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课堂中巧用微课

高中生物课堂中巧用微课

高中生物课堂中巧用微课
高中生物课堂中巧用微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c8282046.html,

高中生物课堂中巧用微课

作者:邓凌云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近年来,高中课程体制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技术被引入到生物课堂教学中,极大的提升了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如今,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的快速融合,致使微课很快就成了师生极为愿用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突破课程的时空限制,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生物知识,还能够开发高中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其深厚的生物知识功底。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微课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中生;生物课堂;微课;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199-01

如今,生物课程改革和教育理念逐渐实现深度融合。在这种情形之下,微课就成为生物课程实施的有力助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喜爱。通过微课可以将零碎的生物知识以简短小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对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反复学习,加强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高中生物新课标强调了这样的观点:生物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着力强化高中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生物创新精神,最终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那么,如何巧妙的利用微课辅助生物教学,让生物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和实效性,就成了生物任课教师所要处理的道道难题。

1.巧用微课实现课堂翻转,增强学习自信

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预习效果并不明显。而微课的出现使学生的课前预习得到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的预习更具有针对性,通过课堂翻转的形式,达到最佳的预习效果,强力突破新课中的重点以及难点。比如,讲人教版高中生物《有丝分裂》这一课时,生物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时,给学生提供了一段3D动画演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微课视频,让学生结合微课视频自主预习课本知识,总结出不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具体区别,填写DNA数目、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在細胞有丝分裂的各时期的数目情况,并绘制出相应的变化曲线图,从而让学生自己更好地、更客观、更直观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预习时出现的典型错误加以分析,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强化了学生对生物新知识的掌握。

2.巧用微课解决教学难点,引导正确思考

我们深知高中生物知识比较零散和抽象,高中生在平常学习中很难做到全部理解和掌握,微课短且精、优美而意赅等优势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生物教师可以把每节课的重难点教学录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种课型模式名师优秀资料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种课型模式 目前,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在全省已全面铺开,为了进一步落实《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提高教与学的高效性,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我们务必要完成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改革,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提升,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构建积极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上来,加强教与学过程的研究和落实,加强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有效指导、把握和衔接,加强课堂中“精讲、精练、精点拨”的落实,注重过程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巩固落实的有效性。下面就课堂教学中三种课型做以说明: 新授课 一、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展示思维、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达标检测、作业布置 二、操作要义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知识的获取当中,借助有效的情景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利用情景导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积极主动的接受课题的探究。 在情景创设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课题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学习的主要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2)要由已学知识的局限性,体现新课题学习的必要性,激起学生迫切学习的积极性。(3)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水平实际。(4)创设的情景要有探究空间、少而精,呈现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可望也可及。 2、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后,可以先说明本课时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他们在这一节课上应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也可以把这一环节放到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时进行。

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 用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课堂、电子书包、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接踵而来。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借鉴“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微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教学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MOOC、微课、翻转课堂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课也以一种崭新的教学资源形式进入了广大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1微课含义与特点 微课,又称“微课程”,是利用短小的视频为主要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他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重点是对单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内容精炼,短小精悍。从国外的一些研究文献来看,微课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微课程,另外一种是微课件。微课中的微更多强调的是教学主题或教学内容的微型化,而并不是指授课时间和授课视频的长或短,更要强调对学习内容的即时反馈和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微课的出现也是教育资源的必然产物,大量丰富的资源信息给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研究和制作各种简易和精短的数字化教学视频微资源,例如教学录屏、微型教学视频等。微课程的概念是1960年由美国一所大学首先提出的,它是指针对某个主题设计与实施的短期课程或者课程单元。与当时美国出现的传统的、规模较大的学科课程相比,微课程的不同主要在于课程时间较短、内容精练,一个微课程一般只有几个课时。微课程不像其他的一门培训课程或者一门学科课程那样可以持续数周或者一个学期。微课程的内容比较独立、单一、深入、形式多样,大多数内容可以根据老师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兴趣以及特定要求而开发,更侧重于知识的深度而非广度。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展现的形式主要有讲授型微课、录屏式微课、自主学习类、问答类等。讲授的内容呈散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题型精讲、教材解读、疑难解答、考点归纳,也可以是学习方法讲解、教学经验分享、课程内容深度分析等新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与分析。微课与传统的课程模式相比较,传统课程模式的资源固结、资源封闭、教学过程死板,最显着的特点是以教师教为主,教师是整堂课的灵魂式任务,从而忽略了学生,这个原本应是课堂主人的重要角色。微课,简易地说就是把课堂教学模式从老师先讲、学生再学转换到学生先学、老师后讲。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拥有自身的优点,例如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学生的身上。同时微课可以应用更多的教学资源,使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学习效率更高。同时生成的视频拥有易分享、易传播、易搜索、应用范围广、传播面积大等特点。任何人都可以录制微课、学习学科。

巧用微课,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巧用微课,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19-01-24T11:09:04.1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作者:石巧苑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巧用微课将是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传统的教学已不适合语文教学。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小学5145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巧用微课将是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传统的教学已不适合语文教学。微课细微细腻,具体明确、诱发思维,实用有效,把新媒体网络引进教学,学生、教师将深受其益。面对“微”时代的到来,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保持理性的做事原则、科学的研究态度、创新的思维,才能在“微”的潮流中站稳脚步。 关键词:微课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向学生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能发挥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借助微课教学的优势,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1.微课的设计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的设计在小学语文教育阅读教学的学习资源上是非常利于整合利用的,它始终突出学习者的主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进而可以保持学习的动力。 2.微课的价值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在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容易让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有兴趣和耐心对阅读的难点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把握文章背景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少,收集信息的能力低,在文章阅读时常对作者状况及写作背景一无所知,这必将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将要学习的文章的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以及学习目的等内容制作成微课,提前上传到班级的QQ群内或微信群里,让学生课前在家长的督促下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观看。通过对课前微课视频的观看,易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且能有时间将观看视频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自己解决或者在线与教师交流解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对世界万物存在着很大的好奇心,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想象力比较丰富,色彩鲜明的物体最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使用微课,将教学材料与直观形象的图画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五次擦燃火柴的过程设计成故事书的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极具趣味性和直观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身临其境地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知识内化时间,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创设形象教学情境。微课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将单一、枯燥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在语文阅读课程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文本,理解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就会感到很吃力,教师结合教学材料,在网络上找寻相关视频和图片制成微课,利用色彩鲜明的教学内容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攻破重点难点知识。一个微课一个知识点,更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领会知识点,进而攻克难点。所以,经过课前微课学习后,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在正式学习文章时,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文章的重难点词句及运用的写作手法等内容进行剖析,让学生理解“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时,教师则可以将文章中需要重点攻克的知识点碎片化,制成不同主题的微课,如重点词句理解、写作手法剖析、优美词句赏析等,以便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5.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微课教学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发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主动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问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引导课后拓展训练。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加强同学们对课外知识的渴望,养成学生对学习课外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在写作时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对人情世故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说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教学的引导十分重要,在课后进行必要的微课拓展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教学方式的相融合,微课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教师更加不应该只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而是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现代技术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并根据课堂上的反馈与学生学习的进度,结合实际效果,将更多的教学模式融入小学语文阅读中,使教育与新技术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秀玉微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局限及对策分析[J].中学语文,2015,(30)。 [2]田爽微课支持下的学习策略研究:基于支架式教学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7)。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01-15T09:33:38.4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作者:姚军振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微课模式逐渐在高中阶段得以普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微课模式逐渐在高中阶段得以普及,并且被应用到了高中生物教学当中,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实行微课教学期间,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现阶段微课平台管理还没有被完善,所以对于微课的使用要保障其合理性,否则就会对高中生物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我们将对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探索新的生物教学模式,以期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分析 现阶段,微课教学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中广为关注的课题,在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也采取了微课教学模式,并且借助微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微课教学模式主要以小视频为载体,把高中物理知识变得简单、具体化,从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并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生物课堂学习当中,由此可见,微课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简述微课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微课已经成为了教育界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其主要形式为教学视频,在实施微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具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制作教学视频,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结构方面微课具有完整性,实施微课的目的就是增强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我们通过探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到,微课能够对教学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微课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微课具有短小精悍性,一般微课视频时长都是比较短的,但是其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其次,微课主题设置具有灵活性,可以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可以是知识点或者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对小主题的设立,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在微课教学实施期间,对于课程中的每一个主题都应设置相应的课程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有效的提升[1]。 2.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将微课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性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对生物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并且生物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对生物知识形成理解。而微课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使现阶段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将微课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期间,相关任课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且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制定微课教学课件,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从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2]。 3.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实现途径 3.1课前的微课教学应用 对于课前的微课教学应用,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教学准备期间,微课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现阶段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新的生物教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制作高中生物微课教学视频,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要保证视频简明扼要。在实际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期间,生物教师可以为学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期间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为下一步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基础[3]。 3.2将微课带入到高中生物教学当中 如果能够把微课带入到高中生物教学当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化解,要想使微课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需要对教材内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将教学内容与视频的形式导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在进行微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通过微课,对学生进行提问,并且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与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某高中生物教学进行到免疫调节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制作相关的艾滋病微视频,从而将艾滋病复杂的致病机理等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呈现,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某高中生物教学进行到细胞核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运动赛事,与生物知识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制作教学短视频,并且引导学生对运动员生命活动与细胞核的作用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从而保障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微课教学模式逐渐在高中教学中得到普及,并且成为了高中课堂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我们对微课的基本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并且分析了现阶段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发展情况,从而进一步探索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耀. 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的调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9(15):166-166. [2] 刘俊香.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 中华少年, 2018(21):169-169. [3] 诸葛莹. 巧用微课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谈微课在高中生物应用问题情境中的运用[J]. 科学中国人, 2017(11):275-275.

初中生物微课

初中生物微课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学生举出实例,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探究实验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4、说出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描述具体生物实例,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观看视频资料,尝试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合理结论。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述的能力。 2、尝试设计“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感知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交流、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1.媒体展示: 夏天,草丛中听到蝈蝈的鸣叫声,却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的影片;枯叶蝶的图片资料;青蛙不同环境中的体色比较的图片。 2.设置问题,引导激疑:它们的体色、体形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认识到蝈蝈、青蛙的体色及枯叶蝶的形态是一种自我保护性适应 教师继续启发: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否也存在着这种现象?从而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呈现一盆仙人掌和展示解剖睡莲的茎和叶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针对各自生活的环境,找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生活在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茎肥厚多汁,能储存水分。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叶柄和茎内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有的同学还举出了热带雨林中植物的叶片宽大,松树的叶变成了刺等等。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各种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2.动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媒体展示书中的几种鸟及其后肢,小组同学之间讨论,并推荐代表回答思考题。为此,有的同学还列举了壁虎趾上有吸盘,可以爬墙;青蛙、变色龙、蝈蝈、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可以逃避敌害;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可以吃到树上叶子;鲸的体形象鱼;凶猛的眼镜蛇,在遇敌时颈部膨大,用以恐吓敌人;海参遇敌时,会“献出”内脏,供敌害食之,它则借机逃走,以后再长出新的内脏等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种动物在不同方面表现了与环境的适应。 3.观察分析,提高能力。 (1)媒体展示:北极熊、企鹅、大熊猫和家蝇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各自适应的环境温度。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互补,拓展思维,并初步认识到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3)媒体展示“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并在不同范围的曲线上确定几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说明各点表达的含义,认识到同一种生物,在不同温度环境中,都有不同的生活表现。 (4)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并对学生合理的解答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明确: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当环境改变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被淘汰。 4.作出假设,激发思维。 (1)如果这些生物的形态不是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小组积极讨论,主动思考,并选出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生物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 (2)阅读“相关链接”,引发思考。并由部分学生宣读各自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种的灭绝是人类不可弥补的损失,人们不仅保护生物,还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人类应与生物和谐共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道德情感。 5.探究实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蚯蚓对土壤的翻耕。通过课下生物兴趣小组动手参与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表达能力。

如何利用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利用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微课凭借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的特点,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大事件”。不可置否,微课教学模式冲破了以往授课中的局限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法宝。而利用微课,使得课堂模式在创新中优化的具体运行方案还有待探究,本论文关于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微课、创新、课堂模式 教育事业应当紧随时代的潮流,在改革中寻求发展,若止步不前,固守传统,则无法培养出适合21世纪的全能人才。“微时代”席卷了整个世界,微信、微博等接踵而至。可见,加入到微课大家庭是必然趋势。 一、微课特点 微课导入方法决定了微课课堂的效果,导入方式唯有千变万化,才可提高课堂效率。而要想得知微课导入方法,知晓打造高效微课课堂的方案,应当先了解微课的特点。 (一)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微课时,教师应以趣味作为切入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活跃度。例如:如果教师在微课导入时先设置悬念,或者以幽默风趣的故事引入微课,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性便会提升。 (二)实效性。微课应当注重实际效果。教师在利用微课时,要抓准所教内容的重难点,观察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素材,在吸引学生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传授重难点内容。 二、微课创新课堂模式策略 (一)力求微课导入巧妙有效 课堂以何种方法开头,往往决定了整个课堂的氛围。因此应注重微课导入的方法,在导入时力求创新,用丰富多样的方法,打造高效课堂。具体的创新方案有以下三点: 1、衔接导入法。顾名思义,也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学习内容。这一方法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是趣味性较低。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做练习、提问等方法,进行导入。 2、问题导入法。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可通过提问,设问等方法,故作悬念的方法,打造微课课堂。

微课让高中生物课堂更实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c8282046.html, 微课让高中生物课堂更实效 作者:徐萍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07期 摘要: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10年规划,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作为一线的教师也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实信息化教学的要求,确实让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自己的教学深度融合,而微课就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的最好表现形式之一。 关键词:微课;学生;高中生物 微课,其实就是具体而微的传统课堂,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除了具备传统课堂应该有的特点以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资源共享。那么,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如何利用微课?如何利用微课这种形式让高中生物课堂更有实效?接下来我们就从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开拓学生的课堂视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阶段由于直接面临着高考,所以相对于义务阶段的教学来看任务更重,时间也更紧,导致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都不会过多地去追求教学形式的改变,而是把大部分心思都用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上。但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教学形式总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这样的一成不变,那么学生很容易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而微课的引用就能够改变这种状况,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个“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微课导入课堂。在这个微课中,老师模拟细菌分裂,并通过几个关键问题向学生讲解数学模型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并为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模。微课结束后,老师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视频中所得出的细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在非常理想的条件下的变化,而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并不完全是这种情况,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为野兔种群变化建立模型。最后,再利用微课老师给学生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不同。 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语言,表达生物概念本身是非常抽象的知识,而微课的引入,就是想把抽象的知识用不同于传统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兴趣。 突破教学重点 高中生物教学会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生物概念和生物规律,也会出现很多课堂中无法操作的生物实验,如何把这些抽象的、难以在课堂上动手演示的内容更形象具体地展示给学生,单凭教师讲述是肯定不行的,传统的教学课件虽然比老师嘴述形象一些,但是也做不到主题突出,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14-07-15T17:28:19.497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2期供稿作者:张丽佳[导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的学习,同时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中学张丽佳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的学习,同时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关键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性充分吸引到生物学科上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享受快乐,在享受快乐中轻松学习生物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效率 新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宗旨的。它倡导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要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能轻松快乐地收获知识,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能力。而生物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对生物学习激情不高,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的局面。所以寻求一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生物新课程标准摸索出的一些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的方法。 教师需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处理,有些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些甚至可以点而不讲,指导学生自学完成;有些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建构模型,进行深化练习,使整体课堂教学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要学生对生物课堂感兴趣,实现从有兴趣到学习的动力,从学习的动力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用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沟通学生情感,用爱抚的动作,赞美的短语给学生力量,从而搭建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平台。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课堂上哪些不该讲,哪些该讲,讲到什么程度,要有原则。易错的、易遗漏的、易混淆的要讲,学生已会的、自己能学会的、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要讲。要打破传统的“一言堂”,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时间。 二、课前对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为了能在有限的40min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在进入课堂前要先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入系统的解读,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把课文中的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科学家的故事、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技能训练等读透,吃透教材的精神,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出一些适度、合理的个性化处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重视生物事实的发现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让学生领略生物科学的发现过程是生物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根据课文的叙述,教师应首先在课前列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科学史的发展过程。对生物发现史等教学内容进行列表处理,这种表格处理方法能明显地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把传统教学方法同新的教法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势,例如,传统教学讲求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对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新课改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像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课等,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倘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这样对于生物教学工作的改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可以说是我的得力助手,它可以辅助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将画面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了解得更加直观。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化,因为学生们喜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关键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性充分吸引到生物学科上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享受快乐,在享受快乐中轻松学习生物知识。 五、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对课堂教学开展反思和研究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应放在研究学生的生物学习上,作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题。应把学生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使新旧内容得到深化和重构。其次,要向其他多听组内其他老师的课,吸取其他教师的长处,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出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实践,尽可能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就一定能不断的提高。

巧用微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微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将微课程有效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微课程在导入新课、突破认知重难点、填补实验空缺四个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微课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详细分析了微课程应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标签:微课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课堂新型的教学资源,日益受到全国各地广大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青睐。微课又名”微课程”,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学活动。微课短小精练、适用性广,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生物是一门知识点琐碎、实验章节较多的课程,在生物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微课,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习效率。一、巧用微课,激情引入新课任何一堂课,引入的设计都至关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最佳学习状态进入所学内容。因此,教学引入是高效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在刚上课之际,播放一段像、画、图、声并茂的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即微课程,就可以有效聚焦学生关注点,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智慧。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挖掘一个主题情境所负载的内涵理想的教学情境,并搜集筛选资料将其制作成微视频。例如,在教学《基因的表达》时,播放视频《‘人体的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展现了人类探索生命、揭开生命奥秘的灿烂的前景,点燃学生的梦想。 二、巧用微课,化解认知重难点 高中生物学的内容太多以微观领域为主,已经从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其具體变化是微观的。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学生也无法深刻感知,而微视频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搭起了思维递进的脚手架,降低了认知难度,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如: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兴奋的传导是一个难点,如果用微视频模拟兴奋在神经元内和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学生就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准确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可见,形象逼真、动态直观的微课,会使微观问题宏观化、宏观问题模型化,有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巧用微课,演示实验,填补实验教学空缺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真实的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教学课时、

巧用微课,打造高效高中生物课堂

巧用微课,打造高效高中生物课堂 发表时间:2016-11-07T14:17:54.107Z 来源:《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作者:倪甜甜[导读] 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确保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以及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1582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确保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以及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教学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以其精简短小、形象生动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改变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使学生在直观的生物教学环境中轻松掌握基本知识,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如何有效利用微课展开教学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利用微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教学内容学习中,为新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将微课应用到课前导入中,在教学教学内容前先播放一段图文并茂、短小精悍的微课,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设定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微课导入环节,使微课的导入符合教学内容的主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学新的内容做好铺垫。如在教学《胚胎工程》这一内容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多利羊诞生的视频,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多利羊是如何产生的?这个工程应用了什么技术?让学生通过学习视频内容解决这些问题,并了解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教学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二、利用微课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生物学的内容多以微观领域为主,已经从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其具体变化是微观的。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学生也无法深刻感知,而微视频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的需求,搭起思维递进的脚手架,降低了认知难度,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中,关于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如果只利用静止的图片来做演示,是很难真正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的。但如果给学生视频动态演示DNA的结构、解旋过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转录过程,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最后完成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表达出基因控制的性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其他诸如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功能特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DNA结构与复制等,无不如此。可见,制作形象逼真、动态直观、富有立体感的微课程,会使微观问题宏观化、宏观问题模型化,有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也很多。这就需要学生构建好知识脉络和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高中生物知识。例如,在DNA的复制的教学中,DNA的复制过程内容比较抽象,为此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再利用微课对DNA的变化过程进行具体的讲解。 四、利用微课,演示课堂实验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但是由于课时少、实验设备等原因,有些实验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实验结果,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直接宣布实验结果,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也无法将实验原理应用到解题过程中。然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状,教师可以使用微课,以视频形式演示实验过程,从而填补实验教学中的空缺,使实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光合作用》这一实验时,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氧气来源于水而不是二氧化碳,由于实验较复杂,学生无法亲自做实验。这时笔者将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制作成微课,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使用微课进行实验学习,犹如亲自动手做实验,不仅牢固掌握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微课拓展延伸,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不同,在教学中如果用一种要求去教学,势必难以取得因材施教的效果。这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事情。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这一问题将逐步被破解。现在,很多学校正在推广使用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制作一些微课,供不同层次学习、拓展知识。教师也可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通过微课讲解,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7)。 [2]丁兰英新课改模式下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4,(28)。 [3]喻涛浅谈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4,(1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适当使用微课,让学生认识精彩的生物微观世界,提高学生的微观想象力。通过微课可以架设从微观到宏观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力,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微观知识宏观化,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资源 微课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来制作和展现、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这种学习渠道灵活多变,成效显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接受。 高中生物知识具有抽象性、微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高中生物抽象的概念多,微观知识点多,基本原理多,记忆的知识也多。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因此非常适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适当使用微课。下面是自己对于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探索和思考。 一、微课的制作过程 1.授课内容的选择 微课制作的目的主要是启发教学,为学生解惑,或者教学资源的分享,一节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

节的一个知识点,因此授课内容的选择,是微课成功的第一个环节,不是所有的生物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教学。首先这个知识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且教师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法,也可以是一些教学环节的学习活动、实验和任务,例如学生没有条件做的实验,做完效果较差的实验,其次微课要使用多媒体表达,因此选择的授课内容要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精彩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资料的内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合用微课教学的知识点很多,例如必修一中《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就是以分泌蛋白为例讲解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必修二中《基因的表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适合加入丰富的转录和翻译的视屏,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而言,单调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一些教学环节的学习活动、实验和任务也适合用微课教学,例如必修一中《渗透作用》《光合作用发现的经典实验》《有丝分裂的实验》必修二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等实验内容。至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就可以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浪费时间制作微课,知识体系连贯的也不适合用微课教学。 2.视频的拍摄方式 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常见的微视频获取方式有外拍式、录屏式、软件合成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我们

“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利器

“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利器 新平中学余景亮 [摘要] “微课”进入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面貌一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课改后,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如何用好教材,就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如何设计课堂。特别是现在上课时间短(2015年上半年真正上课时间不到84天),教学内容多(考试的深度与广度远远超过教材),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甚至是高效,笔者一直在探索。2014年本人参加了江西省教育厅举办的“国培计划——江西省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培训”,又参加了“国培远程培训”,在此培训中学习了制作微课,并将微课运用到课堂教学。在高效课堂研究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预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课进入课堂“教育梦”将不再是梦。现笔者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微课的认识在此作一分享。 一“微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教师的独白表演阶段,发展到关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阶段,再发展到生本课堂教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电影、微小说、微信、微博等微型文化不但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并且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把课堂和现代的高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中外均有人在探索。国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毕业生,孟加拉裔,萨尔曼·可汗;国内: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首先创立了微课;同时,国外: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国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室李玉平老师首创微课程。微课与微课程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有益于学生,也无需严格区分,下面就对微课与微课程就不作区分,都称微课。微课把学生、微型文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微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 微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快乐?笔者一直在探寻让学生乐学的途径。微课进入课堂,学生成为乐学者变成可能。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就是将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做成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如何让高中生物课生动有趣优选稿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如何让高中生物课生动有趣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如何让高中生物课生动有趣 作者:朱珊珊 摘要: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但如今它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虽然生物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学生的眼中这是个“小科”,大部分学校都认为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副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给予该学科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定位很迷茫,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今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即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为中国未来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身教育,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升学及以后的学习情况。而高中生物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在高中众多学科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如何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学,让学生们学好生物学是多么的重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素质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现今仍然统治着绝大多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只是围着书本、老师转,并没有多少机会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潜移默化的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造成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高,生物成绩优秀率低,生物课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这也与当今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做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就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问。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经指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是充分的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现代教学的特征,实现教学系统的内外统一。”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一标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在他们之间的平等地位,这是教学模式转换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