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1 第三章 第二节 金属材料(2)同步练习

必修1 第三章 第二节 金属材料(2)同步练习

必修1 第三章 第二节 金属材料(2)同步练习
必修1 第三章 第二节 金属材料(2)同步练习

金属材料(2)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25分钟)

1. 下列有关铝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铝坩埚可用于熔融NaOH实验

B. 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氯化铝冶炼铝

C. 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2. 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硫酸

C. 盐酸

D. 稀硝酸

3. 通过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是学习化学科学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4. 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将一块带有氧化膜的铝片与过量的浓NaOH溶液完全反应后,取澄清溶液将其蒸干,得纯净的Na[Al(OH)4]固体

B. 向Na[Al(OH)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lCl3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加热灼烧去掉水分,可得纯净的Al(OH)3固体

C. 把铝块与适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可得AlCl3固体

D. 把AlCl3溶液与足量氨水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去掉水分可得Al2O3固体

5. 某氧化物X难溶于水,能与烧碱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Y,将少量Y溶液滴入盐酸中无沉淀生成,则X是()

A. SiO2

B. Al2O3

C. MgO

D. CuO

6. 铝是现今人类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性仅次于铁的重要金属。工业上常以“钒土矿”为原料来冶炼金属铝。已知:钒土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其中含有Fe 2O 3、SiO 2等杂质)。为了检测某“钒土矿”样中Al 2O 3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

①取矿样10.0 g 加入过量稀盐酸溶解(假定其他未知成分的杂质都不溶于盐酸,也不和盐酸反应),过滤弃去不溶残渣。

②将滤液稀释并在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后,取25.0 mL 逐滴滴加2.0 mol·L -1

的NaOH

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关系。请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滴加NaOH 溶液24~30 mL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最后所得不溶于NaOH 溶液的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3)该钒土矿样中Al 2O 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工业上制取金属铝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2Al 2O 3(熔融)=====电解

4Al +3O 2↑

用10.0 t“钒土矿”样提纯所得的Al 2O 3(提纯过程的损耗忽略不计)进行电解,理论上最多可制得金属铝________t 。

7. 某混合物甲中含有明矾[KAl (SO 4)2·12H 2O]、Al 2O 3和Fe 2O 3。在一定条件下由甲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B 、D 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D______。 (2)试剂a 最好选用________。 A. NaOH 溶液 B. 稀盐酸 C. 二氧化碳 D. 氨水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体E 可以作为复合性的化学肥料,E 中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材料(2)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氧化铝能与NaOH 反应,氧化铝坩埚不能用于熔融NaOH 实验,A 错误;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铝,B 错误;明矾用于自来水的净化而不能用于自来水的消毒,D 错误。 2.【答案】A

【解析】根据关系式:2Al ~2NaOH,2Al ~3H 2SO 4,2Al ~6HCl ,A 项正确,B 、C 项错误;Al 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D 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镁的金属性比铝强,A 错误。B 项得出结论:氧化铝熔点比铝高,错误。铝与氯化铵溶液反应产生氢气,C 错误。 4.【答案】D

【解析】 A 项,混有NaOH 固体;B 项,灼烧得到的是Al 2O 3;C 项,得到的是Al (OH )

3和

Al 2O 3。

5.【答案】B

【解析】 A 项滴入盐酸中生成H 2SiO 3沉淀,不正确;B 项正确;C 项MgO 不能溶于烧碱,不正确;D 项CuO 不能溶于烧碱,不正确。 6.【答案】(1)Al (OH )3+OH -

=[Al (OH )4]-

(2)Fe (OH )3 2.00×10-

3 mol (3)61.2% (4)3.24

【解析】(1)滴加NaOH 溶液24~30 mL 段Al (OH )3逐渐溶解,

离子方程式为Al (OH )3+OH

=[Al (OH )4]-

(2)①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含有AlCl 3、FeCl 3和HCl ,不溶残渣为SiO 2,②中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得到的沉淀为Fe (OH )3,溶液中含有NaOH 、Na[Al (OH )4]和NaCl 。根据24~30 mL 段,n (Al 3+

)=n [Al (OH )3]=2.0 mol·L -

1×0.006 L =0.012 mol ,根据Fe 3+

+3OH -

=Fe (OH )3↓、Al 3+

+3OH -

=Al (OH )3↓,则3n (Al 3+

)+3n (Fe 3+

)=(24-3)×10-

3L×2.0 mol·L -

1=0.042 mol ,故n (Fe 3+

)=(0.042 mol -0.012 mol×3)×3

1

=0.002 mol ,故Fe (OH )3=0.002 mol 。

(3)10.0 g 矿样中n (Al 2O 3)=0.012 mol×2

1×10=0.06 mol ,

故Al 2O 3的质量分数为g

mol g mol 0.1010206.01

-??×100%=61.2%。

(4)根据Al 2O 3~2Al ,用10.0 t 钒土矿样提纯并电解,制得金属铝的质量为10.0 t×61.2%×

102

54

=3.24 t 。

7.【答案】(1)Al Al2O3O2(2)D

(3)[Al(OH)4]-+CO2=Al(OH)3↓+HCO-

3

(4)K2SO4、(NH4)2SO4

【解析】根据已知信息中甲的成分,可以推断B为氧化铝,因此反应②是通过电解Al2O3

而得到D(氧气)和A(单质铝)。甲加入水得到的溶液为明矾溶液,溶液中含有Al3+、K+和SO-2

,甲加入水得到的沉淀为氧化铝、氧化铁的混合物,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氧化4

铝溶解,再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得到氢氧化铝沉淀。试剂a应该为氨水,如果加入的试剂a是

氢氧化钠溶液,则其加入的量不易控制,由此可推知E为硫酸钾、硫酸铵的混合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生物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注意:请将选择题选项填写在第5页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都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Na+、O2 、葡萄糖、血浆蛋白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 C.CO2、血红蛋白、H+、尿素D.Ca2+、载体蛋白、氨基酸 3、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A.刺激B.反射C.反射弧 D.条件反射 4、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项、B项和C项 5、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 A.脑干 B.大脑皮层 C.小脑D.脊髓 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兴奋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 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7、观察右图的神经元连接图,以下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刺激a处,b和c处会产生兴奋或抑制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或抑制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8、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电流方向是() A.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B.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C.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D.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9、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与Na+和K+的分布不均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 时,细胞膜兴奋部位的特点是() A.对K+的通透性增加,K+迅速外流 B.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 C.对K+的通透性下降,K+迅速内流 D.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外流 10、下列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A.迅速、准确 B.通过体液运输 C.微量、高效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1、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12、下列内分泌腺与其分泌激素对应错误的是() A.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B.胰岛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D.睾丸促性腺激素 13、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血糖浓度的维持只与激素调节有关 B.饥饿时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①气候温和②地广人稀 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3.下列国家或地区,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A.五大湖流域 B.古巴 C.葡萄牙 D.潘帕斯草原 4.关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最优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C.美国人口众多,为商品谷物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美国商品谷物生产一般是国营的 2

3

国的是 A.美国 B.新西兰 C.澳大利亚D.阿根廷 8.世界上稻米产量最多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印度 D.中国 9.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10.影响乳畜业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A.市场和饲料供应 B.市场和机械化水平 C.交通和气候条件 D.劳动力和饲料供应 答案6——10 CCDAA 4

1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12.下列各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取决于灌溉水源条件的是 A.青藏高原的青稞 B.宁夏平原的水稻 C.海南岛的橡胶树 D.珠江三角洲的甘蔗 13.上海市郊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A.以平原地形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的推广 14.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是因为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③农业自然条件的改善④国家政策的调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①运费少②科技含量高 ③劳动力成本低④生产资料投入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2

“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二、课堂教学目标 1、能够写出DNA结构的各个组成的名称 2、通过制作DNA结构模型,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够推算DNA分子碱基比例。 三、课前准备: 1、材料:各色卡纸 2、工具:剪刀、针线、双面胶。 3、以同桌为小组共同制作脱氧核苷酸的三种成分。 四、教学设计思路: 1.问题导入:在通过实验证明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以后,人们想进一步的了解DNA的功能,但首先需要弄清楚DNA的结构。 2.提出课题:DNA结构模型是怎样建立的 3.分析资料:通过资料探讨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4.设置探究问题:DNA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探究:通过动手制作DNA平面模型,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6.提出问题:DNA分子结构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五、教学实施程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在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课程标准,主要突出了3点: 一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解决教学的难点和重点——DNA分子结构特点。作为普通中学的教学中最重要和最难的一个目标是夯实基础,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是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及通过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总结出DNA分子结构的特点,这节基础对下一部分知识:DNA分子复制、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知识理解是非常关键。本节课通过①对资料讨论分析;②DAN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③对模型相互间的分析讨论和解释三个环节,同时在这三个环节中还布置了学生的动笔活动,从而在不同的情景中让学生体验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以达到对这些知识的更深一步记忆和理解。 二是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枯燥和机械的让学生的重复,而是采用了探究性学习。如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美国生物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研究过程,在学生深刻理解DNA分子结构特点同时,还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认识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科学发现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是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分解了探究环节。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由于受现有的教学成果评价标准、评价制度、高考模式、课时的安排还有学生探究能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完整的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将探究的各个环节分解,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完成一个或几个环节探究任务,不仅可以解决探究教学费事费力的问题,同时又可以适应现行的高考背景要求,使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是进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表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①气候温和②地广人稀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3.下列国家或地区,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A.五大湖流域 B.古巴 C.葡萄牙 D.潘帕斯草原 4.关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最优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C.美国人口众多,为商品谷物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美国商品谷物生产一般是国营的 5.水稻喜高温多雨,绝大部分分布在 A.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B.南美洲热带雨林区 C.美国东南部和巴西东北沿海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6.既有大面积商品谷物种植,又有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的国家是 A.日本 B.加拿大 C.美国 D.西班牙 7.既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又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的是 A.美国B.新西兰C.澳大利亚D.阿根廷 8.世界上稻米产量最多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印度 D.中国 9.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10.影响乳畜业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A.市场和饲料供应 B.市场和机械化水平 C.交通和气候条件 D.劳动力和饲料供应1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12.下列各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取决于灌溉水源条件的是 A.青藏高原的青稞 B.宁夏平原的水稻 C.海南岛的橡胶树 D.珠江三角洲的甘蔗13.上海市郊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A.以平原地形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的推广14.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是因为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③农业自然条件的改善④国家政策的调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①运费少②科技含量高③劳动力成本低④生产资料投入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C.科技D.市场 17.谷物和牲畜混合农场将耕作、放牧、休耕进行轮作,其优点在于 A.牲畜需要不断地更换环境 B.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C.有利于节约用水 D.有利于农业的管理 18.澳大利亚混合农场的主要特点是 A.多为家庭农场,规模小,机械化水平高B.主要由外国公司出资兴办C.主要是家庭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D.小农经营,规模大,雇佣工人多19.下列不属于亚洲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是 A.小农经营 B.机械化水平高C.科技水平低 D.商品率低由于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据此分析完成20~23题。 20.泰国的平原地区、澳大利亚的墨累一达令盆地、美国的中部平原、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四地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乙烯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B. 常温常压下,它们均呈气态 C. 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2.乙烯和苯能够共同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①加成反应②取代反应③加聚反应④氧化反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乙烯和苯较易能够共同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①加成反应②取代反应③聚合反应④氧化反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液体分层,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生成可燃性气体或液体,变为清洁能源,属于物理变化 C. 石油分馏时获得的石油气中可以分离出甲烷,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D. 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独立的碳碳双键,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各组中两个变化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①由苯制环己烷;由乙烯制溴乙烷 ②丙烯使溴水褪色;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水溶液褪色 ③由乙烯制聚乙烯;由2?溴丙烷制丙烯 ④由苯制硝基苯;由苯制溴苯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mol CH2=CH2先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再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最多消耗 Cl22.5mol B. 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方法除去CH3CH3气体中的CH2=CH2气体 C. 实验室中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CH3CH3气体和CH2=CH2气体 D. 工业上可利用CH2=CH2与HCl的加成反应制得纯净的CH3CH2Cl 7.下列关于甲烷、乙烯、苯和乙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难溶于水 B. 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C. 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 都是化石燃料 8.甲烷、乙烯和苯属于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但它们之间也有共性,下列关于它们 之间共同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平面结构 B.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都生成CO2和H2O C. 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 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9.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 乙烯通入溴水中 C. 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 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2H4 B.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92146U 11.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必修三第一章综合(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 长江三角洲位于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N至48°N之间,我国东北地区中部。读下图,完成14-19题。 2.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A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 B 农业走向专业化、机械化 C 粮食商品率高 D 全球变暖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A 都临海洋 B 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 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D 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4.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水热条件好,种植棉花、甜菜 B一年两熟到三熟 C 西部草原分布广,发展了畜牧业 D 湖面较宽,水产业较发达 5.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A.春小麦、高粱、玉米B.大豆、甜菜、棉花 C.冬小麦、油菜、柑橘D.春小麦、棉花、梨 6.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 长江三角洲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水 B长江三角洲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 C长江三角洲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 D长江三角洲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少 7.下列哪一个气候材料可以反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征

8.“湖广熟,天下足”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产粮区,其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A.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C.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D.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省区稻谷小麦甘蔗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读下图,回答10-12题。 30° 120 甲乙 10.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11.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12.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该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 高一地理期末的复习进行到必修二第三章的时候,需将知识点总结起来。下面是小编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欢迎翻阅。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一) 1、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区位特点(以鲁尔区为例)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较近;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注:鲁尔区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工业地域) 2、传统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以鲁尔区为例):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注: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是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3、传统工业区综合整治措施(以鲁尔区为例): ①、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钢铁工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扩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③、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 ④、优化环境(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植树造林)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②、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5、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以季风为主(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②、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 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2.水稻不宜生长在() A.热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3.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成不变的 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 D.各区位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4.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中,作用越来越大的是()A.气候B.交通运输 C.市场D.政策 3

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市场 6.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耕作业已实现了商业化和机械化 B.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C.世界畜产品的最大产地 D.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7.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水田普遍分布在亚洲 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 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所产小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绝大部分8.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单产低,商品率低④农场经营⑤科技水平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②⑤ 9.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4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到第二章测试题(完整资料)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到第二章测试题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4.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1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 ③D.②③④ 2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8. 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吞噬细胞②T 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4.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的数目D.效应器的兴奋性 41.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44.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A.基本相等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D.不确定 47. 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 ) 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 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 C. 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 D. 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谈话 15、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

第一节产业活动得区位条件与地域联系 本节知识框架如下: 一、产业活动得区位条件 1、产业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以及它们得下属部分。(了解即可) 其中农业就是第一产业,工业就是第二产业,商业与服务业就是第三产业。 3、不同产业活动得区位特征(重点记忆) ●农业(如种植业、林业、牧业等)与矿业(如石油开采)得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最为密切; 如考题:荔枝得种植与得联系最为密切( A ) A.自然环境 B.运输条件 C.消费人群 D.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受自然条件得限制较少; ●商业与服务业得区位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而就是与市场(消费人群)密切相关。哪里有顾客,就去哪里。 如考题:下列产业活动得区位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得就是( A ) A.大型百货商场 B.钢铁工业 C.甘蔗制糖厂 D.石油开采 4、区位条件对产业活动布局得影响: 产业活动得区位条件位于动态得发展变化(一般来讲,自然较为稳定),特别就是生产力水平、科技、交通等因素变化更明显。区位因素变化,会导致产业活动出现相应得转移。(了解) 二、产业活动得地域联系 产业内部与产业之间得地域联系方式: 1、生产协作:可以就是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得联系(如服装生产、钢铁工业),也可以就是相对独立得零部件工厂之间得联系(比如汽车工业),但它们都属于“投入—产出”得联系。 2、商贸联系:分为国际贸易与区际贸易,区际贸易比国际贸易联系密切。 为了满足区际间物资得流动,现代物流业产生,它就是产业地域联系得重要表现。

现代物流业得作用:减少企业库存,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如考题:现代物流业对于经济协作与商贸活动得影响就是( C ) A、增加生产成本 B、增加中间环节,降低经济效益 C、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增加了企业库存与人力资源成本 3、科技与信息联系:企业为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及时获取技术创新得信息,必然要加强协作,扩大技术与信息得交流。 备注:工业地域得规划应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当地得优势条件,克服自己得限制性因素, 在条件比较好得地方,建设规模比较大得产业集群。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知识框架如下: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⑴气候: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指数、产量 ●光照光照长短、光照强弱影响农作物得分布; ●热量制约农作物得产量、种类、耕作制度与栽培方法; 如考题:农作物种类得分布、复种制度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得自然条件就是( A )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水分直接影响农业结构与耕作方式

2016-2017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二节工业区位 一、教材第58页探索 科技园区是高技术企业集聚的地区,中关村成为科技园区的首选,其区位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1)高校密布,科研机构多,这是高科技工业发展的依托。北京中关村的人才、技术优势是其他地区难以相比的。中关村地区有北大、清华等高校73家,以中科院为首的科研机构232个,高新技术企业5 000多家。 (2)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这是发展高科技工业的必要条件。 (3)中关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这是高科技工业所追求的条件。 二、教材第60页思考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市场、科技、社会、环境、交通、劳动力素质、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三、教材第61页思考 这里所说的其他因素是指教材没有单列出专门介绍的因素,主要包括动力(能源)、政策、集聚因素、个人因素等。下面是政策因素、个人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因素对工业区位举例

制衣生产、汽车生产、钢铁联合企业各自的生产特点不同,生产过程中的联系程度亦不同。制衣生产和钢铁生产程序都很复杂,都需要经过多个工厂、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各工序产品间存在着“上下游”的关系,生产过程联系密切。汽车生产的特点则因为零部件繁多,每种零部件产品都由专业汽车配件分厂生产,各分厂间没有什么生产上的直接联系,但与总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五、教材第64页阅读 (1)辽中南工业区的形成因素:①有丰富的煤、铁、石油、锰等矿产资源;②工业历史悠久;③技术经济条件较好(工业基础好);④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2)我国规模最大的四个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

地理必修二 第三章 习题(附答案)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的“东耕西牧”,粮食作物分布的“北麦南稻”以及糖料作物的“南蔗北甜”的分布特点,反映出农业生产活动具有() A.季节性 B.周期性 C.地域性 D.计划性 2、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 D、土地荒漠化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若a、b、c分别表示蔬菜水果、粮食、木材,则影响①农业 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D.科技和劳动力 4、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资金、科 技、劳动力,则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B.②C.③D.以上均不可能 右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回答下面试题5-6 5、与黄河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地农业的优势条件() A.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C.水资源丰富D.太阳辐射 6、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地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治理 D.河流的综合治理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8、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下图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读图完成9-11题。 9、下列各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②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③ 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④吐鲁番种植葡萄⑤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⑥珠江三 角洲的基塘农业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⑥ D. ②⑤ 10、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图中的() A. 气候 B. 土壤 C. 市场需求 D. 政策 1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未表示出的因素还有水源、科技 B. 政策的导向是农业市场地域范围扩展的主要因素 C. 促使农业向区域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原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 一般情况下,图中各区位因素是不变的如下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读图回答12~14题。 12、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乳畜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3、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4、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大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5-17题。 15、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 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 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地形较平 B. 降水较丰沛 C. 气温较高 D. 土壤较肥沃 16、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17、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 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必修2第三章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阶梯训练)

第三章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乙烯和苯的来源及它们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掌握乙烯、苯的结构和主要性质。通过乙烯和苯的性质实验初步了解有机基本反应类型,认识典型化学反应——加成反应的特点,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乙烯和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形成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的科学史,学会化学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强化科学意识,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习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验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要点提示] 一、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1.乙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H 4,电子式: ,结构式:H C C H H H ,结构简式:CH 2 =CH 2 2.乙烯的物理性质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乙烯的化学性质 ⑴氧化反应 ①燃烧: (火焰明亮,有黑烟) ②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可用此鉴别烯烃和烷烃)。 ⑵加成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可用此鉴别烯烃和烷烃) (工业制造酒精) 4.乙烯的用途:化工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苯的有关知识 1.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 6H 6,最简式:CH ,结构简式: 分子的空间构型:平面正六边形。 2.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有特殊的气味,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必修三 第一章 答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训练 (答案及解析) 1. B 2.B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①正确;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②错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③正确;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和产物,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进行运输,会出现在内环境中,④错误;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发生在消化道内,或组织细胞内,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内环境,组织细胞内的液体不是内环境,因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不会发生在内坏境中,⑤正确;甲状腺激素的运输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的,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⑥错误;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会出现在组织液中,⑦错误;尿素由细胞代谢过程产生后进入血液循环,所以会出现在内环境中,⑧错误; 维生素会出现在血浆中,所以会出现在内坏境中,⑨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3. D 解析消化道内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因此与内环境稳态无直接关系。 4.C 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 A 解析:根据内环境中“组织液与细胞、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交换;组织液与淋巴、淋巴与血浆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特点,可推出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人的肝脏细胞只能从其生活的组织液中获取营养物质。 6.A 7.D 解析:b、c之间双向箭头说明为组织液和血浆,根据c到a,a到b,判断出a为淋巴,b为血浆,c为组织液。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血浆中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消耗氧气;组织液中可能含有激素但是不含有消化酶,组织细胞的种类最多。 8. B 解析:据图可以判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或细胞,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正确;组织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能进入毛细淋巴管但不能反向回流,C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 错误。 9.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淋巴,②为毛细淋巴管壁,③为毛细血管壁,④为血浆,⑤为 CO,从生成场所到达④需要经过: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液,⑥为细胞内。⑥内产生的2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章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质量检测2020.04.13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4个,每小题2分) “阿尔及利亚Ghout绿洲农业系统”被入选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沙丘下的“地下河”和遮荫环境是绿洲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挖出深达10-12米的大坑种植枣椰树,枣椰树可生长至30米高,当地农民在枣椰树下种植果树、蔬菜、药材及矮树和灌木等,逐渐形成了一片多层结构的农业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Ghout绿洲农业系统最可能位于阿尔及利亚的 A. 南部 B. 西部 C. 北部 D. 东部 2、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深挖大坑的主要原因是 A. 削减太阳的照射 B. 获得肥沃的土壤 C. 地下水埋藏较深 D. 增强地面辐射 3、当地农民在枣椰树下种植作物的好处是枣椰树下的 A.蒸发小 B. 温差大 C. 温度高 D. 土质好 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据此完成下题.

4.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原材料 C. 市场 D. 劳动力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5.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6.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 水电站 B. 油田 C. 天然气田 D. 煤矿 7.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8.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2小时内可到达京津冀80%的区域,于2017年8月完工。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在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势将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新标杆,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的首选承接地。据此回答下题。 9.与北京相比,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选址河北固安的优势条件是( ) A. 交通通达度高 B. 市场辐射面广 C. 品牌效应强 D. 土地成本低 10.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至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会(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教学教材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 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2.水稻不宜生长在() A.热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3.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成不变的 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 D.各区位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4.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中,作用越来越大的是()A.气候B.交通运输 C.市场D.政策

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市场 6.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耕作业已实现了商业化和机械化 B.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C.世界畜产品的最大产地 D.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7.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水田普遍分布在亚洲 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 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所产小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绝大部分8.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单产低,商品率低④农场经营⑤科技水平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②⑤ 9.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B.种植的作物是水稻和玉米 C.俄罗斯的该类农业一般为国营的 D.我国没有此类农业类型 10.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越⑤农业科技发达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1.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是()A.中国B.美国 C.印度D.俄罗斯 12.下列国家中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均较为典型的是(①美国②阿根廷③加拿大④澳大利亚⑤南非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13.下列国家的大牧场上,以养牛为主的是()A.美国B.澳大利亚 C.新西兰D.南非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案.docx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 2.了解乙烯的制备和收集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乙烯分子结构的有序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乙烯和乙烷之间的比较,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乙烯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 2.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乙烯实验室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 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结合乙烯实验室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 3.通过乙烯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教学重点、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教学过程 石油、煤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由石油、煤可以得到多种常用燃料,而且可以获得大 量的基本化工原料。例如,从石油中获得乙烯(目前生产乙烯的主要途径);从石油或煤中获得苯等其他基本化工原料。这一节里我们要学习、探讨乙烯和苯的分子结构及性质。 【实验探究】石蜡油分解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将浸透了石蜡油(17 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 烷烃的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利用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现象1气体 .通入紫色的 KMnO 4溶液溶液褪色 2气体 .通入红棕色的溴的CCl 4溶液溶液褪色 3.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气体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 【思考与交流】 1.那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具有与烷烃相同的性质? 答:①气体不溶于水;②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2.那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具有与烷烃不同的性质? 1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综合测试题

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地理)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60分) 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和我国农业产业调整、西部大开发时机,已逐渐发展为我国花卉产业带。2010 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近 60 万亩,总产值超过 200 亿元。完成第 1~2 题。 1.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生物多样性 2.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人文优势是( ) A .劳动力 D .科技 C .交通 D .市场 3.2010 年,宁夏枸杞产量达 8 万吨,占全国的 60%。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可把宁夏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宁夏枸杞的适宜种植区区别于不适宜、次适宜区的突出区位是( ) A .热量条件 B .降水条件 C .光照条件 D .水源条件 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完成第 4~6 题。 4.下列属于甲图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 .机械化水平高 B .商品率高 C .科技水平高 D .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 5.该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 .交通的发展 C .技术水平的提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读下图,回答 6~8 题。 6.M 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D.混合农业 7.M 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当地广阔的市场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8.与 M 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工业化的发展B.城市化的进程C.世界经济全球化D.国际局势多极化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第 9~11 题。 9.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化(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D.自给农业 10.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 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技术装备好 11.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①机械化程度高②商品率很高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⑤耗费能源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如下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 场,读图回答 12~13 题。 12. 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3.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4.下图为我国某省部分区域农业发展格局示意图。 与大别山特色农业区相比,沿江平原农业区发展农 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 A.环境优美B.水源充足 C.交通便捷D.气候适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