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高考化学 第7节 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合成教师用书(选修5)

2020版高考化学 第7节 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合成教师用书(选修5)

第7节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

[考试说明]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2.会判断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3。能设计合成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

[命题规律]本节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主要考查的是推断有机物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的书写;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或数目判断;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另外聚合反应是有机合成高考题中的常考知识点.通常考查反应类型的判断、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单体与聚合产物结构简式的相互推断等。

考点1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知识梳理

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结构特点

(1)定义

相对分子质量从错误!104到错误!106甚至更大的化合物,称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错误!高分子.大部分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小分子通过错误!聚合反应制得的,所以常被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

(2)有机高分子的组成

①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

②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错误!最小单位。

错误!数目。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两个基本反应

(1)加聚反应

小分子物质以加成反应形式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合成有机玻璃的方程式为:

错误!。

(2)缩聚反应

单体分子间缩合脱去小分子(如H2O、HX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乙二酸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其中,错误!塑料、错误!合成纤维、错误!合成橡胶又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由缩聚物的结构简式推导其单体的方法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错误的指明错因。

(1)棉花、蚕丝、羊毛、天然橡胶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错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橡胶是高聚物,不能使溴水褪色。(×)

错因: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

(3)的单体是CH2===CH2和.(×)

(4)酚醛树脂和聚氯乙烯都是热固性塑料。(×)

错因:酚醛树脂是热固性塑料,聚氯乙烯是热塑性塑料.

(5)聚乙烯可包装食品,而聚氯乙烯塑料不可用于包装食品。(√)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聚异戊二烯属于纯净物。(×)

错因:n值不同、链节数不同,是混合物。

题组训练

1.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①CH2===CHCN ②乙烯③1,3­丁二烯④苯乙炔

⑤苯乙烯⑥1。丁烯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①③④

解析该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且链节的主链上存在碳碳双键结构,按如图方式断键来确定单体

2.涤纶广泛应用于衣料和装饰材料。合成涤纶的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涤纶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对苯二甲酸和苯甲酸互为同系物

C.1 mol涤纶与NaOH溶液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2n mol NaOH

D.涤纶的结构简式为

解析合成涤纶的反应为缩聚反应,A错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系

物,但对苯二甲酸()和苯

甲酸()分子组成相差CO2,不可能互为同系物,B错误;1 mol涤纶水解会产生2n mol羧基,与NaOH溶液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2n mol NaOH,C正确;根据“酸脱羟基醇脱氢"可知,结构简式中的端基原子和端基原子团错误,涤纶的结构简式为

找单体时,一定要先判断高聚物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然后运用逆向思维反推单体,找准分离处,聚合时的结合点必为分离处。

(1)加聚反应的特点

①单体是带有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有机物(如乙烯、氯乙烯、甲基丙烯酸、异戊二烯等);②高分子链节与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③

生成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一般形成线型结构。

(2)缩聚反应的特点

①单体不一定含有不饱和键,但必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基团(如—OH、—COOH、—NH2、-X等);②缩聚反应不仅生成高聚物,而且还生成小分子;③所得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不同。

考点2 有机合成

知识梳理

1。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和原则

(1)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

①正向合成分析法的过程

错误!基础原料―→中间体―→错误!目标化合物.

②逆向合成分析法的过程

错误!目标化合物―→中间体―→错误!基础原料。

(2)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

①起始原料要错误!廉价、错误!易得、低毒性、低污染.

错误!最少的合成路线。

③合成路线要符合“错误!绿色、错误!环保”的要求。

错误!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于实现。

错误!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

的反应.

2.合成路线的选择

(1)一元转化关系

以乙烯为例,完成上述转化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错误!CH3CH2Cl+NaOH错误!CH3CH2OH+NaCl,

③错误!2CH3CH2OH+O2错误!2CH3CHO+2H2O,

⑤错误!CH3CH2OH+CH3COOH错误!CH3COOC2H5+H2O。

(2)二元转化关系

以乙烯为例,完成上述转化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

3.有机合成中碳骨架的构建

(1)碳链的增长

①与HCN的加成反应;②加聚或缩聚反应;③酯化反应。(2)碳链的减短

①脱羧反应:R-COONa+NaOH错误!R—H+Na2CO3.

②氧化反应

③酯类、糖类、蛋白质等的水解反应。

④烃的裂化或裂解反应:C16H34错误!C8H18+C8H16.

(3)常见碳链成环的方法

①二元醇成环

②羟基酸酯化成环

③二元羧酸成环

④氨基酸成环

4.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转化(1)官能团的引入

(2)官能团的消除

①通过加成反应消除不饱和键(双键、三键);

②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反应等消除羟基;

③通过加成或氧化反应等消除醛基;

④通过水解反应消除酯基、肽键、卤素原子。(3)官能团数目的改变

(4)官能团位置的改变

(1)碳碳双键的保护:碳碳双键容易被氧化,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利用其与HCl等的加成反应将其保护起来,待氧化后再利用消去反应恢复为碳碳双键。

(2)在利用对硝基甲苯合成对氨基苯甲酸的过程中应先把-CH3氧化成—COOH之后,再把—NO2还原为—NH2,防止当KMnO4氧化—CH3时,—NH2(具有还原性)也被氧化。

题组训练

1.有机化合物F(C13H18O)是一种很重要的食物香料,其合成路线有多条,其中一条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反应a~e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已知一个碳原子上不能连接两个碳碳双键).

(4)转化过程中,步骤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该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一种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遇FeCl3溶液会发生显色反应

B.核磁共振氢谱表明该物质中有4组峰

C.1 mol该物质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D.能发生银镜反应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以为原料制备聚1,3。丁二烯的合成路线.

答案(1)C13H20O 酯基和羰基

(2)bd

解析(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A的分子式为C13H20O。D 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有酯基和羰基。

(2)根据有机反应类型的特点,可知a为加成反应,b为取代反应,c为氧化反应,d为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e为消去反应.

(3)根据F的分子式,结合官能团的性质知E→F的反应为消去

反应,则F的结构简式为。

(4)反应c为氧化反应,为防止羟基被氧化,则步骤b将羟基转化为酯基,使之不被氧化。步骤b为B和乙酸发

(5)D的分子式为C15H22O3,不饱和度为5,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中,一个苯环不饱和度为4,一个醛基不饱和度为1,则另外有2个酚羟基与2个叔丁基连在苯环上,才能满足该物质有4种氢原子。

2.(2018·东北三校高三一模)化合物Ⅰ是有机合成中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具体合成过程如下(部分产物及条件略去):

(1)I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G→H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D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L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5)G→J中过程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K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I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不包括I)。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聚焦考纲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知识梳理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它们都是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例如聚乙烯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1)链节:组成高分子的重复的结构单元。如聚乙烯的链节为-CH 2-CH 2 - (2)聚合度:每个高分子里的链节的重复次数。用n表示。 (3)单体:能通过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物质。如聚乙烯的单体为乙烯。 所以我们把高分子化合物叫做聚合物或者高聚物。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质量×聚合度 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三、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比较:

四、判断高聚物的单体 1、由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单体的判断 ①凡链节的主碳链为两个碳原子,其单体必为一种。将链节的两个半键闭全即为单体。 ②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个碳原子,含有碳碳双键结构,单体为一种,属二烯烃: ③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个碳原子,无碳碳双键结构,其单体必为两种,从主链中间断开后,再分别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得单体。 2、由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单体的判断 从酯基中间断开,在羰基上加羟基,在氧原子上加氢原子得到羧酸和醇。 如:已知涤纶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判断合成涤纶树脂所需要单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五、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材料名 称 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概念既具有传统高分子的机械性 能,又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 分子材料 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 的新型材料,分为基体和增 强剂 性能不同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 不同的特征性质 一般具有强度高、质量轻、 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 应用用于制作高分子分离膜、人体 器官等 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工业、 体育用品、航空航天、人类 健康等

2020年秋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0年秋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的时代测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制造下列文化用品的原料不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A.纸 B.铅笔芯 C.橡皮擦 D.塑料文具盒 2.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橡胶、塑料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废电池要集中处理,防止其中的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C.从海水提取金属镁的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替代化石能源能改善空气质量 3.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纤维是一种新开发的材料,它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可得到汽油 C.漂白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后会变质失效 D.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有强氧化性,可以起到除去水中杂质和杀菌消毒作用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C.葡萄糖、蔗糖和淀粉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体发生变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由乙醇消去制乙烯和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属于同一反应类型 C.由溴乙烷水解制乙醇、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属于同一反应类型 D.石油分馏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等有机物

6.橡胶是一类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局有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橡胶制品是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建设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无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都需要经过硫化处理增强其强度后才能使用,硫化程度越高,其强度越大,而弹性越低,下列橡胶制品中,橡胶硫化程度最高的是() A.橡皮筋 B.汽车外用轮胎 C.普通气球 D.医生或生活用手套 7.某种既耐低温,又耐高温的一种塑料,俗称“塑料王”,其成分是() A.电木 B.聚四氟乙烯 C.聚苯乙烯 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8.下列涉及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 A.乙烯、氯乙烯、苯乙烯都是不饱和烃,均可用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 C.苯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因此不能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D.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们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9.请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用大米酿造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B.欲将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可加CuSO4溶液 C.乙烯使溴水褪色与苯使溴水褪色的原因相同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高温 10.南京青奥会吉祥物为“砳砳”,一种“砳砳”的外用材料是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涤纶(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羊毛的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 B.涤纶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合成涤纶的单体之一可以是HOCH2CH2OH D.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1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加热能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2020版高考化学 第7节 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合成教师用书(选修5)

第7节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 [考试说明]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2.会判断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3。能设计合成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 [命题规律]本节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主要考查的是推断有机物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的书写;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或数目判断;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另外聚合反应是有机合成高考题中的常考知识点.通常考查反应类型的判断、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单体与聚合产物结构简式的相互推断等。 考点1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知识梳理 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结构特点 (1)定义 相对分子质量从错误!104到错误!106甚至更大的化合物,称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错误!高分子.大部分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小分子通过错误!聚合反应制得的,所以常被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 (2)有机高分子的组成 ①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 ②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错误!最小单位。 错误!数目。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两个基本反应 (1)加聚反应 小分子物质以加成反应形式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合成有机玻璃的方程式为: 错误!。 (2)缩聚反应 单体分子间缩合脱去小分子(如H2O、HX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乙二酸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其中,错误!塑料、错误!合成纤维、错误!合成橡胶又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由缩聚物的结构简式推导其单体的方法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错误的指明错因。 (1)棉花、蚕丝、羊毛、天然橡胶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错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橡胶是高聚物,不能使溴水褪色。(×) 错因: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 (3)的单体是CH2===CH2和.(×)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五章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知识点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1、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许多小分子化合物以共价键结合成的、 相对分子质量很高(通常为104~106)的一类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常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 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 2、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类型主要有三种: ○1加聚反应;○2缩聚反应;○3特殊的开环缩合反应。 3、加成聚合反应:有三种情况: (1)单烯烃的加聚反应: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为:.........-CH2-CH2CH2-CH2-........ (2)共轭二烯的1、4加成聚合: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为:.........-CH2-CH2=CH2-CH2-........ (3)醛类中C=O双键的加成: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2-O-........ 4、缩合聚合反应:有四种情况: (1)二酸和二醇的缩聚反应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为:.........-O-CH2-CH2-O-OC-CH2-CH2-CO-........ (2)二酸和二胺缩聚反应: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为:.........-NH-CH2-CH2-NH-OC-CH2-CH2-CO-........ (3)羟基酸的缩聚反应。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O-CH2-CO-........ (4)氨基酸的缩聚反应: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NH-CH2-CO-........ 5、开环聚合反应有以下几种情况:

(1)环醚类在一定条件下开环,然后再缩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2)环酯类在一定条件下开环,然后再缩合生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 (3)环肽类在一定条件下开环,然后再缩合生成多肽高分子化合物; 4、加聚反应的特点: (1)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三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如烯、二烯、炔、醛等含不饱和键的有机物。 (2)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产生,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聚合物的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聚合度n)倍。(3)通过加聚聚合物推单体的方法: 边键沿箭头指向会合,箭头相遇成新键,键尾相遇按虚线部分断键成单键。凡链节主链只有C原子并存在C=C结构的高聚物,其规律是“见双键、四个C;无双键、两个C”画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双键交换。 →单体:CH2=CH2 →单体:CH2=CH—CH=CH2 5、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 (1)单体往往是具有双官能团(如—OH、—COOH、—NH2、—X、活泼氢原子等)或多官能团的有机物小分子。 ()生成聚合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副产物(如H2O、NH3、HCl等)生成。(3)因聚合过程中生成小分子,故所得聚合链节的化学组成与单体的化学组成不同。 (4)书写缩聚物的结构式时,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测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 化合物的时代》测试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0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A.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C.发电厂的燃煤在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有利于环境保护 D.因为食盐能使细菌等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用食盐腌制过的食品能较长时间不变质 2.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都可以使煤变为清洁能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C.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的拦阻索是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 D.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由于产气的页岩分布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故可以成为新的化石燃料来源 3.“塑胶”跑道是由聚氨酯橡胶等材料建成,聚氨酯橡胶属于() A.有机高分子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硅酸盐材料 D.天然橡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 Cl﹣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食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5.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橡胶、塑料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废电池要集中处理,防止其中的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C.从海水提取金属镁的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020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书本知识归纳总结填空题附答案

1.1828年维勒发现了由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生成物是。〖X5-引言〗 2.有机物按碳的骨架分类,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环状化合物又分为: (如)和(如)。〖X5-4〗 3.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不含氧的官能团有: 。〖X5-4〗 4.1um= m,1nm= m,1pm= m,PM2.5直径≤m,m ?=〖X5-7/23〗 1- A10 10 5.写出分子式为C4H8所有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X5-10〗6.请填写丙烯的下列化学用语:〖X5-10〗 7.请用系统命名法对下列物质命名:〖X5-15〗 ①邻二甲苯、②间二甲苯、③对二甲苯 8.蒸馏分离提纯有机物时,一般该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以上。〖X5-17〗 9.工业乙醇通过蒸馏可以得到含95.6%乙醇和4.4%水的共沸混合物,乙醇若制取无水乙醇,须将工业乙醇中加入,再蒸馏。〖X5-17〗 10.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将粗苯甲酸加到烧杯中,加水、搅拌、加热,使粗苯甲酸溶解,趁热过滤,将滤液静置、冷却结晶,滤出晶体。 为了减少趁热过滤过程中苯甲酸损失,一般。〖X5-17〗 11.定量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所用的仪器是,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所用的仪器是,鉴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所用的仪器是,测定有机物分子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目,所用的仪器是。〖X5-20-22〗 12.乙醇和二甲醚的质谱图是否完全相同呢?。〖X5-21〗 13.石油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等,石油的主要组成元素;组成物质为和。〖X5-26〗 14.1,3-丁二烯的1,2-加成和1,4-加成是竞争反应,到底哪一种加成占优势,主要取决于: 。〖X5-30〗 15.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分别为、。〖X5-31-11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5.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探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5.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探究教案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应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应,不介绍具体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聚合度等概念,要求学生能识别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单体,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初步学会有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的方程式及聚合物的结构式。 本节是在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按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进行编写)为主线,和以科学方法逻辑发展为主线(先介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是有机合成,再是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基本方法),不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后,进一步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明显看出是在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的基础上延伸而来,学习本节后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取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2)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3)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 (4)能说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来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和聚合物的结构简式。 难点: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和聚合物的结构简式;用 简单的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建立在已学习了有机物的加成反应和常见酯化反应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反应的进一步学习深化,通过生活中、生产中的常见物质多为通过加聚、缩聚反应得到且应用广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课堂,是探究能充分开展的优越条件,通过一系列有梯度、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进行引导,最终能达到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的,获得探索后取得成果的快乐感受。即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达到以诱达思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 根据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思想的教学要求,重点落实其中的: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问题问主线,以思维为主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展开教学,以预习导学案为载体,以有效的问题探究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拓展思维能力,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实学生的“七动”,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快乐。 六、课前准备:发放预习导学案,并检查学生预习;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准备及探究问题的设置。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结合课本本节引言部分,观察彩页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引入】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要对高分子化合物做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呢?它们与低分子有机物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5:5-1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说课稿)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5:5-1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说 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深、广度分析 本节位于高中有机化学选修5第5章第1节,是整个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收尾章节,本节既是对前四章所学知识的总结与概括,又为后续学习高分子材料奠定了基础。因此,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节教学内容的深度,我研读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并分析了必修2和选修5关于本节内容的定位。明确了选修5中本节内容的教学深度。同时,我还对比人教、苏教和鲁科版三个版本的教材关于本知识点情景素材展现方式,尽可能在本节课中呈现更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资源,最大程度深挖教学内容的广度。本节课,我借鉴了鲁科版情景素材“塑料制品的标识”导入了新课。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链节、聚合度、单体的概念; 2.明确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 3.掌握单体和聚合物的相互推导。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2.学会运用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文献和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塑料制品的基本观念; 2.了解塑料标号在废旧塑料分类回收中的作用和意义,树立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链节、聚合度、单体的概念;明确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特点。教学难点:单体和高聚物的相互推导。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中阶段近两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具备相关认识,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仍需教师进一步引导,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我采用了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以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 四、教学过程 环节1:情景导入 首先,教师展示各种塑料制品图片,引入塑料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遍布我们身边的各个领域。然后拓展,其实塑料制品出厂时,厂家都会在其产品上印上标识。 [任务一] 教师给出常见的7种标识,请各小组借助身边以及互联网等资源,寻找带有以上标号的塑料制品。 小组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有的小组查看身边常见塑料制品的标识,有的小组借助网络搜索其它塑料制品标识。这时,有同学提问,老师,刚才我们查阅资料的时候,网络上有传言说6号塑料聚苯乙烯有毒,这是真的吗?能不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的问题,完全没有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但它比教师预设的问题更好,因此临时增加问题,让全班同学交流讨论聚苯乙烯有没有毒和什么因素有关系?有同学说和它的结构有关,有同学说得知道它的一些性质才能分析。教

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课型分析 本节《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包括:一、介绍有机化合物的链节、聚合度、单体等概念。二、掌握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由高分子写单体的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 根据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本节课的课型应为概念课+基本技能课。 科学取向的教学指导下的概念课一般教学结构为: ①获得概念:提供尽可能充足的实验事实或数据或经验,加以归纳、概括形成概念。或通过复习原有概念,并分析与新概念的关系,用演绎的方法形成概念。 ②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初步建立概念后,通过解释、判断正或反例、主动举例等变式训练,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明确其适用范围和条件等。 ③运用概念对外办事:通过在新的情景中运用概念进行分类或解释、比较新旧概念、运用概念的属性作出推论等变式训练,巩固、内化新概念,形成概念系统。 科学取向的教学指导下的基本技能课一般教学结构为: ①获得操作步骤:通过范例讲解呈现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或通过呈现正例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②运用操作步骤解决问题:初步运用操作步骤解决典型问题,并列出操作步骤。在运用中体会操作步骤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化学思想。 ③巩固操作步骤:通过典型的、题组式的、有逻辑的变式练习在不同情境中巩固操作步骤。教师的指导逐步减少,直到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长期过程)本节教学设计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的理论指导,针对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起点、教学目标(终点)等进行任务分析,让学生通过聚乙烯分子模型的拼接,体会高分子的含义,再根据模型用化学语言表示出聚乙烯的合成过程,理解单体、链节、聚合度等相关概念的本质属性,再通过相应练习在新的情景中运用概念,形成概念系统;通过拼接聚氯乙烯模型让学生体会加聚反应机理,发现加聚物结构简式书写的基本方法,再通过相应题组练习掌握合成加聚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以聚乙烯的合成为例,通过拼接球棍模型,书写反应方程式,了解加成聚合反

高中化学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根据单体的官能团差异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原理,辨析加聚产物和缩聚产物结构与性质的异同。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高聚物与单体间的相互推断的思维模型,能运用该思维模型进行高聚物与单体间的相互推断。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概念:由许多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高(104~106)的一类化合物。 2.特点 (1)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由于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只是一个平均值。 (2)合成原料都是低分子化合物。 (3)每个高分子都是由若干个重复结构单元组成的。 3.与高分子化合物有关的概念 (1)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 (2)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 (3)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通常用n表示。 催化剂 如:――→ (4)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质量×n。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低分子有机物的区别 例1 下列关于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几千至几万 B .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是混合物 C .聚乙烯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D .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只含C 、H 、O 三种元素 答案 B 解析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4 以上,A 错误;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 正确,C 错误;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除含有C 、H 、O 外,还含有N 、P 等元素,D 错误。 二、加成聚合反应 1.概念:一定条件下,由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分子以加成反应形式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2.常见的加聚反应 (1)丙烯酸加聚 n CH 2==CH —COOH ――→催化剂 。 (2)1,3­丁二烯加聚 n CH 2==CH —CH==CH 2――→ 催化剂 2 —CH==CH —CH 2。 (3)乙炔加聚 n CH≡CH ――→ 催化剂 ==。 (4)乙烯、丙烯(1∶1)共聚 n CH 2==CH 2+n CH 2==CH —CH 3――→催化剂 (或 )。 (1)加聚反应的特点

人教版2020年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解析版)

人教版2020年选修五化学配套练习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解析版) 1.能源、信息、材料是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现有一种叫HEMA的材料,是用来制备软质隐形眼镜的,其结构简式如图,则合成它的单体为() A.CH3—CH=CH—COOH CH3CH2OH B.HOCH2CH2OH C.CH2=CH—CH2COOH HOCH2CH2OH D.CH3CH2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合成可以先合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 CH3—CH=CH—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为CH3—CH=CH—COOCH2CH3,发生加聚反应后不能得到,故A错误; B. 和HOCH2CH2OH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为,发生加聚反应后能得到,故B正确; C. CH2=CH—CH2COOH与HOCH2CH2OH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为CH2=CH—CH2COOCH2CH2OH,发生加聚反应后不能得到,故C错误;

D. 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为,发生加聚反应后不能得到 ,故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 B.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液溴、硝酸、硫酸作用生成溴苯、硝基苯、苯磺酸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C.己烷有4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 D.聚合物()可由CH3CH=CH2和CH2=CH2加聚制得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碱性条件下,高级脂肪酸和碱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水,即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该反应为皂化反应,选项A正确; B、苯与液溴、硝酸、硫酸作用生成溴苯、硝基苯、苯磺酸,苯中的H分别被溴、硝基、磺酸基取代,则均为取代反应,选项B正确; C、己烷有五种同分异构体,其碳链结构分别为、、 、、,己烷的同分异构体为不同物质,所以其熔沸点不同, 且含有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选项C不正确; D、主链只有C,为加聚产物,则聚合物()可由单体CH3CH=CH2和CH2=CH2加聚制得,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3.聚丙烯酸酯类涂料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墙面涂料之一,它具有弹性好、不易老化、耐擦洗、色泽亮丽等优点。聚丙烯酸醋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是由丙稀酸酯加聚得到的。下列关于聚丙烯酸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说课设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设计的内容是:高中化学选修内容《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第五章的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以下就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长期以来,有机化学的教学对广大师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因为有机化学本身的特征:基本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化学实验的反应速率较慢等等因素,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都较困难,在学习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畏难情绪。 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激发其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打基础。本人在仔细研读课标基础上,认真学习王校长提出的“降低重心,夯实基础,分层教学,重点突破”十六字教学方针,结合我所带班级的基本学情,特选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这一节内容作为尝试,力求通过我的教学改变高中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第五章的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本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是选修内容《有机化学基础》的最后一章内容,在前面的四章内容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有关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知识,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用在前面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有机物的合成和应用,这是对我们前面所学知识的检验和提高。 本节内容“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是本章的第一节,也是最重要的一节,是对本册书的一个总结和概括。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本节内容相对较简单些,有很多知识都是了解性的,不必深究,但其中有很多内容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实用性很强,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激发其学习化学知识的好机会 三、教学建议分析 1.根据教学建议,可将班内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4人一组),进行课堂学习。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分组学习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积极性,同时通过组内交流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记忆。但要注意对课堂纪律的控制,做到收放自由、活而不乱,对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要求很高 2.根据教学建议,本节课试验均改为多媒体展示。有机物反应的速率慢、时间长,并且很多有机物都是有毒有害的,从保护学生的安全出发,将本节课试验均改为多媒体展示3.根据教学建议,本节课是有机合成的最后一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前面所学有机化学知识进行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分析 在仔细研读课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分层教学的十六字方针,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A级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B级目标:面向部分学生,重点针对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级:(1)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并能判断一些熟悉的物质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单体的概念,识记一些简单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链节。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教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 教材的要求与过渡教材不一样,如要求学生书写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和原子团,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2、本节的内容体系、地位和作用 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应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应,不介绍具体的反应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即重复结构单元)、聚合度等概念,能识别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单体。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初步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聚合物结构式或由简单的聚合物奠定基础。 本节是在分别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为主线(按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来编写)和以科学方法逻辑发展为主线(先介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再介绍有机合成,最后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不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后,进一步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明显可以看出来是《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基础上的延伸。学习本讲之后,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取及性质。 3、教学策略分析 1)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 “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2n-1)”;由聚合物的分子式判断单体。 2)紧密联系前面学过的烯烃和二烯烃的加聚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注意官能团、结构、性质三位一体的实质。 3)运用多煤体生动直观地表现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二)教学重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一课时试题1 一、选择题 1. 聚合物要能导电,其内部的碳原子之间必须交替的以单键和双键结合,同时还必须掺杂处理才能成为真正的导电聚合物.下列高分子材料可能具有导电性的是() A. B. C. D. 2. 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相似 B.二者互为同系物 C.二者最简式相同 D.二者结构相同 3. 下列有机物或有机物组合,不能发生聚合反应的是()

4. 下列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被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由低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因而其结构复杂 C.对于一种高分子材料,n是整数,但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确定 D.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利用发生氧化反应将混合气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最多可生成四种产物 C.乙醇与乙酸混合加热即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香味的酯

D . 过程中反应①、②分别 是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6. 以氯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酸(HOOC -COOH )的过程中,要依次经过下列步骤中的: ①与NaOH 的水溶液共热 ②与NaOH 的醇溶液共热 ③与浓硫酸共热到170℃ ④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与氯气加成 ⑤在Cu 或Ag 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共热 ⑥与新制的Cu(OH)2共热,合成顺序( ) A .①③④②⑥ B .①③④②⑤ C .②④ ①⑤⑥ D .②④①⑥⑤ 7. 有机物X 能实现下列转化,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243()X CH OH CHOH CHO Y CH CHO −−→−−→−−→有机物有机物 A .X 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 B .有机物Y 在浓H 2SO 4、加热条件下一定发生消 去反应 C .Y →乙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 .有机物X 可能有醛基 8. 依托孕烯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依托孕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依托孕烯的分子式为C 21H 28O 2 B .依托孕烯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O C H 2C OH CH

2020年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第五章《进入合成高分子时代》练习3-1及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第五章《进入合成高分 子时代》练习3-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制得酚醛树脂若不易取出,则可趁热时加入一些乙醇来取出酚醛树脂;在碱性条件下,苯酚过量时,若酚醛树脂不易取出时,用加热或加溶剂的方法都很难将酚醛树脂取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条件制得的是体型结构酚醛树脂,碱性条件制得的是线型结构酚醛树脂 B.酸性条件制得的是线型结构酚醛树脂,碱性条件制得的是网状结构酚醛树脂 C.两种条件下制得的都是线型结构的酚醛树脂 D.两种条件下制得的都是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 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 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高分子材料与一般金属材料相比,优越性是 ( )。 A.强度大 B.导电性好 C.不耐化学腐蚀 D.不耐热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是() A.玻璃 B.塑料 C.合成橡胶 D.合成纤维 5.丁苯橡胶的结构简式为,对丁苯橡胶废旧物(以纯 净物计)进行催化分解可得到乙烯、乙炔(HC≡C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苯橡胶薄膜可用于食品包装 B.丁苯橡胶粉末加入到溴水中不会产生褪色现象 C.合成丁苯橡胶的单体只有1种 D.若回收1.58t丁苯橡胶废旧物(假设原子利用率为100%),则得到0.28t乙烯 6.化学与人类生活、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1高三全国统考化学(经典版)一轮5 第7节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含解析

2021高三全国统考化学(经典版)一轮课时作业:选修5 第7节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含解析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56分) 1.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经验,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较低成本的书写纸,史称“蔡侯纸".“蔡侯纸"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A.淀粉B.天然纤维 C.聚氯乙烯D.二氧化硅 答案B 2.已知伞形酮可用雷琐苯乙酮和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分子雷琐苯乙酮含有3个碳碳双键 B.苹果酸的一种缩聚产物是 C.1 mol伞形酮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D.雷琐苯乙酮、苹果酸、伞形酮都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答案B 解析苯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故雷琐苯乙酮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A错误;伞形酮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形成的酯基和酚羟基,则1

mol伞形酮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C 错误;雷琐苯乙酮、伞形酮都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苹果酸中不存在酚羟基,不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错误。 3.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可由有机化工原料R 和其他有机试剂,通过加成、水解、氧化、缩聚反应得到,则R是() A.1-丁烯B.2-丁烯 C.1,3。丁二烯D.乙烯 答案D 解析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为和HO-CH2-CH2- OH,利用逆推法得CH2=CH2错误!错误!,再将乙二醇氧化得到乙二醛,进一步氧化得到乙二酸,由乙二醇和乙二酸发生缩聚反应就得到高分子化合物。 4.(2020·聊城模拟)聚偏二氯乙烯(PVDC)的结构简式为, 它可以承受高温蒸煮,也可作为保鲜食品的包装材料,下列有关PVDC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B.聚合度为n,属于混合物 C.单体可由乙烯与氯气加成制得 D.单体可发生加成、取代、氧化、消去等反应

专题七 有机合成-2020-2021学年高二《新题速递·化学》(人教版选修5)3月刊 (解析版)

2020-2021学年高二《新题速递·化学》3月刊 专题七有机合成 1.(2020·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反应类型不能 ..引入醇羟基的是() A.消去反应B.取代反应C.加成反应D.还原反应 【答案】A 【分析】 在碳链上引入羟基,可由−Cl、−Br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或取代)生成;可与C=O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或由C=C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也可由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消去反应不能引入羟基,故A选; B.在碳链上引入羟基,可由−Cl、−Br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或取代)生成,故B不选; C.在碳链上引入羟基,可由C=O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或由C=C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C不选;D.在碳链上引入羟基,可由C=O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该反应也为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答案选A。 2.(2021·江苏盐城市·高二期末)由苯酚制取时,最简便的流程需要下列哪些反应,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取代;②加成;③氧化;④消去;⑤还原 A.①⑤④①B.②④②①C.⑤③②①④D.①⑤④② 【答案】B 【详解】 用逆合成分析法,可以推知,要得到,可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要得到,可通过与溴水反应,把苯酚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环己醇,环己醇在浓硫酸、加热下发生消去反应即可得到,故由苯酚制取最简便的流程为:苯酚→环己醇→环己烯→→,其正确的顺序是②加成;④消去;②加成;①取代;B正确;

答案选B 。 3.(2020·陕西西安市·西安中学高二期中)用乙烯和乙醇为原料制取乙二酸二乙酯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及顺序正确的是( ) ①酯化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水解反应 ④加成反应 A .②④③① B .④①②③ C .④③②① D .②③①④ 【答案】C 【详解】 以乙烯和乙醇为原料合成乙二酸乙二酯,经过以下几步:第一步: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卤代烃,为加成反应;第二步:二卤代烃水解生成乙二醇,为水解反应;第三步:乙二醇氧化生成乙二酸,为氧化反应;第四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二酸乙二酯,为酯化反应;涉及的反应类型按反应顺序依次为④③②①。 答案选C 。 4.(2021·江苏连云港市·高二期末)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 B .NaOH(aq)3222CH CH Br H CH [ C ∆ −−−−→−−=−→催化剂22CH ]CH -n C .18252+ 24C H OH 1)Cu(OH),Δ 1833325H SO ,Δ 2)H CH CHO CH COOH CH CO OC H →→ 新制浓 D .22 H O O 22323,Δ Cu,Δ CH =CH CH CH OH CH COOH →→催化剂 【答案】C 【详解】 A . 苯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故A 不符; B . 溴乙烷在NaOH 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故B 不符; C .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酸化后生成乙酸,乙酸和OH H C 18 52在浓硫酸作用下,酸脱羟基 醇脱氢生成18 325CH CO OC H ,故C 符合; D . 2 O 323Cu,Δ CH CH OH CH CHO −−−→,故D 不符; 故选C 。 5.(2020·陕西西安市·西安中学高二期末)由氯乙烷及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乙二醛,其依次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师用书

说明 本书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供使用该书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答案。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案供参考。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答案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和每章的复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本书编写者:杜宝山、王磊、李俊、孙京、刘斌、姚驰、丁激扬(按编写顺序) 本书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李俊 责任绘图:李宏庆、张傲冰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5年1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本章说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官能团;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并体会科学分类法在认识事物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2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通过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的学习,体会物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 3初步学会应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烯、炔和苯的同系物)。 4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方法(蒸馏法与重结晶法)。知道现代物理方法在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现代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 二、内容分析 1地位与功能 本章是在学生已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同分异构现象与命名方法。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从中体验研究或生产有机化合物(药物、试剂、染料、食品添加剂等)的过程。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命名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有关。本章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数目庞大的有机化合物,需要有专有的名称与之一一对应。所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是学习、交流和研究有机化学必备的工具。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学会应用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并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至今,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及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已逾2 000多万种,而新的化合物仍在不断地发现与合成。这些新化合物发现或合成,及分子结构的确定需要经过一定的步骤和方法。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不论这个有机化合物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合成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的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是正确测定其元素组成和结构的基础,是进行现代物理方法测试前必须要做好的准备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分离、提纯的方法也逐渐增多。我们仅介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蒸馏法和重结晶法,并初步学会这两个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蒸馏可用于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重结晶可用于固体物质的提纯。色谱法既适用于液体有机化合物,也适用于可溶性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按课程标准此法不作要求,仅作为知识扩展,供学生课外活动参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第二步是将分离后得到的纯净有机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仪进行元素组成的定量分析。了解燃烧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定量测定有机化合物氧化分解的CO2、H2O等小分子的无机化合物,给出该未知有机物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组成该分子的各元素原子的整数比──即实验式。第三步是测定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给出分子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