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治疗原则和治疗目标

糖尿病治疗原则和治疗目标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目标之宇文皓月创作糖尿病英文简称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中医称之为“消渴”是消瘦烦

渴之意。完整的讲,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

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那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呢,最终我们的治疗达到什么

样的目的,我们才干满意呢,下面我们简单描述一下。

一、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美国有一个叫焦斯林的糖尿病专家就把糖尿病的治

疗比作是驾驶一辆三匹马的战车,这三匹战马分别是:饮食治疗、胰岛素治疗、

(当时还没有口服降糖药)和运动治疗,精辟的提出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原则。

根据中国自己的经验,我国的专家学者又提出了糖尿病五马驾车的治疗原则,这恰恰与去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五个小球理论不谋而合。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应该包含一下五条:

1、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

主要目的是让糖尿病患者真正懂得糖尿病,知道如何对待和处理糖尿病。

2、糖尿病饮食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很重要,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控制和治疗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做到合理用餐,可以给糖尿病的其他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3、糖尿病运动治疗:

糖尿病患者做到适量的运动,可以坚持血糖水平的正常和身体的健美,糖尿病患者适合的运动是“有氧运动”即能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送及利用的耐久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时间长、不中断、有节奏。与此相反的“无氧运动”则不适宜糖尿病患者,如高强度的剧烈运动。

4、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在单纯饮食及运动治疗不克不及是血糖维持基本正常水平时,需要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并根据临床需要,服用降脂、降压及其他药物,使病人维持全面正常的状态。

5、糖尿病的病情检测:

病人需要定期做血、尿各项指标,心电图以及眼底的检查,以判断病情的发展情况,指导治疗。

只要认真掌握好这五条原则,或者说是驾驶好这五匹战马,糖尿病患者病情还是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的,防止急性或是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到什么样的情况,才干是我们要求的

目标呢,专家总结,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共分为三条,以下我们说一下都有哪三条。

1、使病人的糖、脂肪、蛋白质、水、盐及酸碱代谢坚持平衡,

防止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具体的说,就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蛋白质、血脂值、以及血液中的水、盐分和酸碱度都维持在基本正常的水平,不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急性并发症。

2、使病人不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或者是防止慢性并发症的进

展,尽量减轻这些并发症所造成的失明、尿毒症、肢体残废和过早死亡。

3、使糖尿病儿童及青少年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所

有糖尿病人坚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有从事正常工作和日常活动的能力,享受和非糖尿病者一样的高质量的生活和基底细同的寿命。

临床治疗研究发现,糖尿病的预期的目标以现在的医疗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糖尿病治疗大全

糖尿病治疗 一、治疗原则及治疗目标 (一)现代综合治疗原则 1 现代综合治疗:199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糖尿病现代综合治疗的五项原则: (1)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饮食控制的目的是既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减轻体重,又达到合理膳食,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 (2)运动疗法:是肥胖的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型)的主要基础治疗手段,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3)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治疗的中心环节之一,只有及时监测糖尿病的病情变化,才能及早调整治疗措施,达到良好的控制。 (4)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也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包括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其中合理选择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是治疗的重点,治疗达标是其目的。 (5)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教育可使患者成为了解自己病情最准确的撘缴鷶,有利于配合医生的治疗。 有的学者按照上述五方面措施及要求,将其归纳为五句格言: 饮食治疗终身如日,此为基础; 运动疗法活动适量,贵在坚持; 药物疗法讲究效果,治必达标; 教育科学引人入门,知术通理; 血糖监测合理调控,持之以恒。 2 Ⅰ型糖尿病:在实施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Ⅰ型和Ⅱ型治疗原则是有区别的。Ⅰ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

(1)胰岛素治疗应一步到位:一旦确诊为Ⅰ型糖尿病,必须及时应用胰岛素,尽快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 (2)正确处理缓慢进展型糖尿病:该型的临床病程与Ⅱ型相似,但磺脲类药物可促其β细胞加速损害,而使之很快演变为完全性的Ⅰ型糖尿病,因此如果诊断该型可能性大,则应及早使用胰岛素治疗,这样对其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减缓病情进展与恶化,并减少酮症倾向。 (3)及时采用DCCT治疗措施:DCCT即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本试验证明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其接近正常,能有效地延缓Ⅰ型糖尿病病人的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并减慢其病程。在胰岛素常规治疗情况下,若不能获得良好控制,应及早接受强化治疗方案。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使用外源性胰岛素,使血浆胰岛素水平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并维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 (4)自我监测血糖:Ⅰ型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较快,应依靠自我监测,调整和维持治疗达标。 (5)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均应突出Ⅰ型的特点,同时应注意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对病情控制的影响,更仔细地做好糖尿病教育。 3 Ⅱ型糖尿病:除糖尿病治疗的一般原则外,如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自我监控,还应突出以下方面: (1)实施阶段性治疗:肥胖者与非肥胖者的治疗应有区别,具体方法请参见糖尿病阶段治疗部分。 (2)必要时用胰岛素治疗:采用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是:非肥胖者,病程长,经过阶段性治疗、饮食疗法和合理调整口服降糖药后,仍治不达标者;确认磺脲药治疗失效者;急性代谢紊乱、应激状态、妊娠等情况。 (3)磺脲类药(SU)加小剂量胰岛素联合治疗: SU可促进胰岛素释放和改善外周胰岛素的敏感性(详见SU作用机制),小剂量外源性胰岛素可纠正低胰岛素血症,从而抑制肝糖生成并促进葡萄糖利用,其最终目的是利用较小的生理剂量胰岛素,以打破慢性高血糖所致的恶性循环。 (4)胰岛素强化治疗:经上述联合治疗2~3个月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即不能达标者,应采用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适用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有胰岛素抵抗的Ⅱ型患者。 (二)糖尿病治疗目标1 糖尿病治疗目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目的包括以下8个方面: (1)消除糖尿病症状,让病人自我感觉更舒适。有些病人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但血糖控制并不好,应引起注意。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寿命。药 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可 以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的药物进行治疗。 一、个体化治疗原则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情、生活方式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药物 治疗应该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在开始治疗时,应 综合考虑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分泌功能、胃肠道反应、心血 管风险等多个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通过调节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般 来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应在3.9-7.2mmol/L之间,餐后血糖应在3.9-10.0mmol/L之间。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因素,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并相应地调整药物的使用。 三、口服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管理的主要药物之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 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分泌剂等。二甲双胍是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肝脏对糖的产生、提高组织对 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 者个体化的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四、胰岛素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可能无法有效地控制血 糖水平,此时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治疗可以通过补充外 源性胰岛素,提高胰岛素浓度来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治疗的剂量应 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糖控制目标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五、药物联合治疗 针对某些糖尿病患者,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此时可以考虑采 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可以互补作用,加强降糖效果,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 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分泌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定期复查血糖 并进行相应调整。 六、合理用药 糖尿病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合理用药原则,遵守医生的建议,并按照 规定的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药物的选择、剂量的调整应由专业医生 进行,患者不应自行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同时,应定期进行 血糖监测,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应及时咨询医 生并进行调整。 总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合理选择药物, 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胰岛素分泌功能进行定期调整。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改善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有数百万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治疗目标、常用药物和用药原则等内容。 一、治疗目标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血糖水平控制的好坏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息息相关。药物治疗的目标是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二、常用药物 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常见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糖水平。 2. 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类药物是必不可少的治疗药物。胰岛素类药物可以分为快速作用型、中等作用型和长效型等多种类型,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法。 三、用药原则

1. 个体化用药: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各异,因此用药也应该个体化。 医生在给糖尿病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合 并症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从而确定最适合患者的药物组合和用量。 2. 合理搭配用药: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来降低血 糖水平。合理搭配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患者需定期向医生报告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3.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掌握疾 病的控制情况。如果发现血糖水平偏高或偏低,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4.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 道不适等,及时向医生反馈情况,以便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四、其他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采取其他治疗方法来改善病情。例如,合理饮食控制、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都对糖尿病 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患者应积极参与治疗,与医生密切合作,共 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结: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个体化用药、合理 搭配用药以及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基本原

一、糖尿病的诊治指南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诊治指南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 WHO)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 或OGTT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 二、糖尿病的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治疗还应包括降压、调脂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等措施。 1.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治疗流程图

2.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 3.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诊治指南 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较常见,典型表现为TG增高,HDL-C降低。小而密LDL-C、糖基化和氧化LDL-C增加,这种增加并不一定伴有LDL-C总水平的增加。多数研究认为,在2型糖尿病,Lp(a)水平不增加。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控制目标参考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和西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5年(第四版)见上表。 1)调脂治疗 1)高LDL-C的治疗:ADA建议糖尿病合并有冠心病或大血管疾病,当LDL-c≥2.6mmol/L 时,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开始药物治疗;如果不伴有冠心病或大血管疾病,当LDL-c≥3.35mmol/L时,开始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如LDL-C在2.6~3.35mmol/L 之间时,可先饮食、运动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加用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次选胆酸结合树脂或非诺贝特(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当LDL-C较高,治疗未达标时,可考虑加大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如他汀类药物与胆酸结合树脂合用等。 2)高TG的治疗: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和严格控制血糖。血糖已尽可能得到控制后,可考虑药物治疗。TG在2.3~4.5mmol/L时开始药物治疗,首选贝特类药物,他汀类在治疗高TG伴高LDL-C时有一定疗效。 3)混合性高脂血症(高LDL-C和TG)的治疗: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用他汀类药物,较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TG水平。如LDL-C已达标,TG≥2.3mmol/L可考虑替换为纤维酸类或与他汀类合用,这种合用会增加肌病的危险,应特别谨慎使用。在某些情况下,TG>5.6 mmol/L,治疗目标首先是通过降低TG来防止急性胰腺炎,只有当TG降到TG<5.6 mmol/L时,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降低LDL-C上。

糖尿病的用药指导

糖尿病的用药指导 【疾病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是因体内胰岛素分 泌缺陷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高血糖 为主要的共同特征。 分类: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是指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可发生在 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青幼年。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较明显,有发生酮 症酸中毒的倾向,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是指由于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引起的糖尿病。多 发于成年人或老年人,体型多肥胖,大多数病人起病缓慢,病情较轻。无酮症酸中毒倾向,但在一定诱因作

用下,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 临床表现: 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不少患者首先表现为并发症的症状,如屡患 疮疖痈肿、皮肤溃烂、尿路感染、胆囊炎、结核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动脉硬化、冠心病、脑 血管病变、肾脏损害、周围神经病变、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等。 治疗: 1.治疗原则 糖尿病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具体原则包括五个方面:①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目的是让糖尿病 患者真正懂得如何对待和处理糖尿病;②饮食治疗。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等,给糖尿病的其他治疗手 段奠定基础;③运动治疗。让病人长期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持血糖水平的正常;④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在单纯饮食及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维持基本正常水平时,适

当选用口服降糖药、中成药或胰岛素,使患者血 糖维持正常的状态;⑤糖尿病的病情监测。定期进行血、尿各项指标,心电图以及眼底检查,以期仔细了解 病情,指导治疗。 2.治疗药物分类 (1)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对胰岛功能完全破坏的患者,本类药物的治疗 效果不佳。本类药物起效慢,故一般提前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而且该类药物作用时间长,均易引起低血糖反 应。常用药物有优降糖(格列本脲)、美吡哒(格列吡嗪)、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亚莫 力(格列美脲)等。 双胍类主要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并增加胰岛素在外周组织(如肌肉)的敏感性。单独使用本类药物不会 引起低血糖,但可引起胃肠系统的不适感而减少食欲,故可降低体重。本类药物尤其适合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

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

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 引言 本文旨在提供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以帮助医疗 工作者在基层医疗中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治疗糖尿病。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定义,糖 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 ≥11.1mmol/L。 基层合理用药原则 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剂量和监测频率等。 2. 首选药物:对于大多数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法,如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等。 3. 药物联合治疗:如果单一药物无法达到预期的血糖控制效果,可考虑联合使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4.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5. 其他治疗措施: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对于糖尿病患者也非常重要,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疗效评估与调整 1. 疗效评估指标:通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2.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合理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频率,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特殊人群用药 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需特别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2. 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多种疾病的并存,药物的选择应更加谨慎,并根据个体化情况调整剂量和监测频率。 3.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降糖治疗外,还需注意选择对心血管疾病有益的降糖药物。 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的相关内容,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营养治疗建议。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目标是控制患者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血脂和血压等代谢指标,同时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素摄入。具体而言,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以下营养治疗原则: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包括鱼、肉、蛋、奶、豆类等; 多吃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制定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计划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情等个人信息,计算出每日所需的总能量摄入量。在此基础上,按照上述营养治疗原则,合理安排膳食结构,确保患者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素摄入。

医学营养治疗实践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下面将针对不同的营养素摄入进行详细介绍: 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患者体内主要供能物质,因此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对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0%-60%,并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等。 膳食纤维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延缓胃排空时间、降低餐后血糖和改善血脂水平。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不少于30g。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每日脂肪摄入量,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30%以下,同时尽量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肥肉等。 糖尿病患者体内蛋白质代谢紊乱,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和血脂异常。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豆类等。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过多摄入动物性油脂和加工肉制品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肥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本文将介绍

糖尿病治疗原则和治疗目标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目标 糖尿病英文简称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中医称之为“消渴”是消瘦烦 渴之意。完整的讲,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那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呢,最终我们的治疗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我们才能满意呢,下面我们简单描述一下。 一、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美国有一个叫焦斯林的糖尿病专家就把糖尿病的治疗比作是驾驶一辆三匹马的战车,这三匹战马分别是:饮食治疗、胰岛素治疗、(当时还没有口服降糖药)和运动治疗,精辟的提出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原则。 根据中国自己的经验,我国的专家学者又提出了糖尿病五马驾车的治疗原则,这恰恰与去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五个小球理论不谋而合。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应该包括一下五条: 1、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 主要目的是让糖尿病患者真正懂得糖尿病,知道如何对待和处理糖尿病。 2、糖尿病饮食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很重要,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控制和治疗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做到合理用餐,可以给糖尿病的其他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3、糖尿病运动治疗: 糖尿病患者做到适量的运动,可以保持血糖水平的正常和身体的健美,糖尿病患者适合的运动是“有氧运动”即能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送及利用的耐久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时间长、不中断、有节奏。与此相反的“无氧运动”则不适宜糖尿病患者,如高强度的剧烈运动。 4、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在单纯饮食及运动治疗不能是血糖维持基本正常水平时,需要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并根据临床需要,服用降脂、降压及其他药物,使病人维持全面正常的状态。 5、糖尿病的病情检测: 病人需要定期做血、尿各项指标,心电图以及眼底的检查,以判断病情的发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原则和建议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原则和建议 一、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在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三级预防中发挥作用。 二、糖尿病中医药治疗概述 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病”或“糖络病”等。经典名方如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消渴方、白虎加人参汤等方药沿用至今。近年来单体如黄连素、民族药如苗药糖宁通络等研究得到国际关注。 糖尿病中医辨证方法包括:三消辨证、三型辨证(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分类辨证(脾瘅、消瘅)等。病程可分为郁(前期)、热(早期)、虚(中期)、损(晚期)4个自然演变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核心病机进行分型论治,具体可参考《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中医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三、糖尿病中医药治疗建议 1.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可联合口服天芪降糖胶囊。 2. 2型糖尿病(T2DM)气阴两虚证,在应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可加服津力达颗粒。 3. T2DM早中期:肠道湿热证可口服葛根芩连汤;肝胃郁热证可口服大柴胡汤加减。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目络瘀阻证,可口服芪明颗粒。 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络阻证,可口服木丹颗粒,配合针刺、熏洗等治疗改善症状。 6. T2DM常规治疗基础上,可配合针刺协同增效。 四、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一)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1.天芪降糖胶囊:在一项纳入420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REDUCES研究中,该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12个月,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3 2.1%。一项纳入1 027例IGT患者的Meta分析表明,该药降低IGT患者糖尿病发生风险45%。 2.金芪降糖片:在一项纳入4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服用该药12个月,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42%。 (二)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1.津力达颗粒:在一项纳入192例T2DM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中,服用二甲双胍稳定剂量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该药可使血糖进一步下降,提高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口渴、乏力、便秘等症状。一项纳入1 820例T2DM患者的荟萃分析表明,在常规降糖基础上加服该药,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一步下降,改善胰岛功能,并减轻体重。 2.天麦消渴片: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表明,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该药联合常规治疗,降低HbA1c和体重指数(BMI)。

治疗糖尿病要遵循的四点治疗原则

治疗糖尿病要遵循的四点治疗原则 糖尿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在治疗糖尿病时要遵循四点原则。糖尿病教育,普及糖尿病知识十分重要,特别是对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及其亲友;糖尿病人的饮食要注意“甜食不吃,水果少吃,主食限量,少吃多餐,远荤近素,戒酒忌咸”几个方面;运动要做些低强度、长时间的活动,最佳时间是餐后一小时开始,运动强度要使自己的心率控制在170减去年龄次每分钟的数值以下; 药物治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经常调整用药方案,该用胰岛素就要毫不犹豫地注射胰岛素治疗,力争把相关监测项目达标。 同时,要想知道治疗是否达标,仅靠测一下空腹和餐后血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经常查一下24小时尿糖定量、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来了解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情况。有条件的最好做一次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波动的情况。此外还要注意血脂、血压、肝肾功能等指标。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者作用障碍而导致的一组临床多代谢紊乱综合征,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这种多元代谢紊乱和长期的高糖毒性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从而致残致死,如酮症酸中毒、视网膜出血、心梗、中风、下肢坏疽、肾功能衰竭等。所以一旦确诊为糖尿病,不管有没有症状,一定要认真对待,坚持有效地治疗。 糖尿病治疗四“要”:①要长期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很多人由于发现晚、治疗不当,硬把糖尿病给治成了终身病。一旦胰岛功能衰竭,心、脑、眼、肾等并发症出现,根据目前的医学水平要想根治还较困难。糖尿病可以控制,但需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即使你的血糖、尿糖、血脂、血压等都达到了正常值,也不要轻易停药,可以减少剂量维持,注意经常复查,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病好了而完全放弃治疗; ②要综合治疗所谓综合治疗,就是通过糖尿病科普教育,在掌握一定糖尿病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饮食调整、运动、药物、自我监

糖尿病治疗原则总则

原则总则 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包括: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合理用药。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一、免疫治疗 在目前医学领域中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最新的治疗糖尿病方法增加了免疫治疗方法,以提升人体免疫系统来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比如日本进口免疫物质的“八/佰/壹/电/粉”效果就很好! 这种物质可以纠正糖尿病患者的酸中毒。这种酸中毒不是医学上一般酸中毒的概念,日本专家在研究这种物质对于"糖尿病"的过程中发现了胰岛的环境问题,胰岛在正常生理环境下,其酸碱度(P H值)应在弱碱(7.35-7.45)状态下,胰岛才处于正常功能,而"糖尿病"人的发病原因就是胰岛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造成糖代谢的功能下降。因此它可以修复胰岛素功能。 二、营养治疗 1、计算总热量 按照性别、年龄、身高查表或者简易公式获得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参照原来生活习惯等计算总热量。休息状态成年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kcal,根据体力劳动程度做适当调整,孕妇、乳母、儿童、营养不良者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酌情增加。肥胖者恢复体重应酌情减少,酌减恢复体重 2、营养物质含量 糖类约占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粮、面和一定量杂粮,忌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15%,伴有肾功能不全者,蛋白摄入减量(遵医嘱),脂肪约30%,控制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mg/天。 3、合理分配 每克糖、蛋白质(4kcal),每克脂肪(9kcal),将热量换算成食品后制定食谱,根据生活习惯、病情和药物治疗进行安排。早中晚食物量可以按照1:2:2,或 1:1:1分配。 4、随访 以上仅是原则估算,肥胖者在措施适当的前提下,体重不下降应该进一步减少饮食;消瘦的患者如果体重有所增加,其饮食方案也应该调整,避免体重继续增加。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和目标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和目标 合同书 甲方:医院/医疗机构名称 地址: 联系人: 电话: 乙方:患者姓名/病人 鉴于: 1. 乙方为糖尿病患者; 2. 甲方是一家具备资质和能力进行糖尿病治疗的医院/医疗机构; 3. 乙方希望接受甲方提供的糖尿病治疗服务; 以下为双方达成的协议内容: 第一条:治疗原则 1. 甲方将根据乙方的病情,制定适合乙方的糖尿病治疗方案; 2. 甲方将遵循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包括但不限于健康饮食、合理运动、药物治疗等; 3. 甲方将根据乙方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检查和随访,以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4. 乙方在治疗期间需按照甲方的指导和医嘱进行生活方式和饮食的调整,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与甲方沟通。

第二条:治疗目标 1. 甲方将根据乙方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制定合理的治疗目标; 2. 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控制血糖、保持血压和血脂的正常水平、预防和 处理糖尿病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3. 乙方在治疗期间需配合甲方的治疗措施和建议,积极参与治疗计划,遵守医 生的嘱咐或建议。 第三条:诊疗费用及支付方式 1. 乙方接受甲方提供的糖尿病治疗服务,需支付相应的诊疗费用; 2. 诊疗费用包括门诊挂号费、检查费、药物费用等,具体费用根据乙方的病情 和治疗方案而定; 3. 乙方支付费用的方式为现金支付/医保支付/其他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4. 乙方应按时支付所需费用,如有未支付的费用,甲方有权停止提供治疗服务。 第四条:保密义务 1. 甲方对乙方的病情和个人信息具有保密义务; 2. 乙方的个人信息只能在甲方内部使用,未经乙方许可,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第五条:终止协议 1. 若乙方不再需要甲方提供的治疗服务,可书面通知甲方终止协议; 2. 若乙方不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甲方有权终止协议。 第六条:争议解决 1. 出现本协议履行过程中的争议应及时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上患糖尿病的人数越来越多。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它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 轻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在进行药物治疗时,糖尿病患者需要遵 循一系列的原则,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腺苷酸酶抑制剂 腺苷酸酶抑制剂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见药物,其作用机制是 通过抑制腺苷酸酶的活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腺 苷酸酶抑制剂有胰岛素促泌剂和降糖素类药物。在使用腺苷酸酶抑制 剂治疗时,应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剂量的选择、用药频率的确 定和联合用药的考虑。 2. 血糖调节药物 血糖调节药物主要用于控制血糖水平,包括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和血糖降低剂等。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是治疗1型糖 尿病和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在选择和使用血糖调节 药物时,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个体化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药物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病情、代谢状态和合并症等特点进行调整。不同类型和阶 段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和血糖监测结

果进行调整。同时,糖尿病治疗也应该与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治疗的体系。 4. 遵循用药原则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必须遵循用药原则,包括正确选择药物、合理 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并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药物 治疗需要进行血糖监测,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患者需 要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监测和指导。 5. 注意药物副作用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处理。常见的药 物副作用包括低血糖、胃肠道反应、体重增加等。出现副作用时应及 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或更换药物。此外,还需 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合使用。 总结起来,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是个体化的治疗,符合病情 和血糖控制需求。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遵循用药原则,正确选择药物,合理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并及时处理药物的副作用。糖尿病的 治疗是一个综合性工程,药物治疗应该与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患者需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监 测和指导,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糖尿病的西医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西医治疗原则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发病率。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和管理并发症。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西医治疗原则,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一、控制血糖 1. 药物治疗 西医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口服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来控制血糖水平。胰岛素注射常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调节血糖水平。 2. 个体化治疗 西医治疗糖尿病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方式,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史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标。 二、改善生活方式 1. 饮食调控 合理的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关键。患者应遵循医生提供的饮食方案,限制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

适度的能量摄入。此外,均衡饮食也包括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并注意饮食的分配和时间。 2. 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并提高体内胰岛素的利用率。糖 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 车等。此外,力量训练也对增加肌肉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益。 在进行运动时,患者需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调整。 三、管理并发症 1. 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药物和生活方式的效果。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血糖仪测量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根据血糖 监测的结果,可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措施。 2.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眼 部病变等。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是严密控制血糖,同时注重血压和血脂 的控制。定期进行肾功能、心电图和眼科检查是必要的,以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在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 式和管理并发症。合理的药物治疗、个体化方案的制定、合理饮食和 适度的运动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定期监测血糖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调控目标的首要原则是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 一、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常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单药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者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可进行二联治疗,加用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TZDs、SGLT2抑制剂、胰岛素或GLP-1受体激动剂。三联治疗:上述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可以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如三联治疗控制血糖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多次预混胰岛素)。采用多次胰岛素治疗时应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手段,包括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营养诊断、制定相应营养干预计划,并在一定时期内实施及监测。此治疗通过调整饮食总能量、饮食结构及餐次分配比例,有利于血糖控制,有助于维持理想体重并预防营养不良发生,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治疗、自我管理以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7膳食指南及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5)的要求,确定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目标: 1.维持健康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重的目标是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消瘦者应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2.供给营养均衡的膳食,满足患者对微量营养素的需求。 3.达到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降低HbA1c水平。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症,老年糖尿病病人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40%以,上,且90%以上为型糖尿病。病因与遗传、老龄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减少、肥胖、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有关。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导致功能衰竭,成为致残、病死的主要原因。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性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治疗原则为早期治疗、长期治疗、个体化治疗。从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检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5个方面综合治疗。治疗目标既要控制血糖,又要防止低血糖,空腹血糖≤7.8mmol/L。 (1)疾病特点 1. 代谢素乱症状群不明显,并发症多; 常并发感染(疖、痈、真菌性阴道炎、尿路感染、肺结核等)、大血管病变(冠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等)、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在应激(感染、手术、外伤、心脑血管急症等)状态下,容易发生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不常发生酮症酸中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次是糖尿病肾病。 2.常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老年糖尿病病人体形偏胖,起病隐匿,往往因糖尿病并发症就医时才确诊为糖尿病。常以反应性低血糖为首发症状。尿糖与血糖不成正比,餐后2h血糖比空腹血糖更能及时反映血糖升高情况。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据统计。约70%的老年糖尿病病人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病史超过2--3年者,约60%含并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病足。病史超过10--15年者约50%出现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或青光眼等,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住院健康教育 (1)检查配合指导: 注意监测血糖。 治疗指导

血糖控制目标

血糖控制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血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一个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预防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控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糖水平的控制、饮食的控制、体重的控制、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首先,控制血糖水平是血糖管理的核心,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血糖水平的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人的年龄、病情、并发症情况等因素来制定。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控制在4.4- 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小于10.0mmol/L,糖 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7.5%之间。通过持续监测血 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使血糖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饮食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控制脂肪的摄入,合理搭配蛋白质的摄入量。定时进餐,避免过量进食,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此外,还需要适量饮水,避免饮酒和吸烟,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压力。 此外,体重的控制也是血糖控制的目标之一。糖尿病和超重或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建立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计划,适量增加运动量,帮助消耗多余的能量,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根据个人血糖水平和治疗需求,医生会给出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定期复查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 最后,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血糖控制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定期锻炼,增加体力活动量,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减轻压力,遵守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综上所述,一个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必须包括血糖水平的控制、饮食的控制、体重的控制以及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通过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治疗规范

糖尿病 [概述] 糖尿病是一类特征为高血糖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或两者兼有。高血糖的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食、多饮、体重下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若不及时纠正可威胁生命。糖尿病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器官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脏和血管的长时间损害,功能紊乱直至器官功能衰竭,而成为糖尿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根据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消渴病是一致的。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糖尿病早期和轻症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当持续高血糖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长期慢性高血糖可出现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足及多种感染。 二、实验室检查与监测 (一)尿糖测定:尿糖检测简便易行,除老年人和肾功能不良者外,一般可作为监测病情和治疗的参考。具体有以下三种检测方式: 1、餐前尿糖定性试验:可用尿糖试纸监测,于餐前1小时排空膀胱,然后于餐前半小时留尿监测; 2、分段尿糖定量:即分别留0~6、6~12、12~18、18~24时四段尿,分别进行尿糖测定,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不同时相尿糖的丢失情况; 3、24小时尿糖定量:即留取一昼夜尿作尿糖定量,可了解全天尿糖丢失情况。 (二)血糖测定:是监测病情与治疗的主要指标。 1、血糖测定方法:目前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所用仪器有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家用血糖仪,前者多采静脉血用血浆或血清测定,后者采毛细血管血测定,所得结果静脉血浆或血清血糖值比全血值约高12%~14%(10~15mg/dl)。 2、取血时间:强调要同时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因可能受黎明现象或Somogy效应影响,往往空腹高血糖并不能反映真实血糖水平,所以应同时测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病人至少应每2~4周测一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有条件自备家用血糖仪者,应每周测一天4点血糖(三餐前加晚上睡前)或7点血糖(即三次餐前、三次餐后2小时和晚上睡前),以便调整胰岛素剂量。 (三)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用果糖胺法测定血糖化血清蛋白可反映测定前2~4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四)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HbA1C是指血红蛋白A链上的缬氨酸与葡萄糖分子呈非酶促结合,这一过程缓慢稳定持续于红细胞寿命的全过程,能反映测定前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为4%~6%。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结合血糖测定是对糖尿病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五)胰岛素与C肽测定:一般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病人血内胰岛素或C肽浓度,可以直接了解病人的胰岛功能,由于胰岛素与C肽从胰岛B细胞等分子释放入血,两者反映胰岛功能的意义相同,只是C肽测定不受病人注射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1型糖尿病人由于B细胞大量被破坏,其胰岛素C肽水平低,对糖刺激无反应,2型糖尿病人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正常或增高,但服糖刺激后高峰延迟,因此测胰岛素C肽可作为区分1、2型糖尿病的参考。 (六)血脂测定:糖尿病人多伴有血脂异常,故应定期测定血脂如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等。 (七)尿酮体测定:可及时发现糖尿病酮症及服用双胍类降糖药(降糖灵)引起的酮尿。 (八)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脏损害。 (九)胰岛素抗体(A-INS)测定:可用于监测糖尿病的疗效。抗体水平升高,可引起夜间自发性低血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正常参考值≤3.5%(半定量法,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的百分数)。 (十)胰岛细胞抗体(ICA)测定: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ICA与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联合检测,对1型糖尿病阳性预选值约为90%。 三、WHO糖尿病诊断与分类标准(1999年) (一)诊断标准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3、FPG<6.1mmol/L(110mg/dl),为正常血糖; 4、餐后2h血糖(2hPG)<7.8mmol/L(140mg/dl),为糖耐量正常; 5、2hPG>7.8mmol/L(140mg/dl),但<11.1mmol/L(200mg/dl)为糖耐量损伤(IGT); 6、FPG≥6.1mmol/L(110mg/dl),但<7.0mmol/L(126mg/dl),为空腹血糖损伤(IFG)。 对下列无症状或诊断者需要重复FPG或作OGTT。年龄>40岁FPG正常者每年复查FPG或每3年查OGTT。下列情况应复查OGTT:①IGT或IFG;②肥胖;③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者;④GDM或分娩巨大婴儿(>4kg)史;⑤有高血压,BP≥18.7/12.0Kpa(140/90mmHg);⑥HDL≤0.9mmol/L(35mg/dl),TG≥2.8mmol/L(250mg/dl);⑦属高危种族。 (二)糖尿病分型 1、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及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自身免疫性有自身免疫标志如血中ICA、GAD阳性,而特发性则找不到自身免疫改变证据。 2、2型糖尿病包括胰岛素抵抗(IR)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IR2种情况。 3、妊娠糖尿病(GDM)保留但只限于妊娠期内发现的糖尿病和IGT,且于分娩6周后必须重复OGTT,再确定有无糖尿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