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公文形式研究

古代公文形式研究

古代公文形式研究
古代公文形式研究

古代公文是官府处理公务,颁布政令的具有规范体式的文书。古代公文的出现至

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有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族的领导组织,这是公文的实质内容和服

务对象,二是必须要有文字,这是公文出现的工具和手段,三是必须有书写的载体。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文字,在商朝时已被熟练广泛使用,商朝时已经建立了成熟

的管理社会的国家组织,这些都为公文的出现、发展、成熟奠定基础

是甲骨公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官方文书实务,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实务可考的

公文,广泛使用于商朝后期。甲骨公文的载体是龟甲或兽骨,商朝人敬天信神,凡是

遇到一些必先占卜询问天意,制作大量甲骨文卜辞。“从体例上看,甲骨文书中的卜

辞有时间、事由、占卜者姓名、办法、措施、验证结果,已形成一定格式;从内容上看,它以记录商王活动为中心,并出现了类似于请示报告的上行文。”(中国秘书史,杨剑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甲骨文书认定为最

早的公文。

铭文文书,包括铁质文书、金文文书、石刻文书,分别以铁片、青铜器、

石墩为载体形式。

铭文文书是把文书铭刻在金属制品或者石器上,包括铁质文书、金文文书、石刻文书。商朝就已经开始将文字镌刻在青铜器上,称为“青铜铭文”,又称“金文”和“钟鼎文”。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记事铭文功能凸显出来,不

仅字数增加,而且字体趋于宏伟整齐。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铭文还用于颁布刑法。

除了青铜文书之外,还有铁质文书

简牍文书:

简牍文书的载体是竹简或者是木片,随着社会的发展,相较于贵重的铭文

文书,简牍文书相对简便,易于传播,在纸质文书流行前,简牍曾经较长时间

作为公文的载体。《说文解字》中,对“册”字的解读就是“一长一短,中有

二编”,意思是,用绳将竹片连接起来。“韦编三绝”这一成语典故意为用于

连接每片竹简的牛皮带子断了三次,形容读书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缣帛文书:

缣帛文书的载体是缣帛即丝织品。由于简牍文书笨重,不便于书写、携带,有很大的缺陷,而缣帛轻便,易于书写,在这点上的优势明显,所以缣帛成为

公文书写的载体之一。但是缣帛不像简牍一样广泛使用,因为缣帛成本高,除

了贵族阶级,一般平民根本用不起,《后汉书。蔡伦传》中就记载“缣贵不便

与用”,所以缣帛不能完全代替简牍文书。

纸质文书

纸质文书的载体是麻纸絮纸等纸张。纸的出现是公文载体的巨大进步,它

克服了之前文书载体的很多缺陷,既易于书写,便于携带,有价格低廉,所以

能迅速普及,逐渐成为文书最重要的载体。

公文的结构是公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就是将一堆

杂乱无章的文段、句子按照作者的意图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的整体。相对于文学

作品较自由、主观性强的文章结构安排,公文的结构较固定,客观性、程式化

较强。

公文的结构既有文面的结构,也有内在的逻辑结构。文面结构是指单由语

言文字呈现的文章外观形式,这是以具象呈现的。公文的内部结构是指公文中

以逻辑推进的呈现内容实质的各组成要素,这是以抽象呈现的。

我国古代公文随着历史的推进也在不断发展演变着,为了适应列朝列代的

公务活动,古代公文在形式上也会相应作出调整,朝着不断完善、不断规范的

方向发展,直至明清时期,古代公文的文面形式趋于成熟与稳定,所以,在谈

论古代公文文面形式时,就以明清时期的公文为代表,研究其中的要素与特点。

古代公文由一些结构部件构成,因为公文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信息完整,具

有可行性,所以由谁发文、谁受文、为什么发文、提出怎样的要求、时间是什

么等等,这些基本的信息必须全面。

明清时期完整的公文结构要素有七个,其顺序一般是:1.发文责任人的官衔、姓名2.事由3.正文4.结束语5.受文者官府、职衔或姓名6.行文年月日、

印章7.文种名称和发文者签押。

比如:

直隶布政使司为知照修例事宜咨

钦命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十级纪录二十次方为知照事

嘉庆十七年九月十六日蒙总督部堂温宪牌:?嘉庆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准吏部咨:‘文选司案呈:嘉庆十六年遵旨清查例案。本部议复:?自

十二年修例以后起,至本年止,逐一查出题、咨各成案。有例所未备而办理尚属允协将来应遵照者,即于稿内注明应存字样,另立册档,逐件载入,以便援引照办。俟修例时,分别增注入例。其与例未协者,将原稿即行销毁。仍造册注明事由,钤印存贮,嗣后永不许援引比照。其应销之案,摘叙事由,开单知照京内外衙门:嗣后均不许援照;亦不得因案已查销,将从前议结缘由藉词声请改议。至十二年修例以前旧案,悉令贮库钤封,不许再为引用。庶自此例、案(画)[划]一,可以永绝弊端?等因。奉旨:?依议?钦此。相应将应销各案摘叙事由,开单知照各直省遵照。本部现在开馆纂修则例,俟告成后,再为通行颁发,悉遵定例办理可也’等因到本部堂。准此,拟合就行。为此,仰司官吏,即转行各属一体遵照办理,仍饬该经历刊刷例本,通颁各属。并[另备]六十番,呈送本部堂衙门备查。毋违等因到司。

蒙此,除移、[饬]遵照并刊刷例本另行颁发、呈送外,拟合就移。

为此,合咨贵道,希即转行各属一体遵照办理施行。须至咨者。

计移抄咨一本。

右咨

总理永定河道

嘉庆十七年十一月初四日有些公文的结构要素可能并不是这样完整,原因是其中已经隐含了信息,可以推断出来。比如,《给福建台湾道流传敕书》这篇公文的文种是敕书,所以发文的肯定就是皇帝。而且因为体现皇帝的权威性,将受文官府放在前面,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的后面。又如,《浙闽总督张存仁随奏本揭帖》(王铭《公文选读》2000年版第197页)这篇公文没有受文者官府,因为这篇公文的文种是随奏本揭帖,送达的官府应是相关部院、科、馆或者是六科,所以从文种能推断出受文官府。

公文管理规定

公文管理规定 为加强公司公文管理工作,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结合公司工作实际,出台本规定。 一、党政机关公文种类 根据“条例”规定,公文种类分15种: 1、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4、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5、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6、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7、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8、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9、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10、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11、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2、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13、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4、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5、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二、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制发公文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公司行文应遵循以下基本规则: 1、行文原则:实事求是、精干高效、集中统一、确有必要、注重效用。 2、行文权限: (1)上行文。根据工作需要,行文单位可以直接向其股东单位、上级行政或业务主管部门行文。一般情况,不越级行文。 (2)平行文。公司根据业务关系和工作需要,可以向系统内其他同级单位和不同系统各单位间行文。 (3)下行文。根据隶属关系,公司可以对直属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直接行文。 (4)联合行文。公司同级单位或公司同其它相应单位可以联合行文。

公文规范管理制度

公文规范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证公司及各部门更加标准和规范的开展工作,使公司全员通过公文,沟通信息、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综管部 三、职责:文件表达确凿,提高发文质量 四、全公司所有文件均由综管部统一下发,其他部门一律不得自行向下发送正式文件。 各部门如需向下安排严重工作,发文者应向总经理提出发文申请,并将文件底稿交综管部审核后发文。 五、发文内容: 1.凡是以公司名义发出的文件、通知、决定、决议、通报、编写的会议纪要和会议简报,均属发文范围。 2.公司下发文件主要用于: 1)公布公司规章制度; 2)传达公司管理层制订的文件; 3)公布公司体制机构变动或干部任免事项; 4)公布公司的巨大成果、经营管理、会议纪要、生活福利等工作的决定;5)发布有关奖惩决定和通报; 6)其他有关公司的巨大事项。 六、文件种类及作用: 决定、决议:适用于对严重事项、巨大工作安排、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办法、条例等)、严重通知和公司管理者特别要求的公文等。

经过会议讨论通过,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用“决议”。如:关于×××的×××决议、关于×××的×××决定、关于×××的通知等。通知、通报:适用于宣布或公布严重事项或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1)通知:传达公司管理者的指示,要求下级部门办理或者需要知道的事项,用“通知”。2)通报:公司取得的优良业绩、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处罚、传达严重情况,用“通报”。 七、文件的分类、编号及发文程序 1.公司所发文件、会议纪要、通报等均应要进行分类存档,以便查阅。公 司制定统一的文件编号:华x字【2012】第x号。文件分类以下列格式为准: 综字【2012】第0号--表示由公司综管起草下发的大凡行政公文;财字【2012】第0号--表示由财务部起草的有关财务制度的文件;生字【2012】第0号--表示由生产技术部起草有关生产技术的文件;商字【2012】第0号--表示由商务部起草的有关商务对内、对外函件及文件。 2.原则上各部门为本部门业务文件的起草人,也可由综管部代为起草,但成文后应由所涉及的业务部门进行会签。 3.各类文件下发均由综管部最后审阅、定稿后,呈总经理或董事长批准签发。 5. 9.

我国古代保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古代保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古往今来,各个朝代对公文的保密制度都是十分重视的。 一、我国古代公文的保密制度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公文保密制度最早追溯到夏朝。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宫藏”,这表明,在夏朝史官已经开始对公文进行收藏、保管,十分注意公文的保密。商朝更加注重文书档案的收藏与管理。设立守藏史一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并且将甲骨公文收贮于王室的宗庙、社稷,由于这些专门的场所都有人严加守护,一般臣民不准进入,所以,保存于此处的档案很安全,不易流散和外传,很好地起到了保密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代公文保密制度的雏形。周朝则继承商朝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一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并派“守藏史”专门负责与守护。周朝为了公文的保密与辨别真伪,还创立了公文的封泥及用印制度。周王、国君及卿大夫在发出的公文上用印以证实其真实,在捆扣公文竹简的绳子打结处粘上泥块,以防伪造或泄密另外,西周时,还创制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称“金藤之匮”,用来收藏一些最重要、最机密的档案,这也成为以后历代重要机密档案的收藏之所。春秋时期,各国国君和卿大夫在文书上用玺印封缄以示慎重,防止传递时泄密,已成为惯例。并且,在文书传递过程中已使用“封泥”的方法。 秦朝的保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刑法的手段强制执行和遵守。为了保证文书安全、迅速、及时地送达目的地,朝廷选派专门人员传递特别重要的或机密文书,如军事命令、报告等,而且“所载传到军,县勿夺。夺中卒传,令、尉赀各二甲”(《佚名律》)这一方面表明统治者对保密制度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秦朝的公文保密制度已初步成型。到了汉代,公文注意保密,出现了公文密级,对于机密文书即封事、合檄、飞檄,都由专人另行封送。另外,汉代统治者也认识到保密的重要性。如汉明帝刘庄曾对重操机要的尚书官员说“机事不密则成害”,所以,汉代任用机要人员很强调身份,即应是“士子”,因为“士子”更忠于封建地主阶级不会轻易泄密。 保密制度发展到唐代,唐王朝在借鉴历代公文保密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公文保密制度。第一,表现在盗窃文书的处罚条律上。据《唐律疏议?卷十九?贼盗律》中规定“诸盗制书者,徒二年。官文书,杖一百;重害文书,加一等;纸券,又加一等。”第二,表现在私拆公文的处罚条律上。据《唐律疏议?卷二十七?杂律》中所记载,“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若密事,各依漏泄坐减二等。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严厉、细密繁多的刑法条律为唐代的公文保密制度提供了保障,它使公文在保密这个环节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强制各级各类秘书人员遵守,有助于提高秘书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差错,从而保证了公文的安全。唐朝的保密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元明清等朝代沿用并发展。 宋朝边关战事繁多,辽、金、元先后攻击,千方百计大量搜集宋朝情报,为此宋朝对公文保密制度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首先,对失密、泄密行为的处罚规定。例如,“诸举人程文辄雕印者,杖八十,事及敌情者,流三千里”。“诸狱四案款不连粘或不印缝者,各徒一年。有情弊者,以盗论。即藏匿弃毁拆换应架阁文书有情弊者准此”(《庆元条法事类》)。其次,实行印行制度。主要规定禁榜示和严雕印。据《庆元条法事类》等史籍记载,宋朝规定边防要事应当“密行下则不得榜示”;宋朝还规定对有关边防政治、军事及时事的公文要严加控制,禁止复印,以免外传泄漏情报,并制定

中国古代公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公文 篇一:古代公文选学习篇目 古代公文选学习篇目 1.古代公文一般常识 2.无逸周公 3.谏逐客书李斯 4.除肉刑制刘恒 5.陈情表李密 6.请均田疏李安世 7.上书正文体李谔 8.谏造大像 疏狄仁杰 9.奏孝子刘敦儒状权德舆 10.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骆宾王 11.驳复仇议柳宗元 12.朋党论欧阳修 13.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劄子苏轼 14.北京宫殿告成诏朱棣

15.飞报宁王谋反题本 王守仁 16.给台湾总兵王巍坐名敕书乾隆 17.元和县禁假冒沈丹桂堂图记示杨知县 18.致英使文翰的照会罗大纲 1.古代公文一般常识 一、公文形式 1.文种? 文种,是同一历史时期全部公文内在本质用途分工的外在表现形式。同一文种,概括了具有独特名称、固定格式用语、独特用途并相对稳定结合的一部分公文。 2.同一历史时期的公文,其文种设置与分工取决于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 ①深层基础,是实际公务需要。其构成、影响因素有:国体、政体、分支组织系统、公务活动所涉社会领域的广、狭;各部分公文对实际公务的推动方式和使用频率等。②直接制约,是对公文的国家规范行为。包括规范力度,重视程度以及规范制定者对文种分工合理认识水平的高低,精密程度。 3.文种的演化? ①文种演化的原因: 主观原因:同一类行文关系或方向上的各相近文种设置

多少不一;程度粗精有异;适应性强弱有别。 客观原因:外部环境的变化,实际公务也需要发生变化。 ②文种演化的方面、方向、过程: 演化方面:文种所适应的公务活动领域具体事项范围、推动方式、行文关系、机构级别范围等。 演化方向:各文种的用途此消彼长;有的纯化与延伸;有的萎缩或扩张。 演化过程:文种之间发生交叉、重叠、混淆或疏漏、缺失。 ③文种演化的结果: 增设新文种。 扩张性强,使用频繁的文种侵入其它领域而出现的分支、及至解析为多种新文种。用途相近文种的归并为一。 适应性差的文种用途缩小、性质改变乃至消亡。 4.公文发展演化阶段: 演化阶段可分为五个时期 ①规范文种时期:与前文种定义相吻合。②前文种时期:在此前历史阶段,该名称仅作为发出公文的动作或指称公文的外形 篇二:古代公文处理 中国古代的文书处理 杨树森

机关公文管理制度

机关公文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机关公文管理,提高办文效率,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公文的签收与登记 第一条党委政府收文,由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并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第二条公文的签收与登记。对来自邮局、传真、上级机关会议材料、各机关、嘎查村专送的公文、人民来信等,由党政综合办公室统一负责签收,并按公文内容在收文登记薄上进行分类登记。 第三条收文的分流。工作人员在收文登记过程中,通过翻阅公文,了解其性质、内容等信息,分清阅知件与办理件、急件与平件、秘密公文与非秘密性公文,根据办事程序、规定或惯例,对公文进行分流。属领导亲启件直接送领导个人;属业务性公文送分管领导;综合性公文送党政主要领导;阅知性公文直接组织传阅。 公文的拟办、批办与承办 第四条公文的拟办。收文按类分流后,填写公文处理单,由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提出拟办意见。拟办意见必须明确、具体、简明

扼要,具有可操作性。 第五条公文的批办。工作人员按拟办意见要求,将公文及时送党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批办。领导因故不能批办时,应及时委托其他领导批办,避免积压公文,影响工作运转。 第六条公文的承办。领导批办后,由工作人员将公文与公文处理单,及时转送承办单位,承办单位要按领导批办意见,认真组织办理。公文办理完毕,承办人员要在《公文处理单》相应栏目内,填写承办的经过与结果,并注明承办人姓名和日期,以备查询。 公文的催办 第七条公文的催办由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工作人员要对收文批办和承办等各个环节进行督促检查,对非紧急性公文,可采取,登门、口头、电话等方式进行催办。对紧急和重要公文,要采取跟踪催办、重点催办、定期催办等方式进行催办。在催办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认真填写公文催办单,注明承办时限,并随公文一起转交承办人。 公文的归档 第八条办毕公文由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回收,按档案管理要求,分类组卷归档。 第九条党政综合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收到的公文要严格

机关公文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机关公文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机关公文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关键字: 为加强文件、资料(以下简称“公文”)管理,规范公文处理工作,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公文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保密规定,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二、公文处理 公文处理分为收文和发文。收文办理即公文运转,一般包括传递、签收、登记、分办、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发文办理一般包括拟稿、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三、公文运转 (一)公文运转由综合科确定文档管理员具体负责,并实行定岗补位制,文档管理人员因公外出或请假,应提前向补位人交接有关事项。 (二)文件传阅过程中,不得横向传阅,不得任意扩大或缩小传阅范围。 (三)文档管理人员应及时领取文件,及时从省政府法制办网站和政务办公网接收文件(政务办公网每日查看次数不得少于4次)。文件收到后应立即进行登记、分类、编号,填写文件传阅单或处理单。 (四)综合科根据文件内容,于收文当日提出拟办意见。文档管理员根据拟办意见,及时呈领导阅示。一般性传阅文件,原则上不超过2个工作日,到期由文档管理员收回继续传阅。需要处理的文件,文档管理员根据拟办意见逐级呈主任、副主

任签批,文档管理员根据签批意见交责任科或责任人员办理,原则上由承办科留存复印件,综合科留存原件备查。 (五)承办科应根据领导批示尽快提出贯彻落实和处理意见,一般情况下,领导批示件应在规定期限内反馈办理情况,非急件应在15日内办结;涉及长远规划方面的问题,要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对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难以落实的批示件,应及时向作出批示的领导反馈情况。领导有特殊交代的批示件按领导要求及时办理。 (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科办理的事项,由主办科牵头办理,办理情况由主办科负责报送。主、协办科在办理过程中意见发生分歧时,由主办科将意见分歧所在、协调经过、各方意见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意见进行整理,报作出批示的领导协调。 (七)承办科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领导批示件的办理工作,并及时向作出批示的领导报送办理结果。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反馈或办结的,应及时向作出批示的领导汇报,根据领导要求办理。承办科应将领导批示、办结结果、办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资料等及时进行整理归档。 (八)批办文件一律使用黑色或兰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不准使用易褪色的圆珠笔、铅笔,以利于文件保存。 (九)文件阅办人员应自觉遵守保密纪律,妥善保管文件。机要文件当天未能阅批的应有防范措施,对丢失机要文件的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发文办理 为提高效率、建设节约型机关,应尽量控制发文数量。行文应注重必要性、实效性,做到该出的文件必须出好,可出可不出的文件一律不出。 (一)公文结构

最新机关单位保密管理制度范本

最新机关单位保密管理制度范本 一、把保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办公室日常保密工作,加强对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监督检查。 二、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保密意识,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保密纪律,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 该记录的国家秘密绝对不记录;不在私人交流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不在公共场所谈论和处理国家秘密;不在没有保障的地方存放国家秘密;不通无保密措施的电话、传真、电报、邮政、电子设备传递、擅自翻印、复印秘密文件;不准任意携带密件外出,避免丢失、被窃。工作人员调动时,要及时办理密件移交手续,做好防范工作,堵塞失、泄密漏洞。 三、召开具有一定密级内容的会议,会前要对会场的录音、扩音设备进行保密检查,禁止使用无线话筒代替有线扩音设备。 四、会议中使用的秘密文件、资料严禁乱发,会议上的讲话未经领导本人同意不得随便印发,召开带秘级会议,要指定专人记录管 理处理秘件,需要发文的要通过机要发送。 五、秘书在起草文件时,如涉及到保密内容的文件不论是草稿,还是正式文稿,应标明秘密字样,不得擅自抄录和摘记秘密文件资料,不得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引用秘密文电、资料。 六、在印刷秘件时要进行登记,严禁个人保留和抄录外传。 七、在机要科室、部位配置必要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设备,确保党和国家机密的安全。 八、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收发涉密文件有登记,查阅涉密文件档案有手续,妥善保存涉密公文和档案,涉密公文办完或档案查阅后,要及时整理立卷、归档。 一、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从事违法活动。

二、计算机操作人员未经上级领导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内部信息和资料以及用户名、口令等内容。 三、网络设备必须安装防病毒工具,并具有漏洞扫描和入侵防护功能,以进行实时监控,定期检测。 四、计算机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系统要经常检查,防止漏洞。禁止通过网络传递涉密文件,软盘、光盘等存贮介质要由相关责任人编 号建档,严格保管。除需存档和必须保留的副本外,计算机系统内 产生的文档一律删除,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样品等必须立即销毁。 五、具有互联网访问权限的计算机访问互联网及其它网络时,严禁浏览、下载、传播、发布违法信息;严禁接收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六、对重要数据要定期备份,定期复制副本以防止因存储工具损坏造成数据丢失。备份工具可采用光盘、硬盘、软盘等方式,并妥 善保管。 七、计算机操作人员调离时应将有关材料、档案、软件移交给其它工作人员,调离后对需要保密的内容要严格保密。接替人员应对 系统重新进行调整,重新设置用户名、密码。 八、对于违反本规定,发生泄密事件的,将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 九、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一、根据《保密法》有关规定,建立健全XXXX市的保密组织和 工作制度,开展相应的保密组织和管理工作。 二、设立XX市XX局保密委员会,负责对XX局系统(本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保密工作实施全面管理,保密委员会由一名局领导任 主任,成员包括办公室、行政处、监察室、对外处、规划计划处的 负责司志,并实行按业务线分管保密工作。 三、保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内部工作秘密的领导。

公文管理制度

公文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公文是公司明确政策、确立制度、贯彻政令和工作指令,并体现专业工作指导和传导信息的载体,是在企业内部流转并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信息的正式文书形式。本制度所指公文包括: 一、正式签发的文件,指需按公司的统一公文制式标准拟写,按公司统一文件授号,经 授权发文单位审核签批、用印、下发、执行并存档的文件,包括:总部和分部正式 签发的规章制度、决定(人事任命、奖罚)等。 二、公司内部往来文件,指总部、分部各单位之间在日常业务往来和工作协调中,由各 单位秘书(文员)根据单位负责人意见统一上报、传达并视需要进行留存归档的文 件。如:请示、批复、通知、通告等。 三、由会议主持人签发的用于记裁、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须归档保留的会议纪要。第二条公文管理的主旨和效果在于规范公文的拟定、审批、传达和归档,在于保障公文流转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保密性,从而确保政令畅通,保障文件的贯彻执行,提高公 司整体行政办公的效率。 第三条**公司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公文管理的归口部门为总部总裁办及分部总经办。 公文编写及公文流转规范 第一条公文的编写规范 正式签发文件 一、发文权限及编号 1、有文件签发权的人员:各单位总监级(含)以上人员。 有发文权的部门:总部总裁办及分部总经办、总部及分部业务部、财务部、人力资 源部、行政部。 2、公文的编号方法:公文编号由总部总裁办统一编序,所有企业正式文件必须依此 编号排序,编序的原则为分年度按发文时间自然排序,排序以三位数流水号为准。 2.1总部总裁办发文编号为:总裁字【年号】第×××号。 2.2总部业务部发文编号为:总业字【年号】第×××号。 2.3总部财务部发文编号为:总财字【年号】第×××号。 2.4总部人资部发文编号为:总人字【年号】第×××号。

公文管理制度

公文管理制度 1公文管理制度制定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规范公司公文处理流程、统一公司公文格式,保证公文安全、高效、流畅的运转,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12年)的原则,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及下属所有子公司。 3职责范围 3.1集团综合部 3.1.1集团综合部是公司公文处理的管理部门。 3.1.2集团综合部负责公文收发、分办、传递、用印、立卷、归档和销毁等工作。同时负责指导集团各部门和下属各子公司的文件处理工作。 3.1.3负责建立健全公司文件管理制度,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同时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工作。 3.2集团其它各部门、子公司 3.2.1不得以集团名义自行对外发布公文。 3.2.2负责按本制度规定执行。 4公文处理原则 4.1公文处理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 4.2公文处理应按照行文要求和公文处理规范进行,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保密。 5公文的种类 5.1公文的定义 公文是指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管理效力和规范体式,以纸质或电子方式为载体的文书。 5.2常用的公文种类 常用的公文种类有:决议、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 5.2.1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5.2.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部门/机构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5.2.3公告。适用于向公司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5.2.4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5.2.5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部门/机构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5.2.6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5.2.7报告。适用于向上级部门/机构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部门/机构的询问。 5.2.8请示。适用于向上级部门/机构请求指示、批准。 5.2.9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部门/机构请示事项。 5.2.10函。适用于不相隶属部门/机构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5.2.11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5.3公文按照行文方向分为: 5.3.1上行文—是指各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等所用的公文,文种有“请示、报告”。请示是就某项工作中的问题、明确某项政策界限、审核批准某事项时使用的请求性上行公文。报告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回答上级询问等使用的上行公文。 5.3.2下行文—是公司或公司职能管理部门向各下级部门或子公司下发的文件,通常有“通知、通报、决定、批复”等。 5.3.3平行文—是指没有行政隶属关系或职能管理关系的各级部门或子公司用于联系业务或往来活动的知照性文件,文种有“函”。 6公文格式 6.1公文组成: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部门/机构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部门/机构、正文、附件说明、发文部门/机构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部门/机构、印发部门/机构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6.1.1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公文份号是为了掌握公文的发放方向,便于公文的保密管理,掌握公文的去向。 6.1.2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6.1.3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平急”。 6.1.4发文部门/机构标志。由发文部门/机构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部门/机构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部门/机构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部门/机构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部门/机构名称。 6.1.5发文字号。由发文部门/机构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部门/机构的发文字号。 6.1.6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我国古代保密制度

我国古代保密制度 (一)我国古代保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秦朝之前保密制度的雏形 我国古代公文保密制度最早追溯到夏朝。在夏朝史官已经开始对公文进行收藏、保管,十分注意公文的保密。商朝更加注重文书档案的收藏与管理。设立守藏史一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代公文保密制度的雏形。周朝则继承商朝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一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并派“守藏史”专门负责与守护。周朝为了公文的保密与辨别真伪,还创立了公文的封泥及用印制度。西周时,还创制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称“金藤之匮”,用来收藏一些最重要、最机密的档案,这也成为以后历代重要机密档案的收藏之所。春秋时期,各国国君和卿大夫在文书上用玺印封缄以示慎重,防止传递时泄密,已成为惯例。 2)秦汉的发展 秦朝的保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刑法的手段强制执行和遵守。为了保证文书安全、迅速、及时地送达目的地,朝廷选派专门人员传递特别重要的或机密文书。到了汉代,公文注意保密,出现了公文密级,对于机密文书即封事、合檄、飞檄,都由专人另行封送。 3)唐代的完善 保密制度发展到唐代,唐王朝在借鉴历代公文保密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公文保密制度。第一,表现在盗窃文书的处罚条律上。如“诸盗制书者,徒二年。官文书,杖一百;重害文书,加一等;纸券,又加一等。”第二,表现在私拆公文的处罚条律上。如“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若密事,各依漏泄坐减二等。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严厉、细密繁多的刑法条律为唐代的公文保密制度提供了保障,它使公文在保密这个环节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强制各级各类秘书人员遵守,有助于提高秘书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差错,从而保证了公文的安全。唐朝的保密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元明清等朝代沿用并发展。 4)宋代的发展 宋朝边关战事繁多,辽、金、元先后攻击,千方百计大量搜集宋朝情报,为此

公文管理制度

公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公司公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特订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公文管理,指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公文,以及与外界来往的公文,包括常用公文类别、行文格式规范、拟定、审批、收(发)文全部过程的办理与控制。 第三条公司的公文由综合管理部统一进行管理,公文的管理,要做到规范、准确、及时、安全。 第二章保密 第四条公文保密管理 1、公文保密类型分为绝密文件、机密文件、秘密文件,保密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种,一级为最高保 密级别,其他为一般文件,无需标注密级。文件机密级数由发文部门负责人根据内容确定。 2、公文紧急程度分为:特急、紧急、平急三类。 3、绝密文件打印用专用盘,只能打印一份,由起草人呈送有阅文资格的人员。 4、机密文件打印用专用磁盘,按审阅人数打印,阅完后由起草人收回归档。 5、秘密文件由阅文人妥善保管。 第三章内部公文的管理 第五条公司常用公文类别主要有:发文、决定、批复、决议、会议纪要、请示、通知、通报、工作报告、函、简报、会议记录等。 第六条公文拟制:

1、行文格式规范,具体规范以附件一《公文格式规范》为准,主要规范内容有: 1)规范页面设计。 2)规范标题、小标题所用字体、字号、行距、排布。 3)规范正文格式:行文格式,所用字体、字号、行距、层次序号、标点符号、数字、时间写法。 4)规范落款及时间。 5)规范主题词、词目所用字体、字号。 2、常见公文写作具体格式:具体以附件二《常见公文写作格式》。 3、文件拟制的基本要求: 1)准确反映公司决策和领导意图。 2)联合行文,要征求各联合部门的意见或由各联名部门共同起草。 3)综合管理部对文件印制质量、行文的文种与格式负责审核。要求公文类别定位准确,行文规范按上 述规定执行。 4)对外文件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审核。 4、行文模式:分对内行文和对外行文,具体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和其他行文模式。 第七条公文的审批 1、文件发文前均应送分管领导审核,总经理审批,明确发文范围。文稿一经审批,一般不得再行修改。如 确需修改的,需报经原审批领导复审。领导审批稿件应归档保存,以备查阅。 2、根据公司领导工作职责分工,文件审批权限为:

公司的关于公文管理制度.docx

XXX公司 公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公司公文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公文处理质量和效率,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公文是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和使用 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实施管理、传达信息、处理公务的载体,是指导、布置和商洽业务,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工作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公司办公室主管公司公文处理工作,负责公文 收发、分办、传递、用印、立卷、归档和销毁等工作;并对 公司所属部门和分 / 子公司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 检查。 第四条以公司、公司所属部门和分 / 子公司的名义行文的纸质、电子文件,均适用本制度。 第二章公文种类 第五条公司公文有如下文种,一般以红头文件印发。

(一)决定、决议。对公司的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及变更或撤销所属部门或分 / 子公司不适当的决定、决议等事项用决定;经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用决议。 (二)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三)通知。用于颁布规章制度;批转、转发公文;任 免管理人员;传达上级指示、转发上级和不相隶属单位的公文;发布、传达要求所属部门或分/ 子公司执行、办理和周知的事项。 (四)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 和交流重要情况。 (五)报告、请示。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及回复 上级的询问用“报告” ;向主管部门、上级请求指示、批准 用“请示”。 (六)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单位请示事项。 (七)函。用于公司与其他无隶属关系的单位之间商洽 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答复征 求对某项工作的意见。 (八)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提 示与会单位共同遵守和执行。 第六条公文按照行文方向分为: 上行文 : 指下级单位向所属上级单位的发文,如请示、

古代公文制度一瞥

古代公文制度一瞥 先秦时代,公文开始仅仅只有诰、誓、命等简单几种,只限于君主施政的需要,到西周王朝统治过程中,产生了几种应用文书、盟约文书等。在春秋战国时期,公文成为传达政策、法令等重要工具,在制作中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其特点有三方面:一是有周密的制作过程。为了适应诸侯之间激烈交锋,各国都注意公文质量。孔子曾经说过,郑国制作一篇文件要经过四道手续:“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可见古人制作一篇公文时的严肃认真精神。二是有年月日的使用。从殷商时期开始,公文就有了记载年月日的制度,记年称为“祀”或“司”等,记月采用界乎年月之间的“祀季”的记法,记日用天干地支配成六十甲子。公文有了年月日的使用,就更能发挥其行政效力,便于保管与整理。三是规定了签名和加印的制度。表示制作公文的人和记录公文的人要对文件负责。到了战国时期各国间来往公文或上级下发的命令都要加盖印记。公文上加盖官印,显示着公文的权威和信用。 唐宋时期,统治者很重视公文制作的准确性。唐太宗曾多次告诫负责起草和审查诏书的官员,如遇文字上有“稳便,皆须执论”,如果有错乱,就会导致“万人之大弊”,是“亡国之政”。唐代规定书写公文不得脱剥文字,或写错字,更不

能私自改动辞句,否则,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宋代则规定,如遇公文必须改动时,须在改动处加盖印章。这就大大提高了公文的准确性。唐宋时代还建立了公文编号制,有了编号,便于收文机关查对和管理。 元、明、清时代的公文制度。元代的中书省拥有很大权力,它不仅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而且各种大小机务,必经中书省才能向皇帝呈报。当时,蒙古族在中原建立政权以后,基本上沿承了前代各项文书制度。元代的各种表章奏文书应用较少,元代的圣旨、令旨、懿旨都分为白话和文言两种,白话是蒙古语翻译而来的。考试大收集整理 明初承袭元制。后来,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废掉了中书省,改设中书科,置中书舍人。明代的中书舍人品级很低,职权较小,仅仅负责缮写各种诰敕文书的事情。宫廷中另设诰敕房和制敕房。诰敕房又称东诰敕房,掌管办理文官诰敕和外国文书等事宜。制敕房又称西诰敕房,掌管制、诰、诏、册等一些重要机密文书。明代还设通政使司为中央机关的总收文机关,负责接收内外奏章、敷奏、封驳等文书。通政使司是全国各种衙门向皇帝呈报公文的总枢纽。明代部院等中央衙门都设有司务厅,专管文件的收发和催办。地方各级官府也有经历、典史、主簿等吏员负责承办各种文函。明代皇帝下行分文的种类和名称与前代大体相同。臣僚上奏文收增添了“题”和“揭贴”。“题”又称“题本”,为明代“奏本”,

密级文件保密管理制度

密级文件保密管理制度 ? 保密法规加入时间:2009-4-16 12:20:34 点击:773 ???? ?一、密级文件的拟制 ????? 1、密级文件的制作应在具有保密措施的地方拟制,拟稿人要准确标明该文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依据《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和《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采取对号入座的方法,对所拟制的公文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 ????? 2、拟制人在提出具体意见后,交本部门主管领导核稿批准,再报本机关、单位的业务主管领导审核批准签发。工作量较大的机关单位可由业务主管领导授权或指定负责人办理批准签发前的审核工作。 3、密级文件在印制前,有关主管领导和秘书部门负责人做好审查工作。除看是否划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外,还要确定发放范围(阅读级限),拟定发布方式,印制格式及编号,规定处理办法,包括可否翻印、复印,是否回收等。 4、印制密级文件时应严格按照领导批准的发送范围和份数执行。秘书部门和有关人员不得擅自多印多留,自行处理。????? 5、秘密文件一律由机关内部打字室或经保密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复制单位印制。印制中的蜡纸、校样、废页等应及时销毁。???? ? 6、印刷、制作工作使用的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应当配备保密措施装置,防止因电磁辐射造成泄密。

二、密级文件的收发 1、收取密级文件时,必须认真检查信封上收文单位、密封标志,核对收信单位和收信人无误后,由收发室负责人在专用收文本上登记、收件人签收、启封,并核对文件的份数、目录、编号,加盖收文章。 ????? 2、密级文件拆封必须由专人负责。凡领导同志亲收件,要送交本人或领导指定的专人代收、代拆。 3、分发密级文件时要认真检查、核对文件份数、发送单位及其地址,防止错发、漏发,不能擅自扩大分发范围。装封要严密,绝密文件要单独装封。 ????? 4、当面将密级文件交收件人时,应履行签收手续,一般由收件人亲自签收。 5、县内分发密级文件时,统一由秘书部门的专职机要员负责发送,不准个人随身携带。 6、发送外地的密级文件,必须通过机要传送,不得使用普通邮政。发送的密级文件一律要包装密封,并在信封上标明秘密等级。绝密文件一般应当写上收件人。 7、遇到特殊情况,需随身携带密级文件外出送达收件人的,必须经本部门、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明确责任,不得失控。携带密级文件须两人同行,专车接送,必要时派保卫干部押送。密级文件

公司公文管理规定

公司公文管理规定 第一条目的 为了使公司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定义 是指公司内部以及和其它组织之间为处理组织内外事务而形成各种来往和记录的文本。 第三条使用公文的种类 公司使用公文的种类有:决定、决议、公告、通知、通报、章程、制度、规定、条例、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工作志、工作简报、大事记、通告。 第四条公文格式 从格式上将公司目前的公文分为4类,即红头文件、内部通告、会议纪要、工作报告,各公文格式家具体见附件。 1、红头文件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印发制度、规定,重要工作计划、机构和人事异动等公司或公司一级部门的重要文件。公司一级部门(直属公司管辖)所有的红头文件须抄报公司领导及抄送公司人事行政部,公司二级(公司一级部门以下各部门)及以下部门不得印发红头文件。 2、内部通告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内部日常事务性工作或内部工作联络的公司或部门一般性文件。 3、会议纪要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记录公司或部门经营与重要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与决议的文本。 4、工作报告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下级机构向上级机构定期汇报工作情况和工作计划,提出工作建议的文件。公司工作报告分工作周报、工作月报、年度工作报告3种。 第五条处理公文的表格 公司处理公文的表格为《公司公文审批表》(见附件),适用于处理各种公文。 第六条公文密级 公司公文的密级分为“普通”、“机密”、“绝密”三级,具体密级和保密期限由拟办部门根据公司有关规定提出。 第七条公文处理时限 除有专门规定外,公文的处理时限一般为2个工作日,公文每个分流环节的时限为0.5小时,每个审核、审批环节的时限为1个工作日,紧急公文需即时处理。

最新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2012年4月16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第七条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二章公文种类 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公文格式 第九条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古代公文

我国古代公文的保密制度最 早可追溯到夏朝。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 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宫藏”,这表明,夏朝史官已经开始对公文进行收藏、保管,注意公文的保密。商朝更加注重文书档案的收藏与管理。设立守藏史一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 典册,并且将甲骨公文收贮于王室的宗庙、社 樱。由于这些场所都有专人严加守护,一般臣 民无法进人,所以,保存于此的档案安全且不 易流散和外传。周朝继承商朝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并派“守藏史”专门负责守护。为了公文保密和辨别真伪,还创立了公文的封泥及用印制度。周王、国君及卿大夫在发出的公文上用印以证实其真实,在捆扣公文竹简的绳子打结处粘上泥块,以防伪造或泄密。还创制了金属封缄的ft子,用来收藏一些最重要、最机密的档案,这成为以后历代重要机密档案的收藏之所。春秋时期,各国国君和卿大夫在文书上用玺印封缄以示慎重,防止传递时泄密。并且,在文书传递过程中使用“封泥”的方法。秦朝的保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刑法的手段强制执行和遵守。为了保证文书安全、迅速、及时送达目的地,朝廷选派专门人员传递特别重要或机密的文书,如军事命令、报告等,而且“所载传到军,县勿夺。夺中卒传,令、尉货各二甲”( 《佚名律》) 。这一方面表明统治者对保密制度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秦朝的公文保密制度已初步成型。到了汉代,出现了公文密级,机密文书即封事、合檄、飞檄都由专人封送。另外,汉代统 治者也认识到了保密的重要性。如汉明帝刘庄 曾对重操机要的尚书官员说“机事不密则成害”,所以,任用机要人员很强调身份,即必须是“士子”,因为“士子”更忠于封建地主阶级。唐王朝在借鉴历代公文保密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公文保密制度。第一表现在盗窃文书的处罚条律上。据《唐律疏议·卷十九·贼盗律》规定: “诸盗制书者,徒二年。官文书,杖一百; 重害文书,加一等;纸券,又加一等。”第二表现在私拆公文的处罚条律上。据《唐律疏议·卷二十七·杂律》记载,“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 制书,杖八十;若密事,各依漏泄坐减二等。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严厉、细密的刑法条律为唐代的公文保密制度提供了保障,它使公文保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保证公文的安全。唐朝的保密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宋元明清等朝代得到沿用并发展。宋朝边关战事繁多,辽、金、元先后攻击,千方百计搜集宋朝情报,为此宋朝对公文的保密制度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首先是对失、泄密行为的处罚。例如,“诸举人程文辄雕印者,杖八十,事及敌情者,流三千里”。其次是实行印行制度。主要规定禁榜示和严雕印。据《庆元条法事类》等史籍记载,宋朝规定边防要事应当”密行下则不得榜示“;宋朝还规定对有关边防政治、军事及时事的公文要严加控制,禁止复印,以免外传泄漏,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处罚条律。宋朝的各种保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对保守秘密、防止泄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元代的保密制度借鉴唐宋模式,基本沿袭 宋代,也很严格。如规定不准将文书带回家中, 发现有盗窃文书或擅自改动文书年月字迹者, 受杖刑或答刑。明代出现了由内阁直达皇帝的机密文书“揭贴”,而且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又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增补保密条律,逐步实现了制度化与法律化。《明律集解》卷三规定: “凡闻知朝 廷及统兵将军,调兵讨袭外蕃及收捕反逆贼机 密大事,而辄漏泄于敌人者,斩。若边将报到军 情重事,而漏泄者,杖一百,徒三年。”朝廷还 规定,“密旨”、“密疏”必须在御前密封和开拆。另外,在《明律·吏律·职制》中还规定: “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泄 漏事情,黄缘作弊,而扶同奏启者,皆斩妻、 子,流二千里。”清代的公文保密制度集历代之大成,臻于完备,形成了适应封建制度特别是皇权高度集中需要的一套保密制度,创设了“实封进奏”、廷寄等文书保密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雍正时建立的密折制度。密折,亦称密奏,只有指定的官员才有权上呈,并由皇帝亲自启封、阅看、批复。清代的公文保密制度还体现在清朝机要机构严格 的保密纪律上。军机处作为机要核心机关,所办之事多属朝廷的核心机密,对保密更为重视。嘉庆帝曾严令: “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联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有泄漏。”并且制定了周密、繁细、严格的保密纪律。如,“机密公文,指定一、二章京承办,誊清后密封呈递,由军机大臣用印密封后交兵部发出,底二是传递中的保密措施。春秋战国时期, 为使机要文书传递安全保密,采取了一项重要 措施:上下官署传递公务文犊均须用官印予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