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迷宫实验

迷宫实验

迷宫实验
迷宫实验

迷宫实验

《迷宫》实验报告实验

名称

迷宫

引言

用迷宫(迷津)研究学习始于20世纪初。迷宫的种类很多,结构方式也不一样(本迷宫难度中等),但它们都有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途径与从此分出的若干盲巷。迷宫的学习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一般的方位辨认;(2)掌握迷宫的首段、尾段和中间的一两个部分;(3)扩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间图形;(4)形成机体对空间图形的自动化操作。被试的任务是寻找与巩固掌握这条正确途径。迷宫的学习与被试的智商有关,它涉及被试的空间定向能力、思维、记忆等诸多方面。

1899 年,斯莫尔(W. S. Small ) 让白鼠学习一条相当复杂的迷津通路。通过研究他认为,白鼠迷宫学习所依靠的主要是触觉和动觉记忆。1912 年希克思(V. C. Hicks) 和卡尔把迷宫用于研究人类学习。泊金斯(Perkins,1927)最早使用这种在手指迷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简便、最常用的触棒迷宫(pencil maze)。Tolman在1948年提出“认知地图”的概念,用于解释动物完成迷宫任务的成绩。他认为“在大鼠的脑中建立了某种类似于环境地图的东西”,使得它们重组获得的空间信息以建立关于环境的认知表征。虽然“认知地图说”还是一个假说,但我们也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的迷宫学习进程。近年来,学者们则利用迷宫进行逆反学习能力的研究。而在特殊教育领域,也利用迷宫队正常人和盲人进行了触棒迷宫的对比试验,并得出了盲人心理的巨大补偿作用和学习潜能的结论。

在此迷宫实验中,被试需要排除视觉条件,用小棒从迷宫起点沿凹槽移动到达终点,记录被试所花的时间和错误次数,并且重复进行实验。本实验做出如下假设:(1)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被试每次实验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减少(2)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被试的错误次数呈减少趋势。

实验方法1、将主机与附机EPT713迷宫装置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调节遮挡板,以使被试不能看到盲道。

2、指导语:这个一个迷宫实验,你要在排除视觉条件下,尽快学会走迷宫,中间不要停顿,要积极运用动觉、记忆和思维,期间若触棒进入盲巷并到达盲巷终点,仪器会发出蜂鸣声并记错一次,到达终点,会长鸣一秒。当你连续三次无错走完迷宫,主机背后黄色指示灯亮,提示实验结束。

3、主试根据显示屏内容设置:联机模式→学号→姓名,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

4、被试看到绿色指示灯亮,手握触棒(使用优势手),由主试带入放在起点位置,按指导语提示开始测试。当被试走完一次迷宫后,主试再次带入被试手握的触棒放到起点位置,再次开始走迷宫;直至连续3次无出错走完迷宫。黄色指示灯亮,提示实验结束。

5、主试打印数据,换被试按方向键,进入测试,内存80%表示还可以做4个被试。

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结果的文字解析和相应的图表。

迷宫实验记录图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

次数

系列1系列2系列3

粉色折线为所用时间蓝色折线为错误次数

实验讨论内容

1、关于实验变量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学习走迷宫的遍数,因变量有两个: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因此本实验是一个多因变量实验设计。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都能很好地进行操作性定义,都可以进行准确地量化。

2、误差分析及原因探讨

在实验过程中,错误的次数过多,所用时间过长,错误提醒时的蜂鸣声和大脑疲劳都可能让被试产生烦躁等消极情绪,导致实验时耐心的逐渐丧失,此时如果继续实验则可能导致所用时间和错误次数的增加,此时的数据会影响结果的分析。所以在被试感到疲劳时需要让被试休息进行调整,防止出现误差影响实验结果。另外环境的适宜程度有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实验中注意控制无关变量。

3、关于实验的分析

根据被试的口头报告,被试在排除视觉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动觉、触觉和记忆获得迷宫路线的信息,被试先对迷宫的整个路径形成整体印象,然后通过分段学习记忆,根据走过的错误经验,渐渐地摸索出了路

迷宫实验记录图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线,最终掌握迷宫的结构。而由于被试是一个人的,本实验无法分析迷宫学习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不过与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大致得出,不同的人学习迷宫所需要的时间和错误次数是不一样的,因此可认为个体差异对迷宫学习有影响,但性别差异对迷宫学习的影响不大。

结合实验结果对实验研究的内容进行详细地讨论分析。

实验结论1、随着学习变数的增加,走完迷宫所需要的时间整体呈减少趋势。

2、随着学习变数的增加,完成一次迷宫的错误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实验中被试任务较难,需要时间较长。由于实验台少学生多,每个实验台上有六个学生所以有些学生并没有做完实验没有学会迷宫,他没有找到自己的数据。

2、迷宫实验是要求被试集中精力形成迷宫的认知地图,但是由于实验室学生人数多,环境嘈杂,致使被试不能全神贯注学习迷宫,影响实验结果。

3、由于师生对实验台操作的不熟练,实验操作中有些失误,过后老师做了修正。

参考文献1、刘芳娥,刘利兵,化前珍,杨芳,于军.褪黑素对睡眠剥夺大鼠

记忆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03):147---149.

2、胡镜清,温泽淮,赖世隆. Morris水迷宫检测的记忆属性与方法学

初探[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02)

3、薛丹,徐淑萍,刘进修,刘新民,李澎涛,刘华钢. 水迷宫实验中三种

品系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比较[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0(02)

附录

迷宫实验记录表

自变

因变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所用时间137.283 95.235 81.526 76.934 78.146 57.469 60.193

(秒)

错误次数

(次)

7 5 2 6 1 0 2

自变量

因变量

实验次数

8 9 10 11 12 13 14

所用时间

(秒)

105.998 67.891 58.125 75.909 73.969 77.051 56.118

错误次数

(次)

5 3

6 0 0 2 1

自变量

因变量

实验次数

15 16 17 18 19 20 21

所用时间

(秒)

81.157 54.591 61.601 43.385 71.371 45.577 45.818

错误次数

(次)

0 1 1 2 0 1 2

自变量

因变量

实验次数

22 23 24 25 26 27 28

所用时间

(秒)

41.983 37.367 50.721 49.857 38.543 36.612 35.071

错误次数

(次)

0 5 0 1 1 0 1

自变量

因变量

实验次数

29 30 31 32 33 34 35

所用时间

43.414 34.940 38.677 (秒)

0 0 0 错误次数

(次)

迷宫实验实验报告

迷宫实验 一.摘要 迷宫实验主要是要探讨研究一个人只靠自己的动觉,触觉和记忆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在空间中定向。本实验的被试是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大二的一名女同学,本实验以学习遍数为自变量,以所用时间和错误次数为因变量,让被试在排除视觉条件下,用小棒从迷宫起点凹槽移动到达终点,其间小棒每次进入盲巷并与盲巷末端金属片接触算一次错误,学会的定义为连续三遍不出错。而且主试也不能给予被试任何提示或暗示。被试要运用动觉,思维,记忆等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独立完成。测试中为了控制疲劳带来的误差,若被试感到疲劳,可稍事休息再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被试走完迷宫所用时间成减少趋势,错误次数也成减少趋势。在最初几次走迷宫时,错误次数会出现反复的时多时少的情况,所用时间也在反复,时多时少,这表明被试在摸索迷宫路线,处于对整个迷宫的整体定位中。随着学习遍数的增加,错误次数与走完一次迷宫所用的时间开始减少,这表明被试对于迷宫的整体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关键词迷宫学习次数学习时间错误次数 二.引言 人类从十九世纪末就开始研究迷宫学习了。1899 年,斯莫尔(W. S. Small ) 让白鼠学习一条相当复杂的迷津通路。通过研究他认为,白鼠迷宫学习所依靠的主要是触觉和动觉记忆。1912 年希克思(V. C. Hicks) 和卡尔把迷宫用于研究人类学习。泊金斯(Perkins,1927)最早使用这种在手指迷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简便、最常用的触棒迷宫(pencil maze)。近年来,学者们则利用迷宫进行逆反学习能力的研究。而在特殊教育领域,也利用迷宫队正常人和盲人进行了触棒迷宫的对比试验,并得出了盲人心理的巨大补偿作用和学习潜能的结论。 迷宫是研究一个人只靠自己的动觉、触觉和记忆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在空间中定向。迷宫的种类很多,结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有一个特征,这就是有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途径与从此分出的若干条盲巷。被试的任务是寻找与巩固掌握这条正确途径。迷宫的学习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一般方位辨认。2.掌握迷宫的首段、尾段和中间的一、二部分。3.扩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间图形。4.形成集体对空间图形的自动化操作。迷宫学习与被试的智商有关,它涉及被试的空间定向能力、思维、记忆诸多方面。 在此迷宫实验中,被试排除视觉条件,用小棒从迷宫起点沿凹槽移动到达终点。在此过程中,被试要运用动觉,思维,记忆等自己认为有效

数据结构迷宫问题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迷宫问题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专业:物联网工程 班级:物联网1班 学号:15180118 姓名:刘沛航

一、实验目的 本程序是利用非递归的方法求出一条走出迷宫的路径,并将路径输出。首先由用户输入一组二维数组来组成迷宫,确认后程序自动运行,当迷宫有完整路径可以通过时,以0和1所组成的迷宫形式输出,标记所走过的路径结束程序;当迷宫无路径时,提示输入错误结束程序。 二、实验内容 用一个m*m长方阵表示迷宫,0和1分别表示迷宫中的通路和障碍。设计一个程序对于任意设定的迷宫,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三、程序设计 1、概要设计 (1)设定栈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Stack{ 数据对象:D={ai|ai属于CharSet,i=1、2…n,n>=0} 数据关系:R={|ai-1,ai属于D,i=2,3,…n} 基本操作: InitStack(&S)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栈 Push(&S,e) 初始条件:栈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将e所指向的数据加入到栈s中 Pop(&S,&e) 初始条件:栈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若栈不为空,用e返回栈顶元素,并删除栈顶元素 Getpop(&S,&e) 初始条件:栈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若栈不为空,用e返回栈顶元

StackEmpty(&S) 初始条件:栈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判断栈是否为空。若栈为空,返回1,否则返回0 Destroy(&S) 初始条件:栈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栈s }ADT Stack (2)设定迷宫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yanshu{ 数据对象:D={ai,j|ai,j属于{‘ ’、‘*’、‘@’、‘#’},0<=i<=M,0<=j<=N} 数据关系:R={ROW,COL} ROW={|ai-1,j,ai,j属于D,i=1,2,…M,j=0,1,…N} COL={|ai,j-1,ai,j属于D,i=0,1,…M,j=1,2,…N} 基本操作: InitMaze(MazeType &maze, int a[][COL], int row, int col){ 初始条件:二维数组int a[][COL],已经存在,其中第1至第m-1行,每行自第1到第n-1列的元素已经值,并以值0表示障 碍,值1表示通路。 操作结果:构造迷宫的整形数组,以空白表示通路,字符‘0’表示障碍 在迷宫四周加上一圈障碍 MazePath(&maze){ 初始条件:迷宫maze已被赋值 操作结果:若迷宫maze中存在一条通路,则按如下规定改变maze的状态;以字符‘*’表示路径上 的位置。字符‘@’表示‘死胡同’;否则迷宫的状态不变 } PrintMaze(M){ 初始条件:迷宫M已存在 操作结果:以字符形式输出迷宫 } }ADTmaze (3)本程序包括三个模块 a、主程序模块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与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雷代明 2017年3月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

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以便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2、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基本构造及制造原理。 3、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实际使用情况。 二、实验内容 通过观察,掌握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及应用场合。 三、实验简介 机械零件陈列观摩,共包括: (1)螺纹联接与应用 (2)键、花键、销、铆、焊、铰接 (3)带传动 (4)链传动 (5)齿轮传动 (6)蜗杆传动 (7)滑动轴承与润滑密封 (8)滚动轴承与装置设计 (9)轴的分析与设计 (10)联轴器与离合器。 共10个陈列柜,罗列了机械设计内容中大多数常用的基本零件与标准件,并对相应的零件进行了结构和基本受力分析,联接和安装的基本方法的说明,有些常用的零件还给出了简单的应用举例。 通过本实验的观摩,学生可以对照书本所学的基本内容,初步领会机械设计的一些常用零部件的基本设计与应用原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对其所学的课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实验要求 1、学生必须带上课本,以便于与书本内容进行对照观察。 2、进入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3、不得私自打开陈列柜,不得用手触摸各种机械零件模型。 4、服从实验人员的安排,认真领会机械零件的构造原理。 五、思考题 1、常用螺纹联接的方法有哪些? 2、说明无键联结的优缺点. 3、在带传动中,带张紧的方法有哪些?

4、轴上零件轴向常用的定位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二章滑动轴承实验 实验二滑动轴承基本性能实验 一、概述 滑动轴承用于支承转动零件,是一种在机械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零部件。根据轴承的工作原理,滑动轴承属于滑动摩擦类型。滑动轴承中的润滑油若能形成一定的油膜厚度而将作相对转动的轴承与轴颈表面分开,则运动副表面就不发生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根据流体润滑形成原理的不同,润滑油膜分为流体静压润滑(外部供压式)及流体动压润滑(内部自生式),本章讨论流体动压轴承实验。 流体动压润滑轴承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轴颈旋转,借助流体粘性将润滑油带入轴颈与轴瓦配合表面的收敛楔形间隙内,由于润滑油由大端入口至小端出口的流动过程中必须满足流体流动连续性条件,从而润滑油在间隙内就自然形成周向油膜压力(见图2-1),在油膜压力作用下,轴颈由图2-1(a)所示的位置被推向图2-1(b)所示的位置。 当动压油膜的压力p在载荷F方向分力的合力与载荷F平衡时,轴颈中心处于某一相应稳定的平衡位置O1,O1位置的坐标为O1(e,φ)。其中e=OO1,称为偏心距;φ为偏位角(轴承中心0与轴颈中心0l连线与外载荷F作用线间的夹角)。 随着轴承载荷、转速、润滑油种类等参数的变化以及轴承几何参数(如宽径比、相对间隙)的不同,轴颈中心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对处于工况参数随时间变化下工作的非

人因工程模板(0803607张永梅迷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迷宫实验 实验目的: 1、测定睁眼闭眼时学习效果的不同。 2、学习效果随实验次数的变化。 实验地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第9教学科研楼401-407室) 实验时间:实验仪器:EP713型迷宫实验 指导老师:蔡敏 实验人员: 所学专业姓名性别年龄籍贯2008级工业工程张永梅 1. 实验设计(必须) 本实验测量被试迷宫学习的学习曲线,学会的标准是连续三次不发生错误(即没有一次进入盲巷)走出迷宫,学习的效果用每遍内错误(走入盲巷)的次数和走一遍所用的时间为指标,并记录学会迷宫总共用的学习遍数。 变量控制(可选) (1) 实验仪器都是正常工作的,不存在差异性。 (2) 实验进行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亮度等)都是适宜的,假定其保持不变。 (3) 在实验进行前,已详细地向其解释实验操作过程,并事先熟悉、练习一遍,以排 除熟悉度对于动作稳定实验的影响。 对照设置(可选) A.测定睁眼闭眼时学习效果的差异 理论上控制其它的各种因素,将睁眼、闭眼作为实验中的唯一自变量,以准确反映其对因变量(所用时间和出错次数)的影响。

B.测定学习次数的增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 让一名被试连续做多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所用的时间以及出错的次数,分析实验次数的增加是否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2. 实验过程(必须) (1)将随机附件电源变换器输出插头插入仪器的电源伸入端,然后将电源变换器插入交流220V供电电网的插座 (2)合上仪器的电源开关,仪器数字显示的计时状态,使用者可按动N/T按钮选择仪器数字显示计时状态()或计数状态(000) (3)拉出小抽板,拿出试笔,被试者手握试笔,试笔尽量和迷宫平面保持垂直,开始实验前,被试者作为第一次学习,应仔细观察迷宫的走道和盲道 (4)开始实验,将试笔在迷宫内滑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如试笔进入盲道并到短点,计数器加1,当试笔到达终点时,仪器内的蜂鸣器鸣响,计时计数器停止工作,按动N/T按钮,数字显示实验时间和出错次数 (5)主试记录数据,被试取下眼罩 (6)按仪器的RET按钮,仪器复位,数字显示 (7)第二次实验,被试再一次观察迷宫的走道和盲道,作为第二次学习,然后按照第一次的步骤,再戴上眼罩,重复上一次实验 (8)被试连续三次无错误地走完整个迷宫后,即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时间曲线和出错曲线 3. 3. 实验结果(必须) 实验结果记录(必须)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 表1 闭眼时走完迷宫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随着学习次数的变化

迷宫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题目:编制一个求解迷宫通路的程序 班级:计算机04(2)姓名:王金锭学号:04120087 完成日期:06.03.01 一.需求分析: 1.以二维数组Maze[m+2][n+2]表示迷宫,其中:Maze[0][j]和Maze[m+1][j](0<=j<=n+1)及Maze[i][0]Maze[i][n+1](0<=i<=m+1)为添加的一圈障碍.数组中以元素值为0表 示通路,1表示障碍,限定迷宫的大小m,n<=10. 2.用户以文件的形式输入迷宫的数据:文件中的第一行的数据为迷宫的行数m和列数n;从第二行至第m+1(每行n个数)为迷宫值,同一行中的两个数字之间用空白 字符相隔。 3.迷宫的入口位置和出口位置可由用户随时设定。 4.若设定的迷宫存在通路,则以长方阵形式将迷宫及其通路输出到标准输出文件(即终端)上,其中,字符“#”表示障碍,字符“*”表示路径上的位置,字符“@” 表示“死胡同”,即曾途径然而不能到达出口的位置,余者用空格符印出。若设定 的迷宫不存在通路,则报告相应信息。 5.本程序给出一条成功的通路,并且可以通过用户输入把所有的通路输出到指定的文件中。 6.测试数据见原题,当入口位置为(1,1),出口位置为(9,8)时,输出数据为: 二.概要设计: 1.设定栈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Stack{ 数据对象:D={ai|ai∈IntSet,i=1,2….,n,n>=0} 数据关系:{ai-1,ai|ai-1,ai∈D,i=1,2…..n} 基本操作: InitStack(&S)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栈。 DestroyStack(&S)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S清空为空栈。 ClearStack(&S)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S清为空栈。 StackLength(S)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栈S的长度。 StackEmpty(S)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S为空栈,则返回TURE,否则返回FAULE。 GetTop(S,&e)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S不空,则以e返回栈顶元素。 Push(&S,e) 初始条件:栈S存在。 操作结果:在栈S的栈顶插入新的栈顶元素e。 Pop(&S,e)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 操作结果:删除S的栈顶元素,并以e返回其值。 StackTraverse(S,visit()) 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 操作结果:从栈底到栈顶依次对S中的每个元素调用visit()。 }ADT Stack 2. 求解迷宫中的一条通路的伪码算法 : 设定当前位置的初值为入口位置; do {若当前位置可通, 则{将当前位置插入栈顶; 若该位置是出口位置,则结束; 否则切换当前位置的东邻方块为新的当前位置; } 否则{ 若栈不空且栈顶位置尚有其他方向未被搜索, 则设定新的当前位置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找到的栈顶苇子后的下一个相邻块;若栈不空但粘顶位置的四周均不可通, 则{删去栈顶位置; 若栈不空,则重新测试新的栈顶位置, 直至找到一个可通的相邻块或出栈至空栈; } } }while(栈不空); {栈空说明没有路径存在}

迷宫问题c++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员: 问题描述: 迷宫实验是取自心理学的一个古典实验。在该实验中,把一只老鼠从一个无顶大盒子的

门放入,在盒中设置了许多墙,对行进方向形成了多处阻挡。盒子仅有一个出口,在出口处放置一块奶酪,吸引老鼠在迷宫中寻找道路以到达出口。对同一只老鼠重复进行上述实验,一直到老鼠从入口到出口,而不走错一步。老鼠经多次试验终于得到它学习走迷宫的路线。设计功能要求: 迷宫由m行n列的二维数组设置,0表示无障碍,1表示有障碍。设入口为(1,1),出口为(m,n),每次只能从一个无障碍单元移到周围四个方向上任一无障碍单元。编程实现对任意设定的迷宫,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算法输入:代表迷宫入口的坐标 算法输出:穿过迷宫的结果。算法要点:创建迷宫,试探法查找路 任务分派 为了达到锻炼大家独立设计算法的能力,大家一致决定,先自己独立设计算法,不论算法的好坏、难易,完完全全出自于自己的手中。 在大家独立完成算法后,进行小组集中讨论,将自己的算法思想与大家交流,特别是自己最自豪的部分或是自己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之后得出最优结果。 独立设计 求解思想: 利用递归的方式进行求解。从入口出发,按某一方向向前探索,若能走通(未走过的),即某处可以到达,则到达新点,否则试探下一方向;若所有的方向均没有通路,则沿原路返回前一点,换下一个方向再继续试探,直到所有可能的通路都探索到,或找到一条通路,或无路可走又返回到入口点。 如果现在位置(i,j)处于迷宫的边界位置,则有2种或3种可能的走法,为使问题简单化,用maze[m+2][n+2]来表示迷宫,而迷宫的四周的值全部为1,这样做使问题简单了,每个点的试探方向全部为4,不用再判断当前点的试探方向有几个,同时与迷宫周围是墙壁这一实际问题相一致。 struct Pos { int x,y; int di; }; 其中x、y分别表示横纵坐标值、di表示前进的方向。 在已经某一位置(i, j, d)的情况下,其下一个位置横、纵坐标的取值如表4-2所示。 而走到一个新位置时,其方向值初始置为1。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iomanip"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Pos { int x,y; int di; };

数据结构试验——迷宫问题

数据结构试验——迷宫问题 (一)基本问题 1.问题描述 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心理学家把一只老鼠从一个无顶盖的大盒子的入口处放入,让老鼠自行找到出口出来。迷宫中设置很多障碍阻止老鼠前行,迷宫唯一的出口处放有一块奶酪,吸引老鼠找到出口。 简而言之,迷宫问题是解决从布置了许多障碍的通道中寻找出路的问题。本题设置的迷宫如图1所示。 入口 出口 图1 迷宫示意图 迷宫四周设为墙;无填充处,为可通处。设每个点有四个可通方向,分别为东、南、西、北(为了清晰,以下称“上下左右”)。左上角为入口。右下角为出口。迷宫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设计程序求解迷宫的一条通路。 2.数据结构设计 以一个m×n的数组mg表示迷宫,每个元素表示一个方块状态,数组元素0和1分别表示迷宫中的通路和障碍。迷宫四周为墙,对应的迷宫数组的边界元素均为1。根据题目中的数据,设置一个数组mg如下 int mg[M+2][N+2]= { {1,1,1,1,1,1,1,1}, {1,0,0,1,0,0,0,1}, {1,1,0,0,0,1,1,1}, {1,0,0,1,0,0,0,1}, {1,0,0,0,0,0,0,1}, {1,1,1,1,1,1,1,1} };在算法中用到的栈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将栈定义为 Struct { int i; //当前方块的行号 int j; //当前方块的列号 int di; //di是下一个相邻的可走的方位号 }st[MaxSize];// 定义栈

int top=-1 //初始化栈 3设计运算算法 要寻找一条通过迷宫的路径,就必须进行试探性搜索,只要有路可走就前进一步,无路可进,换一个方向进行尝试;当所有方向均不可走时,则沿原路退回一步(称为回溯),重新选择未走过可走的路,如此继续,直至到达出口或返回入口(没有通路)。在探索前进路径时,需要将搜索的踪迹记录下来,以便走不通时,可沿原路返回到前一个点换一个方向再进行新的探索。后退的尝试路径与前进路径正好相反,因此可以借用一个栈来记录前进路径。 方向:每一个可通点有4个可尝试的方向,向不同的方向前进时,目的地的坐标不同。预先把4个方向上的位移存在一个数组中。如把上、右、下、左(即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为0、1、2、3.其增量数组move[4]如图3所示。 move[4] x y 0 -1 0 1 0 1 2 1 0 3 0 -1 图2数组move[4] 方位示意图如下: 通路:通路上的每一个点有3个属性:一个横坐标属性i、一个列坐标属性j和一个方向属性di,表示其下一点的位置。如果约定尝试的顺序为上、右、下、左(即顺时针方向),则每尝试一个方向不通时,di值增1,当d增至4时,表示此位置一定不是通路上的点,从栈中去除。在找到出口时,栈中保存的就是一条迷宫通路。 (1)下面介绍求解迷宫(xi,yj)到终点(xe,ye)的路径的函数:先将入口进栈(其初始位置设置为—1),在栈不空时循环——取栈顶方块(不退栈)①若该方块为出口,输出所有的方块即为路径,其代码和相应解释如下:

数据结构-迷宫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本实验项目方案受“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X3108005)”项目资助)实验难度: A □ B □ C □ 实验难度 A □ B □ C □ 承担任务 (难度为C时填写) 指导教师评分(签名) 【实验题目】 实验4.数组的表示极其应用 【问题描述】 以一个m×n的长方阵表示迷宫,0和1分别表示迷宫中的通路和障碍。设计一个程序,对任意设定的迷宫,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基本要求】 首先实现一个以链表作存储结构的栈类型,然后编写一个求解迷宫的非递归程序。求得的通路以三元组(i,j,d)的形式输出,其中:(i,j)指示迷宫中的一个坐标,d 表示走到下一坐标的方向。如;对于下列数据的迷宫,输出的一条通路为:(l,1,1),(1,2,2),(2,2,2),(3,2,3),(3,1,2),…。?

(下面的内容由学生填写,格式统一为,字体: 楷体, 行距: 固定行距18,字号: 小四,个人报告按下面每一项的百分比打分。难度A满分70分,难度B满分90分)一、【实验构思(Conceive)】(10%) (本部分应包括:描述实验实现的基本思路,包括所用到的离散数学、工程数学、程序设计、算法等相关知识) 本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程序,实现手动或者自动生成一个n×m矩阵的迷宫,寻找一条从入口点到出口点的通路。我们将其简化成具体实验内容如下:选择手动或者自动生成一个n×m的迷宫,将迷宫的左上角作入口,右下角作出口,设“0”为通路,“1”为墙,即无法穿越。假设从起点出发,目的为右下角终点,可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8个方向行走。如果迷宫可以走通,则用“■”代表“1”,用“□”代表“0”,用“→”代表行走迷宫的路径。输出迷宫原型图、迷宫路线图以及迷宫行走路径。如果迷宫为死迷宫,输出信息。 可以二维数组存储迷宫数据,用户指定入口下标和出口下标。为处理方便起见,可在迷宫的四周加一圈障碍。对于迷宫中任一位置,均可约定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可通。? 二、【实验设计(Design)】(20%) (本部分应包括:抽象数据类型的功能规格说明、主程序模块、各子程序模块的伪码说明,主程序模块与各子程序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1. 设定迷宫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Maze { 数据对象:D = { a i, j | a i, j ∈ { ‘■’、‘□’、‘※’、‘→’、‘←’、 ‘↑’、‘↓’ } , 0≤ i≤row+1, 0≤j≤col+1, row, col≤18 } 数据关系:R = { ROW, COL } ROW = { < a i-1, j , a i, j > | a i-1, j , a i, j ∈D, i=1, … , row+1, j=0, … , col+1} COL = { < a i, j-1, a i, j > | a i, j-1 , a i, j ∈D, i=0, … , row+1, j=1, … , col+1} 基本操作: Init_hand_Maze( Maze, row, col) 初始条件:二维数组Maze[][]已存在。

微机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微机接口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综合设计实验

带分频的AD转换 实现功能: 利用8254实现分频功能,再利用AD0809实现数模转换功能。 设计思路: 首先利用8254芯片的计时功能,将CLK0端输入的1MHz的脉冲信号分频为0.1MHz的脉冲,并且从OUT0端输出,然后将输出的脉冲信号作为AD0809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入信号,从而实现8254的分频功能和AD0809的数模转换功能。 设计接线图: 实验代码: (加粗为分频部分代码,未加粗为AD转换部分代码) IO8254_MODE EQU 283H ;8254控制寄存器端口地址 IO8254_COUNT0 EQU 280H ;8254计数器0端口地址 IO0809 EQU 298H ;AD0809DE STACK1 SEGMENT STACK DW 256 DUP(?) STACK1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DX, IO8254_MODE ;初始化8254工作方式 MOV AL,37H ;计数器0,方式3 00110111 OUT DX,AL MOV DX,IO8254_COUNT0 ;装入计数初值 MOV AX,000AH ;10D=0AH(可以自己设计分频倍数或者利用多个计数器实现更大倍数的分频) MOV AL,03H

OUT DX,AL MOV AL,AH OUT DX,AL MOV DX, IO0809 ;启动A/D转换器 OUT DX, AL MOV CX, 0FFH ;延时 DELAY: LOOP DELAY IN AL, DX ;从A/D转换器输入数据 MOV BL,AL ;将AL保存到BL MOV CL, 4 SHR AL, CL ;将AL右移四位 CALL DISP ;调显示子程序显示其高四位 MOV AL, BL AND AL, 0FH CALL DISP ;调显示子程序显示其低四位 MOV AH, 02 MOV DL, 20H ;加回车符 INT 21H MOV DL, 20H INT 21H PUSH DX MOV DL, 0FFH ;判断是否有键按下 MOV AH, 06H INT 21H POP DX JE START ;若没有转START MOV AH, 4CH ;退出 INT 21H DISP PROC NEAR ;显示子程序 MOV DL, AL CMP DL, 9 ;比较DL是否>9 JLE DDD ;若不大于则为'0'-'9',加30h为其ASCII码 ADD DL, 7 ;否则为'A'-'F',再加7 DDD: ADD DL,30H ;显示 MOV AH, 02 INT 21H RET DISP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

迷宫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3、迷宫问题。假设迷宫由m行n列构成,有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入口坐标为(1,1),出口坐标为(m,n),试设计并验证以下算法:找出一条从入口通往出口的路径,或报告一个“无法通过”的信息。 (1)用C语言实现顺序存储队列上的基本操作,然后利用该队列的基本操作找出迷宫的一条最短路径。 (2)设计一个二维数组MAZE[m+2][n+2]表示迷宫,数组元素为0表示该位置可以通过,数组元素为1表示该位置不可以通行。MAZE[1][1]、MAZE[m][n]分别为迷宫的入口和出口。 (3)输入迷宫的大小m行和n列,动态生成二维数组;由随机数产生0或1,建立迷宫,注意m*n的迷宫需要进行扩展,扩展部分的元素设置为1,相当于在迷宫周围布上一圈不准通过的墙。 (4)要求输出模拟迷宫的二维数组;若存在最短路径,则有出口回溯到入口(出队列并利用栈实现),再打印从入口到出口的这条路径,例如(1,1),......,(i,j),......,(m,n);若没有路径,则打印“No path”。 (5)迷宫的任一位置(i,j)上均有八个可移动的方向,用二维数组Direction存放八个方向的位置偏移量。 Direction[8][2]={{0,1},{1,1},{0,-1},{-1,-1},{1,-1},{1,0},{-1,0},{-1,1}}; (6)为避免出现原地踏步的情况需要标志已经通过的位置,采用一个标志数组MARK[m+2][n+2],初值均为0,在寻找路径的过程中,若通过了位置(i,j),则将MARK[i][j]置为1。 (7)为了记录查找过程中到达位置(i,j)及首次到达(i,j)的前一位置(i_pre,j_pre),需要记住前一位置(i_pre,j_pre)在队列中的序号pre,即队列中数据元素应该是一个三元组(i,j,pre)。 (8)搜索过程简单下:将入口MAZE[1][1]作为第一个出发点,依次在八个方向上搜索可通行的位置,将可通行位置(i,j,pre)入队,形成第一层新的出发点,然后依次出队,即对第一层中各个位置分别搜索它所在八个方向上的可通行位置,形成第二层新的出发点,...,如此进行下去,直至达到出口MAZE[m][n]或者迷宫所有位置都搜索完毕为止。 二、实验过程及结果 一、需求分析 1、用栈的基本操作完成迷宫问题的求解,其中栈的基本操作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存在。 2、以二维数组M[m+2][n+2]表示迷宫,M[i][j] 表示迷宫中相应(i,j)位置的通行状态(0:表示可以通行,1:表示有墙,不可通行),完成迷宫的抽象数据类型,包括出口、入口位置等。 3、用户从屏幕上输入迷宫,从键盘输入迷宫的大小,即迷宫的长和宽(由于控制台大小限制,输入的长宽需在50以下),完成对应迷宫的初始化。根据键盘输入的迷宫规格随机生成大小相同的迷宫,产生方块的地方为墙,无方块的地方可通过,如下例所示: 如下所示:

Y迷宫实验方法原理介绍

Y迷宫原理介绍 Y迷宫主要应用于动物的辨别性学习、工作记忆和参考记忆的测试。Y迷宫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臂组成。每个臂尽头有食物提供装置,根据分析动物取食的策略即进入各臂的次数、时间、正确次数、错误次数、路线等参数可以反映出实验动物的空间记忆能力。相对而言,Y迷宫简便可行,相对于八臂迷宫来说更加简单,有一定的实用性,现常用于学习记忆功能评价。当动物在迷宫中寻找食物时,动物需要根据迷宫周围的视觉标识,记住他已搜寻过的迷宫臂,以避免重复进入同一个臂,从而有效地获得食物。这种类型中的记忆能指导进行中的行为,被称为工作记忆。 Y迷宫实验模型用来研究啮齿类动物的空间识别记忆能力,这相对于被动回避等实验的优点在于:这种迷宫利用了啮齿类动物对新异环境的天然探究的自然习性,不需要动物学习任何的规则来趋利避害,能够有效地反映动物对新异环境的识别记忆能力。 (2)Y迷宫装置 Y迷宫用医用有机板制作,内外壁贴黑色胶纸。共三个臂,各臂夹角为120度,每一臂尺寸为30cm*8cm*15cm(长*宽*高),在中央处各有一个可移动的隔板,在迷宫各个臂内 贴上不同几何图形,作为视觉标记。每个Y迷宫的三个臂被随机设为:新异臂(novel arm)、起始臂(start arm)和其他臂(other arm)。新异臂: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即训练时期用隔板挡住,在第二阶段即测试期打开;起始臂:小鼠进入迷宫所在的臂。整个实验过程中起始臂和其他臂都是一直打开,动物可以自由出入。迷宫内铺垫木屑,每次训练或测试结束后,混匀各个臂的木屑,以防止动物残留气味干扰。迷宫上方1.5m处安置摄像头,全过程录像。 (3)实验方法 1、自发性交替反应 动物放在一个臂的末端,记录10min内动物进入各个臂的顺序。Alternation被定义为连续进入三个臂,如(1,2,3或1,3,2)最大alternation为进臂次数的总和-2,然后计算百分数=实际的alternation/最大alternation×100%,最终要给出的值包括实际alternation数,最大alternation数,二者的百分数、动物活动的总路程和总进臂数。 2、空间识别 包括两个实验,间隔2h,第一个实验为获得期,关闭一个臂,让动物在其他两个臂自由探索3min。2小时后进行第二个实验(回忆阶段),打开所有臂,动物在三个臂自由活动3min,记录在各个臂探索的时间和路程,记忆损害者在新臂中探索的时间和路程会缩短。最终要给出的参数包括在各个臂进臂的次数、在各个臂探索的时间和路程。 3、主动回避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最终使小鼠能够在5秒钟内进入到没有电击的臂内。首先要设定安全臂,安全臂不通电。动物如果能够在5秒内进入安全臂则不会受到电击。每7s 进行一次电击,直到进入正确的安全臂。电击的水平每只动物不同,最大是40V直到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电击时小鼠迅速抬起1-2个爪子。1min训练1次直到达到标准:在连续8次训练中成功7次,或者连续成功率达到90%。动物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着两种错误:1)主动回避错误:没有在5秒内离开启始臂。2)辨别错误:动物虽然里离开了启始臂,但是没有进入安全臂而是进入另外一个臂。最终需要给出的参数包括:主动回避错误和辨别错误次数,电击值和达到标准时的训练次数。

最简单的c语言迷宫游戏实验报告

一、内容: 1、本游戏主要实现了人控制键盘方向键使小人(*)走出迷宫。 2、具有的功能: 1)、在游戏菜单里人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进行游戏; 2)、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通过键盘方向键使小人移动,走出迷宫; 3)、在游戏过程中,当人碰到墙壁(#)的时候小人过不去; 4)、当人顺利完成游戏之后,输出“========you are win!======”字样,30秒钟后自动返回到游戏菜单; 5)、在游戏过程中,人可以通过按Esc键返回游戏菜单;也可以可以按0直接退出游戏; 6)、在游戏菜单里,按0键可以退出游戏。 3、具体应用: 1)、人主要同过键盘的1,2,3数字键来选择游戏难度; 2)、在游戏中通过Esc键来返回菜单; 3)、同过0键退出游戏。 二、上机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7 开发工具:VC6.0 三、函数调用关系图

四、各函数功能说明 main() 主函数; menu() 游戏菜单; roadcake() 消去小人路径; introduce() 游戏介绍; system(“cls”) 消屏函数; exit(0) 退出游戏; drawmg1() 画初级难度迷宫; drawmg2() 画中级难度迷宫; drawmg3() 画高级难度迷宫; control1() 控制初级难度游戏; control2() 控制中级难度游戏; control3() 控制高级难度游戏; 五、算法流程图 首先定义三个全局数组mg1[20][20]、mg2[30][30]、mg3[30][30]用于画出迷宫的地图;1表示墙(#),0表示空地(); Introduce( )函数里如果按Enter键,则调用menu( )函数,从键盘中输入相应的提示数字,进入难度不同的游戏;游戏的执行在此只初级难度进行描述,其余的难 度与其类似; 选了1后调用system(”cls”)进行清屏;drawmg1()函数进行迷宫的地图的绘

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

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设计 实验一 实验名称:进程创建模拟实现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环境: win7 vc++6.0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实验地点:东六E507 实验日期:2017 年 10 月 10 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7 年 10 月 10 日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进程创建相关理论; 2)掌握进程创建方法; 3)掌握进程相关数据结构。 二、实验内容 windows 7 Visual C++ 6.0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内容 1)输入给定代码; 2)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正确结果。 2、实验步骤 1)输入代码 A、打开 Visual C++ 6.0 ; B、新建 c++ 文件,创建basic.h 头文件,并且创建 main.cpp 2)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正确结果 A 、编译、运行main.cpp B、输入测试数据 创建10个进程;创建进程树中4层以上的数型结构 结构如图所示:。

createpc 创建进程命令。 参数: 1 pid(进程id)、 2 ppid(父进程id)、3 prio(优先级)。 示例:createpc(2,1,2) 。创建一个进程,其进程号为2,父进程号为1,优先级为2 3)输入创建进程代码及运行截图 4)显示创建的进程

3、画出createpc函数程序流程图 分析createpc函数的代码,画出如下流程图:

四、实验总结 1、实验思考 (1)进程创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1)申请空白PCB 2)为新进程分配资源 3)初始化进程控制块 4)将新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 (2)该设计和实际的操作系统进程创建相比,缺少了哪些步骤? 答:只是模拟的创建,并没有分配资源 2、个人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深了对操作系统的认识,了解了操作系统中进程创建的过程,对进程创建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用高 级语言进行模拟演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的课程设计让 我受益匪浅。虽然自己所做的很少也不够完善,但毕竟也是努 力的结果。另外,使我体会最深的是:任何一门知识的掌握, 仅靠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与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才能 达到功效。

c++迷宫游戏实验报告

1、问题描述 程序开始运行时显示一个迷宫地图,迷宫中央有一只老鼠,迷宫的右下方有一个粮仓。游戏的任务是使用键盘上的方向健操纵老鼠在规定的时间内走到粮仓处。 基本要求: (1)老鼠形象可以辨认,可用键盘操纵老鼠上下左右移动; (2)迷宫的墙足够结实,老鼠不能穿墙而过; (3)正确检测结果,若老鼠在规定时间内走到粮仓处,提示成功,并给出一条路径,否则提示失败。 提高要求: (1)添加编辑迷宫功能,可修改当前迷宫,修改内容:墙变路、路变墙; (2)增加闯关和计分功能; (3)找出走出迷宫的所有路径,以及最短路径。 。 2.需求分析 软件的基本功能:通过键盘控制光标移动实现老鼠在迷宫中的行走、全部路径和最短路径的显示、自定义地图(墙变路,路变墙)。在老鼠闯关只能在地图显示是路的地方行走,不能穿墙,有计时功能,当时间结束时若没有到达指定地点,显示game over,查看排行榜,游戏结束,若成功到达指定位置,进去下一关,直到所有关结束,程序结束;。 输入/输出形式: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台,根据输入提示。 输入形式: ①方向键、空格键、enter键 输出形式: ①输出地图菜单。 ②输出地图 ③输出是否成功信息、输出排行榜 3.概要设计 (1)主程序流程

图1:主程序流程图 (3)模块调用关系: 本程序中函数包括:main函数,menu函数,menu2函数,mouse类内函数,path 类内函数,change函数, 函数调用关系如下:

图2:函数调用关系 4.详细设计 (1)实现概要设计的数据类型: Mouse类 class mouse { private: int m_x; int m_y; time_t begin ,stop; public: int move_up(int map[x][y],int end);//向上移动 int move_down(int map[x][y],int end);//向下移动 int move_left(int map[x][y],int end);//左 int move_right(int map[x][y],int end);//右 void initialize(int map[x][y],int end){ m_x=S;m_y=S;map[end][end]=9;} void print(int map[x][y],int end);//打印地图

T迷宫实验方法

T迷宫 T迷宫是广泛用于研究空间学习,交替行为,条件识别学习和工作记忆的器具。根据它的模块化设计,我们的T迷宫系统能够以不同的配置运行。T-形迷宫使用的是食物常用这一模型来研究动物的空间工作记忆(spatialworking memory),即测定动物只在当前操作期间有用的信息。经改进后的T-形迷宫也可用来评价参考记忆(referencememory),即记录在这一实验中任何一天、任何一次的测试都有用的信息。 T迷宫 限制动物饮食,直至体重降低到最初体重的85%; 适应迷宫阶段:目的是让小鼠熟悉迷宫并学会跑到左或右臂尽头来获得食物,每只小鼠要在迷宫中呆20-30分钟. 测验阶段:每只小鼠要进行10回测验,每回包括两次,强制次和选择次。强制次方向左右各5次,但随机安排。具体过程是:首先进行强制次,按照事先随机安排好的方向,如果是右,则将隔板放 在左侧,阻止小鼠进入左臂。当小鼠进入指定的目标臂后,在目标臂尽头放1小粒食物,待小鼠 吃完食物后,将其放回笼内。 30秒后开始选择次实验。移开隔板,小鼠被放在出发臂,观察小鼠所选择的目标臂。如果小鼠的选择方向与强制次的方向相同,则是”得到-停留“策略;反之,则是“得到-转移”策略。 记录每只动物的测试结果,两种策略的选择次数,然后综合所有动物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近半个世纪前,Kivy和Dember等人证明大鼠能辨别T-形迷宫(T-maze)两臂颜色的变化。他们发现,将雄性大鼠置于T-形迷宫的主干臂15~30min,让其能看见、但不能进入黑白两臂。然后,改变其中一个臂的颜色,使两臂同为黑色或白色。让大鼠自由选择T-形臂。结果显示,大鼠总是选择改变了颜色的那个臂(新异臂)。这一过程要依靠动物的记忆来完成。由此发展而成的T-形迷宫实验成为目前用于评价空间记忆的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当然,现在的T-形迷宫使用的是食物而不是臂的颜色作为动物探究的动力。通常用这一模型来研究动物的空间工作记忆(spatialworking memory),即测定动物只在当前操作期间有用的信息。经改进后的T-形迷宫也可用来评价参考记忆(referencememory),即记录在这一实验中任何一天、任何一次的测试都有用的信息。 (一)实验设备 这里介绍上海欣软信息科技游戏公司生产的T迷宫。迷宫由两个长46cm、宽10cm、高10cm的目标臂(g oalarms)和一个与之垂直的长71cm、同样宽度和高度的主干臂(stem)或起始臂(approachalley)组成。主干臂内置一个16cm*16cm的起始箱,并有一闸门与主干臂的另一部分相联。实验用雄性成年大鼠。饮水不限,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学号: 班序号:

一. 实验名称: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摘要: 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其他应用中,也经常有多个信号频谱结构和动态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围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AGC 电路。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直流耦合互补级,可变衰减,反馈电路。 三.设计任务要求 1. 基本要求: 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 输入信号0.5?50mVrm§ 输出信号:0.5?1.5Vrms; 信号带宽:100?5KHz; 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际搭建),用PROTE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 提高要求: 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 Q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 探究要求: 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围的AGC电路; 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 四.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 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1),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图2,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 REG和大阻值电阻F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b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