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记得读过张文亮先生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了,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他,我扯他,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读到这样的文字,我惊呆了,这多么像我们教育孩子时遇到的情况啊!我的儿子聪明伶俐,学习上虽然不拔尖,但也还算自觉。可是他身上依然有着许多缺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不爱做家务。对于这个毛病,我也曾经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心机,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

我并不是一个把孩子当劳动力使唤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一样,再苦再累我都愿意给予孩子无私的关怀和照顾。可是孩子该具备的自理能力总不能疏忽,否则长大后连鸡蛋壳都不会自己剥怎么办!我也给儿子讲过“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之类的道理,无奈他根本听不入耳。丈夫曾经试过用经济奖励措施来刺激儿子,比如做一次家务奖励5毛钱等,且不说收效甚微,这毕竟也不是个长久之计,这种方法的反作用是我们所不敢想像的。有一段时间,我们还采取了记分制度,就是把他每周在学习、修养,劳动等方面的表现分门别类以分数考核,哪一项表现好了,就画一颗红星,等到一定时间便总结奖励。这样的措施起初还算有效,但施行了一段时间后,新鲜劲头一过去,儿子便

“不求上进”起来。唉,真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却只能是长叹一声:“孺子不可教也!”

后来,家里的家务,儿子仍然懒得去做,让他倒垃圾,他生气地一声吼,让他洗碗,他却说要看书。诸如此类的例子太多了,弄得我们也失去了信心,不得不这样想:算了,顺其自然吧!

就在我们几乎忘记了教育中还有一项是关于劳动教育的时候,忽然惊奇地发现,有一天他居然做起了家务!先是主动洗碗,有意思的是,他还戴上了我冬天用的塑胶手套,认真清洗油腻腻的碟子。饭后,他居然去清扫地上的残留物品了,这是个意外中的意外,因为以前他吃过饭的地上总会撒满许多渣子,他连理都不理,有时还会踩上一脚。然而今天,他居然自己清扫起来,我和丈夫面面相觑,难道所有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这种“质的飞跃”么?

我从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来反思自己,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都是一样急切,我也曾为他的种种缺点而遗憾过,忍不住又打又骂。我们却没想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成长是有曲线的,有时是高峰,有时是低潮,有时他的内因愿意配合你,有时他的内因在排斥你。就像学习一样,有时他吸收新知识易如反掌,有时却难如上青天。我们忘记了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需要我们用艺术的技巧和足够的耐心去对待。

有时孩子的成长就像蜗牛一样缓慢,我们跟在他的后面,越想越气,气到极点时,我们就会失去所有的耐心。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

们甚至忘记了看路上的风景,一心想的只是怎么教育他,以实现在即的期望,却忘了有一种教育叫“等待”——等待他慢慢地成长!

有一种希望叫等待作文

有一种希望叫等待作文 希望的等待是什么样的感受呢?等待希望的滋味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阅读作文,关于有一种希望叫等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潺潺的小溪倔强地流过蜿蜒的河道,满怀希望,等待着奔流入海那一刻的汹涌澎湃;不起眼的小芽努力地吸收泥土中的养分,满怀希望,等待着成长为参天大树那一刻的激动自豪;默不作声的壁虎沿着粗糙的墙壁顽强地往上爬,满怀希望,等待着俯瞰一切时的壮志凌云。 等待———黎明前的黑暗 曾经有一段时间,会彻夜彻夜地失眠。听着室友熟睡的鼾声,自己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久久不能摆脱的,是白天花费心思去记的那些历史知识,是绞尽脑汁去想的物理题目,是来自内心深处的那份恐惧。顽强地与黑暗作斗争,渴望黎明会在下一秒到来。多么想摆脱这个让我感到压抑的地方。但——一想到自己曾经在心中许下的诺言,那些希望,如黑夜中的星光。我告诉自己:你一定要等,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 慢慢长夜,我独自等待,黎明的希望给我以有力的支撑。 等待——爆发前的沉默 那一次,望着惨淡的成绩,直线下滑的名次,我的心好

似泼了一阵又一阵冷水。父母的无言,老师的侧脸,我终于认清这次的自己是多么不堪。我昂起头,让积蓄在眼眶里的泪水流回去。闭上眼,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下一次的自己要站起来!” 开始埋头于书海,渐渐学会在喧闹的人群中,沉默的演算着数学题目;学会在渐渐上升的分数中,保持心中的那份淡定;学会在自己不喜欢的课上,尝试着强迫着自己去听。 我知道,我在等,在积蓄力量。希望——在梦想绽放的那一刻可以更为灿烂。 等待——破茧前的挣扎 抚平心中的那份浮躁,我们,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面对着未知的前途,我们在心底许下自己的希望,等待着重生的美丽。 我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挣扎。克制心中的那份冲动,学着慢慢充实漫长的自习时间,正视和思考那些繁多的题目,接受日益增多的考试次数。于是,我们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如蛹中的蝴蝶,在不见天日的地方让自己蜕变。 成功的路都是从越来越窄到越来越宽。笑到最后的人必定也是最开怀的。我相信,有一种等待叫希望,她给予我无限的力量。 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我们的成长需要这份等待。而我,会一直坚守下去。

等待是一种美丽精选作文

等待是一种美丽精选作文 滴答,滴答.....时间不停的流逝,万物变化莫测。诗人朱自清在时间中读出了“匆匆”,留下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为什么要走这一遭啊?......”的千古名篇,发人深思。人生,这一遭到底为什么要走?但是在诗人雪莱眼中,我们却读出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预言,他告诉了我们:等待,只要耐心的等待,春天终究会来临。 花儿等待春天,是为了有一个繁华似锦的世界;大雁等待秋天,是为了开始一次新的旅行;小树等待暴风雨,是为了能够得到锻炼茁壮成长。那我们呢,我们人类又在等待什么呢?在时间的海洋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希望,愿望。希望和愿望多了,人们就不得不等待,等待时间,等待机遇,等待......也许等待的结果其实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美妙,也或许你等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无论最后等待的结果怎样,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会伴有孤单,失落,沮丧,颓废.....你是否经得起磨练和打击?能否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的挺住,因为暴风雨过后等来的是那道绚丽的彩虹。 不知何故,我却很喜欢等待的这种感觉。在那漫长而又缥缈的空气当中,混杂着许多元素:有焦虑,有彷徨,有幻想,有期望,有获得成功后的欣喜若狂,有遭到失败后的悲痛欲绝,虽有些偏激,却又是那么真实。 有一位年轻人,奔走风尘历经艰苦去寻宝,最后找到了一种能散

发香气,放在水里却能沉入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的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而隔壁的柴炭却一销而光。年轻人没有经住时间的考验,没有耐心的等待,而是开始疑心自己的判断,最终还是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柴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父亲知道后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柴炭的香木,正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柴炭——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一车的柴炭。年轻人因等待不了时间的考验,而与财富檫肩而过。 我曾经读过一部小说,故事中的女主角相信自己的感觉,坚信真爱,等待了男主角整整七年,最后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我一直不能忘却的是女主角最后的一段心里独白:"好似人在少年时栽下一棵树,他用孩子最初的热情和全部的力量去呵护,可是只是痛苦的缄默。但是在那漫长的等待过后,树竟又开出了花朵——你听过花朵盛开的声音吗?一种美好的声音....."文中的主人公,坚决了自己的信念,即便备受煎熬和痛苦,也相信明天是美妙的. 等待其实不是消沉,其实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在等待之中寻找时机,摸索经验,积蓄力量,从而到达胜利的彼岸。等待,需要的是勇气,坚强和百折不回,清代著名诗人画家郑燮在《竹石》里写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要坚决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无论怎样都永不言弃。 等待,看似漫长,看似缥缈,却又是那么真实,那么美丽。无论等待到的结果怎样,只要经历过就是一种美。

《教育的艺术》读后感2篇

《教育的艺术》读后感(2篇) 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是一个艺术家,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精心雕刻的艺术品,这是我读了《教育的艺术》之后的想法。 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XXX个教育案例,感触颇深。这XXX个浸透着苏霍姆林斯基辛勤汗水,闪耀着其智慧光芒的教育案例,不仅让我们能从中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独到的教育理念,而且使我们能和苏霍姆林斯基一起去思考如何培养孩子,如何爱他们而又严格要求他们,如何在他们当中寻求优秀的、独到的东西并展示他们的才能。 特别是读了对8岁孩子告密的思考,我就想到了自己班里的孩子,我常常把类似8岁孩子那样的行为看成是告密或者中伤别人,反而讨厌和厌恶这样的孩子,有时会认为这是小事一桩,将其弃置一边,现在我想在决定怎么做之前,我会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在头脑中多闪现几个问题,多思考一下。读了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整个面貌----对一位家长的答复后,我想了很多。确实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自己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每一位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但爱的方法却大有讲究。总觉得孩子小,不忍心让他不安和伤心。千方百计不让孩子看到生活中困难和不幸的一面,这在本质上说是溺爱,在溺爱的环境中,孩子就成为娇生惯养的宝贝,而不能成为勇敢、坚强的人才。我想:今后我要让我的学生们看到生活的全貌,要学会动心忍性。

如何处理好和家长的关系,也是一门艺术。书中特别提到了如何和家长处理好关系令我受益非浅。教育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老师因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把家长请到学校进行道德训斥,父母回家就用强硬的手段吓唬甚至打骂孩子,最终的结果是孩子和家庭都对学校产生了不愉快情绪,不但家庭教育成为空谈,学校教育力量也大大削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在巩固家庭的稳定上有重要的使命,学校大多都忽视了让学生把愉快幸福带给家庭,这种美丽的联系是最细微和牢固的纽带。我从这些语言中顿悟出日常家校联系缺少的就是对学生、家长人性的尊重。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进行沟通,首先把孩子在某方面喜讯告诉家长,和家长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同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心理动向,以便关注孩子成长状况。一段时间后成效显著:家长和孩子共同语言多起来,孩子的抵触情绪渐渐消逝,家长的教育水平也在提高。收到如此令人惊喜的家校合作效果,我由衷感激大师的涓涓叮咛。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案例,深为感动。非常佩服他的生动性、深刻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但值得借鉴,从中吸取经验和营养,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要想书上说的把自己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我认为这是教师的最高境界。你爱学生,孩子们就会爱你。爱是永恒的!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教师们如能不断地从这一角度和高度来认识总是和解决问题,定会有利于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事半功倍地 提高效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多功能的艺术家。他不是什么"教书匠",就是"匠",还需要"匠心独运"呢。他不是演员,但高于演员,理所当然,也完全能够导演出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的话剧。身为教师,就要"好为人师",这里的"好",主要指导珍惜自己光荣的称号,钟爱自己崇高的职业,这里的"好",内函为师德高尚,业务精通,风格自成,颇有建树,深受学生的尊敬和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这样的"好师",当然是优秀的艺术家。 教学有法,无而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和"三位一体"。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既是使教学到达艺术彼岸的桥梁和渡船,又是教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以往课堂教学的历史,预测未来课堂教学的趋势,当前要着力注意以下四点。 首先,注重整体设计。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自觉进行,整体设计,才有可能整体优化,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在整体设计中,要力求新、巧、精。新。要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常讲新常。巧,包括设置悬念,引入胜境;环环相扣,推向高潮,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详略得当,张弛相间;有时让人初听意料之外,细思情理之中。精,如导言,片语居要,先声夺人;议论,要言不烦,恰中其中;板书,简明扼要,醒目易记。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热点。要预留"空白",便于学生发挥。总之,要执简驭繁,以少胜多,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体设计中,要塑造好自我形象,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亲,从而尊其师,信其言,行其道。 其次,要活跃要课堂气氛。生龙活虎的学生渴望生动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最怕"雅雀无声"。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有序的动态系统。讲得传神,听的不易走神儿。活教,才有活学和活跃的气氛。操作方法,一、是以理服人,用自己科学道理折服学生,不能指望学生相信自己不相信的东西。二、是以情感人。化作者情为教师情,感染学生,进入角色,使其感情获得必要的表达和演泄。但,教师又不可"忘情",因为教学的艺术化决非戏剧化。三、是用色彩指导人。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选择和高速服装、粉笔、教具等有关物品的颜色,表现对比,强调的意蕴。四、是用"位移"影响人。教师的站位,有时有讲台中心点或黄金分割点,有时在台下或学生中间。以造成或严肃郑重、或亲切自然的印象。五、还有,用精彩语言吸引人,用优美环境陶冶人。这样做绝不会乱,只会出现生活活泼而又 秩序井然的和谐气氛。 再次,讲求语言技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完美结合。无声语言主要表情达意的目光语,充满爱心的微笑语和得体适度的手势语。有声语言指口头语言。言为心声,精彩的口头语言必然准确、鲜明、生动,必然情真意切、悦耳动听、谈谐幽默,犹如妙语联珠,令人心旷神怡。掌握语言技巧,非下苦功不可。它要求教师学好、讲好普通话,象作诗填词一样地"练句"、"练字";减少乃至消灭"嗯"、"啊"、这个之类的废话,出现之类的废话,无疑是教师思路的中断,才华的不济和对黄金时间的浪费。 最后,要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不是"一人堂"、"一言堂"。师生都生是课堂

有一种教育情怀叫坚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e17291571.html, 有一种教育情怀叫坚守 作者:赵清云 来源:《教育界·A》2019年第12期 当一名语文教师是我从小到大的理想,2014年9月1日,我终于圆了我的教师梦,我喜极而泣……手捧教师录取通知书,带着欣喜,更带着对工作的热爱,走进了这片心灵的热土。我深知,要想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热爱是不够的,还要潜下心来,把对教育的热忱投入到实际教学中。 一、用热爱诠释梦想,用心灵走入语文 我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研究,每一课的教案,我都用红笔进行二次修改,修改之后反复思考、反复品味、反复琢磨:这样可以吗?想象着上课时将出现怎样的情形:课堂上我一会儿扮演学生,一会儿扮演教师,在这两个角色之间找感觉,不断修改教学预案,久而久之,便获得了专业的提升,并且我的学生在朗读、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我用痴情使学生成长,也在痴情中获得成长。 在教授《天鹅的故事》时,学生在朗读环节有这样一个片段: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丢掉了‘又’字)结冰了。” 我轻轻地提醒他:“停下来,这句话再读一遍。眼睛看准,不要慌。”但这遍他还是落了那个字。 我耐心地再次提醒他:“再看,‘面’后面还有一个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的。”最后他终于准确无误地读完了这一段。 是啊,在教学生解读文字时就应该这样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这是对他们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每一次进步后,我都不忘给他们真诚的评价和激励,这怎能不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呢? 二、用激情燃烧课堂,用创新开启心河 在课堂上,我会用语言和手势激发学生的热情。因为,我始终相信,教师有激情,课堂才有热情,学生才能有感情,才能走进文字、走进语文。 我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充满真情的氛围,无论是随堂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全身心投入,讲到动人之处,激情飞扬;讲到愤怒时,扼腕长叹。可以说每一次语文课都是我和学生的一次心灵共振。

读书感悟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读书感悟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偶然间,阅读了台湾作家张文亮的散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那小小的蜗牛说的不正是我们的孩子吗?他们已经尽力地往前爬,可上课时的不安分,课间活动的小吵小闹,不良的学习习惯却因为达不到我的高要求而被责备,苦口婆心地教育,努力地纠正,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都用或抱歉或委屈的眼神看着我。想想是我太急于求成了,是该放慢脚步等等这些小蜗牛们! 于是,我调整心态,开始了牵着”蜗牛”散步的旅程:课堂上,放慢教学的进度,不再因为孩子一时的不懂而大声训斥,而是用眼神鼓励他们,温柔地与他们对话,孩子们上课时变得积极举手发言;我不再生气孩子们因为偷偷交流书上的内容而发出的声音,而是让他们大声地把自己读到有趣的内容分享给同学,从他们认真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他们收获知识的欣喜,听到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课间活动时,不再因为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尖叫而心烦,我放慢了自己的脚步,索性走进孩子的世界,与他们一起跳绳,做游戏…… 慢慢地,我爱上了这群天真的小“蜗牛”们,节日里她们会送来亲手制作了几个小时的贺卡;生病时他们会轻声地问候;一次,弯腰拿东西,由于太过用力,桌上的水杯不偏不倚地砸到我头上,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着急地喊道:“老师,您没事吧?”那着急的一张张小脸让人感动不已。教学生涯因为有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变得多姿多彩,我开始期待每一天与他们见面的时刻。虽然还是会有生气和失去耐心的时候,但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所展示的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切,让我不再厌烦,这一路的“散步”之旅让我学会了付出,学会了欣赏,学会了体谅,更学会了等待与心平气和。 岁月生香,一树一树的繁华,绿也轻盈,黄也自在。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我要让心中常驻一只蜗牛,我要牵着它悠然向前走。

教师风采个人简介: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师风采个人简介: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风采个人简介:教育是一门艺术提要:虽然走上教师岗位的时间还仅仅只有1年多,但是在她身上,我们看到执着、看到上进、看到追求,她就是余z老师。 教师风采个人简介:教育是一门艺术 成为一名教师,从她儿时起便已悄悄萌发在心头,对于这个选择,从儿时到现今的成年,一直都是那么地坚定。终于在2012年的12月份,在她23岁的那年,实现了心愿,正式成为一名教师。还记得她在新教师介绍中说道:“希望孩子们因为有我而更加幸福。”简短的一句话,却有着对教师职业的最深领悟。虽然她还只是一名新教师,虽然走上教师岗位的时间还仅仅只有1年多,但是在她身上,我们看到执着、看到上进、看到追求,她就是余z老师。 ★从努力开始,拉近距离 她就读于z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名标准的文科生,她热爱阅读,喜欢写作,在当初大学岁月中,于教学楼、于宿舍、于图书馆、于广场的草地上,走能看到她手捧一两本书满品读的身影,这个习惯也一直保持到现在。如今在她办公桌上总是堆放着各种书,文学经典、历史哲学、教育专著,囊括的种类很多。在空闲的时候或是在下班后的时间里,她总会阅读一会儿,她说,作为一名老师,

要记得时刻充电,作为一名新教师,更需如此。同时,小学老师无专科,只有全科,所以要多方面提升自我。自己的素质提高了,肚子里有货了,才能更好地教给孩子。 她对于自身的认识很清楚,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习、弥补的地方很多,既有教育理论上的,又有教育实践上的。每天她都很认真的备课、上课、及时反思。听师傅上课,听其他老师上课,向师傅请教问题,向其他班主任请教班级管理,穿梭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看到是她忙碌而努力上进的身影。 ★从点滴积累,再接再厉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市区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她很庆幸自己第一年走上教师岗位便做了班主任。毫无经验的她就凭着这股冲劲、这份努力带起了一个班。班主任的工作繁多且琐碎,这中间需要细心,需要耐心,需要关注所有点点滴滴细小的事物。 “只有深入了解孩子,才能教好孩子”,她希望“自己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学生的需要”就是她“做决定的理由,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她认为,稳定的关爱环境、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持续的正面反馈是孩子成功的关键,她也正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践行着。 ★从厚积薄发,超越自我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成千上万的农民走出家门,涌入城镇打工。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统计全国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而江西省有200多万,而我校有人。 我们班的基本情况:有人,男生人,女生多少人,留守儿童人,他就是6000万分之一,200万分之一,我们班的73分之一。 这些孩子远离自己的父母,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引发了安全、健康、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早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不禁想起了一篇散文《牵着蜗牛去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从这里也就折射出我的教育思想:牵着蜗牛去散步——与学生共同成长治班理念:放慢脚步,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倾听。下面我将详细的叙述我的治班策略和方法: 一、牵着蜗牛去散步之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高年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地日渐成熟,要求被尊重、重视的意识增强,我们不妨顺着学生的心理要求。我将学生作为主体,民主选出优秀班干部,并给留守儿童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留守儿童优先入选作为我的得力助手。齐定班规,班级目标,探讨实施措施,并大胆的让学生管理。我还和班干部一起调查收集资料,建立了本班留守儿童档案,并且做好了“一对一”的结对帮扶,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及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作为六年级的老师学会做一个好的观众,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正确的指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二、牵着蜗牛去散步之发挥示范教育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但会听老师怎样说,更关注的是老师是怎样做的,仿效老师的做法。因此,在高年级的学生的班级管理中,尤其要重视教师的身教作用。 比如:教师不会在学生回答答不上时,说“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都不会”、“长那么高大都考不及格,有什么用”、“你看看跟你玩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等。当着学生的面贬低那些学得慢的学生,教师可谓教师其身正,学生不令而行,教师其身不正,学生有令不行。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样样都以身作则,学生才会“亲其师,

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嫣,而你注目的期待的且迟迟含苞待放,也许你焦急了,也许你失望了,日子就那样在等待中悄然流逝。蓦然回首,你等待许久的风景却像昨天一样,你的心情豁然明亮:作为一名教师,做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人,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那一双双纯真的,求知的眼睛,面对家长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经常自问: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些孩子,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怎样做,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手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让他们拥有渊博的学识?怎样做,才能让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健康.自信的踏入社会,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记得斯普朗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唤醒学生人格心灵是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筑就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而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需要有充足的耐心,需要一种长久的等待。 在每个孩子的眼眸中,未来都是一片辽阔的天空,如果你能真诚的去观察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就定能发现,在他们的灵魂里,有一种希望的美丽,全是因为那片辽阔的天空。”每个孩子的世界中都有对自己未来的一些美好的构想,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一个人人口中夸奖的人,潜意识里都想做一个好孩子,但是因为环境,遗传,性格等各方面的原因,表现会千差万别。 记得我们班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因为学生当中流行玩溜溜球,特别是男生,更是对高年级同学那出众的溜溜球技术羡慕不已,我班男生中间也就刮起了一股苦练技术的潮流,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有

些学生回家也练,走路也练,下课也练,吃饭也练,更有甚者,上课的时候还在桌洞里偷偷的摸着溜溜球,偷偷的练手法,真是到了迷恋的水准。他们的这种举动怎么会逃过我的眼睛,所以对于上课时控制不住的学生,我就把他们的心爱的溜溜球收来,替他们暂时保管,虽然他们是极不情愿。那一次我就没收了班长的一个,因为还没讲完课,我就顺势把它放在了讲桌上,结果下课的时候忘了带回办公室。 子。我迅速的扫视了全班同学:“同学们,谁发现我桌子上的那个溜溜球了?”面对我质疑的目光,同学们纷纷摇头说没有看到,而声音最响亮的,头摇动的幅度最大的,就是昨天被我没收了溜溜球的男孩――溜溜球真正的主人,我很喜欢,同学们非常佩服的班长。我把目光停留在了他的身上,他的头摇得更快了,仿佛要极力的向我表明这件事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脸都有些发红了。我看着他,却感觉到了他眼中的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可能是老师放忘地方了。”我对学生们解释着,然后就开始上课。他如释重负一般,四十分钟的一堂课,一向发言积极的他变得非常的安静,再没有抬起头来看我一眼。这个切让我确定,溜溜球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下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一直低着头,我轻轻的摸着他的脸,让他抬起头来看着我,他却不敢直视我的眼睛。“知不知道昨天老师放到桌子上的溜溜球在哪里?”“不知道”“到底知不知道昨天老师放到桌子上的溜溜球在哪里?”“不,不,我真不知道”,说这些话的时候,班长的头始终是低着的,而且还不住的来回摆动着它。“真的吗?”“真的,真的,老师你要相信我!”说完以后,班长的眼泪叭嗒叭嗒的掉了下来。望着眼

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

教育管理的启示 ——《学生第二》读后感 定边县第二小学武志仁 早就想拜读《学生第二》这本书,近日闲暇,拿来细读,反复品味,颇有所得。 《学生第二》的作者李希贵先生,是一位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的实干家,他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曾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筹建工作负责人;兼任国家督学、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专家工作组成员、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学生第二》这本书主要收集了李希贵先生在教育、教学、管理、处事、治学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共分为九个章节,分别为“经营学校文化”、“打自己鲜明的旗帜”、“在校园里创造市场”、“让资源流向哪里”、“学会终点思考”、“张扬教学个性”、“换药不换汤”、“做希望经销商”、“共同走过”。纵观全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睿智、果敢、人本、精到。读完此书,我深深地感受到李希贵老师不仅善于从书本上学习,善于向同行学习、向其他行业学习,更善于在实践中思考与总结。 书中独到的观念、鲜活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尤其

是李希贵老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他提到: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先生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确实,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怎么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这是管理工作中一个富有意义的挑战。我想,方法并不重要,高密四中、高密一中、北京十一学校的校情和我们的学校并不一样,所以,李希贵校长的做法我们未必可以照搬,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用心去做,从心里感激每一位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李希贵为自己学校有三十年工作经历的图书管理员赠字“三朝元老”;为五十多岁的烧锅炉师傅设立“孺子牛”奖;委托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为了让他了解的更准确邀请他参加校委会议······种种做法,都体现了“用心”二字。让每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有时候不过表现在一些小事上,就像拿破仑能记住每一个士兵的名字,李希贵校长亲自为获奖教师致颁奖词······如果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那么在教师眼里,学生就是第一。所以,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李希贵校长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活动可以承载许多价值追求,也可以设定若干教育目标,但有一个东西是不能丢的,这个东西就是一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郑柏利 您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陶丽丝·诺蒂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在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在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 在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关心他人; 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逞强好斗; 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在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在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在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 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在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再次感谢在座的各位家长能够前来参加本次家长会。 许多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更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虽然也有规律,教育活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教育的对象是人, 人的一个特征是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对不同人的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因而教育有法,没有定法,需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教育更像艺术,艺术 也有法则,但不拘泥于法则,更多的是创造。每个孩子就是一件件艺术品, 他们吸引着我们去创造。孩子的价值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孩子身上如果有这 样或那样的问题,责任在你,而不在孩子。孩子是无辜的,甚至是可悲的。 好孩子是我们用心雕刻出来的。 家长有三类,那么您属于其中哪一类? A类:能发现自己的孩子有10个优点,管理、教育孩子靠眼睛; B类:能发现自己的孩子有5个优点,管理、教育孩子靠嘴巴;

有一种美丽叫给予_五年级作文

有一种美丽叫给予 不知从何时起,总喜欢助人为乐,但是不知道乐在那里,不过帮助人之后总觉得一下子松了一口气,仿佛心上的一块石头落地。 给予,好想每个人都不陌生吧!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予大意就是奉献吧! 给予,应该是我每天都在做的事,为什么会这么执着呢? 春节的时候表哥带着他的儿子也都回来了,我应该叫他们“侄子”,最大的不过才5岁,一天晚上我们出去闲逛,我抱着老大,突然他大叫:“叔叔,快放我下来,快放我下来!”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放他下来。他一下来就眯着双眼,微微的低着头,我就问他:“凡凡, 你在干什么呢?”他一抬头说:“我们老师说的,只要做好事,星星 就会增加一颗,所以我下来许愿!”我顿时呆住了,更让我语塞的是 侄子突然问道:“叔叔你今天做好事了吗?”我突然有种不知所措的 感觉,他的那双眼睛看着我,让我很不自在,我赶忙回答:“做了, 叔叔每天都在做啊,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星星呢?”他听了以后开心地笑了,于是我又重新抱起了他,心里默念:凡凡,叔叔以后每天都会做好事的,一定! 从那天起,我一直在实行着,于是也真正慢慢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真谛! 要怎样给予呢? 我是不太喜欢看电视的,因为总感觉都是在闲扯,不过也有很好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一天晚上家人在看电视,照例没有我的身影,当我唯一一次路过电视机旁时,听到了一个比喻: 有的人就像大树,春天来了,大树总会先告诉人们春的消息;夏天的时候,大树知道人们需要他,所以就长得枝繁叶茂的让人们纳凉休息;到了秋天,大树没用了,就会无声无息的枯萎变黄,然后落下,等人们察觉的时候,大树的叶子都没有了…… 不知怎的,从开始听到结束,我竟一动都没动,总感觉抬不起腿来,回味起来才明白,给予的前面要加无私才可以啊! 有一种境界叫无私, 有一种快乐交给予!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教育需要等待

教育需要等待 植物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需耐心等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学校管理是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同样需要校长怀有一颗爱心,耐心等待。 “欲速则不达。”没有熟透的果子是青涩的,未经锻造的心灵是稚嫩的,教师和学生的生长都需要耐心等待。然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等待并非易事。头脑发热者,疏于等待;急功近利者,难以等待;狭隘自私者,排斥等待;思想贫瘠者,不懂等待。 教育需要等待,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等待,她就如自然界的生命规律:怎么可能,种子刚刚播下,便慌忙去收割?没有等待,怎会有那沉甸甸的收获?没有等待,满眼的绿色只能是一个梦想。 教育者要学会等待,意味着校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目前,许多学校以单一的不变的标准来评价教师,“成者为王败者寇”,考试成绩不但决定了奖金的多少,而且还影响着下学年的任用。其实,教师成长是一个过程,教师成长需要等待,教师成长中的无知值得宽容,教师成长中的缺点必须接纳。每一个教师都是与众不同的,校长要善于根据教师的专长,以其需求为出发点,量身定制“成长菜单”,

鼓励不同层级的教师向更高一层级攀登,帮助他们拾级而上,自我完善。 教育者要学会等待,意味着校长要善于在下一个路口等候学生。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一所学校总是或多或少有那么几个被大家公认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成绩、纪律双差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无法无天”的举动往往让人头疼。面对这些学生,校长应该是一路陪跑的伙伴,而不是捏着秒表吹口哨的裁判,更不是宣读判决书的无情法官。因为,学生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校长要把富有“人情味”的教育留给这些学生,少一点冷漠,多一分亲切,以强烈的期盼之情到下一个路口等待学生。 教育者要学会等待,意味着校长要用足够的耐心培植文化。美国教育家伯尔凯曾指出:一所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通往成功的教育途径。学校文化形成过程是四部曲:提炼、提升、认同、弘扬。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并且永无止境,急躁不得。因此,那些照搬照套别校经验或者“死拼蛮干”,企图让学校“一夜成名”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教育需要等待,不是停滞不前,而是缜密思索,以便

教育孩子的语言是一门艺术

教育孩子的语言是一门艺术 父母的语言藏着孩子的未来,不会说话的父母则可能毁了孩子一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教育孩子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欢迎借鉴参考。 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 "笨蛋,没用的东西。" 告诉孩子:你不笨。 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请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简单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威风。 "独断专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惧怕不等于信服,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与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建议。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 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是最好的办法,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给孩子争辩的权利,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学会与孩子说话,当孩

子与父母顶嘴时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你如果……我们就……,以孩子的表现为条件作为目标与计划。决定权在家长,而不是孩子。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胆子也太小了,这有什么好怕的。" 恐惧其实是儿童期的正常现象。 否定孩子的害怕等于否定孩子的自我,让孩子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样表现出胆怯,让孩子知道害怕是多么正常的感受,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无力感。 "你又做错了,怎么这么笨!" "哎呀,你怎么又……"充满抱怨或无奈的话很容易脱口而出。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失败后的孩子更需要肯定。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一看你就没多大出息,将来怎么办?" 摆正期望的天平。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都是小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教育需要等待(教育故事)

教育是一种等待 穆文琪 题记 有人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天真烂漫,可爱又单纯。而学校和社会又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用爱和责任包容他们,等待他们亲手画出自己人生的蓝图。 故事回放 我是一位新来的数学代课老师,刚开始接手这份工作的时候就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很重。我是一名师范院校未毕业的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是我最担心的问题。但是在一次和我的大学老师的谈话中,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老师对我说:教育其实是一种等待。所以我尝试着在代课的这段期间尽量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给他们改变和成长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动态。 刚接手两个班级的时候,看到学生们上个学期末的成绩还是感觉很棘手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还是基础学得不牢。所以,首先为他们讲课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反复的练习而不是过度拔高,否则只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并且在每节课开始之前,会对前一天的知识进行提问,通过反复的记忆加深印象。 其次,是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问题,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让他们对待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因为孩子大多数都是天生有惰性,有玩心。所以我尽量让讲课方式风趣幽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严格要求他们的作业质量,克服惰性。随着与学生们相处时间的增长,学生们问题的主动性有所增加,这也是我值得欣慰的一点。但是对于学习成绩靠后的同学,我也并没有放弃,我相信只要肯付出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问题。所以我经常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问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帮他们一起找到不足加以弥补。一遍教不会就教两遍,直到让他们把基础掌握为止。 然后,通过测验检查他们对知识的运用程度。在每次测验的时候,我都会借助这个机会记住学生的名字和相貌。我觉得当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能熟记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时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被尊重,被重视。所以他也会对你尊重,通过你也学会对别人尊重。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教育反思

有一种教育叫“柔软”

有一种教育叫“柔软” 有一种教育叫“柔软” 朱红 我不是教育家,无法对教育真谛作出深邃解读,但作为一名在讲台上站了二十余年的普通教师、一名孩子的家长,我越来越坚信:自己拥有一颗柔软心灵、一种宽容情怀、一脸明媚笑容,可以为孩子的健康人生打下鲜亮底色,增光添彩。 教师的工作,有时候很单纯,可有时候又是难以简单,更让人无法忽视。看起来它只是在孩子某段人生底色上抹上一种色彩而已,可这抹色彩是冷色抑或是暖色,有时就决定了孩子人生旅程的底色色调。 那么,如何为孩子的人生底色抹上一缕暖色?我想,如果单纯指这抹色彩力度的大小,那么抹出的色彩将会毫无生机、生趣可言。要抹好这一笔,除了力量,还要技巧,更需要一种艺术的气质、通达的智慧和教育的情怀。 力量,也许生来就有。技巧,可以培训达到。艺术,可以熏陶感染。智慧,则需要岁月的积淀和人生的阅历。而所谓教育的情怀,它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柔软的情怀,它不会因岁月的磨砺而褪色,不会因人生的困扰而退缩,不会因他人的不解而消弭。这样一份情怀,可以让教师发挥人性的光辉,去发现和唤醒孩子身上的力量,更可以让孩子看到自身的力量,不断体悟到人生旅途中的温暖,从而勇往直前。 “柔软”是一种教育情怀的大境界,也是一种教育境界的大智慧。柔软是一种怀有教育情怀的爱,这种爱是洞见学生皆有缪斯心性、良知天性,这种爱是确信学生自己有力量呈现缪斯心性、良知天性,这种爱是以无我的爱去唤醒学生的纯净之爱,这种爱是觉悟的爱。我们坚信教育唯有秉承这份柔软之爱,才能真正

影响学生的心灵。 为了让在学校吃中饭的孩子养成不随便剩饭菜的习惯,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爱挑食的欢欢小朋友说:“今天请全班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个‘拉钩’游戏。老师今天当回欢欢的妈妈,欢欢剩下的饭菜,老师帮他吃了。从明天开始欢欢和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不再随便剩饭菜,好吗?”在全班小朋友惊奇安静的目光中,老师静静地吃完了欢欢的剩饭。 原来,这份“柔软”中蕴含着如同母亲般的情怀。 合唱比赛的时候,晨晨同学因为腿疾,无法站在台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合唱做动作。教师和孩子们商议.“合唱比赛是我们全班小朋友共同的事情,晨晨同学是我们班的一分子,她肯定也很想参加。谁能帮助她解决这个困难呢?”在教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商讨下,合唱比赛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幕支合唱队伍前,位小女孩坐在轮椅上使劲地“指挥”——其实就是她的双手在用力地上下划动。 原来,这份“柔软”中跳跃着智者的仁爱。 一位即将退休的音乐教师,她的办公桌里有着满满一抽屉的光碟,那是她教的每一届学生的“新年音乐会”的演出集萃。 一位刚刚接班的教师对不做作业的孩子说,如果你认真完成作业,老师就奖励你一块巧克力。如今巧克力已经成为孩子心中最神圣的奖励品。 运动会,广播里正在播出“三跳”比赛的各项成绩,每每报到“××班”的时候,操场那角就会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那欢呼声里有全班学生庆贺胜利忘我的大叫,还有站在学生身边的班主任陶醉的欢呼。 柔软是一束光透过另一束光,是一份热温暖另一份热,是黄鹂和黄鹂的啾啾

作文有一种美丽叫xx6篇

作文有一种美丽叫xx6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有一颗种子被深埋在心底,因为土壤的覆盖,它并不美丽,但它会生长,最后它真的很美丽……只要有朋友的人都知道,朋友是想哭时,给你一个怀抱的人;朋友是郁闷时,可以用来发泄的“工具”;朋友是受伤时,抚平你心灵的人,朋友是开心时,一起逛街的人。我有朋友,这是我值得庆幸的事,虽然我和她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她追求唯美,爱耍耍小性子,而我则有些随便,有些“男子气概”,没有她那种细腻的性格,但是,我们的友谊却那么坚固,因为在我们的内心已架起一座城堡,而这座城堡只属于我们,里面种着的那颗种子,正成长着。更因为我们都学会了分享,这是我们守护城堡的武器。不久前,妹妹过十

岁生日,我捧着两块精心挑选的蛋糕,一路想象着和她一起吃蛋糕的情景,脚步不住地加快。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不小心,一块蛋糕从手中滑落,向地面进军。我吓了一跳,赶紧保住另一块,可是,这样一来,就不能和她一起吃蛋糕了,我郁闷地走向她家,心里想着:如果是她给我送蛋糕,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她家门口了,我敲了敲门,里面传出她好听的声音:“来了。”她打开门,看到是我便无意地笑了笑,让我走了进去。我从背后拿出蛋糕,说:“今天真的很倒霉,半路掉了一块,不过,你吃吧,家里还有。”她看了看我,好像发现我在说谎,便说:“我吃不下这么多,一起吃吧。”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对方的谎话,只是,都不捅破罢了,因为,这一刻,我们城堡中的种子正快速的生长着,因为此刻的我们正在分享着。我很清楚地记着,那天,我们上完补习班回来,你说:“自从来到这个班就一直很压抑。”我不知道

教育需要耐心的等待

教育需要耐心的等待 广西崇左市 ling 背景: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只不过是一粒粒撒在他们心田的种子。这种子不一定晚上播种,早晨便能吐出嫩芽,需要教育者的耐心,需要教育者的等待。只要我们耐得住寂寞,那种子发芽往往指日可待,说不定哪天就会给你一个惊喜。也许在我们的教育时段里体验不到种子发芽的惊喜,但只要那种子是饱满的,是有生命力的,有朝一日终会在孩子的心里扎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案例: 一天中午,我去宿舍查午休,经106宿舍时,发现值周老师正在里面,于是,我便跟了进去。只见值周老师正从韦伟定(化名)同学手里接过一串耳机,我轻轻问值周老师:他在干什么,值周老师说:他不睡觉,趴在床上不知弄啥,便又问他床上还有什么?值周老师便顺梯爬上,从他枕边取出一部学习机,因当时正在午休,我便从值周老师那里接过学习机,令其睡觉后也回去休息了。一路上,我一直在想他在干什么,是否又在利用学习机玩游戏了呢!这些他都干过且都是学校所命令禁止的。而对于韦伟定这样的事很多,各种办法我几乎用尽。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几近绝望,就在昨天还跟跟他交流了一次,怎么今天又犯错了呢?于是便开始考虑怎么处理这件事。 还未等到我找他,晚上第二节晚自习下课后,回到办公室的我发现办公桌上压着一张纸条,拿起来一看,竟是韦伟定写的检讨书,内容如下: 自我检讨 我首先为今天中午我所做的一切向老师说声“对不起”,我不应该在午休时用学习机学英语,我为我所做的表示万分歉意,以下便是我对自己的惩罚: 1、我的学习机在老师那里保管,待到放假时带回家,不再带入学校。 2、我心甘情愿从明日起为班级拖地、擦黑板五天,以表示我的悔意。 3、我的英语比较差,在这个学期努力我会努力提高英语的成绩,段考先争取 及格,期考不拖全班的后腿。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记得读过张文亮先生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了,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他,我扯他,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读到这样的文字,我惊呆了,这多么像我们教育孩子时遇到的情况啊!我的儿子聪明伶俐,学习上虽然不拔尖,但也还算自觉。可是他身上依然有着许多缺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不爱做家务。对于这个毛病,我也曾经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心机,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 我并不是一个把孩子当劳动力使唤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一样,再苦再累我都愿意给予孩子无私的关怀和照顾。可是孩子该具备的自理能力总不能疏忽,否则长大后连鸡蛋壳都不会自己剥怎么办!我也给儿子讲过“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之类的道理,无奈他根本听不入耳。丈夫曾经试过用经济奖励措施来刺激儿子,比如做一次家务奖励5毛钱等,且不说收效甚微,这毕竟也不是个长久之计,这种方法的反作用是我们所不敢想像的。有一段时间,我们还采取了记分制度,就是把他每周在学习、修养,劳动等方面的表现分门别类以分数考核,哪一项表现好了,就画一颗红星,等到一定时间便总结奖励。这样的措施起初还算有效,但施行了一段时间后,新鲜劲头一过去,儿子便

“不求上进”起来。唉,真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却只能是长叹一声:“孺子不可教也!” 后来,家里的家务,儿子仍然懒得去做,让他倒垃圾,他生气地一声吼,让他洗碗,他却说要看书。诸如此类的例子太多了,弄得我们也失去了信心,不得不这样想:算了,顺其自然吧! 就在我们几乎忘记了教育中还有一项是关于劳动教育的时候,忽然惊奇地发现,有一天他居然做起了家务!先是主动洗碗,有意思的是,他还戴上了我冬天用的塑胶手套,认真清洗油腻腻的碟子。饭后,他居然去清扫地上的残留物品了,这是个意外中的意外,因为以前他吃过饭的地上总会撒满许多渣子,他连理都不理,有时还会踩上一脚。然而今天,他居然自己清扫起来,我和丈夫面面相觑,难道所有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这种“质的飞跃”么? 我从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来反思自己,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都是一样急切,我也曾为他的种种缺点而遗憾过,忍不住又打又骂。我们却没想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成长是有曲线的,有时是高峰,有时是低潮,有时他的内因愿意配合你,有时他的内因在排斥你。就像学习一样,有时他吸收新知识易如反掌,有时却难如上青天。我们忘记了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需要我们用艺术的技巧和足够的耐心去对待。 有时孩子的成长就像蜗牛一样缓慢,我们跟在他的后面,越想越气,气到极点时,我们就会失去所有的耐心。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