被淘汰了。 (2)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筑示屏:LED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目前广泛使系用的有红、绿、蓝三种。把红色和绿色的LED放在义起作为一个像素制作的叫双基色屏;把红、绿、蓝是三种LED管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像素叫全彩屏。具有能节能、环保、长寿命、安全、响应快、体积小、色彩施丰富、可控等系列独特优点,被认为是节电降能耗的最佳实现途径。 (3)LCD(Liquid Crg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LCD采用的是被动发光的技术原理,因此液晶需要背光系统来提供光源。具有质地轻薄、色彩艳丽、无电磁辐射、长寿命、节能省电等优点。 (4)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体显示屏:PDP在显示平面上安装等离子管作为发光体(像素)。具有图像清晰逼真,屏幕轻薄,便于安装,防电磁干扰、环保无辐射等优良特性。 2.5综合布绒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符合工业标准的布线系统,它将绿色建筑中所有电话、数据、图文、图像及多媒体设备的布线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实现了多种信息系统的兼容、共用和互换互调性能 2.6视频监控技术 视频监控系统是以视频处理技术为核心,综合利用光电传感器、网络、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一种新型监控系统。数字式网络摄象机将视频图像通过计算机网络(TCPP协议)传输给视频服务器,图像数据的处理、显示、录像和共享都是围绕着视频服务器进行的。 2.7智能(C)卡技术 用以实现绿色建筑保安门禁、巡更、停车场、物业收费、商业消费,以及人事与考勤等管理“一卡通”。一般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1)接触式智能卡:读卡器必须要有插卡槽和触点,以供卡片插入并接触电源,缺点是使用寿命短,系统难以维护,基础设施投入大等,但发展较早。 (2)非接触式智能卡:采用射频识别,又称射频卡。具操作方便、快捷、无磨损、防水、防潮、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8系统集成技术 将绿色建筑各种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

case 吸收稳定系统流程模拟案例

分离工程工业应用实例: 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模拟 1 工艺和计算用的流程简述 催化裂化装置是主要的炼油装置之一。它是将重质油轻质化,生产液化气、汽油和柴油的重要装置。而吸收稳定装置是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后处理系统,它将来自催化分馏塔塔顶的原料粗汽油和富气分离成产品液化气和稳定汽油,同时得到副产品干气。 本算例是以某石化公司的吸收稳定系统实际装置为例,详细阐述了其流程及算法。 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双塔流程共有四个塔,即:吸收塔、解吸塔、再吸收塔和稳定塔。此外,还有两个油气分离罐,即:压缩机后汽液分离罐和稳定塔塔顶回流罐。工艺流程如下:补充吸收剂(稳定汽油)进入吸收塔的顶部,粗汽油作为吸收剂进入吸收塔的上部。吸收塔设有3个中段取热,以取走吸收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吸收塔顶部引出的贫气直接进入再吸收塔的底部,吸收塔底的饱和吸收油与压缩富气和解吸塔解吸气混合冷却后进入汽液分离罐。汽液分离罐的气相进入吸收塔的底部,液相经泵加压后进入解吸塔的上部,解吸塔由塔底再沸器提供热量。稳定塔塔底脱乙烷汽油先与稳定汽油换热,再进入稳定塔的中部,经稳定塔分出稳定汽油和液化气。轻柴油作为再吸收塔的吸收油进入再吸收塔的顶部,吸收贫气中夹带的重组分。干气从再吸收塔顶放出并入瓦斯管网,富吸收油返回分馏塔。 工艺流程如图1-1所示:

10 19 11 22 4 1515 15 5 16 320 21 1 6 23 7 81418 14 9 12 17 2 13 图1-1 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图 图例说明:1 富气 2 粗汽油 3 轻柴油 4 压缩机 5 汽液平衡罐前冷却器 6 汽液平衡罐 7 平衡罐气相 8 平衡罐液相 9 补充吸收剂提压泵 10 吸收塔 11 解吸塔 12 补充吸收剂 13 稳定汽油产品 14 换热器 15 吸收塔中间冷却器 16 贫气 17 脱乙烷汽油 18 稳定汽油 19 再吸收塔 20 干气 21 富吸收油 22 稳定塔 23 液化气 2 需要输入的主要参数 原料、主要设备操作参数如 表2-1、表2-2所示。 富气 粗汽油 轻柴油 温度/℃ 40 40 40 压力/MPa 0.17 1.6 1.5 流量/(kMol/h) 188.0000 136.6750 88.5 组分流量/(kMol/h) H2O 0.0000 0.0000 1.1948 H2S 0.0000 0.0000 0.0000 空气 0.0000 0.0000 0.0000 H2 13.4270 0.0000 0.0000 02 3.1885 0.0000 0.0000 N2 17.3092 0.0000 0.0000 CO 0.2388 0.0000 0.0000 CO2 1.3386 0.0000 0.0000 甲烷 12.3685 0.0000 0.0000 乙烷 4.5684 0.0000 0.0000 乙烯 10.4002 0.0000 0.0000

系统稳定性意义以及稳定性的几种定义.

系统稳定性意义以及稳定性的几种定义 一、引言: 研究系统的稳定性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系统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中,人们把能加工、变换数字信号的实体称作系统。由于处理数字信号的系统是在指定的时刻或时序对信号进行加工运算,所以这种系统被看作是离散时间的,也可以用基于时间的语言、表格、公式、波形等四种方法来描述。从抽象的意义来说,系统和信号都可以看作是序列。但是,系统是加工信号的机构,这点与信号是不同的。人们研究系统还要设计系统,利用系统加工信号、服务人类,系统还需要其它方法进一步描述。描述系统的方法还有符号、单位脉冲响应、差分方程和图形。 电路系统的稳定性是电路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稳定是控制系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保证电路工作的基本条件;不稳定系统不具备调节能力,也不能正常工作,稳定性是系统自身性之一,系统是否稳定与激励信号的情况无关。对于线性系统来说可以用几点分布来判断,也可以用劳斯稳定性判据分析。对于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则比较复杂,劳斯稳定性判据和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二、稳定性定义: 1、是指系统受到扰动作用偏离平衡状态后,当扰动消失,系统经过自身调节能否以一定的准确度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性能。若当扰动消失后,系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则称系统是稳定的,否则称系统为不稳定。 稳定性又分为绝对稳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绝对稳定性。如果控制系统没有受到任何扰动,同时也没有输入信号的作用,系统的输出量保持在某一状态上,则控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1)如果线性系统在初始条件的作用下,其输出量最终返回它的平衡状态,那么这种系统是稳定的。 (2)如果线性系统的输出量呈现持续不断的等幅振荡过程,则称其为临界稳定。(临界稳定状态按李雅普洛夫的定义属于稳定的状态,但由于系统参数变化等原因,实际上等幅振荡不能维持,系统总会由于某些因素导致不稳定。因此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来看,临界稳定属于不稳定系统,或称工程意义上的不稳定。) (3)如果系统在初始条件作用下,其输出量无限制地偏离其平衡状态,这称系统是不稳定的。 实际上,物理系统的输出量只能增大到一定范围,此后或者受到机械制动装置的限制,或者系统遭到破坏,也可以当输出量超过一定数值后,系统变成非线性的,从而使线性微分方程不再适用。因此,绝对稳定性是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1)坡底中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破底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山体的稳定性 (2)外力对边坡的影响。例如:爆破,地震,水压力等自然和认为因素,而导致边坡破坏。 (3)边坡外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比如,河流、水库及湖海的冲涮和淘涮,使得岸坡外形发生变化,从而使这些边坡发生破坏,这主要由于侵蚀切露坡体底部的软弱结构面使坡体处于临空状态,或是侵蚀切露坡体下伏到软弱层,从而引起坡体失去平衡,最后导致破坏。(4)岩体力学性质恶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比如风化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风化作用使坡体强度减小,坡体稳定性降低,加剧斜坡的变形与破坏,而且风化越深,斜坡稳定性越差,稳定坡角就越小。 边坡稳定性相关延伸: 边坡稳定性控制技巧 边坡防护设计的主要原则 1、安全第一.质量保证 边坡的防护直接影响到交通的安全,目前,我国的防护工作主要是由边坡起防护作用,对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塌方、陷落等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对交通设施的安全顺畅运行,对车辆行使的安全,起

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边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边坡的质量问题,要在保证边坡防护设施自身的质量过硬的情况下,考虑防护设施起到的安全作用,要以防护坡的安全系数为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要从设计上保证边坡防护设施的防护质量,以安全作为防护的第一要素,确保边坡的防护能在实际中起到防护的作用。为安全使用、交通的顺畅起到应有的作用。 2、考虑地理环境,因地制宜 随着我国交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穿越范围越来越广,所处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各不相似。因此,就给边坡防护的设置带来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在不同的地方因为地质情况的差异、气候情况的不同、环境的差别等,公路边坡的建设情况也不一样。一般边坡崩塌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归为3类,即落石型、滑坡型、流动型,而这3种坍塌形式是由于不同的地质地理环境造成的。比如落石型一般是发生在较陡的岩石边坡,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岩石边坡的岩层会产生裂缝、渗水,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外力作用,裂缝会逐渐扩大,在雨水侵蚀下,裂缝中充满水,产生侧向静水压力作用,造成崩坍。在设计时,就必须注意对岩石裂缝产生进行控制,采取积极的防水措施。所以因为所面临的防护问题不一致,因此在设计边坡的防护设施时,必须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地理和环境及气候等具体的情况下,对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隐患进行预测,进而根据防护的需要,设计出与该地区相匹配的防护手段。绝对不能教科书式的照搬照抄,就把

浅析吸收稳定系统操作

浅析吸收稳定系统操作 简言之,吸收稳定系统操作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 对于没有干气深加工的炼厂来说(目前绝大多数炼厂是此模式),干气是附加产品。因此降低干气中C3的含量,以使得液化气产量增加的操作,成为上述炼厂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正是基于这点,笔者形象的把它比喻成吸收稳定系统的“中心”。 据有关文献报道,粗汽油和稳定汽油的吸收效果相当,只与其初馏点有关(传统的认为稳定汽油效果好),一般来说初馏点低,吸收C3、C4效果好。尤其在吸收塔塔顶35-40℃范围内操作。因此调节干气量时,切记粗汽油与稳定汽油的加和性。例如,因粗汽油罐液位 低时,降低粗汽油量入吸收塔的同时,需同幅度的提高稳定汽油作吸收油的量,以减少操作的波动。笔者也曾摸索过,当每降低1.5t/h吸收油(包括粗汽油),干气量大约上升200Nm3/min。其实当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物料守恒还可得出,干气量的变化能很大程度上制约稳定塔的操作。例如夏季、冬季汽油蒸汽压指标苛刻度的不同,冬天可往35℃附近靠,来降低干气产量,从而可适当提高稳定塔塔顶压力以达到增产高价值的稳定汽油;夏季可往40℃附近靠,以多产干气来降低稳定塔压力,已达到适当增加了稳定塔冷却负荷以生产较高泡点的合格稳定汽油(对已待定的油品,泡点高,蒸汽压低)。 然而操作条件是在一定幅度范围内变化的,这确实不能单靠干气量的变化来完成稳定塔的调节。尤其一中循环量的波动,对稳定塔的操作变化极其明显。实践生产中,炼厂往往是用分馏塔一中循环量来控制稳定热源(对于有生产重柴油的装置,其热源一般由二中段循环量控制)及脱乙烷油的进料温度及流量来操作稳定塔。因此笔者生动的把它比喻成为吸收稳定系统的两个基本点。在生产中,必须控制好解析塔热源及稳定塔热源被供给的波动。 至于稳定塔本身的操作,和其他产品质量的调节一样。接班后,认真查询上班甚至上几个班的操作参数,找出稳定塔的控制点,是液

吸收稳定操作原则

●吸收稳定操作原则 吸收—稳定系统的任务是将来自分馏塔顶粗汽油和富气,通过吸收塔和解吸塔分离成干气和脱乙烷汽油,再通过稳定塔将脱乙烷汽油分离成液态烃和稳定汽油。 对于吸收操作,温度越低、压力越高、吸收剂量越大越有利于吸收;对于解吸操作,温度越高,压力越低越有利于解吸。 吸收和解吸操作又相互影响,要从吸收和解吸整体分离效果来考虑控制各自的操作条件。 吸收过度将增加解吸负荷,解吸过度又会增加吸收负荷,吸收或解吸过度后反而会造成分离效果恶化。 因此必须树立吸收—解吸系统整体操作的思想。 对于稳定塔操作,影响分离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回流比,在塔底重沸器热源充足和塔顶冷凝品负荷允许的情况下,塔顶回流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但回流过大,将增加塔底重沸器加热负荷和塔盘的气液相负荷,一旦塔盘气、液相负荷超标后,将出现液泛或雾沫夹带,产品分割度变差。所以稳定塔操作需要根据进料组成、流量的变化,及时调整塔顶回流量,塔顶温度作为液态烃C5含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塔底重沸器出口温度作为稳定汽油10%点控制的关键指标。 正常操作 ●产品质量控制 ⑴干气中>C3含量的控制

①干气冷后温度高; ②吸收剂量不足或吸收剂温度高,吸收效果差(干气中C3含量高); ③吸收塔温度高或中段回流取热量少,吸收效果差; ④稳定深度不够,补充吸收剂用量过大; ⑤吸收塔压力过低或波动大; ⑥解吸塔温度过高,大量C3、C4组分过度解吸,增加吸收塔的负荷; ⑦不凝气排放。 ⑵液态烃C2含量的控制 a.影响因素 ①解吸塔底重沸器出口温度低,解吸效果差; ②吸收过度导致解吸塔进料中会有大量C2。 ⑶液态烃C5含量的控制 a.影响因素 ①稳定塔顶回汉量小或冷却器效果差,造成塔顶温度高; ②稳定塔底重沸器出口温度控制过高; ③稳定塔压力低或波动大; ④进料位置不同,进料口以上的精馏段塔盘娄目不同,影响精馏效果。 ⑤回炼轻汽油后塔盘上液相负荷降低,相当于降低了塔顶回流比; ⑥粗汽油流量下降或稳定塔进料中液态烃组分含量上升,液态烃C5含量上升。 ⑷汽油10%点的控制

影响稳定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稳定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钢结构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刚度对钢结构的稳定承载力会产生影响。随着刚度的增大稳定承载力也会提高。 (2)支承条件。因为支承条件不一样,其约束程度也就不一样。例如,固端梁梁端对梁的约束程度高,简支梁梁端对梁的约束程度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梁的内力分布不一样。比方说,固端梁和简支梁都承受跨中竖直向下的集中力作用,固端梁梁端存在负弯矩,下翼缘受压,跨中存在正弯矩,上翼缘受压;简支梁在跨度范围内,只有正弯矩,全跨范围内都是上翼缘受压,由钢梁整体稳定的概念可知,钢梁的整体失稳是由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引起的,因此,固端梁的整体稳定性能和简支梁的整体稳定性能是不一样的。 (3)侧向支撑系统。侧向支撑能够减少梁的平面外计算长度,提高梁的侧扭刚度,因此,侧向支撑的间距不同,梁的稳定承载能力不同,还有,梁的整体稳定是由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引起的,要提高梁的整体稳定承载能力,主要就是要抑制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所以当侧向支撑设置在梁的受压翼缘平面内时,其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由于构造原因或者是施工方面的原因,侧向支撑无法设置在受压翼缘平面内,此时侧向支撑的有效性必然会遭到不同程度的降低。 (4)截面形式和尺寸。现行的钢结构设计中,用的比较多的有单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梁、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梁、箱形截面梁等,为了提高钢梁的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就是要提高钢梁的侧扭刚度,在上面

提到的三种截面形式的梁中,当截面面积差不多时,箱形截面梁的侧扭刚度最大,其整体稳定承载能力也就最大。同一截面形式的梁,梁的截面尺寸越大,其整体稳定承载能力越大。 (5)梁所承受的荷载形式及荷载作用在梁截面上的位置。梁通常承受的荷载形式有纯弯矩、集中荷载、均布荷载以及三种荷载形式的不同组合,因为梁的整体稳定破坏是由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引起的,所以在荷载作用下梁的弯矩图越不饱满,梁的受压区段越短,梁的稳定承载能力越大。在三种荷载单独作用下,纯弯矩作用时,梁的弯矩图是饱满的,均布荷载次之,集中荷载作用时最不饱满,因此,纯弯矩作用时,梁的稳定承载能力最小,均布荷载次之,集中荷载作用时梁的稳定承载能力最大。还有,荷载在梁截面上的作用位置也会影响到梁的稳定承载能力,例如都是承受竖直向下的荷载作用,当荷载作用在截面剪心时,在梁发生屈曲的过程中,荷载不会改变梁的扭矩作用,梁的稳定承载能力不变;当荷载作用在截面剪心以上的位置时,在梁发生屈曲的过程中,荷载会使梁的扭矩作用增加,梁的稳定承载能力下降;当荷载作用在截面剪心以下的位置时,在梁发生屈曲的过程中,荷载会使梁的扭矩作用减少,梁的稳定承载能力提高。所以,在同一形式的荷载作用下,荷载作用在上翼缘时整体稳定临界荷载最小,作用在剪心处时整体稳定临界荷载次之,作用在下翼缘时整体稳定临界荷载最大。 (6)截面的塑性发展情况,当受力进入弹塑性阶段以后,弹性模量会降低,抗扭刚度会下降,所以塑性发展越充分,稳定性能越差。

PLC系统的稳定因素分析

PLC系统的稳定因素分析 ※※※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41) 摘要: PLC系统在使用现场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常常存在各种不同配电、控制设备之中,各个设备之间控制电缆的铺设也很接近,这就造成了干扰的产生。电网的波动、大功率用电设备电缆线及其本身产生的电磁,另外一些自然环境如闪电等都会对PLC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此文分析了PLC 控制系统在复杂的环境中稳定运行的一些有效因素,主要从抗干扰和稳定性方面入手,利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一些PLC 系统中存在的稳定性问题。 关键词:PLC系统;抗干扰;稳定因素 PLC system stability factor analysis ※※※ Abstract: PLC system tend to be more complicated at the scene, often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distribution, control equipment, various equipment between the laid of the control cable is also very close, this has caused the generation of interference. Grid fluctuation, high power electric equipment cable and its produce electromagnetic, other natural environment such as lightning, etc to the normal work of the PLC will affe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LC control system in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of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some effective factors,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anti-jamming and stability, make use of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mbination of methods, solved some existing in PLC system, the problem of stability. Keywords: PLC system; Anti-interference; Stability factors 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专业为工业而设计的, 操作方便的数字式电子装置。PLC 最初仅仅是为了替代继电器控制系统而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渐渐综合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等技术,其功能远远超出了继电器系统的功能,在钢铁、制造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而PLC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业

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通过今年发生的雪灾和地震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结构被破坏 的情景,提出我们如何理解“结实”这个词的含义,并对结构的强度的描述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结构强度的理解;接下来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事例,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小试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结构强度主要因素。 课堂中引入学案,目的是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今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遭受雪灾袭击及5月汶川地震的图片资料,灾难过后很多结构受到破坏,让学生感受到结构被破坏的情景,引出课题——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然后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了解材料、形状和连接方式是如何影响结构的强度的。 第二环节知识构建 一、结构强度的含义 1、结构强度含义 通过结构内力的计算和进行应力计算(课本26页)引出容许应力含义并引出结构强度的定义:

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小实验:绳子和粉笔的变形能力和结实程度 对课本给出的定义进行质疑,引导和说明结构强度与是否被破坏有关。最终得出结构的定义是:抵抗破坏的能力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实践与体验:每三位同学一张A4纸,如何能让它承受最大的重量(有的组有浆糊和双面胶,一些组没有进行对比) 通过是同学们的动手实践和思考,理解影响结构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材料、形状和连接方式 并提出: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因素会影响结构的强素呢? 二、知识点拓展 (一)工业用型材的截面形状 首先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工业上常用各种型材的截面形状教师引导:我们已知道用于结构材料的截面尺寸大小直接影响受力的大小,对于同种材料来说,截面积越大承载能力越强。那么我们现在进一步研究另一种情况:两个截面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截面中,究竟哪一种截面更有利于结构的强度? 通过实际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典型结构--------圆形截面、矩形截面和工字形梁的截面形状来进行分析,工字形梁的截面更有利于减轻材

催化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

催化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 气压机(M501/1.2.3)压缩后的富气,进入压缩富气—循环水换热器(E305)冷却后,再与来自解吸塔(T302)顶部的解吸气和吸收塔底的富吸收油合并进入压缩富气冷却器(E307/1.2),冷却后进入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V301)平衡汽化,气相压缩富气进入吸收塔底(T301)与上部的吸收剂—粗汽油、稳定汽油逆流接触,经吸收后的贫气自顶部进入再吸收塔(T304)底部,轻汽油组分解析下来,再吸塔底液压回粗汽油罐(容201)。干气自再吸收塔(T304)顶部出来去常压作燃料,剩余的低压瓦斯放火炬。 为了取走吸收塔内放出的吸收热,吸收塔设有中段循环回流中段循环在吸收塔(T301 )第13层抽出经泵(P303)加压后进入中段—循环水冷却器(E308/1),冷却后返回吸收塔第12层塔盘。 解吸塔(T302)。凝缩油从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V301)底部抽出经泵(P301/1.2)加压后,打入解吸塔(T302)第25层,由解吸塔底在为期(E301)提供热源,在塔内脱除凝缩油中轻于2C 的组分,脱乙烷汽油自塔底由稳定他(T303) 进料泵(P302/1.2)抽出加压后,经过稳汽—脱乙烷换热器(E302)换热后进入稳定塔(T303)作为进料。 稳定塔(T302)由塔底重沸器(E303)提供热量,在塔内将解吸塔送来的脱乙烷汽油中的43C C 、组分分离出来,并从

塔顶蒸出,经稳定塔(T303)顶空冷器(E309/1.2)和塔顶冷却器(E310)后,进入稳定塔顶回流罐(V302)平衡汽化,液相—液化石油气自底部经泵(P304/1.2)加压后一部分作为塔顶回流返回稳定塔顶,另一部分作为产品出装置,气相—不凝气经压控送至装置瓦斯管网。 稳定汽油由稳定塔(T303)底重沸器(E303)自流出,经稳汽—脱乙烷汽油换热器(E302)进入稳汽—凝缩油换热器(E304),再进入稳汽与采暖水换热,空冷器(E311/1.2)后,经循环水冷却后,一路经泵(P305/1.2)加压冷却后到吸收塔(T301)顶作吸收剂,另一路去碱洗出装置。

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工:催化裂解吸收稳定_0.doc

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工:催化裂解吸收稳定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回炼油自回炼油泵出口有哪些去处? 本题答案:1.经稳定塔底重沸器换热,返回分馏塔5层; 本题解析:1.经稳定塔底重沸器换热,返回分馏塔5层; 2.返回分馏塔2层; 3.至反应回炼。 2、问答题 油浆外甩的准备工作及操作步骤? 本题答案:1.联系高度及罐区,改好外甩流程用蒸汽贯通外甩线; 本题答案:C 和H ;95~99% 本题解析:C 和H ;95~99% 4、单项选择题 贫吸收油进入再吸收塔时的温度为t ,则富吸收油离开再吸收塔时的温度( )。A.t B.C.=t D.都对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问答题 油浆上返塔过小的危害是什么? 本题答案:1.增大上部负荷,产品质量难控制;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2.Ca 本题解析:1.增大上部负荷,产品质量难控制; 2.Cat洗涤不完全,被带到塔盘上,易结焦,堵塞塔盘。 6、问答题 稳定塔底重沸器传热面积小,但加热负荷却较大,为什么? 本题答案:汽油进入重沸器后,经加热、升温,部分要汽化相变,由于沸 本题解析:汽油进入重沸器后,经加热、升温,部分要汽化相变,由于沸腾传热的影响,传热系数很大,且由于器内没有汽化空间,不进行气、液分离,汽油在器内停留时间短,故稳定塔底重沸器传热面积小,但加热负荷却较大。7、单项选择题 炼厂中()颜色的管线表示消防线。A.红 B.绿 C.黄 D.黑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二中回流量减小若其它条件不变,则稳定塔底重沸器出口温度()。A.升高 B.降低 C.无法判断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单项选择题 汽油的蒸汽压高,则辛烷值()。A.高些 B.低些 C.不变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填空题 吸收塔分离的关键组分是()和()。 本题答案:C2;C3

稳定岗位试题(一)答案

稳定岗位试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影响吸收的因素是温度,压力,油气比,吸收剂性质。 2、影响汽油饱和蒸汽压的主要组分是 C4,因此稳定塔又称为脱丁烷塔。 3、液化气有火灾、爆炸、冻伤的危险性,液化气的爆炸极限为 1.5~12%。 4、稳定塔(T2304)共有53层双溢流浮阀塔盘,稳定塔三个进料口位置分别为24、28、32层塔盘。 5、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有:放空阀、安全阀、压力表、液面计、容器与工作介质切断阀。 6、解吸塔冷热进料口分别为第 1、 10 层进料口。 7、稳定岗位控制的几个质量指标分别为:稳定汽油饱和蒸汽压9月1日~2月29日≯88kpa,3月1日~8月31日≯74kpa,稳汽干点≯ 205 0C,稳汽腐蚀合格,液化气C5含量≯ 3%(v%)(标明单位)。 8、车用汽油的主要指标有: a、抗爆性: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 b、蒸发性:汽油的蒸发性用馏程和蒸汽压两个指标评定。 c、安定性:汽油的安定性是表明汽油在储存中抵抗氧化的能力,表明汽油安定性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汽油的胶质含量、另 一种是汽油的诱导期。 d、腐蚀合格;水溶性酸碱中性。 9、T2301、T2302、T2304操作压力分别为1.25MPa、1.35MPa、1.00MPa。 10、吸收稳定区有7个安全阀;精制区有11个安全阀. 11、吸收稳定系统双级泵是稳定汽油泵(P2306A/B)。 12、稳定汽油饱和蒸汽压高则辛烷值高;干点高则辛烷值低。 13、稳定塔底热源分馏一中,解吸塔底热源1.0MPa蒸汽。 14、利于吸收的条件高压,低温,选择性较好的溶剂。 15、热虹吸式换热器被加热介质走壳程. 16、干气的主要组分C1,C2,液化气的主要组分C3,C4,汽油的主要组分C5-C11。 17、稳定汽油精制碱液浓度10%;柴油精制碱液浓度5%;催化剂碱液浓度10%。 18、汽油脱硫醇的催化剂磺化酞菁钴,助催化剂氢氧化钠,催化剂载体活性炭。 19、汽油精制中氢氧化钠的作用脱除硫化氢, 助催化剂。 20、汽油脱硫醇后要求硫醇含量不大于10PPm;活化剂注入浓度100-200PPm;注风量10-15NM3/h。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吸收是利用各组分(B)的不同而分离混合气的。 A.挥发性B.溶解度C.浓度D.密度 2、蒸馏过程的主要环节是(C)。 A.加热 B.对流 C.汽化和冷凝 D.溶解 3、压力增加,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波动 4、催化裂化的目的产品是(A)。 A.汽油 B.重柴油 C.煤油 D.油浆 5、液态烃组成含量最高的是(C)。 A.丙烷 B.乙烯 C.丙烯 D.丁烯 6、汽油中(A)含量直接影响汽油的蒸汽压。 A.C4 B.C5 C.C6 D.C7 7、液态烃的质量由(D)控制。 A.吸收塔 B.解吸塔 C.再吸收塔 D.稳定塔 8、液态烃中的C2以下组分是通过(A)塔的操作来控制的。 A.解吸 B.分馏 C.吸收 D.稳定 9、当反应压力高时,应(D)。 A.降低气压机转速,提高反飞动量 B. 降低气压机转速,降低反飞动量 C.提高气压机转速,提高反飞动量 D. 提高气压机转速,降低反飞动量 10、稳定岗位主要控制汽油的(C)。 A.干点 B.初馏点 C.蒸汽压 D.闪点 11、压缩富气经吸收塔吸收后塔顶抽出的气体为(A)。 A.贫气 B.干气 C.解吸气 D.液态烃 12、由吸收塔底部抽出经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D)进入解吸塔。 A.粗汽油 B.凝缩油 C.脱乙烷汽油 D.饱和吸收油 13、含有更多轻组分的油品是(C)。 A.粗汽油 B.脱乙烷汽油 C.凝缩油 D.稳定汽油 14、设再吸收塔是因为(A)。 A.贫气中含有汽油 B.贫气中含有C2 C.富气中含有汽油 D.富气中含有C2 15、稳定塔底进料是由解吸塔底抽出的(D)。

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因素

1.4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因素 尽管微机硬件软件的设计者们力求使用的方便性,但计算机还远未达到“买来就能用”的程度,许多因素都会使计算机不能令人满意地工作,例如: CPU、内存、外存、显示器的工作速度不够高,造成计算、显示的迟缓。 内存的容量不够大,使有些工作不能做,或做的太慢。 硬盘的容量不够大,容纳不下需要保存的大数据。 显示器的分辩率不够高,显不出所需要的大量数据。 显示器的分辨率不够高,显不出所需的精细画面。 上面这些因素与一台计算机各主要部件的型号,规格、性能(一般称作“硬件配置”)直接相关,一般应在购机之前,由专业人员根据实际任务的需要认真考虑,既不能直接相关,一般应在购置计算机之前,由也不必盲目求高,追求一步到位,在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脱离具体的、实际的需要,是找不到这个“位”的。 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达到了要求,还要考虑软件: 系统软件是否满足基本需要?例如,单纯使用国外的操作系统,就不能输入、输出汉字。 是否有适应本单位或个人需要的应用软件?有现成商品的,要去购买;市场上没有的要有专业人员研制。 完成一项任务往往需要从系统软件到应用软件的若干个软件相互配合,如果软件之间配合不当,则会使工作不稳定,甚至根本不能工作。 功能丰富的软件,为了让用户灵活使用,一般允许用户按自己的需要指定不同的工作方式、工作配合、技术指标等(一般把这种指定连同软件组合的选择称为软件配置) ,指定不当,也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软件是人编的,而人是会犯错误的,因此软件中一般都含有差错,虽然在投入使用前应当尽力排除,但仍会有或多或少的遗留,在使用中的特定条件下才得以暴露,找造成与运行时常。这中情况,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产品也在所难免,在一般的应用软件中更为普遍,必须在实际使用中积极修改(称为软件维护)后才能趋于正常。 硬件软件都达到要求,已经正常使用的计算机,日常运行中仍会出现问题,常见如:电源线或部件之间暴露在外的连线插头松脱。 键盘、磁盘、磁盘驱动器等易损部件因维护不当而发生故障,或寿命中了。 操作不当,丢失或改变与软件配置有关的重要数据。 操作不当,丢失或破坏了硬盘上保存的用户数据。 引进软件的同时引进了计算机病毒。 以上举的三类问题,前两类一般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帮助解决,后一类则不一定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人员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够排除或避免这一类问题,学习月深入,在实践中尝试越多,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的能力就越强。 2 DOS操作系统 DOS是英文“磁盘操作系统”(DISK OPERATING SYSTEM )的缩写。它的基础是一组存储在磁盘(硬盘和软盘均可)上的程序,运行这一组程序就能让用户使用微机,并能为用户管理好连接于微机系统的各种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等)。用户通过磁盘操作系统使用微机,所以磁盘操作系统是人与微机的界面,它架起了人与微机的桥梁。 其中MS表示微软公司。其版本从MS-DOS10发展到现在的70(包含在WINDOWS95系统中),且被广泛地使用淤各类以INTEL-80X86为CPU的微机中。 DOS的基本操作:从软盘启动MS-DOS

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催化裂化生产过程的主要产品是气体、汽油和柴油,其中气体产品包括干气和液化石油气,干气作为本装置燃料气烧掉,液化石油气是宝贵的石油化工原料和民用燃料。所谓吸收稳定,目的在于将来自分馏部分的催化富气中C2以下组分与C3以上组分分离以便分别利用,同时将混入汽油中的少量气体烃分出,以降低汽油的蒸气压,保证符合商品规格。 吸收-稳定系统包括吸收塔、解吸塔、再吸收塔、稳定塔以及相应的冷换设备。 由分馏系统油气分离器出来的富气经气体压缩机升压后,冷却并分出凝缩油,压缩富气进入吸收塔底部,粗汽油和稳定汽油作为吸收剂由塔顶进入,吸收了C3、C4(及部分C2)的富吸收油由塔底抽出送至解吸塔顶部。吸收塔设有一个中段回流以维持塔内较低的温度,吸收塔顶出来的贫气中尚夹带少量汽油,经再吸收塔用轻柴油回收其中的汽油组分后成为干气送燃料气管网。吸收了汽油的轻柴油由再吸收塔底抽出返回分馏塔。解吸塔的作用是通过加热将富吸收油中C2组分解吸出来,由塔顶引出进入中间平衡罐,塔底为脱乙烷汽油被送至稳定塔。稳定塔的目的是将汽油中C4以下的轻烃脱除,在塔顶得到液化石油气〈简称液化气〉,塔底得到合格的汽油——稳定汽油。 吸收解吸系统有两种流程,上面介绍的是吸收塔和解吸塔分开的所谓双塔 流程;还有一种单塔流程,即一个塔同时完成吸收和解吸的任务。双塔流程优于单塔流程,它能同时满足高吸收率和高解吸率的要求。 催化裂化反应装置基本原理 一、催化裂化工艺过程的特点 催化裂化过程是使原料在有催化剂存在下,在470~530度和0.1~0.3兆帕的压力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成气体,汽油、柴油等轻质产品和焦炭的过程。 催化裂化的原料一般是重质馏分油,例如减压馏分油(减压蜻油)和焦化馏分油等,随着催化裂化技术和催化剂工艺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催化裂化

影响FGD系统可靠性的因素

影响FGD系统可靠性的因素 1.1脱硫系统实际条件对FGD系统可靠行的影响 1.1.1烟气特性对脱硫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褐煤燃烧产生的烟气温度通常比烟煤燃烧所产生的烟气温度高20-25%,而且褐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水量比较高,给烟气腐蚀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对脱硫塔内衬防腐材料的要求也就很高。 1.1.2燃烧煤质对脱硫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机组然用高硫煤所产生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比较高,有的超出脱硫设计值。高硫烟气的腐蚀性比较强,而且由于托流量大,脱硫效率高,产生大量的脱硫固体产物,需要增大设备容量,同时给固体副产物(脱硫石膏)的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求的化学工艺参数比较高,任何设计失误或设备容量、类型选择不当都将影响脱硫系统的可靠性。如强制氧化装置会由于设计不当造成氧化不充分,这不仅会发生结垢,还会影响脱硫效率和石膏纯度,使脱硫装置出力下降。 燃煤的灰分、氯化物含量高,将使烟气中的飞灰含量和HCL含量增加,这些物质最终将进入循环吸收浆液。飞灰会增加浆液的磨损性,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飞灰带入浆液中的AL3+与F-形成的合物将会影响石灰石的活性,浆液中的CL-含量不仅会增加浆液的腐蚀性、影响石膏品质与材料选择,而且影响石灰石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脱硫效率。 1.2 工艺因素对FGD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1.2.1亚硫酸钙氧化程度对脱硫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亚硫酸钙氧化程度是石灰石湿法脱硫工艺重要的控制参数,亚硫酸钙氧化不充分会在吸收塔内部构建表面迅速形成了大量黏附性很强的亚硫酸钙/硫酸钙硬垢,影响脱硫系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对于低硫煤FGD系统能达到较好的氧化程度,而对于高硫煤、处理大烟气量的FGD系统,往往会由于氧化装置设计不合理,如反应罐直径较大,氧化空气分布不均。或反应罐区域的设备布置不合理等因素使氧化不充分,出现这种情况,仍会发生大量结垢,苟块堵塞喷嘴、堵塞小口径管道或结垢使管道流通面积减少的现象。这将导致脱硫系统故障频发、事故停机或出力下将。此外,氧化不充分将影响脱硫效率、石灰石利用率和石膏品质等系统性能。 1.2.2 除雾器冲洗水对脱硫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亚硫酸钙/硫酸钙硬垢堵塞除雾器引起了FGD系统可利用率下降。在利用脱硫回收水冲洗除雾器的系统特别要引起重视,必须确保冲洗水中的相对饱和度低于50%,才能避免由于冲洗水质量引起除雾器叶板结垢、堵塞,最终迫使脱硫装置停运。 在回收水中不加一部分工业水通常是防治回收水中硫酸钙相对饱和度较高的方法。即使冲洗水质量很好也不能完全保持除雾器叶板表面清洁,设计合理的除雾器冲洗范围、冲洗持续时间和冲洗频率是保持叶板清洁、避免堵塞的关键。从保持除雾器的清洁和可工作性而言,在运行期间,保持除雾器叶片表面湿润比在线高压水冲洗更为重要,因此,采用低水压、较长的冲洗时间对保持除雾器叶片清洁是更为有效的措施。 当除雾器叶片上结垢或冲洗不彻底而大量沉积淤泥时,系统压力将会明显提高,所以通过检测系统压力将的变化,有助于把握除雾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另外,在运行管理中保持冲洗水压力、流量、定时检查冲洗阀门是否按程序控制的顺序启、闭,避免烟气流量过大也是防治除雾器堵塞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发现一些FGD投运系统,运行人员不明白或不重视除雾器的冲洗作用,有的电厂甚至长时间没有冲洗除雾器,造成除雾器堵塞和垮塌。令一方面由于除尘器运行效果不好,高浓度的烟气进入到脱硫系统,造成大量烟尘积聚在除雾器上,正常的除雾器冲洗已达不到清洗效果,同时也超出了除雾器清洗范围。随着大量烟尘的积聚,最终导致除雾器叶片垮塌,将除雾器下部支撑损坏对于未安装GGH的湿法脱硫系统,由于烟气经除雾器后直接进入烟囱排放,除雾器运行效果不好,对下游设备在安全上具有一定的危害。由于排烟温度不叫低,烟气扩散能力较弱,将直接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