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 肾病科 肾风(IgA肾病轻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31 肾病科 肾风(IgA肾病轻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31 肾病科 肾风(IgA肾病轻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31 肾病科 肾风(IgA肾病轻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肾风(IgA肾病轻型)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IgA肾病(轻型)的住院患者。

一、肾风(IgA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肾风。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IgA肾病(轻型)(ICD-10编码:N02.8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

(ZYYXH/T100~200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3诊疗指南》

年制定的《IgA肾病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实践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 2012年《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临

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修订,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及《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肾风(IgA肾病轻型)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证

肺脾气虚证

肝肾阴虚证

肾络瘀痹证

风湿内扰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肾风(IgA肾病轻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肾风(IgA肾病轻型)的患者。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g,Lee分级Ⅰ~Ⅱ级,牛津分型M1S0E1T0及以

下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尿常规、尿红细胞形态、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蛋白(尿a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双肾输尿管超声、血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检查尿渗透压、尿NAG酶、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胞浆抗体,抗基底膜抗体、体液免疫(IgG、IgA、IgM、C3、C4)、ASO、ESR、血/尿轻链定量、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等)、胸部X线片(或肺部CT)、双肾ECT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2)肺脾气虚证:补益肺脾。

(3)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

(4)肾络瘀痹证:活血通络。

(5)风湿内扰证:祛风除湿。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泡洗技术

(2)艾灸治疗

(3)中药熏蒸药浴

(4)中药保留灌肠

4.饮食疗法

5.西药治疗

6.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如浮肿、肉眼血尿、泡沫尿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血肌酐及eGFR保持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或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需要肾替代治疗者,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若出现尿蛋白增多、肾病理有活动性表现,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的患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严重感染或肾穿刺并发症,或新出现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并发症,严重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肾风(IgA肾病轻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肾风西医:IgA肾病(ICD-10编码:N02.801)轻型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杭州市中医院)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目录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1 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6 3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14 4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20 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6 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33 7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37 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42 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48 10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52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肾病科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2 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得住院患者。 一、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肾风。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ICD-10编码:N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2)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得《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分型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得“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常见证候: 本证: 脾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脾肾阳虚证 气阴两虚证 肝肾阴虚证 标证: 水湿证 湿热证 湿浊证 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得“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得患者。 2、尿蛋白1~2+之间,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2g,肾功能正常者。 3、排除慢性肾小球肾炎重型患者。 4、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常规,尿红细胞形态学,双肾、输尿管超声,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便常规+潜血,免疫八项:CRP、lgG、lgM、lgA、C3、C4、ASO、RF,心电图。 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肾穿刺活检术,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血、尿蛋白电泳,肾小管酸化功能,血、尿渗透压,尿酶,尿电解质,血、尿β2-MG,中段尿细菌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本证: (1)脾肾气虚证:健脾益肾。 (2)肺肾气虚证:补益肺肾。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5)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 标证: (1)水湿证:利水消肿。 (2)湿热证:清利湿热。 (3)湿浊证:化湿泄浊。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肾病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69) 肾风(IgA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172)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177)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183)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188)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8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 一、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劳淋(TCDS码:BNS07Q 西医诊断:第一诊 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码:N39.0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淋证(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 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 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8-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w 28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劳淋(TCD编码:BNS070和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 码:N39.001 )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康复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卒中后继发吞咽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 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I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同时具有吞咽困难、饮水即呛、构音障碍等主要症状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年)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符合脑卒中后延髓麻痹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诊疗方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阻络证 肝肾亏虚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并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二者有相关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脑梗死或脑出血),且经康复评定,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2.由脑肿瘤、脑外伤、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等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头颅CT或MRI、胸部X线片或CT; (2)吞咽功能评定; (3)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5)心电图。 2.可选择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视频透视检查(VFSS)、纤维内窥镜吞咽检查(FEES)、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彩超)等。 (八)治疗方法 1.康复治疗 (1)感官刺激 (2)吞咽肌功能训练 (3)呼吸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摄食训练 2.针刺治疗 3.推拿治疗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痰阻络证:息风化痰,宣窍通络。 (2)肝肾亏虚证:滋阴补阳,开窍化痰。 (3)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疏经通络。 5.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6.内科基础治疗 7.护理调摄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模板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2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指南 1.眼睑、颜面及四肢全身水肿,水肿为可凹陷性。 2.尿常规沉渣及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尿蛋白定量>3500mg/kg/d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2。 3.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30g/L伴或不伴血清胆固醇>5.72mmol/L。 4.排除继发性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2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指南、《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09年)。

1.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控制感染、水肿的治疗等。 . . 2.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3.对于频复发/激素依赖(激素耐药)的难治性NS,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环磷酰胺(CTX),环孢霉素A,霉酚 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凝血、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浆蛋白; (4)免疫球蛋白、补体;抗链O、类风湿因子 (5)乙肝; (6)PPD试验;

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中医临床路径 令狐文艳 (2000年) 科别康复科 XX市中医院 二000年一月 目录 1、中风病(急性期) (3) 2、中风病(恢复期) (11)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 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年月日 (第1天)年月日(第2天) 主要诊疗□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危险 性评估、实施溶栓应用评估等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工作□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 护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中风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病重或病危通知 □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 □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 □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病情平稳者早期康复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血型 □尿常规 □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血脂、血糖 □凝血检查 □血压监测 □心电图 □胸部 X线透视或胸部 X线片 □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 B超) □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 长期医嘱 □中风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病重或病危通知 □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 饮食 □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 食 □病情较重者重症监护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良肢位摆放和关节被动 运动 □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 □病情平稳者康复训练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I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 □静脉抽血 □配合急救和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 ,分层指导患者的康复和 锻炼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第3天)年月日 (第4天) 年月日 (第5天) 主要诊疗工作□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 护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 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 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性 和预后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与 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 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 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 断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二)诊断依据。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1.蛋白尿>3.5g/24小时 2.低白蛋白血症<30g/L 3.高脂血症 4.高度浮肿 5.如仅有大量蛋白尿,但其他指标未达到诊断标准时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 (三)诊治方案。 1.筛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继发原因,明确临床诊断。 2.评估病情:肾功能、感染、血栓、心功能以及伴发病等。 3.评估肾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后,行肾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4.肾病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5.制定治疗方案。如病情需要,在获得病理诊断前,经评估病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2.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HbA1C、血脂、血浆蛋白、 ESR、CRP、BNP、凝血功能等 (4)免疫学指标:ANA、C3, C4,dsDNA, SSA, SSB 或ENA谱; (5)感染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结核筛查等 (6)副蛋白病筛查:血、尿免疫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轻链 (7)肿瘤标记物 (8)肾脏B超;肺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B超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肾静脉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心功能评估等 (七)评估肾活检适应症、禁忌症后进行肾活检(见肾活检路径)。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肾病临床路径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8 —内三科肾病临床路径 目录 一、IgA 肾病 二、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 三、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路径 四、糖尿病肾病晚期临床路径 IgA 肾病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I gA 肾病的患者 一、第一诊断为IgA 肾病(ICD-10 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肾脏病学(中华医学会主编,第 1 版,人(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00-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肾风(IgA 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临床路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gA 肾病(ICD-10 编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尿红细胞形态分析、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e GFR (5)凝血功能 (6)蛋白电泳 、CRP、ESR (7)免疫指标(ANA 谱、IgG、IgA、IgM、C3、C4、RF、ASO) (8)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 等) (9)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心电图 (10)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病理类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 NCA、抗G BM 抗体、HLA-B27、尿微量蛋白分析、尿NAG 酶、尿渗透压、超声心动图、双肾ECT、双肾血管彩超或CT/MRI、甲状腺功能、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和尿轻链定量、肿瘤标志物、血型、骨髓穿刺、电测听、检眼镜和裂隙灯检查等。已明确为I gA 肾病,如果病情变化需要,可再次行肾穿刺。(八)治疗方案 1.选择口服a-酮酸片、尿毒清颗粒、金水宝胶囊改善肾功能治疗。 2.合并贫血可以选择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根据贫血三项可以选择蔗糖铁,叶酸片, 维生素B12等。 3.合理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4.其他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合理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若出现尿蛋白增多、肾病理有活动性表现,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的患者,退出本路径。 2. 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或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需要肾替代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3. 对于新出现的严重感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并发症,可能需要同时处理而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退出本路径。 4. 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或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或肾穿刺并发症,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退出本路径。 5.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IgA 肾病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IgA 肾病)(ICD-10 编码:)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12116)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医院康复科的发展水涨船高般的得到了飞速提升。而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性分开、完善国民健康,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 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卫生工作部署,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加强科室建设,保证我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特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我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 十八大会议精神、我县各次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和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在全科干部职工中加强爱国主义和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抢抓机遇,谋篇布局, 加强科室内涵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秀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 的临床工作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争创品牌效益,不断增强全科职工的事 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改革创新能力。全方位提高我科的整体综合实力,把我院建设成为百姓放心的中医医院,把我科建设成为市级重点专科。 二、建设目标 把握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科意志,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医院科室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力争完成五项工作,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出一支仁心仁术、迎难而上的临床技 术与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我科中长期规划的奋斗目标,即:把我科建设成医院的一支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施先进、科室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优秀科室与重点科室。 三、初步工作规划 (一)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硬件,是衡量一个服务单位能否提供优质服务 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未来,我们将准备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呼吁医院改建、扩建等方式,扩容科室的病床数,提高医院及科室硬件设施竞争能力。同时,努 力向医院申请增加和更新部分陈旧、老化的医疗设备,如:牵引床、牵引椅等医 疗器械设备,让医师在诊疗时,能及时得到相应的帮助,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 有力保障。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推动科室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人才建设 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是科室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卫生事业发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二)诊断依据。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1.蛋白尿>3.5g/24小时 2.低白蛋白血症<30g/L 3.高脂血症 4.高度浮肿 5.如仅有大量蛋白尿,但其他指标未达到诊断标准时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 (三)诊治方案。 1.筛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继发原因,明确临床诊断。 2.评估病情:肾功能、感染、血栓、心功能以及伴发病等。 3.评估肾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后,行肾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4.肾病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5.制定治疗方案。如病情需要,在获得病理诊断前,经评估病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 –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2.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HbA1C、血脂、血浆蛋白、ESR、CRP、BNP、凝血功能等 (4)免疫学指标:ANA、C3, C4,dsDNA,SSA, SSB 或ENA谱; (5)感染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结核筛查等 (6)副蛋白病筛查:血、尿免疫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轻链 (7)肿瘤标记物 (8)肾脏B超;肺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B超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肾静脉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心功能评估等 (七)评估肾活检适应症、禁忌症后进行肾活检(见肾活检路径)。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对症支持治疗: (1)低盐饮食 (2)利尿:可选用襻利尿剂:呋塞米或托拉塞米;噻 嗪类利尿剂。顽固性水肿者可给予静脉白蛋白联合襻利尿剂。 (3)降压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 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 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 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 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 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 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用药时间1-2 天。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

鼓胀病中医临床路径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免疫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1-2 级)的患者。 一、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 编码: K74+R18)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 2 )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中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 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湿阻证 湿热蕴结证 气滞血瘀证 肝脾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1-2 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和肝硬化腹水(1-2 级)(ICD-10 编码:K74+R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便常规+潜血 (4)凝血功能 (5)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6)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 (7)血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8)血糖 (9)心电图 (10)胸部X线片 (11)肝胆脾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氨、HBV-DNA 或H CV-RNA 定量、肝胆脾C T 或M RI 平扫+增强等。 (2)腹腔穿刺术及腹水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行腹腔穿刺术,对腹水量不大或肥胖患者行超声腹水定位,并选择腹水常规、生化、腹水细胞培养及病理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2)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32终末期肾脏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临床路径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血液透析。 3.已有临时血液透析通路,需建立长期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5-7天,完善检查。检查提示有急诊血透指征时建立血透临时通路。 1.血透临时通路建立(颈内或股静脉置管),必要时B超引导下置管。 2.规则血透2-3次。 3.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OB; (2)临床生化全套、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叶酸、维生素、iPTH,GFR(胱抑素C)、BNP、CRP、肿瘤指标; (3)胸片或肺部C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上腹部或全腹彩超;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 4.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肾脏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I型新月体肾炎(ICD-10:N01.7)/Goodpa sture综合征(ICD-10:M31.001)/抗肾小球基底膜病(IC D-10:M31.002?N08.5*)/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相关肾小球肾炎(ICD-10:M31.003?N08.5*)。 行血浆置换治疗(ICD-9-CM-3:99.07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临床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即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可以合并肺出血(Goodpasture病)。 2.可以合并肺出血(Goodpasture病)。 3.病理:免疫荧光表现为IgG及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线样沉积。光镜表现为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形成。 4.血清中抗GBM抗体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血浆置换:可采用单膜或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如采用单膜血浆置换,通常每日或隔日置换1~2个血浆容量,病情稳定可延至每周2~3次,一般连续治疗5~14次,或直至血清抗GBM抗体转阴或危及生命的肺出血停止。 2.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合肾活检病理改变判断治疗的计量,甲泼尼龙每次7~15mg/kg (每次0.3~1.0g),每日或隔日1次静脉滴注(30~60分钟内完成),每3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 3.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泼尼松1mg/(kg·d)(最大计量60mg/d),约4~6周后逐渐减量。同时口服或静脉应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4.肾脏替代治疗:严重肾功能受损者可给予肾脏替代治疗。 5.对症治疗:给予积极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4~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1.7I型新月体肾炎疾

(完整word版)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 (县级医院版) 一、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脏病贫血(ICD-10:N18↑D63.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有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成人男性血红蛋白小于130g/L,女性小于120g/L。 3.排除失血性、营养不良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非肾性贫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增加铁贮备:可选用口服或静脉铁剂增加铁贮备,血液透析患者优先选择静脉使用铁剂,非透析患者或腹膜透析患者,可以静脉或口服使用铁剂。静脉铁剂补充剂量根据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和血清铁蛋白水平,若患者

TSAT<20%和/或血清铁蛋白<100ng/ml,需静脉补铁100–125mg/周,若患者TSAT<20%,血清铁蛋白≥100ng/ml,则每周一次静脉补铁25–125mg。 2.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根据治疗初期患者的实际情况,一般采用100–150u/kg/周的剂量,每周1–3次皮下或静脉注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D63.8*慢性肾脏病贫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和潜血; (2)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CRP、铁代谢指标(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叶酸、VitB12、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最新整理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知识讲解

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脑卒中急性发病存在功能障碍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临床神经科定位体征和功能障碍患者。 2.头颅CT 或MRI 证实脑出血或脑梗死。 (三)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周期为22-28 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0:I61.9 脑出血疾病和ICD-10:I63.9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或卒中单元 (1)24小时内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疾病诊断; (2)根据具体的脑卒中类型、病程及主要并发症,按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神经病学分册》选取适宜临床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2)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3)临床治疗:根据病程及主要并发症等,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溶栓、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需要特殊处理,如急性抢救、溶栓、介入、手术等,人监护室内治疗。所有患者均保持床上良肢位。 4)防治常见并发症,如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3)72小时内,由神经康复医师组织,成立脑卒中康复小组,召开初期康复评价会,初步评价脑卒中后功能障碍。 (4)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和康复目标。 (5)初步判断脑卒中康复预后。 2.初期评价内容包括: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医学并发症及并发症的评价; (2)昏迷程度评价:Glasgow 昏迷量表; (3)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运动障碍:Fugl- Myer 运动及平衡评分、Ashworth 痉挛评定、步行能力评定等; (5)认知功能筛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6)简要吞咽评定:饮水实验; (7)简要构音及言语评价; (8)心肺功能评价; (9)根据病情行主要继发障碍的评价:肩痛、肩- 手综合征、肌围度等; (10)心理状态评价; (11)大小便功能评价; (1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 指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