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重是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精妙。

课前收听歌曲:徐小凤<< 明月千里寄相思>>(渲染气氛)【课件1】

一、做游戏,诱乡情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对诗的游戏好吗?敢不敢?好,我来出诗的上句,你们来对诗的下句。出示【课件2】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你们发现了吗?这组诗中都有----“月亮”。月有圆缺,人有离合,所以从古到今,月亮曾经寄托了多少诗人墨客对故乡、对亲人浓浓的思念啊!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写的与月有关的诗----泊船瓜洲(板书)。

【课件3】

二、解诗题、知背景

1、解诗题。

(1)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枫桥夜泊》、停泊)

(2)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洲岸边。(看注释,简介瓜州。)

2、透过课题你捕捉到哪些信息?(生答,师引导:地点、事件)

3、王安石为什么写这首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指名介绍作者及写作

背景。出示【课件4、5】

三、初读诗,读流利

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岸边,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产生什么想法呢?让我们先读读,再议一议。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诗。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通顺,读准音、注意诗的节奏)。

2、学生个别读。正音:间、数、重、还。【课件6、7】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重(chóng)山。

春风又绿绿(lǜ)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huán)

3、师范读(画节奏和正音)。

4、多种形式朗读:生齐读、师领读、男女生轮换读。

四、抓字眼,明诗意

请同学们结合诗文下面的注释和手中的预习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以下问题。【课件8】

(一)学习一、二句

【课件9】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找出诗中的三个地名,并根据诗后面的注释画出三个地名的方位图,

说说它们与诗人的关系。

2.文中的“水”指(长江黄河),“一水”说明距离(近远),“只”和

“数”表示山(多少),“间”读作(jiàn jiān),意思是隔开,数重山隔开了()和()。

3. 诗意是。

学习反馈:

1、绘简图,明诗意:【课件10-14】

在这两句诗中涉及到三个地名,谁能在简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呢?

(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并用符号标注三个地名的位置。生在黑板上标注名称,并讲解诗句。见板书设计)

2、明确地理位置

(出示中国地图解释)生互相补充介绍:瓜洲在长江北岸,在长江南岸,与瓜洲隔江相对。钟山就是现在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

你们会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料解决问题,非常会学习!

3、填空后读诗悟情:

诗人孤寂地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心心念念的家乡就在那一道江水、几重山峦之后了……

(师生配合读诗)

师:京口呀,你不远啊!

生:京口瓜洲一水间;

师:钟山呀,你好近哦!

生: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山重水复的家乡,就在眼前,就在心底!

生: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真是归心似箭啊!

生: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江水,数重大山,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遥,心愿难了,是思念让天涯变咫尺啊!京城未至,心已思归。放眼望去,满目春色,更添惆怅。齐读-----

(二)学习三、四句:

【课件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齐读。让生说说诗意。(表扬。)

2、同学们读过之后,马上就能如此准确地领悟了诗意,看得出它很通俗易懂。就是这样一首普普通通的思乡诗,为什么能脱颖而出,久唱不衰呢?

谁能来品评一下,它好在哪呢?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师最后总结。

(1)点评“绿”

①探究学习:【课件16】

学生将预习时看到的《“绿”的故事》作为证据讲给大家听。师趁机课件出示这几个动词:绿吹,拂,碧,到,满……,引导学生推

敲琢磨,感受“绿”字的精妙,学习使人锤炼文字的艰辛。

②好处:【课件17】

既写活了初春江南水乡嫩绿的色调,突出了它静态的色彩美,更展现出春风所到之处无不染绿的动态美和勃勃的生机,使得原本无形

的春风通过吹绿两岸的花草而变得有形。

③联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呢?学生展开联想。

【课件18】——配乐欣赏江南春色,读诗句,感受春的美好。

(2)点评“又”【课件18】

①探究文字背后的意思

“又”绿,点明春风不只一次吹绿了江南岸。

“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即皇恩。

②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政治寓意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首诗写于1975年第二次出任宰相,奉诏进京。

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

诗人感到欣喜。再次被重用,新法可能再被推行,所以是“又绿江南

岸”。

3、小结:

这两句诗诗人抓住春风、明月来写景抒情。将诗人对再次赴任的喜悦和对未来政治局势的担忧之情跃然纸上。所以虽身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也看出他此时对改革就已经不抱多大的希望了。

五、想意境,悟诗情

【课件19】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读诗悟情(师引读,生吟诗。):

这样矛盾重重的诗人,徘徊在瓜州渡口,久久不去。眼见:

春风染绿,碧波荡漾!回望故乡,遥想亲人,他怎能不无奈问苍天——明月何时照我还?

仕途坎坷,前途未卜!此次赴京,归期不定。他怎能不伤感问青天——明月何时照我还?

景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圣命难违,思家难归!他怎能不怅然问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

六. 配乐朗读,熟读成诵领悟中心(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课件20、21】)

全诗短短28个字,既展现了早春江南的无限春色,又抒发了思乡之情,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这么优秀的诗篇,赶快背下来吧。

多形式背诵:同桌检查背诵、个人背、齐背……

七、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诗句,想一想:除了明月之外,还有什么事物能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呢?【课件22】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2. 推敲:说说理由【课件23】

满过绿入到

(1)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旺闹浓

(2)红杏枝头春意()。

动拂翻皱起

(3)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八、作业布置:任选其二【课件24】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请同学们回家,把这首《泊船瓜洲》编成一个小故事。

3、小练笔: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

(如果能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写景的好词佳句会更好。)

附板书设计:

5 泊船瓜洲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示范 文本)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xx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教案

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的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教学重难点: 1、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单元导语。 2、释题。泊:停船 3、知诗人:王安石,北宋诗人,祖籍江西临川县,因父亲在江苏南京担任官职,后死于南京,因此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据说这首诗是诗人从南京赶往北京做官上任的途中写的。 4、读题。 二、学习古诗 1、齐读古诗

2、生根据注释理解整首诗的大意。 3、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理解诗句: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体会诗情: 人在途中,心系家乡 我从故乡南京出发去北京,途中将船停靠瓜洲,看见江苏的镇江到瓜洲只有一水只隔,镇江离我的家乡南京只隔着几座山而已。 (1)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出门主要靠的是?走习惯了,“一水之间”“重山之隔”已经算是很近了,虽然我现在离家只有“一水之间”“重山之隔”,但是我是在赶路啊,在慢慢地远离家乡啊。(板书:人在途中,心系家乡)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是(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天过去了,又有再来的时候,你瞧,他把江南大地吹绿了,那么团圆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2)朗读体味情感 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你有吗?送进去读! 心在家乡,人却离家越来越远,这是一种南辕北辙的矛盾。你边读边体会! 就把这种想重返家乡的感情寄托给象征着团圆的明月吧!你读吧!三、背诵并默写。

《泊船瓜洲》吟诵课教学实录5篇

《泊船瓜洲》吟诵课教学实录5篇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以下是整理的《泊船瓜洲》吟诵课教学实录,供您阅读,参考。《泊船瓜洲》吟诵课教学实录1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子吟》执教:广西谢敏人教版六年级师:读读两首古诗生读师:“泊船瓜洲应该怎么理解?生:坐着船停在瓜洲。师:诗人在瓜洲停船靠岸,出门在外的人称为游子,你现在能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吗?师:两位诗人相差三百年,两首诗一样的是什么?生:离家在外。师:王安石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对照注释理解大意,与同桌交流。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大意。生:京口和瓜洲只隔一条长江,我的家乡只隔几重山,春风……师: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生:想家师:哪句话中体会到的?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听,从哪些诗句看出想家。生:“绿”很美,能让人想到家。生:“何时”体会到迫切回家之情,请你读读。师:听出特别强调“何时”,一起读。师:家在哪?从哪几行诗知道的?生:钟山。师:身在何处?一水之隔是瓜洲,与瓜洲隔着几重山的是钟山,从“数重”和“只隔”体会到什么?师:这么近为什么不回家呢?师介绍王安石当时写诗的背景,当时王安石当宰相的心情怎样?哪个词体会出来的?生:“绿”,看出喜悦,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师:把美和生机读出来。生读。师:把王安石任宰相的心情读出来。生:失落生:喜悦师:读出失落师范读。师:假如成功,心情会是怎样?把激动心情读出来。生读。师:离家在外,最渴望的是什

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想家应该怎么样读?生读。师引生读:忧虑时可以这样读……想到成功时可以这样读……一位年迈的老人思念家 中的亲人可以这样读。师:站起来,高声吟诵。师:诗人看到什么引发自己的情感?生:江南风景。师:见眼前的景抒发了思乡之情。师:刚才怎么学这首古诗的。生说师点:读诗,走进诗人内心,记住诗歌。出示学习诗歌的方法。师:请按方法自学孟郊的《游子吟》。师:读懂了什么?生:母亲的伟大。师:怎么读懂?生:报得三春晖。生:母亲盼儿回来,从“低头”可以看出来。生:儿子很感谢母亲,从“报得三春晖”中……师:诗人看到什么而颂扬自己的心情?生:身上衣。师:看自己身上衣服的针眼,有多少?生:很多,可能有几万。师:古时,人一针一线缝衣服,你觉得缝一件衣服怎么样?生:很累,生:不容易。师:儿子要出行了,从“密密缝”体会到了什么?生:关心儿子。生:怕儿子着凉。生:希望儿子早点回来。师:白天不停地赶缝衣服,在昏暗的灯光下,你看到了什么?生:灯光昏暗,一针一线地缝。师:看到这些我们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你想到了什么?生:生病了,妈妈找药,穿衣服,买药。生:衣服穿少了,打寒颤,把衣服脱给我穿,把我裹起来。师:诗人想到了何止一件缝衣的事情?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怎么来理解这两句诗。生:……师:拿起笔,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成功时……伤心时……喜悦时……用上“迟迟归”“密密缝”这样的叠词。生交流。师:带着对母亲的爱,对天下所有的母亲说……读出示的颂扬母亲的诗句(补充)读颂扬诗 人母亲祠堂的对联。师:这首诗是什么如此打动人心。生:母爱。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词三首 这三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思乡。于是,我以“什么引起了作者的乡愁,诗人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满怀的思乡愁”这条主线,从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课中,我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同时,孩子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这些无疑是优秀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这样很花时间,一节课只能教一首,而且还没有多少补充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显得比较单薄。该怎样避免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呢我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课堂情景的创设还不到位等。比如用这三首古诗的想象说话,学生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进入诗中的情境,因而说话也就比较单调,比较偏离,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慢慢靠近古诗的意境。总之,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跟得上我们预设的步伐。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

《泊船瓜洲》的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的教学实录 站在月光下,他望着远方的家乡,想到自己此番进京,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他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来自《泊船瓜洲》的教学实录。 师:(板书课题、作者及朝代)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古诗《泊船瓜洲》,大家一起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首诗同学们之前已经按照老师的自学提纲进行了认真的自学。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自学提纲。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纲) 师:自学提纲有三个要求:一是熟读诗歌, 特别注意诗歌中多音字的读音;二是理解诗句, 要运用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 理解诗句,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三是先提出一至二个问题,然后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已经解决了,你可以把答案告诉大家;如果还不明白,在小组学习的时候你可以问问其他同学。 (点评:自学要求明确,不仅有目标要求,而且有方法指导,能有效激励、指引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先学先探”的效果。) 师:下面我们带着学习的收获进行小组交流,请组长主持。 (大屏幕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步骤。主要从朗读、理解、讨论疑问、合作展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引导。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学习步骤认真开展合作学习。各组学习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每一个同学都在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比较充分,达到8分钟。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在各组间巡视,倾听,指导。) (点评:在先学先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是给了每个学生先学先探的所得在组内得到展示的机会,二是可以使个体先学先探所得在组内实现共享,实现组内个体间的所得互补,三是通过展示与互补,相互激励,彼此触发,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过程实际是进一步学习诗歌的过程,也是获得愉快学习体验的过程。妙!) 师:刚才各小组在认真地学习、交流。下面我请几个小组上来做展示,看哪个组的同学最自信。 学生活动: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

5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泊船瓜洲 单位:郑州登封市大冶镇 第一中心小学 执教人:赵世飞

5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会读“泊”(bó),区分“pō”读音;会读“间”(jiān),区分“jiàn ”。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小组合作,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4、学法交流。 学习重难点: 1、会读“泊”(bó),区分“pō”读音;会读“间”(jiān),区分“jiàn ”。 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感情朗读。 学法指导:品读、情感读、小组合作交流、读诗指导等 学法:品读、小组探究等 教学设施:U盘、班班通、导学材料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人:赵世飞 授课班级:五三班 授课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0页,阅读文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在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人,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提出阅读问题:从第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从第二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明确答案本单元写的是书法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的情感;要用心的去读文章,通过景物或事情表达情感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组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二首古诗《泊船瓜洲》和《秋思》 板书课题:5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 二、新课学习 1、在老师板书课题的同时,请大家拿出字典查“泊”字,看它

文本无语须细读

文本无语须细读柳暗花明笑东风 ——由语文文本解读的三个误区引发的思考摘要: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上好阅读课,文本解读是第一步。但就当前阅读课现状而言,这第一步的迈出却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从笔者对一线教学的接触来看,至少这些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文本解读缺失的课堂,谁是文本解读真正的“上帝”,文本解读之路在何方?文本的解读不是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 关键词:文本解读误区对策读者 《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后,素来“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终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传统、彰显时代特色的新生命向我们大步走来,这就是“个性化阅读”。于是教师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阅读对话俨然成了多声部的思维合奏曲。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却在学生对文本解读不了、解读不深、解读不到位时,在学生的解读偏离文本或曲解文本时,在学生的解读偏离社会价值趋向时,不见了教师必要的、科学的、睿智的价值引导。价值引导的无意失迷,不禁让我们警觉地审思:教师理应担当的文化重任何在? 观察:透过开满鲜花的课堂 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滥竽充数》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思考:南郭先生为什么要混进乐队?又为什么要逃走呢?想象他逃走后的心理活动及为他设计出路。 生:南郭先生逃走是怕追查。 生:南郭先生混进乐队,是为了骗取俸禄。 生:他肯定逃到外地做生意了。 生:也有可能去旅游了。 【反思:浅尝辄止、脱离文本】 课堂上阅读主体是我们的学生,而教师却置文本的“应有之义”而不顾,偏离我们课堂的主线,在文本之外的边缘地带徘徊,导致不能深入课文的“腹地”,因

此也就出现了浅尝辄止,脱离文本的尴尬局面。 2.向左走,向右走,还是跟着感觉走? 《三袋麦子》教学片断 师:“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欣赏谁的做法? 生:我担心小猴把麦子都种了,一点不留,万一收不着呢。下年不是没有粮食吃了吗? 生:我比较喜欢小猪,因为它把小麦吃到肚子里了。吃了才是自己的。 生:小牛的做法也很好,它一点一点享受。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反思:信马由缰、误入歧途】 我们的文本解读倡导多元解读,倡导“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元解读”变成了“无元解读”,我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我们教师可以熟视无睹。听之任之,鹿可以是马,马可以是鹿,无原则的解读就是信马由缰,误入歧途。 3.我的地盘我做主 《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断: 师:“为什么他永远把猎枪挂在墙上?” 生1:他是被天鹅的精神所感动。 生2:不仅天鹅有这样的举动,其他动物也有。 师:他用自己的行动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1: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 生2:人有不如动物的地方; 生3:保护环境,动物就不会消失; 生4:爱惜动物,人和动物才能和谐相处。 【反思:喧宾夺主,无视中心】 解读文本时教师越俎代庖,忽略了学生才是解读文本的真正主体。不断扩张学生“知识容器”的存储能量,以自我为中心,使原本内涵丰厚、品位高雅的文本阅读教学沦为故事课。看上去知识的传输也许全面了,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却被严严的禁锢了。只会使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简单化、庸俗化了;丰富生动的个人感受麻木化、迟钝化了。因此,上面片段中仅强调环保,而不强调精神感召是偏离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 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中心小学戴妍红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教学目标: 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

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教学重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教法学法: 1.变序教学法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2.读诗感悟法“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3.自主学习法课前和课堂中都设计了自学环节,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还能增强自学能力,课前准备: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时间:4分钟) 问题:①放学后,你们都回哪儿?有没有人回不了家的?为什么? ②离家远而回不了家,你是什么感受?

小学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PCK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PCK教学分析教学设计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 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

集》。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一)、熟读古诗。 (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全班配乐齐读。 (二)理解诗意。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 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四、体验情感 1、品词析句。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泊船瓜洲》教学案例及反思一_0323文档

2020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泊船瓜洲》教学案例及反思一_0323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泊船瓜洲》教学案例及反思一_032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北海高庄小学王丽霞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短短28个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教学时,我尝试用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断一: 师:“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谁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沉默。 师:再读这两句诗,结合课下注释,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标明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 生纷纷读诗,读注释、思考、画图。 师指名一生上台板画、讲解,大部分学生认为他画得正确。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读。 师:谁来解释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争先恐后举手。 生:京口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再翻过几座山,就是我的家乡钟山。 师:看看你画的示意图,你认为作者所在的地方离家乡远吗? 生:远。 师:但作者认为―― 生:很近。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一水间,只隔”这两个词看出来的,尽管作者离家乡很远,但他看来却很近,这说明他特别想家。 片断二: 学完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之后,我在学生板画的示意图上补充了一艘小船,一轮弯月。 生:老师,我认为画成十五的月亮更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圆月代表团圆,看到圆月,诗人就更想家了。 学生讨论,均认为画成圆月更恰当。 反思: 1、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在备课时,我已预料到学生可能

泊船瓜洲文本解读五上

泊船瓜洲文本解读 【课本原文】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文本解读】 一、知体裁,明格律 《泊船瓜洲》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古诗,按格律规范分,为格律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则属于七言绝句。同时,七言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 ①正格平起式两种: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偏格仄起式两种: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泊船瓜洲》属于偏格仄起式的第一种,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全诗押“an”韵,在朗读中要把握诗的格律,读出古诗的停顿、节奏与韵味。 【注:括弧中的是可以平可以仄的字。(平声为普通话的一二声,仄声为普通话的三四声),也可以此解释间为什么读作第一声。】 按主题分,《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尚书尧典》中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人在里面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也有表达出自己的抱负。 二、观诗人,解背景 诗人生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人,字介甫,晚号半山,汉族江右民系。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庆历二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少年英才)。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两次变法,两次罢免) 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也称王荆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在散文、诗歌、词等方面成就显著。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写作背景:

小学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利用经验、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的学习,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读完后说说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通过读本组课文的导语,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达漂泊在处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 生:我还知道了学习本组课文不仅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师:诗人,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时,通常都会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呢?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静夜思》,诗中主要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来表达诗人李白对家乡的思念的。 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通过传统节日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师: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地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月亮,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出示课题)读一读说说课题的意思。 生:把船停泊在瓜洲。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诗,注意诗中的几个多音字。

生:我来给大家读一遍,我觉得第一行诗中的“间”应该读“jiàn”,因为间的意思是间隔。 生: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所以我认为最后一句的“还”应该读 师:请同学们自读诗句,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生:(读悟,同桌交流)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生:我最喜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句诗写出了几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虽然不远,但却不能回去,表达了诗人的无奈。 生:我喜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几时照我还”,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瓜洲看到的江南两岸的景色,更增添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生:我也喜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几时照我还”,读了这句,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 生:…………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读这句,读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又会浮现出什么画面呢? 生:读这两句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绿草丛中蝴蝶飞舞,鸟语花香的画面,让我陶醉不已。(她的想象不仅陶醉了自己,也感染了同学和老师)

小学语文_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停顿、读出节奏。 2.结合注释、查阅的资料等,想象当时的画面或情景,谈谈你的感受。 3.总结三首诗词在表达思乡之情时的异同,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说出诗词意思,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情怀,总结三首诗词在表达思乡之情时的异同,品析用词的准确生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倾听歌曲《故乡的云》。(烘托气氛,将学生带入浓浓的思乡之情中,调动孩子的思绪。) 师:孩子们,这是一首著名的表达思乡之情的歌曲,唱出千万游子对家乡的浓浓思念。大家有离开家乡或离开父母很久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吧。 生回答。 师:老师分享自己的游学经历。并分享给孩子一首小诗《想家的心情》。(师配乐朗读) 其实,思乡、思亲是我们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怀。古时候,许多诗人也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思乡诗词。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诗句,并将读不准和不理解的诗词句勾画记录下来,结合工具书和和课文注释解决古诗生字词与大意; (2)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跟读,指导学生在读诗歌时注重用“/”划出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节拍,读出情感,从而感知全诗内容,走进诗歌所表描写的情境;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课文注释自由讲解古诗大意。 (明确: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古诗,品读古诗并思考“到底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师通过重点讲解京口、瓜洲、钟山这三者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用简笔画方式示范划出三者的方位) (3)通过诗中京口、瓜洲、钟山这三者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思考作者此刻站在什么位置,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 (明确:首联和颔联中,“一水”“只隔”表现了作者心里认为瓜洲、京口、钟山三者之间距离很近,同时请学生体会古代交通工具是车马、船只,了解到从瓜洲到京口再到钟山实际距离其实很远,而作者心理距离却很近,正说明诗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4)那作者家乡一定是很美的地方,你从全诗中哪句可以看出?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积累了不少古诗,我们来对诗好吗? 生:好! 师:你们先来出诗的上句,我来对诗的下句。 生1:停车座爱枫林晚,—— 师: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2:小荷才露尖尖角,—— 师: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3:两岸猿声啼不住,—— 师:???你们太厉害了,谁来帮帮我? 生4: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你们积累的古诗真多,现在我来出诗的上句,你们对诗的下句,好吗? 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1: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真棒!孤帆远影碧空尽,—— 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对答如流呀!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真好!这句诗诗哪首诗的名句,还记得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咱们一起来背背好吗? 师生同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知道吗? 生1: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生2: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感情。 师:说的很好!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经典诗文里,有写亲情的,有写友情的,有写景物的,还有写思乡情的,等等。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泊船瓜洲》这首古诗,看看这首古诗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师: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上两遍,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读得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古诗,读错一个音。 师:这首诗中有六个多音字,你读对了五个,很了不起!“间”在这读第四声,在这是间隔的意思。谁能用这个音组个词? 生1:黑白相间 生2:间隔、间苗、间断、间谍 师:你的积累真丰富,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词语!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试试! 生:摇头晃脑读古诗

《泊船瓜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泊船xx》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吴方写的那篇名叫《别离》的日记吗?吴方,你能再把那篇日记口述一次吗? (吴方口述父母出门打工临行时的那依依惜别的场面。)师:谁还经历过这样的场面,能讲讲你当时的心情吗?能讲讲你父母当时的种种表现吗?可以小组互说。 (学生自由述说。非典期间,我曾统计过,班上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家长出门在外。) 师:谁能告诉我今天是什么节日呀? 生:(齐)中秋。 师:想一想你那远离家乡的父母,现在你想对他说什么呢?你的父母会想些什么呢? 此时此刻,学生们的那种强烈的思念亲人的感情已被充分调动出来。然后我再把话头一转,切入到了今天要上的两首古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就表达了出门的游子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和强烈的爱。你们想去感受一下他们的那种强烈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浓浓思念情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对读读这两首古诗,分分哪首是思乡,哪首是忆母,好吗?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读读思乡诗?谁又愿读读思亲诗? (指名读。) 师:哪一个敢站起来说:我比他们读得更好? (再读古诗。)

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诗人的思念之情吧!可独立完成,可小组合作学习,开始。 (学生学习古诗。) 由于学生多数已养成了那种较为传统的学习古诗的方法(释字、词→译为白话文→四遍八步法自学白话文→悟境,悟情),当我发现班上一个学生在纸上画了一幅《泊船瓜洲》的图时,我开始说话了:唐雨湮同学在用画图的方式来学习《泊船瓜洲》呢!我想你们也一定能像她一样开动脑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为什么一定要用我上学期教给你们的方法呢? (有少数同学跑去看唐雨湮的图。我说:想去看的都去看一下吧!) 学生的思维就在此时已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已懂得去寻找自我了。这时,我开始活动了:“你还没找到好的方法吗?那我建议你就用老方法吧!”、“你的图画得好像不对呀,在地图上方向应该怎么标示?能结合其它学科知识来画正确这幅图吗?”、“你想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学习《游子吟》吗?你的方法真好!”……。 师:同学们都学得很好,老师很高兴。谁来给大家汇报 一下你学习的情况呀!我建议一首一首地汇报,大家有没有意见呀! (学生开始汇报。) 生1:我学习的是《泊船瓜洲》。我来汇报一下吧!我是用图的方式来理解诗的。老师,我能把图画到黑板上吗?我点点头。他跑到前面开始画起来。 师:还有谁学习了《泊船xx》? 生2:我是学习的《泊船xx》。 师:你学习了吗? 生:学会了。 师:你这么肯定?

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古诗文的文本解读 对于文本,目标定位不同,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同,对文本就有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解读。在古诗文教学中,讲究文本的组合,以一篇带多篇。在把握文本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一首诗歌,一首词上,而要把一首诗,一首词当成一片树叶,放入整个诗人,放入有同一感情色彩的诗群大树当中。所以,备课时老师不仅要读透诗词,还要了解诗人、他的代表作、他的诗风、写作的背景等等。二、以诗带诗,一篇带动一篇 运用对照比较法,教两首风格相近,或相反的古诗。 课例3:将《出塞》和《凉州词》,将其景物的描写,意境的感悟同时对比,一一呈现。师:这两首诗有何相似的地方? 生:都有关,也就是边关。 生:都是描写边塞生活的。 生: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于是,老师就随即介绍了诗的时代背景,唐代由繁盛走向没落时期。 师: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边塞?驻扎在边塞的是一批怎样的将士? 学生潜心读诗感悟,慢慢的再如:将三首《长相思》一起对比教学,引导学生自读发现诗的异同。相同的是,它们都抒发了思念之情,写的都是夜晚的时候,不同的是,思念的人有丈夫,有故土,有亲人;两首写的是月圆之夜,一首是有雨之夜,而且景各不相同,情的寄托亦有所不同:有的借山水,有的借雨,有的借孤鸿……三首诗就在读读,比比,悟悟,读读当中完成了教学,这样,学生对“长相思”这个词牌名,对诗人表达思念之情的依托就有了较深刻的领悟。 诗歌教学策略,古诗文教学的策略 一、经典诗文,诵读感悟 古诗文的教学常用的就是诵读教学法,诵读渗透全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初读,读对读准,字正腔圆。再读,读出节奏,有板有眼。深读,读出意境,有滋有味。古诗文的读,有讲究平仄规律的诵读,有半读半唱的吟读,有和着古曲的唱读,有且歌且舞的美读。在引导下读,边想象边读,范读,带读,伴读,在读中感悟语言,读中想象意境,领会诗人情感。古诗吟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生平长仄短的规律后,借助老师的手势,体态引导学生吟读古诗,这有些像合唱时的指挥。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加了手势,学生果然就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了。所谓唱读,即借古音乐配合,将诗唱出。如:配《阳关三叠》学唱《送元二使安西》,还可用《明月几时有》的旋律唱《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手舞足蹈的读,如老师用手拍节奏,带领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另外,就是以诗作答,反复诵读,层层推进。 课例4:《泊船瓜洲》诗中,老师说:桃花又开了,小草又绿了,燕子又回来了,然而诗人却离开了,有道是故土难离,诗人不禁想——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怎能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是不得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怎能不想,怎能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忆了家乡,回忆了亲人之后,老师又对比问:团团圆圆一家亲,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和朋友一块饮酒,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也许他一去不能回呀,再看一眼——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种乡思啊,惟有问明月——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这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 计(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参考文 本)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教师抓住要害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 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爱好,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入情入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描写春景的古诗、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声背诵)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静静的夜晚、圆圆的月亮,经常会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三个步骤学习古诗(出示幻灯,齐读)。 1、谁愿意介绍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 3、理解题目。

单元解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解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讲课文——《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两篇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这几篇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围绕着“阅读”展开。《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与书为侣,其乐无穷。《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教学设计思路】 刚上五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具备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基于以上对整组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窃读记》精读引领学习为1课时;将《走遍天下书为侣》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整合为1课时,主题丛书《一缕书香》阅读2课时,积累练习即拓展?回顾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课与习作、综合性学习整合为2课时,共8课时。所有整合内容都紧紧围绕“我爱阅读”来进行。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授课时,我们本着“理解与运用并重”的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思想情感、领悟学习方法、积累运用语言”,围绕这三个方面,上好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自读提高课、拓展阅读课、积累练习课。预习达标模块根据本单元阅读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然后进行课内达标;精读引领模块“以例悟法”,领悟概括内容的方法和作批注体会思想的方法;自读提高模块“依法自学”,在运用、巩固方法的同时,仿写句子,再把仿写的句子放到课文中,使学生进一步体味作者具有特色的表达方法;拓展阅读模块重在课内外融合,体现大量阅读,使学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积累练习模块主要以课本的习作与口语交际内容为主,辅以单元的日积月累练习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展示等。五种课型有机组合,课堂教学快乐高效。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会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示。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好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感人的故事。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泊船瓜洲》。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借景抒怀的写法。 4、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细读,感悟“绿”字的妙用。 学习准备: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师: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 师: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泊船瓜洲》,体会一下,月亮又勾起作者怎样的乡愁呢? 二、指导方法,品读诗句 (一)知诗人,解释题 师:《泊船瓜洲》是宋朝的大诗人王安石所写。王安石,听说过吗? 生介绍。

师:说得对。王安石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这首诗是他沿着长江行驶的旅途中写的。那么,是在旅途的哪儿写的呢?(瓜洲) 师:瓜洲在江苏省,离南京不远。那”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这个“泊”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 (教师点拨:“泊”是三点水,专指船靠岸。汽车、飞机到站能不能用“泊”呢?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我们曾学过的《绝句》中就有这个“泊”字。)师:好,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板书: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一首怎么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 (二)抓字眼,明诗意 师:读得很好,刚才他这个字(指板书间)读对了,但我在下面听的时候,有的同学把这个这字读错了,这个字应该读第几声? 师:(板书:jian)读第四声,为什么读第四声呢,你们看,瓜洲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岸(画0标出京口的位置)在江南,就是在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和瓜洲,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被长江隔开了。那这个“间”在这里当什么讲?究竟读几声? 师:(点头以示赞许,指图)京口和瓜洲隔江相望,这就叫——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师用线段连接图上的“京口”、“瓜洲”,板书“一水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