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所给予的原始资料,对某些小镇的污水处理厂进行设计。通过设计学会运用原始资料,确定污水处理方案的一般原则,熟悉有关构筑物的计算方法和了解设计步骤及规律,使学到的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得到一次综合性的训练。

二、设计内容

1、根据所提供的原始资料,确定污水所需要的处理程度,并选择处理方法。

2、根据污水处理程度结合污水厂的地形条件,选择污水、污泥的处理流程和处理构筑物。

3、对所选择的处理构筑物进行工艺设计计算,确定形式和主要尺寸。

4、绘制污水厂的总体布置(包括平面布置和高程图)。

5、编写说明书。

三、设计原始资料

1、某小镇污水厂附近地形图一张,该城镇人口数为 5 万人。

2、污水流量:日平均流量Q=7500m3/d。

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分别为K d= 1.2,K h= 1.33。污水水质:平均水温为:23℃。处理前BOD5= 250mg/L, SS = 330mg/L。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DO=2mg/L,处理后的污水排入附近河流。

3、水文及地质资料

(1)污水厂附近最高洪水位260m,该河95%保证率的枯水量为1.5m3/s,河流流速为0.8m/s,夏季河水平均温度17℃,河水中溶解氧为2 mg/L,河水中原有BOD5为3mg/L,悬浮物含量为59 mg/L.

(2)污水厂址地下水位距地表15m左右,土壤为砂质粘土,抗压强度在1.5公斤/cm2以上。土壤年平均温度12℃,最低温度2℃。

4、气象条件

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气压为730.2mm汞柱,年平均气温为15.1℃,冬季最低月平均温度为8℃。

5、其他资料

厂区附近无大片农田。

拟由省建筑公司施工,各种建筑材料均能供应。

电力供应充足。

四、设计步骤及方法

1、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确定污水厂的规模和污水设计水量、水质。

由处理污水量可知,该污水厂属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Q max =Q×K h×K d =7500×1.33×1.2/24=498.75 m3/h=138.54L/s

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DO≥5mg/L(本课程设计中不考虑有毒物质),为满足DO≥5mg/L要求,可根据氧垂曲线进行计算求出L处理后。

②: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见下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mg/L

本设计要求为一级B标。

2、确定污水处理程度:

①:生化需氧量(BOD)的处理程度

η=(250-20)/250×100%=92%

②:悬浮物(SS)的处理程度

η=(330-20)/330×100%=93.9%

3、污水、污泥的处理方法及处理工艺:

本课程设计采用如下工艺流程:

污水→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沉淀池→排水

↓↓

↓浓缩

↓↓

↓→脱水→污泥外运

4、各处理单元构筑物计算、并绘出计算草图。

①:格栅

栅条采用矩形断面10×50mm,过栅水头损失直接取10cm,栅条间距取e=20mm,过栅流速取v=1.0m/s,格栅倾角α=60°,污水量Q max=138.54L/s,设格栅进水宽度B1 =0.4m,则进水水深h=0.35m。

栅条间隙数:

n=Q max×√sinα/ehv=18.41≈19个

栅槽宽度:栅条宽度S=10mm

B=S×(n-1)+e×n=0.56

进水槽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故:l1=(B- B1)/2tanα1=0.25m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 = l1/2=0.12m

过栅水头损失h1=0.1m

栅后槽总高度:

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栅前槽高H1=h+ h2=0.65m,H= h+ h1 +h2=0.75m

栅槽总长度:

L= l1+ l2+0.5+1.0+H/tan60°=0.25+0.12+1.5+0.54=2.41m

每日排渣量:

W=Q max×W1×86400/( K h×K d×1000)=0.525 m3/d

采用机械排清渣

②:沉砂池

1):沉砂池水流部分长度

取最大流速v=0.25m/s,最大流速的停留时间t=40s,则水流部分长:

L=v×t=0.25×40=10m

2):水流断面积

A=Q max/v=0.139/0.25=0.556m2

3):池总宽度

B=A/h2=0.556/0.4=1.39m

沉砂池设2个,宽度为0.695m

4):沉砂斗容积

V=Q×X1×t’/100000=0.45 m3

5):每个沉砂斗所需容积

V0=V/n=0.45/4=0.1125 m3

6):砂斗实际容积的计算

设斗底宽a1=0.3m、倾角α=60°,斗高h3’=0.6m,则斗上口宽:

a=2 h3’/tan60+a1=1.17m

单斗实际容积:

V0’=0.36>V0 满足条件

7):沉砂池高

h3=h3,+il=0.6+0.05×3.83=0.79m

8):沉砂池总高度

h=h1+h2+h3=0.3+0.4+0.79=1.49m

9)验算

Q min = Q平均/2=0.0695 m3/s

V min= Q min /(n·W)=0.0695/(1×0.4×1.17)=0.15m/s

最小流速V min≥0.15m/s,符合要求。

③:沉淀池

(1)沉淀区尺寸设计

沉淀区有效水深h2=qt=1.5×2=3m

沉淀区有效容积V1=Qmax×t=(7500×1.2 × 1.33/24)×2=997.5 m3

沉淀区长度:L=3.6vt=3.6×4.5×2=32.4m

沉淀区总宽度:B=A/L=10.26m

沉淀池分格数:n=B/b=10.26/1.71=6

校核长宽比、长深比

L/b=32.4/1.71=18.9>4;L/h2=32.4/3=10.8>8,符合要求。

(2)污泥区计算

污泥量

W=97.26 m3

每座沉淀池的污泥量W1=97.26/6=16.21m3

每座沉淀池两个污泥斗

污泥斗容积:

V1=8.22 m3

8.22×2=16.44>16.21m3

故每座沉淀池的污泥斗可储存2d的污泥量,满足要求。

(3)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0.3+3+0.6+5.0=8.9m

(4)沉淀池总长度

L=0.5+0.3+32.4=40.4m

(5)出水堰长度复核

设一道倒流墙每池出水堰长度为:1.71+12×2×2=49.71m

出水负荷为:7500×1.2×1.33×1000/(86400×6×49.71)=0.46合格。

④:曝气池

(1)污水处理程度的计算及曝气池的运行方式

1)污水处理程度的计算

原污水的BOD(S0)值为250mg/L,经初沉池处理,BOD5按降低25%考虑,则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其BOD5(S a)值为:S a=250×(1-25%)=187.5mg/L,计算去除率,首先计算处理水中非溶解性BOD5值,即:BOD5=7.1bX a C e=7.1×0.08×0.4×20=4.54mg/L

处理水中非溶解性BOD5值为:20-4.54=15.46 mg/L

去除率η=(150-15.46)/150×100%=89.69%

2)曝气池的运行方式

在本设计中考虑曝气池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传统活性污泥系统为基础。

(2)曝气池的计算与各部位尺寸的确定(曝气池按BOD污泥负荷法计算)

1)BOD污泥负荷率的确定

拟定采用的BOD污泥负荷率为0.3kg BOD5/(kgMLSS·d)。但为稳妥计,需加以校核,校核公式为:N s=k2S e f/η=0.0232×15.46×0.75/89.69%=0.30 BOD5/(kgMLSS·d)计算结果证明所取值是合适的。

2)确定混合液污泥浓度(X)

根据已确定的N s值,查得相应的SVI值为100-120,取值120

则X=R·r·1000000/(1+R)·SVI=1.2×50%×1000000/(1.2+50%)×120=3333mg/L

3)确定曝气池容积

V=QS a/XN s=7500×150/(3333×0.3)=1125.1 m3

4)确定曝气池各部位尺寸

设两组曝气池,每组容积为1125.1/2=562.55 m3

池深取3.5m,则每组曝气池的面积为F=562.55/3.5=160.73 m2,池长L=F/B=160.73/3.8=43.3m

设五廊道式曝气池,廊道长L1=L/5=8.66m

取超高0.3m,则池总高度为:3.5+0.3=3.8m

(3)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本设计采用鼓风曝气系统

1)平均时需氧量的计算

O2=a’QS r+b’VX v=1050.0kg/d=43.75kg/h

2)最大时需氧量的计算

K=1.2×1.33 O2(max)=1424.4kg/d=59.35kg/h

3)每日去除的BOD5值

BOD5 =7500×(187.5-20)/1000=1256.25kg/d

4)去除每kgBOD的需氧量

△O2=1050.0/1256.25=0.836kg O2 /kgBOD

5)最大时需氧量与平均时需氧量之比

O2(max)/ O2=1.36

(4)供气量的计算

采用网状膜型中微孔扩散器,敷设于池底0.2m处,淹没水深3.3m,计算温度定为30℃,此时溶解氧饱和度为7.63mg/L

1)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P b

P b=1.013×100000+9.8×3.3×1000=133640Pa

2)空气离开曝气池面时,氧的百分比

O t=21(1- E A)/(79+21(1- E A))×100%=18.43%(E A=12%)

3)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度

C sb(T) =C s (Pb/202600+ O t /42)=8.36mg/L

4)换算为20℃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即

R0 =

=79.66kg/h

相对的最大时需氧量为:

R0(max)=127.14kg/h

5)曝气池平均时供气量

G s= 100R0/0.3 E A=2212.8 m3/h

6)曝气池最大时供气量

G s=3531.6 m3/h

7)去除每kg BOD5的供气量

2212.8×24/1256.25=42.3 m3 空气/kgBOD

8)每m3 污水的供气量

2212.8×24/7500=7.1 m3 空气/ m3 污水

⑤:浓缩池

(1)污泥产量的计算

剩余生物污泥量△X v= YQ(S0–S e)+K d VX v

=0.5×7500×(250-20)/1000+0.06×1125.1×2500/1000

=1031.265kg/d

剩余非生物污泥△X s=Q(1- f b·f)( C0–C e)=7500×(1-0.7×0.75)×(330-20)/1000

=1104.375 kg/d

剩余污泥总量△X=△X v+△X s=2135.64kg/d

取剩余污泥含水率97%即固体浓度C0=30kg/ m3,则剩余污泥含泥率为3%

所以剩余污泥量Q=△X/3=71.188 m3/d

(2)浓缩池面积

A=Q C0/C u=71.88×30/30=71.188 m3

(3)浓缩池直径

两个池子,每个面积为35.6 m3 ,故D=6.7m

(4)浓缩池高

浓缩池工作部分有效水深h2=QT/24A=1.25m(浓缩时间T取30h)

超高h1=0.3m,缓冲高h3=0.2m,浓缩池采用重力排泥,池斗壁与水平面角度a=55°,污泥斗下底直径0.6m,则污泥斗高度h4=(6.7-0.6)/2·tan55°=3.57m

则浓缩池总高度h=5.32m

计算草图如下:

⑥:带式压滤机脱水

污泥经浓缩后含水率降低取90%,由公式:

得出:污泥量=2135.64×(1-97%)/(1-90%)=640.692kg/d

压滤机每天工作8小时,则脱水处理量为640.692/8=80kg/h

采用三台带式压滤机,两用一备。

五、污水厂的平面布置

污水厂平面布置原则如下:

1)处理构筑物的布置应紧凑,节约用地;

2)处理构筑物应尽可能的按流程顺序布置,以避免管线迂回,同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

3)经常有人工作的建筑物如办公,化验等用房应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一方;4)在布置总图时,应考虑安装充分的绿化地带;

5)总图布置应考虑近远期结合;

6)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考虑敷设管道的位置,运转管理的需要和施工的要求,一般采用5—10m ;

7)处理构筑物应尽可能布置成单独的组合,以策安全,并方便管理;

8)污水厂内管线很多,应综合考虑,避免发生矛盾,污水管和污泥管应尽可能考虑重力自流;

9)污水厂内应设超越管线;

具体布置见总平面图

污水厂厂址的选择:

对具体厂址的选择,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详尽的技术经济比较。其一般原则如下:1)厂址与规划居住区或公共建筑群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一般不少于300m。

2)厂址应在城镇集中供水水源下游,至少500m。

3)厂址应尽可能少占农田或不占良田,且便于农田灌溉和消纳污泥。

4)厂址应尽可能设在城镇和工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

5)厂址应设在地形有适当坡度的城镇下游地区,使污水有自流的可能,以节约动力消耗。

6)厂址应考虑汛期不受洪水威胁。

7)厂址的选择应考虑交通运输、水电供应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

8)厂址的选择应结合城镇总体规划、考虑远景发展、留有充分扩建的余地。

综上,本设计将污水厂设在镇区以外的东北方向、靠近河流处,在小镇地形图中的具

体位置为(Y:500 X:900 地面高程为271.0)周围

六、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1)要保证污水在各构筑之间能顺利自流;

2)污水厂的出水管高程,须保证不受洪水顶托;

3)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包括进水渠的水头损失),可按下表估算

污水厂附近最高洪水位260m,取污水出水管的高程为260.5m。

取排水管跌水高度取9.5m,采用两根排水管,V=69.27m/s,取排水管管径为DN300mm 的铸铁圆管,查水力计算表的i=0.00503,排水长度为20m,则沿程损失取为0.1m

故曝气池最低水位高程为:260.5+9.5+0.1=270.1m

曝气池最高水位高程为:270.1+3.5=273.6m

平流沉淀池出水位高程为:270.1+1=271.1m<273.6取273.6m(1m为地面高程变化)

平流沉淀池进水位高程为:273.6+3.6=277.2m

沉砂池出水水位高程为:273.6+4=277.6m>277.2m取277.6m(4m为地面高程变化)

沉砂池进水水位高程为:277.6+0.4=278m

格栅后水位高程为:277.6+1+0.35=278.95m

格栅前水位高程为:278.95+0.1=279.05m

七、污水厂的附属构筑物

根据小型水厂运行经验,各构筑物尺寸取值如下:

华中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一.总论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 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 1.2.1 水厂规模 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万m3/d。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1.2.2 原水水质资料 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

1.2.3 厂区地形 地形比例1:500,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32.00m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1.2.4 工程地质资料 (1) 表土砂质粘土细砂中砂粗砂粗砂砾石粘土砂岩石层 1m 1.5m 1 m 2 m 0.8m 1 m 2 m 土壤承载力:20 t/m2. (2)地震计算强度为186.2kPa。 (3)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 (4)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历年最高水位m 34.38 黄海高程系统,下同 2 历年最低水位m 21.47 频率1% 3 历年平均水位m 24.64 4 历年最大流量m3/s 14600 5 历年最小流量m3/s 180 6 历年平均流量m3/s 1340 7 历年最大含砂量kg/m3 4.82 8 历年最大流速m/s 4.00 9 历年每日最大水位涨落m/d 5.69 10 历年三小时最大水位涨落m/3h 1.04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8m 1.2.6 气象资料 该市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0C,七月极端最高温度达390C,一月极端最低温度-15.30C,年平均降雨量954.1mm,年平均降雨日数117.6天,历年最大日量降雨量328.4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NNE),静风频率为12%,年平均风速为3.4m/s。土壤冰冻深度:0.4m。

水质工程学Ⅱ思考题答案

水质工程学Ⅱ思考题 第12章其它处理方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A; ; ; ; 二、问答题 1. 酸碱中和处理时,需考虑那些因素 答:选择中和方法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含酸或含碱废水所含酸类或碱类的性质、浓度、水量及其变化规律; (2)首先应寻找能就地取材的酸性或碱性废料,并尽可能加以利用; (3)本地区中和药剂和滤料(如石灰石、白云石等)的供应情况; (4)接纳废水水体性质、城市下水道能容纳废水的条件,后续处理(如生物处理)对pH值的要求等。 2. 试述电解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答:电解过程中,阴极放出电子,使废水中某些阳离子因得到电子被还原,阴极起还原剂的作用。阳极得到到电子,使废水中某些阴离子因失去电子而被氧化,阳极起氧化剂的作用。废水进行电解反应时,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在阳极和阴极分别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结果产生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在电解过程中或沉积于电极表面或沉淀于电解槽内,或生成气体从水中逸出,从而降低了废水中有毒物质的浓度。 第13章活性污泥法 一、单项选择题 ; ; ; 4. D; 二、问答题 1、什么是活性污泥法其基本原理和流程是什么 答: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培养和驯化的微生物群体去分解氧化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通过生物化学反应,改变这些有机物的性质,再把它们从污水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如下:

2、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可归纳为几种方法每种方法有何特点 答:① 异步培驯法:即先培养后驯化,缺点:时间较长; ② 同步培驯法:培养和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适于城市污水;缺点:出现问题 后,不易判断是培养还是驯化的问题 ③ 接种培驯法:利用其它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再进行适当驯化,可提高驯化效 果,缩短培驯时间。 3、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何特点用曲线表示。 、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答:① 对数增殖期(a -b 段):营养物质(有机污染物)非常充分,微生物的增殖 速度与时间呈直线关系; ② 减速增殖期(b -c 段):营养物质逐步成为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微生物增 殖速度减慢; ③ 内源呼吸期(c -d 段):营养物质近乎耗尽的程度,微生物进行内源呼吸以营 生命活动。 4. 试述氧化沟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征。 答:氧化沟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法。其原理就是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相较,氧化构具有下列各项特征: ① 构造方面 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多为椭圆形或圆形,总长可达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双池以上平行工作时,则应设配水井,采用交替工作系统时,配水并内还要设自动控制装置。 ② 流态特征 流态上,介于完全混合—推流:氧化沟的这种独特的水流状态,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作用.而且可以将其区分为富氧区、缺氧区,用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取得脱氮的效应。 ③ 工艺特征 可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够达到好氧稳定的程度; 可考虑不单设二次沉淀池,使氧化沟与二次沉淀池合建,可省去污泥回流装置; BOD 负荷低,类似延时曝气法,处理水质良好。 泥龄c θ长,c θ=15-30d ,为传统的3-6倍,沟内存在世代存在的硝化菌,可进行硝化、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任务书

给排水14级《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设 计、计算、绘图等方面得到锻炼。 针对一座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确定污水厂的平面布置,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和污 水处理厂流程图)。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2、基本资料 (1)污水水量及水质 污水处理水量:30000+50000×% (m3/d)(横线上的数为学号末尾两位数) 污水水质:COD Cr =350+200×%(mg/L),BOD5 =220mg/L,SS =250mg/L,氨氮=15mg/L。(横线上的数为学号末尾两位数) (2)处理要求 城市污水经处理后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即:COD Cr ≤ 60mg/L,BOD5 ≤ 20mg/L,SS ≤ 20mg/L,氨氮≤ 5mg/L。 (3)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 (4)气象及水文资料 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728mm;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200mm;地下水位,地面下6~7m。 年平均水温:20℃。 (5)厂区地形 污水厂选址区域海拔标高在19~21m左右,平均地面标高为20m。平均地面坡度为0.3 ‰~0.5‰,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厂区征地面积为东西长224m,南北长276m。 3、设计内容

(1)对工艺构筑物选型作说明;(2)主要处理设施的工艺计算;(3)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4)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4、设计成果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设计图纸: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和工艺流程图各一张。 三、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指导书 1、总体要求 (1)在设计过程中,要发挥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2)本课程设计重点训练的是污水处理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和总体布置。 (3)课程设计不要求对设计方案作比较,处理构筑物选型说明按其技术特征加以说明。(4)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文字通顺;设计图纸应按标准绘制、内容完整,主次分明。 2、设计要点 (1)污水处理设施设计的一般规定 ①该市排水系统为合流制,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取1.2 ②处理构筑物流量:曝气池之前,各种构筑物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曝气池之后,构筑物按平均日平均时流量设计。 ③处理设备设计流量:各种设备选型计算时,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 ④管渠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 ⑤各处理构筑物不应少于2组。 (2)平面布置 ①功能明确、布置紧凑。布置时力求减少占地面积,减少连接管的长度,便于操作管理。 ②顺流排列,流程简便。指处理构筑物应尽量按流程方向布置,避免与进(出)水方向相反的安排;个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应以最短线路布置,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转弯和用水泵提升。 ③充分利用地形,平衡土方,降低工程费用。 ④构筑物布置应注意风向和朝向。将排放异味和有害气体的构筑物布置在居住与办公场所的下风向;为保证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构筑物布置应考虑主导风向。 ⑤污水厂厂区应适当规划设计机房、办公室、机修、仓库等辅助建筑。 3、对设计文件的内容和质量的要求 (1)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处理实验技术教学大纲

水处理实验技术教案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水处理实验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实践教案环节(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时和学分:实验学时:,学分: 适用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水分析化学、水力学、环境生物学、水质工程学等 二、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修课,是水处理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课程。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水处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所学知识既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又为水质工程学()水质工程学()水质工程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本课程教案总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选课,加深学生对水处理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水处理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水处理实验的一般技能及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与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加深对水处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掌握一般水处理处理实验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的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测定、分析与处理,从而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五、实验项目基本要求 ()活性炭吸附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加深理解吸附原理,掌握活性炭吸附常熟确定方法。 实验要求:学会使用活性炭吸附装置使用,掌握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污水确定设计参数的方法。 ()离子交换软化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加深对离子交换容量的理解,掌握测定离子交换容量的方法,掌握离子交换柱的运行。 实验要求:学会使用离子交换设备使用方法,能测定离子交换容量。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测定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学习了解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测定的实验方法,加深对曝气充氧机理的认识。 实验要求: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熟悉曝气设备氧总转系数及其他各项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混凝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水样混凝的最佳投药量确定方法,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沉淀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32页)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任务 此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1.1 设计要求 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自来水厂,确定水厂的规模、位置,对水厂工艺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计算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 1.2.1 城市用水量资料 1.2.2 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 原水水质情况:水源为河流地面水 ⑵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 ①河流水位特征 最高水位-1m,,最低水位-5m,常年水位-3m ②气象资料 历年平均气温16.00C,年最高平均气温390C,年最低平均气温-30C,年平均降水量1954.1mm,年最高降水量2634.5mm,年最低降水量1178.7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78%,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 ③地质资料 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1~1.5m 第一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 深3~4m 第一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3~4m 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2 水厂选址

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⑴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⑵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⑶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根据综合因素考虑,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水厂和构筑物可集中管理,节省水厂自用水的输水费用并便于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冲洗水排除。 3 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 Q生活=240×52000×10-3=12480m3/d Q工业=12480×1.78=22214.4m3/d Q三产=12960×0.82=10233.6m3/d Q工厂=0.5+0.8+0.6+1.1=30000m3/d

水质工程学2教学大纲合工大

《水质工程学(Ⅱ)》教学大纲 学时:40 学分:2.5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水质工程学(Ⅱ)》是给水排水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给水排水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处理基本原理,全面系统地了解水在社会循环中的性质、城市污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标准、水体污染与自净等基本概念与理论,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状况,基本掌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水质工程中的各构筑物、工艺系统的初步能力。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水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水的污染指标、污水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的目标和我国现行法规对污水处理技术提出的要求; 2.了解水体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水体自净过程规律、水污染防治措施; 3.掌握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技术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了解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具有水质工程设计、运行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设计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 5. 基本掌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与科学研究的技能。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掌握高等数学、水力学、水文学、工程地质学、水泵与水泵站、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等课程的相关内容。

教学大纲内容 第1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污水的分类、城市污水的特征与污染指标;排放标准。 水体污染及危害、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河流氧垂曲线方程的建立及应用,水环境容量。教学提示:掌握污水的分类、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特征及污染指标、污水排放要求。 重点掌握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河流氧垂曲线方程,控制水体污染方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 第2章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单元及构筑物的工作原理,设计及计算方法。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格栅、沉砂池、初沉池、二沉池的功能、工作原理、基本构造、主要设计参数、设计要点等。学生能正确地选型,及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如何强化和改进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第3章生物处理概论 微生物代谢与底物降解、生物处理工艺概述、生物处理的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增长与产率系数关系;生物处理工艺分类、生物处理的应用与发展;生物处理动力学基本方程。 第4章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公式、曝气的原理与曝气设备、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设计计算、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让学生了解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物降解与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关系,介绍目前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及优缺点,根据曝气理论及微生物需氧理论设计曝气系统,重点掌握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工艺设计原理及设计计算方法。介绍活性泥处理系统的发展动向。 第5章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基本原理与基本流程。介绍几种生物膜工艺如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等设计原理、构造、及设计方法。 教学提示:重点让学生了解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原理、与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区别和特点。介绍生物膜法需氧量的计算、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的工艺设计计算方法。 第6章厌氧生物处理 介绍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净化机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应用条件、发展趋势。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参数及设计计算,两级厌氧与两相厌氧生物处理教学提示:重点掌握厌氧生物处理影响因素,厌氧接触法工艺系统设计方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基本构造与设计方法。 第7章自然生物处理系统 稳定塘、土地处理和湿地处理系统净化污水的原理、基本工艺流程、基本设计方法。稳定塘类型。土地处理系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提示:重点介绍稳定塘的类型及设计方法,湿地处理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8章污水深度处理与利用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授课对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时数:44学时(其中含12学时实验) 学分数: 2.5学分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课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水质工程学 开课教研室: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执笔人:田晓燕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水处理微生物学》是《水质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以及微生物在水体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中的作用。 2.知识要求 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污水质,并用微生物理论提出粗略的处理意见。 3.能力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具备独立设计、实施相关实验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了解本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增强适应能力,自觉地把本课程发展与相关专业发展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1)概述 教学内容: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以及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等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研究范畴,对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及其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2)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 细菌及其一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放线菌、蓝细菌等其它原核微生物;细菌的分类鉴定。 基本要求:掌握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应用潜力;了解放线菌、蓝细菌等其它原核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 (3)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 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形态生理特性等。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1设计任务 此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X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1.1设计要求 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自来水厂,确定水厂的规模、位置,对水厂工艺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计算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基本资料 1.2.1城市用水量资料 1.2.2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 原水水质情况:水源为河流地面水 ⑵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 ①河流水位特征 最高水位-1m,,最低水位-5m,常年水位-3m ②气象资料 历年平均气温16.00C,年最高平均气温390C,年最低平均气温-30C,年平均降水量1954.1mm,年最高降水量2634.5mm,年最低降水量1178.7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78%,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 ③地质资料 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1~1.5m 第一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 深3~4m 第一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3~4m 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2水厂选址

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⑴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⑵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⑶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根据综合因素考虑,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水厂和构筑物可集中管理,节省水厂自用水的输水费用并便于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冲洗水排除。 3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 Q生活=240×52000×10-3=12480m3/d Q工业=12480×1.78=22214.4m3/d Q三产=12960×0.82=10233.6m3/d Q工厂=0.5+0.8+0.6+1.1=30000m3/d

水质工程学2

名词解释 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再睡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分为动力学稳定,水化膜作用和聚集稳定。 截流沉速:理想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最小颗粒的沉速,在数值上等于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 均质滤料:只沿着整个滤层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 自由性余氯:当水中存在不以氯胺形式的没被消耗的氯,称为自由性余氯。 电渗析:以直流电为动力,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一个水体中的离子通过膜转移到另一水体中的分离过程。 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循环水与补充水中含盐量之比,即为该循环水系统的浓缩倍数。由于蒸发水量存在,浓缩倍数K值永远大于1。 填空题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所列的水质项目可分为以下几类: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药理和放射性指标。 2)天然水体中的杂质按照尺寸大小可以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三种。 3)在混凝动力学的研究中,颗粒聚集(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 4)水常规处理工艺,常用絮凝反应设施主要分为(水力絮凝)(机械絮凝) 5)澄清池将(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综合在一个构筑物中完成,主要。。 6)在过滤过程中,水中微粒通过(迁移)和(粘附)两种过程而被截留。 7)理论上快滤池中止运行进行反冲洗的依据是(滤池出水浊度超标及)(滤层水头损失过大) 8)地下水除铁,锰常用方法,(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 9)氯消毒实验,灭活率,。。。0.1 10)实现膜分离推动力可以是。。(浓度差)(压力差)(电位差)等,(粒子交换膜)电渗析器重要组成部分。 11)水的软化处理主要是去除水中(钙镁)离子。软化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药剂法)(哥的更详细扩展—电磁法石灰法膜分离法) 12)冷却塔内某一点冷却的推动力等于(该点水湿的饱和空气焓i的差值)。 13) 简答题 混凝机理 混凝则包括凝聚与絮凝两种过程 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凝聚 脱稳胶体相互聚集称为絮凝 机理主要包括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机理吸附架桥网捕或卷扫 吸附架桥作用:指分散体系中的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或无机高分子物质通过架桥连接,宁极为打的聚集体而脱稳聚沉。 压缩双电层作用:通过与他所双电层是胶体颗粒的双电层变薄,排斥能降到相当小时,两胶体颗粒接近时,就可以由原来的排斥力为主变为吸引力为主,胶体颗粒间就会发生凝集。 吸附-电中和作用:指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体颗粒的静电斥力,使胶体颗粒更易于聚沉。 网捕-卷扫作用:指投加到水中的铝盐、铁盐等混凝剂水解后形成较大量的具有三维立体结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实例

目录 设计任务书 (2) 设计计算说明书 (4) 第一章污水处理厂设计 第一节污水厂选址 (4) 第二节工艺流程 (4) 第二章处理构筑物工艺设计 第一节设计参数 (6) 第二节泵前中格栅设计 (6) 第三节污水提升泵房设计计 (8) 第四节泵后细格栅设计计算 (9) 第五节沉砂池设计计算 (10) 第六节辐流式初沉池设计计算 (12) 反应池设计计算 (14) 第七节O A/ 1 第八节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16) 第九节剩余污泥泵房 (17) 第十节浓缩池 (18) 第十一节贮泥池 (20) 第十二节脱水机房 (21) 第三章处理厂设计 第一节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3) 第二节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23) 参考文献 (26)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计城市日处理污水量15万m 3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二、基本资料 1、污水水量、水质 (1)设计规模 设计日平均污水流量Q=150000m 3/d ; 设计最大小时流量Q max =8125m 3/h (2)进水水质 COD Cr =400mg/L ,BOD 5 =180mg/L ,SS = 300mg/L ,NH 3-N = 35mg/L 2、污水处理要求 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 标准 ,即: COD Cr ≤ 60mg/L ,BOD 5≤20mg/L ,SS≤20mg/L ,NH 3-N≤8mg/L 。 3、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拟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具体流程如下: 4、资料 市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8%,年平均风速2.55米/秒。污水处理厂场地标 高384.5~383.5米之间,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厂的出水直接排入厂区外部的河流,其最高洪水位(50年一遇)为380.0m ,常水位为378.0m ,枯水位为375.0m 。 三、设计任务 1、对处理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对主要处理设施(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化池、污泥浓缩池)进行工艺计算(附必要的计算草图); 3、按扩初标准,画出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内容包括表示出处理厂的范围,全部处理构筑物及辅助建筑物、主要管线的布置、主干道及处理构筑物发展的可能性; 4、按扩初标准,画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高程布置图,表示出原污水、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关系、水位高度以及处理出水的出厂方式; 5、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设计图纸: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和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高程布置图各一张。 五、参考资料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五、十、十一册 2、《环境工程设计手册》(水污染卷) 原污水 污泥浓缩池 污泥脱水机房 出水 格栅 污水泵房 沉砂池 二沉池 泥饼外运 曝气池 回流污泥

水质工程学2(水污染控制工程)2010-2011A卷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3页,此页为A 卷第1页 (注:参加重修考试者请在重修标识框内打钩)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本试卷共3页,此页为A 卷第2页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本试卷共3页,此页为A 卷第3页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中 原 工 学 院 2010~2011学年 第 2 学期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水处理工程学 课程期末试卷标准答案(即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COD :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 成氧量(O2)。(3分) 2、BOD :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 需要的氧量(20℃,5d )。(3分) 3、污泥负荷率:指的是单位活性污泥(微生物)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有机物量。(3分) 4、污泥体积指数:衡量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特性的指标,它是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 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泥的体积,常用单位是mL/g 。(3分) 5、污泥龄:是指每日新增的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天数,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或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3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A; 3、D; 4、A; 5、D; 6、A; 7、B; 8、A; 9、B; 10、D 。 三、简答题(共45分) 1、何谓活性污泥法画出其基本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10分) 答:活性污泥法即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方法。其基本流程为:(4分) 进水 1 2 3 出水 污泥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1-初次沉淀池,主要作用去除污水中的SS ,并对BOD 有一定的去除作用(20~30%)(2分)。2-曝气池,主要作用去除污水的有机物。(2分) B 卷 A 卷

武汉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I课设

1.设计任务及资料 1.1设计原始资料 长垣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规划建造水厂一座。已知城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21.00米;水源采用长江水;取水构筑物远离水厂,布置在厂外。管网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二级泵站采用二级供水到管网系统,其中最大一级供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百分数为5.00%,时间为早上6:00~晚上10:00,此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11.00米;另一级供水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5.00米。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水厂大门朝向为北偏西15°。 1.2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说明书1本。 内容包括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资料、成绩评定表等,按要求书写或打印并装订成册。 其中正文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和设计要求概述,方案比较情况,各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形式、设计计算过程、尺寸和结构形式、各构筑物设计计算草图、人员编制、水厂平面高程设计计算和布置情况以及设计中尚存在的问题等。 2、手工绘制自来水厂平面高程布置图1张(1号铅笔图,图框和图签按标准绘制)。要求:比例选择恰当,图纸布局合理,制图规范、内容完整、线条分明,字体采用仿宋字书写。

2. 设计规模及工艺选择 2.1设计规模 根据所提供的已知资料:最高日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 d Q=Q α α为自用水系数,取决于处理工艺、构筑物类型、原水水质及水厂是否设有 回收水设施等因素,一般在1.05-1.10之间,取α =1.07,则水厂生产水量 近期:Q 0=1.07Q d =1.07×50000=53500m 3/d=2229.2m 3/h 远期:Q 0=1.07Q d =1.07×100000=107000 m 3/d=4458.3m 3/h 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时所需供水量进行校核。 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2.2.1概述 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要求的水质。给水处理工艺方法和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生产能力等选择,由于水源不同,水质各异,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流程也多种多样。 2.2.2水处理流程选择 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的要求确定。所给的设计资料中指出,水源采用 长江水,其水质应该较好,采用一般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即: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混凝剂采用硫酸铝,设溶解池和溶液池,计量泵投加药剂,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絮凝池采用水平轴机械絮凝池。沉淀池采用平流沉淀池。滤池采用普通快滤池。

北京交通大学1226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 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市消防总队和海淀区政府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市纪委市监委同步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检测鉴定、调查取证、模拟实验,并委托化工、爆炸、刑侦、火灾调查有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并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单位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基本情况 (一)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现场位于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东教2号楼。该建筑为砖混结构,中间两层建筑为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环境实验室”),东西两侧三层建筑为电教教室(内部与环境实验室不连通)。环境实验室一层由西向东依次为模

型室、综合实验室(西南侧与模型室连通)、微生物实验室、药品室、大型仪器平台;二层由西向东分别为水质工程学Ⅱ、水质工程学Ⅰ、流体力学、环境监测实验室;一层南侧设有5个南向出入口;一、二层由东、西两个楼梯间连接;一层模型室和综合实验室南墙外码放9个集装箱(建筑布局详见下图)。 (二)事发项目情况 事发项目为北京交通大学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横向科研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所属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和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目的是制作垃圾渗滤液硝化载体。该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教授李德生申请立项,经学校批准,并由李德生负责实施。 2018年11月至12月期间,李德生与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和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15天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一.总论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 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 1.2.1 水厂规模 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5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5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10万m3/d。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1.2.2 原水水质资料 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

1.2.3 厂区地形 地形比例1:500,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32.00m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1.2.4 工程地质资料 表土砂质粘土细砂中砂粗砂粗砂砾石粘土砂岩石层 1m 1.5m 1 m 2 m 0.8m 1 m 2 m 土壤承载力:20 t/m2. (2)地震计算强度为186.2kPa。 (3)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 (4)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历年最高水位m 34.38 黄海高程系统,下同 2 历年最低水位m 21.47 频率1% 3 历年平均水位m 24.64 4 历年最大流量m3/s 14600 5 历年最小流量m3/s 180 6 历年平均流量m3/s 1340 7 历年最大含砂量kg/m3 4.82 8 历年最大流速m/s 4.00 9 历年每日最大水位涨落m/d 5.69 10 历年三小时最大水位涨落m/3h 1.04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8m 1.2.6 气象资料 该市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0C,七月极端最高温度达390C,一月极端最低温度-15.30C,年平均降雨量954.1mm,年平均降雨日数117.6天,历年最大日量降雨量328.4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NNE),静风频率为12%,年平均风速为3.4m/s。土壤冰冻深度:0.4m。

水质工程学(二)试卷A-的标准答案

孝 感 学 院 2007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核试卷答案 考核课程: 水质工程学(二) 考核类型: 考试 考核形式: 闭卷 学生所在院系: 城建学院环境工程系 年 级: 0418241 试 卷: A 1、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污泥中的有活性的微生物群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对污水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且此污泥具有较好的沉淀性能的方法。 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包含MM e 、M i 、M. 3、污泥指数: 指每千克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 计。 4、污泥龄:指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的平均时间。从 5、氨化反应:污水中有机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NH-N 的过程。 6、反硝化作用:由一群异养型微生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将亚硝酸氨 和硝酸氨还原成氮气或氧化氮的过程。 7、生物膜法:污水中微生物在生长的过程慢慢附着在固体无的表面形成外层为好氧菌里面为厌氧菌的膜状微生物污泥而来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命题教师 院系负责人签 【第 1页 共5 页】 8、生物转盘:又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它由许多平行排列淹没在水 槽中的圆盘或盘片所组成,当其在污水中转动时就可以处理污水中的一、 概念题……………………………………………(20 分)

污染物。 9、厌氧的水解阶段:在污水中比较复杂非溶解性的有机物在产酸细 菌胞外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的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10,稳定塘:是人工适当修理或人工修建的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 1、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的四阶段是适应期、对数增殖期、减数增殖期和内源呼吸期。 2、MLSS=Ma + M + Me + M ii 3、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英文缩写是CAS 4、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的英文缩写是HPOAS 5、鼓风曝气的空气扩散装置分为微气泡扩散装置、中气泡扩散装置、水力剪切式空气扩散装置、水力冲击式空气扩散装置、射流式空气扩散装置和水下空气扩散装置。 6、回流污泥量的控制方法有:定回流污泥量控制、与水量成正比例控制、定MLSS 浓度控制和定F/M控制 7、PHB是聚-β-羟基丁酸的英文缩写 【第 2 页共5页】 三、简答题………………………………………………………(70 分) 1、简述污水处理工艺的历史进程(按处理对象说)(4分) 答:在欧洲,最早有规模的处理外排污水的方法,主要是杀死水中的病毒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随着外排水中的有机物逐步增加,且有机物浓度已超过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时,人们则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水中的营养物质N、P 等大量排放,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一混凝试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 2.观察混凝现象,加深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混凝影响因素; 二、实验基本原理: 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影响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般天然水体颗粒的电动电位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后,只要该电荷点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智能型混凝试验搅拌仪(六联搅拌器),酸度计一台,低浊度仪一台,双向磁力搅拌器一台,1000ml烧杯六个,200ml烧杯两个,1000ml量筒一个,1ml、2ml、5ml移液管各一根,酸碱溶液各一瓶,混凝剂溶液一瓶(5%硫酸铝) 四、实验步骤: (1)本次试验选用的是二号水样,将桶中原水搅拌均匀,测定水样的温度、酸碱度、浊度和pH值。 (2) 确定水样中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量,在烧杯中加入200ml水样并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并且每次增加0.1mL的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记录生成小矾花是的混凝剂的最小投加量。 (3)在六个大烧杯中分别加入1L的原水,以上一步所得的最小投加量为基准,设置六组梯度试验,每组用量别为最小投加量的1/3、2/3、1、1.5、2、2.5倍。加入到相应的药剂试管中。 (4)设定六联混凝搅拌仪,第一阶段:时间30s,转速500r/min;第二阶段:时间10min,转速为250r/min;第三阶段;时间10min,转速100r/min;第四阶段沉淀10min。启动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概述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 计概述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20xx年6月

目录 1 任务指导 0 1.1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0 1.2 设计内容 0 1.3 设计资料 (1) 1.3.1 水源和水质 (1) 1.3.2 城市规划与供水规模 (1) 1.3.3 供水水质及水压 (1) 1.3.4 气象 (1) 2总体设计 (2) 2.1 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2) 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2) 2.2.1 药剂溶解池 (2) 2.2.2 混合设备 (3) 2.2.3 絮凝池 (4) 2.2.4 沉淀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滤池 (6) 2.2.6 消毒方法 (7) 3 混凝沉淀 (8) 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8) 3.1.1 溶液池 (9) 3.1.2 溶解池 (10)

3.1.3 投药管 (11) 3.2 混合设备的设计 (11) 3.2.1设计流量 (12) 3.2.2设计流速 (12) 3.3.3 混合单元数 (12) 3.2.4混合时间 (12) 3.2.5水头损失 (12) 3.2.6 校核GT值 (12) 3.3 折板絮凝池的设计 (13) 3.3.1 设计水量 (13) 3.3.2 设计计算 (13) 3.3.3 折板絮凝池布置 (20) 4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20) 4.1 设计流量 (20) 4.2 平面尺寸计算 (21) 4.2.1 沉淀池清水区面积 (21) 4.2.2 沉淀池长度及宽度 (21) 4.2.3 沉淀池总高度 (21) 4.3 进出水系统 (22) 4.3.1 沉淀池进水设计 (22) 4.3.2 沉淀池出水设计 (23) 4.3.3 沉淀池斜管选择 (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