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世纪战争理论

新世纪战争理论

新世纪战争理论
新世纪战争理论

新世纪战争理论

20世纪的战争是理论先行的战争,海权论推动了海战形式的更新,制空权理论将战争从地面、海面拉上天空,闪击战理论、核威慑理论、信息战理论等等,都有其相应的战争表现形态。

海权论

海权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是20世纪战争理论的开篇之作,它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海军上校马汉,其代表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系统地提出了海权论战争理论。他认为,海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军事性质的海军力量,再就是经济性质的国家商船队、造船工业、港口码头和海外的殖民地等。也就是说海权是体现在海洋方向的国家的综合国力。马汉分析了影响一个国家发展海权的六个因素,即地理位置、自然形态、领土面积、人口数量、民族特性和政府性质,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一个国家就可能民展成海权强国。地球71%的面积是是海洋,通过控制海洋通道来控制海洋是马汉海权论的核心思想。

在海军兵力的战略运用上,马汉还总结了海上作战的若干原则:中央位置原则、交通线原则、攻势作战原则、集中兵力原则。

制空权理论

制空权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的创立人是意大利的杜黑将军,和他同时代的美国空军奠基人米切尔准将,被称作“美国的杜黑”也是创立人之一。

杜黑认为,未来战争不可能只是两国军队之间的搏杀,必然是动员全民,以国家的全部资源、全部能力和全部信念进行对抗的战争,是一场总体战,对后方居民和经济目标的打击也是战争必要的手段。飞机的出现将导致战争的特性发生变化。飞机速度快,作战半径大,打击能力强,使战争的影响不再局限于地面大炮的最远射程之内,战场将扩大到交战国的整个国境,面临这样一种无情的空中打击的国家,它的社会结构可能会完全瓦解,其国民出于自我生存的本能,为了终止恐怖和痛苦,将会起而要求结束战争——这将发生在陆海军根本还没有来得及动员之前。就是说,空中对后方居民和经济目标的打击,更能摧垮对方的抵抗意志,取得战争的胜利。制空权,就是阻止敌人飞行,同时又能保证自己飞行的一种态势。夺取制空权的方法,只能是空中进攻。未来战争,空中战场将是决定性战场,空中力量将是决定性力量。

杜黑的制空权理论,反映了人类社会进入了飞行时代后战争行动从海地平面向空中立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今天,战争立体化的趋势仍然方兴未艾,遥远的外层空间已经成为人类厮杀的机关报战场,现代军事战略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制太空权”的理论,实际上是制空权的一种发展。

闪击战理论

闪击战,又称闪电战,作为一种战争形式,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先被德国所运用,伴随着德国入侵波兰、西欧和苏联的巨大成功,德国的闪击战震惊了世界。

闪击战是一种利用军事力量的优势发动突然袭击、迅速瓦解对方的战争样式。它的特点是,先于敌国秘密动员、集结和展开军队,闪电般突然袭击发动战争,以装备新式武器的大量快速部队实施迂回包围,歼灭敌军重兵集团,摧毁对方的抵抗能力,迅速夺取战争胜利。闪击战思想是20世纪初德国的施利芬元帅首先提出的。

人民战争理论

人民战争理论,是无产阶级军事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早在1849年,恩格斯就在《皮蒙特军队的失败》一文中正式提出“人民战争”这一概念。但把无产阶级人民战争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她的领袖毛泽东。主要内空包括: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根本政治前提;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宽实行人民战争的首要问题;要实行人民战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要实行人民战争,必须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等。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承认在武器装备对比上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充分地依靠和坚信人民和广大官兵力量、智慧、勇敢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高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战略战术。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包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执行战略防御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速决战,把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三种作战形式结合起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

威慑论

一般的战争理论都是打赢战争的理论,其目的都是要打赢战争,取得胜利,只有威慑论不同;它的目的不是要打赢战争,而是要遏制战争,维持和平的局面。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军事对抗不再是人类竞争的主要方式,战争也不再是解决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矛盾的首要选择,相信在新的世纪,威慑将会在国际关系的交涉中寻找到更多的大显身手的机会。

局部战争理论

在战争的核背景下,美苏及其它有核国家为了避免引发导致双方共同毁灭的核大战,即使在一般的常规战争中,也不能无限制地滥施武力,任由战火蔓延,追求传统战争的绝对胜利:如大量歼灭对方有生力量,占领对方领土,掠夺对方资源,奴役对方人民,改变对方国家的性质等。由此,一种崭新的战争样式——局部战争出现了。

局部战争是为达成有限的政治目的,使用有限的军事力量,选择有限的战争手段,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和时间阶段内进行的战争。

大纵深立体打击理论

大纵深立体战是前苏军为应对与北约军队的大规模战争而提出的作战理论,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这个理论也随之消亡。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包含四项基本原则,即:主动、纵深、灵敏和协同。

信息战理论

20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争,正式开启了信息战的大门。

广义的信息战,是国家战略层次上的信息战,指敌对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争夺信息优势而进行的斗争。狭义上的信息战专指军事领域,就是战场上的信息战,战争

中敌对双方在作战指挥、武器控制、战斗保障、后勤支援、作战模拟、军事训练、情报侦察、电子通讯、作战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而进行的对抗,目的是夺取和控制信息权。

信息战的内容包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所进行的探测、侦察、引导、指挥、控制、通讯、信息处理、伪装欺骗、打击杀伤等作战行动;对敌方的上述行动进行的侦察、干扰、破坏、反利用等对抗行动。

克劳塞维茨:兵学理论

軍訓報告 <兵學理論-克勞塞維茲> *爾·馮·克勞塞維茲(1781年-1831年),德國軍事家。 克勞塞維茨出生在普魯士馬格德堡的一個貴族家庭,12 歲時就參加了普魯士軍隊,13歲就第一次走上了戰場。 1803年從柏林普通軍校畢業後擔任奧古斯特親王的副 官,參加了1806年的普法戰爭。在1808年,克勞塞維 茨進入到沙恩霍斯特奠基的普軍總參謀部中任職。當時 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的軍事行動使普魯士內部也涌動著 改革的潮流,這場變革與沙恩霍斯特、威廉·馮·洪堡、施 泰因、哈登貝格等人的名字緊緊相連,克勞塞維茨所在 的普魯士總參謀部自然成為了軍事改革的先鋒。克勞塞維茨在1812年發表了名為《三個信條》的日爾曼民族解放綱領,在其中表達了改革派聯合俄國,抗擊拿破侖的觀點。就在1812年5月克勞塞維茨來到俄國軍隊,在俄國抵抗拿破侖進攻的衛國戰爭中克勞塞維茨參加了奧斯特洛夫斯諾、斯莫棱斯克、博羅濟諾等會戰,擔任過柏林騎兵軍與烏瓦洛甫騎兵軍的作戰軍官。1814年回到普魯士軍隊,1818年出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並晉升為將軍。 在擔任軍官學校校長的12年中,克勞塞維茨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資料,遺孀瑪麗整理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這部巨著共十卷,著名的《戰爭論》是其前三卷,後七卷為戰史戰例,包括了1566-1815年中大小130余例會戰,記述了荷蘭獨立戰爭,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戰爭,菲特烈二世戰爭,拿破侖戰爭,1812年衛國戰爭,1813年德意志解放戰爭等。 克勞塞維茲和約米尼並列為近代西方兩大兵學家的克勞塞維茨﹙Karl Von

Clausewitz﹚,比約尼米年輕一歲,但出身與際遇卻有明顯的差異。克勞塞維茨家族是普魯士西里西亞的小貴族,他的父親曾隨腓特烈大帝出征,他自幼便在軍人世家特有的環境中長大,十二歲時即加入陸軍。 *曾被拿翁俘虜 一八○三年,克氏自普魯士陸軍大學,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成為當時陸軍大學校長沙思霍斯特的得力助手,沙氏正受命著手軍事的改革,但改革的工作受到保守派的阻撓,師生二人為此感到有志難伸。不久,克民告別恩師隨軍作戰,遺憾的是,在普法交戰中,他非但未能立下戰功,反而在耶拿戰役中,被拿破崙浮虜,度過了三年的戰俘生涯。 從此,他對拿破崙即抱著欣賞而又痛恨的態度,在這段鬱鬱不遂的時間裡,克氏從失敗的教訓中,擷精取要,擬定了他的名著《戰爭論》的架構。一八○七年,克氏自戰俘營歸國,再次參與軍制的改革工作,並成為陸軍大臣沙倫赫斯特﹙Scharauharst﹚將軍的參謀。 一八一二年,普魯士與法國締結同盟,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對拿破崙百般卑屈,使克勞塞維茲大表不滿,除上書國王抗議外,並憤而與其他三十幾位軍官辭職,出走俄國,並加入俄軍,成為俄國的軍事顧問。在法軍征俄時,他曾在布羅地諾﹙Bordino﹚與約米尼兵戎相見,他目睹法軍安全渡過貝爾齊納河﹙Berezina﹚的情景,印象深刻。約米尼當時即為賴由元帥的參謀長,渡河攻擊的計畫亦出自他的手筆。 *滑鐵盧會戰揚眉吐氣 腓特烈成為三世迫於國內的壓力,加以拿破崙對同盟國家亦以一副征服者君臨天下的姿態,頗令與國難堪。於是,他撕毀和約,於一八一三年再度向法國宣戰,克勞塞維茲和其他軍官秉於愛國熱忱上立即兼程返國,加入普軍,當時法國已因征俄遭逢風雪,困蹙而歸,元氣大傷,終在滑鐵盧會戰中,遭受致命一擊。 在此次會戰中,克氏正檐任第三軍團的參謀長,雖然沒有赫赫戰功,終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戰爭結東後,克勞塞維茲開始軍事學的研究,他繼續寫作早先的《戰爭論》﹙Vom Krieg﹚,並擔任萊因洲新成立軍團的參謀長,一八一八年他被任命為陸軍大學的校長,並得以晉升少將。

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国际关系意义 ——对战争“三位一体”本质的一种解读

一 对克劳塞维茨其人及其学说的研究,始自《战争论》第一版问世的1832年,然则实际兴起于19世纪后半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克劳塞维茨研究仅局限于欧洲甚至德国本土,且成果有限。该研究及其成果的兴盛,出现于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克劳塞维茨研究在近代时期的欠发达,部分原因在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学说含有深刻的哲学思考,但其军事实用性与短期效用显然不及同时代另一位拿破仑战争研究者约米尼(A、H、Jomini)的学说。(注:约米尼(1779-1869年)就是与克劳塞维茨同时代的著名军事理论家与拿破仑战争研究者,关于其生平及学说,参见A·H·约米尼:《战争艺术概论》(中译本),解放军出版社1986版。) 19世纪末与20世纪,战争与革命的发展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显现出克劳塞维茨理论的真理性与深刻性,从而引起学术界甚至世人的关注。在这个历史时期,《战争论》的各种译本广泛流传,克劳塞维茨研究逐步深入并出现了两大标志性突破。其一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与领袖对“暴力”的理解与运用,她们特别强调并重视“战争就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除斯大林之外均对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学说表示认同与赞赏。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与通信中多次提及克劳塞维茨及其著作;列宁深入研究过《战争论》并留下万余字的读书笔记;毛泽东也依据克劳塞维茨的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政治就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就是流血的政治”的论断。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列宁军事文集》,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斯大林军事文集》,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毛泽东军事文集》;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这就突破了把克劳塞维茨理论视为战争教条并作单纯军事理解与应用的传统的普鲁士——德意志方法,(注:将经典理论奉为教条、对经典理论只作字面理解而不作时代性与哲学性思考,就是一种普遍倾向。这一点在近现代德国军事家对待克劳塞维茨学说的问题上尤为明显。毛奇、施利芬、鲁登道夫乃至希特勒仅仅部分地理解了克劳塞维茨,回避了军事的政治属性,她们将军事凌驾于政治、以手段代替目标的态度与做法,完全背离了克劳塞维茨学说的本意。那一时期,在德国,只有德尔布吕克等极少数人真正理解了克劳塞维茨的思想。见Edward Mead earl,et、,Makers of Modern Stratetgy:Military Thought From Machiaveli to Hitler,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pp、93-103,192-206,206-287,306-322,504-517、利德尔·哈特对

最新广中医大学考研参考书目汇编

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考研参考书目 内容介绍>> 一、综合科目部分 661中药综合:含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 《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雷载权主编 《中药鉴定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李家实主编 《中药药剂学》国家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版,张兆旺 《中药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肖崇厚主编 662药学综合:含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 《药理学》吕圭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药物化学》王玮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化学》郑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分析》刘文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剂学》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77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吴敦序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七版),孙广仁主编 772西医诊断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段振离主编 773管理学综合:含公共管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新编卫生经济学 《公共管理学》苏保中、张正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管理学》谭力文、徐珊、李燕萍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管理心理学》陶克涛、刘建平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1月 《新编卫生经济学》邱鸿钟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774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中山大学哲学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75管理思想史:《管理思想的演变》,[美]丹尼尔A雷恩著赵睿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76马克思主义理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黄楠森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二、专业基础课部分 881社会医学:《社会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顾杏元主编。 882科学技术发展史:远德玉、了云龙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版。 88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郑永廷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三、复试科目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内经:《内经讲义》王洪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 中医各家学说:鲁兆麟、陈大舜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古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王力主编 中国医学史:甄志亚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生物化学:王继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周梦圣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组织学与胚胎学:牛建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题申报参考样:6980-基于传统医学对康复医学教师的培养规划研究

基于传统医学对康复医学教师的培养规划研究

基于传统医学对康复医学教师的培养规划研究 1.1 问题的提出 2015年10月,屠呦呦教授发现了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从此,祖国传统医学被打开了大门,我国大力发展传统医学,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传统医学的发展。事实证明,传统医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逐渐增多,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康复科专业人员成为了社会上供不应求的人才。职业教育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培养专业的康复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职责。传统医学的针灸、熏蒸、火罐、小针刀等治疗手段在疾病的康复、转归与预后有很明显的治疗作用,所以培养出具有传统医学的诊疗思维,并于现代康复技能结合的专业人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职业院校的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开拓者,技能的培养者,职业院校应如何培养康复医学教师成为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课题的界定 传统医学学科是指建立在中医四大经典《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理论基础上的所有学科,包括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推拿学、针灸学等学科。传统医学的诊疗思维是指能够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指导疾病的治疗,让中医的治疗手段能够在疾病的转归与预后发挥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培养职业院校康复专业教师,使之能够培养出具有传统医学基础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专业人员。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始终坚持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创新体制机制,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对于康复专业教师的培养,医教协同关键在三方联动,深化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协同共建“校中院”“院中校”体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为培养专业的康复技术人才奠定基础[1]。另外中国解放军总医院提出,要建立B2B模式,即转化医学,加快临床与医学基础的转化,让职业学校及其它本科院系教师能够更快的接受最新、最有效的康复技术手段,为培养新世纪医疗人才开辟途径[2]。康复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必须紧跟时事,教改转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在中医康复专业教学中,主要通过加强技能培训与医学基础教学,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4]。在发达国家建设的职业院校专业中,提倡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依托医疗单位,实现创新性的“结构优化升级”合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可以培养出高技术技能型人才[5]。“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能否实现的前提必要条件。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提出了线学现教模式,线学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及课堂讲授加强对理

《战争论》主要观点

<战争论>主要观点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全书分为八篇,《战争论》为译者选译的精华本。在书中,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1、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 克劳塞维茨在探讨战争的属性问题时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他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 他在探讨战略和战术区别的问题时指出:"战术和战略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互交错,但在性质上又不相同的两种活动,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他还在把所谓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联系起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所思考的对象"是一场自行其是的、除了服从本身内在的规律以外不受任何其他规律约束的那些力量的冲突",因而它导致了战争的行动在经常不断的相互作用下趋向极端。 要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战争,必须依靠情报。他指出:"情报是指我们对敌人和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的基础。由于战争是一种敌我双方互相欺诈的行为,一方为取胜对方,总要千方百计地隐蔽真实企图,制造出种种假象,互相诱骗,因而使得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情报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绝大部分是不确实的。 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特性:首先,战争是充满危险的领域。战争是充满着艰难险阻的活动,当一个人接触到程度不同的危险时,只具有普通的勇气是不够的。要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泰然自若,就必须具备巨大的、百折不挠的、天生的勇气、强烈的荣誉心或久经危险的习惯。其次,战争是充满劳累的领域。在战争中,劳累是暗中束缚人的智力活动和消磨人的心理状态的许多因素之一。要想不被劳累所压倒,就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和精神力量。为此,指挥官应要求军队和部下,在战争中自觉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其三,战争是充满不确实的领域。在战争中,一切行动所追求的只是可能的结果,战争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3/4好像隐蔽在云雾里一样,是或多或少不确实的。人们对隐藏着的敌情,只能根据不多的材料进行推测,同时也很难每时每刻都确切地了解自己的情况,从而增加了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的困难。其四,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领域。人类的任何活动都不像战争那样,给偶然性这个不速之客留有这样广阔的活动地盘。偶然性会增加各种情况的不确实性,并扰乱战争事件的进程。由于偶然性的不断出现,就会不断发生预期计划与战争实际不符的情况,它直接影响到作战计划的实施。 克劳塞维茨通过阐述战争特性,指出了战争认识的特殊性,他说:"在实际生活里本来很少能做到一切行动都符合实际情况,在战争里,就更难做到了。在战争同人类其他活动中比较起来,人的认识显得更不完善,人们会遇到更大的危险和更多的偶然现象,因此,战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单元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实的病机:主要是指以邪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邪气和正气都比较强盛。 2.虚的病机:主要是指以正气亏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 3.虚中夹实 指病理变化以正气虚损为主,又兼夹实邪结滞,从而形成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4.实中夹虚 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不足,从而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5.真虚假实 即“至虚有盛候”,指“虚”为病机的本质,而其“实”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至虚之病,反见盛势”。 6.真实假虚 即“大实有羸状”,指“实”为病机的本质,而其“虚”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大实之病,反有羸状”。 邪正盛衰总结 证例 实腹中胀痛,大便不通,水肿等 虚神疲乏力、动则气喘、畏寒怕冷

实中夹虚高热伤津 虚中夹实脾虚水肿,气虚血瘀 真虚假实气血不足导致的闭经 真实假虚大便不通导致的热结旁流 要点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疾病好转和痊愈。 2.邪胜正衰:疾病恶化甚至死亡。 3.邪正相持: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 4.正虚邪恋:疾病处于缠绵难愈。 5.邪去正虚:邪气被祛除,正气被耗伤而虚弱,有待恢复的病理过程。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一阴阳偏胜 1.阳偏胜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性病理变化。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2.阴偏胜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性病理变化。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要点二阴阳偏衰 1.阳偏衰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性病理变化。 2.阴偏衰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不足,宁静、滋养作用减退,阴不制阳,阳气相对有余的虚热性病理变化。 要点三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要点四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 阴盛格拒又称格阳。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证候为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 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从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证候为真热假寒证。 要点五阴阳亡失 1.亡阳 2.亡阴 阴阳失调总结 阴阳证型 阳偏胜实热

克劳塞维茨论理论(一~六)DOC

克劳塞维茨论理论(一)已完成1 《战争论》的根本要以在于 ?A、解释什么是战争,战争如何取胜 ?B、解释什么是战争,战争的本性和根本机理如何 ?C、揭示什么是战争,战争如何取胜 ?D、揭示什么是战争,战争的本性和根本机理如何我的答案:D 2 克劳塞维茨出生于那一年 ?A、1831.0 ?B、1835.0 ?C、1780.0 ?D、1785.0 我的答案:C 3 影响战争的外部力量包括 ?A、从事战争的政治共同体各自的特殊性质和时代的一般性质?B、从事战争的政治共同体的一般性质和时代的一般性质 ?C、从事战争的政治共同体各自的特殊性质和时代的特殊性质?D、从事战争的政治共同体的一般性质和时代的特殊性质我的答案:A

4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对这种暴力的使用有没有限制”?A、存在逻辑上的限制 ?B、不存在任何逻辑限制 ?C、存在物理的限制 ?D、不存在任何物理上的限制 我的答案:B 5 克劳塞维茨的根本目的在于: ?A、指导战争 ?B、研究战略战术 ?C、著述论说 ?D、论说战争哲学 我的答案:D 6 下列对战争中攻防的论述错误的是: ?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B、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 ?C、二者是对立的 ?D、进攻可以转化为防御 我的答案:C 7

《战争论》的作者是: ?A、劳拉 ?B、克劳塞维茨 ?C、米歇尔 ?D、鲍威尔 我的答案:B 8 关于克劳塞维茨,以下错误的是:?A、法国军事理论家 ?B、生于18世纪 ?C、著有《战争论》 ?D、军事历史学家 我的答案:A 9 克劳塞维茨认为,武力冲突: ?A、无拘无束 ?B、有武力本身的规律 ?C、服从自然法则 ?D、A和B 我的答案:D 10 三次革命主义浪潮的共性是?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供本科90学时用) 教材主编:孙广仁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供中医药类专业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

编写说明 本教案根据现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为蓝本,结合我室教学特点,按90学时设计、编写而成。 本教案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学、美容学等专业本科学生授课时使用。 本教案中教学目的要求,按主次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教学内容除明确概念外,对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教学上的详略处理等均加以标示,并提出注意点,以突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章后面附有主要参考书目和复习思考题,以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2007年8月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9)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 (22) 第三章藏象 (34) " 第四章经络 (56) 第五章体质 (64) 第六章病因 (68) 第七章发病 (78) 第八章病机 (81) 第九章防治原则 (97) 《

绪论 【学时】6 【目的要求】 % 1.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3.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性,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时期:战国至秦汉。 2.基础:(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2)医药知识的大量积累。 3.方法:(1)古代医家先后采用直接观察法和整体观察法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以探求人体生命的奥秘及生命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2)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中医基础理论 病机部分习题

第七章病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饮食习惯 D.生活与工作环境 E.体质与精神状态 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 A.正邪相搏 B.阴阳失调 C.饮食失调 D.气血失常 E.脏腑功能失调 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A.邪气强盛 B.正气不足 C.邪胜正负 D.正虚邪不胜 E.正胜邪衰 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邪气 B.正气 C.地域因素 D.饮食习惯 E.生活和工作环境 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除 E.饮食不慎 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 A.正气的盛衰 B.邪气的性质 C.感邪的轻重 D.禀赋的强弱 E.邪正斗争的胜负 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 A.劳复 B.正气 C.食复 D.药复 E.复感新邪 8.并病是指: 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 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 E.气血两燔 9.合病是指: 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 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10.“重感冒”指: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复感邪 E.肺卫同病 1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 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 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C.气郁化火 D.瘀热在里 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 1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虚阳亢 1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 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阳损及阴 E.阳长阴消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完整版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 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七章?病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饮食习惯 D.生活与工作环境 E.体质与精神状态 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 A.正邪相搏 B.阴阳失调 C.饮食失调 D.气血失常 E.脏腑功能失调 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A.邪气强盛 B.正气不足 C.邪胜正负 D.正虚邪不胜 E.正胜邪衰 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邪气 B.正气 C.地域因素 D.饮食习惯 E.生活和工作环境 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除 E.饮食不慎 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 A.正气的盛衰 B.邪气的性质 C.感邪的轻重 D.禀赋的强弱 E.邪正斗争的胜负 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 A.劳复 B.正气 C.食复 D.药复 E.复感新邪 8.并病是指: 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 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 E.气血两燔 9.合病是指: 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 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10.“重感冒”指: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复感邪 E.肺卫同病 1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 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 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C.气郁化火 D.瘀热在里 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 1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虚阳亢 1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 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阳损及阴 E.阳长阴消 1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阳亡失

克劳塞维茨论理论六

克劳塞维茨论理论六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克劳塞维茨论理论(一)已完成1 《战争论》的根本要以在于 A、 B、 C、 D、 我的答案:D 2 克劳塞维茨出生于那一年 A、 B、 C、 D、 我的答案:C 3 影响战争的外部力量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A 4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对这种暴力的使用有没有限制” 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克劳塞维茨的根本目的在于: A、 B、 C、 D、 我的答案:D 6 下列对战争中攻防的论述错误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 7 《战争论》的作者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8 关于克劳塞维茨,以下错误的是:A、 B、 C、 D、 我的答案:A 9 克劳塞维茨认为,武力冲突: A、 B、 C、 D、 我的答案:D 10 三次革命主义浪潮的共性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11 《帝国主义论》的作者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 12 列宁强调无产阶级的唯一可靠代表和革命的领导者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13 《战争论》是一本字数很多、描写详实的作品 我的答案:× 14 军事和政治双重意义上的取胜之道来自于《战争论》 我的答案:√ 15 加尔文神权统治的根本前提是尘世救主是上帝救世旨意的唯一代表。我的答案:√ 16

战争与政治无关。 我的答案:× 17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哲学和战略思想是“艺术”或“才能”的政治或军事理论。我的答案:√ 18 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影响了列宁发动十月革命。 我的答案:√ 19 克劳塞维茨认为政治是战争的继续。 我的答案:× 20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这一暴力行为的使用不存在任何逻辑限制。 我的答案:√ 克劳塞维茨论理论(二)已完成 1 什么使得真实的战争有别于纸上谈兵 A、 B、 C、 D、 我的答案:B 2 战争“三位一体”所涉及的对象不包括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试卷1 (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邪气盛则实”的特点是 (分数:2.00) A.正邪斗争激烈,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 B.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 C.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 D.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 解析:解析:实,主要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 2.“精气夺则虚”的特点是 (分数:2.00) A.正邪斗争激烈,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 B.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 C.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 D.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 解析:解析:虚,主要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3.热结胃肠,便秘腹痛拒按,潮热谵语。又兼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顿,属于 (分数:2.00) A.邪气盛则实 B.精气夺则虚 C.至虚有盛候 D.大实有赢状√ 解析:解析:真实假虚大实有赢状: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因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畅达于外所致。 4.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既可以见到面黄气虚等虚证,又可以见到呕吐腹泻等水湿留滞的实证,属于 (分数:2.00)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真实假虚 D.真虚似实 解析:解析: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 5.邪热炽盛灼津导致气阴两伤,属于 (分数:2.00)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真实假虚 D.真虚假实 解析:解析: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 6.正气已虚,余邪未尽,因正气难复,致病处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属于 (分数:2.00) A.邪正相持 B.正虚邪恋√ C.正胜邪退 D.正胜邪退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西方主要大国军事思想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全书分为八篇,《战争论》为译者选译的精华本。在书中,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 这本《概论》,就是一本现代战争理论及原则的综合体系。关于战争艺术的定义,作者认为"战争艺术"一般分为五个纯属军事问题的组成部分--战略,大战术,战争勤务,工程艺术和基础战术以及战争政策。由此,作者指出,战争艺术实际包括六个各不相同的部分。第一章为战争政策,主要按战争目的、性质和形式探讨各种不同战争。第二章为军事政策或战争哲学,主要探讨影响战争胜负的各种基本因素。第三章为战略,除探讨战略定义和一些基本原理外,还具体探讨了各种作战体系,而对战略计谋作了更深入的探讨。第四章为大战术与交战,具体探讨各种交战,诸如进攻、防御、迂回机动、行军遭遇交战、突然袭击和要塞围攻战等。第五章为战略战术性混合作战,主要探讨攻击、渡河、退却、追击、行军、登陆作战等。第六章为战争勤务或调动军队的实用艺术,主要探讨战争勤务的概论、范围,以及侦察和及时查明敌人移动情况的其他方法。第七章为军队的战斗部署和三个兵种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作用,主要探讨军队在战斗线上的配置及编成,以及步兵、骑兵、炮兵三个兵种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在"结论"中,主要探讨了战争取胜有赖于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阐明了战略与战术定义、战略侦察以及认识战争规律、指导原则、进攻和防御等原理。在"补遗"中,着重探讨了几次海外的主要远征。在"续编"中,主要对战略、培养战略眼力的方法和军队战斗部署作了进一步的概述和探讨。 马汉的…海权论三部曲? 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三)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1、马汉认为海军的目的在于会战,而最终的目的则为取得制海权以控制海洋,因此舰队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强力的攻击火力,拥有优势的海军,才能控制海洋。 杜黑的…制空权? 该书以“制空权”为中心,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有关空军建设和作战使用的许多问题,是一部专门论述空军战略理论的著名军事著作,也是地缘政治理论中空权理论的代表作,在军事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富勒的…装甲战?

中医基础理论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8210498337.html, 中医基础理论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医基础理论论文选题参考 1、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2、《中医基础理论》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思路 3、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 4、代谢组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 5、《中医基础理论》课程PBL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6、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学的探讨 7、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概况 8、试论中医基础理论名词术语英译的标准 9、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 10、中医基础理论中概念的困惑与思考诠释 11、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哲学思考 12、《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内涵的嬗变 13、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进步 14、中医基础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15、试论纳米技术进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可能性 16、“问题与课时目标相结合”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7、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18、《中医基础理论》案例式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19、《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https://www.doczj.com/doc/8210498337.html, 20、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向——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变革 二、中医基础理论论文题目大全 1、《中医基础理论》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研究 2、《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 3、互动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探索 4、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 5、互动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探索 6、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法探讨 7、《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8、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改革及反思 9、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10、中医发展的哲学局限性——关于中医基础理论问题的探讨 11、论中医思维方法及其在《中医基础理论》"三基"教学中的应用 12、《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改革及反思 13、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看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 14、框架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5、别失去自我——关于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思考 16、浅谈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7、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危机的思考 18、西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探讨 19、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辨框架 20、中医基础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 虽然很多人不曾读过专门的军事科学著作,但却有不少人熟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句名言。它是德国资产阶级军事科学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的,曾被列宁评为马克思主义者探讨战争问题的理论基础(见《社会主义与战争》,《列宁全集》第28卷第284页)。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部《战争论》的中译本。 克劳塞维茨生于1780年,十二岁参加普鲁士军队,当士官生。1803年毕业于柏林军官学校后,即担任普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1806年参加了普法战争,当普军在奥尔施塔特会战溃败时被俘。1807年10月释放回国。1808—1809年任普鲁士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办公室主任。1810年10月起任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同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1812年,因反对普鲁士臣服于拿破仑一世而转到俄军供职。拿破仑进攻俄国时,他参加过奥斯特罗夫诺、斯摩棱斯克和博罗迪诺三大会战。1814年4月回到普鲁士军队。后参加了林尼和滑铁卢会战。1818—1830年,克劳塞维茨在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的十二年间,致力于《战争论》一书的著作。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一百多个战例,撰写了许多评论战史的文章,整理了亲身经历的战争经验。1830年春由于调任炮兵部门工作,《战争论》的修订工作被搁置起来,1831年11月即因病去世。他的《战争论》手稿由其妻子玛丽于1832—1833年陆续整理出版。 克劳塞维茨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工业革命、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继发生的时期。工业革命改变了战争的工具与潜力,民主革命改变了军队的编组与精神,民族解放斗争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与形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新的社会关系,对于军事学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正如列宁在《战争与革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他们改造了全部战略体系,废除了战争方面的一切陈旧规章,创立了新的作战方法,废除了旧军队,建立了新的、革命的、人民的军队。”而当时的普鲁士还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的国家,普鲁士军队还保留着落后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学术原则与一支为数不多的雇佣军。在新型的法国军队的打击下,普军落后的军事原则遭到彻底的破产。这就促使普鲁士爱国的军人们用批判的眼光去重新考虑他们的战略战术观点。 克劳塞维茨虽然是普鲁士王国的军官,信仰的是落后的君主政治,对当时的法国革命持反对态度,但是他看到了法国革命对军事学术发展的巨大影响。1806年耶纳会战后,他就积极参加普鲁士军事思想和军事制度的改革,对封建主义的军事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克劳塞维茨军事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思想对他影响十分深刻。他接受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也接受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由于他深入地研究了战争的具体现象,使他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学说。他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在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中,第一次对战争和军事学术一系列现象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作了详细分析。 《战争论》分第一、二、三卷。其中论述的问题包括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防御、进攻、战争计划等八篇,这些都是克劳塞维茨“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对战争的热心研究所获得的果实”。(第一卷第13页)《战争论》是在将近一个半世纪以前写成的,由于时代的限制,有些观点是过时了,但由于作者对战争问题的研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辩证法,得出了许多至今仍然是正确的结论。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书最重要的贡献是通过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他认为“政治是孕育战争的母体”,因为战争总是在一定的政治形势下产生,并由一定的政治动机所引起。不仅如此,政治还贯穿在整个战争行为中,对战争不断发生影响,因此,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工具。当某种政治关系引起战争的时候,战争并不象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使这种政治关系即告中断,出现一种只受本身规律支配的完全不同的状态,恰好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第一卷第43页),战争不过是“以剑代笔”的政治罢了。在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中,克劳塞维茨第一次如此明确地阐明了战争的实质。 克劳塞维茨还深刻地揭示了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克劳塞维茨批驳了那些忽视精神因素并把它排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