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画电影中的中美文化差异_以_山水情_与_狮子王_为例_吴芳芳

动画电影中的中美文化差异_以_山水情_与_狮子王_为例_吴芳芳

动画电影中的中美文化差异_以_山水情_与_狮子王_为例_吴芳芳

浅谈中美关系之文化差异

浅谈中美关系之经济对话 2010年5月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落下帷幕。这次战略对话中美双方着重讨论了中美双边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金融改革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战略对话在设计能源、环境、科技、海关、卫生、执法等众多领域达成26项具体成果,签署了八项合作协议,经济对话达成了五方面的重要内容。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合作。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深化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的战略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中,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中美之间的差异,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话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就美国而言,在谈全球合作时,除中国外找不到一个同等级别的全球参与者。不管是俄罗斯、欧盟或者日本,都只是区域参与者,美国没有其他的候选人。但是,目前中国还不是一个全球力量,中美目前缺少战略互信,在很多领域都缺乏共同利益。” 对于未来的合作,中美双方各有诉求。第一,中方想要追求的是市场经济地位。如果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和关税能有所减少”;

中美动画电影视域中的英雄情结

MOV IEL ITERATUR E/动漫研究  2010年第1期 中美动画电影视域中的英雄情结 ■史国娟(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摘 要] 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但在动画电影方面,发展现状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当然,这与两国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中美两国的许多动画电影中,无疑都展现同一个主题:英雄情结。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深入分析这种英雄情结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找动画电影主题表现的未来。 [关键词] 动画电影;英雄情结;个人英雄主义 如果从1906年美国摄影师勃拉克顿(Stuart B lackt on)开始摄制动画电影算起,那么,动画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而这种动画与电影的结合,让动画电影从一开始就十分关注典型人物。无论电影刻画的是古代的人物、现代的人物抑或是想象中的人物,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以英雄和反英雄的姿态出现。当然,无论电影中的矛盾多么尖锐,情况多么复杂,最终的胜利者往往是英雄。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英雄情结。当然,与剧场版电影不同,英雄情结在动画电影中可能更夸张一些。而现实中,由于各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动画电影中对英雄情结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以下笔者对照中国和美国的动画电影分别举例分析。 一、美国:极度张扬的个人英雄主义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欧洲移民国家,而且是一个建国历史很短的国家。所以,美国文化最早继承的当然是占主流的欧洲文化,而这种文化是源于欧洲大陆的基督清教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统治下,“人们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相信天定命运,崇尚自由、宽容、自律、契约以及美国式的个人主义。”①所以,我们今天都知道有一个叫做“美国梦”的存在,它激励着每一个美国人为之奋斗。那么,在“美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最鲜明的表现就是美国人崇尚的极度张扬的个人英雄主义。如果说欧洲传统的清教文化主张的是一种相对的保守,那么,美国的新清教文化则是清教文化与北美土著文化长期糅合和异化的结果。虽然与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体现在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电影中体现的这种文化当然是最为显著的。 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现代科技文明和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电影,特别是动画电影中种种卡通形象,非常强烈地透露出美国人主张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这些色彩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一是崇尚个人和独立,追求正义和尊严;二是这种追求中又隐含着个人与社会秩序、暴力之间的矛盾。在美国动画电影中,电影作者往往将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夸大,并将其置于复杂的社会秩序和暴力矛盾内,使这种美国式的个人价值观在其中无限放大,从而达到感人的效果。 其实,早期的美国动画电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它往往表现的是一些简单的人物,几乎没有什么情节,而是运用画面和背景音乐等元素,纯粹反映一个简单的事实。比如迪斯尼1928年出品的《米老鼠与唐老鸭》、1945年的《猫和老鼠》(1945)。直到1977年的《救难的小英雄》,是美国新旧动画转型的一个过渡作品。影片中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一些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以前,美国很多动画电影都是单纯的动画素材,而且大都是二维动画。在人物表现上,虽然也往往是一些超级英雄形象,但往往情节比较简单。比如迪斯尼1985年制作的《黑神锅传奇》,自始至终都表现的是美国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 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动画电影中虽然很多展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但很多时候并没有脱离现实,比如“超人”的角色,“虽然他也同样具备飞檐走壁的超能力,但是和别的超级英雄不一样的是,他有着和普通人一般的弱点,比如能被子弹打中、会喝醉酒,也可能被人击倒……他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精神问题。”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动画电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代表作品如《风中奇缘》(1993)。另外,在这个时期,除了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在电影中不断加强外,美国动画还注意到许多外来文化的表现。比如,迪斯尼公司1998年出品的《花木兰》,是第一步以中国故事为背景的动画片,特别是在很多画面处理上,加入了许多中国画工写结合、虚实浓淡的意境元素。③虽然如此,但是影片完全由现代美国式精神理念构成影片的核心,讲述主人公花木兰勇于突破传统、追求个性解放、抗击社会外来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影片运用中国元素和美国精神相结合,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极致。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动画电影进入了一个多产期。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科技手段的丰富,使得三维动画的运用普遍起来;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化加剧,各种文化交流频繁。这个时期比较经典的作品有《恐龙》(2000)、《暑假保卫战》(2001)、《怪物史莱克》(2001)、《海底总动员》(2003)、《超人特工队》(2004)、《功夫熊猫》(2008)等。 这个时期的动画电影,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不仅更加体现艺术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将场景真实化、人物突出化。比如迪斯尼公司耗资一亿拍摄的三维动画电影《恐龙》,作品采用幽默方式展现主人公恐龙阿拉达的勇敢、机智和自我奋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④梦工厂在2008年推出的《功夫熊猫》,虽然重新拾起了中国功夫,却不是李小龙和成龙。那个身穿唐装一板一眼朝天瞪的主角,正是憨态可掬的胖胖大熊猫。当然,这部影片更多的是搞笑的元素, 052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xx级x班 xxx 学号:xxxxx 通过对本学期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学校,我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以下我将从饮食、节日、音乐、建筑等方面,简要对中西文化的异同做一下探讨。 首先,从饮食方面来说: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不同于西方,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自己的食品板块,在中国菜都放在表和大家共享。如果你是被视为一个中国主机,准备一吨的食物。中国是他们的饮食文化非常自豪,并会尽力给你许多不同类型的菜肴的味道。朋友之间,他们只是为了将足以为那里的人民。如果他们有人出来吃饭的关系是半礼貌客气的,那么他们通常会比客人数量(例如四口人,五菜)为了一个菜。,如果它是一个商务宴请或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食物量,将不可能完成。一个典型的餐开始与一些凉拌菜,像煮花生和大蒜捣烂黄瓜。这些都是其次的主要课程,热鲜肉和蔬菜菜肴。最后,汤是带了出来,这是由淀粉的“主食”食品,通常是米饭或面条或有时饺子。许多中国人吃米饭(或面条或其他)最后,但如果你要与其他菜肴米饭,你应该说那么早。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

从动画片看美国文化

从动画片看美国文化 摘要:以影片《人猿泰山》为引子,通过情节的分析,看到美国动画片中投射出来的美国文化。美国动画片通过精心设置的场景、背景、人物形象等,把美国文化中充满着爱、希望、勇敢、坚强、自信、爱好自然等的精神,并能深刻的印记在人们心中,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动画片美国文化爱精神自然 一、《人猿泰山》的故事梗概: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把泰山一家带到了这个南美洲一个原始森林的小岛。花豹的意外降临夺走了哥查和卡娜天真活泼的孩子,出于母爱的天性,卡娜听到了来自远方孩子的哭声,”somewhere something is calling for you.”她循着哭声,救回了那个豹口脱险的孩子,并决定不顾首领丈夫的阻扰,毅然把他留下并抚养长大。泰山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一帆风顺,因为他与猩猩是“异类”,所以哥查并不接受他,同伴们也并未完全接受他。直到有一天他成功地打败了花豹,救了哥查,他在猩猩族中才树立起自己的地位。 正在这时,一群人类考察团的入侵,再次打乱了他们的生活。泰山第一次看到真正自己的同类,结识了珍妮,一个善良美丽的英国姑娘,并很快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但是他们贪婪的同伴克里顿不仅囚禁了珍妮泰山以及波特博士,还妄图捕杀所有的猩猩群族,在与克里顿的较量中,泰山在朋友们的协助下,成功解救了猩猩族群,哥查在弥留之际,感谢泰山为族群所做的一切,并从内里深处承认了泰山,终于唤出了“my son”。最终,珍妮、波特博士被这些最原始最自然的环境所吸引,欣然加入到丛林悠然自在的生活中。 在这部影片中,爱、成长、生命、自我救赎的感性主题,在色彩鲜艳耀眼的原始森林中,如同金线般斯发出亮丽的光彩。 二、充满着爱与希望 这是一部充满爱和希望的动画片。影片刚开始,通过镜头的巧妙切换,我们看到里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父母看孩子时,那种热切的眼神是如此的相似。哥查看着小猩猩,爸爸看着儿子,温馨的画面让你不禁会心一笑。这样细腻的情节,就这样不经意间融入到观众的心里,恍惚之间也感受到那种亲切的爱。 卡娜在丧儿之际发现了泰山,一瞬间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到泰山身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唱着you?ll be in my heart from now on and forever more,融着浓浓母爱的歌声震荡着每个人的心灵。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 一、中外广告差异 从广告形式上来看,国外广告多是以画面语言为主,广告词精炼简洁,常常在结尾处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点名广告的寓意;国内广告则常使用大段的解说词和字幕渲染气氛,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举例: 1、丰田汽车广告。汽车中的部件都变成了人体结构,汽车就像活人一样服务于驾驶员。整个广告只有最后有一句Human Touch的字幕,点明人性化设计的主旨。 2、小时候电视上常播的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那亲切而悠长的吆喝,那夕阳下摇曳的芝麻糊担子。”解说词充满了亲切感。 1、日清经典的原始人拉面广告。几个原始人的默剧表演,让人捧腹不以,最后用“饿了吗?日清拉面!”结尾,让人印象深刻。 2、国内的拉面广告,通常用大面积的泡面的特写,吃面吃的满头大汗的人的特写,以及挑逗人食欲的解说词构成。简单直接。 从广告创意上来看,国外广告常采取非常规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常常采取正话反说的方法;而国内广告则以平铺直叙居多。 举例: 1、国外一则劝止吸毒的公益广告,一个还之后爬的婴孩把一把刀当做了玩具,最后还差点把刀放进了嘴里,看了让人很心塞。 2、国内类似的公益广告则常常用吸毒的恶果为内容,直接阐明吸毒的危害。有时也会请演艺明星做宣传,不过最近好像效果不怎么样。 1、国外一则劝止随意丢弃动物的公益广告,镜头从一个狗的第一视角记述了主人如何劝导它到一条河边,然后被淹死在河中的全过程。 2、国内例如姚明代言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公益广告,全程平铺直叙,说明每年有多少野生动物被杀害,以此达到其广告目的。 从广告内容上来看,国外广告价值观上更倡导西方个人主义的立场,关注受众的个性需求;而国内广告则更加关注社群关系,强调家庭,朋友,邻里的和谐。但是,有很多时候,国内广告并不在意其是否携带了价值倡导,而更多的采取了洗脑式的,广场舞歌曲式的,精神污染式的广告模式。其代表就是恒源祥“羊羊羊”和脑白金系列。 举例: 1、苹果公司著名的1984广告。这个广告采取了乔治奥威尔1984小说的故事设定,一个年轻女子将锤子扔向正在播送老大哥演讲的电子屏,最后广告语总结道,苹果公司即将发行的产品说明了,为什么1984不会成为1984。立意非常前卫。 二、营销效果 中外广告分别立足于不同的文化环境,针对不同的受众文化水平、话语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外国广告的形式契合了理性化的审美需求,多样化的广告创意满足了受众追求个性化的需求。这样的广告非常明确自己的细分市场,适应自己的细分市场中受众的审美取向;国内广告的形式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追求的写意美,浅显易懂的内容则适应了国内受众千差万别的文化水平,使得广告能在更加广泛的水平上传播。同时讲求天人和谐的理念则契合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解读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 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 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 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 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

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 1) 春节与新年。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 即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 在12月31日晚, 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进行盛大的狂欢, 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 数十万人会聚集于一起, 诚心地祈祷, 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倒计时。当大钟敲响12下, 顿时, 优美的乐曲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达旦地庆祝。 可见, 春节与新年各有千秋: 春节, 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和独有的魅力; 新年, 体现时代的气息和潮流的感觉, 更贴近现代生活。( 2) 万圣节与中元节。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 颇受人民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时间:2014-05-23 来源:未知作者:8029 点击: 8875 次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着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使交流能顺利进行。本文论述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了导致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旨在说明:了解中美两种文化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东西方文化,更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儒家思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石投资副总经理王玲:迎来更可靠的5000点 我们对2016年股市充满了信心,牛市将再现。不仅如此,曾经给人们带来伤痛的5000点,或许会再次被突破,只是这次,我们迎来的可能是更加牢靠的5000点,而不是危机四伏的5000点。 首先,2016年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整体来说经济会有一个企稳复苏的迹象;其次,资金面和政策面。目前政府还是把股市像10年前的房市一样提到非常高的地位。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供给侧改革,需要资本市场强有力支持,种种中央的信号表明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2016年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建议围绕供给侧改革或者十三五掘金,其中梳理三条主线,就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消费。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2016年结构化明显 整个的市场风险已经得到相当的释放,从机会上来讲,支持市场的一些重要基本面的因素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前瞻性的看,2016年可能这个市场将会表现出愈益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因为系统性的机会,短期内不大可能再发生,市场将更多的表现出这种慢牛行情的可能性更大。 尚雅投资董事长石波:资产荒的时代还会延续 资产荒的时代还会延续,因为利率在降低,对收益率优良的资产越来越稀缺,2016年股市仍然是一个平衡,区间在3000点到4000点。从布局来看,2016年要关注新股热和并购热,行业方面,新兴产业的市值我们认为2020年会超越传统产业,其中看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美丽产业。 菁英时代副总裁罗志鹏:2016年市场更为理性

中美动画电影语言分析

美国动画电影的语言分析 语言学期末作业 李晶中文102班

动画产业在日美等国家做的都风生水起,自解放初期中国传统动画创造了小巅峰以后,中国动画产业相比来说就显得逊色很多了。近年来,在业界人士的努力及国家的支持下,也涌现出了几部成功的国产动画,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魁拔》等等。也有些小成本小制作的国产动画另辟蹊径,走在了潮流的风口浪尖之上,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比如《十万个冷笑话》等。但总体来说,国产动画虽然起色见好,但是实力仍然非常薄弱。放眼望去,实在是缺少老少皆宜的佳作。美国的动画漫画则不仅普遍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并且也有许多青年、中年、甚至是老年的粉丝。比如《蝙蝠侠》系列、《超人》系列、《蜘蛛侠》系列、《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加菲猫》还有最近热映的《疯狂原始人》等等。这里面可能存在着题材新颖、制作精美、寓意深刻等因素也可能在语言上对成人观众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而今天我们主要从语言使用这一单一方面来探究其原因。 首先为了控制变量,我们选择一部题材与中国特别接近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进行分析。 根据美国权威的票房统计网站boxofficemojo的数据,《功夫熊猫》的美国票房两周内为2.02亿美元,最终大概会到2.15亿美元左右,这绝对是以中国背景为故事题材的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让全世界无数个人了解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而《功夫熊猫2》在国内,上映十天,已经接近4亿人民币了。我们来看一看它的语言是如何做到老少咸宜的。 一、句子简单情感丰沛

首先,它的语言是能够达到儿童的理解范围之内的。整个电影中不会出现过于复杂,冗长的句子。句子多倾向于简洁化,而且简洁并不意味着枯燥和单一,电影中简洁的句子往往充满了感情色彩。比如功夫熊猫和五侠与坏人打斗的这一段对话: 群众:救命,救命,救命。Help, help, help. 神龙大侠来啦!The dragon warrior. 狼:熊猫?怎么可能。Panda? That's impossible. 功夫熊猫:我的拳头正等着伸张正义呢。My fist hunger for justice. 这曾经是我的拳…头。This was my...fist. 狼:干掉他们。Get them. 熊猫:来吧。Come on. 尝尝这个。Take that. 螳螂:阿宝,有箭!Po, incoming! 熊猫:谢啦,螳螂。Thank you, Mantis. 虎妞,来个双管齐下。Tigress, double-jump strike. 旋风腿!Feet of Fury! 虽然每一句台词都很简单,但简单的祈使句恰恰有效的反映出了打斗的激烈,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这一点在国产动画中做的也很好。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对话就很简洁。 二、富有人物特色 在这部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有其性格特点。功夫熊猫好吃,胆小,充满幽默感,但是在危难关头往往充满了正义感和力量。霹雳虎则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浣熊师傅讲究玄学,说起话来意味深长。坏人头目沈王爷阴冷恐怖,满怀复仇的愤怒。在台词中,每个人因

中西方关于生日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关于生日的文化差异 生日birthday,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出生的日子。一般在中国比较重视老人的生日,每一年的生日都是一次家庭的聚会,所以在中国生日可以看作是一个家庭的节日。 1、生日的日期定义 对于生日到底是哪一天,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传统对此定义并不一样。所以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解释生日上,往往会产生分歧。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显著特征之一。 2、生日日期在西方 西方人的生日日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日期就是出生的那一天的公元纪年法的公历日期。这样如果恰好是2月29日生日的话,每逢闰年才会有生日。 在西方的占星术和12星座理论里面,都是用阳历来推断“性格”,未来的“运气”,“婚姻”,“情绪变化”等。虽然他们都带有迷信的色彩,但是却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3、生日日期在中国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日记录方法跟西方简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新的一岁开始于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就是说除夕过后,每个人就长了一岁。所以新年辞旧迎新的意味里面还有岁数的一定含义。而一般过生日还是习惯使用农历。所以每个人可以有两个生日,一个农历一个公历。因为中国农历纪年法是一种经过修订的月历,是跟月亮的公转周期有关的,所以每一年农历生日对应的公历日期不一样。 第一个生日是周岁,几乎是最重要的生日。 旧时老人过生日分得比较仔细。如果是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家长过生日还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传统生日一般是按虚岁计算。 整生日:指的是每逢个位数是9或者0的生日例如59岁,60岁,49岁,50岁等。他们有不同的叫法: 大庆每逢生日个位9的生日如39 49 59 69 79等; 正庆每逢生日个位0的生日如40 50 60 70 80等。 散生日:生日个位数是1-8的生日如51-58岁。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 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

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它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碍和鸿沟。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复杂而多面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联系的,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评价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谊中建立和实现的。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在美国,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表现出人情较为淡漠,但却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哲学思想及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约的中美两国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维.强调整体优先,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如表达顺序时,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国家一省一市一区一街一号;表达时间是按年一月一日的顺序。美国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的优先,在表达空间顺序时与中国相反,由小地方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论文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具有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国与我国建立越来越密切,由于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中美的社会关系,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风俗和社会礼仪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美国文化主张谦虚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荒诞粗俗。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关键词:中美差异文化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政治的多元化的发展,各国的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然而文化是沟通各国之间的桥梁,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的文化特点也不相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历史性,呈现了人类的一笔珍贵的财富。中美文化是人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美文化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美国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在美国,人们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与赞美。但是中国人却很谦虚,不喜欢张扬性格。 文化障碍的确会影响跨文化交际。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2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差异 2.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①美国人的个人荣誉感 美国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美国人的这种个人荣誉感与其崇尚的个人奋斗不无联系。在美国人看来,个人荣誉的取得是建立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上的。没有个人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就不会有所成就,当然也就谈不上荣誉感。因此,在他们取得荣誉后,他们会毫不掩饰的加以炫耀,而不是“深藏不露”。以至于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是毫不谦虚的。 ②中国人的谦虚谨慎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在美国人看来这种谦虚,不仅是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能力。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是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①美国人的自我中心的表现 美国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自己为自己负责、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由于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②中国人的无私奉献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帮助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这在美国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中美高等教育差异之我见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 为期12周的的世界各著名大学揽胜选修课即将结束,在过去的12周里,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风采,在羡慕和向往中我们也认识到了中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的差异,这次的作业我就来谈谈中国与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差异 一、教育理念不同 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美国高等教育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美国高校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由于教育体制不同,中国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高校大学生的外语、机、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不如美国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制定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作者:鲁鸣阅读2846次更新时间:2007-7-12 我在美国呆了14年,与其说了解了美国和过上了中产阶级的日子,不如说更了解了我自己,因为我会有意无意地用中美两种文化来看待自己。文化因素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刺激痕迹有共同的地方。我要讲的是这种相对共同的东西,即华人和美国人群体性格的比较。当然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和个性不一样,与环境的互动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同样的经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馈。 本文提到的华人或中国人主要以大陆开放后从国内到美国的定居者为主,涵盖大陆、港台的华人和北美华侨和华裔美国人,而文中的美国人主要指占大多数的欧裔,涵盖其他种族。身为华人,我们有长处有出色的地方。我侧重讲毛病,因为我们通常都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短处,甚至有时根本没意识到。我的用意不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陷而自卑,而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扬长避短。 内向文化和外向文化 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生命的风景自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美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或多或少地美国化了,但同时骨子里的中国文化的血液仍旧滚动着。我们很多人在出国前要比一般的中国老百姓对美国了解得多。可是到了美国后我们发现,在风景之外与进入其内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中国文化中成长,我们到了美国虽然会改变,但我们的性格已经定形,很多传统和过去的刺激痕迹留在我们的意识里或下意识里了,哪怕我们自己并不察觉。 文化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华人或中国人和美国人是群体概念,是一种刻板印象,并不代表具体的每个人。 不少人说,美国人大都比我们华人放得开,外向。这就是一个刻板印象。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和你相处的人身上有这个刻板印象,你要提醒他们,我们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呀!如果我们有美国人那种成长环境,我们中国人可能比他们还要放得开,性格大多都会外向。当然,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极内向,那是两码事,人的性格一是天生的,即基因所决定由神经系统所操纵的,二是在成长环境中发展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跟华人姑娘结合的美国男子大都比较内向,或不是那种很阳刚外向的小伙子。是不是中国文化较内向和阴性,美国文化较外向和阳性,而比较内向的美国男子相对难以找到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摘要】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事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如何使跨文化的交流得以顺利展开,这是我们这些语言学习者和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原语言和目的语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深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的几方面中西文化差异来提高语言学习者对于其的重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差异理解跨文化交际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其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的与日俱增,她与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碰撞与冲突在所难免。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曾说过:“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藏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查知。”{1}自陌生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下面就中西文化中几点差异的表现进行阐述。 1、思维方式的差异 1.1模糊性与准确性:模糊性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大特点,而准确性是西方思维的一大特点。西方人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如果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对方,并明确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1.2直接性与间接性: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美国人给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会很生气,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后面才讲些客套话。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则会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问题,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他要说的问题,前面说的都是客套话。又比如有些中国名家文章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去意会,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

中国与丹麦的文化差异之我见

中国与丹麦文化差异之我见对于北欧小国丹麦的印象,最早来自于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等。总觉得遥远而又神秘。文化差异是相对的,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的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国也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但是中国与丹麦的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下面主要是通过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架构来分析中国与丹麦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一架构确定了6项基本的文化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和空间概念。 1.与环境的关系:人们是屈从于环境还是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抑或控制环境?不同国家对此有不同的解答。在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紧张并过度,并且这种状况将会持续很久一段时间,虽然中国正极力建设和谐的环境关系,但并没有很大的效果,而丹麦却是北欧国家中典型的环境友好型国家,丹麦人在日常吃.住.行中处处透着“绿色理念”,称得上义务的环保宣传员。 2.时间取向:不同文化对时间的态度也不一样。中国人主要是过去取向,汉语中很多的俗语和短语可以证明这一点。如“姜还是老的辣”、“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老马识途”等。而丹麦人,主要体现出来的是未来取向,他们主要关注的是现在和近期的未来,无忧无虑的丹麦人对生活抱着一种特别平静、自然的态度,重要的是珍惜享受当下的人生。。 3.人的本质:文化把人视为善的,恶的还是两者的混合体?中

国人认为人性本善良的,却随着时间流逝人心变得越来越被世俗化,在丹麦,人们也认为人性善良的,丹麦人天性快乐,好客,和西欧人不同,丹麦人没有莫名其妙的民族优越感和夜郎自大,在丹麦几乎没有排外,种族和民族歧视。 4.活动取向:一些文化强调做事,强调成就/;而一些文化强调及时行乐,强调享乐。还有一些强调控制,要求自己远离物质并约束欲望。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和方式。在中国,人们极力强调做事,想要飞黄腾达,成名,并且很大程度上为了后代着想而奔波劳累,但是丹麦人活得很质朴简单,他们工作很认真踏实,但是一定要享受每个时刻,他们绝不愿牺牲节假日去赚取加班费。 5.责任中心:丹麦人是高度自由主义的,责任是照顾自己的;而中国人非常注重群体,更看重群体的和谐.统一和忠诚 6.空间概念:这体现了文化的开放度。空间上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人们是强调隐私.混合还是公开的,这对组织管理如工作设计与沟通都有显著的影响。中国人是特别注重隐私的,我们不希望别人窥探我们的秘密;丹麦人处于中间状态吧,他们对待任何人都是随和的,开放但又保持一定的距离。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国与丹麦之间有诸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优势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更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解中国与丹麦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