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探讨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探讨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探讨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和使用对农业产业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探讨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民收入的经济效益,以及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和提高养殖畜禽产品质量的社会效益。

首先,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可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完善。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通常是焚烧或入田,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和土壤质量下降。而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秸秆转化成饲料,则能有效地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农田的肥力,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可以形成以生物资源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链,涵盖秸秆收集、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其次,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使用能够改善养殖业的生产效益,提高畜禽养殖的科学管理水平。秸秆作为饲料具有机质含量高、纤维素含量多的特点,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能够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和消化率,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和增重。相比传统的饲养方式,使用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此外,秸秆饲料中的一些活性物质,如有机酸和酶类等,对改善动物的消化吸收、减少肠道病原菌的数量以及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养殖畜禽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最后,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秸秆的大量积累和焚烧不仅导致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还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而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和使用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从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有利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此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使用还能够提高养殖畜禽产品的品质

和健康价值,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选择,有利于保护和提升整

个农产品供给链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和使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对环境保护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因此,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

发展和推广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关注,同时也需要加强科研和

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和使用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

益的最大化。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探讨

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探讨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和使用对农业产业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探讨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民收入的经济效益,以及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和提高养殖畜禽产品质量的社会效益。 首先,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可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从而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完善。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通常是焚烧或入田,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和土壤质量下降。而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秸秆转化成饲料,则能有效地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农田的肥力,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可以形成以生物资源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链,涵盖秸秆收集、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其次,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使用能够改善养殖业的生产效益,提高畜禽养殖的科学管理水平。秸秆作为饲料具有机质含量高、纤维素含量多的特点,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能够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和消化率,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和增重。相比传统的饲养方式,使用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此外,秸秆饲料中的一些活性物质,如有机酸和酶类等,对改善动物的消化吸收、减少肠道病原菌的数量以及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养殖畜禽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最后,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秸秆的大量积累和焚烧不仅导致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还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而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和使用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从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有利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此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使用还能够提高养殖畜禽产品的品质 和健康价值,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选择,有利于保护和提升整 个农产品供给链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和使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对环境保护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因此,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 发展和推广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关注,同时也需要加强科研和 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和使用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 益的最大化。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 农作物秸秆是指农田中废弃的作物茎、根、叶和秧等植物组织残留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避免农田的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有效利用农田资源,提高农业 生产效益。下面将介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和经济效益。 1. 秸秆还田:将秸秆还入农田,作为有机肥料进行土壤改良。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 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农作物的生 长发育,并且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2. 秸秆发酵堆肥:将秸秆进行发酵处理,制成有机肥料。秸秆发酵堆肥可以提高秸 秆中养分的利用率,减少秸秆中的杂草种子和病菌的传播,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发酵堆肥还可以生成大量的有机质和益生菌,有利于土壤的生态环境修复。 3. 秸秆制成颗粒饲料:将秸秆经过粉碎、压制和造粒等工艺处理,制成颗粒饲料。 秸秆颗粒饲料可以作为农牧业的饲料资源,替代传统的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牲畜的 饲养效益。秸秆颗粒饲料还可以作为发电厂的生物质燃料,用于替代煤炭,减少对化石能 源的依赖。 4. 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将秸秆经过热解、气化和液化等工艺处理,制成生物质燃料。秸秆生物质燃料可以作为工业和民用的燃料资源,替代燃煤和化石燃料,减少大气污 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降低能源消耗。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秸秆还田和发酵堆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 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秸秆制成颗粒饲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秸 秆制成生物质燃料可以替代燃煤,降低能源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节约资源成本: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减少秸秆的废弃量,节约 土地资源;秸秆综合利用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化肥成本,节约化肥资源。 3. 增加农民收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以为农民提供额外的经济收入。农民可以 通过销售秸秆颗粒饲料、秸秆生物质燃料和秸秆有机肥料等产品,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秸秆综合利 用涉及到秸秆收集、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可以产生农业机械制造、加工业、物流运输 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链,带动农村就业和经济的发展。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既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节约资源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效益的农业可持续 发展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建平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效益分析

建平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效益分析 作者:于兴博 来源:《新农业》2022年第21期 1.1 自然状况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东临朝阳县,南部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凌源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赤峰市隔老哈河相望。建平县面积4865平方公里,总人口5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4万人。 建平县处于中温带亚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属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雨热同季,全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36.9℃,年均日照时数2850~2950小时。年降水量平均614.7毫米,多集中在6~8月份,无霜期120~155天。春秋两季多风易旱,风力一般2~3级,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强。 1.2 农业生产概况 建平县总耕地面积275万亩,农民人均拥有耕地6.1亩,居辽宁省第一位。2018、2019年建平县粮食产量分别达到10.005亿公斤、10.07亿公斤。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马铃薯生产基地”,并跻身全国产粮百强县行列;“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通过省级验收。 2019年,建平县谷物播种总面积216.89万亩,产量99.55万吨,其中玉米、谷子、高粱播种面积分别为128.47万亩、54.58万亩、25.14万亩,产量分别为72.02万吨、13.10万吨、

13.11万吨;豆类播种面积6.07万亩,产量0.76万吨;薯类播种面积1.46万亩,产量0.36万吨。 2019年,建平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49879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6447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32315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3元。 农业机械化方面,近年来建平县全面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加快补齐机械化高效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等短板,成效明显。2019年全縣玉米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8%,2019年1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蓬勃发展,促进了建平县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推动建平县更快更好实现农业现代化。 建平县农作物秸秆主要来源于玉米、谷子、高粱、小麦、稻谷、其他谷物以及豆类和薯类作物品种。 从农作物产量来看,建平县农作物中玉米、谷子、高粱是产生秸秆的三大主要作物。根据原农业部颁布的草谷比(表3)和可收集系数对建平县秸秆进行测算,2017~2019年,建平县秸秆理论产生量分别为1492142吨、1631306吨、1622201吨,秸秆可收集量分别为1297629吨、1382919吨、1374715吨(表2)。 建平县现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分为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玉米秸秆粉碎深耕翻压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是将秸秆粉碎还田后深翻掩埋或者覆盖地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培肥土壤的目的。秸秆覆盖还田在培肥土壤的同时,还具有调节地表土壤温度、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等特点,且不受土壤类型和耕层深度等因素限制,因此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但该技术要求具备较高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所以,适用于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和农场等集约化经营主体,但由于增加生产成本,需要政府提供补贴政策支持,保证秸秆还田顺利开展。 3.2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 全株玉米青贮,就是在玉米乳熟至蜡熟期,将带穗的整株玉米进行轧碎青贮,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无氧条件下制成的一种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和营养丰富的饲料。

大豆秸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大豆秸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大豆作为世界四大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 地位。在大豆生产过程中,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即大豆秸。大豆秸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如果没有有效地利用和处理,将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大豆秸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和探讨,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大豆秸的资源化利用 大豆秸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具有丰富的资源利用价值。首先,大豆秸可以用 作畜禽饲料。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其次,大豆秸可以通过生物分解转化成有机肥料。通过堆肥或者发酵等处理方式,大豆秸可以转化成有机肥料,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同时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另外,大豆秸还可以作为能源源进行利用,如生物质能的生产。通过发酵和燃烧等技术,将大豆秸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可以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2. 大豆秸的环境保护效益 大豆秸的丢弃和不当处理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大量的大豆秸在露天堆放过程 中容易产生异味和有害气体,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如果将大豆秸直接回填到田地中,会导致土壤湿度和通气性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因此,有效地处理和利用大豆秸可以实现环境保护效益。资源化利用大豆秸能够减少秸秆在露天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负荷。同时,有机肥料的利用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此外,通过大豆秸能源化利用替代传统能源,可以减少煤炭和天然气等有限资源的开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3. 大豆秸的经济效益

玉米秸秆发酵饲料

玉米秸秆发酵饲料本资料由广州农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提供 一、项目背景和意义 我国每年玉米种植面积约3亿亩,年产玉米秸秆高达5亿多吨。玉米秸秆是非常宝贵的生物资源,研究表明:玉米秸秆蕴含着与普通粮食基本相当的总能(每3-4公斤无棒甜玉米秸秆发酵饲料的能量相当于1公斤玉米的能量:黄玉米秸秆与甜玉米秸秆比较,能量降低30%;干玉米秸秆的能量降低60%),并且还含有许多对畜禽生长发育有益的营养物质,经过专业的发酵菌种加工工艺处理后,能够产生并积累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及有益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有机酸、免疫球蛋白、维生素、消化酶、活化的微量元素和多种促生长因子,开发成为成本低廉、效益可观的新型饲料资源。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把“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节粮型饲料发展畜牧生产”定为我国今后饲料和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农作物秸秆中仅有不足10%用于饲料加工,且主要用于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其余的大部分秸秆被用作柴烧做饭,甚至付之一炬,在田间直接焚烧,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如果我们把全国的玉米秸秆通过科学的发酵工艺加工处理来制作饲料,每年可获得相当于4000万吨饲料粮,可节约全国饲料用粮的50%,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发酵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简单易行、省工省时,便于长期保存和长距离运输,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节省饲料粮食,降低养殖成本,并且能够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项目技术方案 玉米秸秆揉搓粉碎、压缩打包装袋、发酵处理一整套技术由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微生物研究所自主研发,采用先进的微生物技术和高效率的农业机械设备,将新鲜的秸秆经过揉搓粉碎、添加秸秆发酵饲料专用菌种,然后压缩装袋密封进行厌氧发酵的操作流程,加工生产出优质的猪、鸡、鸭、鹅、牛羊等畜禽用秸秆发酵饲料。

生物发酵饲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发酵饲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生物发酵饲料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将农副产品和其他饲料原料进行混合、压实、堆放等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这种饲料具有高营养价值、安全环保、减少资源浪费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 二、项目目标 1.研究发酵饲料生产工艺,探索适合的生物发酵饲料配方。 2.提高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 3.推广和应用生物发酵饲料,促进畜禽养殖健康发展。 三、项目内容 1.调研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发酵饲料生产工艺和配方的研究。 3.通过对比试验,评估发酵饲料与传统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效果。 4.建立发酵饲料生产线,进行小规模试验生产。 5.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制定生产工艺和配方标准。 6.进行市场推广与应用,在畜禽养殖场进行推广试验。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

1.市场需求: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质量饲料 需求量大。同时,人们对生态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物发酵饲料作为 绿色环保的饲料形式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竞争情况:目前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发酵饲料品牌,但是品种较少、 市场份额较小,还存在技术不成熟的问题。通过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推 广应用,有望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技术可行性: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研究主要依靠微生物学、 营养学等专业知识,技术可行性较高。同时,通过试验生产和推广应用, 可以不断完善工艺和配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经济可行性:发酵饲料的成本相对较低,农副产品等原料资源易得,通过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可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发酵饲料具有高 营养价值,对畜禽生长速度和品质的提高可以增加销售收入。 五、项目盈利模式 1.饲料销售:将生产的发酵饲料销售给畜禽养殖场,获取销售收入。 3.品牌授权:建立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后,授权给其他养殖场使用,获 取品牌使用费用。 六、项目风险与对策 1.技术风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研究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 存在技术突破的难题。可以加强技术研发力量,引入专业人才进行研究。 2.市场风险:市场上存在竞争对手,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优势和品牌形象。可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环保型生物发酵饲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保型生物发酵饲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和意义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减少的问题日益突显,环保型生物发酵饲料在畜 牧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传统的饲料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化学添加剂和 化学合成的饲料成分,严重影响了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环保型生物 发酵饲料因其天然、绿色、安全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本项目旨在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利用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资源,生产环保型生物发酵饲料,以减少化学添加剂的使用,达到保护环境、提高畜禽养殖效益的目标。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减少化学污染,改善动物饲养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市场分析 1.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畜产品的需 求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肉类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对饲料的 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2.政府政策扶持:为了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和保护环境,国家对环保型 农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支持措施。 3.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环保型生物饲料产品,包 括菌类饲料、发酵饲料等,竞争压力较大。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本项目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质量。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项目所采用的生物发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农业领域,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和控制酵母菌的生长条件,可以实现高效的饲料生产。 2.资源可行性: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资源广泛存在,资源获取相对容易,且成本较低。同时,该项目还能解决废弃物处理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具有较好的资源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产能规模,可以初步确定项目的销售收入和成本。通过经济分析和资金规划,可以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和获利时间,确保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四、项目风险分析 1.技术风险:生物发酵技术虽然成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如何控制酵母菌的生长、发酵过程中的酶活性等方面的技术问题需要持续研究和改进。 2.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与供应链伙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政策风险: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对项目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畜牧业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的发展战略,以应对政策风险。 四、项目实施建议 1.完善技术方案: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生物发酵技术,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秸秆饲料项目分析

秸秆饲料项目分析 一、项目背景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机具使用普遍化,秸秆作为一种农村 废弃物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秸秆饲料项目是将秸秆加工成饲料,用于 养殖业的发展。该项目既可以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又可以推动农业结构调 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对于有机养殖和生态养 殖的需求逐渐增加。秸秆饲料作为一种天然的饲料材料,在养殖业中具有 优势,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于秸秆饲料的需求 量较大,而市场上的供应相对不足,因此秸秆饲料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原材料资源充足:我国农村地区秸秆资源丰富,是养殖业发展的良 好原材料。 2.技术路线成熟:秸秆饲料的加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可以通过加工、发酵等工艺将秸秆转化为高效饲料。 3.市场需求旺盛:养殖业对于秸秆饲料的需求量大,目前市场供应相 对不足。 4.利润空间较大:秸秆饲料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市场售价较高,因此 项目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四、项目规划

1.秸秆收集:与农民合作,通过租借等方式收集到足够数量的秸秆原 材料。 2.加工设备购置:购买适用于秸秆饲料加工的设备,包括破碎机、混 合机、发酵机等。 3.加工工艺流程:建立完善的加工工艺流程,将秸秆进行粉碎、发酵 等处理,使其转化为饲料。 4.市场销售:与养殖场、农户等建立合作关系,将加工好的秸秆饲料 销售给需求方。 五、项目风险分析 1.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由于秸秆是农业废弃物,其供应量可能受限于 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干旱、水灾等天气因素。 2.技术风险:如果加工工艺流程不正确或者设备不合适,可能会影响 到饲料的质量。 3.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没有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可能会 面临销售困难。 六、项目收益分析 秸秆饲料项目的盈利主要通过售卖饲料获取利润。以每吨秸秆饲料的 售价为1000元计算,假设每年能够加工1000吨,并且除去成本和费用后,预计每年可获得利润40万元。根据项目投资金额和预计获利,经过初步 计算,该项目的回收期大约为2年,内部回报率约为15%。 七、项目推进措施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二)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 一、实施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农作物秸秆的产量逐年增加。传统上,农作物秸秆主要用于农田的还田和直接焚烧,但这种方式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秸秆饲料化利用成为了解决农作物秸秆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工作原理: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将农作物秸秆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如粉碎、发酵、脱水等,将其转化为饲料。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以为畜禽提供能量和营养,同时减少了农作物秸秆的浪费。 三、实施计划步骤: 1. 秸秆收集:建立秸秆收集网络,与农民合作,将农作物秸秆收集起来。 2. 秸秆处理:对收集到的秸秆进行粉碎、发酵等处理工艺,将其转化为易于畜禽消化的饲料。

3. 饲料生产:将处理好的秸秆进行脱水、压制等工艺,生产成饲料颗粒。 4. 饲料销售:将生产好的饲料销售给养殖户,提供给畜禽食用。 四、适用范围: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方案适用于农作物秸秆产量较大的地区,如粮食主产区、棉花主产区等。同时,该方案也适用于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可以解决养殖业的饲料问题。 五、创新要点: 1. 建立秸秆收集网络:与农民合作,建立秸秆收集网络,确保秸秆的及时收集。 2. 秸秆处理工艺创新:采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如粉碎、发酵等,提高秸秆的饲料化利用率。 3. 饲料生产工艺创新:采用脱水、压制等工艺,生产成易于储存和使用的饲料颗粒。 六、预期效果: 1. 解决秸秆问题:通过饲料化利用,将秸秆转化为有价值的饲料,避免了秸秆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2. 节约饲料成本:秸秆饲料相对于传统饲料来说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降低养殖业的饲料成本。 3. 提高农民收入:通过秸秆饲料的销售,可以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

玉米秸秆工厂化青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玉米秸秆工厂化青贮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玉米秸秆工厂化青贮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现代科技的形成与创新为依托,以先进的设备、设施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使玉米秸秆青贮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产业化。实现工厂化青贮效率高、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是发展和提高玉米秸秆青贮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玉米秸秆;工厂化青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 近年来,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牛、羊养殖业的较快发展,需要大量的青贮饲料。玉米秸秆工厂化青贮,充分利用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青贮饲料,既发展了畜牧业,又实现了秸秆过腹还田,培肥了地力,同时也提高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玉米秸秆工厂化青贮就是运用秸秆青贮机械将鲜玉米秸秆(含水量在65%~75%)进行快速切碎、迅速运输,及时装入青贮室并同时压实、密封。工厂化青贮具有快速收割、切碎、连续生产等优越性,抓住了玉米秸秆青贮的最佳期,确保了玉米秸秆多汁绿叶的营养不易散发,并能在较短的期间内进行大面积青贮,使牛、羊等牲畜在全年内都能得到青绿优质饲料。 我国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调制工艺流程一般为:玉米秸秆收割→搂集→装车→运到青贮地点→卸车→切碎→装入青贮室→压实→密封。根据目前我国玉米秸秆青贮机械水平及相关机械设备设施的生产水平和青贮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有多种方式和方法可实现玉米秸秆工厂化青贮。从制作青贮饲料的方法来看,有三种模式:一是玉米秸秆工厂化窖式青贮模式;二是玉米秸秆工厂化包膜青贮模式;三是玉米秸秆工厂化袋式青贮模式。玉米秸秆工厂化青贮的主要技术内容就是利用机械化技术及相关机械,使工艺流程与机械设备达到合理配置和选用,从机械化角度可分为分段收获青贮调制和联合收获青贮调制。下面以分段收获青贮调制为例,对玉米秸秆工厂化青贮进行效益分析。 1养殖户效益分析 青贮饲料比自然风干的玉米秸秆提高粗脂肪11%以上,降低粗纤维28%,提高消化率20%,有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据试验,喂青贮饲料比喂干饲料的奶牛可提高产奶量10%~20%。根据山东省莱州市农机推广站试验,养殖户每头奶牛喂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比喂干饲料日产奶提高10%(即2.5kg)以上,按牛奶的市场收购价1.7元/kg(一般市场收购价为1.6~ 1.8元/kg)计算,扣除增加成

南丹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分析

南丹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分析 南丹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对于农作物秸秆的 综合利用,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畜共食、饲料加工、生物质能源利用和土壤改良。 南丹县的秸秆可以用于人畜共食。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能量,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特别是对于家畜来说,例如牛、羊和猪,秸秆是他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秸 秆饲料化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减少农械储存和处理的难度,而且对于畜牧业的 发展也非常有利。 南丹县的秸秆还可以用于饲料加工。将秸秆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例如破碎、发酵和 混合等,可以将秸秆转化为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这种饲料不仅可以供养家畜食用,还 可以作为农场、养殖场等畜禽养殖基地的售卖产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南丹县的秸秆还可以用于生物质能源利用。通过将秸秆进行气化、压缩和发酵等处理,可以获得生物质颗粒、生物柴油和生物气等能源产品。这些能源产品可以用于农业生产、 家庭烹饪和工业能源供应等方面,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丹县的秸秆还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将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良 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秸秆中的矿物质和 微量元素也可以为土壤提供养分,降解土壤中的有毒物质,提高土壤的生态环境。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主要经济效益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减少农作物秸秆的堆积和 处理成本,在资源利用效率上可以节约成本。通过饲料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利用等途径,可 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从而带来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还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 低能源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丹县的农作物秸秆可以通过人畜共食、饲料加工、生物质能源利用和土壤改良等多 种途径进行综合利用。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成本,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且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秸秆颗粒饲料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

镇原县秸秆颗粒饲料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第一章总论 我国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对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畜牧业的产值以八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比种植业的增长速度几乎高出一倍。作为支撑畜牧业发展物质基础饲料就尤为重要,对我国这样一个耕地少而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饲料粮是制约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及时把畜牧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突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则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利用现有草资源养畜,扩大畜牧业,使我国畜牧业的产品结构、生态结构更趋合理,减轻对粮食生产和需求的压力。纵观世界饲料工业的发展趋势,秸秆等粗饲料的加工利用在饲料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第一,秸秆等粗饲料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而且目前被加工利用的比例小;第二,在畜牧业中占很大比例的反刍动物和其它草食家畜都以牧草及某些粗饲料为主食;第三,随着各国

饲料用粮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饲料粮短缺。这就迫使人们设法用粗饲料及秸秆发展畜牧业,并优先发展草食家畜。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达六亿吨,占全世界秸秆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目前,国内农作物秸秆用于饲料部分还很少,在我国仅有百分之六至八的肉食由草转化而来,而美国约占百分之七十三,澳大利亚约占百分之九十的肉食由草转化而来。由此可见,我国的秸秆资源还是大有利用潜能的。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迅猛增加,带来了畜牧业的大发展。而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和耕地减少,天然草场出现严重退化,人畜争粮矛盾日益严重,秸秆的有效利用是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由于黄熟后的植物茎叶被表皮胶质层和硅细胞严密覆盖及细胞间本质素的障碍作用,阻碍了家畜的消化吸收,黄熟茎秆粗硬,适口性差,也影响了动物的采食。再者由于秸秆粗蛋白及某些微量元素含量低,有效能量也低,因而影响了秸秆作为饲料的利用价值。鉴于上述原因,这一储量巨大的饲料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长期以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就致力于改善秸秆适口性,增加营养价值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加工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产量相当可观,却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用来做家畜饲料的仅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