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

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

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
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

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杨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2分)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乃有宿笑①。”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②,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桑③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④

也。”于是罢师.

而归。

——选自《说苑卷九·正谏》

【注释】:①宿笑:隔夜犹存的笑料。指不久前发生的笑话。 ②有以解之则

可:如果能够解释清楚这个笑话就算了。 ③桑:采桑,作动词用。 ④旷:荒废,也指失职。

11、解释加点字。 (4分)

(1)赵简子举.

兵而攻齐 举( )

(2)于是罢师.

而归 师( )

12、下列对“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下令说,军队中如果有人敢来劝谏的,将处以死罪。

B.在军队中下令,有敢于劝谏的人,其罪名可到死罪。

C.下令说,军队中如果有敢劝谏的,将按罪论处到死。

D.下令军队,去处死那些敢于向赵简子直言进谏的人。

13、公卢讲述的笑话中,丈夫的“旷”表现

在;

而赵简子通过笑话的启示,认识到自己的“旷”是

在。

(均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4、下列是从文中得到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做事不能不计后果,要懂得瞻前顾后,三思后行。

B.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没有权衡利弊,是谓不理智。

C.人不能贪得无厌,要懂得知足,懂得知足者常乐。

D.做人做事要从善如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

(四)课外语段阅读(12分)

11、(1)兴起,发动(2分)⑵军队(2分)

12、A (2 分)

13、追桑女不得而失其妻攻打别国却可能丢掉自己的国家(4分)

14、C (2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一 13题(12分)

11. (4分)(1)等到……时(2)用

12. (3 分)D

13. (5分3+2)贮竹头以作船丁综理微密(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一 13题(12分)

11. (4分)(1)等到……时(2)用

12. (3 分)D

13. (5分3+2)贮竹头以作船丁综理微密(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

普陀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攫已,即去。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

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

我,我若富贵当.

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且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②之有?”

【注】①攫:夺取 ②哂:讥笑。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入.市区焉( ) (2)我若富贵当.

尔偿( )

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并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B 、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去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C 、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并向他索要钱财。

D 、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去索要他的钱财。

13、文中具体表现晋人好利行为的句是:(2分)

14、晋人认为自己与世人的区别在于:

(1);

(2)。(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11、进入;抵充,当作。

12、A

13、遇物即攫之,攫之,即去。

14、(1)贪图利益的程度不同,世人比自己更甚;

(2)夺取利益的方式不同,世人千方百计暗中争夺利益,自己则在光天化日之下拿东西。

徐汇区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

陶侃逸事

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②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③,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④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注:①东晋时期名将,陶渊明的曾祖父。②籍:登记后收藏。

③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④桓温:东晋将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及.桓温伐蜀( ) (2)于是以.屑布地( )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活着对当时的人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丢弃自己啊。 B .出生时对当时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放弃自己啊。 C .出生时对当时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丢弃自己啊。

D .活着对当时的人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放弃自己啊。

前一个概括填写),由此体现出陶侃为人的特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一 13题(12分)

11. (4分)(1)等到……时(2)用

12. (3 分)D

13. (5分3+2)贮竹头以作船丁 综理微密(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

黄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三人越谷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

乎渊谷者,且告之曰:

“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

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

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①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注释]①康庄:宽阔平坦的大路。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有与之临.

乎渊谷者( )

(2) 顾.见猛虎暴然向逼( )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然而,人难道有勇敢怯懦吗?要凭借情势来驱动他罢了。

B .然而,人怎么有勇敢怯懦呢?要的是凭借情势来驱使他罢了。

C .那么,人怎么有勇敢怯懦之分呢?要用情势来驱动他罢了。

D .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之分吗?重要的是用情势来驱使他罢了。

13、选文认为“勇”与“怯”都是“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含义十分丰富,结合文本可知:对勇者而言,指的是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

指 ;对怯者而言,则是指求生逃命。(4分)

14、有人不同意作者“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的观点,你觉得他的理由是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11. (4分,每个2分)(1)来到(2)回头看,看,看见

12. (2 分)D

13. (4分,每空2分)耻怯(面子)奔利(金钱)(用原文或概括皆可)

14. (2分)示例:①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总是将信仰正义放在首位。②有的人受到环境的制约,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不能一概而论。 (写出任意一点,意到即可)

闵行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湟,字太冲,节制三吴,所辟○1宾佐,随其才器,用之悉当。有故人子投之,更无他长。尝召之与宴,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公署以随军,令监库门,此人每早入帷,端坐至夕,吏卒无敢滥出入者。

①注:辟,征召。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故.人子投之( ) (2)此人每早入.

帷(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

12、“吏卒无敢滥出入”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冋答)〔2分)

13、根据文章内容,韩湟具有 的性格特征。〔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10. (1) (2分)过去,原来(2) (2分)进入

11. (3分)(故人子)一直到酒席结束都端端正正地坐着,不和相邻座位的人交谈。

12. (2分)此人每早人帷,端坐至夕

13. (3分)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虹口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桑中生李

张助○1于田中见李核,欲持去,顾空桑○2

中有土,因植种,以水灌之。后人见朵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闻之而至者常数千百,酒肉滂沱○3。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①张助,人名。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③滂沱:原形容雨很大。这里 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10、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

顾.

空桑毕有土( ) (2)盲者得.视(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12、人们相信这棵树神奇,有这样看法的原因是:

(1)

(2)

(3) (3 分)

13、下列分析本文主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不应有盲目崇拜的心理

B.随意种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C.人们不要去做祭树拜神行为

D.人们不应该听信荒谬的传闻

(四)(12分)

10. (1)看,回头看(2分)(2)能够(2分)

11. (2分)这有什么神奇,(这棵树)是我种植的。(关键词:此、何)

12. (1)桑树中复生李树(1分)(2)病目者于李树下许愿后自愈(1分)(3)传言盲者得视(1分)

13. (3 分)B

闸北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8-10题(12分)

俗以喜人面○1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

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2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3

,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 ①面:当面。○2(j ǔy 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

盾。○3直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

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⑴外官不易为.

⑵汝言亦不为无见.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3分)

13、京官说“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是因为,

本文讽刺了那些的人。(5分)

(四)(12分)

11.⑴做⑵见识,见解(各2分,共4分)

12. 有一个要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3分,倒装句(定语后置和介宾后置)及“于”“其”各1分]

13. 他的老师也是个喜欢戴高帽的人(3分)喜欢听好话(言行不一)(2分)

松江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①。学毕,乃牧豕②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

“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③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注】①不为章句:不死记章句。②豕:猪。③责让:责备批评。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悉以豕偿之

12、下列不属于梁鸿“尚节”具体表现的两项是()()(4分)

①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②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③以身居作,以偿主人之失

④耆老称鸿为长者

⑤主人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四)(12分)

11. (3分)都用猪赔偿给他。(悉、以)

12. (4 分)A(2 分)D(2 分)

13. (1 + 1+1+2分)犹以为少悉还其豕邻家耆老共责让勇于担当

奉贤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欲将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①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注释】①亟(ji ):赶快。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 欲将更.弃之 ( ) (2)仆地不得行.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张元见弃犬“收而养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叔父“欲将更弃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3、从全文看,对叔父的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叔父哟仁心。 B.叔父懂得做人的道理。

C.叔父疼爱小辈。 D.叔父有感恩之心。

(四)(12分)

10. (1)又,再(2分)(2)走,行走(2分)

11. 叔父被张元的话所感动,就同意了(收养弃犬)这件事。(3分)

12.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1分)收养的这条弃犬没有用处(1分)

13. C(3 分)

2017届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

2017届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 松江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朱文公有足疾①,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③”。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②筇:竹名。③勃窣:匍匐而行。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道人得诗径去.() (2)足疾大作.() 12.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到“”的变化,他“亟令人寻逐道人”的目的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4分) 13. “得诗径去”表现了道人的内心状态;朱熹的可贵之处在于(4分) 11.(2+2分)(1)离开(2)发,发作12.(1+1+2分)大喜叹息追索其诗 13.(2+2分)心虚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 黄浦区 明帝说日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晋元帝长子司马绍,长大继位后为明帝。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此时的洛阳被匈奴占领。③东渡意:即晋王朝东迁的原委。据记载,匈奴攻占洛阳后,又攻占长安并灭掉西晋。元帝不得不在健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因此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对于元帝而言都是伤心难返之地。④居然:此处解释为明白清楚,显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具以东渡意告之()(2)元帝异之()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你觉得长安和太阳比一样远吗? 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 C.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 D.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13.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结合选文,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他能 ___________;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__________。结合注释③可以悟出,明帝在群臣宴会上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意味深长,表达了_______之情,再次印证了他的聪颖和善解人意。(5分) 11.(4分,每个2分)(1)全部,详细(2)对……感到诧异12.(3分)B 13.(共5分)从不同角度思考判断长安与太阳的远近(2分,强调“多角度”或“不同角度”)及时询问(2分,写“及时宽慰、安慰”也可)故地难返的伤感(1分) 普陀区 陶侃母

上海市2019届中考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16区全)

2019年二模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浦东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晚乃遁②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象④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zào)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⑤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注】①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②遁:遁世隐居。③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④遗象:犹遗制。⑤“环堵”一句:谓室内空无所有。 1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谪居于黄居() (2)余告之故故() 12、文中“余既耸然异之”的原因是(1)(2)(用自己的话表述) (4分) 1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方山子,本名陈慥,因佩戴古代的方山冠,人们则叫他方山子。 B、“方山子亦矍然”写出了方山子遇到作者时惊讶的样子。 C、“俯而不答,仰而笑”,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境遇的理解。 D、选文中的方山子,一身侠气,威武豪放,隐居山中,淡泊名利。 静安区 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颌首,殆欲下拜。【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②瞿然:惊讶的样子。③握手,拱手。扣:询问④溥(pǔ)大。⑤凝:注意力集中 7.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必将名.世()(2)某妄意易.一字() 8.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李泰伯把记和赞词读了三遍,不停地感叹其韵味。

2016年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

2016年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课内文言文汇编 宝山&嘉定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日:?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1.与本文不是出自同一本书的篇目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A.《天时不如地利》B.《公输》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为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3.(1)孟子的三个问句的共同点,是都用了_______句式。(1分) (2)孟子的三个问句不能换序,其理由是。(3分) 宝山&嘉定 1.B(1分)D(1分) 2.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2分) 3.疑问(1分);从生活事件入手,推到中层官吏行为,再推到国家治理,体现孟子对齐宣王却反治国之责的批评(2分) 崇明县 曹刿论战(删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按要求完成下列二题(4分) (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3.在选段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为。(2分) 崇明县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每标识1分,共2分) (2)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2分) 2.B(2 分) 3.善于把握战机(2分) 奉贤区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5分) 2.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叙述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 B.交代了作者劝说刘婵“开张圣听”的原因。 C.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奉贤区 1.(1)诸葛亮(1分)(2)奔走效劳(2分)(3)三顾茅庐(2分) 2.B(3 分) 虹口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2014年 上海市闸北区初三中考英语二模试卷(附答案)

2014年上海市闸北区初三中考英语二模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Part 1 Listening (第一部分听力)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听力理解) (共30分) 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 (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 (6分) 1._________ 2._________ 3 ._________ 4._________ 5._________ 6._________ B.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根据你听到的对话和问题,选择最恰当的答案)(8分) 7.A)Rainy B)Sunny C) Cloudy D)Windy 8.A)By car B) By bus C) By underground D)By bike 9.A)Australia B)Japan C) Britain D)New York 10.A) 5:10 p. m. B) 5:40 p. m. C) 6:10 p. m. D) 6:40 p. m. 11.A)Cathy B)Helen C)Linda D)Davy 12.A)Excited B)Frightened C)Worried D)Surprised 13.A)At the supermarket B) At the restaurant C)At the library D)At the post office 14.A) He wanted to have a meal. B) He made a film there. C) He took photos of the restaurant. D) He did something for the art festival. C.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听到的内容,符合的用“T”表示,不符合的用“F”表还。(6分) 15.The postman lived a poor life before he found the stone.

2015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

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课内文言文 长宁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人名)(2分) 9、翻译句子(3分) 苟富贵,无相忘。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是指“”,此句表达了陈胜的 (3分) (三)课内文言文(8分) 8.汉司马迁 9.如果(我将来)富贵了,是不会忘记你(你们)的。 10.佣者远大抱负和志向 普陀区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甲文作者是柳宗元,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他们与另六位散文代 表作家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甲文以潭中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乙文提到的“积水空明”用以表现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衬托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8.苏轼唐宋八大家(2分) 9.若空游;月光清朗澄澈;闲适(各2分,共6分) 杨浦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①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②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③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④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⑤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⑥ 8、选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__派古文家____________(人名)。(2分) 9、联系上下文,“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一句作者描述“山”的视角是()(3分) A.平视B.仰视C.侧视D.俯视

2018年上海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课外文言文汇编(15区全)

宝山嘉定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齐君使.治阿()(2)遣使.追() (3)乃起兵.击之()(4)以私兵.战()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思。(2分)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阿县大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14.根据选段内容,推测与“遂败魏师”原因无关的一项是()(2分)A.子奇善于听从长者的建议。 B.子奇拥有料事如神的本领。 C.子奇得到民众的拥戴。 D.子奇得到齐君的信任。 答案: 11.(1)派遣(2)使者(3)军队(4)兵器(4分,每空1分) 12.凭借老者的智慧,由年轻的人决断政事,一定能管理好阿县(2分) 13.发展农业救济穷人(4分) 14.B(2分) 崇明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之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③诮:责备。④大司马:官名 1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冯异定关中定 (2)号为“咸阳王” 12.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上海市初三英语二模考试作文汇总

上海市初三英语二模考试作文汇总 1.杨浦 VII. Writing (作文) (共20分) 94. In 60 to 120 words, write about the topic “things we can do make our city a better (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为题,写一篇60-120个词的短文,place”. 标点符号不占格) (注意:短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姓名、校名及其他信息,否则不予评分。) The following is for reference only (下列单词仅供参考) 2.奉贤 Ⅶ.Writing(作文) (共20分) 94. Writing at least 60 words on the topic“______ make me a better person” (以“_____ 成就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个词的短文,标点符号 不占格) (注意:短文中不得出现任何人名、校名及其它相关信息,否则不予评分) 3.黄浦 Ⅶ. Writing(作文)(共20分) (以“……是好习惯”为 94. In 60 to 120 words, write about the topic “… is a good habit”.

题,写一篇60-120个词的短文,标点符号不占格) 一个好的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什么是好习惯?请分享你的一个好习惯,说说你 是怎么养成的?它给你带来哪些好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验或想法。 (注意:短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姓名、校名及其他相关信息,否则不予评分。) Saving Money Is a Good Habit Speaking of good habits, saving money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m. Instead of spending tomorrow’s money, I prefer to save money. In order to learn to cut down unnecessary cost, I will think twice before spending money on those clothes that may not suit myself, which benefits me a lot. First of all, the sense of saving money helps me arrange my daily life properly. What’s more, saving money, to a certain extent, means I can handle emergency quickly.In addition, saving money is not only a traditional virtue but a useful strategy in life. Just as the old saying, 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 so saving money makes me feel safe about tomorrow. 4.崇明 VII. Writing (作文)(共20 分) (以“我是个独立的 94. Write at least 60 words on the topic “ I am an independent boy (girl) ” 男 (女)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个词的短文,标点符号不占格)

2013上海市静安区初三语文二模卷(含答案)

静安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初三年级语文试卷 (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13.4 1.注意: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一、 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河汉清且浅,。(《迢迢牵牛星》) 2.,若出其里。(《观沧海》) 3.衣沾不足惜,。(《归园田居》) 4.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 5.,故克之。(《曹刿论战》) 6.苔痕上阶绿,。(《陋室铭》)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4分)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每格一字)(2分) 8.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衣正单”和“人饥”呼应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B.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写出运炭历时之久。 C.“翩翩”一词形容太监及其爪牙得意忘形的模样。 D.“惜不得”表现出卖炭翁的心如刀割,意欲抗争。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为学 彭端淑 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⑵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⑶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⑷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⑸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⑹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⑺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9. 以下人物和彭端淑不在同一朝代 ......的是(2分) A.郑燮 B.姚鼐 C.周敦颐 D.袁枚

2019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英语二模(含参考答案)

徐汇区中考英语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1.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听力理解): (共30分) 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 (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 (6分)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4. _______ 5. ______ B.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 (根据你听到的对话和问题,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8分) ( ) 7. A. One pound. B. Two pounds. C. Three pounds. D. Four pounds. ( ) 8. A. In the sitting room B. In the bedroom. C. In the kitchen. t D. In the balcony. ( ) 9. A. Half a year old B. One year old C. One and a half years old. D. Two and a half years old. ( ) 10. A. Make dinner together at home. B. Have dinner together in a restaurant C. Discuss about the office work. D. Have a meeting in the office. ( )11. A. A secretary. B. A shop assistant. C. A nurse. D. A bank clerk. ( )12. A. By bus. B. By underground. C. By car. D. By taxi. ( )13. A. Candles. B. Soaps. C. Magazines. D. Paintings.

2020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上海市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闵行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一12题(12分) 盖公者,齐之胶西人也,明《老子》,师事乐臣公,汉之起,齐人争往于世主,唯盖公独遁居不仕。 及汉定天下,曹参为齐丞相,尽延问长老诸生以百数,何以治齐。人人各殊,参不知所从。闻盖公善治黄老,乃使人厚币聘之,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遂推此类,为参具言之.参悦,乃避正堂舍之,师事之,齐果大治.及参入相汉,导盖公之道,故天下歌之.盖公虽为参师,然未尝仕,以寿终。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参不知所从( ) (2)为参具言之( ) 11.下列对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4分) A. 曹参喜欢,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 B. 曹参喜欢,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 C. 曹参高兴,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 D. 曹参高兴,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 12. “齐果大治”在文中的体现是“”,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4分) 浦东新区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0一13题(12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注】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②属(zhǚ) :倾注,引申为劝酒。③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 、牛宿。④一苇:比喻极小的船。⑤冯(pí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邀游。 10.语段中的“苏子”是(人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句话在我们学过的《》一文中也出现过。(2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清风徐来()((2)而不知其所止()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 B. “徘徊”二字描绘出月光柔和似对游人极为依恋且脉脉含情。 C.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渺小在旷大前的迷茫。 D.在浩瀚的江水上,作者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溢于言表。 13.选段中,作者借写“月”来抒发情怀,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一个相同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3分)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C卷(含答案)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 C 卷(含答案) 上海市三级语言素质测试(C) (满分150 分测试时间100分) 考生备注: 1。这张试卷有27 道题 2。请将所有答案放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不要在试卷上打分。1,文言文(40 分) (1)默写(15分) 1。我们挥手道别,(李白的《送朋友》)2。人们渴望伊拉克(刘勇的《梁祝》) 3。迎一水剑,(匿名“一路牵牛星”)。4 如果所有的旅行都是空的,那就没有根据了。(柳宗元的《小石塘的故事》) 5。所以要有耐心。(《孟子》生在忧患中,死在幸福中) (2)读下面的《元曲》并完成问题6-7 (4 分) [A] 古村的日落,轻烟和老树西寒鸦,在小小的洪飞阴影下青山绿水,白草如茵,红叶黄花[ ·B]枯萎的藤蔓、老树、昏暗的乌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和瘦马夕阳西下,心碎的人在世界的尽头。6.这两首元曲的题目是,元曲的作者是[(2 分)7。以下两首元曲被正确理解为(2 分)。 A。两者都用对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b。所有这些都通过各种场景组合创造出深刻的意境C.所有人都通过

欢快的场景表达他们的悲伤。D.这首歌结尾的所有句子都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8-10 (9 分) (1)当森林缺水时,就会有一座山。这座山有小开口,好像有光。他放弃了船,从入口进入。在极度狭窄的开始,只有通过人十步之后,豁然开朗土地平坦开阔,房屋看起来像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路上的交通和鸡犬的气味其中,男人和女人穿的衣服和外人一样。黄头发耷拉着,很开心。 (2)见渔人,大惊,问绝有一个答案我们必须回家,摆酒杀鸡吃。听说村子里有这个人,咸就过来打听。自从秦朝第一次避乱的时候,带领妻子城的人到了这种绝望的境地,没有回来;因此在外人看来我不知道谁是汉人,不管在魏晋时期。这个人是一个接一个地说了又听了,个个慨叹其余的人各自延伸到自己的家里,全都没有酒和食物停几天,辞职中国有句谚语,“光是局外人是不够的。”“。8以上作者是东晋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森林耗尽水源,然后得到一座山。 10。总结第1 段的内容:文章指出了源汉语“走到这种绝境”的时间和原因,并指出句子是“绝望的”(4分) C 论文1 (4)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11-13 (12分)李的家庭很穷。他和李生在同一条街上工作,每次都赚了很多钱。 公感其意,拜为兄弟先寻为进士,李生

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

杨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乃有宿笑①。”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②,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桑③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④也。”于是罢师.而归。 ——选自《说苑卷九·正谏》【注释】:①宿笑:隔夜犹存的笑料。指不久前发生的笑话。②有以解之则可:如果能够解释清楚这个笑话就算了。③桑:采桑,作动词用。④旷:荒废,也指失职。 11、解释加点字。(4分) (1)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举() (2)于是罢师.而归师() 12、下列对“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下令说,军队中如果有人敢来劝谏的,将处以死罪。 B.在军队中下令,有敢于劝谏的人,其罪名可到死罪。 C.下令说,军队中如果有敢劝谏的,将按罪论处到死。 D.下令军队,去处死那些敢于向赵简子直言进谏的人。 13、公卢讲述的笑话中,丈夫的“旷”表现在; 而赵简子通过笑话的启示,认识到自己的“旷”是在。 (均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4、下列是从文中得到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做事不能不计后果,要懂得瞻前顾后,三思后行。 B.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没有权衡利弊,是谓不理智。 C.人不能贪得无厌,要懂得知足,懂得知足者常乐。 D.做人做事要从善如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 (四)课外语段阅读(12分) 11、(1)兴起,发动(2分)⑵军队(2分) 12、A (2 分) 13、追桑女不得而失其妻攻打别国却可能丢掉自己的国家(4分) 14、C (2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一 13题(12分) 11. (4分)(1)等到……时(2)用 12. (3 分)D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C卷(含答案)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C卷(含答案) 上海市三级语言素质测试(C)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00分) 考生备注: 1。这张试卷有27道题 2。请将所有答案放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不要在试卷上打分。1,文言文(40分) (1)默写(15分) 1。我们挥手道别,(李白的《送朋友》)2。人们渴望伊拉克(刘勇的《梁祝》) 3。迎一水剑,(匿名“一路牵牛星”)4。如果所有的旅行都是空的,那就没有根据了。(柳宗元的《小石塘的故事》) 5。所以要有耐心。(《孟子》生在忧患中,死在幸福中) (2)读下面的《元曲》并完成问题6-7 (4分) [A]古村的日落,轻烟和老树西寒鸦,在小小的洪飞阴影下青山绿水,白草如茵,红叶黄花[·B]枯萎的藤蔓、老树、昏暗的乌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和瘦马夕阳西下,心碎的人在世界的尽头。6.这两首元曲的题目是,元曲的作者是[(2分)7。以下两首元曲被正确理解为(2分)。 A。两者都用对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b。所有这些都通过各种场景组合创造出深刻的意境C.所有人都通过

欢快的场景表达他们的悲伤。D.这首歌结尾的所有句子都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8-10 (9分) (1)当森林缺水时,就会有一座山。这座山有小开口,好像有光。他放弃了船,从入口进入。在极度狭窄的开始,只有通过人十步之后,豁然开朗土地平坦开阔,房屋看起来像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路上的交通和鸡犬的气味其中,男人和女人穿的衣服和外人一样。黄头发耷拉着,很开心。 (2)见渔人,大惊,问绝有一个答案我们必须回家,摆酒杀鸡吃。听说村子里有这个人,咸就过来打听。自从秦朝第一次避乱的时候,带领妻子城的人到了这种绝望的境地,没有回来;因此在外人看来我不知道谁是汉人,不管在魏晋时期。这个人是一个接一个地说了又听了,个个慨叹其余的人各自延伸到自己的家里,全都没有酒和食物停几天,辞职中国有句谚语,“光是局外人是不够的。”“8。以上作者是东晋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森林耗尽水源,然后得到一座山。 10。总结第1段的内容:文章指出了源汉语“走到这种绝境”的时间和原因,并指出句子是“绝望的”(4分) C论文1 (4)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11-13 (12分) 李的家庭很穷。他和李生在同一条街上工作,每次都赚了很多钱。

2020上海初三英语金山区英语二模

金山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三英语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有7大题,共94小题。全部试题均采用连续编号。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Part 1 Listening(第一部分听力) I.Listening Comprehension(听力理解) (共30分) A.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根据你听到的句子,选出相应的图片。) (6分) 1.__________ 2._________ 3. __________ 5. __________ 6. __________ B.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f.(根据你听到的对话和问句,选出最恰当的答案。)(8分) 7.A) Appls B) Bananas.C) Grapes.D) Strawberries. 8.A) By bus.B) By subway.C) By taxi.D) By bike. 9.A) Yester day.B) l year ago.C) 3 years ago.D) 5 years ago. 10.A) Chinese.B) Japanese.C) English.D) French. 11.A) Tea.B) Milk.C) Both tea and milk. D) Iced fruit punch. 12.A) At home.B) In a store.C) In a books Shop. D) In the classroom. 13.A) Stay at home.B) See the dentist.C) Do his homework.D) Goto the girl's party. 14.A) Br the rands str.B) Mother and son.. C) Doctor and patient.D) Teacher and student C.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se.(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所听到的短文内容,符合的用”T表示,不符合的用”F*表示。)(共6分) 15.Bob Smth works as a professional manager in a private company. 16.Every week he works for five days, from Monday to Friday. 17.Bob Smith starts his work at 8:30 after an hour's ride in his car. 18.In the afernoon, he usually checks and answers some E-mails from his custmers. 19.After diner, Bob and his wife usualy play wth their kids unil 18:30. 20.Bob thinks he himself is a lucky man, though he is very tired. D.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听短文,用听到的单词完成下列内容,每空限填一词。)(10分) 21.Queen Margherita became the first queen of Italy _________ ________. 22.She wanted to eat“__________”__________ because she was tired of eating “unusual” meals. 23.As soon as the pz za was__________ __________the oven,he quickly delivered it to the queen himself.

2016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

2016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

杨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乃有宿笑①。”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②,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桑③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④也。”于是罢师.而归。 ——选自《说苑卷九·正谏》 【注释】:①宿笑:隔夜犹存的笑料。指不久前发生的笑话。②有以解之则可:如果能够解释清楚这个笑话就算了。③桑:采桑,作动词用。④旷:荒废,也指失职。 11、解释加点字。(4分) (1)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举() (2)于是罢师.而归师()

12、下列对“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下令说,军队中如果有人敢来劝谏的,将处以死罪。 B.在军队中下令,有敢于劝谏的人,其罪名可到死罪。 C.下令说,军队中如果有敢劝谏的,将按罪论处到死。 D.下令军队,去处死那些敢于向赵简子直言进谏的人。 13、公卢讲述的笑话中,丈夫的“旷”表现 在; 而赵简子通过笑话的启示,认识到自己的“旷”是 在。 (均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4、下列是从文中得到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做事不能不计后果,要懂得瞻前顾后,三思后行。 B.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没有权衡利弊,是谓不理智。 C.人不能贪得无厌,要懂得知足,懂得知足者常乐。 D.做人做事要从善如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四)课外语段阅读(12分)

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答案)

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一.鹦鹉噪虎 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①,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②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注释:①朴簌:小树。②木末:树梢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虎行.地者也()(2)故.噪而去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14.鹊“集而噪之”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这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3分) 二.陈章侯蔑视显贵 陈章侯性诞僻○1,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2笔也。有一龌龊○3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头裸体○4,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1诞僻:怪僻○2搦(nuò)握○3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 ○4头裸体:不戴帽子 12(1)下列“之”的解释与文中加点词“诱之.入舟”相同的一项是(4分) A. 何陋之有? B.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去”的解释符合文中加点词“乃自先去.”意思的一项是 A. 除掉、去掉 B.失去、损失 C.距离 D.离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5.短文赞扬了陈章侯。(3分) 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乃命.羿曰()(2)更.射之,又不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14.文中有一个地方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请摘录出来。 (2分) 15.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海市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卷(含答案)

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楼》) 2.,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3.月上柳梢头,。(《生查子元夕》) 4.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5.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 6.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下列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诗人特意去碣石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显现大海宁静,山岛耸立的景象。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萧瑟的秋风呼啸,波涛滚滚。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表现了眼前大海吞吐日月的情景。 8.诗人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周处 (选自《世说新语》)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 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9.《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11.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周处、蛟、虎是危害义兴乡里的三大祸患。 B.周处刺虎击蛟的行为可以显现出他的勇猛。 C.乡人“更相庆”的行为印证三害中“处尤剧”。 D.周处不知道自己为人情所患体现其不知者不罪。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归计决矣 及曹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修之几决,多有此类。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公归.计决矣( ) (2)操于此回师.(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没有得到前进指令;想守住汉中,又难以奏效。 B.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不能够前进;想守住汉中,又难以奏效。 C.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没有得到前进指令;想守住汉朝,又难以奏效。 D.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不能够前进;想守住汉朝,又难以奏效。 14.杨修由“鸡肋”揣摩曹操回师的依据是“”。(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15.这件小事表现了杨修聪明但的个性,表现了曹操的个性。(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