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奴隶社会

中国奴隶社会

中国奴隶社会
中国奴隶社会

中国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朝代

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①约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都安邑。设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②开始使用铜器。农业生产用耒、耜、石刀、蚌镰等,掌握原始灌溉技术。

③夏桀暴虐无道。奴隶怠工、逃亡、暴动,反抗奴隶主。

④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打败夏桀,夏亡。

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①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建立商朝,都亳,后盘庚迁都殷。商朝大力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②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手工业发达,青铜器铸造水平高,对铁的性能已有所认识。

③奴隶主行“人牲”、“殉葬”,奴隶不断反抗。

④纣王昏庸残暴。约公元前11世纪,奴隶在牧野阵前起义,助周灭商。

西周

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①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镐京。

②周公东征。实行分封制,建立七十多个诸侯国。

③推行奴隶耕作的井田制。农业发展,后世主要农作物,当时大都已经种植。手工业种类更多,分工更细,号称“百工”。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

④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⑤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①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②周朝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出现“春秋五霸”。

③使用铁器和牛耕,私田增多,井田制逐渐瓦解。

④梁国“民溃”,陈国役人反抗,郑国奴隶起义,北方跖领导起义,奴隶的反抗斗争促使奴隶社会崩溃。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教案首页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学习学前教育史 1.解释什么是“史”、“教育史”。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着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 2.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史、内史; 3.古代官职:刺史、御史; 4.姓。 2.《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是如何规划我国未来10年的学前教育发展? 3.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史亦不例外。学前教育史是研究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包括幼儿教育的启蒙、初步发展、成熟等阶段,挖掘中外历史上幼儿教育的思想等宝贵财富,揭示幼儿教育发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对幼儿教育这一概念,人们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指3-6岁儿童的教育;另一种认为幼儿教育是指0-6岁儿童的教育,将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等同看待。本课程里的幼儿教育一般指0-6岁,甚至包含了幼儿出生前的胎教。 在理解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时,必须把握如下几点,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应有历史的观点。学前教育史研究的幼儿教育包括了自人类产生以来的幼儿教育,因此,它前后贯穿了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作为今后的幼儿教师,或是今后欲从事幼儿教育的研究者或管理者,这些知识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史学观。 (2)应有全球的观点。幼儿教育自人类产生就有了,但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源自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因此,作为幼教专业的大学生,应该有全球的观点,这样才能对幼儿教育史的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3)应有动态发展的观点。历史是发展的、动态前进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在以往同类事物的基础上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欲从事幼儿教育,就必须对幼儿教育持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这样才能使我们不停留于现时的幼教现状,而自觉地研究并加以改进。 (4)应有开放比较的观点。每个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各国幼教发展水平存在显着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开放和比较的观点,学习和借鉴他国好的和先进的幼教经验。 三、课程学习要求 1.课堂纪律(迟到、早退、缺席、睡觉;手机、讲话、随意离开教室) 2.必要的笔记 3.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考试 上篇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中国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学前教育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在学校未产生之前当然不可能有学前教育,

奴隶社会中央官制

官制(居中,黑体三号加粗) 对本块常识内容的简要说明。(首行空两格,宋体五号)200-300字即可。 中国古代官制 一.夏商周官制 夏代作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就已有辅佐夏王的六卿。司空掌管水土工程之职,后稷掌农业的官员,司徒主教化的官员,大理主刑狱的官员,共工营建百工的官员,虞人掌山泽畜牧的官员。 商代建立起以商王为中心的中央机构。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区域叫内服,诸候统治区域为外服。内服设有百官,可分为政务官、宗教官、事务官、武职官等几类。政务官有尹、冢宰等。宗教官有占、卜、多卜、亚、祝、史、作册等。占、卜是负责占卜之事的。史官为记录王事活动的官,与作册职掌相近。事务官是负责某种具体事务的官。武职官有亚、多亚、马、多马、射、戍、卫、犬、多犬等。掌祭祀、占卜和纪事的宗教事务官在当时最为显要,因为商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神权在政治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西周朝廷的官员分为公、卿两个等级。地位最高的是太师、太保、太宰,属于公一级。它们辅佐周王,统领百官,执掌朝政,类似于商朝的尹,多由有威望的大贵族担任。卿,在内服官中次于公一级。他们是公下面依照分工处理朝廷政务的官员。属于卿一级的官员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司士、太宰、公族等。司徒主管农田图籍及人民户口等,兼管军事和卜事。司马掌管军队和军赋。司空掌管百工执事及土木营建。司寇主管刑狱治安。太宰掌管王的饮食起居、车驾仪仗、王家财产、王后命令等。因与周王接近,成为周王亲信,所以他的权力和地位也较高。公族是掌管公族内部画事务的官。司士,主管贵族的刑罚及版籍爵禄。 二.春秋战国官制 春秋、战国是社会变动时期,随着封建化进程的推进,各诸侯国政府机构发生了重要变化。春秋时各国相继出现了辅佐国君、处理政务的主要执政官。秦称上卿、亚卿和大庶长,楚称令尹,齐、晋、鲁、郑诸国称相。尽管各国名称各异,但其地位和职掌都相当于后来的“相”。中央机构日益完善。齐、鲁、郑、楚等国继承西周官制,仍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众卿,为朝廷的重要职官。司徒掌管民政、户籍;司马掌管军事;司空掌管土地及筑城等土木营建,所以有时也称司城、司工;司寇掌管诉讼刑狱等。其他重要事务官有:掌农田税收的司田,掌财务的职计,掌山泽、田猎的虞人等。随着诸侯国间交往增多,各国设行人,以主外交。史官太史的地位重要,其职责为“记大事,书盟首”。战国初,随着各国变法运动的进展,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成为此时中央官制的重要特征。“百官之长”的相、丞相,已成为各国普遍设置的官职。各国也设“将”职,成为一国的最高军事统帅,地位仅次于相,以擅长统兵作战的武将充任。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各国官制仍不划一。齐国变化较大,相以下设五官:大田、大行、大谏、大理和大司马。楚国自成一系,令尹是中央最高行政长官,上柱国、大司马和大将军是政府高级军事长官。秦国沿三晋,又取东方诸国之长,形成一套独特的官制,并为汉代所继承,成为封建社会前期中央官制的基本框架。 三.秦汉中央官制 秦、汉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 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掌行政、监察和军事。 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长官: 奉常为九卿之首,掌宗庙礼仪及文化教育;

自考中国行政史考试真题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行政史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中国奴隶社会始于( )。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2.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部落酋长议事会

B.人民大会 C.“四岳”议事会 D.军事首长 3.秦灭六国后,在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上实行( )。 A.乡遂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国鄙制 4.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在皇帝不亲政事的情况下,代皇帝行使考核权的是( )。 A.尚书 B.丞相 C.太尉 D.御史

5.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公宰相制 6.魏晋时期,官员的升迁完全凭借( )。 A.门资 B.政绩 C.口碑 D.年资 7.在唐朝决策文书中,对具体行政事务的指令性文件称为( )。 A.册书

B.制书 C.敕 D.诰 8.我国历史上正式开科取士,确立科举制度,始于( )。 A.唐玄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隋文帝时期 D.隋炀帝时期 9.宋朝中央行政体制中处理军政军令事务的机构是( )。 A.太尉府 B.中书门下省 C.枢密院 D.三司使

10.辽朝契丹及其他游牧族出身的官吏的主要人仕门径是通过( )。 A.举荐 B.世选 C.科举 D.门荫 11.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侍省 12.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 )。 A.府

高三政治-奴隶社会的阶段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最新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奴隶社会的阶段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夏朝(公元前2180年-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时期。奴隶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和一系列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出现(如军队、刑法、监狱等)为标志;经济上,夏朝属于金(铜)石并用时代,其经济的初步发展为后代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文化上,夏朝的一些突出的文化成就如夏历对后代影响深远。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世纪中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其发情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善,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人牲”和“殉葬”也是商朝奴隶制发展的表现;经济上,商朝属于青铜时代,其农产品种类增多,产量增加,畜牧业饲养的牲畜种类和数量很多。其青铜文明更是举世闻名;文化上,商朝文化成就领先于世界,以文字(甲骨文)和天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时期,我国的疆域空前广大,农业和手工业获得空前发展,农业已包括了后世的大部分作物,是我国农业原生作物系统的形成时期,而在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各种制度也渐趋完备。综上所述,西周被称为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 制度的完备,是西周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中国奴隶社会的两种最典型、标准的制度—井田制和分封制均在西周时期达到完善。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周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目的),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分封对象)。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诸侯对象)。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宋、晋等(主要分封国)。通过分封,周朝巩固了统治,发展了疆域,也可以看作是奴隶社会的典型生产关系。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时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缴纳一定的贡赋(生产资料的经营使用方式)。奴隶制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人与人在生产劳动中的关系),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产品分配制度)。 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并和井田制相适应。联系这两种制度的纽带是土地和义务。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阶段。主要体现在奴隶社会的两种典型-分封制和井田制的解体。 在政治上,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他国的支配权而进行争霸战争,其性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但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大大加强了统一的趋势;在战争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争霸战争也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奴隶主贵族统治体系,加速了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瓦解。 在经济上,春秋后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发展,私田的开垦增多,影响到国君的财政收入。公元前594年,鲁国率先颁布“初税亩”,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由国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贵族为提高劳动者的

中国行政史作业1

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 《中国行政史》作业1 (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奴隶社会始于【 C 】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2.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为强化王权而实行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是【 C 】 A.礼乐制 B.宗法制 C.内外服制 D.井田制 3.中国古代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 C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4.西周时期.掌管籍田和农业生产的政务官是【 C 】 A.司寇 B.司空 C.司徒 D.司马 5.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中取代分封制的是【 D 】 A.单一制 B.乡遂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6.从总体上讲,传统中国治国之道的核心是【 A 】 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以理治国” D.“以仁治国” 7.汉武帝在组织蓄意分割、架空相权的方式是实行【 B 】 A.内外服制 B.中外朝制 C.独相制 D.三公九卿制 8.秦汉时期,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吏的核准任用权属于【 D 】 A.大鸿胪 B.丞相 C.尚书 D.皇帝 9.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A 】 A.九品中正制 B.三公九卿制 C. 三省六部制 D.三公宰相制 10.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A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散骑省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主要体现为【 ABCE 】 A.强烈的神权色彩 B.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E.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 AD 】 A.田税 B.徭 C.人头税 D.军赋 E.丁税

奴隶社会的建筑

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建筑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一、社会背景: ◆夏、商、周、春秋。 ◆夏:出现军队,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商:有人殉,出现青铜、铁器,最早的甲骨文字,有相当的文化发展。青铜业很发达。 商甲骨文中与建筑有关的文字 二、夏代建筑遗址: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河南偃师二里头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 遗址为一残高300mm-800 mm的夯土台,南高北低,台东西宽约108m,南北深101m ,近于方形,东北角有缺;周边环廊,形成庭院,南边正中是门,庭院北部有一堂基,上有一座宽八间,进深三间的殿堂;计36个柱位,柱径400mm,每柱外有两个擎檐柱,柱径为180-200mm。殿东,廊下突出部应是东厨。这是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筑。 三、商代建筑遗址 (公元前16 世纪─公元前11 世纪) 奴隶制发展时期,有家奴,手工奴,没有农奴; 用奴隶殉葬。始有文字;使用青铜,青铜器有:斧、刀、锯、凿、钻、铲等。 ⒈商中期,河北藁城台西村宫殿遗址; 占地面积约五百多平米,共12 座房子, 其中一座半穴居,其余皆地面建筑。房子大小不一,有单间的,有二间、三间相连的。 斗栱的历程

〖二号房子〗:二间,正面朝东; 南北面宽10.35M,东西进深 3.6M。在房基沟槽两边,云母 粉画出的白线,线条笔直,转角 规整;说明该建筑是根据设计 画线的,这是我国建筑设计史 上最早的一例。地基平整后挖 去0.5M 活土层,再填入纯净 的暗褐色胶性土,每50-80mm 厚就用小石夯实,这是我国早 期建筑的特点。外墙下部为板 筑夯土墙,上半用土坯垒成。十 二号房子有21层土坯墙,土坯 之间用草泥胶结。(土坯尺寸 是:390×300×60mm) 使用土坯是一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隔墙用草泥垛成;墙内外有30mm厚的草泥粉刷,并用火烘烤室内的墙面和地面,使其平整坚硬,且避免潮 湿。屋顶为两坡悬山顶,椽子方形,60×60mm,长1600mm,上敷草泥。 【七号房子】:保存一完整的两坡顶山墙,高3380mm, 在距屋地2300mm处,有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孔,应是“向”,即窗。 【十二号房子】:有21层土坯墙,土坯之间用草泥胶结。土坯尺寸是:390×300×60mm。使用土坯是一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区分

在下写一自己的点愚见,供你参考,希望能对你有用,就不去网上大规模复制 摘抄了,相信那样对你也是一种敷衍,因此我就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由于本人 学识浅薄了一点,请允许我就用中国来举例子吧,这样也许还便于我解释,也 好理解。当然,如果你都知道的话,那就采纳更好的答案吧,因为我对外国的 三种社会制度的发展还是很了解。 从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占有制度来区别的话,原始社会是最低级,最原始初 等的社会,此时期生产活动和生产资料的占有以及分工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和 自由的阶段,大家共同干活,共同吃饭,收获的多,就多吃,收获的少,大家 就一起挨饿,简单的可以这样说;奴隶社会就不同了,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的就 是人可以占有人,说白了就是奴隶就是奴隶主的私人物品,生杀死活由奴隶主 决定,奴隶人身自由被剥夺;封建社会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奴隶的人身自 由得到了保证,土地却是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地主占有并瓜土地,同时农 民为了生活不得不依附土地,同时贵族地主阶级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占有和剥削 农民了。 时代划分。在下以为,夏朝的建标志着立奴隶社会的开始,西周灭商标志着 封建社会的开始。在这里,我想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相比应该比较好理解,因 此我就对封建社会稍微做一点详细说明,因为封建社会比较复杂,而且经历的 时期和阶段又比较多,同时封建制度从世界来开从中国来看都是存在时间很长 的一种社会制度,所以,说一说这个比较合适,然后请你再查一查相关的资料 自己作为弥补,如果我有什么错误和遗漏,也好及时纠正。我在下面就用自己 的白话解释了。 首先,要先解释一下封建的概念。封建,顾名思义就是两重意思,第一:分封;第二:建国。过去,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因此我们 的土地就叫做天下,天下的主人,就叫天子,天子是上天的孩子,由此得名。 于是,上天要派自己的孩子来治理自己的天下,天子就成了天下的主人,但是,天下那么大,天子一个人无法从容治理,于是天子就把天下划分为若干份,然 后封给他的宗族亲戚或者血缘亲戚去治理,把这些地方交给那些他任命的人, 这些人就叫诸侯,“封”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划定界限,因此这些地方就叫做“国”,也可以叫“封国”;然后诸侯来到了各自的封国治理,同时拥有各自的主权,就 是对这个国的军队财政生产享有的绝对治理权利,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地位和权 利基本是相对持平的。但是国很大,诸侯一个人也不好治理,于是诸侯就把国 再次划分为若干份,分别再由诸侯自己任命他的人去治理这些地方,于是这些 地方就叫做“家”(国家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这些人就叫做“大夫”。然后,大夫下边还有好多人,但是地方也都分差不多了,就没地方封了,于是这些人就 叫做“士”,士往往都是各自有各自的本领,他们分别依附于各自的主人大夫。

中国赋税史(完整版)

中国赋税史 一、夏商周时期的赋税 ?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亦即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后,阶级矛盾产生,导致国家产生。所以,生产力的发展,是赋税的基础;国家的出现,是赋税的前提。赋,古指课于土地之税。 ?1、田制。 在夏商周三代,尚处于奴隶社会。土地为奴隶主所有,商品经济未形成,赋税主要体现为劳役税和实物税。奴隶主将田地分给平民耕种,采取井田制----九百亩为井(井田法由来解释分歧,唯关于赋课方面,则可视为使人民耕作一定面积公田,其收获纳于官。税率有10%和12.5%之说)。 ?2、田赋。 ①夏代田赋有两种:一是按土地征收定额田赋(以相邻几年的收获量取平均值,什一而税);一是根据各地特产,规定贡纳土特产(也即贡,以技术之生产物纳税,而与广义之农产物相对照之别种税。如扬州贡金、玉、革、柚、桔等;徐州贡五色土、鱼等)。 ②商代的田赋---助 也即井田制,“殷人七十而助”,民耕七十亩,其助公家则七亩。 贡与赋形成商代以前之赋税,两者相互关联而斟酌赋课额,其赋少地则贡多,贡少地则赋多。 ③周代税制有了较大发展,共有五种:田赋、力役、关市、军赋和罚课。以王畿(中央直辖)之地所行政策为模板,诸侯俱效仿。 田赋较商助有不同。周人百亩而彻,即自耕百亩,助耕十亩,且以实物缴纳代替劳役。(对彻法的理解亦是异说分歧,莫衷一是)亦即什一而税。比例税征收方式较贡助是一种进步。 返回目录 ?3、力役,即丁中赋役,兴于周。一家无过一人,主要力役为田(狩猎)与追(追贼寇),运送官所收之贡。征用之日一年无过三日,凶荒之年,则减少。

?4、关市,乃总括关征与市征之名。关征于过境交界之处,本取缔行旅为目的,后乃利用之而课税。市征有总布、廛布、质布等,分别对营业、仓储、违规等行为征收。布为货币,意味着周代货币经济开始发达。 ?5、军赋为战时税,有事才征。战时每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每甸(四丘)出长毂(音古,轱辘)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6、罚课,对懈怠生产者所征的税,乃根据社会政策之意义。如凡宅不毛者(不植桑麻)一里课25家之布(曰里布);凡田不耕者,一屋课三家之粟(曰屋粟);凡民无职业者,出一夫之税(百亩之税)并徭役。又如,不畜者,祭无牲;不树者,无椁等等,俱是罚课。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 1、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此时诸侯割据,私 田开垦盛行,井田制开始废弛。赋税由此开始变革。 2、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衰(音催,按等级意)征政策,即根据土地好坏 远近分若干等级,按不同等级征收田赋。这有利于合理税负,调动生产积极性。 鲁国改行?°初税亩?±,即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母纳税。秦商鞅则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山泽收归国有,按土地征税田赋,按人口抽人头税和征兵等等。 3、该时期除了田赋、力役、关市税等,还有另一项新的收入,即专卖收入。专卖的产品最初包括盐和铁,始于齐国,出于管仲。齐系滨海之国,供给食盐于他国,课以重税,而使他国人负担,以此强齐而弱诸侯。后拓展到对粮食、木材和对外贸易的专营。 4、市籴。即国家购买货物而行贮藏,市上发生不足时,则公卖之,使平均需给关系,而图国库收入之一切官营事业之总称。此种事业因时代而异其名,盖以均输、市易、和买、常平、义仓、青苗等呼之。利用市籴以调节谷物市价,兼图国之收入者有齐之管仲、魏之李悝。管仲施准平法,意在增进国力;李悝取范于管仲施平籴法,意在社会政策和增进国力。谷价低时则收买之,高时则公卖之。 三、秦汉时期的赋税 1、田赋(秦汉称田租)。秦汉时期土地占有方式少部分是

中国奴隶社会_中国奴隶社会知识_中国奴隶社会发展.doc

中国奴隶社会_中国奴隶社会知识_中国奴 隶社会发展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五刑的介绍 中国奴隶制揭密 为什么说奴隶制的产生是社会 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介绍 先秦时期的奴隶制 传统上关于奴隶是商品的说法不具普遍性,先秦时期的奴隶只是一种劳动组织形式,通行的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农奴制经济。,私人家庭奴隶最终与主人形成租佃关系。下面... 关于奴隶制度的解析 最早建立奴隶制国家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 奴隶制五刑的介绍 ... 中国奴隶制揭密 ... 为什么说奴隶制的产生是社会的进步 ...

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介绍 ... 先秦时期的奴隶制 ... 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区别... 关于奴隶制度的解析 ... 最早建立奴隶制国家是 ... 奴隶制五刑的内容 ... 中国为什么能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废除奴隶制... 我国的奴隶制社会和它的瓦解过程 ... 汉文帝诏废肉刑 ... 中国各朝代灭亡原因 ... 世界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哪个国家 ...

奴隶制与封建制区别 ... 奴隶制英文介绍 ... 奴隶制与封建制的区别 ... 奴隶制五刑分别是什么 ... 奴隶制王朝创立者 ... 奴隶制五刑包括哪些 ... 第一个奴隶制的王朝是哪个朝代 ... 奴隶制社会的解释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什么朝代... 我国第一个建立奴隶制国家是什么国... 奴隶制产生原因 ...

奴隶制是什么 ...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 ... 奴隶社会是什么 ... 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区别 ...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区别

这三个名词是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而提出地,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地不断发展和提升从而导致了私有制和阶级性地产生,从而产生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是一种没有剥削和压迫地社会,社会地成员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但生产力水平却及端低下. 奴隶社会是是在原始社会地基础之上出现了私有制和私有资产从而导致了奴隶主地产生,奴隶主对奴隶进行压迫买卖,奴隶社会就原始社会而言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地提高. 封建社会是典型地剥削和压迫地社会,社会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只有地主拥有,农民只有从地主那里租得土地,受地主地剥削.封建社会就奴隶社会而言社会生产力有了更进一步地提高. 就我国而言,夏朝之前是原始社会,夏朝到秦灭六国是奴隶社会,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是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表现在:①生产工具极其简陋;②劳动对象范围狭窄(最初仅限于植物地果实、根茎、小动物,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等);③原始人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 ()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地人与人之间地关系叫生产关系.()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①生产资料集体所有;②平等、互助合作地劳动关系;③平均分配消费品.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地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地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地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程度地生活资料. ①农民有了一定地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②农民可以有自己地劳动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土地;③农民地劳动成果,除大部分作为地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地基础(理解)①以农业生产为主地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地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地所有权,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地农民却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地土地.②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地土地.③这样,农民就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得不到真正地自由,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受地主地剥削.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地特点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工人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为资本家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剥削;资本家占有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维持生活地工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地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地性质和具体表现形式.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地、奴隶制地、封建制地、资本主义地和共产主义地种生产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要看社会地主导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掌握在谁地手里奴隶社会,就存在两个对立地阶级,就是奴隶主和奴隶,当时主要是农业生产,所以奴隶主其实就是那些土地地拥有者,当然没有土地就只能成为奴隶,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他们地后代仍是奴隶,而奴隶主地后代仍是奴隶主;当然最后有些奴隶就不干了,他们活不下去了,他们就要造反了,奴隶主就只好改变政策,有土地地人把土地租给那些没有土地地人,这些人就成了农民,他们劳作,等到收成地时候就要把大部分粮食交给地主当税,但自己是自由人,可以吃自己种地粮食.这样就形成封建社会了;在中国古代,商鞅变法就是奴隶社会开始过渡到封建社会地标志;以上地两

高一政治第一课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导学案设计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时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学习目标 : 1.知道原始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2.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重点、难点) 3. 理解私有制产生的原因(重点)4.认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 旧石器 )时代 1.两个阶段 ( 新石器 )时代 共同( )共同( ) 2.生产关系的特点 平等( ) 平均分配( ) 3.社会组织形式:部落、部落联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原因:( )的发展 4. 解 体 过程:( )劳动盛行,生产资料转归( ),私有制确立(标志是 )

(二)奴隶社会 ( )阶级 出现两大对立阶级 (含义 ) ( )阶级 奴隶主( ) 生产关系的特点: ( ) 主要矛盾: 含义: 国 家: 成立的目的: 积极意义: 当堂检测 1.在原始社会,人们一起劳动,相互协作,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由此可知,在原始社会 ( ) ①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③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平均分配提供了可能 ④生产工具的简陋决定了人们的分配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犁的发明和犁耕技术的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不断丰富。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也慢慢解体。原始社会解体过程( )

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的过程 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④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国家是伴随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表明奴隶制国家() ①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③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④是奴隶主维护其阶级利益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结束。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本文是整理奴隶社会开始结束时间的资料,仅供参考。 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从夏朝建立开始(前2070年)到东周战国时期开始结束(约前475年) 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最大区别就是生产力跟生产关系不同。 夏朝是我国最早搜索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从夏朝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止,我国奴隶社会延续了一千五、六百年左右。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一公元前476年),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荒田大量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有了发展。 因此,公元前475年,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一般认为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确切时间,它是春秋是奴隶制瓦解的时代,也是战国是封建制形成的时代 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 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到底是否存在奴隶社会(注意,不是存在奴隶制就一定

是奴隶社会形态)本身是一个争论很大的事情。所以,到现在连中国奴隶社会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定论。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社会主义五种形态说是马克思根据地中海沿岸所提出来的。但是,是否就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值得怀疑的。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都是奴隶制时代,奴隶多产生于战争,从敌方俘虏的平民成为奴隶,也有因犯罪被贬为奴隶的,有官奴和私属之分。战国中期,秦朝秦孝公任用法家商鞅变法结束了这个体制,使国民(自由民)与奴隶获得了平等的民权地位。汉朝,奴隶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土地兼并而形成的私属,另外东汉末年,人民为躲避战乱,投靠大庄园主,也成为私属。汉唐时期,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良贱之分,如部曲(奴隶的一种)殴伤良民要处死,良民打死自己的部曲,部曲有罪不论、部曲无罪只判徒刑且可以用钱赎免。犯叛逆罪的,全家乃至全族要没为官奴。宋朝以前,长期受雇于人的,其地位低于良民,也是奴隶的一种。宋朝开始,因雇佣关系形成的主仆关系不再视同于良贱关系。但实际上,私属奴隶的现象大量存在,不过在法律上禁绝了私属奴隶、也不允许将良民卖为奴隶。元代,由于蒙古族本身实行奴隶制,所以官奴盛行。清初也对汉人实行奴隶制,至雍正年间才废止奴隶制,清初经济繁荣,康熙皇帝采低税负,像明朝一样卖身为奴者实际上已大幅减少。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当禅让制被世袭制所替代时,即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中国开始了奴隶社会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法典制定1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法典制定(一) (一)禹刑是夏朝法律的总称,它并不是禹制定的,而是启为了悼念其祖先命名的法律。《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二)商朝的法律包括: 1.《汤刑》。《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2.《汤誓》。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 3.《汤诰》。商汤的政治纲领。 (三)西周的法律主要有一部《九刑》和一部《吕刑》。 1.《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即刑书九篇。 2.西周时期有一部重要的法典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吕刑》。它是当时的大司寇吕侯制定的,他根据夏朝赎刑的立法经验,针对西周时期的“疑罪”而规定的赎刑之法。在《吕刑》中,规定了九种刑罚即“九刑”。 (四)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制定的法律很多,大家要区分清各国的法律名称。 1.春秋时期郑国出现了两件大事,一是子产铸刑书于鼎,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遭到叔向的反对。二是邓析造竹刑,将刑书写在竹简上。 2.春秋时期晋国先后制定了:(1)晋文公4年,作“被庐之法”;(2)赵盾制定《常法》;(3)范宣子制定刑书;(4)赵鞅等公布范宣子的刑书,这是晋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遭到孔子的反对。 3.春秋时期楚国在楚文王时作《仆区法》,严禁和搜捕奴隶逃亡的法律;在楚庄王时作《茆门法》,诸侯、大夫、公子入朝时,车不得进入宫门,以保障国君的安全。4.战国时期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李悝制定了《法经》。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放在了篇尾。从《法经》的内容,可看出其阶级本质:第一,它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第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第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在当时对各国立法曾产生了很大影响,商鞅就是携带《法经》入秦为相的,在《法经》的基础上制定了《秦律》,同时对以后的封建立法也有很大影响。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五)秦朝的主要立法:我们现在所指的秦律是《睡虎地秦墓竹简》,它是后人对出土的秦朝秦简整理而成的。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挖掘出大量秦简,为我们研究秦朝法律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主要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和《封诊式》。 (六)汉朝的立法主要有: 1.汉刘邦进入咸阳时与秦民“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与盗窃抵罪”,其

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发展

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发展 在教招考试中,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发展这个知识点是易考点也是易混点,常以单选、多选方式考查,接下来中公讲师带大家看清楚,以防弄混。 我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分为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夏商周、春秋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而战国之后直到清末鸦片战争前是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 1.学校的萌芽 乐师主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歌唱之地.亦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称为成均。成均不是劳动场所,所进行的教育也不是以生产劳动为内容的教育,而是在生产过程之外进行的独立性的活动。教者和学者都已脱离生产劳动成为专门从事教或专门从事学的人,这已具有条件可被认为是古代学校的萌芽。 古史还有虞氏之学为“庠”的传说。据《礼记.明堂位》称:“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庠,《说文》“从广羊声”,“广”即房舍的意思“羊”即家畜的羊。原始社会以羊为美味,只有氏族长老才配享用,食羊者的居处称为序,也以此为敬老养老的地方。孟轲说:“庠者,养也。”在氏族公社中,教育年轻一代的任务,通常由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人承担。这种活动要就老年人的方便,一般在养老的地方进行,所以庠也兼为教育的场所。庠这种机构,兼有两方面的重要活动,即养老与教育。 2.夏朝——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学校(考单选题) (1)教育场所:《孟子,滕文公上》:“序者,射也。”“序”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校”作为养马驯马的地方,后来进行军事训练,从而成为习武和教育的场所。 (2)教育内容:军事训练、宗教教育、人伦道德教育。

(3)教育目的:培养能射善战的武士。 3.商朝 (1)教育场所:《礼记.明堂位》:“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右学和瞽宗,都是属于大学性质,实是同一机构的不同名称。古人以西为右,殷人尚右尚西,将大学设在西郊,也叫右学。瞽宗是商代大学的名称。当时大学以乐教为重,乐教的教师也就是乐师。乐师在学中祀其先师为乐祖,学也就成为乐师的宗庙,故称瞽宗。瞽宗是当时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从有大学小学或右学左学之分,表明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 (2)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礼乐教育、书数教育。 (3)教育目的: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 4.西周 (1)教育场所:国学,在王城和诸侯国都内;乡学,设置在地方。 (2)教育内容:“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内容;乐——诗歌、音乐、舞蹈;射——射技教育;御—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教育;数——简单的计算教育。其中礼乐教育称为六艺教育的中心。——(常考单选题、多选题) (3)教育目的:培养具有贵族政治道德思想和军事技能的未来统治者。 (4)教育特点: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合一。 5.春秋 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使教育的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

奴隶社会是什么

奴隶社会是什么 世界上经历过奴隶社会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是否存在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奴隶社会是什么的呢?本文是整理的奴隶社会是什么资料,仅供参考。 奴隶社会是什么奴隶社会是指在一个人类社会中,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奴隶社会是原始社会瓦解后出现的人剥削人的社会。以奴隶主占有奴隶的人身、实行超经济奴役为主要特征。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奴隶社会最早出现于埃及、西亚、中国和印度,继而在希腊和意大利等地产生。产生和确立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能够生产剩余产品,从而使奴役他人变为有利可图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剥削人的形式,即奴隶占有制。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奴隶社会产生。奴隶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原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其原因主要有 大量劳动力的保存 在奴隶制度下,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变成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保存大量劳动力,就有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规模生产和劳动协作 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大量奴隶,集中在自己的庄园和作坊中,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完成巨大的工程。 ③分工和协作的发展 大量的奴隶在大规模的生产劳动中,进行简单的分工协作,使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迅速提高。这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表现 ①青铜工具的广泛使用(标志) 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

中国古代史(第一种)教案第4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

第四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4学时) (前770年——前476年)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春秋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带动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注意从铁器的使用、井田制的崩溃及土地私有的出现中,去长考察这一变化。要着重了解争霸产生的历史条件,争霸的几个阶段,以及争霸战争的历史影响。对孔子的思想要给予全面评价。教学重点:要着重了解争霸产生的历史条件,争霸的几个阶段,以及争霸战争的历史影响。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掌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向戌弭兵、城濮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因素迅速增长。全面评价孔子的思想 教学内容: 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开如,到公元前476年为止,这段295年的历史称为春秋。《春秋》本是孔子编辑的鲁国的史书名称。这部书上起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讫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时代上限差49年,下限差6年,但大体相合。西周后天下无一统君主,也就称为春秋、战国。也有人称为东周。 对于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有的学者认为①是从领主制向地主制转变的时期;有的认为②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有的认为③是从比较落后的奴隶制向比较发达的奴隶制转变时期,当然,还有别的看法,史学界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我们的讲义采用郭沫若的观点“战国封建说”,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第一节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 一、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 政治形势的特点: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统治的地区很小,力量很弱;而诸侯国的力量日益强盛,郑、齐、晋、秦、楚、吴、越等国相继称霸于中原。周王名义上保留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实际上根本号令不了诸侯,有的诸侯公然和周王进行战争;有的诸侯名义上打着“尊王”的旗帜,实际上是要把周王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争夺指挥诸侯的霸权。周王变成了霸主的傀儡,各国君主执掌政权。 二、大国争霸 春秋五霸:①《白虎通·号》: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②赵歧《孟子注·告子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③《荀子·王霸注》: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般以第二种较为流行。 但我们讲课,不是仅讲春秋五霸,而是要讲大国争霸,因此,范围要比春秋五霸要大些。 1、郑庄公小霸 郑国所处的是交通发达、四通八达的中原地区的中心,有利于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四周是一些弱小的国家,北面的晋国还没有兴起,南面的楚国还没有发展到中原地区,齐、秦离它较远,也威胁不了它。西面是东周王室,郑国君主是王室的卿士,又协助周平王东迁有功,是政治地位很高的王臣,常常可代表周王讲话,这样的形势客观上为郑国的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郑庄公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君主,采取了一些有利的措施,成就了霸业,通过“克段于鄢”,加强了权力,巩固了郑国的统一,联合与国齐、鲁,兼并许国,迅速向外发展势力,成为强国。过程中的事件,周郑交质,郑伯射中周桓王肩(繻葛之战),出兵救齐。这些事使周王威信扫地,失去了天下共主、号令诸侯的地位,打开了大国争霸的序幕。 2、齐桓霸业 齐桓公任用管仲,管仲政策—-在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由国家直接管理经济,增加财源。在内政方面,划分为21乡,工商6乡,士农15乡,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 1、夏商西周的制度 (1)井田制(土地制度),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本质是私有制源于生产力的发展,也结束于生产力的发展。 (2)分封制 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的后裔 分封内容:土地、人民 受封者的义务:随从作战、镇守疆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服从命令 受封者的权利:政治上:设置官员、实行在分封(除士之外) 经济上:收取赋税 军事上:建立武装 分封制的意义:积极:形成了西周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加强了西 周对边远地区的统治,传播了中原文化。 消极:由于诸侯权利过大,西周后期形成各诸侯割据 势力,造成了西周的灭亡。 (3)宗法制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的政治等级,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对古代的意义:加强了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

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 对现代的意义:积极:有利于提倡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 化,维护家庭和睦,也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 民族凝聚力,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消极:宗法制所提的浓浓的等级观念与现代的自由民 主思想不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PS: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4)礼乐制度 礼制重在规范人的秩序,乐制重在调和人际关系。 2、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 (1)生产方式:刀耕火种 (2)生产工具:以木制的和石制的锄、犁为主,商周出现青铜农具, 但很少使用。 (3)农作物:西周时期后世的农作物多以具备。 (4)耕作技术:商周时期,人们以会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等。(5)手工业:被官方垄断,能征集大量优秀工匠,提供上乘原料和大量金钱,做工大都精美,在世界领先。 冶铁:商周时期,青铜技术进入繁荣;西周晚期,出 现铁器。 瓷器:商朝已有原始瓷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