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肾病科

中医临床路

目录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69)

肾风(IgA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172)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177)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183)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188)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8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

一、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劳淋(TCDS码:BNS07Q 西医诊断:第一诊

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码:N39.0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淋证(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

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

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8-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w 28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劳淋(TCD编码:BNS070和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

码:N39.001 )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尿道综合征(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复杂性尿路感染以及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尿常规

(2)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沉渣分析、尿B 2-MG血常规、肝能、肾功能、泌尿及生殖系统超声、腹部X线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尿系CT (CTU泌尿系核磁共振(MRU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益气养阴,清利湿热。

(2)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滋补肾阴,清利湿热。

(3)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滋阴助阳,清利湿热。

2. 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九)完成路径标准

1. 排尿不适(小便频数、淋沥不已、尿道涩痛)、小腹不适、乏力、腰酸痛等症状显改善或消失;

2. 尿常规正常、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转阴。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 患者出现严重急性感染,需选择抗生素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TCD编码:BNS070,ICD-10编码:N39.001)患者姓名:性别:_________________ 年龄: ____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肾风(IgA 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IgA 肾病的患者 一、肾风(IgA 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 一诊断为肾风。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IgA 肾病(ICD-10编码:N02.801。 (二) 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 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 —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肾2.证候诊断

脏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肾 病 风(IgA 肾病)临床常见证候: 学 1.基本证候 (气阴两虚证 脉络瘀阻证 风湿内扰证 2. 合并证候 风热扰络证 湿浊犯脾证

下焦湿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00-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肾风(IgA 肾病) 1 版 人 民

.军

医 出

中华医

学会主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肾风和IgA肾病(ICD-10编码:N02.801 )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潜血

(2)尿红细胞形态分析、24小时尿蛋白定量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eGFR

(5)凝血功能

(6)蛋白电泳

(7)免疫指标(ANA谱、IgG、IgA、IgM、C3 C4 RF、ASQ CRP ESR

(8)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

HIV等)

(9)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心电图

(10)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病理类型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NCA抗GBMS体、HLA- B27、尿微量蛋白分析、尿NAGB、尿渗透压、超声心动图、双肾ECT双肾血管彩超或CT/MRI、甲状腺功能、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和尿轻链定量、肿瘤标志物、血型、骨髓穿刺、电测听、检眼镜和裂隙灯检查等。已明确为IgA肾病,如果病情变化需要,可再次行肾穿刺。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基本证侯气阴两虚

证:益气养阴。脉络瘀阻

证:活血通络。风湿内扰

证:祛风除湿。

(2)合并证侯

风湿扰络证:疏风散热,凉血止血。

湿浊犯脾证:芳香化浊,醒脾利湿。下

焦湿热证:化湿清热,止血宁络。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 ?其他疗法。

4. 内科基础治疗。

5.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 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若出现尿蛋白增多、肾病理有活动性表现,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的患者,退出本路径。

2. 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或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需要肾替代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3. 对于新出现的严重感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并发症,可能需要同时处理而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退出本路径。

4. 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或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或肾穿刺并发症,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退出本路径。

5.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肾风(IgA肾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

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衰(TCDS码:BNS142)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ICD—10编码:N18.902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U,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 病期诊断:

(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 (GFR50-80ml/min血肌酐维持在133-177umol/L ,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l/min)血肌酐达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l/L,肌酐清除率在10ml/min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3.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证候:本虚标实证正

虚诸证:

脾肾气虚证

脾肾阳虚证

气阴两虚证

肝肾阴虚证

阴阳两虚证

邪实诸证:

湿浊证

湿热证

水气证

血瘀证

浊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06-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

2. 患者符合慢性肾衰中医证型,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肾衰(TCD编码:BNS142)和慢性肾功能衰竭(ICD—10编码:N18.90

2 )的患者。

2. 病期诊断属于慢性肾衰代偿期(CKD期)失代偿期(CKD3-4W)衰竭期(CKD5期)尿毒症期(CKD期非透析)病人。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急查项目:血常规+血型、急诊生化(钾、钠、氯、血肌酐、血尿素氮、总二氧化碳或血气分析、葡萄糖)、凝血功能

(2)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血脂、心肌酶谱

(4)甲状腺旁腺激素

(5)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

(6)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

(7)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两对半、丙肝)

(8)胸部X线片

(9)心电图

(10)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IgA、IgG、IgM、C3 C4 CH50抗核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Jo-1,抗

SS就体,抗SSA抗体,抗sm抗体,抗U1-RNF抗体,抗dsDNA p-ANCA c-ANCA 抗GBM 抗“O' 抗体、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正虚诸证正虚诸证:

脾肾气虚证:补脾益肾。

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邪实诸证:

湿浊证:祛湿化浊。

湿热证:清热利湿。

水气证:行气利水。

血瘀证:活血化瘀。

浊毒证:泄浊蠲毒。

2 ?肠道给药疗法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离子导入等疗法。

4

.5.护理:辨证施护

内(九)出院标准

1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水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有所改善,症候积分减少。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无降低,或增加V 10% ;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v 10%。

3、加重因素得到较好控制、急性并发症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得到缓解(严重的高血压、各种感染、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等)。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疾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进展到终末期尿毒症,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的高钾

血症(大于6.5mmol/L)严重的酸中毒(TCO2<13mmo/l药物无法纠正的心衰、肾功能恶化需进行透析、消化道大出血(以呕血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心律失常(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尿毒症脑病等)及严重合并症(重度感染、急性心梗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TC騙码:BNS142 ICD—10编码:N18.902 )病期诊断为:慢性肾衰(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

患者姓名:__________ 性别: ____ 年龄: _门诊号:___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

住院日期:_______ 年_月_日出院日期:_______ 年_月—日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早、中期患者。

一、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TCDS码:BNV068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CD-10编码:E11.221+N083

(二)诊断依据

1

2 ?疾病分期

消渴病肾病分期参考丹麦学者MOgensen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早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多期;中期:临床糖尿

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临床糖尿肾病存在肾功能不全者。

3. 证候诊断

诊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虚血瘀证

阳气虚血瘀证

参阳俱虚血瘀证

照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脏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病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学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TCD编码为:BNV068和糖尿病肾病(ICD-10编码为二E11.221+N083的患者。

2. 疾病分期属于早、中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

(3)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4)糖化血红蛋白

(5)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随机尿白蛋白/肌酐

(6)24小时尿蛋白定量

(7)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

(8)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9)腹部超声

(10)心电图

(11)眼底检查

(12)感染性疾病筛查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功能检测、ECT肾脏穿刺病理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气阴虚血瘀证:益气养阴,补肾化瘀。阳

气虚血瘀证:益气温阳、补肾化瘀。阴阳

俱虚血瘀证:滋阴助阳,补肾化瘀。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穴位注射、离子导入、中药药浴、经络导平治疗、红光照射等。

4. 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参考《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5.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水肿等症状消失或减轻。

2?血糖控制良好,尿白蛋白排泄率或尿蛋白定量降低。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因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需进行相应疾病的治疗,而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目录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1 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6 3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14 4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20 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6 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33 7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37 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42 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48 10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52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肾病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69) 肾风(IgA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172)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177)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183)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188)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8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 一、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劳淋(TCDS码:BNS07Q 西医诊断:第一诊 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码:N39.0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淋证(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 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 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8-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w 28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劳淋(TCD编码:BNS070和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 码:N39.001 )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火毒蕴结证:清热泻火解毒 (2)热毒炽盛证:清热败毒透脓 (3)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解毒 中成药外用:

肺病科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犯肺证 风寒恋肺证 风热郁肺证 风燥伤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肺部CT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1)风邪犯肺证: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2)风寒恋肺证:疏风宣肺,散寒止咳。 (3)风热郁肺证:疏风宣肺,清热止咳。 (4)风燥伤肺证:疏风宣肺,润燥止咳。 2.针灸 3.药物贴敷 4.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5.其他疗法 6.健康教育 (1)生活、饮食指导。 (2)心理辅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咳嗽频次减少、症状明显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者,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 2.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模板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2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指南 1.眼睑、颜面及四肢全身水肿,水肿为可凹陷性。 2.尿常规沉渣及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尿蛋白定量>3500mg/kg/d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2。 3.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30g/L伴或不伴血清胆固醇>5.72mmol/L。 4.排除继发性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2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指南、《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09年)。

1.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控制感染、水肿的治疗等。 . . 2.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3.对于频复发/激素依赖(激素耐药)的难治性NS,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环磷酰胺(CTX),环孢霉素A,霉酚 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凝血、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浆蛋白; (4)免疫球蛋白、补体;抗链O、类风湿因子 (5)乙肝; (6)PPD试验;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二)诊断依据。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1.蛋白尿>3.5g/24小时 2.低白蛋白血症<30g/L 3.高脂血症 4.高度浮肿 5.如仅有大量蛋白尿,但其他指标未达到诊断标准时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 (三)诊治方案。 1.筛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继发原因,明确临床诊断。 2.评估病情:肾功能、感染、血栓、心功能以及伴发病等。 3.评估肾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后,行肾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4.肾病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5.制定治疗方案。如病情需要,在获得病理诊断前,经评估病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2.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HbA1C、血脂、血浆蛋白、 ESR、CRP、BNP、凝血功能等 (4)免疫学指标:ANA、C3, C4,dsDNA, SSA, SSB 或ENA谱; (5)感染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结核筛查等 (6)副蛋白病筛查:血、尿免疫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轻链 (7)肿瘤标记物 (8)肾脏B超;肺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B超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肾静脉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心功能评估等 (七)评估肾活检适应症、禁忌症后进行肾活检(见肾活检路径)。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肾病临床路径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8 —内三科肾病临床路径 目录 一、IgA 肾病 二、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 三、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路径 四、糖尿病肾病晚期临床路径 IgA 肾病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I gA 肾病的患者 一、第一诊断为IgA 肾病(ICD-10 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肾脏病学(中华医学会主编,第 1 版,人(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00-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肾风(IgA 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临床路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gA 肾病(ICD-10 编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尿红细胞形态分析、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e GFR (5)凝血功能 (6)蛋白电泳 、CRP、ESR (7)免疫指标(ANA 谱、IgG、IgA、IgM、C3、C4、RF、ASO) (8)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 等) (9)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心电图 (10)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病理类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 NCA、抗G BM 抗体、HLA-B27、尿微量蛋白分析、尿NAG 酶、尿渗透压、超声心动图、双肾ECT、双肾血管彩超或CT/MRI、甲状腺功能、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和尿轻链定量、肿瘤标志物、血型、骨髓穿刺、电测听、检眼镜和裂隙灯检查等。已明确为I gA 肾病,如果病情变化需要,可再次行肾穿刺。(八)治疗方案 1.选择口服a-酮酸片、尿毒清颗粒、金水宝胶囊改善肾功能治疗。 2.合并贫血可以选择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根据贫血三项可以选择蔗糖铁,叶酸片, 维生素B12等。 3.合理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4.其他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合理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若出现尿蛋白增多、肾病理有活动性表现,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的患者,退出本路径。 2. 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或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需要肾替代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3. 对于新出现的严重感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并发症,可能需要同时处理而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退出本路径。 4. 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或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或肾穿刺并发症,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退出本路径。 5.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IgA 肾病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IgA 肾病)(ICD-10 编码:)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二)诊断依据。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1.蛋白尿>3.5g/24小时 2.低白蛋白血症<30g/L 3.高脂血症 4.高度浮肿 5.如仅有大量蛋白尿,但其他指标未达到诊断标准时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 (三)诊治方案。 1.筛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继发原因,明确临床诊断。 2.评估病情:肾功能、感染、血栓、心功能以及伴发病等。 3.评估肾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后,行肾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4.肾病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5.制定治疗方案。如病情需要,在获得病理诊断前,经评估病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 –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2.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HbA1C、血脂、血浆蛋白、ESR、CRP、BNP、凝血功能等 (4)免疫学指标:ANA、C3, C4,dsDNA,SSA, SSB 或ENA谱; (5)感染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结核筛查等 (6)副蛋白病筛查:血、尿免疫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轻链 (7)肿瘤标记物 (8)肾脏B超;肺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B超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肾静脉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心功能评估等 (七)评估肾活检适应症、禁忌症后进行肾活检(见肾活检路径)。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对症支持治疗: (1)低盐饮食 (2)利尿:可选用襻利尿剂:呋塞米或托拉塞米;噻 嗪类利尿剂。顽固性水肿者可给予静脉白蛋白联合襻利尿剂。 (3)降压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 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 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 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 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 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 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用药时间1-2 天。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

《中医临床路径》word版

皮肤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67) 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 (272)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78)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8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66 —白(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 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 编 码:BWR1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银 屑病(ICD-10 编码:L4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 床常见证候:血热证 血燥证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 编码为:BWR170)和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为:L40.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 (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

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干货)

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和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 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杏苏散: 组成:苏杏姐将找二陈支钱——苏杏桔姜枣二陈(汤)枳前 苏叶,杏仁,桔梗,生姜,大枣,二陈汤,止咳,前胡 功效: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越婢加半夏汤: 组成:麻石半夏姜草枣

32终末期肾脏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临床路径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血液透析。 3.已有临时血液透析通路,需建立长期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5-7天,完善检查。检查提示有急诊血透指征时建立血透临时通路。 1.血透临时通路建立(颈内或股静脉置管),必要时B超引导下置管。 2.规则血透2-3次。 3.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OB; (2)临床生化全套、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叶酸、维生素、iPTH,GFR(胱抑素C)、BNP、CRP、肿瘤指标; (3)胸片或肺部C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上腹部或全腹彩超;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 4.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与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得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得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与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得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得中医临床路径与中医诊疗方案与卫生部制定得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得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与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得临床路径得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进行论证与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一科: 组长: 成员: (3)外一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三科: 组长: 成员: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得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得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得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得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得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得评价指标与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得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得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得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得措施。 (2)决定病人就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和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 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杏苏散: 组成:苏杏姐将找二陈支钱——苏杏桔姜枣二陈(汤)枳前 苏叶,杏仁,桔梗,生姜,大枣,二陈汤,止咳,前胡 功效: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越婢加半夏汤: 组成:麻石半夏姜草枣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 功效: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桑白皮汤: 组成:桑白皮汤夏苏子,贝母杏仁芩连栀 桑白皮,半夏,苏子,贝母,杏仁,黄芩,黄连,栀子 功效: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真武汤: 组成:珠江少妇灵——术姜芍附苓——白术,生姜,芍药,附子,茯苓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五苓散: 组成:领贵妇择白猪——苓桂茯泽白术——猪苓,桂枝,茯苓,泽泻,白术

肾脏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I型新月体肾炎(ICD-10:N01.7)/Goodpa sture综合征(ICD-10:M31.001)/抗肾小球基底膜病(IC D-10:M31.002?N08.5*)/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相关肾小球肾炎(ICD-10:M31.003?N08.5*)。 行血浆置换治疗(ICD-9-CM-3:99.07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临床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即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可以合并肺出血(Goodpasture病)。 2.可以合并肺出血(Goodpasture病)。 3.病理:免疫荧光表现为IgG及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线样沉积。光镜表现为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形成。 4.血清中抗GBM抗体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血浆置换:可采用单膜或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如采用单膜血浆置换,通常每日或隔日置换1~2个血浆容量,病情稳定可延至每周2~3次,一般连续治疗5~14次,或直至血清抗GBM抗体转阴或危及生命的肺出血停止。 2.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合肾活检病理改变判断治疗的计量,甲泼尼龙每次7~15mg/kg (每次0.3~1.0g),每日或隔日1次静脉滴注(30~60分钟内完成),每3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 3.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泼尼松1mg/(kg·d)(最大计量60mg/d),约4~6周后逐渐减量。同时口服或静脉应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4.肾脏替代治疗:严重肾功能受损者可给予肾脏替代治疗。 5.对症治疗:给予积极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4~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1.7I型新月体肾炎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