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指标(精)

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指标(精)

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指标(精)
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指标(精)

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指标

1. 选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采矿、挖砂、取土、水利、交通等生产建设活动产生的废弃土地。包括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砂矿等矿山的露天采矿场、最终采掘带沟道、截水沟、采矿沉陷区、废石场、尾矿库、储灰场、储泥场、渣场,以及其他工业废弃物堆场等各类矿山场地的复垦。

2.

复垦工艺构成:复垦土地用于农、林、牧业时复垦工艺一般为二部分构成。即复垦工程和恢复生态两个阶段。由于复垦后用途不同,有的只有复垦工程一个阶段。

3. 复垦工程标准通则:

3. 1 待复垦场地背景资料具备,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区域自然环境和简要社会环境等;待复垦场地原用途的设计、运行及闭坑设计资料;复垦场利用方向设计论证资料等。

3.2 待复垦场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应与当地地形、地貌及环境相协调。

3.3 待复垦场地及边坡稳定性可靠,原有工程设施(坝、堤、堪等)稳定(含地震情况下)。

3.4 用作复垦场的覆盖材料,不应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如复垦场地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应先处置去除,视其废弃物性质、场地条件、必要时设置隔离层后再行覆盖。充分利用从废弃地收集的表土作为顶部覆盖层。

3.5 覆盖后的复垦场地规范、平整。覆盖层容重等满足复垦利用要求。

3.6 复垦场地有满足要求的排水设施,防洪标准符合当地要求。

3.7 复垦场地有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

3.8 复垦场地有控制污染措施,包括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等。

3.9 复垦场地道路、交通干线布置合理。

4. 废弃露天采矿场复垦工程标准:

4.1

部分浅采场用于农、林、牧业时复垦工程标准:

4.1.1

覆土厚度为自然沉实土壤0.5米以上。

4.1.2

覆土后场地平整,地面坡度一般不超过5度。用作水田时,坡度一般不超过2--3度,用作林业、牧业时,坡度一般不超过25度。

4.1.3

覆土土壤PH值范围,一般为5.5-----8.5,含盐量不大于0.3%。

4.1.4

排水设施满足场地要求,防洪满足当地标准。

4.1.5

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边坡宜植被保护。

4.2

露采场用于渔业(含养殖业)时复垦工程标准:

4.2.1

有适宜的水源补给,水质符合标准。

4.2.2

塘(池)面积和深度适中,一般0.3----0.7公顷,深度 2.5-----3米为宜。

4.2.3

有良好的排水设施,防洪标准与当地一致。

4.3

露采场用作人工湖、公园、水域观赏区时复垦工程标准:

4.3.1

与区域自然环境协调,有景观效果。

4.3.2

水质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V、V类水域标准。

4.3.3

排水、防洪设施满足当地标准。

4.3.4

沿水域布置树草种植区、控制水土流失。

4.4

露采场用于建筑时复垦工程标准:

4.4.1

待复垦场地应无滑坡、断层、岩溶等不良地质条件,主体建筑应设置于较好地基地段。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确定建筑参数(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指标)。

4.4.2

用于建筑的坡度允许值,应根据当地经验,参照同类土、岩体的稳定性坡度值确定。坡度一般不超过20%。

4.4.3

排水管网布布置合理,建筑地基标高满足防洪要求。

4.5

露采场用于其他用途时复垦工程标准

根据露采场地形地质条件和利用方向,复垦工程标准另行制定。

5. 排土场复垦工程标准:

我国各类露采矿的排土场,依排岩土工艺和堆放地区,一般分为内排土场和外排土场,包括排土顶部、排土平台和最终边坡等,这些场地均属于复垦场地。其复垦工程包括:

5.1 排土场整治:包括顶部、平台和边坡整治。

5.1.1

排土场最终坡度应与土地利用方式相适应,一般为26--- 28度,机械作业区坡度小于20度。

5.1.2

合理安排岩土排弃次序,尽量将含不良成分的岩土堆放在深部,品质适宜的土层包括易风化性岩层可安排在上部,富含养分的土层宜安排在排土场顶部或表层。

5.1.3

排水设施满足场地要求,设计和施工中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特别是控制边坡水土流失措施。

5.1.4

有合理的道路布置。

5.2

排土场复垦:

5.2.1在经过整治的排土场平台和边坡,应覆盖土层,充分利用工程前收集的表土覆盖于表层。在无适宜表土覆盖时,也可采用经过试验确证,不致造成污染的其他物料覆盖。覆盖土层厚度应根据场地用途确定。

5.2.2在采矿剥离物含有毒有害或放射性成分时,必须用碎石深度覆盖,不得出露于边坡处,并应有防渗措施。然后再覆盖土层后,方可用于农、牧业用地。

5.2.3覆盖土层前应适当压实,依不同利用确定压实程度。

5.2.4覆土工程及其配套工程规范。

5.3排土场复垦后的利用

5. 3. 1用于农业:见4.1中4. 1. 1----4. 1. 5各项条款。

5.3.2用于林业

5.3.2.1 覆土厚度0.3米以上。

5.3.2.2 采取坑栽时,坑内放少许客土或人工土。

5.3.2.3 边坡缓坡在35度以下可以用于一般林术种植,15---20度坡度可用于果园(含桑)和其他经济林。

5.3.2.4 有满足场地要求的排水设施,边坡有保水肥措施。

5.3.3 用于牧业场地

5.3.3.1 边坡坡度不大于30度。

5.3.3.2 内排台阶稳定后,覆土0.2米以上。

5.3.3.3 场地大的复垦区应有作业通道。

5.3.3.4 依饮水半径合理布置饮水点。

5.3.4

用于建筑场地

5.3.4.1 排土场复垦后用于建筑时,场地需经过至少3年的自然沉实或植被稳定措施,也可根据建设需要,进行人工处置等办法稳定场地。经测试场地满足稳定性要求,方可用于建筑。

5.3.4.2

边坡坡度允许值根据当地经验,参照同类土(岩)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一般坡度值不超过20%。

5.3.4.3

经试验及计算确定的场地地基承载力、变性指标和稳定性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时,可用作持力层。不能满足要求时,依据岩土性能,场地条件等提出地基处理方法,采用分层压实或其他方法处理。

5.3.5

用于其他

依据覆土后场地条件和拟定用途等另行制定。

6. 沉陷场地复垦工程标准:

采矿等活动引起地表沉陷和变形,依其产状和破坏程度可分为二类:深部开采和浅部开采。因此,沉陷区复垦工程基本分为二类,充填沉陷场地复垦和非充填沉陷场地复垦。

6.1 沉陷场地复垦工程

6.1.1

充填沉陷场地复垦工程

6. 1. 1. 1 废石(含研石)充填

用废石(含研石)充填沉陷场地时,根据复垦场地用途,在充填后应适当碾压,压实程度依用途而定。必要时,可分层充填、分层碾压,充填压实后场地必须稳定。

当废石有害成分含量高时,应处置。必要时设置隔离层后再覆土。

6. 1. 1. 2 矿山废弃物充填(包括废渣、尾矿、炉渣、粉煤灰等充填):

用矿山废弃物充填时,应参照国家有关环境标准,进行卫生安全土地填筑处置,充填后场地稳定。

有防止填充物中有害成分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防治措施。视其填充物性质、种类,除采取压实等加固措施外,应作不同程度防渗、防、污染处置,必要时,设衬垫隔离层。

6. 1. 1. 3 其他类型废弃物充填

用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充填时,应按6. 1. 1. 2条款处置。6.1.2非充填沉陷场地复垦工程

6. 1. 2. 1 高潜水位沉陷场地

依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保留水面,集中开挖水库、蓄水池、鱼塘和人工湖等,综合实施沉陷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总体规划。

6. 1. 2. 2 中潜水位沉陷场地z系指局部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

依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可综合实施"挖深垫浅"的措施。即在积水区深挖为深水塘(池) ,用于渔业等。"垫浅"后场地可改造为水平梯田或水田等。

6. 1. 2. 3 代潜水位沉陷场地z系指基本不积水或干旱地带形成丘陵地貌。

对局部沉陷地填平补齐,土地进行平整。

沉陷后形成坡地时,坡度大,可修整为水平梯田,局部小面积积水可改造为水田等。

6.2 沉陷场地复垦后利用

6.2.1

用于建筑(采动沉陷区用于建筑的标准另行制订)。

6. 2. 1. 1 填充沉陷场地采用分层压实,经测试确证压实质量。

6. 2. 1. 2

填充沉陷场地地表稳定后,加载进行稳定性分析,满足要求后方可用于建筑。

6.2.1.3

利用压实土地作地基时,不能使用淤泥、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物料作为填料。填料中大于200毫米块石去除。若填料中主要成分为易风化碎石时,加强地面排水和表面覆土等措施。有侵蚀性工业废弃物和有机质含量高的生活垃圾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得作持力层。

6.2.1.4

一般景观水域、娱乐用水域及游泳区水域,其各自水质分别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中III、IV、V 类功能水域水质标准执行。

6.2.1.5 用于建筑的地基抗震性能,应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ll-89)。

6.2.2

沉陷区用于渔业:

6.2.2.1 水源充足,有排水设施,防洪标准满足当地要求。

6.2.2.2 水深、水面积适宜。

6.2.2.3 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89)。

6.2.3

沉陷场地用于农、林、牧业:

同露天采场4.1中4.1.1---4.1.5条款。

7.

废石(含砰石}堆场复垦工程标准:

7.1

易风化废石(含研石)堆场(含自燃后研石堆场) :

7.1.1

依风化程度可分为不覆土和覆土复垦。

7.1.1.1

不覆土复垦z已有风化层,层厚在0.1米以上,颗粒细,PH值适中,可直接用于建立植被。

7.1.1.2

风化层薄,含盐量高或具有酸性时,应经处置至PH值适合后,覆土在0.3米以上。

7.2

不易风化废石(用于林、牧业) :

7.2.1

进行堆场整治,适当压实。

7.2.2

缓坡至边坡稳定,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

7.2.3

覆土厚度在0.5米以上。

7.3 坑栽复垦(用于林、牧业) :

7.3.1

易风化废石(含研石)堆场拟坑栽时,应先期备好坑,暴露一段时间,坑内宜放少量客土或人工土,也可放风化碎岩。

7.3.2

不易风化废石(含研石〉堆场,坑内应放较多客土。

7.3.3

强酸性废石(含研石〉不宜采用坑栽法。

7.4

新排弃废石(含研石)应立即进行压实整治,形成面积大、边坡稳定的复垦场地。

8.尾矿库、贮灰场、贮泥场地复垦工程标准:

8.1 复垦工程

8.1.1

待复垦场地及其工程设施稳定性满足要求。

8.1.2

有排水设施,防洪标准满足当地要求。

8.1.3

废弃的尾矿、赤泥、尘泥等为酸性、碱性时,堆置场地须经处置,处置深度取决于场地利用方向。盐分太大时,应进行去除盐分处置,也可采取深度覆盖。

8.1.4

含有毒有害、放射性成分时,应视其废弃物中含量水平,确定隔离层设置的必要性、层厚、材质等,尽可能深度覆盖。

8.1.5

依据各类废弃物性状,确定覆土的必要性、覆土层厚度等。一般覆土厚度0.5米以上。

8.1.6

覆土后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

8.1.7

覆土区有控制粉尘的工程措施。

8.2 复垦土地利用

8.2.1

用于农、林、牧业场地

同4. 1中4.1.1.........4.1. 5各条款。

8.2.2

用于建筑场地z

同5.3.4.1----5.3.4.3各条款。

8.2.3

用作其他场地:除执行8. 1中8. 1. 1---- 8. 1. 7各条款外,其他标准依据现场条件及利用方向另行制订。

9. 生态恢复通则:

9.1 用于农业种植:

9.1.1

选择适应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9.1.2

有培肥措施,并有试种植记录。

9.1.3

灌溉水源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85)。

9.1.4

农作物无不良生长反应,有持续生产能力。

9.1.5

粮食作物中有害成分含量符合《粮食卫生标准》(GB2715-81)。

9.1.6

三年后复垦区单位经济学产量,不低于当地中等产量水平。

9.2

用于林业

9.2.1

复垦区位于城镇、风景区、居民区附近,宜种植观赏林、经济林,也可依所在地配置相应的功能林。

9.2.2

选择适宜树种,特别是乡土树种和抗逆性能好的树种。

9.2.3

实行草、灌、乔套种混播。

9.2.4

三年后植树成活率70%以上。

9.2.5

三年后郁闭度30%以上。

9.3

用于牧业:

9.3.1

选择抗旱、抗盐碱、抗贫癖优良草种。

9.3.2

多种草类混合种植。

9.3.3

有防治病、虫害措施,有防治退化措施。

9.3.4

三年后牧草覆盖率70%以上。

9.3.5

三年后单位面积产草量不低于当地水平。

9.3.6

具有生态稳定性和自我维持力。

9.4 用于渔业z

9.4.1

食用鱼放养面积占总养殖水面85%---90%。

9.4.2

保持塘(池)清洁,定期清塘消毒,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有防止含病原体和病毒等污染塘水的措施;有防止农药、盐渍污染措施。

9.4.3

第三年塘养鱼单位面积产量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9.4.4

鱼质量满足食品卫生要求。

9.5 其他用途z

依据利用方向确定生态恢复类型,具体标准另行制订

什么是土地复垦

什么是土地复垦? 复垦, 土地 按照1988年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的规定:“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这里的生产建设是指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 根据成因,破坏的土地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各类工矿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二是因道路改线、建筑物废止、村庄搬迁以及垃圾压占等而遣弃荒废的土地;三是农村砖瓦窑、水利建设取土等造成的废弃坑、塘、洼地;四是工业污染造成的废弃土地。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各类生产建设造成的破坏土地已达2亿多亩,约占国土面积的1.4%。其中国营工矿企业破坏土地5000多万亩,其他工矿企业破坏土地3000多万亩,农村各类闲散废弃土地1.2亿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今后每年因生产建设而破坏土地预计近百万亩。大量土地被破坏后,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社会发展。如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东部平原地区,是全国重点粮、棉、油主产区之一,同时又是国家的煤炭生产基地。由于煤炭的常年开采,已累计塌陷土地近300万亩,相当于每年减少12亿公斤粮食的生产能力。在矿区无地农民已达50多万人,有200多万人人均不足0.1亩耕地。在许多矿区,土地破坏后,植被消失,引起水土流失。矿石开采、运输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压占了土地,加上有些农田、牧地、林地及居民区。更严重的是矿区蹋陷,矸石山、尾矿坝的蹋方,坝体溃决、滑坡,泥石流等冲毁田地、房屋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实践证明,搞好土地复垦是充分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需要;是增加耕地面积,缓解矿区人地矛盾,促进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和改善矿区工农关系的需要;同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把土地复垦当作生产全过程的必要环节,重视对土地生产要素的投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 度的建设。 目前,我国土地复垦率不足10%,与国外土地复垦先进国家土地复垦率50%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土地复垦任务十分艰巨。 复垦后土地归谁所有?复垦后土地的归属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没有征用的,即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原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和土地使用权仍属于其他单位或个人拥有的国有土地,企业和个人负责复垦后,交回原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二是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已经征用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复垦后土地的使用:(1)企业和个人自行复垦并要求自行使用的,可以优先确定给企业和个人使用,但复垦后连续二年以上不使用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使用;(2)企业和个人自行复垦但不愿自行使用的,可以依法确定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3)对于历史遗留的废弃土地,可以依法由单位和个人承包复垦,或者由政府组织复垦,复垦后土地的使用可以依法确定给愿意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使用。

土地复垦方案

前言 《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第592号令)中规定:“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个人(以下简称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土地复垦标准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宜都市潘家湾大理石厂目前正在进行矿山改扩建工作,并重新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复绿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16]22号),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土地复垦方案部分。 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在实地勘查和广泛征求土地权利人的意见基础上,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并尽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努力实现“边生产、边复垦、边受益”。 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鄂土资发[2011]102号)文件要求,现报请宜都市国土资源局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土地复垦方案部分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作为该矿指导矿山土地复垦工作的依据。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宜都市潘家湾大理石厂,其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过程将会造成土壤损毁、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功能降低或改变。本方案主要是针对采矿过程对土地损毁的特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各种预防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以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地损毁和水土流失,恢复其生产能力、利用功能,达到治理环境、改善生态的目的。本工程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制的目的在于: (1)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并将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2)通过生物工程化学措施的实施,把项目区内的临时用地恢复其原来生态或达到可供利用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从而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适当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根据调查和预测结果,分别统计和确定项目区内的临时用地被损毁土地的类型和应复垦的面积,并根据各类土地的损毁范围、损毁时间、损毁性质和损毁程度,规划其复垦标准、复垦时间和复垦后的利用类型; (4)通过对主体工程设计中的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措施进行效果分析和论证,提出完善、可行的复垦方案,并提出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开展相应的土地复垦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将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列入建设项目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按方案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 (5)落实法律规定的生产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土地复垦范围和责任,切实把土地复垦工作纳入工程范围,加强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强化监管力度,抓紧抓好临时用地土地复垦工作,努力做到临时用地损毁前的数量和质量与土地复垦后的数量和质量相平衡,实现临时用地“恢复生态”的目标。 (6)复垦方案的实施,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

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2卷 第4期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 No14 2002年11月Journal of H ebei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v.2002 文章编号:167121068(2002)0420052205 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晓冰,李富平 (河北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河北唐山063009) 关键词:土地复垦;对策;矿山 摘 要:介绍了我国土地复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 题,提出了几项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1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土地面积人均占有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人地矛盾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国家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不仅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而且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造成了大面积土地的破坏。据估计,全国每年仅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生产就使30万亩土地遭到破坏。但是,对其进行复垦利用的数量十分有限。据估算,我国现有需要复垦的工矿废弃地约6000万亩,对这些破坏土地的恢复利用,是合理利用土地和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及增加土地后备资源的重要方面,也是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 一 我国矿山土地复垦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一些矿山陆续开展了土地复垦工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士地复垦开始受到各级政府和矿山公司的重视,特别是1989年颁布执行《土地复垦规定》以后,我国的土地复垦开始走上法制轨道。许多科研单位和矿山相结合开展了复垦技术的研究和现场实践,从而开创了土地复垦的新局面。但是,由于我国复垦法规不健全,复垦工作起步晚,起点低,矿山经济基础薄弱,又面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土地复垦在不少部门还是无计划的短期行为,还没有成为矿山公司的自觉行动。复垦技术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复土工程和简单的生态设计上,高科技含量不高,远远落后于矿山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复垦科研、复垦技术、复垦规模还是复垦水平,都有明显的差距。而且复垦法规也不健全,极大的影响了矿山土地复垦。这一切决定了我国土地复垦尚处于初始阶段,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矿山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 收稿日期:2001209203 作者简介:李晓冰(19762),男,河北万全人,河北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露天采场土地复垦措施及效果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015933294.html, 露天采场土地复垦措施及效果浅析 作者:黄孝慈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8期 摘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工业生产消耗了大量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导 致煤矿开采行业的经济效益空间巨大,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经济效益,目前的露天煤礦开采将煤矿开采量放在首位,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以及煤矿开采之后,缺乏对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由于开采技术和开采设备的落后,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关键词:露天采场;土地复垦;措施;效果 1露天煤矿开采和加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1破坏土地资源 对土地而言,煤矿露天开采当中的直接挖损,以及排土场的占压两个环节,是造成土地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开采1万吨的煤矿,对土地的破坏面积高达0.24公顷,遭受 破坏的土地资源,难以养育植被,荒芜一片,再无生机。 1.2引发地质灾害 煤矿的露天开采,一般是从地面和边坡开挖,对开采地区固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土地变形,进而诱发崩塌,发生山体、土坡的滑坡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在露天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土和弃渣,以及大量的剥离物,这些废弃物的大量堆积,形成排土场,这些土壤的结构松散,易被大雨冲刷,进而诱发滑坡灾害,以及泥石流灾害。 治理煤矿矿山露天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要以采用防治结合的方式,在对矿山开采的过程中,要提高开采技术,使用先进的开采设备,进而实施有效开采,减少对山体和题面的破坏。对于剥离出的废弃物、土壤,可采取加压的方式,使土壤结构更为紧密,降低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 1.3破坏水环境 煤矿中带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属,排土场以及采矿场在大雨的冲刷下,会将这些有害物质带入当地的水资源中,除此以外,煤矿开采也会产生大量废水,并带有大量酸性物质,直接影响开采地周围的水质,严重破坏开采地的水文环境。 煤矿矿山露天开采对水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治理水环境问题,可以对废水进行处理,将酸性物质提炼出来,再通过化学方式将其化解。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

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大纲 项目特性表 1 前言 1.1 编制背景及过程 简要说明方案的编制背景及过程。 1.2 复垦方案摘要 内容应包括:(1)生产建设项目服务年限及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2)方案涉及的各类土地面积,含项目区面积、复垦区面积、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复垦责任范围面积、征(租)地面积等;(3)土地损毁情况,含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的面积、地类、损毁类型和程度等;(4)说明土地复垦目标,含拟复垦土地的地类、面积和复垦率等;(5)复垦的投资情况,含静态总投资、动态总投资和单位面积投资等。 2 编制总则 2.1 编制目的 从加强土地复垦资金管理、保障土地复垦实施、合理用地、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目的。 2.2 编制原则 根据项目自身特点以及当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应体现的原则。 2.3 编制依据 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地方规划及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料等。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简介 说明项目的名称、隶属关系、企业性质、项目类型、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项目范围等。列表说明项目用地构成、规模。 应提供国土资源部门批复的项目范围拐点坐标及相应的投影参数、项目总工程平面布置图。 3.2 项目区自然概况 3.2.1 地理位置 项目区的地理坐标、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位置及交通状况,附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3.2.2 地形地貌 说明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类型和海拔高度等,附项目区地形地貌图片。 3.2.3 气侯 说明项目所在地的降水、蒸发、日照、温度、积温、无霜期、风向与风速等气象特征。3.2.4 土壤 说明项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地带性分布特征。 3.2.5 生物 说明项目区所在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附不同植被类型图片。 天然植被包括地带性植物群落类型、组成、结构、分布、覆盖度(郁闭度)和高度等。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矿业开发破坏和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生态恢复成为当前世界尤其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同时总结了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以及复垦后的效果。 0引言 矿山废弃地是指采矿剥离土、废矿坑、尾矿、矸石和洗矿废水沉淀物等占用的土地,还包括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矿山道路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矿山废弃地往往含有多种污染物,如高含量的重金属、极端的pH值和有害的选矿材料等。这些污染物通过大气和水体等途径广为扩散,污染矿山及周边地区,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未经处理的废石和尾矿堆,因其结构不稳定,还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等。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快,矿山废弃地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尽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了矿山土地复垦方面的工作,可是在经济、技术、政策上明显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作为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 1 国内外对矿山废弃地复垦的研究现状 欧美等国家对土地复垦技术的基础研究开展较早,促进了对土壤改造、政策法规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水平的提高,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庞大的技术产业。国外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可归纳为直接恢复法和快速转换法,或是两者的结合。土地复垦后的利用模式则可以多种多样,通常是视采矿废弃地自身的特点、位置而定。可供选择的利用模式有林、农、牧、保护区、娱乐、工商业用地、房地产及垃圾填埋等多种形式。国外在此领域取得了以下成就:1)开创了应用生态学的新领域——恢复生态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种矿山土地复垦模式和自维持生态系统;2)经复垦后的矿山废弃地有了新的使用价值,改善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并创造了全新的生态系统;3)在环境恶化的区域,矿山废弃地面积有所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4)发展了一支由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当时的政策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在总体上处于零星、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的状态。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土地复垦经历了从自发性零星复垦到自觉性有计划复垦、从单一型复垦到多形式复垦、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巨大变化。尤其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后,采矿塌陷地、矸石山、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和砖瓦窑取土坑等各类破坏土地的复垦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复垦方法从“一挖二平三改造”的简单工程处理发展到基塘复垦、疏排降非充填复垦、矸石和粉煤灰等充填复垦、生态工程和生物复垦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相

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2014年《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试行) 1.本标准编制依据为:国土资发[2006]225号、[2007]81号文件和黔国土资发[2007]23号、黔国土资发[2007]79号文件。 2.本标准供《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评审专家用于评价《方案》基本指标的准确性、真实性,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方案》所涉及的各项技术指标以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为准。 3.本标准仅对《方案》评审中重点的内容予以说明。《方案报告书》的具体内容、格式按国土资发[2007]81号文附件一《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以下简称《〈报告书〉格式》)执行。 4.本标准适用于由贵州省土地整理中心组织的《方案》评审。 5.“总则” 5.1 “编制目的”。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明确提出生产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土地复垦责任和义务,落实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计划;目的是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或申请采矿权等提供必备报件。 5.2 “目标”。目标的提出,要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设方案,充分分析复垦区域的破坏情况,明确提出所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的破坏面积、土地复垦面积(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土地复垦率(实施复垦面积/复垦区总面积×100%)和其他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等相关量化指标。 5.3 “服务年限”。根据建设项目和生产项目的施工工序或生产工艺流程对破坏土地的影响,结合项目建设期限、生产年限、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或剩余年限等因素确定《方案》服务年限。《方案》的服务年限应与复垦工作计划相衔接。6.“项目概况” 6.1 “项目简介”。按《〈报告书〉格式》要求明确区分生产项目和建设项目,在充分调查、分析生产项目和建设项目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报告书〉格式》所要求的各项主要内容,准确区分和说明矿区范围、建设范围、用地规模、实施复垦的范围(建设项目分临时性和永久性)、土地权属关系等。6.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本节为简述内容:线性工程建设项目简要说明所跨县(市、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等基本情况;生产项目主要针对所涉及的乡(镇)或村与土地复垦方案有关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6.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按《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进行列表统计,分别按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复垦区域范围进行统计,重点说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农作物及生产情况等;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数据应采用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耕地面积要求统计到三级地类,其他地类面积统计到二级类。 6.4 “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的生产或施工方式,主要针对土地可能造成破坏的各个环节、顺序及具体方式等进行说明,说明的内容要能满足已破坏土地现状和拟破坏土地预测分析。开采矿产资源的生产项目,还应说明生产工艺流程、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 7.“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1 “已破坏土地现状”。按《〈报告书〉格式》的要求分别说明已开工项目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并提供

土地复垦文献综述word版本

土地复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土地复垦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增加耕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研究土地复垦、搭建土地复垦相关理论、探讨土地复垦的有效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土地复垦”一词来源于国外,欧美常用Restoration、Reelamation、Rehabilitation三个词进行描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习惯用“Rehabilitation”,英国则常常用“Restoration”。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这三个词具有相同的含义,国外常常用这三个词中的一个代表其他词以表示所有的“恢复”工作(胡振琪等,2004)。 国外政府十分重视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美国、英国、加拿大、匈牙利、德国等政府对复垦资源给予补贴,或者建立复垦基金,并疏通各种渠道筹集复垦资金,支持土地复垦工作。另外各国内都有专门的土地复垦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如美国为推动土地复垦研究、技术革新专门成立“国家矿山地复垦研究中心”,并由国会每年拨款140万美元作为土地复垦研究专项资金,组织多学科攻关,美国的露天采矿与土地复垦学会还每季度出版一期会讯,每年组织一次全国学术会议。 美国和德国是最早开始土地复垦的国家,在美国,主要研究露天矿的复垦(特别是煤矿),对复垦土壤的重构与改良(包括培肥)、重建植被、侵蚀控制和农业、林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深入,对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复垦、湿地复垦、复垦

土地复垦方案

附件1: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 (封面) ****项目 土地复垦方案 报告书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 年月日 1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个人): 单位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送审时间: 2

编制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 3

目录 1 总则 (5) 1.l 编制目的 (5) l.2 编制原则 (5) 1.3 编制依据 (5) l.4 目标 (6) 1.5 服务年限 (6) 1.6 主要计量单位 (6) 2 项目概况 (6) 2.1 项目简介 (6) 2.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7) 2.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7) 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7)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 3.l 已破坏土地现状 (7) 3.2 拟破坏土地预测 (7) 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 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8) 3.5 复垦标准 (8)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8) 4.1 预防控制措施 (8) 4.2 工程技术措施 (8) 4.3 生物化学措施 (8)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9) 5.1 工程设计 (9) 5.2 工程量测算 (9) 6 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 (9)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9)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9) 9 保障措施 (9) 10 成果要求 (10) 附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依据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有复垦任务的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制定以下编制要求。 1 总则 1.l 编制目的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l.2 编制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一)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三)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1.3 编制依据 (一)《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划; (三)地方性土地复垦相关法规; (四)国家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 (五)《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等技术标准。 5

矿山土地复垦重点

第一章矿山生态植被恢复现状 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 治措施,使其恢复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其恢复后的土地,要因地制宜,应优先用于耕地,也可作为农、林、牧业用地,工副业用地,有的还可以作为房建、游览、娱乐用地。 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有哪些? 答:⑴复垦技术仅限于一些基本途径的研究,单一用途的复垦,没有根据整个矿区的条件,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多业、综合、协调并能控制水土流失的生态复垦研究,致使复垦区生态环境改善不明显,复垦环境效益较低。⑵土地复垦途径研究多为生态复垦技术研究,生物复垦技术研究少,使农林复垦土地生产力低,经济效益较差。 ⑶矿山废石或矸石、尾矿及废水、废气是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污染源,对如何减少土地破坏,减少剥岩数量;尾矿的综合利用和复垦;尾矿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和再利用技术等,没有从生态学理论高度,综合研究减少废石生产,抑制污染源,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是矿山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 二、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矿山类别多、分布广、治理难度大; ⑵权责不清,生态恢复业主不明; ⑶理念技术方面的问题:1、缺少科学理念指导和专业规划,2、技术形式单一、不能科学进行技术组合,并且技术模式经济可行性差,3、不能科学进行植物品种选配,4、缺乏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 ⑷政策规范与环保意识问题: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政策、技术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2、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 ⑸资金投入不足。 第二章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植被恢复理论基础 1 生态学(Ecology)的定义 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内涵:环境对生物的决定和塑造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环境的生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的,具有表现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破坏,有机体数目急剧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结构与功能失调,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化受阻等。 .2矿区生态系统具有的特性:①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且该系统的产生、存在、

土地复垦实施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新疆土地复垦实施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邵旭升1,李正1,李飞2,冯军江2 (1.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北京10008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管理局,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目前新疆土地复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及项目单位重视不够、职能部门管理能力不强、新法律法规宣传贯彻滞后、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复垦工作的有序推进。建议从六个方面推进土地复垦工作:(1)加快健全土地复垦管理机构,加强土地复垦配套政策制度研究;(2)完善土地复垦激励措施,促进复垦资金渠道多元化;(3)加强土地复垦管理队伍建设,强化方案编制单位及人员管理;(4)加快土地复垦监测监管信息化建设和系统研发;(5)加快开展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调查评价工作;(6)理顺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关系。 关键词:土地复垦;现状;问题;对策建议;新疆 中图分类号: F301.2;F062.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2-6995(2014)05-00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中部,总面积166.49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和全国19省市对口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新疆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批援疆和新疆本地的交通水利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油气管道等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全面展开,这些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损毁了大量土地资源,出现了地方政府和生产建设单位对土地复垦重视程度不够、复垦费用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已逐步引起新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尤其自2011年3月以来,我国相继发布实施《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土地复垦工作开展开启了新的历程。因此,新疆如何切实贯彻落实这些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切实加强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确保土地复垦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疆土地复垦现状的梳理分析,总结归纳土地复垦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新疆土地复垦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新疆土地复垦发展历程与现状 自1988年国家制定出台《土地复垦规定》和1994年新疆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土地复垦规定>办法》后,新疆开始了小规模的废弃地土地复垦工作,当时废弃地土地复垦工作主要依靠政府出资组织开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土地复垦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6年,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2007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新疆各地也开展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工作,但各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生产建设单位并未对土地复垦足够重视,土地复垦工作进展滞后。在此背景下,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65号修正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土地复垦规定>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复垦责任、方式、费用等内容。尤其是2011年3月,国务院令第592号《土地复垦条例》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土地复垦事业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新阶段[1]。土地复垦工作也逐渐成为新疆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并在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方面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在矿山土地复垦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新疆共有3320座矿山,矿山开发利用累计损毁土地面积约47480.25hm2,其中,已有7675.22hm2因采矿活动损毁的土地得到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为16.16%,累计投入矿 *收稿日期:2014-03-10;修回日期:2014-04-21 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研究(新国土资函[2013]469号) 作者简介:邵旭升(1973-),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工学学士,主要从事矿山地质环境、土地整治研究。

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1. 适用范围:适用于非农业建设废弃地(含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以及工矿建设用地)和农业建设废弃地(含农田建设、水利疏泼和产业调整用地)。如:废弃砖瓦窑址、废弃工厂、矿山、废弃水利设施、废弃居住区等。 2. 复垦工程标准: 2.1 根据废弃场地类型、特点、数量和破坏状况,以及区域所处位置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宜的复垦利用类型及复垦方法。必要时,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 2.2 编制复垦工程规划及复垦工程设计书。 2.3 各类型土地复垦 2. 3. 1 非农业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2.3.1.1 城镇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工程施工前,应将所占耕地至少o. 2米的表土层取下收集和贮存,一般堆高不超地2米,并有防止贮存期间流失的措施。 工程中剩余的土方,应集中定点保存。 充分利用不含有害成分的废弃物作为充填物,以剩余土方覆盖后恢复为农田。 2.3.1.2 村镇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拆除旧宅基地上残余房屋设施,并挖除地基部分设施。覆盖土层0.5米以上。 平整土地,自然沉实后,复垦为农田。 废砖瓦场地(坯厂和窑基)宜采用高地取平后填补洼地,或利用边角废弃土坡回填。 取土过深的场地,在水源条件具备时,宜采取"挖深填浅"的措施,深部可用作养殖水面,浅部用作农田或水田。 2.3.1.3 工厂矿山建设废弃土地复垦见《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2.3.2 农业建设废弃土地复垦标准: 2.3.2.1 农田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平整土地,尽量利用周围荒山荒坡作为土源,填平废弃沟垫,也可改造旱田为水田或良田。 平整土地时,保护表土,应将表土和生土分别堆放,并防止流失;恢复为耕地、林地、牧业地时,表土覆盖于地表。 有排水设施,防洪标准满足当地要求。 2.3.2.2 水利疏泼废弃土地复垦 充分利用挖出的大量土方,回填平整废弃低洼地、河渠、故道等。平整后,顶部覆以表土。 废弃水利设施也可根据当地条件,用于公共文化、娱乐、体育等设施建筑。其地基设计、施工、按照《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中有关建筑部分执行。 2.3.2.3 产业调整废弃土地复垦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被占用农田的表土要妥善收集和保存,并用于整治后地表覆盖。 清除废弃设施,填平补齐地面,依据当地条件,用于农、林、牧业。 开挖、加深鱼塘(池)的取土,用来覆盖地表,具体标准见《采挖废弃土地的复垦技术标准》。 2.3.3

矿山废弃地的复垦

矿 山 废 弃 地 复 垦 的 相 关 分 析

矿山废弃地复垦的相关分析 前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而人类生产活动和经济增长所依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社会及经济等问题又是环境与发展的焦点。矿业开发付出的环境代价、生态代价是严重的。全国每年85%的工业废弃物来自矿山开采,我国金属尾矿、煤矸石堆积量巨大并且以每年以很高的速度剧增。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面坍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采矿活动及其废弃物的排放既破坏和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又日益加剧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因此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消除被工矿业破坏土地对自然综合体的不利影响和恢复其生产力即土地复垦,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自然保护,恢复自然资源再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矿业废弃地的现状 矿业废弃地是指因采矿活动所破坏和和占用的,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它主要包括采空区、排土场、废石堆、尾矿等。中国现有的国营矿山企业和个体矿山数量很大,因此矿山开采对土地和环境的破坏也是相当惊人的。另外,矿业废弃物的简单堆存又引起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即严重的环境污染。污染物在风吹、水蚀等作用下,迅速扩散到四周,导致周边地区的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的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农作物减产,并威胁到人体健康。如一些尾矿库长时间堆置含酸、碱浓度高、颗粒细的尾矿或泥灰状废弃物时,一旦设施承受不了,或遇极端自然条件,则引发溃堤垮坝等灾害事故,引起泥石流、淹没耕地、淤塞河道、损毁公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场扬出的粉尘飘浮在空气中,降尘量增加,粉尘污染使谷物减产。这些粉尘污染物和矿山开采堆积的废弃物能够导致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而且矿业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持续时间相当长。矿产开采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粉尘给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中特别是矿山开采产生的废弃物对土地的破坏尤为严重,严重加剧了我国土地和人的矛盾,成为我国政府着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我国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废弃地的复垦工作已引起我国政府比较普遍的重视,复垦率也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但我国土地复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土地复垦的配套法律与法规不健全 土地复垦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作,仅靠一两个部门是难以完成的。通过研究矿区废弃地的类型及特点可以得出只有通过立法把土地、矿业、环境、农业等与土地复垦相关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起来,集中各方面的人力、

土地复垦方案

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JHTJ-6标段四工区土地复垦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二OO八年四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1) 二、复垦目标 (1) 三、工程概况 (1) 四、临时工程用地的复垦措施 (2) (一)土地复垦的原则和复垦范围 (2) (二)土地利用的现状 (2) (三)复垦的可行性分析 (3) 1. 已破坏土地现状和预测 (3) 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 3. 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评价 (4) 4.复垦标准 (4) (四)预防控制和复垦措施 (5) 1.预防控制措施 (5) 2.土地复垦的经济措施 (5) 3.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 (5) 五、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6) 六、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6)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工程的合同要求,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本工程完工之后,要对临时占用的土地进行复垦和绿化,为达到节约用地,规范复垦行为,特编制本方案。 编制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关的合同文件及要求。 二、复垦目标 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明确土地复垦的目标,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破坏土地面积,同时临建设施所占用的土地在工程完工后通过实施复垦方案,达到重新耕植利用和环保要求。 三、工程概况 京沪高速铁路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六标四工区管段(DK1222+017.8~DK1233+442)共11.424公里,地属长三角地带的苏州市相城区,经过太平、元和、黄埭、开发区四个镇,均是经济发达、土地肥沃的地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较少,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工业为主。区段内荒地较少,耕地、林地较多,其中经济林、生态园地、绿化园地、鱼塘和河流等众多,对生态环境和土地保护要求较高,施工用地和临建设施用地均须严格控制在业主指定的范围内,并做好复垦计划和方案,工程完工后及时对各种临时用地进行恢复和绿化,以达到保护土地和环保要求。本工程工期四年,土建部分工期为两年,我工区临建设施所占用的土地计划使用期限为两年。临建设施(包括搅拌站、生活区、钢筋加工场、临时施工便道和其它临时用地)计划用地168亩。

土地复垦报告

矿区土地复垦报告

矿区土地复垦报告 摘要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现状进行了总结,煤炭开采会破坏和压占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功能发生较大变化,污染周围环境,对矿区土地资源破坏进行了地表沉陷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开采引起土地破坏的评价方法。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探讨了山地煤矿开采时地表的影响与平原地区存在的差异。关键词土地复垦;现状;破坏;评价;适宜性评价 引言煤炭开采对土地的破坏相当严重,据国家环保总局调研,煤炭每新增100万t/a 产能,将形成地表塌陷或挖损面积2 100公顷。目前全国采煤沉陷区面积已达40万公顷,造成大量土地破坏和移民搬迁。由于开采,地表塌陷造成我国东部平原矿区土地大面积积水、受淹和盐碱化,不仅使区内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而且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煤炭与农业的矛盾;西部矿区的地面塌陷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同时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还引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破坏矿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耕地资源人均数量少,质量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为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实现耕地的复垦利用和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开采沉陷对土地造成的破坏以及预测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矿藏资源被过度开采,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矿区生产形成塌陷、挖损,压占土地,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复垦利用已成为解决我国人地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要实现复垦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新河矿区待复垦土地主要是以塌陷地为主,塌陷地是指地下开采煤炭资源后,由于地表塌陷而废弃的土地_1]。塌陷所毁损的土地原本多是耕地,且大多数是生产力较高的良田。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在对破坏土地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选取影响因素,确定各因素因子指标值及权重,评定被破坏土地最适宜的复垦利用方向和构建土地最佳复垦模式[2]。通过对矿区待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实现有效合理节约集约利用;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生态系统重建为最终目标,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土地复垦工程计划及措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为复垦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提供方法和思路。目前,有关复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价方法的文献不多,可借鉴于此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价法、经验判断指数法、极限条件法、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层次分析法(AHP)通过逐层比较各种评价因素的重要性,分析和判断待评价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一、总则 1. 制定依据:为了加强土地复垦管理,促进土地整治与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据《土地复垦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工业排污破坏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和《水毁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3. 土地复垦技术质量控制原则: 3.1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复垦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符合城市规划。强调服从国家长远利益,宏观利益。 3. 2 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选择复垦土地的用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建设则建设。条件允许的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3.3 复垦后地形地貌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3. 4 保护土壤、水源和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防 止次生污染。 3. 5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4. 名词、术语: 4. 1 土地破坏z由于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土地的挖损、塌陷、压占等称之为土地破坏。 4. 2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的土地,通过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4. 3 土地复垦率:己复垦的土地面积与被破坏的土地面积之比。 即: L (%) =Y/PX100% 式中: L——土地复垦率(以百分率表示) Y——已复垦土地面积(公顷) P——被破坏土地面积(公顷)。 5. 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 检验的时机:复垦为农用地(含林、牧、渔等)的土地复垦,一般由复垦工程和初步生态恢复二部分构成。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分为二个阶段进行。 5.1.1 第一阶段检验z在复垦工程完成后,即可申请第一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2 第二阶段检验z初步恢复生态后,进行第二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一般情况下,在复垦工程完成后第三年进行。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方案 方案 编制指南 编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年12月

前言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了切实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将现由矿山企业分别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合并编制。为指导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特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编写提纲,第三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方案格式。

第一部分 方案方案信息表信息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方案方案信息信息信息表表

第二部分 编写提纲 前言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任务的由来 二、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四、方案适用年限方案适用年限 五、编制工作概况编制工作概况 第一章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矿山简介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二)水文 (三)地形地貌 (四)植被 (五)土壤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五)矿体地质特征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及周边矿山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和土地损毁评估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资源资源调查概述调查概述调查概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