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01-15T09:33:38.4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作者:姚军振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微课模式逐渐在高中阶段得以普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微课模式逐渐在高中阶段得以普及,并且被应用到了高中生物教学当中,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实行微课教学期间,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现阶段微课平台管理还没有被完善,所以对于微课的使用要保障其合理性,否则就会对高中生物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我们将对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探索新的生物教学模式,以期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分析

现阶段,微课教学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中广为关注的课题,在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也采取了微课教学模式,并且借助微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微课教学模式主要以小视频为载体,把高中物理知识变得简单、具体化,从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并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生物课堂学习当中,由此可见,微课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简述微课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微课已经成为了教育界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其主要形式为教学视频,在实施微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具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制作教学视频,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结构方面微课具有完整性,实施微课的目的就是增强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我们通过探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到,微课能够对教学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微课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微课具有短小精悍性,一般微课视频时长都是比较短的,但是其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其次,微课主题设置具有灵活性,可以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可以是知识点或者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对小主题的设立,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在微课教学实施期间,对于课程中的每一个主题都应设置相应的课程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有效的提升[1]。

2.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将微课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性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对生物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并且生物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对生物知识形成理解。而微课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使现阶段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将微课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期间,相关任课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且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制定微课教学课件,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从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2]。

3.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实现途径

3.1课前的微课教学应用

对于课前的微课教学应用,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教学准备期间,微课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现阶段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新的生物教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制作高中生物微课教学视频,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要保证视频简明扼要。在实际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期间,生物教师可以为学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期间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为下一步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基础[3]。

3.2将微课带入到高中生物教学当中

如果能够把微课带入到高中生物教学当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化解,要想使微课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需要对教材内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将教学内容与视频的形式导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在进行微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通过微课,对学生进行提问,并且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与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某高中生物教学进行到免疫调节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制作相关的艾滋病微视频,从而将艾滋病复杂的致病机理等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呈现,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某高中生物教学进行到细胞核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运动赛事,与生物知识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制作教学短视频,并且引导学生对运动员生命活动与细胞核的作用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从而保障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微课教学模式逐渐在高中教学中得到普及,并且成为了高中课堂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我们对微课的基本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并且分析了现阶段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发展情况,从而进一步探索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耀. 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的调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9(15):166-166.

[2] 刘俊香.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 中华少年, 2018(21):169-169.

[3] 诸葛莹. 巧用微课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谈微课在高中生物应用问题情境中的运用[J]. 科学中国人, 2017(11):275-275.

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作 用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课堂、电子书包、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接踵而来。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借鉴“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微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教学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MOOC、微课、翻转课堂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课也以一种崭新的教学资源形式进入了广大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1微课含义与特点 微课,又称“微课程”,是利用短小的视频为主要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他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重点是对单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内容精炼,短小精悍。从国外的一些研究文献来看,微课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微课程,另外一种是微课件。微课中的微更多强调的是教学主题或教学内容的微型化,而并不是指授课时间和授课视频的长或短,更要强调对学习内容的即时反馈和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微课的出现也是教育资源的必然产物,大量丰富的资源信息给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研究和制作各种简易和精短的数字化教学视频微资源,例如教学录屏、微型教学视频等。微课程的概念是1960年由美国一所大学首先提出的,它是指针对某个主题设计与实施的短期课程或者课程单元。与当时美国出现的传统的、规模较大的学科课程相比,微课程的不同主要在于课程时间较短、内容精练,一个微课程一般只有几个课时。微课程不像其他的一门培训课程或者一门学科课程那样可以持续数周或者一个学期。微课程的内容比较独立、单一、深入、形式多样,大多数内容可以根据老师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兴趣以及特定要求而开发,更侧重于知识的深度而非广度。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展现的形式主要有讲授型微课、录屏式微课、自主学习类、问答类等。讲授的内容呈散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题型精讲、教材解读、疑难解答、考点归纳,也可以是学习方法讲解、教学经验分享、课程内容深度分析等新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与分析。微课与传统的课程模式相比较,传统课程模式的资源固结、资源封闭、教学过程死板,最显着的特点是以教师教为主,教师是整堂课的灵魂式任务,从而忽略了学生,这个原本应是课堂主人的重要角色。微课,简易地说就是把课堂教学模式从老师先讲、学生再学转换到学生先学、老师后讲。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拥有自身的优点,例如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学生的身上。同时微课可以应用更多的教学资源,使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学习效率更高。同时生成的视频拥有易分享、易传播、易搜索、应用范围广、传播面积大等特点。任何人都可以录制微课、学习学科。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 s in biosphere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18章第1节。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 1、微生物的种类; 2、微生物的特点; 3、微生物的生活。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 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 成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 生并 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 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 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 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 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重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

生物教学中微课设计思路及应用

生物教学中微课设计及应用 陈伟华 杨自西 易德政(中方县第一中学 418000) 【内容摘要】 结合微课“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一节的设计,总结微课选题、课件制作及录制过程,确立了“问题导人--复习旧知--例题解析---误区辨析--巩固练习”[2]教学思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这一微课主要目的在于课后复习和知识拓展。得出重视微课设计的有效性,善用微课的可重复性,加强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完善微课的应用。怎样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也是微课推广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设计 微课应用 效果分析 完善微课 一、设计思路 要制作一堂好的微课,必须经过精心准备。从选题、课件制作上打好基础,再加上录屏软件的灵活运用,最终才能得以形成。 1.选题 短短不到lOmin 的微课,每每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制作。尤其是一些初学的教师对微课制作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则可能耗时更长、花费的精力更大。既然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就希望对学生而言是最有帮助的,最有效果的,或者说确实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重点。在平常生物课堂教学中,知识容量大,信息量广,且很多需要现场的体验互动,微课就能满足解决这些常规教学中的问题。微课还侧重于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分析、精辟的复习,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修3“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一节内容的新授课时,通过DNA 模型演示了“基因剪刀”、“基因的针线”、运载体等作用原理,步骤。但因酶比较抽象、且很难描述各种酶之间的差异,再加上实物体积较大,结构复杂,颜色多样,添加起来不是容易的事。尽管在新授课时曾结合相关的练习进行分析,但随着时间推移,再次面对综合性练习时学生会觉得难上加难。如果能利用微课的最大优势即反复可视性,无疑可以加强这个内容的学习效果[1]。 2.课件制作 在微课录制前,制作课件并非必不可少。但对于一个需要用结构图辅以说明的内容,形象生件就尤其显得重要。 (1)确定思路,精选例题 经过多次修改后,最终将该微课的教学思路确定为“问题导人—复习旧知—例题解析—误区辨析—巩固练习”五个环节[2],并将其呈现在课件上,以便于学生厘清学习的土线脉络。在本案例中,导航条上“复习旧知”细化设置为“切割”和“组装”两个内容,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重点。选用的例题也恰好反映出对这两方面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图1) G 1’2’3’4’ 5’1’2’ 3’4’ 5’ A 3’,5’-磷 酸二酯 键 3’端5’端 3’端5’端磷酸二酯键

初中生物微课

初中生物微课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学生举出实例,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探究实验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4、说出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描述具体生物实例,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观看视频资料,尝试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合理结论。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述的能力。 2、尝试设计“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感知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交流、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1.媒体展示: 夏天,草丛中听到蝈蝈的鸣叫声,却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的影片;枯叶蝶的图片资料;青蛙不同环境中的体色比较的图片。 2.设置问题,引导激疑:它们的体色、体形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认识到蝈蝈、青蛙的体色及枯叶蝶的形态是一种自我保护性适应 教师继续启发: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否也存在着这种现象?从而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呈现一盆仙人掌和展示解剖睡莲的茎和叶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针对各自生活的环境,找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生活在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茎肥厚多汁,能储存水分。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叶柄和茎内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有的同学还举出了热带雨林中植物的叶片宽大,松树的叶变成了刺等等。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各种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2.动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媒体展示书中的几种鸟及其后肢,小组同学之间讨论,并推荐代表回答思考题。为此,有的同学还列举了壁虎趾上有吸盘,可以爬墙;青蛙、变色龙、蝈蝈、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可以逃避敌害;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可以吃到树上叶子;鲸的体形象鱼;凶猛的眼镜蛇,在遇敌时颈部膨大,用以恐吓敌人;海参遇敌时,会“献出”内脏,供敌害食之,它则借机逃走,以后再长出新的内脏等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种动物在不同方面表现了与环境的适应。 3.观察分析,提高能力。 (1)媒体展示:北极熊、企鹅、大熊猫和家蝇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各自适应的环境温度。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互补,拓展思维,并初步认识到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3)媒体展示“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并在不同范围的曲线上确定几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说明各点表达的含义,认识到同一种生物,在不同温度环境中,都有不同的生活表现。 (4)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并对学生合理的解答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明确: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当环境改变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被淘汰。 4.作出假设,激发思维。 (1)如果这些生物的形态不是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小组积极讨论,主动思考,并选出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生物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 (2)阅读“相关链接”,引发思考。并由部分学生宣读各自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种的灭绝是人类不可弥补的损失,人们不仅保护生物,还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人类应与生物和谐共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道德情感。 5.探究实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蚯蚓对土壤的翻耕。通过课下生物兴趣小组动手参与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表达能力。

神奇的微生物的教学设计

神奇的微生物的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吉维一邮编163316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生物第9单元第2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明病毒、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的结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学情分析:初二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建立了系统的生物知识体系。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病也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基本常识,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条件分析:我校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展台,投影屏幕等,所以有利于充分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出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关注微生物与人类关系,树立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 以《超级细菌》这一个学生感性趣的话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 以学生自学为基础,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和生活中的常识为切如点,教师适当巧妙引 导各个环节。 3 让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本节教学结束时为下一节 课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的方法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和特征,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也是一个重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生物微课

生物微课是什么 生物专业的微课,以下是微课的概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一、“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 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 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 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 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 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新版苏教版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新版 苏教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秩序。 三、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演示、讨论 四、学时安排 1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很早以前人们认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动物这两类生物。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发现,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庐山真面目”,从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进入了人类的视野。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学科,微生物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有许多你想探索的奥秘,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微生物辽阔神奇的世界里,揭开微生物神秘的面纱。同学们想知道关于微生物的哪些知识呢? 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问题。 设计思想:富有激励、启发性的语言,很容易激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归纳大家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来学习,更加激发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创设了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新课教学 (一)病毒和细菌 师:微生物王国的成员很多,我们先认识第一位成员——病毒。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病毒? 学生活动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写出自己所知道的病毒,比比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多、最准确,评为优胜组。(流感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等) 师:随时点拨、师生互动,展示优胜组的学习成果,点评并表示祝贺! 设计构想:小组合作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这是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 师:同学们,这些病毒有哪些特征呢?请观看视频课件《病毒》。 请大家边观看边思考: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各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二:交流表达:根据课文,结合视频总结老师提出的问题: 1.病毒个体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 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寄主不久就会死亡。 师:点评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只能寄生生活的特殊生物。 神奇的病毒先学习到这里。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下面我们来认识下一位成员——细菌:请大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屏幕展示: 1.细菌形态、大小有什么特点?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与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吗? 3.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4.细菌是如何生殖的? 学生活动三:自学、生疑、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解疑导拨、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生:小组内讨论后,每小组推荐一人回答问题。

初中生物学微课选题的教学设计【论文】

初中生物学微课选题的教学设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学习并掌握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高质量的微课教学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本文在深入研究人体“呼吸运动”这一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微课的选课与设计。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微课选题;教学设计 微课是一种最近兴起的新型教学方法,当前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涌现出数不胜数的微课资源。中小学的微课包括丰富的资源,其主要表现为微视频,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微课课件开展自主学习。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多年,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论述了初中生物微课的选题与教学设计的主要应用手段。 一、关于微课选题 一个微课重视表现一个主题,因此微课选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其选题做到简明扼要,微课的关键就是“微”,其在内容、问题、研究等过程中普遍要求“微”,要求其内容以解决核心问题为主。微课重视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主题。

主题可以以实际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为主,也可以涉及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探究实验、模型制作、学习方法等,要以“小而精”为核心内容,有着独立、完整的特点。可以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同时结合多媒体的特点确定主题。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呼吸运动”一节时,大多学生不能顺利理解此部分内容,这种现象牵涉到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假如设计宽泛的主题,包含多个知识点,详细讲解教学内容,可以将全部内容制作成一系列微课资源。如关于洋葱切片的观察就存在着多个方面的知识,也要求学生对此开展实验,制作成微课专题当然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微课的应用对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明确主题后就需处理其表现内容,达到“微”的目的。如一旦确定“呼吸运动”的主题,则应深入学生中间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才能使微课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旦整个选题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那么就会迅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会始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此节课必然是成功的。所以在微课选题过程中可以应用合理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此,教师还需为微课的应用创建一个与主题相符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微课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关于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 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 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 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 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 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 无菌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 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120102 2.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3.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教研室 5.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 6.面向对象:生物工程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以微生物作为研究材料,往往会加速生物学基本问题研究的进展;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工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构成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微生物还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微生物学通常在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及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3课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了解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发展;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适当使用微课,让学生认识精彩的生物微观世界,提高学生的微观想象力。通过微课可以架设从微观到宏观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力,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微观知识宏观化,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资源 微课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来制作和展现、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这种学习渠道灵活多变,成效显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接受。 高中生物知识具有抽象性、微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高中生物抽象的概念多,微观知识点多,基本原理多,记忆的知识也多。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因此非常适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适当使用微课。下面是自己对于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探索和思考。 一、微课的制作过程 1.授课内容的选择 微课制作的目的主要是启发教学,为学生解惑,或者教学资源的分享,一节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

节的一个知识点,因此授课内容的选择,是微课成功的第一个环节,不是所有的生物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教学。首先这个知识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且教师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法,也可以是一些教学环节的学习活动、实验和任务,例如学生没有条件做的实验,做完效果较差的实验,其次微课要使用多媒体表达,因此选择的授课内容要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精彩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资料的内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合用微课教学的知识点很多,例如必修一中《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就是以分泌蛋白为例讲解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必修二中《基因的表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适合加入丰富的转录和翻译的视屏,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而言,单调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一些教学环节的学习活动、实验和任务也适合用微课教学,例如必修一中《渗透作用》《光合作用发现的经典实验》《有丝分裂的实验》必修二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等实验内容。至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就可以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浪费时间制作微课,知识体系连贯的也不适合用微课教学。 2.视频的拍摄方式 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常见的微视频获取方式有外拍式、录屏式、软件合成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我们

综合实验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实验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4-01T09:09:19.763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上旬供稿作者:易弋刘昭明黎娅程谦伟[导读] 本文同时分析了实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累了经验。易弋刘昭明黎娅程谦伟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摘要】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通过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方案评审以及方案实施等步骤,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同时分析了实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010-02 一引言 生物工程是由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等学科交叉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兴复合学科,被视为人类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在短短的几十年,生物工程学科发展迅速,已成为新世纪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生物工程产业亦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学生毕业后却常常发现工作难找,而用人单位却往往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人才,出现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脱节。一方面高校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生物工程领域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也发现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科研素质的重要性。作为一门新兴技术,生物工程是一门实验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不但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生物工程专业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实验课,是连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技术、酶工程等主干课程及其相关实验的枢纽。此外,由于微生物学实验大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便于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微生物学实验的改革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我系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展综合实验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二开展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属于“填鸭式”和“保姆式”的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选定实验教材,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依样画葫芦。这种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使实验流于形式,效果很差,学生缺乏兴趣,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不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目的。而且实验内容侧重于理论教学中经典理论或定律的验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知识更新节奏缓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相应的理论课程中,办事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了改革现有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了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后,开展了微生物综合实验。在综合实验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题目,亲自参与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方案评审、方案实施、实验报告等工作,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微生物实验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培养基配置、灭菌、接种、培养、生化性能测定等实验本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安排,这些实验都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项目,失去了内在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开展综合性实验使学生从最简单的洗刷玻璃器皿开始,逐步深入地开展实验,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学的内容及要求,易于学习和记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微生物在农业、工业、食品、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们除了需要掌握微生物的基础实验手段外,还需要具有整体试验的安排能力。开展综合实验使学生经历了一个类似于科研工作的流程,初步培养了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实验进展的能力,对提高他们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大有益处。 三综合实验的实施步骤 1.选题 教师提前公布拟开展的实验题目,所选题目尽可能与日常生活以及工厂的实际生产相关。我系根据自身以及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拟定了若干个不同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如“不同原料的沼气发酵”、“木薯淀粉酒精浓醪发酵”、“谷氨酸发酵”以及“土壤中酵母菌的分离及其总蛋白的提取”等实验题目。此类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工厂生产工艺的了解。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实验题目。为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效果,参与每项实验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以3~5人为宜,并由学生推选组长。 2.方案设计 选题完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所选实验题目查阅资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整理出一条合理的实验路线。路线制定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路线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路线的正确性、可行性,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等。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对实验路线进行修改,直至合理。 3.方案实施与完成 最终方案制定后,教师在约定的时间内开放实验室,学生按照制定的路线,逐步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方案实施过程中,每天均应有教师及实验人员值班,一是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二是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具体的实验操作及进展均由学生自己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不只是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出现问题并不是坏事,相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和现象去查找原因,进行组内讨论,相互启发,分析现象的本质,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动手解决问题。在实验报告中我们也强调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每次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列举实验数据,而必须对实验结果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当结果不好时,更应要求学生将可能的原因列出,并根据所查阅的资料逐一分析,从而极大地启发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

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已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微课更以其内容短小精炼、适用性广,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资源等众多优点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生物学科课时少,知识点琐碎、繁杂,概念抽象等特点,根据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用过的一些成功范例与实践探索,总结出微课在生物教学领域几方面的应用,旨在为微课在生物教学的应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微课;生物教学;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已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Mooc、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的教学模式已进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微课更以其内容短小精炼、适用性广,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资源等众多优点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随着笔者所在学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逐步深入开展以及电子书包试点班级的相继成立,微课已经以一种常态化、规模化的教学方式出现在教学工作中。本文是笔者根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成功范例的基础上,总结出微课在生物教学领域几方面的应用。 一、发挥微课优势,突破教学难点 生物学科课时少,知识点琐碎,有些微观、抽象的概念对以感性经验为主的初中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学习难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学生只能做到“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这远不能适应以考察能力为主的目前会考命题趋势。而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围绕一个知识点”而教的特点对于突破这些教学难点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将微课有机地融入平常的课堂教学,针对一个知识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反复训练,可以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一种方法,获得一种能力,课堂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单一主题,视听练结合,化抽象为具体 初中阶段受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的限制,在学习遗传和变异等章节时,很多学生总是云里雾里、不知所然。学习这一部分知识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头疼的问题。微课的使用可以借助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重复播放、随时暂停等功能可以让接受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课前、课后充分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学习,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修订稿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吴圩中学陈晓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悟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观看日本侵华细菌战影片 《细菌战》讲述了抗战末期,日军生化部队抓捕大批中国人进行疯狂的“细菌活体实验”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和揭秘了731部队许多鲜为人知的恶行,可谓中国版“生化危机”剧中很多细节都有着真实的历史依据,生化武器、活体实验、病毒攻击等众多历史谜团都将在剧中被一一揭秘,我们对于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图片展示〕 生: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着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细菌的问题。甚至有一些学生还经历过脚气病,知道用什么药等等。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让它们有热爱国家的情怀同时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新课新授,相互学习 ﹙一﹚细菌 师:图片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以及细菌结构模式图 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细菌的世界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 生1:1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 生2:2细菌没有真正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生物 生3:3细菌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保护运动等等功能 师:板书—1细菌的结构,同时评价学生总结,给予表扬 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全员参与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师:细菌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有人谈“菌”色变。这些简单的微生物它们是怎么生 活的,它们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害还是有利呢? 生1:细菌让我们生病,它们是有害的。 生2:我们看不见它们,我们不知道它们怎么生活。 师: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不能片面的看问题,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事 物,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生3:我们周围都有细菌对我们没有造成伤害,所以不能说它们是有害的。 生4:我们喝的酸酸乳,酸酸甜甜很好喝。它们有的是有益的,但是有的会让我们生 病比如肺结核、肺炎分别是有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对,细菌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既有害又有利的。但是 作为大地的“清洁工”,细菌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把动植物 的尸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归还给大自然。 生5:原来它们作用这么重要,否则地球上都是尸体太恐怖的。 师:板书—2细菌生活的方式腐生和寄生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通过班班通和多媒体资料学生掌握起来还算可以,所以老师要让学生敢于去想,去做,别 害怕胆怯,勇敢面对一切,相信自己什么知识都能驾驭。学 有所获,大胆设想——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真菌 师:电视广告—猴头菇饼干养胃的,里面有猴头菇以及我们吃的香菇、木耳、银耳、

微课教学设计,生物的特征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在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基础之上,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观察,引导学生说出生物的特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微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增强心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心爱生活,爱护生命。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分外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1、对照课件,学生完善“观察”的预习笔记。

2、投影情景图片,启发学生找出生物与非生物;投影各种动物、植物图片,启发学生归纳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3、投影:植物的生命活动幻灯(需要水、矿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动物捕获食物的生命活动幻灯。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让学生闭嘴捏鼻感受呼吸。投影幻灯:小鸟在呼吸;野牛在晨光中呼吸。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进行呼吸。 5、投影幻灯:小狗排尿;“撒尿小孩”的铜像;落叶。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6、投影幻灯:猎豹追捕猎物;河鲀清静、受惊吓;含羞草;玉米细苗。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7、投影幻灯:红狐的生长;胎儿的发育;菜豆的生长。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8、补充生物的其他特征。 9、归纳小结生物的共同特征。 10、课堂练习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光学部分 :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 ( 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 。它使检视物放大 , 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 :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 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 率( 1)放大倍数 =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 式表示为: D=λ /2n ·sin(α/2 ) 式中 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 μ m) n: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 3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三、实验材料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 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2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玻片染色标本。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 2)调节光亮度。 (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 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