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1污泥量计算

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100C0ηQ/1000100-pρ

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

Q——污水流量,m3/d;

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

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P——污泥含水率,%;

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Qs=ΔX/fXr式中:Q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

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

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

X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

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因此其平衡式为:

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R 8-10

XR=Xˊ2+ Xˊ3+ Xˊ4 8-11

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

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

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

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 8-13

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8-14

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

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 8-16

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

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 8-17

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

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

X1- XR/ X1= r1rg+r1r2r3-r1r2r3rg=ΔX/ X1

X1=ΔX/ r1rg+r2r31-rg 8-18

污泥含水率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 8-1

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

V2= V1100-p1/100-p2= V1100-97.5/100-95=1/2V1

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R d=1-p V2p S1/p V1p S2 ×100 8-2

式中:R d——可消化程度,%;

p S1、p S2——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无机物含量,%;

p V1、p V1——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

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 d= V1100-p1/100-p d1- p V1/100+ p V1/1001- R d/100 8-3

式中:V d——消化污泥量,m3/d;

p d——消化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V1——生污泥量,m3/d;

p1——生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p V1——生污泥有机物含量,%;

R 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

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干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γ=100γs/γs p+100-p 8-4

γs=250/100+1.5p V 8-7

式中:γ——湿污泥比重;

γs——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

p——湿污泥含水率,%;

p V——污泥中有机物含量,%;

5污泥肥分: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剂有机腐殖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种污泥所含肥分见表8-2;

表8-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肥分表

经二级处理后,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约有50%以上转移到污泥中;若污泥作为肥料使用时,要注意重金属是否超过我国农林业部规定的农用污泥标准GB4284-84;表8-3列举我国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兰州、沈阳、黄石等几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范围;

表8-3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成分及含量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1)污泥量计算 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100C0ηQ/1000(100-p)ρ 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 Q——污水流量,m3/d; 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 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P——污泥含水率,%; 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Qs=ΔX/fXr式中:Q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 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 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 X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 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因此其平衡式为: 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R (8-10) XR=Xˊ2+ Xˊ3+ Xˊ4 (8-11) 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 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 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 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8-13) 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8-14) 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 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 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 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 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 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 (X1- XR)/ X1= r1rg+r1r2r3-r1r2r3rg=ΔX/ X1 X1=ΔX/ r1[rg+r2r3(1-rg)] (8-18)

剩余污泥计算公式及取值

剩余污泥计算公式及取值 剩余污泥计算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经过沉淀池、厌氧池或活性污泥池处理后产生的剩余污泥的数量的计算。剩余污泥的计算公式及取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处理工艺和系统来确定,在以下部分中将对常用的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进行介绍。 1.剩余污泥产率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 剩余污泥产率是指单位进水量产生的剩余污泥的重量或体积,通常以kg MLSS/kg BOD5或kg MLSS/m3 BOD5来表示。其中,MLSS指的是活性污泥的混凝土悬浮物浓度,BOD5指的是进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 a.常规活性污泥工艺: 剩余污泥产率=混凝土悬浮物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 通常,混凝土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可以通过进水水质测试来确定。 b.空气提供式悬浮式生物膜(MBBR)工艺: 剩余污泥产率=悬浮床悬浮物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 悬浮床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可以通过进水水质测试来确定。 2.污泥产量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 污泥产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系统中产生的污泥的重量或体积,通常以kg或m3为单位。 a.常规活性污泥工艺:

污泥产量=混凝土悬浮物浓度×污水流量×时间 其中,混凝土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污水流量可以通过流量计来测量,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b.空气提供式悬浮式生物膜(MBBR)工艺: 污泥产量=悬浮床悬浮物浓度×污水流量×时间 悬浮床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污水流量可以通过流量计来测量,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3.污泥干固物含量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 污泥干固物含量是指污泥中固体物质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污泥干固物含量=(干泥重量/总污泥体积)×100% 其中,干泥重量可以通过干燥法或烘箱法来确定,总污泥体积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计算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剩余污泥的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会受到处理工艺和系统的不同影响。为了准确计算,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结合具体的运营数据进行计算。此外,还需要注意污泥的储存、处理和处置问题,以确保环境安全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1)污泥量计算 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100C0ηQ/1000(100-p)ρ 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 Q——污水流量,m3/d; 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 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 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 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 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 (X1- XR)/ X1= r1rg+r1r2r3-r1r2r3rg=ΔX/ X1 X1=ΔX/ r1[rg+r2r3(1-rg)] (8-18) 污泥含水率 污泥含水率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R 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 (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干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γ=(100γs)/[γs p+(100-p)] (8-4) 或γ=25000/[250p+(100-p)(100+1.5p V)] (8-8) γs=250/(100+1.5p V)(8-7) 式中:γ——湿污泥比重;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一、不考虑悬浮物的公式《水处理工程师手册》P329。 1、活性污泥泥龄和剩余污泥量准确地应按下式计算: (2)、活性污泥泥龄(SRT ): 活性污泥系统内的总活性污泥量/每天从系统内排除的活性污泥量 SRT =(Ma+Mc+MR )/(Mw+Me ) Ma ——为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 Mc ——为二沉池内污泥量; MR ——为回流系统的污泥量; Mw ——为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量(kgss/d); Me ——为二沉池出水每天带走的污泥量。 上式为最准确的计算公式,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近似计算公式。 当不考虑回流系统和二沉池时,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SRT =Ma/Mw 2、 (2)、剩余污泥量(Mw ) Mw= Ma/SRT=SRT Xa V ? V-曝气池有效容积(m 3); Xa-曝气池悬浮固体浓度(mg/L); 2、行业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49:2003《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范》 W=Si Xi ft bh c ft Yh bh Yh f Se Si Q ψθ+?+??-?-19.01000)(> 其中:W ——剩余污泥量(kg/d ) Q ——进水流量(m 3/d ) Si\Se ——反应池进、出水BOD 5浓度(mg/l); f ——污泥产率修正系数,由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时,取0.8~0.9. ft ——温度修正系数,取1.072(t-15) ; t ——温度(℃); k de ——反硝化速率,kgNO3-N/(kgMLSS ·d);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20℃时 k de 值可采用0.03~0.06 kgNO3-N/(kgMLSS ·d);并用4.0.4-3进行温度校正。 即k de(t)=k de(20)1.8t-20; ψ——反应池进水悬浮固体中不可水解/降解的悬浮固体比例,无测定条件时, 取0.6; b h ——异氧菌内源衰减系数(d -1),取0.08;

污泥量计算讲解学习

污泥量计算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1)污泥量计算 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100C0ηQ/1000(100-p)ρ 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 Q——污水流量,m3/d; 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 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P——污泥含水率,%; 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Qs=ΔX/fXr式中:Q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 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 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 X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 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因此其平衡式为: 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R (8-10) XR=Xˊ2+ Xˊ3+ Xˊ4 (8-11) 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 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 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 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8-13) 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8-14) 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 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 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 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 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 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 (X1- XR)/ X1= r1rg+r1r2r3-r1r2r3rg=ΔX/ X1 X1=ΔX/ r1[rg+r2r3(1-rg)] (8-18) 污泥含水率 污泥含水率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8-1)

自来水干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自来水干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主要有3种: 一、日本水道协会[1]推荐采用(2)式计算干污泥量: S=Q(TE1+CE2)×10-6 (2) 式中S——干污泥量,t/d; Q——自来水厂净水量,m3/d; T——原水浊度,NTU; E1——原水浊度与SS的换算率; C——铝盐混凝剂投加率(以Al2O3计),mg/L; E2——铝盐混凝剂(以Al2O3计)换算成干污泥量的系数,取1.53。 二、英国水研究中心[2]推荐用(3)式计算干污泥量: S=2T+0.2C+1.53A+1.9F(3) 式中S——干污泥量,mg/L; T——去除的原水浊度,NTU; C——去除的原水色度,H; A——铝盐混凝剂投加率(以Al2O3计),mg/L; F——铁盐混凝剂投加率(以Fe计),mg/L。 三、美国Cornwell[3]推荐用(4)式和(5)式分别计算用铝盐和铁盐作混凝剂时的污泥产量: S= 8.34Q(0.26Al+SS+A)(4) S= 8.34Q(1.9Fe+SS+A)(5) 式中S——干污泥量,lb/d(1 lb/d=0.453 6 kg/d); Q——自来水厂净水量,mgd(1 mgd=3.785×103 m3/d); Al--铝盐混凝剂投加率(以Al2(SO4)3?14H2O计),mg/L; Fe--铁盐混凝剂投加率(以Fe计),mg/L; SS--原水总悬浮固体,mg/L; A——水处理中其它添加剂,mg/L。 同时Cornwell推荐(6)式为原水浊度T与SS关系式: SS=bT (6) 式中b——SS与浊度T的相关系数; T——原水浊度,NTU。 Cornwell认为,在原水色度不高的情况下,b在0.7~2.2之间变化。综合以上3

污泥产生量计算

污泥是水处理过程的副产物,包括筛余物、沉泥、浮渣和剩余污泥等。污泥体积约占处 理水量的 0.3%~0.5% 左右,如水进行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能增加 0.5~1 倍。是使污泥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1〕确保水处理的效果,防止二次污染; (2〕使容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稳定化; (3〕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 (4〕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1〕按成分不同分: 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性质是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比重较小〔约为 〕,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初次沉淀池与二次沉淀池的沉淀物均属 污泥。 沉渣: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是颗粒较粗,比重较大〔约为 2 左右〕,含水率较低且易于脱水,流动性差。沉砂池与某些工业废水处理沉淀池的沉淀物属沉渣。 〔2〕按来源不同分: 初次沉淀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初次沉淀池。 剩余活性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腐殖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消化污泥〔也称熟污泥〕:生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 化学污泥〔也称化学沉渣〕: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污水后产生的沉淀物。例如,用混凝沉 淀法去除污水中的磷;投加硫化物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投加石灰中和酸性污水产生的 沉渣以及酸、碱污水中和处理产生的沉渣等均称为化学污泥。 (3〕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特性见表8-1 表 8-1 城市废水厂污泥的性质和数量 污泥种类污泥量 g/〔 L.d 〕含水率 %相对密度比阻 s2/g 沉砂池沉渣〔 L/m 3〕60 初沉池污泥14~25〔〕× 1010 活性污泥法污7~1996~98× 1010 泥 生物膜法污泥10~21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 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别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 ,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外表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别离; 颗粒外表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外表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外表附着的水分, 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外表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 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外表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 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别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 时呈塑态;低于60%时那么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 1/V 2=W 1/W 2=〔 100-p 2〕 /〔 100-p1〕 =C2/C1〔8-1〕 式中: p1、 V 1、 W1、C1 ——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 V 2、 W2、C2 ——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式〔 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 65% 的污泥。因含水率低于65% 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 8-1:污泥含水率从 97.5%降低至 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 8-1〕 V = V 〔 100-p〕 /〔 100-p 〕 = V〔〕 /〔 100-95 〕=〔 1/2〕 V 1 21121 可见污泥含水率从 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污泥处理计算公式

污泥处理计算公式 污泥处理计算公式是指用于计算污泥处理过程中污泥产生量、干化效率、脱水效率等参数的数学公式。这些公式有助于确定污泥处理设备的处 理能力和工艺操作的效果,为污泥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营和优化提供依据。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污泥处理计算公式。 1.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 污泥产生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污泥量,通常以干重表示。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 污泥产生量=进水总悬浮固体量-出水总悬浮固体量-损失固体量 其中,进水总悬浮固体量是指进入处理系统的原水中总悬浮固体的质量;出水总悬浮固体量是指出水中的总悬浮固体的质量;损失固体量是指 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挥发、氧化等原因而丢失的固体的质量。 2.干化效率计算公式 干化效率是指污泥经过干化处理后的相对干固物含量与初始含水率之 间的比值,用于评估污泥干化处理的效果。干化效率计算公式如下:干化效率=(初始含水率-干固物含量)/初始含水率×100% 其中,初始含水率是指污泥进入干化处理设备时的含水率;干固物含 量是指经过干化处理后污泥中的干固物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 3.脱水效率计算公式 脱水效率是指污泥经过脱水处理后的相对固体含量与初始含水率之间 的比值,用于评估污泥脱水处理的效果。脱水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脱水效率=(初始含水率-固体含量)/初始含水率×100% 其中,初始含水率是指污泥进入脱水设备时的含水率;固体含量是指 经过脱水处理后污泥中的固体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 4.曝气量计算公式 曝气量是指添加到污泥处理系统中的曝气气体量,用于提供充足的氧 气以促进污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曝气量计算公式如下: 曝气量=曝气气体传质需氧量/氧气传质效率 其中,曝气气体传质需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到水中的氧气的质量;氧气传质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曝气气体中传递到水中的氧气质量与总氧气 量之间的比值。 这些污泥处理计算公式在实际的污泥处理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有效地评估和优化污泥处理过程,提高处理效 率和降低处理成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数据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污泥产泥量设计计算公式模板

污泥产泥量设计计算公式模板 一、干污泥产泥量计算公式 干污泥产泥量计算是最常用的设计计算方法,公式如下: 干污泥产泥量=污水流量×污泥水含量×(1-沉淀液体积比/100) 1.污水流量:指出水管道进入污泥处理设施的污水流量,单位为 m³/d; 2.污泥水含量:指污泥中水所占的百分比,一般取值范围为80%~99%,数值越大,产泥量越小; 3.沉淀液体积比:指沉淀池内污泥与水的体积比值,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确定,一般取值范围为3%~5%。 二、湿污泥产泥量计算公式 有些情况下,为了考虑方便处理或回收利用,需要计算湿污泥的产泥量。湿污泥产泥量计算公式如下: 湿污泥产泥量=干污泥产泥量/污泥含水率 1.污泥含水率:指湿污泥中含水量所占的百分比,一般取值范围为60%~95%,数值越大,产泥量越大。 三、COD产泥量计算公式 在一些处理工艺中,特别是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工艺中,需要根据COD浓度来计算产泥量。COD产泥量计算公式如下: COD产泥量=COD负荷/污泥产量COD

1. COD负荷:指单位时间内进入处理设施的COD含量,单位通常为 kg/d; 2. 污泥产量COD:指单位时间内污泥中COD质量,单位通常为kg/d。 四、具体工艺的污泥产泥量计算公式 根据具体的处理工艺,如沉淀池、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等,还需要根 据其特点使用专门的计算公式。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具体工艺的污泥产泥量 计算公式。 1.污泥浓縮度计算公式(沉淀池工艺): SRT=X/Ys 产泥量=Q×SRT×Ys 其中,SRT为污泥停留时间;X为污泥质量;Ys为污泥浓度;Q为进 水流量。 2.厌氧处理工艺的污泥产泥量计算: 产泥量=(Q×X×1000)/Yx 其中,Q为进水流量;X为进水COD浓度;1000为mg换算g的换算 系数,Yx为污泥产量与COD负荷之比。 3.好氧处理工艺的污泥产泥量计算: 产泥量=(Q×X×1000)/Yh 其中,Q为进水流量;X为进水COD浓度;1000为mg换算g的换算 系数;Yh为污泥产量与BOD负荷之比。

生物池剩余污泥量计算公式

生物池剩余污泥量计算公式 生物池是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生物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从而净化水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池中会积累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会影响生物池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导致水质恶化。因此,及时清除生物池中的污泥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有效地清除生物池中的污泥,首先需要准确地计算生物池中的污泥量。污泥量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池的清理周期,并且可以为后续的清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下面我们将介绍生物池剩余污泥量的计算公式,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生物池的清理工作。 生物池剩余污泥量计算公式如下: 污泥量 = (生物池底面积污泥厚度污泥密度) / 1000。 其中,污泥量表示生物池中的剩余污泥量,单位为立方米;生物池底面积表示生物池的底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污泥厚度表示生物池底部的污泥厚度,单位为米;污泥密度表示污泥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生物池中的剩余污泥量。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生物池的底面积和污泥厚度,然后根据污泥的密度来计算出生物池中的污泥量。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及时地安排清理工作,确保生物池的正常运行。 除了计算生物池中的污泥量,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定期对生物池进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生物池中的水质,及时调整生物池的运行参数,以保证水质的稳定。最后,我们需要合理地安排生物池的清理工作,以避免对生物池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总之,生物池是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生物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从而净化水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池中会积累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会影响生物池的正常运行。因此,及时清除生物池中的污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生物池剩余污泥量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生物池中的剩余污泥量,从而及时地安排清理工作,确保生物池的正常运行。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污水厂污泥量计算方法

污水厂污泥量计算方法 1.污水水质 污水的水质状况直接影响着污泥的产量。通常情况下,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质较高时,污泥产量也相对较高。因此,首先需对污水的水质进行监测与分析,包括浊度、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等指标,以获得污泥产量的初步估计依据。 2.处理工艺 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泥产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好氧颗粒污泥法、厌氧处理工艺等。这些工艺在处理过程中所产生污泥的性质和产量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计算污泥量时,需要结合实际的处理工艺对产泥率进行考虑。 3.处理效果 处理效果是指处理过程中对污水的去除率。通常情况下,处理效果较好的污水处理工艺会产生相对较少的污泥。因此,在污泥量的计算中,需要根据处理效果来对实际污泥的产量进行修正。处理效果可以通过监测处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如COD去除率、悬浮物去除率等来获得。 4.污泥浓度 污泥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如升或立方米)内的污泥固体含量。根据污泥浓度的不同,可以将污泥分为浓缩污泥和稀释污泥。在计算污泥量时,需要对污泥浓度进行监测与测量,以确定污泥的实际量。 5.污泥处理方式

不同类型的污泥处理方式对污泥量的计算也有较大的影响。常见的污泥处理方式包括浓缩、脱水、干化等。在计算污泥量时,需要综合考虑污泥的处理方式,将降低后期处理所需的工作量和成本纳入污泥量计算中。 综上所述,污水厂污泥量的计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污水水质、处理工艺、处理效果、污泥浓度和污泥处理方式等多个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得到污泥量的初步估计,并对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污泥量的计算只是初步的估计,实际污泥产量会受到多个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

污水厂污泥产生量计算

污水厂污泥产生量计算 污水厂是处理城市废水的设施,其中的污泥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 废弃物。污泥的产生量是衡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下面将介绍污水厂污泥产生量的计算方法。 污泥产生量与污水处理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污水处理量越大,污泥产生量也越大。以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的废水量为基础,可以计 算出相应的污泥产生量。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每天的污水处理量。这可以通过对城市的人口数 量和每个人每天排放的废水量进行估算。例如,假设一些城市的人口数量 为100万人,每个人每天排放100升的废水,那么该城市的污水处理量为100万人×100升/人/天=1000万升/天。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污泥产生量与污水处理量的比例。根据国内外 研究和实践经验,一般可将污泥产生量设置为污水处理量的1%-2%。假设 取1.5%的比例,那么该城市的污泥产生量为1000万升/天×1.5%=150万 升/天。 然而,污泥的水分含量较高,一般为80%以上。所以,为了方便管理 和处理,需要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在60%-80% 之间。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含水率。假设选择70%的含水率,那么实际产生的污泥量为150万升/天×30%=45万升/天。 在实际操作中,污泥的产生量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污水 中污染物的含量、处理工艺的不同等。因此,以上计算只是一个大致估算,实际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除了污水处理量,污泥的产生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使用生物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中,通过调节曝气时间、曝气量等参数,可以对污泥产生量进行调控。另外,一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例如厌氧消化、热解处理等,可以减少污泥的产生量或将污泥转化为其他可用的产物。 通过计算污泥产生量,可以为污水处理厂提供参考数据,以便优化运行和资源利用。合理处理和利用污泥是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关键之一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 算 污泥量计算 1)污泥量计算 1 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100C0q Q/1000( 100-p) P 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 ; Q ---- 污水流量,m3/d ; n ――除率,%;(二次沉淀池n以80%计) 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 P——污泥含水率,%; P 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 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Qs=A X/fXr式中:Qs ---- 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 ; △ 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 ; 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城市污水也可同此; Xr 回流污泥浓度,g/L。 3 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 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 进行。设原污水悬浮物X0 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 去除率为90%。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 量为rg=30%;机械脱水为r3=95% (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因此其平衡式为: 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AX+XR (8-10) XR=X" 2+ X / 3+ X(8-41) 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 △ 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 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机械脱水上清液悬 浮物量X"4的总和。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 式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一、不考虑悬浮物的公式《水处理工程师手册》P329。 1、活性污泥泥龄和剩余污泥量准确地应按下式计算: (2)、活性污泥泥龄(SRT): 活性污泥系统内的总活性污泥量/每天从系统内排除的活性污泥量 SRT =(Ma+Mc+MR)/(Mw+Me) Ma——为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 Mc——为二沉池内污泥量; MR——为回流系统的污泥量; Mw——为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量(kgss/d); Me——为二沉池出水每天带走的污泥量。 上式为最准确的计算公式,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近似计算公式。 当不考虑回流系统和二沉池时,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SRT =Ma/Mw 2、

(2)、剩余污泥量(Mw ) Mw= Ma/SRT=SRT Xa V • V-曝气池有效容积(m 3); Xa-曝气池悬浮固体浓度(mg/L); 2、行业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49:2003《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范》 W=Si Xi ft bh c ft Yh bh Yh f Se Si Q ψθ+•+••-〈-19.01000)(> 其中:W ——剩余污泥量(kg/d ) Q ——进水流量(m 3/d ) Si\Se ——反应池进、出水BOD 5浓度(mg/l); f ——污泥产率修正系数,由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时,取~. ft ——温度修正系数,取(t-15) ; t ——温度(℃); k de ——反硝化速率,kgNO3-N/(kgMLSS ·d);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20℃时k de 值可 采用~ kgNO3-N/(kgMLSS ·d);并用4.0.4-3进行温度校正。即k de(t)=k de(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