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任北洋军阀政府总统

历任北洋军阀政府总统

历任北洋军阀政府总统

历任北洋政府总统

各地军阀

漫说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

时间:2003年2月3日作者:来新夏(南开大学教授) 来源:光明网 近二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确有着某些显著变化。于是有人认为,这与海外史学理论及方法越来越受到中国研究者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有关,甚至有积极作用。我不完全同意这种以偏概全的看法。我没有读过几本海外史学理论的书,可以说不懂海外的史学理论,因此,我只就所读过的为数不多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和论文而理解到的一些研究方法,简略地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纯,既有积极作用,也必然带有负面影响。有些当时看好,但过段时间也许发现其不足与弱点;有些一时似乎难以理解和接受,但逐渐感到有足堪回味的内涵,例如对海外的中国近代史方面的著作,八十年代国门初开时,对一切新鲜的东西,包括没有看到过的海外中国近代史著作都以羡慕仰望的态度来接受,而忽略了选择;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就不同了,有了批判精神,对海外的东西不是一味接受,而是懂得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善于取长补短,这就是一种进步。我对待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的态度和出发点,就是如此。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学术交往日多,比较容易接触到海外学者和资料,看到过去不可能看到或很少看到的港台地区以及美、日、加和欧洲等国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和论文,遂使中国近代史学者打开眼界。这是能够了解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的必然前提,从而才有可能让我们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了解其方法,并逐渐能选择对我们有所启示和值得吸取的地方。因为这个论题比较大,难以进行全面完整地论述,我只想举几个例证来说明我的粗浅看法。 史源是研究历史者必须随时注意发掘和开拓的重要方面,中国的史学传统是重视史源的。清代乾嘉史家在利用官书、正史之外,还用六经、诗文集、金石碑版和谱牒等作为新史源;近代的史学家梁启超、陈垣等都很注重新史源的探求与开发,梁启超在其名著《中国历史研究法》正续编中,都很看重扩大史源的问题。陈垣先生甚至明确标举“史源学”这一学科专称,并以之教授学生,使学生能得到研究历史的“金针”。但是,近几十年,这一优良传统被破坏,由于屡屡地批判“唯史料论”,随意乱贴正确理论的标签,好做放言高论,“出思想”成为某些人不亲自动手做学问的时髦流行语汇。于是奉行者照方抓药,随意抓几条现成的史料,填充成文,几已成为习惯性动作,致使史学研究领域飘荡着一股空疏学风,史源开拓很少有人问津。而海外若干学术机构却建立了有关中国学术的这样那样的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协会等等来搜集资料,开辟新史源。90年代前后,我在国外看到这一现象,颇多感触,如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所搜集、收藏的“红卫兵”小报,比较丰富完备,应当说这是研究“文革”历史的重要史源库;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口述资料库,我曾去查阅过北洋人物的口述资料,虽然有些需要甄选考订,但终不失为研究近现代人物的重要史源,《顾维钧回忆录》就是根据其所藏顾氏口述资料翻译而来的,唐德刚教授撰写李宗仁、胡适的传记也曾以此为重要史源之一。纽约州有个规模不大的大学图书馆集中全力收藏了越战资料,成为研究越战的一大史源。有些海外学者为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某一专题,不惜远涉重洋,到中国来寻求史源,美国宾州大学讲座教授林蔚为了研究北洋军阀时期的直奉战争,几次来中国访求口碑与文字资料,与中国研究北洋军阀史的学者交谈商榷。另有一位一时想不起名字的美国学者,为了研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 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 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 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个个都是小站出身:第一镇统制先为凤山、后为何宗莲;第二镇统制先为王英楷,后为张怀芝;第三镇统制先是段祺瑞,后为曹锟;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五镇统制为吴长纯,后改为张永成;第六镇统制先是王士珍,后改为赵国贤。下面担任协统、标统的中上层军官也都是袁世凯的人,比如雷震春、陈光远、李纯、王占元、卢永祥、鲍贵卿、王怀庆、田中玉等。 看到日益成长的新军和权势日渐加重的袁世凯,那些满族亲贵不免有些养虎为患的不寒而栗了。的确,袁世凯是很能干,但他又太能干了,而且是个汉人哪。袁世凯那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已经渐渐如脱缰之马,清廷的缰绳似乎有点套不住他了。特别是军队方面,清廷虽然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但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练成外,其它各省大都没有练成;即使练成的,战斗力也远不如北洋陆军六镇。 袁世凯毕竟不是曾国藩那样忠君爱国、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这万一他……哼哼,后果不

16十六.即景即情着手成春——把握题型

十六.即景即情,着手成春——把握题型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啊。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这是来自清先生散文名篇《绿》的描写片段。来自清看到梅雨潭的一潭绿水,不仅挥笔描绘美景,而且痴情倾注其中,说“想”张臂与她拥抱,掬口犹如接吻,真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令人遐想。如此即景即情,着手成春仅是记叙性文章题型的一例。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很多,要求进行作文训练时,可表现为种种不同的作文题型。学写作文,认真地把握题型十分重要。 文心絮语 进行作文训练如果只是就文章的题目一个一个推敲,效果是有的,但往往在脑子里散成一片,不易洞悉规律,花费时间多;如果把作文训练常见的种种题目归并为若干类型,并了解和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下笔时就能胸有成竹,快速得多。 训练中常见的题型有两大类,一是命题作文题型,二是材料性作文题型。 首先,介绍命题作文题型。 命题,确定作文的题目。可由教师命题;可由教师规定范围,学生自己命题;可由学生自由命题,不作任何规定。命题作文有:

记叙型。凡要求叙事、写人、描景、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作文题,均属记叙型。消息、通讯、特写、速写,回忆录、访问记、报告文学等等,均属此类型。常见的各方面的题目,如: 春花烂漫 街头风情速写 童年生活琐忆 学校运动会剪影 老师,心中的话儿对您说 同窗谱 写给远方朋友的信 榜样 记叙性的作文题常和议论相结合,如“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悔不该”,仍然是记叙型。因为所懂得的“道理”是以叙事为基础的,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以记叙为主;因为“悔”来自某件事或某些事,所以仍以记叙为主。 说明型。说明就是解释。凡要求介绍事物的特点、性质、功能等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作文题,均属说明型。常见的各方面的题目,如: 钢笔自述 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春节文艺晚会说明词 向你推荐一篇佳作 校圆绿化设计 浅说电视机的功能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

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臵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主席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6名,委员56名,秘书长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臵国家主席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取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家主席是政治体制中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既是国家的代表,又是国家的象征。同时第一部宪法还对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地位和职权等一系列问题予以明确的规定。 1954年至1965年,中国的国家主席制度基本上得到正常运转。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分别担任国家主席和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刘少奇两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在1954年至1965年期间,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北洋军阀及北洋军阀政府性质

什么叫北洋军阀?北洋政府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 要解释北洋军阀,必须先解释北洋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增多。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改称北洋通商大臣,加“钦差”名义,按惯例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山东三省通商、交涉事务,兼督海防和其他“洋务”。历史上,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达28年,专办清政府外交,兴办北洋海军,经办洋务,权力炙手可热,他的继任者袁世凯也同样,以至于北洋大臣的地位远高于同级的南洋大臣。 军阀是指拥兵割据一方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北洋军阀就是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李鸿章死后,袁世凯继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就任大总统,进一步培植党羽,扩大势力,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军事集团,是为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统治中国,从1912年3月至1928年12月,长达16年之多。关于北洋政府的性质,尤其是它的阶级属性,史学界颇有争议。 (1)封建专制政权。北洋军阀是封建军阀,北洋政府名为共和,实为专制,从废除《临时约法》到袁世凯复辟帝制,对内独裁,对外卖国,北洋政府的本质与清政府并无二致。 (2)带有买办性的封建政权。北洋政府的社会基础复杂,不仅有封建余孽,而且有君主立宪派,其中还不乏带买办性的大商人。大资产阶级。北洋军阀各派分别投靠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各国在华代理人。 (3)带有封建性的大资产阶级政权。由于辛亥革命的伟大影响,推翻了清朝政府,不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北洋政府也继续推进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年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除了客观的国际原因以外,与北洋政府的政策也不无关系。当然,由于北洋政府带有严重的封建性,所以,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有限。 关于北洋政府的性质,建议查看一些相关的论文。

历届奥运会主场馆

历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一届奥运会主场馆:雅典大理石体育场 1896年4月6日下午3点,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庄严宣布: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这是历届奥运会举行月份最早的一次。东道主之所以将开幕式选在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起义75周年。乔治一世国王致辞后,伴随着优美庄严的古典管弦乐曲,全场唱起了《撒马拉斯颂歌》,这首如宗教赞美诗般的管弦乐曲,热情讴歌了奥林匹克运动,并在后来被选定为奥运会会歌。 雅典的大理石体育场是首届奥运会的主要运动场,它是在雅典古运动场的废墟上重建而成的。应邀参加首届奥运会的有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奥地利、英国、德国、丹麦、匈牙利、美国、法国、智利、瑞典、瑞士,加上东道主,共有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据记载,国际奥委会曾向我清政府发了邀请,但当时的清王朝不知奥运会为何物,未予理睬。其他亚、非国家亦未能接受邀请前往参赛。 第二届奥运会主场馆: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 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1900年5月到10月巴黎奥运会在世界博览会期间进行。由于法国主办人员热衷于博览会,致使这届奥运会不仅时间长而且场地分散、设备极差,组委会借用了位于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观众席只有500个座位。本届奥运会没有举行开幕式。 第三届奥运会主场馆: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

运动场有两万个座席,同时可容纳观众4万人,为观赏比赛提供了方便,但看台无顶棚,观众被迫在夏日炎炎的日子里饱尝暴晒之苦。 第四届奥运会主场馆:伦敦白城体育场 1908年的第四届奥运会,原本是由罗马取得主办权。罗马是与意大利另一城市公尺兰、德国的柏林及英国的伦敦竞争之下,经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后获得主办权。但是就在1906年希腊举办非正式奥运会期间,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对意大利造成极大的经济伤害。意大利向国际奥委会表示,因财政困难,无力兴建比赛场馆,宣布放弃主办第四届奥运会。在剩下2年时间的情况下,国际奥委会只有求助伦敦,经过评估之后,伦敦答应让奥运会如期在1908年举行,并随即成立筹备委员会,兴建白城体育场。这座体育场在10个月之内兴建完成,不花政府一毛钱,主要是来自英法联合举办的博览会经费,位置就在博览会会址旁边。体育场除了煤碴跑道之外,另外在内围也包含体操场,还有一座长100公尺宽15公尺的游泳池,及田径跑道外围一座周长666.66公尺的自由车跑道,集合四种功能于一个7万人的综合体育场。

浅谈东北地方文献中旧日文资料的价值与利用

浅谈东北地方文献中旧日文资料的价值与利用 浅谈东北地方文献中旧日文资料的价值与利用 浅谈东北地方文献中旧日文资料的价值与利用 2007-05-25 计算机信息技术 本文对东北地方文献中旧日文资料的特征、文献价值、使用价值及利用等问题分别作了探讨。 在东北地方文献中,有许多日伪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地方志、地方史料、地方出版物、地方书目、地方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有关著作及地图、名录、期刊、地方报纸等。这些资料,对编写东北地方史志的人员来说,解放前的各种调查资料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日文资料,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对研究我省的历史与现实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旧日文资料的价值 1.旧日文资料的特征 首先、是以图助文的旧日文书籍。这些书籍中插有许多照片,内容涉及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物产、民族、人口、移民、自然风光、宗教信仰,人文景观、古今建筑、风俗习惯以及工业、矿产、水利、农村、商业、金融、交通运输等,全部为黑白照片,如《大满洲国建设录》(1933年),书中插有(特使入京)、(博仪执政就任仪式)、(建国四巨头会议)等当时的政治人物照片及满洲国地图,《支那事变的历史性》中插有(芦沟桥)、(孔子墓)、(大成殿)等照片。《史迹奉天》中的(文朔阁全景)、(东塔、南塔、西塔、北塔)、(大

南门)、(北大营纪念碑)等照片,《满洲支那の土地と人》(1940年)中的农业景观,主要交通道路,未开发的资源(森林与矿山)等共插有二百零六幅照片及地域地图。还有许多,笔者就不赘述了。其次是日伪时期的图片资料。最早的摄于甲午战争时期(绝大部分还是东北沦陷十四年间的真实拍照),也全部为黑白照片,大都出于日人之手,且配以日文文字说明,如《满洲农业图志》记录了三十年代东北农村的社会概貌及民俗习惯。《增补满洲写真帖》中,当年文朔阁的内部陈设、《四库全书》的装潢、体裁和书籍的样式及布局。《令人怀念的满洲铁道》的价值在于留下三十年代东北全部火车站的真貌。“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三省及热河的全过程,溥仪登基即位大典,伪建国会议、溥仪访日、德、意,日、伪四方防共加盟协定,国联在中国的活动等,还有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人民的奴役和血腥统治。其中有对矿工进行奴化教育的教习所、有专门对付中国人的矿犬训练所,有劳工们在井下危险作业的历史镜头,还有我三千万同胞不甘作亡国奴、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斗的真实写照。如:上海十九路军奋起御敌、被炸的日寇列车、东北的抗联战士、奔赴前线的抗日队伍、中山炮队讨日义勇军的战旗等。 2.日文资料的价值 2.1 文献价值 日本侵略者很早以前就策划侵略东北,他们频繁地活动在东北地区,出版了大量有关东北的图书、杂志。如: 1894年出版的.《满洲地志》、1904年出版的《满洲事情》、1906年出版的《满洲一般志》, 1905年缔结日俄条约后,日本人在大连设立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为了了解东北情况,满铁设立了庞大的调查部,参加人员高达二千多人,在四十年中出版了大量的图书资料。为了征服民心和用日伪思想文化替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还大肆查禁进步书刊,据统计:1932年3月至7月.共焚毁进步书籍650万册, 1935年至1938年的四年里,禁止发行的报纸7440多份,杂志2310余份,普通读物3500多册,向东北输入日本书刊: 1936年为58.7万册, 1937年增至380万册, 1938年增至1000

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其统治特点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等北洋军阀,这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次伟大胜利。但是军阀却并没有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1927年背叛了大革命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组成了国民党的新军阀。 (一) “军阀”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拥有武装部队,并能控制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由此可见“军阀”大体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拥有武装,自成派系,割据一方(或控制中央政权)。 在《新华词典》中有关“中国近代军阀”的解释是“拥有军队,霸占一方,为害人民,充当买办阶级、豪绅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 这表示中国近代军阀,除了具备了过去的军阀的性质之外,还兼有“充当买办阶级、豪绅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这“近代”的特色。 对于“国民党新军阀”,张同新提出,这是“对1927年叛变大革命后,霸据一方,实行反动统治,互相争权夺利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的总称。”①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并由此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开展,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武装力量和旧军阀系统中的军阀,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他们都有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发展自己势力的要求,但又感到缺乏力量,于是纷纷带着自己的私家军队投靠国民党,并改编军队,于是这些武装力量成了国民党新军阀的主要来源。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大部分是从旧军阀系统中分化出来,整建制地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如南方的原国民革命第二、六、八军(即谭延派,程潜派,唐生智派等湘军),第三军(即朱培德的赣军),第七军(即李宗仁,黄绍,白崇禧的桂军),第九、十军(即彭汉章,王天培的黔军),北方冯玉祥统属的国民联军,阎锡山统属的晋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而改变为国民党旗号的原北洋系统的地方小军阀则更多,如夏斗寅,周凤岐,陈调元等。?来自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组建的所谓“党军”,我党虽曾在这些军队中作过大量工作,但由于这些军队的首领不允许对其军队进行改造,同时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军队的领导权,因此这些军队仍是旧式雇佣军队的性质。② 这些武装力量参加北伐大革命,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这些武装力量受到大军阀的压迫,希望借革命力量的庇护来保住自己的势力;

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知识网络] 北洋军阀的统治 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先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来北洋军阀的历届统治者都实行专制统治;镇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镇压国民革命运动;杀害国民党人宋教仁和共产党人李大钊;实行军阀割据, 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对外:和沙俄签订《中俄声明》;承认日本出兵山东,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各派军阀分别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以此为靠山进行军阀混战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的官僚资产阶级和国民政府的统治 概况形成:1928年宁汉合流,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逐步建立起官僚资本以国民经济的控制,官僚资产阶级形成 发展:抗日战争前,官僚资产阶级的势力迅速发展 膨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官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 顶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掠夺人民,使官僚资产阶级的实力发展到顶峰,造成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灭亡: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后,官僚资产阶级灭亡。其大陆的财产被人民政府没收,直接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政治上: 1928年,国民政府进行北伐,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 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排除异己,军阀混战,蒋介石取胜 “围剿”红军;镇压人民革命 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和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抗战时期,同中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而片面的抗战 进入相持阶段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战争最终失败 经济上:抗战前,实行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政策 抗战中,推行统制经济政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还原历史的真实,体现出专制与反专制的斗争。 教师讲解袁世凯称帝史实和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与过程,同时利用地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护国战争历程。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能力与思维逻辑。 教师提问: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思考并回答,得出结论: (1)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根本原因。 (2)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3)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组织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贰、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军阀割据原因 教师讲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同时给出材料,提问学生总结出军阀割据时期的政治特点。 材料二直皖战争前,皖系拥有3师4旅的兵力;直皖战争后,直系崛起,其嫡系兵力即有7个师、5个混成旅。第一次直奉战争前直系兵力已近10万,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经过大事扩充,殆达25万人之众。奉系在1921年时拥有5个师、23个混成旅、三个骑兵旅的兵力,而到了1925年奉系鼎盛时期,兵员增至36万余人。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材料三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总结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

叁、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一)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 教师展示两则材料,提问民国初年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材料五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学生总结得出: ①内部原因: ·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②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和教材阅读,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二)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新气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讲授该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农业方面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 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三、金融业方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

普利兹策建筑奖历届获奖名单及简介

历届获奖名单 1979年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 1981年第三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 1982年第四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国 1983年第五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 1984年第六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 1985年第七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 1986年第八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 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 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美国和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 1989年第十一届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 美国 1990年第十二届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大利 1991年第十三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 1992年第十四届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 1993年第十五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 日本 1994年第十六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 1995年第十七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 日本 1996年第十八届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 1997年第十九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 1998年第二十届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 1999年第二十一届诺曼·福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 英国 2000年第二十二届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荷兰 2001年第二十三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瑞士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 2002年第二十四届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 2003年第二十五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 丹麦 2004年第二十六届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 2005年第二十七届汤姆·梅恩Thom Mayn 美国 2006年第二十八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7年第二十九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 2008年第三十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 法国 2009年第三十一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 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日本和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 2011年第三十三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 迄今为止在33届颁奖中,共有36人获奖。

北洋军阀集团的特点

北洋军阀集团的特点 来新夏 本文认为北洋军阀集团具有如下六个特点:一、它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的社会基础,但某些部分在一定时期带有不同程度的资产阶级性质。二、它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为指导。三、割据称雄,拥兵争霸。四、各树派系,荣损与俱。五、纵横捭阖,制造政潮。 六、卖国媚外,残民以逞。文章在深入分析这些特点的同时,对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商榷。 中图分类号:K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59 (2000)02—0055—08 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近代军阀是以一定军事力量为支柱,以一定地域为依托,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以封建关系为纽带,以帝国主义为奥援,参与各项政治、军事及社会活动,罔顾公义,而以只图私利为行使权力之目的的个人和集团。从上述的军阀共性出发,本文对北洋军阀集团的特点作出如下分析: 第一,它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的社会基础,但某些部分在一定时期带有不同程度的资产阶级性质。 过去有一种意见认为北洋军阀的阶级基础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注:荣孟源:《要重视西南军阀史的研究》,见《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二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关于大地主阶级方面有具体史料可证,但所谓“买办”似指北洋军阀集团代表了帝国主义的权益,我认为这是强调了它的政治内涵,而作为社会的阶级基础应该根据经济地位来判断。因此,可以认为北洋军阀集团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是政治买办;而买办阶级似乎不能作为北洋军阀集团的社会基础。 另一种意见是以地主资产阶级为基础。北洋军阀含有资产阶级性质这一点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却应注意时期与阶段问题。它之带有资产阶级性质大体说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所以不能把二者并列。北洋军阀集团的专制统治和连年混战,对于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有所伤害和触动的。商人在混战中由于运输物资被扣,厘捐关卡勒索,市面不稳,币制混乱等等而感到不便,甚至蒙受损失。即使如既是实业资本家,又是政府官员和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张謇也都怨叹其处境是“若乘漏舟在大风浪中,心胆悸栗。”(注:1914年12月家书,见《张季子九录·专录》卷9。)所以北洋军阀集团代表资产阶级的比重是值得研究的。 还有一种意见是通过对45个军阀官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考察,认为“军阀官僚中的一部分人基本上已与封建生产关系相脱离或转化,这是与他以前的统治阶级很大的不同点。”而且这些军阀官僚私人资本的性质,亦应“属于民族资本”(注:魏明:《论北洋军阀官僚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见《近代史研究》,1985年2月。)。这一意见似乎过于强调了资产阶级性质方面而忽略了北洋军阀集团的封建性,对于“军阀官僚私人资本”的来源也没给予应有的注意。 近年来,更有人认为清朝被推翻后,旧地主已不是军阀割据的拥护者和支持者,真正的社会基础乃是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因为“这是旧中国社会病态的反映”(注:唐学锋:《试论军阀割据的社会基础》,见《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这是比较新颖的见解;但是,一则辛亥革命以后农村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旧地主在易朝换代之际究竟受到多少冲击值得考虑;二则有不少遗老遗少,沐猴而冠,与袁世凯积极合作;三则即使旧地主被新兴军阀官僚所取代,那对地主阶级是一种强化,而不是削弱;四则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只是军阀利用和驱使作为炮灰的无辜牺牲者,难以成为社会基础。 我们认为:北洋军阀集团是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要的社会基础。它的某些部分在一定时期带有资产阶级性质,这种变化发生的时间大致在1914年以后。 北洋军阀的大小军阀普遍地霸占土地、广置田产房舍,进行封建性的榨取和剥削。它的总首脑袁世凯在河南彰德、汲县、辉县等地占有土地400顷左右,其家族占有彰德全县田产

浅谈对北洋军阀集团的认识

浅谈对北洋军阀集团的认识 摘要:北洋军阀之始——新建陆军的建立是中国新式军队的开端,由此至新军阀出现前,这支军队在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当给予怎样的估计,是需要进一步了解。以及政治军事集团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通过本文浅要的概括了对北洋军阀发展阶段的认识。 关键词:北洋军阀军事史政治派系民国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它的发展阶段分为: 第一阶段:从1895年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起到1916年袁世凯死。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北洋军阀的兴起和扩大。 在这一阶段中,袁世凯通过一系列攫取权力的活动,不仅使自己成为北洋军阀集团的首脑,而且还“培植”了一大批军阀、豢养了一大批政客,成为日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袁世凯正因为手中有了这样一个军事集团才轻易地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成果。 第二阶段:从1916年袁世凯死起到1926年北伐前夕。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北洋军阀派系斗争与混战的剧烈化。 从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起,至1916年洪宪帝制失败、袁世凯自毙止。这是袁世凯从获取中华民国政权到帝制自为、终而自毙的历史。它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利用手中掌握的武装作为支柱,获取更大私利,摧残民主,复辟封建专制制度的阶段。这一阶段,袁世凯一直领导和维系着北洋军阀集团而居于总首脑地位。他掌握着一个比较松散的全国性统一政权。 第三阶段:从1926年7月北伐出师起到1928年张作霖退往关外。这是北洋军阀的衰亡阶段。 从1916年袁世凯自毙后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这一阶段的北洋军阀集团由于总首脑袁世凯的死而在内部明显地分立为直、皖、奉三个主要派系。它们之间既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相互纷争混战,又为共同反对革命、镇压人民而彼此“联合”勾结。它们翻云覆雨,把中国拖入到一个极为黑暗困苦的境地;而北洋军阀集团也自食恶果———因同室操戈而自我削弱。这是北洋军阀集团走向衰落的阶段。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并未能阻止新事物的破土萌芽,滋长繁衍。以“五四”运动为转折而兴起的人民革命潮流滚滚而来。它有力地冲击着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给中国带来新的曙光。这一阶段先后由皖、直、奉三个派系更迭和联合执掌着形式上的全国政权。从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起到1928年6月奉系军阀首脑张作霖被迫放弃对北洋政府的控制权退往东北,并在皇姑屯被日本炸死止。这是北洋军阀集团的覆灭阶段。由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洋军阀集团的各种势力在各地相继溃败,国民党政权代替了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北洋军阀集团至此覆灭。 从各级北洋军阀史的研究资料中了解到:1.北洋军阀集团在清末是维系晚清十余年统治的一个支柱。2.北洋军阀集团是辛亥革命时期转移政权的主要力量。主要表现为:如果不是这支军队在搞纵横捭阖,清朝政府是

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

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根据全民公决结果,2000年6月改为5年,之前是7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在总统不能履行职务或空缺时,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国民议会共有577个议席,任期5年,采用两轮多数直接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共321席,参议员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以省为单位,由国民议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议员组成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 司法机构 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司法管辖体系,即负责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普通法院与负责公民与政府机关之间争议案件的行政法院。普通法院有三类:1、专门法庭(包括儿童法庭、负责处理雇主和职工之间纠纷的劳资调解委员会、审理商人之间或商业公司之间争端事件的商务法庭和社会保险法庭)。2、民事法院。3、刑事法院(包括判决轻微犯罪案件的警察法庭、判决轻罪案件的轻罪法庭、判决重大刑事案件的重罪法庭)。普通法院系统纵向上又分为四级:初审法庭、大审法庭、上诉法院和终审法院。终审法院是最高一级司法机关,负责受理对35个上诉法院所作判决的上诉。院长居伊·加尼韦(Guy KANIVET)。行政法院是最高行政诉讼机关,下设行政法庭。行政法院对行政法令的合法性作最后裁决,并充当政府在制定法律草案方面的顾问。法国的检察机关没有独立的组织系统,其职能由各级法院中配备的检察官行使。检察官虽派驻在法院内,但行使职能独立于法院。检察官的管理权属于司法部。最高法院设总检察长1人,检察官若干人;上诉法院设检察长1人,检察官若干人;大审法院设检察官1人,代理检察官和助理检察官若干人。 1870年至1940年是第三共和国,1946年1958年是第四共和国,1958年至今是第五共和国。在1875年颁布了?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共和制,但在第四共和国时期实行议会制共和制,在第五共和国至今,实行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共和制,并且权力中心从议会转移到总统,属于民主共和国。法国总统任期五年,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部队统帅,总理由总统任命,是政府首脑,有行政权,并提名政府人员,由总统任命。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有立法和监督权。国民议会有监督政府的权力,参议院没有,且参议院由选举人团产生。需要的同学可作为参考,大概理解下就好,如发现哪写错了,请评论。如有疑问,请评论… 章译文:浅析法国的政体发展历程 章译文2009-09-10 16:38:31 阅读3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国近代军阀产生的原因

1.背景 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后,由于同盟会的内部分化,于是袁世凯便趁机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实现了中国短暂的“稳定”与统一。1913年的“宋案”和“善后大借款”后,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被北洋军打败。 袁世凯取得“二次革命”胜利后,便开始了发展实业的计划,同时也加紧复辟帝制的步伐。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为了避免国家分裂,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2.形成原因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从国内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从形势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3.中国近代军阀的特点 以上是我们简单介绍了近代军阀产生的原因,那么,中国近代军阀有些什么特点呢?因为学界的认识不一,我们择其比较传统的一种重点介绍,再把其它观点简略介绍。 他们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的军队 中国近代政治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毛泽东所说的:有枪则有权,枪多即权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特点在北洋军阀身上反映的淋漓尽致。袁世凯能一箭双雕,使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把政权交给他,就是因为他有一支北洋军。 但是,由于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建立起的共和制,使军阀的统治也披上了民主、共和的外衣,他们极力利用一些民主手段,使自己的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