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奴隶制社会形态存在的必然性探析

奴隶制社会形态存在的必然性探析

奴隶制社会形态存在的必然性探析
奴隶制社会形态存在的必然性探析

y y[文章编号]1000 3541(2000)05 0040 04

奴隶制社会形态存在的必然性探析

徐 亚 萍

(哈尔滨学院历史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 要] 在古代社会有许多名称各异的奴隶,如希腊罗马的古典奴隶!,斯巴达的希洛人,新巴比伦的曼达图!以及中国凉山彝族奴隶,他们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古代劳动奴隶

制!,东方家庭奴隶制!是两种充分发展的奴隶制度,原始公社制解体后的社会是奴隶制占主

导地位的社会,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

[关键词] 古代劳动奴隶制;东方家庭奴隶制;社会形态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一些史学工作者对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的论断提出一些不同看法,认为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在他们的历史上继原始社会之后到来的是封建社会。笔者认为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奴隶制社会存在的普遍意义应得到肯定。

否认奴隶社会必经说的理论根据,一是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所阐述的现代家族在胚胎时期不仅含有奴隶制而且也含有封建制,因为它从最初起就和土地的赋役有关,它含有后来在社会和国家中广泛发展起来的一切对抗性的缩影。![1](P38)既然原始公社瓦解时就有奴隶制和农奴制因素存在,那么在原始社会之后继之而来的就可能是封建制。二是恩格斯在1882年12月22日给马克思信中的一段话,毫无疑问,农奴制和依附关系并不是某种特有的中世纪的封建形式。在征服者迫使当地居民为其耕种土地的地方,我们到处,或者说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如在特萨利亚。![2](P425)既然农奴制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到处可以看到,那么,奴隶制在古代社会中就不具有普遍意义。

我们认为对这两段话必须作全面正确的理解,也就是要把它们放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去理解。首先,说现代家族在胚胎时期包含有奴隶制和封建制,并不等于说封建制是继原始社会之后而来的一种社会形态。当然,马克思在这里也并没有说奴隶制是继原始社会之后的一种社会形态。因此,不能根据马克思的这段话来作出奴隶制不是原始社会之后而来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论断。其次,恩格斯谈到的农奴制和依附关系在征服者迫使当地居民为其耕种土地的地方到处都可以看到的结论,也不能否定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剥削阶段的社会形态。因为任何一个以某种剥削制度为主的社会

[收稿日期]2000 02 20

y

y[作者简介]徐亚萍(1962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学院历史系讲师。

中,都可以存在其它类型的剥削奴役形式。也就是说,青一色的剥削奴役形式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程度低下的社会中。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也还存在着某些奴隶制或封建制的奴役形式。在奴隶社会或原始社会中有些封建剥削形式的存在,是合乎规律的,但不能因此就确定那种社会就是封建社会。其三,奴隶制是古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2](P172)这一论断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及古代世界人类历史的客观实际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结尾部分中提出的,这个论断与上述那两段话并不矛盾,在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中,上面那两段话中所述的内容,正好是这后一个论断的立论基础,不应该以这两段话来否定这个论断。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一个社会的性质,不仅仅要看生产力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看建立在这种生产力之上的生产关系。恩格斯在上文中提到的特撒利亚,指的是特撒利亚的帕斯泰!,他们可以说是奴隶制下具有农奴形态的人。他们和古代雅典的六一汉!,古代罗马的被保护民一样,受奴隶制度的制约,其发展趋势不是上升为农奴,而是下降沦为奴隶。而且,他们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在奴隶社会中并不占统治地位。称希洛人为农奴!,我们理解这只是他们的处境象农奴,而实际上,他们是斯巴达人的共有财产,斯巴达国家的国有奴隶,国家对他们握有生、杀、予、夺权,这是他们人身被占有!的最具体的表现。他们虽和一无所有!的奴隶有别,但作为奴隶阶级所处的奴役地位和其它国家的奴隶所处的奴役地位相比较,基本没有什么两样。

总之,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之后,若没有出现征服者将自己的生产方式(封建制)强加给被征服者,那么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的民族便不可能超越奴隶制的社会发展阶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所有征服者有三种可能,征服民族把自己的生产方式强加给被征服民族,??或征服者让被征服民族的旧的生产方式保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或者是发生一种新的综合的生产方式。![3](P100)在征服者处于封建制阶段的情况下,只能产生前面两者,产生一种新的综合生产方式是不大可能的。

对否认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的观点,还有一点是值得讨论的,那就是怎样认识奴隶在形式上占有一点财产的问题。如果仅仅只从奴隶一词的抽象定义出发,认为只有一无所有!的奴隶才是真正的奴隶,而这种奴隶只在希腊、罗马国家普遍存在过。那么,就会认为只有希腊、罗马等地中海沿岸的大多数国家(斯巴达等国家除外)才有过奴隶社会,而有家庭、有少量财产、独立经济、租佃关系的古代东方或世界其它地方的奴隶就不是奴隶了,这些地区的国家也就没有经过奴隶社会了,这样的看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古代各国的奴隶往往各具特点,形成不同的类型。例如,古代印度就有十四种奴隶。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就提到过有古代劳动奴隶制!和东方家庭奴隶制!这两种充分发展的奴隶制。这两种奴隶制下的奴隶的类型应该是两种,尽管类型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质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他们都是主子的会说话的工具,人身是主子的一种财产。但是,正如胡庆均先生所说:在奴隶社会里,的确存在一种被剥夺到一无所有的奴隶。凉山彝族社会刚被抓进的汉人呷西,或被奴隶主制造借口加以拆卖的呷西,基本上处在这样的地位。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奴隶毕竟是人,或者说,奴隶具有会说话的工具与人的二重性。作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应该被剥夺到一无所有;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奴隶同样要考虑到自己的今天和明天。一个汉人呷西在凉山一旦立定脚跟特别是考虑配婚成家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要

积蓄哪怕是十分微薄的私房。至于已经婚配成家的安家,拥有某种相对独立的经济,在凉山则具有更大的普遍性。既然人被作为可以占有的工具,连同土地等生产资料被主子占有,这个被占有的工具又可以占有私房或者相对独立的经济,其中当然也包括占有人,从而出现重叠占有的现象。那就必须承认在被奴隶主占有的前提下,奴隶也存在相对的财产占有权。自然,这种财产占有权不能理解为奴隶的私有财产或者所有权。因为根据习惯法,对于奴隶主来说,奴隶毕竟是权力客体而非权力主体。一但奴隶主对奴隶行使处置和支配的权力,也就剥夺了他们的财产占有权。![4](P420-421)另外前苏联学者E(M(施塔耶尔曼也说:古代罗马,在某些家长制庄园里,奴隶和妻子、儿女居住在单独的茅舍里,有自己的小家庭经济,向主人交租服役!,牧人同同居者住在一起??得到几头牲畜做特许析产。![5](P13-14)手艺高超的奴隶,主人将其出租,并可留下一部分工资,甚至为其提供作坊、店铺,只收取一部分工资。奴隶可以用特许析产赎罪。更有一些富有的奴隶用特许析产为主人还债,他们被称为授产奴隶。这种奴隶的地位并未因可用特许析产赎得自由而发生变化。新巴比伦时期,奴隶买卖、抵押盛行,私人奴隶多达数百人,往往由主人处贷取资金,以主人之名进行独立经营。开店铺、手工业作坊或兑换银钱,买卖房屋,当面交纳人身租!,相当于身价的五分之一。另外还要交纳部分贷款的利息(即曼达图制)。在农业上,奴隶被分得一小块土地,每年不仅要向奴隶主交纳一定的地租,而且,还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人身租。! 人身租!是奴隶主对奴隶人身所有权的经济表现。奴隶独立经营,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积蓄 财产。此外,在古代波斯,皇室和官吏的庄园里都有成家成队的奴隶格尔达。![6](P150)古代埃及文献?梅腾墓铭文%中提到的同小牲畜、工具一同转让的勒密特。古代巴比伦的纳贡人和伊沙库(古巴比伦有的文件提到纳贡人包括伊沙库),都属于授产奴隶的范畴,他们根本无力用微不足道的财产来赎得自由。

从上述材料可知,不能因为奴隶在形式上占有一点财产,就否定他们的奴隶属性。各种不同类型奴隶的遭遇、生产方式和奴隶主对他们的态度虽各不相同,但区别奴隶等级的共同特征 人身被主人占有又使他们都是奴隶阶级。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形态是保存至民主改革前的一块活的社会化石,它对于我们认识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的经典论述提供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例证。

在这个社会中,呷西和阿加是两种典型的奴隶。呷西是一无所有的奴隶,绝大部分是单身男女,在主子(奴隶主)家里供主子牛马般奴役的家内奴隶。他们一无所有,主人可以将其杀害或买卖。其来源主要为向异族掠掳来的俘虏。阿加,又称分居奴。主要来源于呷西奴隶的配婚。主子为使买呷西的银子生利,繁衍新呷西,增加劳动人手,强行给呷西配婚,搬出主子家和主人分居、分食!,于是形成了阿加奴隶。阿加形式上有点自己的财产,但他们家业微薄,生活困难,人身被主子占有。根据凉山的习惯法,主子可以出卖阿加,可将所属阿加全家或家庭成员分散出卖![4](P135)。这是主子占有阿加享有人身处置支配权利的一项具体表现之一。主子有权打骂阿加甚至杀害他们。黑彝主子打死自己的阿加和呷西没有任何关系。如甘洛县田坝区土司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民主改革前,曾杀死十一个阿加。![4](P136)这是主子占有阿加享有人身处置支配权的又一项具体表现。阿加对子女没有亲权和婚权,除独子可不被拉做呷西外,原则上子女必须抽走做呷西,如越县西到乐青地乡黑彝果基乌拉则的阿加克拉觉罗英被抽去跟随主子女儿陪嫁,不去就得死。克拉觉罗英誓死不从,被逼吊死。![4](P149)这是主子占有阿加,享有人身处置支配权的又一项具体表现。

主子世代给呷西配婚使其成为阿加,阿加的子女又被抽为呷西。于是形成了呷西和阿加之间彼此对流,血肉相连的关系,他们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阿加奴隶和古代罗马、古代东方的授产奴隶一样,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积累了微薄的生产资料,其中重要的是对农具、土地的占有,并可传给子孙。如美姑县巴普乡每户阿加平均占有耕牛0 28头,农具2 5件。美姑县九口乡每户平均占有耕牛1 24头,农具4 3件。又如甘洛县阿尔乡每户阿加平均占有土地0 08亩。![4](P139)此外,阿加还可以经商,但事先须得到主子的同意,在规定的时间内往返,如果借主子的钱作本,那么获利须和主子对分。如果自己筹措本钱,获利也要送给主子一部分。似乎典型的奴隶应当与生产资料完全脱离,而阿加有少量的耕牛、家具、土地等财产,甚至可以经商,这是不是影响了他们的奴隶身份呢?回答是否定的。既然阿加的人身归主子占有,那么他们的财产实际上也就归主子所有。具体表现就是主子可以任意侵占。如本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姑县巴普乡黑彝井曲达摩平日爱吸鸦片,所属非彝根阿加沙玛给兹较为富有,达摩便将靠近给兹家的一块地假卖给他,只等银子一到手,就将其全家卖出,侵占了沙玛给兹的全部财产。![4](P207)

恩格斯指出:在亚细亚的古代和古典时代,阶级压迫的主要形式是奴隶制,即与其说群众被剥夺了土地,还不如说他们的人身被占有。![7](P387)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和古代东方及其它地区的材料说明了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对世界古代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原始公社制社会解体后的社会是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M] 人民出版社,196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胡庆均 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5]E(M(施塔耶尔曼 罗马的奴隶[M] 陈唯声译 世界古代史研究会材料,哈尔滨,1982

[6]刘家和 世界上古史纲[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On the Necessity of Slave Sciety

XU Ya-ping

(Department of History,Harbin College,Harbin150086,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lassical slavery of Greece and Rome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e Yi nationality slavery of China.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ancent labour slavery and the Oriental household slavery were two kinds of full developed hold sway after primitive society disintegrated.

Key w ords:the 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village community;ancient labour slavery;oriental household slarery

[责任编辑:北 辰]

奴隶制与封建制区别

奴隶制与封建制区别 奴隶制在全世界的古文化历史中都有出现,最典型的是古罗马帝国,而封建制在我国出现在奴隶制之后。下面是分享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以中西同时期的法律为切入点 众所周知,中国奴隶制时期是夏商周三个朝代,到了春秋时奴隶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是封建制形成时期,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社会国家,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中国消失.中国是在“手无寸铁”地进入了奴隶社会,西方是在铜器大量使用的时候进入奴隶社会的.而西方(或称西欧)的奴隶制远比中国的要晚,希腊奴隶城邦国家雅典才产生于公元前800年,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则产生于公元前600年.而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后逐渐在西欧建立起来的,相比之下,中国的奴隶时期早且长,封建时期长,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个庞大的言语工程…. (一) 划分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依据,主要是看法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之上,反映什么样的阶级意志,中国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夏商周时期实行以井田制为主的“国家所有制”经济体制,对国王私人所有的土地制等存而不论(长期存在,并发挥不小作用),反映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法律;而封建制法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是实现这个阶级统治的工具,在学术上有一个争议,说中国的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是在秦汉之前,秦汉时及其后的朝代叫帝国制也可以叫高度集权制叫郡县制也可以,反正就是叫封建制不合适的的说法,但在这里只是狭义的封建制度(亦即是分封制)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封邦建国,封地的诸侯对于封地内的一切事物都有决定权,成为国中之国,对于周天子只有帮助打仗和纳贡的义务,分封也是集权,但是权利是集中到以国王为核心众多诸侯手中,而不是国王一个人,这是一种贵族共有天下的制度.这与欧洲早期的希腊城邦贵族政体以及后期的西欧领主国家都有相似地方,贵族政治、列国分立是那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周代的整体类似西欧封建制时期,但西周政治同时有希腊城邦时代的特点(贵族政治),只是规模比西欧封建制国家和希腊城邦制国家都要大的多,西欧中世纪的那种政治状态是传统社会的一种具体形式(由日耳曼社会发展而来),大大小小的君主受封后各自为政,“坐寇”性质统治集团的规模和控制的地域较小,而且统治集团内部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松散涣散,国王对于封建诸侯的控制力非常有限,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这种具体形式可以称作“狭义的封建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封建”一词引申为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关系(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引申是需要建立在西周封建论的基础之上的).引申意义上的封建制度包括了封建领主制(即本来意义上的封建制)和封建地主制两种社会形态,这样就更好的解释了所谓广义和狭义的封建制,于此,我们不免慨叹,汉字意思的深邃和中国历史的的丰富,汉字和拉丁文的丰富内涵,做人助学观念都要严谨啊,望文生义要不得,但中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思维导图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1) 1.地理条件 (2) 2.生产方式 (2) 2.1.生产力 (2) 2.1.1.实体 (2) 2.1.1.1.劳动对象 (2) 2.1.1.2.劳动资料 (2) 2.1.2.智能 (3) 2.1.2.1.科技 (3) 2.2.生产关系 (3) 2.2.1.静 (3) 2.2.1.1.所有制 (3) 2.2.1.2.人与人 (3) 2.2.1.3.分配 (3) 2.2.2.动 (3) 2.2.2.1.生产 (3) 2.2.2.2.分配 (3) 2.2.2.3.交换 (3) 2.2.2.4.消费 (3) 3.人口 (3) 社会意识 (3) 低级 (3) 社会心理 (3) 高级 (3) 社会意识形式 (4) 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4) 非意识形态 (4) 经济基础 (4)

参见:社会意识(区分历史唯物和微信) 1.地理条件 2.生产方式 2.1.生产力 2.1.1.实体 2.1.1.1.劳动对象 2.1.1.2.劳动资料 工具为标志

2.1.2.智能 2.1.2.1.科技 2.2.生产关系 参见:经济基础(全部生产关系成为经济基础) 2.2.1.静 2.2.1.1.所有制 2.2.1.2.人与人 2.2.1. 3.分配 2.2.2.动 2.2.2.1.生产 2.2.2.2.分配 2.2.2. 3.交换 2.2.2.4.消费 3.人口 社会意识 参见:社会存在(区分历史唯物和微信) 低级 社会心理 高级

社会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参见:经济基础(决定) 非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 参见: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关系(全部生产关系成为经济基础)

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实际论述

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实际论述“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 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活动的前提。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所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体现在: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力量,而新的、进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而充分的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文化中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举凡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深远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都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 十二五规划中,我国面对新的形势,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质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先进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必须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对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挑战和攻击,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理直气壮地予以批驳和抵制,决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正确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情况,只有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推动文化创新,繁荣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随着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的消费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对精神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出现了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_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论文 学生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班 姓名学号:梁占辉 20125052008 选课教师:盛勇 选课时间:周三下午 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解决社会矛盾,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着许多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其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矛盾。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它们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的上述两个矛盾的表现形式以及内在关系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前2070年~~前1046年) △授课名称——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夏奴隶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其发生、发展及灭亡的基本历史过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探讨中国国家的起源以及夏代奴隶制国家确立的依据。通过文献资料、甲骨文资料以及其他地下发掘材料,使学生了解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多方面的特征,充分认识殷商文明在古代世界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夏朝的经济文化特征、少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商国家机构、各项制度;盘庚迁殷到武丁开拓;商朝的统治机构商朝青铜工艺的高度发展;商朝科学文化的发展,殷商文明及其在古代世界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夏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缺乏;商朝的国家制度和阶级结构。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方式——讲授 △授课时数——4学时 △教学环节: 夏朝是奴隶制国家的雏形。 首先夏朝按地域来划分它的臣民。《左传》所言“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其次,世袭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形成,从夏启开始实行传子制。 其三,夏朝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有了军队、刑法和监狱等公共权力机关。 有了军队刑法和监狱等公共权力机关。夏的军队,以铜作兵,杼发明甲,还有战车。夏的法律: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是第一部奴隶制法典,监狱叫夏台,简单的典章制度,有夏礼,夏训。 而恩格斯认为,“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和公共权力的设立,是国家出现的两个主要标志。”夏朝符合国家形成的两个条件,因此说夏朝是我国阶级社会的

开始。 顾颉刚的贡献——顾颉刚在商周史研究上是很有成就的,他提出了关于古史的观点,即“累层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他认为:(1)在古史记载中,“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2)“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盂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3)我们“不能知道某一事件的真确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事件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我们既不能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也至少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我们既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他的这种观点对有关古史的荒谬传说起了廓清之功,而历代相传三皇五帝的神圣地位一下子也就失去了依据。这对于当时的学术界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对于古史研究的发展是起了作用的。但在具体古史问题的处理上,往往有“疑古”过头的地方。 第一节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 一、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 1、夏族的兴起和夏王朝的建立 传说尧时,洪水泛滥。四岳举荐鲧治水,鲧用堵塞办法治水九年而水患不止,舜殛鲧于羽山【(舜)流共工于幽州(马融:北裔),放兜于崇山(南裔),窜三苗于三危(西裔),殛鲧于羽山(东裔)】。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不入,薄衣食,卑宫室,身执耒锸,采用疏导的办法,终于制服洪水。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树立了自己威信,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对华夏部落的控制大权。伴随着古代部落争夺生存空间的冲突,大禹在与共工、三苗(三苗,有学者认为应属苗蛮集团,在地域范围上应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为中心”)等部落的战争中,扩大了实力,攫取了大量的财富,权力逐渐膨胀起来,为世袭制奠定了雄厚基础。《吴越春秋》记载禹“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今绍兴有禹陵、禹穴、禹庙等。《史记·夏本纪》:“及禹崩,虽授益,益之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索引号:008534461/2012-00007 主题分类:财政、金融、审计/04H审计发布机构:县审计局 发布日期:2012-04-27 文号:主题词:机关,建议,制度,调整,管理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对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不可讳言,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是笔者结合今年的社会保障审计所发现的问题,试图从宏观层面进行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产生体制性障碍。 由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尚处在建设过程,特别是受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的影响,还很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也呈二元分割状态,社会保障各项目间在保障模式、管理体制及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诸多体制性障碍,导致其结构严重失衡,功能严重扭曲,成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桎梏,而且这些差异和障碍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因此,政策制度性缺陷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应保未保、选择性参保、多头参保等问题,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难以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就在所难免。由于中央、地方、企业等各方利益格局难以调整,各级政府责任承担机制不健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

衡,导致社会保障统筹级次难以提高。如目前在某县的几项社会保障项目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关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属于县级统筹。这些市级、县级统筹项目自行运行、自负平衡,由于受地方财力制约和影响,保障标准低,保障能力弱,互济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有限。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全,存在制度性缺陷。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时间短,是一个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许多制度还在探索过程中,还很不完善,不仅总体的制度架构还不完善,而且许多项目的制度建设还很不足,尤其是各个项目之间的制度性协调性还不够。如城市居民社会保险还刚刚起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尚在试点,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还很有限,尤其是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问题还没有解决。又如城市居民社会保险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同类保险之间缺乏制度衔接,在保障模式、缴费比例、享受待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造成部分人群应保未保或重复参保、新农合筹资成本大等问题的产生。由于社会成员收入隐性化,加之对收入核定的办法不够科学、低保标准与物价的联动机制未有效建立等,由此造成保障标准低与资金大量结余并存、城乡低保对象确定不够准确等问题产生。同时,因为社会保障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偏低,社会保障事项一直由政府部门承管,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由政府部门经办,还谈不上按经济规律办事,也还远未实现社会保障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过于分散,基金增值渠道和方式过于单一,造成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速度极为缓慢,增值率很低。大量社会保障基金结余后,按国家现行政策只能存进银行和购买国债两条投资渠道,加上因各种原因未充分利用现有投资运营政策,未严格执行国家的优惠利率政策,致使基金保值增值乏力、效率低下。

奴隶制与封建制的区别

奴隶制与封建制的区别 奴隶制和封建制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制度,是不是还傻傻分不清呢?下面是分享的奴隶制与封建制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区别;;以中西同时期的法律为切入点 众所周知,中国奴隶制时期是夏商周三个朝代,到了春秋时奴隶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是封建制形成时期,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社会国家,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历经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中国消失.中国是在“手无寸铁”地进入了奴隶社会,西方是在铜器大量使用的时候进入奴隶社会的.而西方(或称西欧)的奴隶制远比中国的要晚,希腊奴隶城邦国家雅典才产生于公元前800年,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则产生于公元前600年.而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后逐渐在西欧建立起来的,相比之下,中国的奴隶时期早且长,封建时期长,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个庞大的言语工程…. (一) 划分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依据,主要是看法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之上,反映什么样的阶级意志,中国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夏商周时期实行以井田制为主的“国家所有制”经济体制,对国王私人所有的土地制等存而不论(长期存在,并发挥不小作用),反映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法律;而封建制法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是实现这个阶级统治的工具,在学术上有一个争议,说中国的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是在秦汉之前,秦汉时及其后的朝代叫帝国制也可以叫高度集权制叫郡县制也可以,反正就是叫封建制不合适的的说法,但在这里只是狭义的封建制度(亦即是分封制)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封邦建国,封地的诸侯对于封地内的一切事物都有决定权,成为国中之国,对于周天子只有帮助打仗和纳贡的义务,分封也是集权,但是权利是集中到以国王为核心众多诸侯手中,而不是国王一个人,这是一种贵族共有天下的制度.这与欧洲早期的希腊城邦贵族政体以及后期的西欧领主国家都有相似地方,贵族政治、列国分立是那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周代的整体类似西欧封建制时期,但西周政治同时有希腊城邦时代的特点(贵族政治),只是规模比西欧封建制国家和希腊城邦制国家都要大的多,西欧中世纪的那种政治状态是传统社会的一种具体形式(由日耳曼社会发展而来),大大小小的君主受封后各自为政,“坐寇”性质统治集团的规模和控制的地域较小,而且统治集团内部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松散涣散,国王对于封建诸侯的控制力非常有限,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这种具体形式可以称作“狭义的封建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封建”一词引申为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关系(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引申是需要建立在西周封建论的基础之上的).引申意义上的封建制度包括了封建领主制(即本来意义上的封建制)和封建地主制两种社会形态,这样就更好的解释了所谓广义和狭义的封建制,于此,我们不免慨叹,汉字意思的深邃和中国历史的的丰富,汉字和拉丁文的丰富内涵,做人助学观念都要严谨啊,望文生义要不得,但中

2017考研政治难点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难点解析:社会存在和社 会意识 哲学作为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会涉及到大量的知识点。虽然哲学部分的知识点不算最多,但却是最容易混淆的。特别是在材料分析题里,知识点弄错了就会导致整个大题全盘皆输。因此对于政治知识点,2017考研的研苞一定要扎实掌握,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一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其变化、发展的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真题链接】(2015.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其实,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案

课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意识的含义;理解: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社会存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与变化;②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比较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和阻碍作用; ⑵能力方面: ①通过学习体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②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起不同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的能力; ⑶觉悟方面:通过对科学的社会意识所起的巨大的促进作用的理解,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 2、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 导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l)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但主要指人们的物质活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自然环境:指一个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这里包括气候(如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地形(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并存)、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位置等。 人口因素:构成社会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的数量、质量(文化程度,身体素质等)、构成、分布等因素及其变化发展的状况。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有这些,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内容,称之为社会存在。 (以上三个方面可采取提问式,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经济知识迁移到哲学知识的学习中来)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如:艺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道德: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相互关系的观点、理论的总和。 法律思想:是关于法的关系、规范和设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二者关系如何呢?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问是辩证统一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这一观点可表述为: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主观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主观反映。 第一,从整个社会整体看,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虽各不相同,但作为社会意识却有其共同点,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要务之一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很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许多重要问题未取得共识,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覆盖面窄,缴费率高;收不抵支,资金缺口大;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责任不清、财政支持不够;城乡差别较大等方面。如何切实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当前社会保障问题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实践是一种转型过程中的实践,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由其制度本身承担的功能。因此,在现阶段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理论进行反思和调整,笔者认为尤显必要。本文将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社会保障改革面临的新困境,最后对用和谐社会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给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变化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一、我国社会保障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从1949年着手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来,经历了创建、发展、瘫痪和

改革四个阶段的曲折前进,目前已初步建立以?三条保障线?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也已取得较大进展,救灾救济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等初步展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实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覆盖面小、存在?绿岛效应? 社会保障本质上要求能够覆盖到社会全体人员,如果社会上只有一部分人得到某个方面的保障,就会产生在社会保障理论上称为?绿岛效应?的社会现象。而事实上我国社会保障不仅覆盖面窄,而且覆盖方式不合理。据统计,2003年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社会成员约1.5亿人;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只有440万人,仅占登记失业人员(770万人)的57%;医疗保险的参保职工不到700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不到2500万人,都大大低于实际应参保人数(刘湘毅,2005);而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甚至还由1999年的9.75%下降到2003年的7.06%,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是个庞大的群体,不仅绝对数很大,而且每年的增量也很大;据估计,目前被征地农民有4000万人,每年的增量约为200万人左右,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每年增量保守估计也有400万人左右。面对规模庞大的这一特殊

高三政治-奴隶社会的阶段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最新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奴隶社会的阶段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夏朝(公元前2180年-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时期。奴隶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和一系列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出现(如军队、刑法、监狱等)为标志;经济上,夏朝属于金(铜)石并用时代,其经济的初步发展为后代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文化上,夏朝的一些突出的文化成就如夏历对后代影响深远。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世纪中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其发情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善,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人牲”和“殉葬”也是商朝奴隶制发展的表现;经济上,商朝属于青铜时代,其农产品种类增多,产量增加,畜牧业饲养的牲畜种类和数量很多。其青铜文明更是举世闻名;文化上,商朝文化成就领先于世界,以文字(甲骨文)和天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时期,我国的疆域空前广大,农业和手工业获得空前发展,农业已包括了后世的大部分作物,是我国农业原生作物系统的形成时期,而在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各种制度也渐趋完备。综上所述,西周被称为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 制度的完备,是西周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的两种最典型、标准的制度—井田制和分封制均在西周时期达到完善。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周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目的),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分封对象)。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诸侯对象)。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宋、晋等(主要分封国)。通过分封,周朝巩固了统治,发展了疆域,也可以看作是奴隶社会的典型生产关系。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时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缴纳一定的贡赋(生产资料的经营使用方式)。奴隶制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人与人在生产劳动中的关系),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产品分配制度)。 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并和井田制相适应。联系这两种制度的纽带是土地和义务。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阶段。主要体现在奴隶社会的两种典型-分封制和井田制的解体。 在政治上,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他国的支配权而进行争霸战争,其性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但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大大加强了统一的趋势;在战争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争霸战争也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奴隶主贵族统治体系,加速了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瓦解。 在经济上,春秋后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发展,私田的开垦增多,影响到国君的财政收入。公元前594年,鲁国率先颁布“初税亩”,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由国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贵族为提高劳动者的

《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题目: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要充分坚持和发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间关系,充分发挥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及相对独立性,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关键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文化建设的定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其中,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当然要适应社会存在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同时会产生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必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对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起到重大作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同唯心史观把某种精神因素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和动力,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同时,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不是由某些名人或伟人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本身的发展进程所决定定的;当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环境。 在人民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使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也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二)、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必须符合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过程和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从外延上看,社会意识是总括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中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广义地理解,社会意识还包括依据一定的社会思想建立起来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等思想的“物质附属物”。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来源,社会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社会存在;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要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相适应。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1、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3、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txtゅ你不用一上线看见莪在线,就急着隐身,放心。莪不会去缠你。说好的不离不弃现在反而自己却做不到╮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 答案 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特别这次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

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

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 第一节古代希腊 一、知识教学点:1.爱琴文明2.斯巴达和雅典3.全盛时期的雅 典4.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5.希腊城邦的衰落6.亚历山大帝国 二、能力训练点: 1、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亚历山大东侵的后果”,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正确评价伯利克里、亚历山大。 三、德育渗透点:亚历山大东侵带来正反两方面后果。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领略古希腊爱琴文明的深厚底 蕴,民主制度之完善美和马拉松战役之精神美。 重点:斯巴达和雅典,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雅典的全盛时期。 难点:对伯利克里和亚历山大的正确评价。 五、主要过程: (一):爱琴文明 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希腊文明是欧洲早期文明,它是以 海洋为中心的,那么古代希腊的情况如何呢?爱琴文明的起止时期、发祥地及后来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欧洲最早的文明发源地,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曲折,东临爱琴海,海上岛屿星罗棋布。希腊早期文明一爱琴文明就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发祥于爱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岛,后来又以迈锡尼为中心。爱琴文明历时约800年,当时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城邦,有的盛极一时。但是接着,一批相对落后的部落从北方进入希腊南部,城邦被毁,爱琴文明没落了。 (二):古代希腊城邦的兴衰 1.两个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①斯巴达和雅典都是什么阶级专政的城邦?斯巴达、雅典代表着希腊奴隶制城邦的两大类型。 ②它们在政治、经济上有何不同?雅典是近海国家,海上交通便利,经济以工商为主,文化学术发达,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斯巴达是个内陆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尚武,注重军事训练,由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 公元前6世纪,古代波斯挑起希波战争,其结果是波斯军队被赶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活与哲学》十一课第一框第一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编写人: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丁芳张瑞江 2011-11-1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2)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区别。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我们身边的事物,初步树立唯物史观。 (2)在对社会现象评论和探究过程中,体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分析、探究、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课前预习案】 一、新知导学 1.什么是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请试着从生活中举例说明。 2.欣赏课本87页漫画《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请思考:为什么中国的神长得像中国人,而西方的耶稣长得像西方人? 3.有人认为,有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会立刻带来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请结合课本88页有关 内容进行分析。

4.请尝试着归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你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根本观点各是什么? 二、请你判断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存在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 4.一般说来,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三、我的困惑 同学们,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1) (2) (3) 【课堂探究案】 一、成果展示资源共享 二、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探究活动(一)不同的学习动机 关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来自专业技术者、私营企业主、机关干部、下岗职工和农民家庭的家长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家长1:“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个稳定的职业。” 家长2:“要努力拼搏,千方百计考名校,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家长3:“要发奋读书,考上大学才能出人投地、光宗耀祖,才能有好的生活。” 家长4:“要认真学习,尤其要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有更多选择。” 家长5:“要刻苦学习,考上大学,找准专业,将来找一个专业对口工作。”

马原思考题解答索引

绪论 一、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二、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参见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三、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第一章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二、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谈谈你的体会。 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对这一段话加以哲学的分析。 五、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六、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七、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 第二章 一、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