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指南》试点经验谈

蓟县第三幼儿园

区域活动能立足幼儿有本体,能让幼儿充分体验与探索,增强幼儿的自信性,从而更好培养幼儿广泛地兴趣,也是为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我园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因此,在《指南》精神指引下,本学期我们立足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在学习《指南》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在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活动区,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活动,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

一、区域中环境材料为媒体,将教师的指导转化为幼儿的积极行为。

实录:数学区中有的幼儿看着数字粘帖在相应的房子楼层中,有的幼儿则看着小朋友的照片念下面的数字,也就是小朋友的电话号码,还有的幼儿按实物的数量摆放相应的数字。

每一个活动区域中教师投放的材料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动手区——“数学区”的创设,从情感体验入手,根据幼儿原有水平的差异,在材料中予以区分:对数字还没有巩固的幼儿,我们创设了练习区——给小朋友粘贴门牌号码,让幼儿加深对数字的了解,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对已积累一定数字经验的幼儿,我们创设了朋友电话号码区——按实物的数量摆放相应的数字,然后记录下来加以比较,了解这是哪个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以这种方式使材料和形式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在摆弄过程中,既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二、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让幼儿探索材料过程中感受成功快乐。

实录:在“好吃的蔬菜”游戏中,游戏开始前,幼儿集中在教师的前面,教师出示新材料切成小块的蔬菜引导幼儿讲解这是什么蔬菜?这些蔬菜有什么营养?教师告诉幼儿这些蔬菜除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外,还可以制作漂亮的蔬菜拼盘,接着教师出示相关的蔬菜拼盘图片,然后把问题抛给幼儿:这些漂亮的蔬菜拼盘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

幼儿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玩以后,教师来到超市,超市

的营业员正在摆放东西,他们很认真,我等待加以观察,发现他们没有看数字摆放东西,我就问他们:王老师也想做超市的营业员,教教我,你们是怎么摆放物品的?幼儿很乐意的跟我讲起来,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让幼儿了解摆放物品的方法。

教师在增加新游戏材料时进行集体性的指导,激发每一个幼儿探索新材料的兴趣,初步了解新材料的玩法,当游戏材料幼儿摆弄一段时间以后,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瞎玩,教师加以个别指导,通过教师面向全体幼儿指导使幼儿摆弄新材料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也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使能力一般的幼儿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指导中教师注重开放式,给幼儿充分尝试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实录: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陆续进区活动了。

区域名称:美工区

活动内容:我来教你来学

投放材料:幼儿共同收集制作的有关材料

活动情况:

教师:今天,凯凯带来了一个他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凯凯小朋友说:“你们看,这是我在家里折的小鱼!”“那你教我们好不好呢?”亮亮小朋友问。“好呀,你们每个人要找一张正方形的纸……”小朋友们开始学习折小鱼了

教师行为: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让幼儿进行互动学习。

1、观察先行,教师的介入要适时。

适时指何时介入。从实录和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1)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例:美工区中凯凯小朋友的作品展示;(2)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要介入;(3)当幼儿发生困难时要介入;(4)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教师都应该找准时机予以介入。

2、利用同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

在活动中,幼儿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高度的团队精神。对于幼儿来说,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许多先前不会的本领,可以从伙伴口中知道许多新鲜的东西,与此同时,还发展了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相互协调性,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作为教师,若能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甚至向幼儿学习,将自己置于幼儿的伙伴地位,而不是居高临下,那么实录中美工区——我来教你来学游戏中那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探究、积极表达创造的美好情景将自然呈现。

四、努力把握好教师的角色,以适时、适宜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

实录:在美丽的秋天主题里,大一班新增设了一个种植观察区,请小朋友们将带来的一些蔬菜放在小盒子里装上水种起来,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情况。

第二天从家里带来了几朵很漂亮的菊花,来到观察区,用一容器盛满了水,将菊花轻轻的放入容器中,高老师正想上前阻止,但马上又改口问到:“你为什么把菊花放入这么多的水中?”“因为花离不开水,没有水它会死的!”小青回答道。

高老师同意并支持了他的做法,然后每天和幼儿一起观察。几天以后,她们发现菊花的花瓣烂了。

“为什么小花瓣会烂的呢?”孩子们进行了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有根的植物才能长在水中。“是吗?”老师假装疑惑的样子问。小朋友纷纷说“是的!是的!”“老师如果你不信,我们明天再带一些有根的植物试试看。”“恩,我带葱来。”“我带土豆来。”……

第二天,许多小朋友带来了各种有根的蔬菜,他们天天精心的浇水,观察其变化,想证明给老师看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在本次案例中,老师并没有以老师的身份阻止幼儿,并告知他们将花放入水中是不对的,而是以同伴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观察,当小朋友有了答案后,老师也没有马上肯定,而是以一个的幼儿身份出现,继续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

(1)乐于探究、敢于探究的情感。

(2)探究、寻找答案的过程和方法。

(3)验证自己的假设的经验。

而这些也正是区角活动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吧。

因此,在指导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介入幼儿的活动的关键。如把握不好,将影响孩子探索的心理,从而影响幼儿探索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适时、适宜地介入幼儿的活动,将自身的角色定位到以下几个:

1、兴趣的关注者

教师以旁观者、欣赏者的身份出现,作为听众和观众,倾听幼儿间的交流、感受,观看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倾听和观看中,分析幼儿,阅读幼儿,磨练自己的教育直觉,为有针对性的指导作铺垫。

2、兴趣的激发者

当幼儿在活动中兴趣减弱或转移时,教师以玩伴的身分参与活动,摸清情况,激发兴趣。

3、信息的导航者

当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疑问时,教师以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或信息,帮助幼儿寻找探究问题的角度。

4、思考的合作者

当教师面对幼儿的疑问一时也难以点拨时,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共同成长。

5、愿望的支持者

当幼儿用自己意愿想法进行操作时,教师抱以赞赏的眼光,支持他们去尝试与实践。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一、案例再现: 这是笔者的一次失败经历: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有较多的男幼儿选择“建构区”,女幼儿则基本选择“娃娃家”,个别幼儿选择“拼图”、“走迷宫”、“绕线”等区角。由于建构区幼儿太多,一时出现了轰乱现象, 笔者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便指定和重新分配了各个区角的人选和人数。由于这些建筑师很多不是出于本意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倒腾了一会以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东看看、西晃晃,跑出“建构区”又选择了“娃娃家”。于是“娃娃家”里面也是人挤人,出现了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多出了许多“爷爷”、“奶奶”。笔者发现“妈妈”这一角色不到位,烧饭做菜不像样,便主观的让幼儿看她示范,再让幼儿照着做一遍。笔者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还事先设计了帮娃娃过生日的情节,为娃娃做好了生日蛋糕,游戏中还叫了几个正在做其它游戏的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等笔者安排好一切后却发现所有的幼儿都很木然,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一样。 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笔者在自选游戏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例中的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的权利,成了笔者精心设计导演的一场戏,“建构区”人太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能主观地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安排;教师可以以“建构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提建议的形式间接的引导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例中“妈妈”这一角色扮演不到位,教师可以用“做客”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将发现的问题间接、委婉的提出,和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觉改进。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选游戏就是随便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彻底地让幼儿自由、自主,老师不应当参与到其中,那就曲解了游戏的本质。事实上,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强调自选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是否定成人对游戏的指导,而是为了澄清游戏的本质,还幼儿游戏的本色,让幼儿在成人适当引导下自主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创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负责人:官杰日期:2015年5月20日地点:幼儿园会议室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 1.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 2.活动区: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 二、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空间布局、墙饰、材料) 适宜的区域划分,有利于幼儿自主选择区域、玩具、和伙伴,主动进行游戏,探索和交往,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观察幼儿,更好地组织活动。 1.室内区域的类型(三种) (1)常规区域: 如:建构区(沙水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医院等)图书区、(阅读区、语言区)益智区、科学区(自然角)、运动区 (2)特色区域:(主打区域) 所谓特色,可以解释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可以是地域特色,也可以是园本、班本特色。如建构区,投放只有本地区独有的建筑材料,或只有自己幼儿园开发挖掘的建构材料,或别的幼儿园都有,研究的深入,也是特色。 (3)主题区域 把主题目标,主题活动内容物化在区域材料当中,引导幼儿在区域自主的活动中实现主题目标。主题区域名称还是常规区域名称,只不过区域材料是根据主题目标投放的。主题区域活动相对来讲学习成份多一些,游戏成份少一些,是主题教学很好的补充,设1—2个随时把课程中的操作材料转移到主题区域中,并不断根据主题目标和活动内容调整材料、丰富材料,使主题区域为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满足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需要。 2.室内区域划分一般要求 (1)合理有序地利用空间,充分挖掘空间的实用价值 尽可能把活动区分为动、静两个分区,寝室,(穆家峪建构区、),走廊,门厅(世纪、蓝天),活动室和寝室正好分割动静两个大区。 还要考虑不同区域对开放与封闭性的特别要求。表演区、角色区设计成开放或半开放,一般放在门口,有利于幼儿交往,更有利于充分发挥的空间(表演区可开在户外);阅读区、小型积塑区、益智区、科学区、相对安静,需要相对封闭,保证幼儿专注的活动,安排在室内。 (2)注意区域规划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从两个方面谈) ◆从五大领域:满足幼儿认知、语言、情绪与社会性、大小肌肉等各方面的发展要求。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分析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作为幼儿一种特殊的活动,容丰富多彩,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具有特色的游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幼儿的个性。本文笔者从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指导时机的选择、指导策略的选择来探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介入指导。 关键词: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由于其固有的游戏特点,使其成为最适合儿童和最受儿童喜爱、在儿童阶段又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活动。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人格的涵,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本笔者研究探讨教师对游戏的介入时机的把握及影响教师选择介入时机的因素,宗旨在为提高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发展幼儿的个性。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如,在“小工厂”游戏中有包糖果、做饼干、裁衣服、照相和洗照片等情节,幼儿不喜欢。因为角色没有表现得经验和机会,没有扮演角色,没有角色的语言,体验等只是一种手工制作而已。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全面反映了游戏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一般由主题、角色、材料、情景、规则等组成,它包括:角色的扮演、对物品的假象、游戏动作、情景的假设、游戏的规则和主题。本人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1、角色的扮演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儿童扮演角色对发展想象力和自我意识幼很大作用。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如: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妈妈、爸爸、警察、司机、医生、老师、营业员、理发师等。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书面言语行为等。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被动反应(教师处于旁观状态,幼儿主动发起交往,教师仅仅以简 单的话语应答,或是简单的肢体反应,没有做进一步的回应。) ●权威控制(规定活动的内容主题;分配角色,替代幼儿选择活 动区;制止限制) ●一般指导(询问、讲解、提要求) ●深入指导(协商建议、启发提问)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内容 指导内容: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着重发展幼儿某方面的水平,具体包括:生活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坚持性和创造性等。 ①生活常规: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强调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教 育、行为规范以及纪律维持等。 ②社会交往:教师注重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 通过语言或行为引导,促使幼儿产生交 流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等。 ③知识技能:关于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如:教师 指导幼儿的美工区,针对幼儿的剪纸技能进 行强调指导。 ④目的坚持性:教师注重幼儿活动的完整性与持久性,鼓励 幼儿做事情养成有计划、有顺序的完成,强 调活动的坚持性。 ⑤创造性:教师指导时,更多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自己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完成一些活动。 四、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四项基本功 ▲敏锐的观察 ▲适时的指导 ▲有效的记录 ▲反思与调整 基本功之一:

学会观察是进行游戏指导的关键 1、观察的现状 1)、缺乏观察意识。 充分观察耐心观察 2)、观察的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 2、观察的要点 寻找观察视点,设定观察目标、划定观察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 基本功之二: 适时指导, 激发幼儿创造力。 指导又称干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体现“授之以渔”的理念。 所谓干预指教师在周密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 一、实施干预的方式 1、平行式干预 2、交叉式干预 3、垂直式干预 1.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平行式干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2.交叉式干预: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交叉式干预要避免教师直截了当发号指令左右幼儿游戏的情况。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3、垂直式干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二、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1、“认知结”出现时。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 2、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

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精选版

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班级管理互动学习: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区域活动指导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师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确立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 2、自主性原则: 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已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发现问题、介决问题,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3、兴趣性原则: 区域活动的内容、设备、材料都应使幼儿对它们感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 4、探索性原则: 玩具,材料要多种多样,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和想象勇于探索和创造;教师的指导要避免直接指导,应让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自已操作,探索,思考解决面监的各种问题,积累经验。 5、多样性原则: 包括区域内容、材料提供、教师指导、援助方法等方面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真正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6、适应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幼儿实际出发来决定活动内容和教育要求,要有层次有递进性,以适应幼儿的不同需要

7、互动性原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者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的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在准备材料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幼儿的需要,观察幼儿最近在哪些方面需要教师帮助。同样是运动区,要考虑幼儿是否会跳跳绳能跳几个沙包有几种玩法然后投放适当的材料,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对确实不会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必要时还要采取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方式。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当然整体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还需要什么帮助。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只有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因此教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新编完整版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策略新编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它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活动,是一种介于正式的教育活动和宽松的自由活动之间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在表面上看是幼儿自发自愿进行,幼儿可自主行为,不受控制,自愿自选进行游戏活动。然而实际上区域活动是让幼儿不再被动接受灌输,而是凭借活动材料主动学习;不再由教师到幼儿的知识传授,而是幼儿凭借活动材料主动的进行探究活动;不再是为了应试,而是让幼儿的经验、能力和态度在与教师、同伴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综合提升。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没有教育效果的地方。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案例——以幼儿为主体、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 我们尝试在中班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活动区,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活动,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通过以下具体的活动实录,对包含在其中的教师行为进行尝试性剖析。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安排下带上各自的进区牌,陆续进了区域活动…… 美工区活动内容:我来教你来学。投放材料: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教师:今天,雷亦非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她在家里完成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当她把画展

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区一幼中二班袁芳 摘要:区域自主活动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关键词:区域活动有效指导 一、本班区域情况: 本学期,我们班(区域根据孩子们在前几次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哪些删减和扩充)共有创设七个区域,分别是生活区、感官区(建构区)、数学区、科学区、美术区、语言区、表演区,其中数学区和语言区为我班重点区域。由于教室的局限性会使个别区域活动受到一些阻碍,但我们尽可能的根据现有条件为孩子们创造最好的区域环境,及时投放、更新区角材料。本学期我们将不断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整改问题,并将重点放在幼儿区域活动时的进行指导上。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及互查,使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是它能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分别对各区的材料是如何投放的作一个说明,对重点区域重点介绍 三、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丰富,并要有层次性,使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中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比较受局限性。我们发现,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二)操作活动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中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棒、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三)未能很好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提高主动性。 (四)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观察不够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对于游戏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在《规程》中就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也谈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 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显然,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活 动之一,而“建构游戏”在众多的游戏类型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 他们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验、体会许多空间和数理概念, 他们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 的和谐全面发展。但是,许多的建构游戏它在幼儿园中只是起到了消磨孩子离园 时间或者便于老师管理的作用,而且众多教师认为:建构游戏是一种愉悦的游戏 活动,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悦的游戏体验,不需要老师的“教”他们也能游戏。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幼儿建构游戏时 教师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再次研读《纲要》,发现第三部分的“组织与实施”第十条指出“教师应成 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有心的教师在幼儿一 日建构游戏中时时处处都会发现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题:有的看到漂亮的积木不会玩,有的辛辛苦苦建造的高楼总是站不稳,有的在利用一些建构材料时发现外形 符合自己的需要但是总是不能很好的粘合,有的发现自己需要的积木却被同伴拿 走了,还有的当整个搭建工程竣工时却发现还没有搭出符合主题的代表建筑······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目前,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问题一:投放建构积木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种积木的建构功能,教 师对孩子掌握建构技能的程度缺乏了解。

幼儿园区角活动指导教学文案

幼儿园区角活动指导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角色游戏区 (一)角色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触和了解的劳动就是家务活。因此,无论是在哪个年龄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戏的中心主题。并由此扩展出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如餐厅、超市、医院、邮局、工厂、图书馆、火车站、博物馆等。小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了中班,角色游戏区就出现了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大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则更加的丰富多样。 角色游戏主题应从幼儿的生活中来,要求是幼儿熟悉、了解和接触过的或是感兴趣的。也可以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游览,从中产生新的主题。例如,“和书交朋友”的主题。参观了图书馆,在角色游戏区内就可以产生“图书馆”这个游戏活动。 在产生一个新的角色游戏以前,不妨与幼儿共同讨论,听听他们的想法。也许一位幼儿刚刚去吃过自助餐,就会提出开一家自助餐厅;也许一位幼儿在街上看见过礼品店,就会提出开一家礼品店……这样,角色游戏区的活动将越来越丰富有趣,幼儿在玩的时候也会很投入。 2.材料的提供 (1)娃娃家。家具,如床、小型桌椅等;娃娃、娃娃用品,如各式服装、奶瓶、各种饰物、梳子、毛巾等;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钟表、电话等;厨房用具,如炉灶、锅、碗、铲、勺、碟、壶、杯子、筷子;各种食物,如蔬菜、食品、水果等。 (2)医院。主要材料有白大褂、医生帽、护士帽、处方单、病历本、听诊器、体温表、药品、注射器等。 (3)超市。主要材料有各种食品、用品的包装盒,收银机,钱币等。 (4)银行。各种面值的钱币(卡片)、取款单、存折等。 3.场地的设置

浅谈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浅谈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科学教育也应力求达到《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游戏的这些属性与儿童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因此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儿童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认识符合儿童的特点,很受儿童的欢迎。通过科学游戏,儿童可以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儿童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内容。儿童在科学游戏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参与游戏自主意识强、自主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探索求知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指导策略。 一、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和隐含性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材料投放,活动过程指导与评价之中。例如:在科学发现室游戏探索中,对“磁铁的穿透性”,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知道磁铁有穿透的本领;二是学会用磁铁的穿透性来解决有关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将小磁兔,各种材料制成的柄、磁铁,交给儿童,让儿童自己去玩、去操

作、去发现。然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儿童一个个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磁铁会透过材料柄吸住小磁兔。”我们老师没有把答案告诉儿童而是让儿童在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接着,我们又让儿童玩了另一种游戏,用磁铁“打捞沉船”,要求儿童不用手拿,不把磁铁伸入水里,把沉船打捞上来,让儿童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这两个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而且隐含在材料设计、操作活动和游戏环节中,完全以儿童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儿童的积极性。 二、科学游戏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求知欲,因此在科学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选择才能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儿童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迷上科学。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们发现儿童对“小灯泡会发亮”很感兴趣,就设计了“小小灯展”的游戏,让儿童都去尝试自己手中的灯,手一动开关,灯就亮了,让儿童反复实践探索。从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出当电源、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游戏中儿童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也高。其次选择操作性强的内容。游戏的趣味性的强弱与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关。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强,容易调动儿童的探索的积极性,例如:有关水的科学游戏,儿童特别喜欢玩水,在玩水游戏中儿童通

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

区域活动的创设与组织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它是一种自主的游戏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和摆弄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性学习的活动。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水平、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自制玩教具。发挥区域活动在幼儿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区域活动的创设和组织,是主要环节,是区域活动的主体部分。在这个活动环节中体现着自由。幼儿自足的选择操作材料,选择自己的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的、主动地推动和激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支持与帮助。 二、区域的空间设置 1、区域间设置的内容来源于教育目标 ——要注意各领域目标的均衡性 如设置的区域有: 健康领域:体育活动区域 语言领域:图书区、语言区

艺术领域:美工区、音乐区 科学领域:科学探索区、数学区 社会领域:角色扮演区 ——多种游戏形式的区域创设 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 有规则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 2、区角空间设置要美观、适用 ——充分利用活动室可利用的资源,如地面、墙壁、窗户、走廊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 ——操作区:需要充足光线,故应尽量安排在靠窗户边 ——语言区:幼儿经常要听录音,故应安排在有电源的地方 ——美工区:幼儿随时要使用颜料,容易弄脏地板,同时幼儿又有许多作品要展示,故应安排在容易清洗又有墙饰的地方。 ——活动室的设置要美观、简洁、安全 ——活动区角设置要合理 ——活动室最好设置成既有集体活动的空间又有区角活动空间,集体活动的空间尽量设置在活动室的中间,区角活动空间设置在活动室的四周。 3、区域活动空间设置要能与幼儿对话 如在区域空间的位置上,教师可设置与幼儿对话的墙饰。如在分享区中张贴“你的玩具借我玩一下好吗?”“给你”“谢谢”等图文并茂的墙饰提醒幼儿愉快地与同伴分享。

幼儿户外运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户外运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生命在于运动,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健康的生命是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毛主席也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健康的身体从何而来,从运动中来,运动塑造了身体,运动对强健身体有积极的作用。 在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主动的观察者,积极地为幼儿提供建设性的帮助与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过去对为什么要在体育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的表现,我并不真正了解。体育活动,只要幼儿玩得开心、尽心,注意安全就行。直到我这学期有幸有机会参加了体育教研组的活动,课题组的老师带领我们研究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后,我才明白,原来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研究、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为他们的健康发展铺路搭桥。 第一:体育活动中要观察什么 我觉得,体育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自主性活动,这种模式更需要教师观察在前。教师要有积极的观察心态,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与条件,让他用自

己的方式去运用自己获得的技能与经验参加活动,参加锻炼。幼儿对自己的估计与自己的实际经验、能力相比会有偏差,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去关注他们。 带着探索,我走入了幼儿的体育活动。在和幼儿一起玩乐中,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聚集在玩梯子的场地中,有的幼儿从一只至二只架起的梯子中走过去,而有的幼儿从二只至三只架起的梯子中走过去,来来回回,忙得不亦乐乎。今天,玩梯子就成为幼儿最关注的事情,也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有了兴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作为老师,在这个适时的时候,就要对幼儿提出指导和帮助的方法,让幼儿对玩梯子的兴趣保持下去发展并延伸这个内容,不断在原有的内容上生成新的内容,让幼儿的兴趣点达到最高程度。教师的心中要始终有这样一个意识:孩子任何时候都需要我。有了这种心态,教师就会以主动的观察者身份出现在孩子的身边。于是,我走过去提醒幼儿,想一想,梯子除了架在轮胎上玩以外,还可以架在何物上玩呢?有的说,放于垫子上玩,试一下,不行,垫子太软,梯子陷于垫子中,玩起来没劲。有的说,把梯子竖起来,两边用椅子扎牢,可以在梯子的间隔中钻来钻去,试一下,行。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串起来一起玩呢?”我和孩子们拿着梯子走向大型运动器械,试了几次,终于给梯子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位置,把它架于绳索栏杆架的下方,下面即是草地,又保证安全,梯子的两头牢牢地斜扎在绳索栏杆上,形成一个斜坡度。孩子们纷纷欲试,新的兴趣点又出现了,更加激发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它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活动,是一种介于正式的教育活动和宽松的自由活动之间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在表面上看是幼儿自发自愿进行,幼儿可自主行为,不受控制,自愿自选进行游戏活动。然而实际上区域活动是让幼儿不再被动接受灌输,而是凭借活动材料主动学习;不再由教师到幼儿的知识传授,而是幼儿凭借活动材料主动的进行探究活动;不再是为了应试,而是让幼儿的经验、能力和态度在与教师、同伴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综合提升。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没有教育效果的地方。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案例——以幼儿为主体、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 我们尝试在中班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活动区,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活动,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观察、了解幼儿,

根据幼儿的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通过以下具体的活动实录,对包含在其中的教师行为进行尝试性剖析。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安排下带上各自的进区牌,陆续进了区域活动…… 美工区活动内容:我来教你来学。投放材料: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教师:今天,雷亦非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她在家里完成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当她把画展示给大家看时就有其他小朋友说道“这么好看的画呀,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你可以教我画吗?”“好的呀,可是有点难画的哦!”于是其他幼儿开始学习如何画这副画了。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让幼儿进行互动学习。 语言区活动内容:谁是故事大王。投放材料:各种零碎的图片。教师:今天谁会是这次的故事大王呢?上次区域活动是王宗观以4个故事夺冠,看看今天又谁会打破她的记录。“好吧,我来试试看能不能打破她的记录。”由于这个区域趣味性不是很强,幼儿都不太愿意到这个区域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主动积极性。 操作区活动内容:使用筷子。提供材料:筷子、弹珠、碎片等。练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比赛筷子夹弹珠或碎片的数量。比赛过程中,幼儿正进行夹珠子比赛。其中“裁判”正认真数着秒针移动的圈数,控制比赛时间……突然,余

最新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福州玉佩侨育小金星幼儿园陈建敏 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幼儿的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来。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支持。那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提供怎样的支持和指导呢? 一、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 环境保证游戏。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游戏环境是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如何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游戏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动幼儿在材料准备过程中的主动性。游戏中孩子们是主人------------ 既是游戏的主人,也 是材料准备的主人。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我们既重“物”更重“人”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环境、材料的准备上来。 2、提供丰富且具动态性的玩具材料。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应是幼儿感兴趣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逼真的成品玩具固然有其优点,并且出现时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但这会使幼儿创造性行为减少,有时甚至会使幼儿成为玩具的奴隶。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越多彩,幼儿发展的空间就越大;而富有启发性、并随着幼儿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环境,能有效保持其对幼儿的适度刺激,激发幼儿进一步探求的好奇心;提供可变性强的玩具更能启发幼儿积极地想象和创造。如在“美味串串烧”游戏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半成品游戏材料(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软塑片及塑料棒等),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或顾客的需要制作出各种美味的串串烧(如:茄子、青菜、牛肉串串烧等),这样一来,幼儿游戏兴致大为增加,游戏情节也丰富了许多。 3、保证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满足幼儿自由选择、愉快游戏的根本保证。每天教师要保证幼儿有一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的时间,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另外,根据幼儿的需要,分隔游戏角,便于幼儿取放、交往和选择。 二、注重实效性的观察反思 ------ 观察激活游戏。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总结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总结 邱永秀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通过自由选择、自主展开、沟通交流的一种主动活动过程,使幼儿兴趣与需要得到满足,个性与天性得到表露,创造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幼教改革的一个方向,幼儿个性化教育最佳手段。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的创设,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出现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而不是引导学习或塑造幼儿行为,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学会等待,适时介入 在活动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

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智力区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好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AB、BA这几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AAB、ABC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恰当引导,适时促进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我在美工区中投入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盒,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幼儿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笔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盒子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师看。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启发幼儿将盒子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手机、汽车、小轿车、卡车┄┄。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创意,对于幼儿只是单一的盒子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而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激活了幼儿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 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开放的活动空间。然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提高其实践能力,指导老师要多倾听、巧引导,及时为学生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下面我以几次实践活动为例详细说明。 一、活动初期要灵活指导 在“奥运与我同行”活动开始时,我们列出了八个子课题,让每个小组任选出一个来进行研究。最后剩余两个子课题没有小组选,老师屡次引导仍然毫无进展,结果在这个问题上颇费周折,浪费了不少时间。 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公是孩子,大可把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没人选择的课题就放弃,这样并不影响大局,教师也不必勉强。 二、活动中期要顺势引导

1.引导孩子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活动中,孩子们四处采访,遇到了不少困难:思念公司的保安不让进,可口可乐公司要求必须有老师带领才行,三全公司说采访需要提前预约……由此可见,我们得引导孩子学会与各单位打交道、寻求支持,从而顺利地利用各种资源,取得活动的成功。 2.学会保护自己,改变策略。在“别让电脑游戏冲击了你”活动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要去网吧调查玩游戏的群体及年龄段。孩子们为了记录调查情况,就在网吧里做了现场记录,结果被网吧的管理人员认为是和媒体调查有关,把他们赶了出来。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给孩子一些建议,如先默记自己看到的情况,然后在管理人员的视线之外记录情况,这样就能轻松完成任务了。 3.改变方法,学会运用技巧完成任务。在“汽车与环境”活动中,孩子们深入社区调查后委屈地对老师说:“大人们不好说话,让他们填个调查表,他们都嫌烦。”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查找原因,并请调查和宣传进行得较顺利的小组谈经验,让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明白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4.通过阶段性汇报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我从学生阶段性汇报的发言中了解到:有的同学一遇到阴雨天气就退缩,有的同学因与同伴意见不一致而擅自离开,有的同学因为采访中受到阻挠而赌气大闹

浅论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科学教育也应力求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游戏的这些属性与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因此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认识符合幼儿的特点,很受幼儿的欢迎。通过科学游戏,幼儿可以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内容。幼儿在科学游戏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参与游戏自主意识强、自主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探索求知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指导策略。 一、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和隐含性 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材料投放,活动过程指导与评价之中。例如:在科学发现室游戏探索中,对“磁铁的穿透性”,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知道磁铁有穿透的本领;二是学会用磁铁的穿透性来解决有关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将小磁兔,各种材料制成的柄、磁铁,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操作、去发现。然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幼儿一个个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磁铁会透过材料柄吸住小磁兔。”我们老师没有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在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接着,我们又让幼儿玩了另一种游戏,用磁铁“打捞沉船”,要求幼儿不用手拿,不把磁铁伸入水里,把沉船打捞上来,让幼儿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这两个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而且隐含在材料设计、操作活动和游戏环节中,完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二、科学游戏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求知欲,因此在科学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迷上科学。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小灯泡会发亮”很感兴趣,就设计了“小小灯展”的游戏,让幼儿都去尝试自己手中的灯,手一动开关,灯就亮了,让幼儿反复实践探索。从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出当电源、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也高。其次选择操作性强的内容。游戏的趣味性的强弱与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关。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强,容易调动幼儿的探索的积极性,例如:有关水的科学游戏,幼儿特别喜欢玩水,在玩水游戏中幼儿通过一次次动手尝试,逐步理解了水的浮力、水的压力、水的三态、水的流动、水能溶解物质等内容。在玩水中体验到玩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了积极性。另外,选择的内容有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并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幼儿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容易接受,使幼儿容易产生兴趣。 三、科学游戏的过程要有情景性和灵活性 幼儿在科学游戏中自主探索能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是否能获得一定的知识,更重要是要看幼儿是否能积极参与游戏过程,是不是肯动脑筋思考,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为此科学游戏的过程必须要具有情景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大胆尝试。首先,要创设游戏的情景,投放充足的游戏材料,又如:在玩水中,开展“什么沉、什么浮”的游戏时,我们在游戏中创设了游戏情景,准备了木制品、纸制品、石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等各种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让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投放的材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幼儿动手操作机会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幼儿兴趣就更高。在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充分接触材料,操作材料,从而得出“什么物体是沉,什么物体是浮”,的结论。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自主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