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利用

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利用

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利用
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利用

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利用

我国是矿业生产大国,矿业资源的开采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矿业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往往会给人类环境带来种种不良影响,引起森林、土地的破坏和大气、水的污染等,甚至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本文将在列举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的基础上,介绍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废弃矿山的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矿业生产大国,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我国矿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一)占用和破坏土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然占用和破坏土地,包括采矿场破坏土地、废渣堆放破坏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矿区修路及建设厂房占用破坏土地等,矿山对土地的破坏存在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露天开采外排土压占的土地约是挖掘土地量的1.5~2.5倍,平均为2倍。目前,露天矿排土场压占土地达16300hm2,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大量压占。例如,平顶山矿区40年共排放矸石累积存量39mt,形成31座矸石山,占地98hm2,其中77.5%为可耕地,按当地平均种植水平,每年少产粮食626000kg,相当于1500多人的年粮食占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1-8158(2000)01-0006-06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卞正富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8) 摘要:较为系统地比较了我国与主要采煤国家在煤矿区土地复垦方面的差异和差距,对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的目标、工艺技术及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特点,将我国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提出了我国今后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矿区域;土地复垦;环境治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随全球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的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日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煤矿区域集煤炭资源开采、利用与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为一体,是资源、环境与人口矛盾相对集中显现的区域之一。近20年来,矿区土地复垦逐渐成为世界各采矿大国的热点研究课题。70年代后期,前苏联、美国相继颁布了有关矿区土地复垦方面的全国性法规,我国也于80年代末正式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有了专门的法规,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空前活跃起来,有关土地复垦理论研究的文献成倍增长,甚至国际上著名的International Jo ur nal of Surface M ining and Env ir onment杂志也更名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 faceM ining,Reclamation and Environment。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虽起步晚,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缩小我国与国外土地复垦理论研究方面的差距,扩大与国际土地复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本文对国内与国外土地复垦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成果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景。 1 矿区土地复垦的目标 我国的《土地复垦规定》第二条明确提出:“本规定所称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所以自《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以来,上述定义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概念,将其延伸至煤矿区范围内,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复垦工程实践者认为矿区土地复垦即是对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作者曾将矿区土地复垦定义为“按照土地利用原理,结合矿区开采后土地破坏特点,对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矿区生态平衡的活动。”作者认为矿区土地复垦工艺应当考虑采矿工程特点,采前复垦应将土地复垦看成采矿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采后复垦也要考虑原有的采矿工艺及其对土地破坏的特点选取复垦工艺。而就复垦的目标来说,不仅是将复垦对象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而应包括: 恢复甚至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恢复矿区生态平衡。作者对矿区土地复垦的界定与一般的定义的本质区别在于:一般的定义所涉及的复垦对象仅限于土地物理形态方面,而按作者的定义复垦对象要扩大至除物理形态之外的其它土地属性的整治。 英国矿业与环境委员会将土地复垦定义为将废弃的场地改做某种用途,而美国Ohio州将土地复垦定义为恢复采煤影响的土地作林地、草地、农地、娱乐场所、野生动物栖息地或其它高于或相当于采前生产力水平的用途,而采取的回填、平整、土壤重构、植被及其它工作。俄罗斯则将土地复垦解释为恢复被破坏土地的生产效能及以改善环境条件为目标的各项工作之总和。 第14卷 第1期 2000年1月 中 国 土 地 科 学 CHIN A LA N D SCIEN CE V ol.14,N o.1 Jan.,2000  收稿日期:1999-12-08

露天采场土地复垦措施及效果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73913874.html, 露天采场土地复垦措施及效果浅析 作者:黄孝慈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8期 摘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工业生产消耗了大量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导 致煤矿开采行业的经济效益空间巨大,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经济效益,目前的露天煤礦开采将煤矿开采量放在首位,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以及煤矿开采之后,缺乏对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由于开采技术和开采设备的落后,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关键词:露天采场;土地复垦;措施;效果 1露天煤矿开采和加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1破坏土地资源 对土地而言,煤矿露天开采当中的直接挖损,以及排土场的占压两个环节,是造成土地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开采1万吨的煤矿,对土地的破坏面积高达0.24公顷,遭受 破坏的土地资源,难以养育植被,荒芜一片,再无生机。 1.2引发地质灾害 煤矿的露天开采,一般是从地面和边坡开挖,对开采地区固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土地变形,进而诱发崩塌,发生山体、土坡的滑坡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在露天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土和弃渣,以及大量的剥离物,这些废弃物的大量堆积,形成排土场,这些土壤的结构松散,易被大雨冲刷,进而诱发滑坡灾害,以及泥石流灾害。 治理煤矿矿山露天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要以采用防治结合的方式,在对矿山开采的过程中,要提高开采技术,使用先进的开采设备,进而实施有效开采,减少对山体和题面的破坏。对于剥离出的废弃物、土壤,可采取加压的方式,使土壤结构更为紧密,降低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 1.3破坏水环境 煤矿中带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属,排土场以及采矿场在大雨的冲刷下,会将这些有害物质带入当地的水资源中,除此以外,煤矿开采也会产生大量废水,并带有大量酸性物质,直接影响开采地周围的水质,严重破坏开采地的水文环境。 煤矿矿山露天开采对水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治理水环境问题,可以对废水进行处理,将酸性物质提炼出来,再通过化学方式将其化解。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

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大纲 项目特性表 1 前言 1.1 编制背景及过程 简要说明方案的编制背景及过程。 1.2 复垦方案摘要 内容应包括:(1)生产建设项目服务年限及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2)方案涉及的各类土地面积,含项目区面积、复垦区面积、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复垦责任范围面积、征(租)地面积等;(3)土地损毁情况,含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的面积、地类、损毁类型和程度等;(4)说明土地复垦目标,含拟复垦土地的地类、面积和复垦率等;(5)复垦的投资情况,含静态总投资、动态总投资和单位面积投资等。 2 编制总则 2.1 编制目的 从加强土地复垦资金管理、保障土地复垦实施、合理用地、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目的。 2.2 编制原则 根据项目自身特点以及当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应体现的原则。 2.3 编制依据 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地方规划及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料等。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简介 说明项目的名称、隶属关系、企业性质、项目类型、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项目范围等。列表说明项目用地构成、规模。 应提供国土资源部门批复的项目范围拐点坐标及相应的投影参数、项目总工程平面布置图。 3.2 项目区自然概况 3.2.1 地理位置 项目区的地理坐标、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位置及交通状况,附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3.2.2 地形地貌 说明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类型和海拔高度等,附项目区地形地貌图片。 3.2.3 气侯 说明项目所在地的降水、蒸发、日照、温度、积温、无霜期、风向与风速等气象特征。3.2.4 土壤 说明项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地带性分布特征。 3.2.5 生物 说明项目区所在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附不同植被类型图片。 天然植被包括地带性植物群落类型、组成、结构、分布、覆盖度(郁闭度)和高度等。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矿业开发破坏和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生态恢复成为当前世界尤其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同时总结了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以及复垦后的效果。 0引言 矿山废弃地是指采矿剥离土、废矿坑、尾矿、矸石和洗矿废水沉淀物等占用的土地,还包括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矿山道路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矿山废弃地往往含有多种污染物,如高含量的重金属、极端的pH值和有害的选矿材料等。这些污染物通过大气和水体等途径广为扩散,污染矿山及周边地区,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未经处理的废石和尾矿堆,因其结构不稳定,还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等。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快,矿山废弃地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尽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了矿山土地复垦方面的工作,可是在经济、技术、政策上明显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作为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 1 国内外对矿山废弃地复垦的研究现状 欧美等国家对土地复垦技术的基础研究开展较早,促进了对土壤改造、政策法规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水平的提高,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庞大的技术产业。国外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可归纳为直接恢复法和快速转换法,或是两者的结合。土地复垦后的利用模式则可以多种多样,通常是视采矿废弃地自身的特点、位置而定。可供选择的利用模式有林、农、牧、保护区、娱乐、工商业用地、房地产及垃圾填埋等多种形式。国外在此领域取得了以下成就:1)开创了应用生态学的新领域——恢复生态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种矿山土地复垦模式和自维持生态系统;2)经复垦后的矿山废弃地有了新的使用价值,改善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并创造了全新的生态系统;3)在环境恶化的区域,矿山废弃地面积有所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4)发展了一支由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当时的政策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在总体上处于零星、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的状态。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土地复垦经历了从自发性零星复垦到自觉性有计划复垦、从单一型复垦到多形式复垦、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巨大变化。尤其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后,采矿塌陷地、矸石山、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和砖瓦窑取土坑等各类破坏土地的复垦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复垦方法从“一挖二平三改造”的简单工程处理发展到基塘复垦、疏排降非充填复垦、矸石和粉煤灰等充填复垦、生态工程和生物复垦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相

土地复垦实施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新疆土地复垦实施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邵旭升1,李正1,李飞2,冯军江2 (1.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北京10008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管理局,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目前新疆土地复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及项目单位重视不够、职能部门管理能力不强、新法律法规宣传贯彻滞后、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复垦工作的有序推进。建议从六个方面推进土地复垦工作:(1)加快健全土地复垦管理机构,加强土地复垦配套政策制度研究;(2)完善土地复垦激励措施,促进复垦资金渠道多元化;(3)加强土地复垦管理队伍建设,强化方案编制单位及人员管理;(4)加快土地复垦监测监管信息化建设和系统研发;(5)加快开展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调查评价工作;(6)理顺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关系。 关键词:土地复垦;现状;问题;对策建议;新疆 中图分类号: F301.2;F062.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2-6995(2014)05-00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中部,总面积166.49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和全国19省市对口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新疆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批援疆和新疆本地的交通水利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油气管道等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全面展开,这些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损毁了大量土地资源,出现了地方政府和生产建设单位对土地复垦重视程度不够、复垦费用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已逐步引起新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尤其自2011年3月以来,我国相继发布实施《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土地复垦工作开展开启了新的历程。因此,新疆如何切实贯彻落实这些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切实加强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确保土地复垦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疆土地复垦现状的梳理分析,总结归纳土地复垦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新疆土地复垦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新疆土地复垦发展历程与现状 自1988年国家制定出台《土地复垦规定》和1994年新疆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土地复垦规定>办法》后,新疆开始了小规模的废弃地土地复垦工作,当时废弃地土地复垦工作主要依靠政府出资组织开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土地复垦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6年,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2007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新疆各地也开展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工作,但各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生产建设单位并未对土地复垦足够重视,土地复垦工作进展滞后。在此背景下,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65号修正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土地复垦规定>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复垦责任、方式、费用等内容。尤其是2011年3月,国务院令第592号《土地复垦条例》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土地复垦事业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新阶段[1]。土地复垦工作也逐渐成为新疆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并在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方面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在矿山土地复垦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新疆共有3320座矿山,矿山开发利用累计损毁土地面积约47480.25hm2,其中,已有7675.22hm2因采矿活动损毁的土地得到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为16.16%,累计投入矿 *收稿日期:2014-03-10;修回日期:2014-04-21 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研究(新国土资函[2013]469号) 作者简介:邵旭升(1973-),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工学学士,主要从事矿山地质环境、土地整治研究。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问题研究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土地和能源的需求日益紧迫。煤炭资 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支持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然而,矿产资源持 续开发,降低了矿区土地的综合利用率,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在矿区建设的同时,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 益意义重大。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率比发达国家低50多个百分点,仅为10%,仍有近90%的矿区被破坏土地没有得到及时的复垦。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土地复垦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究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意义重大。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研究。第 二部分指出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从建立健全土地复垦管理 机构;完善法律法规;扩大融资渠道,保证复垦资金充足方面提出了提高复垦效 率的建议。第四部分是结束语。 关键词: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存在问题建议 一、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研究 我国的《土地复垦规定》第二条明确提出:“本规定所称土地复垦,是指对生 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 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所以自《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以来,上述定义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概念,将其延伸至煤矿区范围内,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复垦工 程实践者认为矿区土地复垦即是对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 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有作者曾将 矿区土地复垦定义为“按照土地利用原理,结合矿区开采后土地破坏特点,对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矿区生态平衡的活动。”笔者认为矿区土地复垦就复垦的目标来说,不仅是将复垦对象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而应包括:①恢复甚至提高土地的生产力;②恢复矿区生态平衡。 二、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矿区的开采引发了严重的土地问题,并且这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 解决,土地复垦的效率很低。造成这种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土地复垦技术的落后,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土地复垦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比如没有复垦管理机构,复垦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匮乏等。 1、管理机构不健全 土地复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相对较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复垦工作既 涉及地方政府及农业、水利、环保、林业等多个部门,又涉及大量的矿山企业。 负责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政府部门职能划分不清,彼此各行其事,之间的利益矛 盾十分突出,导致对出现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管理。《土地复垦规定》指出:“各级 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监督检查本行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目前在我国土地复垦工作中组织机构不健全,无论是监管职责还是服务职能都缺少专门的 土地复垦管理机构,这就要求国土部门负责设立专门部门来管理协调,明确该机 构的职责范围,避免形成多个执法主体、多个部门管理,职责交叉,导致相互推 诿扯皮,法律责任不明确,对执法责任的问责制度和违法处罚监管责任追究不到位。在具体的复垦工作执行中还需要相应的众多机构进行全方位、有力度的监管 和服务。

矿山土地复垦重点

第一章矿山生态植被恢复现状 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 治措施,使其恢复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其恢复后的土地,要因地制宜,应优先用于耕地,也可作为农、林、牧业用地,工副业用地,有的还可以作为房建、游览、娱乐用地。 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有哪些? 答:⑴复垦技术仅限于一些基本途径的研究,单一用途的复垦,没有根据整个矿区的条件,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多业、综合、协调并能控制水土流失的生态复垦研究,致使复垦区生态环境改善不明显,复垦环境效益较低。⑵土地复垦途径研究多为生态复垦技术研究,生物复垦技术研究少,使农林复垦土地生产力低,经济效益较差。 ⑶矿山废石或矸石、尾矿及废水、废气是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污染源,对如何减少土地破坏,减少剥岩数量;尾矿的综合利用和复垦;尾矿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和再利用技术等,没有从生态学理论高度,综合研究减少废石生产,抑制污染源,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是矿山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 二、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矿山类别多、分布广、治理难度大; ⑵权责不清,生态恢复业主不明; ⑶理念技术方面的问题:1、缺少科学理念指导和专业规划,2、技术形式单一、不能科学进行技术组合,并且技术模式经济可行性差,3、不能科学进行植物品种选配,4、缺乏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 ⑷政策规范与环保意识问题: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政策、技术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2、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 ⑸资金投入不足。 第二章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植被恢复理论基础 1 生态学(Ecology)的定义 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内涵:环境对生物的决定和塑造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环境的生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的,具有表现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破坏,有机体数目急剧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结构与功能失调,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化受阻等。 .2矿区生态系统具有的特性:①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且该系统的产生、存在、

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1. 适用范围:适用于非农业建设废弃地(含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以及工矿建设用地)和农业建设废弃地(含农田建设、水利疏泼和产业调整用地)。如:废弃砖瓦窑址、废弃工厂、矿山、废弃水利设施、废弃居住区等。 2. 复垦工程标准: 2.1 根据废弃场地类型、特点、数量和破坏状况,以及区域所处位置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宜的复垦利用类型及复垦方法。必要时,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 2.2 编制复垦工程规划及复垦工程设计书。 2.3 各类型土地复垦 2. 3. 1 非农业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2.3.1.1 城镇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工程施工前,应将所占耕地至少o. 2米的表土层取下收集和贮存,一般堆高不超地2米,并有防止贮存期间流失的措施。 工程中剩余的土方,应集中定点保存。 充分利用不含有害成分的废弃物作为充填物,以剩余土方覆盖后恢复为农田。 2.3.1.2 村镇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拆除旧宅基地上残余房屋设施,并挖除地基部分设施。覆盖土层0.5米以上。 平整土地,自然沉实后,复垦为农田。 废砖瓦场地(坯厂和窑基)宜采用高地取平后填补洼地,或利用边角废弃土坡回填。 取土过深的场地,在水源条件具备时,宜采取"挖深填浅"的措施,深部可用作养殖水面,浅部用作农田或水田。 2.3.1.3 工厂矿山建设废弃土地复垦见《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2.3.2 农业建设废弃土地复垦标准: 2.3.2.1 农田建设废弃土地复垦 平整土地,尽量利用周围荒山荒坡作为土源,填平废弃沟垫,也可改造旱田为水田或良田。 平整土地时,保护表土,应将表土和生土分别堆放,并防止流失;恢复为耕地、林地、牧业地时,表土覆盖于地表。 有排水设施,防洪标准满足当地要求。 2.3.2.2 水利疏泼废弃土地复垦 充分利用挖出的大量土方,回填平整废弃低洼地、河渠、故道等。平整后,顶部覆以表土。 废弃水利设施也可根据当地条件,用于公共文化、娱乐、体育等设施建筑。其地基设计、施工、按照《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中有关建筑部分执行。 2.3.2.3 产业调整废弃土地复垦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被占用农田的表土要妥善收集和保存,并用于整治后地表覆盖。 清除废弃设施,填平补齐地面,依据当地条件,用于农、林、牧业。 开挖、加深鱼塘(池)的取土,用来覆盖地表,具体标准见《采挖废弃土地的复垦技术标准》。 2.3.3

土地复垦报告表--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 1、凡已经或可能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对土地造成破坏的,依法已报或需报省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采矿权的生产项目和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设项目应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指标解释: (l)企业性质(或工程类型):生产项目填写企业性质,指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等;建设项目填写工程类型。 (2)用地规模(面积):指为满足生产建设需要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破坏土地面积。 (3)永久性建设用地:指修建办公楼、厂房、公路、铁路等建筑物、构筑物需要占用的土地。 (4)破坏土地:指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分为已破坏和拟破坏土地(包括已办理征收手续的破坏土地面积)。 (5)生产能力(或投资规模):生产项目填写年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填写投资规模, 即项目投资估(概)算总额。 (6)生产年限(或建设期限):开采矿产资源等生产项目填写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建设项目填写建设期限。 (7)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指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内所有土地的利用现状,包括永久性建设用地、破坏土地等。 (8)土地复垦率:复垦土地面积(包括复垦的建设用地、农用地面积)占破坏土地总面积的比率。

附件二: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内容和格式)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日 填表说明 1、编制报告表的要随表附送:项目区标准分隔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复垦规划图(比例尺不得小于1:2000)、土地复垦所涉及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对本方案的意见及其他必要附件。 2、有关指标解释、编制原则、编制依据、主要计量单位等同报告书要求。 (1)其他农用地三级地类: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炊、晒谷地等用地。 (2)建设用地三级地类: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 (3)未利用地三级地类:未利用土地、其它土地。 3、表内关系: (1)用地面积=永久性用地面积+破坏土地面积=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合计。 (2)破坏土地面积=项目区内土地破坏类型合计≥预期复垦面积合计。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规定修订稿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 垦利用试点管理规定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推进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6号)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指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等加以复垦,在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基础上,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利用更集约,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土地整治措施。 第三条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应当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和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 (二)科学规划、规范运作。在调查摸清工矿废弃地资源现状、利用潜力和做好确权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科学编制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强化整体管控。按照“限定范围、控制规模、项目管理、定期考核”的要求,封闭运行,严格监管。 (三)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复垦耕地质量,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守住总量、控制增量、综合利用、提高效率,防止片面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四)统筹推进、形成合力。建立政府组织、部门合作、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工作机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社会组织投资土地复垦。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土地整治等工作统筹推进,发挥政策组合效应。 第四条申请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的市、县,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编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年12月

前言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了切实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将现由矿山企业分别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合并编制。为指导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特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编写提纲,第三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方案格式。

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信息表

第二部分编写提纲 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二、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 四、方案适用年限 五、编制工作概况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二)水文 (三)地形地貌 (四)植被 (五)土壤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五)矿体地质特征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 (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五)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一)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二)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 (三)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二)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 (三)土地类型与权属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二)经济可行性分析 (三)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 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一)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三)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四)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一)目标任务 (二)主要技术措施 (三)主要工程量 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一)目标任务 (二)工程设计

矿山废弃地的复垦

矿 山 废 弃 地 复 垦 的 相 关 分 析

矿山废弃地复垦的相关分析 前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而人类生产活动和经济增长所依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社会及经济等问题又是环境与发展的焦点。矿业开发付出的环境代价、生态代价是严重的。全国每年85%的工业废弃物来自矿山开采,我国金属尾矿、煤矸石堆积量巨大并且以每年以很高的速度剧增。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面坍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采矿活动及其废弃物的排放既破坏和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又日益加剧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因此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消除被工矿业破坏土地对自然综合体的不利影响和恢复其生产力即土地复垦,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自然保护,恢复自然资源再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矿业废弃地的现状 矿业废弃地是指因采矿活动所破坏和和占用的,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它主要包括采空区、排土场、废石堆、尾矿等。中国现有的国营矿山企业和个体矿山数量很大,因此矿山开采对土地和环境的破坏也是相当惊人的。另外,矿业废弃物的简单堆存又引起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即严重的环境污染。污染物在风吹、水蚀等作用下,迅速扩散到四周,导致周边地区的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的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农作物减产,并威胁到人体健康。如一些尾矿库长时间堆置含酸、碱浓度高、颗粒细的尾矿或泥灰状废弃物时,一旦设施承受不了,或遇极端自然条件,则引发溃堤垮坝等灾害事故,引起泥石流、淹没耕地、淤塞河道、损毁公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场扬出的粉尘飘浮在空气中,降尘量增加,粉尘污染使谷物减产。这些粉尘污染物和矿山开采堆积的废弃物能够导致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而且矿业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持续时间相当长。矿产开采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粉尘给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中特别是矿山开采产生的废弃物对土地的破坏尤为严重,严重加剧了我国土地和人的矛盾,成为我国政府着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我国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废弃地的复垦工作已引起我国政府比较普遍的重视,复垦率也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但我国土地复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土地复垦的配套法律与法规不健全 土地复垦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作,仅靠一两个部门是难以完成的。通过研究矿区废弃地的类型及特点可以得出只有通过立法把土地、矿业、环境、农业等与土地复垦相关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起来,集中各方面的人力、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一、总则 1. 制定依据:为了加强土地复垦管理,促进土地整治与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据《土地复垦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工业排污破坏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和《水毁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3. 土地复垦技术质量控制原则: 3.1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复垦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符合城市规划。强调服从国家长远利益,宏观利益。 3. 2 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选择复垦土地的用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建设则建设。条件允许的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3.3 复垦后地形地貌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3. 4 保护土壤、水源和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防 止次生污染。 3. 5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4. 名词、术语: 4. 1 土地破坏z由于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土地的挖损、塌陷、压占等称之为土地破坏。 4. 2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的土地,通过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4. 3 土地复垦率:己复垦的土地面积与被破坏的土地面积之比。 即: L (%) =Y/PX100% 式中: L——土地复垦率(以百分率表示) Y——已复垦土地面积(公顷) P——被破坏土地面积(公顷)。 5. 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 检验的时机:复垦为农用地(含林、牧、渔等)的土地复垦,一般由复垦工程和初步生态恢复二部分构成。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分为二个阶段进行。 5.1.1 第一阶段检验z在复垦工程完成后,即可申请第一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 5.1.2 第二阶段检验z初步恢复生态后,进行第二阶段复垦土地质量的检验。一般情况下,在复垦工程完成后第三年进行。

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2014年《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试行) 1.本标准编制依据为:国土资发[2006]225号、[2007]81号文件和黔国土资发[2007]23号、黔国土资发[2007]79号文件。 2.本标准供《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评审专家用于评价《方案》基本指标的准确性、真实性,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方案》所涉及的各项技术指标以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为准。 3.本标准仅对《方案》评审中重点的内容予以说明。《方案报告书》的具体内容、格式按国土资发[2007]81号文附件一《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以下简称《〈报告书〉格式》)执行。 4.本标准适用于由贵州省土地整理中心组织的《方案》评审。 5.“总则” 5.1 “编制目的”。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明确提出生产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土地复垦责任和义务,落实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计划;目的是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或申请采矿权等提供必备报件。 5.2 “目标”。目标的提出,要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设方案,充分分析复垦区域的破坏情况,明确提出所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的破坏面积、土地复垦面积(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土地复垦率(实施复垦面积/复垦区总面积×100%)和其他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等相关量化指标。 5.3 “服务年限”。根据建设项目和生产项目的施工工序或生产工艺流程对破坏土地的影响,结合项目建设期限、生产年限、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或剩余年限等因素确定《方案》服务年限。《方案》的服务年限应与复垦工作计划相衔接。6.“项目概况” 6.1 “项目简介”。按《〈报告书〉格式》要求明确区分生产项目和建设项目,在充分调查、分析生产项目和建设项目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报告书〉格式》所要求的各项主要内容,准确区分和说明矿区范围、建设范围、用地规模、实施复垦的范围(建设项目分临时性和永久性)、土地权属关系等。6.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本节为简述内容:线性工程建设项目简要说明所跨县(市、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等基本情况;生产项目主要针对所涉及的乡(镇)或村与土地复垦方案有关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6.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按《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进行列表统计,分别按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复垦区域范围进行统计,重点说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农作物及生产情况等;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数据应采用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耕地面积要求统计到三级地类,其他地类面积统计到二级类。 6.4 “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的生产或施工方式,主要针对土地可能造成破坏的各个环节、顺序及具体方式等进行说明,说明的内容要能满足已破坏土地现状和拟破坏土地预测分析。开采矿产资源的生产项目,还应说明生产工艺流程、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 7.“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1 “已破坏土地现状”。按《〈报告书〉格式》的要求分别说明已开工项目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并提供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方案 方案 编制指南 编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年12月

前言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了切实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将现由矿山企业分别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合并编制。为指导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特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编写提纲,第三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方案格式。

第一部分 方案方案信息表信息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方案方案信息信息信息表表

第二部分 编写提纲 前言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任务的由来 二、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四、方案适用年限方案适用年限 五、编制工作概况编制工作概况 第一章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矿山简介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二)水文 (三)地形地貌 (四)植被 (五)土壤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五)矿体地质特征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及周边矿山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和土地损毁评估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资源资源调查概述调查概述调查概述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

附件1: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 (封面) ****项目 土地复垦方案 报告书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 年月日 1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个人): 单位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送审时间: 2

编制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 3

目录 1 总则 (5) 1.l 编制目的 (5) l.2 编制原则 (5) 1.3 编制依据 (5) l.4 目标 (6) 1.5 服务年限 (6) 1.6 主要计量单位 (6) 2 项目概况 (6) 2.1 项目简介 (6) 2.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7) 2.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7) 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7)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 3.l 已破坏土地现状 (7) 3.2 拟破坏土地预测 (7) 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 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8) 3.5 复垦标准 (8)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8) 4.1 预防控制措施 (8) 4.2 工程技术措施 (8) 4.3 生物化学措施 (8)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9) 5.1 工程设计 (9) 5.2 工程量测算 (9) 6 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 (9)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9)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9) 9 保障措施 (9) 10 成果要求 (10) 附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依据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有复垦任务的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制定以下编制要求。 1 总则 1.l 编制目的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l.2 编制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一)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三)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1.3 编制依据 (一)《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划; (三)地方性土地复垦相关法规; (四)国家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 (五)《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等技术标准。 5

某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徐州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徐州矿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形成了以徐州矿务集团为龙头的煤炭工业格局。矿区总面积2094km2,含煤面积 361.3km2,徐州矿务集团现有15个矿20对井,以徐州市为中心,分东区、西区和丰沛区三个子矿区。近年来,徐州矿务集团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在1200×104t 左右,该集团尚有总可采煤层储量为8.1×108t,其中东区、西区和丰沛区各占总可采储量的比例分别是19.2%、43.7%、37.1%,西矿区所占比例最大。东部矿区包括贾汪、大黄山、潘家庵、九里山、闸河、利国等6个生产区;西矿区有夹河、庞庄、张集、垞城、义安、新河、卧牛山等7个矿10对井。 1地表塌陷现状及其危害 徐州矿区是江苏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10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矿山建设和煤炭资源的发过程中,矿山基本建设和煤矸石堆放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更为严重的是因采煤引起采空区上方地表的沉陷(俗称塌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截至2003年底矿区塌陷土地25万余亩,塌陷深度0-3.7m,积水深度0-4M,积水水面与陆地之比为1:10,万吨塌陷率平均约为4000m2。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给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主要表现在: (1)对耕地破坏严重,耕地面积锐减。目前因采煤塌陷而遭破坏的土地达25万亩,塌陷盆地因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造成大量优质农田被淹、盐渍化变成荒滩洼地,绝产绝收。在积水沉陷盆地外边缘区原来平整的耕地变成坡地,并分布大量的裂缝,农业灌溉困难水分和养分流失严重,士壤肥力下降,产量下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