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病例讨论ppt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病例讨论ppt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病例讨论ppt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 (石晓君淄博市中心医院) 摘要:为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护理者应仔细分析原因和及时观察以便得到更好的护理。 关键词:低血糖反应原因观察处理 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常有头昏、出冷汗、饥饿感、心慌、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反应,也有个别病人低血糖症状以烦躁不安、躁狂为主要表现,严重可出现昏迷,需立即抢救,否则晚期将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我们在临床护理中由于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使其转危为安。对非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低血糖的标准为小于2.8mmol/L。而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值 ≤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 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物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某些植物药也可能导致低血糖,它们可能含有降糖成分,或可能含有影响肝肾功能的成分。与NPH胰岛素比较,甘精胰岛素发生低血糖较少见。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皮肤感觉异常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但是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夜间低血糖常常难以发现和及时处理。有些病人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DCCT和UKPDS等临床研究显示,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因而对糖尿病患者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1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 1.1使用胰岛素的用量不当○1胰岛素剂量过大;○2病情好转未能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3注射混合胰岛素抽吸比例不当或方法不正确。如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切不可逆行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 1.2更换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有的部位胰岛素吸收过快过多。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宜选择皮肤疏松部位,如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和脂肪萎缩,影响其速效性。 1. 3 用药后未能按时进餐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 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提前做好准备。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1. 4夜间低血糖:50℅的低血糖出现在夜间或黎明,多见于使用长效、中效胰 岛素或口服长效降糖药的患者。 1. 5长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危险性增加。○1Ⅰ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多 年后可失去低血糖反应释放胰高血糖的能力。○2少数患者失去了低血糖反应性分泌肾上腺素的能力,以弥补胰高血糖素的缺乏。○3频繁使用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性偏瘫的病因及临床分析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性偏瘫的病因及临床 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在糖尿病(DM)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较常见,但当合并偏瘫时极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而延误治疗。我们曾收治这样的患者三例,现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1病例 例1:男性,76岁,主因昏迷,右侧肢体瘫痪三小时,伴大小便失禁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二年,口服“XX降糖消渴散”(含优降糖)治疗。右颞叶梗塞一年。PE:深昏迷,右侧肌体肌力0/Ⅵ级,右巴彬斯基征阳性。急做头颅CT示:右侧颞时叶塞灶,与一年前CT资料比较无变化。入院后急查快速末梢血糖0.7mmol/L,尿酸阴性,考虑DM性低血糖昏迷体偏瘫,立即停输甘露醇,改用50%GS200meiV/10%GS500mliVg++5+,20min后测血糖3.3mmol/L,患者完全清醒,且右侧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继续用0%GS500mliV++20-304滴/min维持,于此后1、2h测血糖分别为6.8mmol/L和8.4mmol/L。此后嘱可以进食,但是于入院后第七,第

11h又出现言语含混,右肢体肌力减退,血糖分别为:2.1mmol/L和2.3mmol/L,均给予50%GS100mliV后缓解,密切观察治疗三d,再未出现低血糖和偏瘫,肢体功能亦恢复正常,智力,精神状态如常。 例2:男性,68岁,主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瘫痪伴尿失禁2h,既往患DM二十年,长期口服“优降糖7.5mg/d降糖是75mg/d,近来加服消渴丸30粒/d治疗”,患高血压病二十年。PE:嗜睡,言语含混,右侧肢体肌力兀/Ⅲ级右巴彬斯基征阳性。头颅CT:未见异常。入院后急查末梢血糖2.1mmol/L,尿酮体阴性。考虑糖尿病性低血糖昏迷伴偏瘫,立即给予50%G.SlOOmomliV,10min后血糖3.8mmol/L,右侧肌力V/Ⅵ级,患者苏醒,然后以5%C.S500mliVg++维持使血糖保持在10.0-13.0mmol/L,观察三天未再发作。 例3:男性,76岁,与例1是同一位患者,即于上次出院后三个月,自行停用胰岛素,并自服优降糖7.5mg/d降糖灵75mg/d,后一周发病,表现与第一次住院一致,再次做头颅CT仍示:右颞叶梗塞灶同一年前表现。急查血糖为2.3mmol/L,给予50%GS100mliV,后30min清醒,肢体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但是应答,反应能力明显迟钝。 2讨论 在已接受胰岛素或磺脲素类降糖药物治疗的DM者,一旦出现出汗、心慌、手颤、饥饿感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时,不难想到低血糖,但是随着病程延长,或自主神经病变或在老年DM者,这样的表现常常不明确,低血糖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治,进而导致昏迷,癫痫,

糖尿病病例分析

糖尿病病例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本文将分析一例糖尿病病例,探讨其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5岁,体型肥胖,既往有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的生活习惯。近半年来,患者经常感口渴、多尿、乏力,同时体重逐渐下降。空腹血糖检测为10.5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5.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5%。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病因分析 该患者长期高热量饮食,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加上缺乏运动,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增多,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升高。遗传因素也可能在该病的发病中起作用。 诊断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检测结果。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

2小时血糖≥11.1 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正常值为4%~6%。 治疗措施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治疗: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等低热量食物的摄入。 2、运动治疗:坚持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3、药物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如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 4、自我监测: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等指标,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改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

糖尿病并发症疑难病例讨论

糖尿病并发症疑难病例讨论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已有大量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但仍有一些疑难病例 困扰着医生和患者。本文将讨论一些糖尿病并发症的疑难病例,分 享经验和讨论解决策略。 病例一:糖尿病足溃疡 该患者是一名50岁的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了足溃疡。对于 这种疑难病例,我们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 早期识别和控制感染:足溃疡容易感染,因此及早发现并及 时处理感染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检查伤口并采取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 减轻足部压力:足溃疡的形成通常与足部受压有关,因此, 我们应该鼓励患者采取适当的足部保护和减轻压力的措施,例如穿 舒适的鞋子和使用足垫。 - 加强血糖控制: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伤口愈合和避免进一 步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患者的血糖控制并调整治疗方案。

病例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该患者是一名60岁的糖尿病患者,发现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对于这种疑难病例,我们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 进行定期眼科检查:视网膜病变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因此定期眼科检查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建议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完整的眼科检查,以及根据需要进行更频繁的检查。 - 严密监测血糖和血压:良好的血糖和血压控制是预防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关键。我们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 考虑治疗选项: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激光治疗、注射药物或手术等治疗选项。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定制。 结论 糖尿病并发症的疑难病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早期识别并及时控制并发症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通过多学科的讨论和经验分享,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糖尿病并发症疑难病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糖尿病病例讨论总结

糖尿病病例讨论总结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类型的糖尿病病例,下面将对一些典型的病例进行讨论和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类型1糖尿病的病例。患者小明,男性,15岁,突然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初步检查发 现血糖水平异常升高,胰岛素水平极低。根据这些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小明患有类型1糖尿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对小明进行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还需要对他进行营养指导,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度摄入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食物。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类型2糖尿病的病例。患者小红,女性,45岁,体重超标,久坐不动,经常食用高脂高糖食物。她在 体检中发现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并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根据这些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小红患有类型2糖尿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对小红进行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建议她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并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无法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还可以考虑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除了类型1和类型2糖尿病,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需要我们关注。例如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孕妇进行血糖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量。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无法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还可以考虑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另外,还有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糖尿病类型,例如MODY(成 年人早期发生的单基因遗传性糖尿病)和儿童期发生的单基因遗传性糖尿病。这些类型的糖尿病通常与特定基因突变有关,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诊断。对于这些患者,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基因突变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总结来说,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我们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相关检查,以及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糖尿病。通过综合治疗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低血糖症15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低血糖症15例临床分析 回顾我院15例低血糖症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5例低血糖症病人引发低血糖病因与糖药物选择、未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降糖药物剂量有关,老年人发病率高,多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教育,用药过程中及时检测血糖,选择正确降糖药物,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尤其对老年人,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避免低血糖症的发生。一但出现低血糖昏迷,及时救治,预后较好。标签:糖尿病;低血糖症;病因;预后(2012)04-0094-01 一般将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低血糖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先将我院的15例低血糖症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63-85岁。糖尿病病程2个月至16年。10例伴有合并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6例,合并糖尿病肾病3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whippie三联症);(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低血糖原因;3例因血糖控制不理想自行购买‘中成药’治疗;4例因自行加大口服降糖药;4例因进食减少后未及时减少降糖药物剂量;2例运动过量;1例因胰岛素注射不当(注射笔使用错误致重复注射);1例患者在糖尿病未确诊情况下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引起血糖的降低。临床表现;15例中,饥饿、头晕、心慌、多汗、颤抖、双手抖动、面色苍白等交感神经系统症状占6例;2例出现头晕、视物不清、步态不稳;7例出现昏迷,并经头颅CT检查除外脑血管病变。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本组患者就诊时静脉血糖在1.0~2.7mmol/L平均2.12mmoj/L,尿糖-~2+,尿酮体-~1+,电解质正常。2治疗方法急诊科先用血糖仪初测末梢血糖,同时抽血查静脉血糖、肾功、血气分析等,确诊低血糖后立即进食或口服葡萄糖,严重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如出现低血糖昏迷,除立即快速给予50%葡萄糖40-60静脉推注外,另持续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维持,并护送病房,用血糖仪复查末梢血,治疗过程中每1—2小时复查一次血糖,直到症状缓解,神志转清,血糖维持在11.0左右,72小时严密检测血糖变化。对于昏迷较重,合并症较多的危重患者,同时给予内科其他相关抢救治疗。3讨论糖尿病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62%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历过低血糖发作,成为有效控制血糖的一大障碍。其中磺脲类药物导致低血糖发生率为5%~20%,、胰岛素所致的发生率为10%。低血糖症常见原因;(1)降糖药选择不当。60岁一上患者应避免使用中长效磺脲类药物,磺脲类降糖药物作用慢、持久、降糖力度强,而老年人又存在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易导致药物蓄积,产生地低血糖,肾功能不全时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2)调整剂量不及时,老年糖尿病患者有食欲不佳,饮食习惯不良等特点,摄食减少而未及时减药,所以对于年龄大于60岁者建议使用短效降糖药物。(3)特别是空腹或餐前的运动好发低血糖,主要与运动量过大,晨练,运动方式及运动内容选择不当,时间掌握不对等有关。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及血糖下降数度有关,交感神经兴奋变现为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中枢神经症状表现为神智改变、认知障碍、抽搐、昏迷等,老年患者可表现为行为异常和其他非典型症状等。持久低血糖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急性低

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及预防

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及预防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 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已 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糖尿病病人在使用 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低血糖,因为血中的葡萄糖是脑组织能量 的主要来源,因此严重的低血糖直接造成脑组织损伤甚至昏迷,如不及时发现、纠正将会导 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共发生糖尿病低血糖反应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4—86岁,病程5—25年,合并有高血压15例、感染性疾病12例、冠心病10例、肾脏病变3例。 1.2临床表现 20例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所测血糖均低于 2.8mmol/L,其中最低为0.8mmol/L, 平均为2.2mmol/L,有低血糖症状,如: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慌、发抖、饥饿感等。 1.3判断标准①有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全血血糖低于 2.5mmol/L;③口服或静脉注射葡 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 1.4抢救措施①绝对卧床休息;②轻、中度患者给葡萄糖或果汁、饼干等口服;③重者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 2 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护士交接班,交接时一定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饮食、运动、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心理状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和活动情况,如有无面色 苍白、饥饿感、出冷汗、乏力、头昏、头痛、嗜睡、心悸、恶心等。对应用长效胰岛素的病人,剂量偏大时,注意指导睡前进餐,可进食少许牛奶、饼干。夜班护士一定主动及时巡视 病房,重视患者的主诉,必须提高准确识别低血糖反应的能力,关注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病 人发生低血糖的时间多为晚10时~凌晨3时,夜间出现头昏、胸闷、全身大汗,护士应加 强夜间巡视,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病人应增加临睡前及凌晨3点血糖监测,以了解有无低血 糖的发生。 2.2低血糖的处理病人出现头昏、心慌、冷汗,应给予平卧位,立即监测血糖,确定是低血 糖反应后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意识清楚、症状轻者可口服含糖饮料150ml 或饼干、点心2~3块,如出现意识障碍不合作者可予50%葡萄糖40~80ml静脉注射。并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维持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直至患者神志转清晰,血糖稳定在7—10mmol/L。 2.3心理护理护士应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加以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做好家 属工作,避免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4健康教育要让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属了解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症状,了解糖尿病治疗 中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定期检查血糖和尿糖,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药物的剂量;糖尿病人 要按时、按量进餐。如果患者因发烧或其他原因不能进食时,要相应的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 物剂量;根据体力情况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临时有较大的体力活动,要适当增加进食量或随身携带少许食物备用;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要及时进食,严重者,要立即送医院急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并教会病人自我护理方法,外出时随身携带病情卡和糕点、糖果,以便及时纠正低血糖。 3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预防措施

糖尿病肾病并发低血糖原因探讨

糖尿病肾病并发低血糖原因探讨 随着糖尿病临床治疗的进展和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2008~2009年收治糖尿病肾病44例,兹对其中16例并发低血糖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4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男16例,女28例;年龄30~76岁,平均54.8岁;其中40岁以上3例,并发低血糖2例(2/3);40~49岁10例,并发低血糖3例(3/10);50~59岁11例,并发低血糖5例(5/11);60岁以上20例,并发低血糖6例(6/20)。糖尿病史最长者28年,最短者发现糖尿病时已并发肾病,未明确具体年限,平均约8.5年。44例中,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6例,并发低血糖3例(3/6);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8例,并发低血糖13例(13/38)。根据Mogenson糖尿病肾病分期,隐性糖尿病12例,并发低血糖2例(2/12);临床糖尿病肾病25例,并发低血糖7例(7/25);糖尿病肾衰7例,全部并发低血糖。①低血糖原因及例数:由应激因素致低血糖者9例,药物因素13例,肾功能衰竭所致者7例,肝功能不良所致者4例,脱水、呕吐、腹泻及禁食所致4例;②血糖降低情况及全身反应和肾病分型关系:血糖最低1.06 mmol/L,最高2.8 mmol/L,平均2.2 mmol/L。其中6例无低血糖反应症状,7例心悸、颤抖、大汗及饥饿感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1例头晕,1例嗜睡,1例昏迷,症状有无及轻重与血糖高低无关,与肾病分期亦无关。 2 讨论 糖尿病患者(尤其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现逐一分析如下。 2.1 肾性因素所致低血糖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常规药物剂量即易诱发低血糖。本组7例处于肾衰期患者,全部发生低血糖,而处于隐性糖尿病肾病期患者,多因其他因素所致,与肾脏情况无关,这主要与肾衰期胰岛素在肾脏灭活减少,半衰期延长,血中游离状态胰岛素增多,同时尿毒症毒性物质肝糖原合成酶活性降低,肝糖原合成减少所致。 2.2 应激状态后的低血糖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升血糖激素如肾上胰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一过性分泌增多,而胰岛素相对性分泌不足,促进糖原分解及异生。但当应激状态过后,降糖药物未予相应减量,而出现低血糖。从16例低血糖分析中,其中9例因再发脑血管病及合并严重感染、心衰等,处于应激状态,血糖一过性升高,但应激状态解除,降糖药物未相应减量,而出现低血糖。 2.3 药物因素所致低血糖10例因磺脲、双胍类及胰岛素合并用药,未考虑肾脏因素,加上饮食不规律,其中1例禁食,3例伴呕吐、腹泻及脱水,3例因用阿司匹林及心得安,药物未作相应调整而出现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急救预案情景演练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急救预案情景演练 一、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然而,有时候糖尿病患者可能会遇到低血糖的紧急情况,即血糖水平过低。低血糖会导致患者头晕、出汗、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二、目的 为确保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急救,我们需要进行情景演练。通过模拟真实情况,让参与者了解低血糖的症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三、演练内容 1. 演练前准备:

- 准备模拟场景:选择一个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场景,并安排模 拟患者、目击者和急救人员的角色。 - 提前告知参与者:提前通知参与者演练的时间、地点以及演 练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 准备急救物品:备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如葡萄糖溶液、胰高糖素注射器等。 2. 演练过程: - 演练开始:模拟患者突然出现低血糖的症状,例如头晕、心 跳加快等,目击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 急救步骤:急救人员根据低血糖的症状和参与者的行动做出 判断,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如给患者服用葡萄糖溶液或进行胰高 糖素注射。 - 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参与者需要进行总结和讨论,共同 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保证参与者的安全,避免演练过程中发生任何意外。

2. 协作配合:参与者之间需要密切合作,根据各自角色的要求,进行适当的配合和沟通。 3. 急救措施:参与者应熟悉低血糖的急救措施,如正确使用葡 萄糖溶液、胰高糖素注射器等设备。 4. 急救知识:参与者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了解低血糖的症 状和处理方法。 5. 评估和反馈: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参与者的评估和反馈,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五、总结 通过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急救预案情景演练,能够提高参与 者的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保障糖尿 病患者在低血糖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此外,演练也有 助于发现和解决演练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实际情况的应对做 好准备。 以上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急救预案情景演练的简要说明, 希望能为参与者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支持。

4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护理体会

4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发生原因,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标签: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原因在于胰岛素作用障碍或分泌缺陷,表现为长期的代谢紊乱,严重者身体机能可能发生系统性障碍和衰竭。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常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由于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及延误进食等原因容易发生低血糖,若未及时发现并治疗,则造成患者神经机能不可逆受损,严重者甚至死亡[1]。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发生的原因,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内分泌科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40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8-88歲,病程5-20年。合并肺部感染10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肾病7例,脑血管病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例,冠心病4例。入院时血糖水平最高为2.75mmol/L,最低血糖水平为1.02mmol/L,有不同程度饥饿、心慌、头晕、乏力、疲劳等低血糖症状,采取供糖措施后低血糖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 护理措施 2.1分析发生原因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存在生理功能下降,且经过长期治疗,可能因肝肾功能不全导致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不能正常代谢排出,易导致血糖降低,或未按医嘱量使用胰岛素致使剂量过大发生低血糖。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患者较为多发,低血糖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紧张、焦虑、饥饿、心悸、出汗,血糖下降越快,则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越严重;同时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精神以及心智活动轻度受损,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以及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会表现为呼吸循环衰竭以及昏迷等。因此,给予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2护理干预措施 2.2.1病情观察医护人员交接班时,应详细了解并记录患者病情,明确患者

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临床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临床分析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中低血糖;临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近十几年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糖尿病的达标治疗可以降低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理念推广,在追求达标治疗过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增加。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10例,其中发生低血糖症68例,占21.3%。本文对6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发生低血糖症的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60-93岁,平均(68.7±3.8)岁,病程4个月-30年,平均(20.5±3.5)年。本组病例均有伴发病,分别合并肾病,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冠心病,肝硬化腹水,支气管哮喘,肺炎,尿路感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本组单独使用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或格列奈类药物治疗者8例,α-糖苷酶抑制剂合并胰岛素18例,磺脲类加双胍类10例,单独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者32例。本组使用降糖药物主要为瑞格列奈片(1毫克/次,3 次/日),格列齐特片(80毫克/次,2次/日),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5毫克/次,1次/日),二甲双胍片(500毫克/次,3次/日),阿卡波糖片(50毫克/次,3次/日)。进食延迟或食量过少致低血糖症7例,酒精性低血糖症4例。 1.2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加

拿大糖尿病学会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对低血糖最新的诊断标准,血糖水平≦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1]。 1.3 低血糖症临床表现除具有原发病的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头晕、心悸、出冷汗、饥饿感39例,烦躁、表情淡漠、精神异常8例,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抽搐、偏瘫、昏迷21例,其中误诊为脑血管意外7例。 1.4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处理明确诊断为低血糖症后,立即停用降糖药物,对轻度低血糖反应者,意识清楚者立即进食或口服15-20克葡萄糖可迅速缓解症状。对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缓解(20-100毫升静脉推注),每15分钟监测血糖1次,血糖未达3.9mmol/l以上,然后以5%-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或加用糖皮质激素,意识恢复后监测血糖24-72小时,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伴发症,并发症相应治疗及对症治疗。 2 结果 本组65例经治疗20分钟-2小时后治疗后症状缓解;3例血糖纠正后30分钟仍处于昏迷状态,给予20%甘露醇,氢化可的松,脑细胞营养剂等药物静脉滴注后好转。2例原有冠心病和肾功能不全,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低血糖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状态,血糖降低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时,称为低血糖症。一般人群的低血糖的切点定义为2.8mm0l/l。然而,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欧美最新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症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100例40~79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以10d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手指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有并发症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0.001)。30~49岁年龄段组在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而50~59、60~69岁年龄段组发生低血糖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发生低血糖概率与年龄及并发症的个数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病例经胰岛素治疗之后,年龄和是否有并发症是决定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标签:2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的慢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血糖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长。目前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采用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以此来缓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低血糖症一直被认为与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当、运动过度、口服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应用过量有关[1]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对于胰岛素治疗都存在惧怕的心理,对这种治疗方式比较抗拒,甚至拒绝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要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在内分泌病房以100例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监测三餐前后、睡前、凌晨0 点、3点手指部位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血糖水平,探讨初次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低血糖发作与个体差异的相关性,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1998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2010年6月~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0例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0~79岁,平均52岁。 1.2方法 1.2.1胰岛素治疗方法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睡前注射诺和瑞。 1.2.2分组方法根据并发症数量分为4 组,即第1组无并发症,第2、3、4 组分别为1 个、2个、3个及其以上并发症。并发症的诊断标准根据内科学第6版,包括:糖尿病合并肾病、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根据年龄分为4组,分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临床观察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临床观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有低血糖发生,且多因不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及血糖监测不 当而引发。现就我科27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收集2000~2004年在我院救治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27例。均符合WHO 1998年DM诊断标准。低血糖均符合Whipple三联征且为2型糖尿病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60~85岁,病程2~17年。其中合并DM肾病9例,高血压8例,冠心病、心力 衰竭2例,肝硬化4例,脑梗死、脑出血2例,丙谷转氨酶增高2例。 1.2 用药情况发生低血糖前有10例使用胰岛素(INS)治疗,每天20~46u。单用优降糖者5例,每次 2.5mg,每天3次。单用达美康3例,每次40~120mg,每天2~3次。9例应用磺 脲类(优降糖或美比达或达美康)加双胍类(二甲双胍)合用,治疗每次药量优降糖2.5~ 5mg/次或达美康40~120mg/次;二甲双胍0.125~0.5g/次,均为每天2~3次,个别加用拜 糖平50 mg/次,每天2~3次。1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肾病,同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 1.3 临床表现低血糖发生时间多为夜间、凌晨或空腹状态。27例患者,其中22例表现无力、饥饿、心悸、出汗、手抖、烦躁不安、嗜睡和头晕。5例发展至意识障碍。 1.4 实验测定低血糖反应时即刻取指梢血测定血糖浓度。12例血糖为 2.15~ 3.00mmol/L,9 例血糖为2.10~2.19mmol/L,5例0.19~1.17mmol/L,1例0.14~0.18 mmol/L。 1.5 低血糖治疗因晨起后空腹剧烈运动1例,静推50%葡萄糖液60ml,而后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24h,血糖升至6mmol/L。27例经确诊后立即给予10~60ml50%葡萄糖液静推,5%~10%葡萄糖液静滴,定时监测血糖。个别上升不理想或不稳定,加甲基强的松龙40mg 静推,使血糖维持在6~9mmol/L,经治疗好转。 2 对策 2.1 树立血糖控制新理念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试验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减少糖尿病的慢 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要求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较以往更加严格。但必须同时看到,血糖控制越严格, 相伴而来的低血糖风险也越高,血糖波动的幅度也相应增加,前者益处在一定程度上被后者 抵消。为了趋利避害,取得最佳的临床效益,目前认为,血糖控制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 血糖总体水平的控制;二是对血糖波动性的控制。不可片面强调对血糖的严格控制,而忽视 对血糖平稳的要求[1]。 2.2 监测血糖波动以前主要是通过频繁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来评价日间血糖的波动性,这种 方法对于评价全天血糖波动性有很大的局限性。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通过测定组织间液葡萄糖的浓度来计算血糖浓度,能够适时记录全天血糖波动的情况;连续72h的血糖监测可以获得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高血糖和低血糖时间百分比等多项评价血 糖波动性的指标,为评价日常血糖波动性提供更详细和更具说服力的数据资料,而且还可以 及时发现导致血糖波动性增大的诱因[2]。 2.3 确保血糖平稳鉴于血糖的高波动性导致的低血糖与高血糖具有同样的危害,因此,我们 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性。为此,除了进食要定 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外,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及给药方式也非常重要[3]。 2.3.1 降低空腹血糖的波动性以往通常采取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作为补充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手段。但由于NPH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不能覆盖24h),尤其是注射后仍有血药浓度

糖尿病低血糖症临床验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正在快速增长。最新的研究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1]。所以面对众多糖尿病患者,当医生使用“五架马车”等手段以期调控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时,常常会出现低血糖,即为药源性低血糖症,又叫糖尿病低血糖症。 下面仅以三份病案的分析来简介糖尿病低血糖症: 病例1 刘某:男,41岁。 突发神志不清30分钟,而于2002年6月12日14时30分急来我院求治。患者糖尿病病史16年,近两年因视物模糊,持续蛋白尿,双下肢浮肿,而在家以普通胰岛素10u,日3次餐前皮注治疗。近两天无明显诱因常于夜间(22时左右),出现烦躁不安,饥饿,心悸,冷汗淋漓等症状,进食后得以缓解,故未重视。今日午餐前病情加重,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时发抽搐,而于今日14时30分,急来我院求治。急诊以“1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收入院。 入院后急查血糖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予50%葡萄糖100mL静注,继以5%葡萄糖500mL静点,神志转清,至15时30分,血糖升至5.2mmol/L,症状逐渐缓解。其后以温阳滋肾,消肿利尿为法,金匮肾气汤加减,配合诺和灵30R调控血糖等对症治疗两周,血糖控制满意,症状好转而出院。 [病案分析]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一般血糖低于2.8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2]。其症状包括:交感(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紧张、焦虑、软弱无力、面白、饥饿等;以及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如精神不振、幻觉、躁动、昏迷等。低血糖症的病因很多,据统计可达100多种,但在临床中,若按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来看,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口服药及胰岛素的应用也增多,所以面对众多糖尿病患者,千万要注意糖尿病低血糖症。研究资料表明:对于非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低血糖的标准为小于2.8mmol/L,但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值小于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3]。 本患其因应用胰岛素(2002年当时的经济条件有限而选用普通动物胰岛素),且有糖尿病肾病,极易导致胰岛素的蓄积,为一典型的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因病史明确,症状典型,故临床不难发现,诊治较易。 病例2 周某:男,50岁。 右侧肢活动不灵活1小时,而于2001年10月12日9时来我院求治。患者糖尿病病史10年,近一年用普通胰岛素40U,长效胰岛素20U,日1次早餐前皮注治疗(未监测血糖)。1小时前因与人争吵后,突然头晕倒地,被家人扶起时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言语欠流利,故急来我院求治。门诊经头部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而以“1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腔梗”收入院。入院后查:BP 130/85mmHg,神清体倦,言语欠流利,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右侧肢肌力Ⅳ级,右膝腱本人系期刊之家网就职十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供稿负责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叩1760405151反射亢进,巴氏征±。诊断如前,治疗以降纤酶、阿司匹林,配合川芎嗪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活血化瘀、息风开窍等对症治疗。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于9时40分,渐出现神志不清,中等昏迷,四肢痉挛之症,急复查头CT仍示“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此时急查血糖1.5mmol/L,考虑为糖尿病性低血糖昏迷。急予50%葡萄糖100mL静注,继以10%葡萄糖500mL静点后,诸症逐渐好转,神志转清。其后对症予诺和灵30R调整血糖,余降纤、抗凝等对症治疗共2周,患者血糖控制满意,无偏瘫失语之症,临床治愈而出院。 [病案分析] 昏迷,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是以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为特征的常见急症。常见于全身性疾病(如乙脑等感染性疾病;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甲状腺危象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药物中毒或中暑性高热等中毒及物理性缺氧性损害);以及颅内病变(脑出血、脑损伤等)[4]。但其中万万不能忘记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综上所述,引起昏迷的病因比较多,而对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因脑血管意外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及治疗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及治疗 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症状及病因,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早期预防、及时诊断、正确治疗,降低低血糖的损害,改善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糖尿病;低血糖;病因分析;预防治疗 近年来随着胰岛素的临床广泛应用,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增加,约为24.5%,严重的低血糖症的发生率为0.5%[1],I型糖尿病患者中无意识的低血糖发生率约为25%,其中至少有4%死于低血糖。低血糖的危害远大于高血糖,高血糖风险以年计,低血糖风险以秒计(E)[2] 。可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特别是老年、肾功能减退、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造成患者心里恐惧,影响血糖的有效控制。因此加强对糖尿病低血糖的认识、预防、治疗,对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发展,减少低血糖的危害有重要意义。 1 糖尿病低血糖的诊断 对于非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低血糖的标准为小于2.8mmol/L。而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值≤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3]。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及血糖的下降速率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不典型症状也可能以口唇麻木感、夜间多梦、情绪烦躁或焦虑、注意力不集中为表现。夜间低血糖常常难以发现和及时处理,也有些患者常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2糖尿病低血糖的病因分析 2.1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胰島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主要见于:①胰岛素剂量过大:见于胰岛素剂型及种类选择或抽取剂量错误;②运动:糖尿病患者在运动量过大时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而导致运动后低血糖,尤其当胰岛素注射在运动有关的肌肉附近部位时,还可明显促进胰岛素吸收;③进食不当: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并没有按时饮食或饮食量较少,从而造成低血糖发生;④其他:注射部分环境发生变化。患者注射胰岛素后采用热水浴能够有效的促进胰岛素的吸收;合并肾功能不全。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胰岛素灭活清除能力较弱,造成肾糖原异生能力下降。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致胃排空延迟,发生餐后低血糖。应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种应激,如:感染、创伤等造成手术过程中胰岛素量增加,而在应激缓解后并没有恢复到应激前的胰岛素剂量,从而发生低血糖。 2.2口服降糖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胰岛素促泌剂中,如格列本脲、氯苯磺脲半衰期长(达35h左右),易引起低血糖。 2.3某些药物的联合应用乙醇可抑制肝糖原异生,过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因素与护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因素与护理干预 标签:糖尿病;低血糖;认知功能;护理干预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与并发症日益增高,糖尿病的治疗也更加重要,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明早期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减少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微血管的并发症,随着治疗方案的更新,血糖达标率的增加[1],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也日益突出,现将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收治糖尿病低血糖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09年3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糖尿病低血糖患者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28-77岁,平均64.5岁,病程2-29年,平均13.5年,其中1型糖尿病5例,2型糖尿病57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2例,口服降糖药物15例,胰岛素联合降糖药物的25例。表现不同程度头晕、心慌、出冷汗,个别出现意识混乱甚至昏迷。经进食、口服高渗葡萄糖或静脉输注葡萄糖、吸氧等对症治疗后缓解。 1.2方法 分析导致每位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因素,并分类总结,制定相应护理干预防范措施。 2结果 总结病例分析原因,归纳分为以下几种风险因素。 2.1糖尿病知识缺乏,意识薄弱 多数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够,自行选择药物的种类或剂量,饮食时间与用药时间配合不恰当等,常常诱发低血糖,并且一旦发生低血糖不知如何解决,存在很大风险。 2.2药物使用不当 口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尤其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老年人记忆力不好,反应迟钝,常常多服、重复服用降糖药物;有些降糖药效强,且有积蓄作用,容易造成低血糖,例如优降糖(格列本脲),多数患者由于价格便宜而选择服用;有些药物可以诱发低血糖例如心得安、巴比妥、磺胺类药物、扑热息痛等。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方法、注射部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