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库区环境问题

三峡库区环境问题

三峡库区环境问题
三峡库区环境问题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201011452201 工艺1102 毕亚辉摘要: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尤其是水环境安全问题日显凸出。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不但将危害库区及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将阻碍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峡库区、水环境

正文:2011年的南方干旱,再次将三峡大坝这项浩大工程推上了风口浪尖。随着大坝的完工,并开始产生经济效益时。三峡库区的的环境问题开始慢慢显现,国人乃至国外人士,都对三峡工程的设计、建造的必要产生疑问。

2008年中国网刊露,"水华"现象已成为三峡库区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三峡工程对水质的影响是生态与环境评价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库区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10亿t,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入江,造成局部污染。根据监测结果,三峡库区段总体水质良好,但城市江段岸边污染严重。其中重庆市区的岸边污染最严重,其次是万县市、涪陵市和长寿县城关镇江段。主要污染物为发挥性酚、总磷、总氮、石油类、BOD、COD、悬浮物、总汞、硫化物、氧化物、六价格和砷等。由于蓄水后流速变缓,受流速、温度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库区部分支流的局部水域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并发生“水华”。“水华”现象的出现已经成为三峡库区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

面对以上的现象,近年来,库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

治理工程,新建了4个自然保护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余km2,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环保工作尚面临几个主要问题。

⑴水污染严重

据1999 年长江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重庆段17个监测断面水质级别中,二类水体仅占5.9%,三类水体占17.6%,四类水体占70.6%,五类水体占5.9%。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重庆段大肠菌群、非离子氨、COD 等10 项指标超标。库区次级河流污染更为严重,56% 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整个三峡库区城市江段中,水质受污水影响的江段总长为28.97km,宽2~150m,重庆江段污染带最长,为5.73 km ,占库区污染带总长的74.7%。

⑵生活垃圾量大

库区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743.62万t,危险废物39.5万t,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存量达3000多万t,综合利用率约为43%。按城市非农业人口人均产生生活垃圾量1kg/d计算,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178万t/a。目前仅基本做到清运出城进行简易处理,无害化率仅为7.1%。各种废弃物散乱堆放,在雨水浸泡和洪水的冲刷下,大量的污染物汇入江河,造成三峡水库严重的水污染,是导致三峡库区水体大肠菌群全面超标和干流丰水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⑶船舶污染日趋严重

库区船舶年产生活垃圾约3 万t,其中入江约8000t,船舶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800 万t 左右,其中含油污水约近40万t,排放COD约600t,石油类100余t。

⑷森林覆盖率低,城市人均绿地少

多年来破坏性垦荒、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和新城区开发建设,对原有森林植被破坏相当严重,导致库区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减少,仅为22.3%。库区两岸的多数区县森林覆盖率仅7.5%~13.6%。且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成熟林、特种林、经济林比例低,中幼林所占比重极大,涪陵、丰都、奉节等地中幼林比例甚至高达90% 以上,基本无成熟林。库区森林群落结构简单、功能失调,植被处于逆向演替趋势,由森林向灌丛—草坡—裸岩方向退化。⑸生态失衡严重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据统计,三峡库区动植物资源约6500多种,约占全国动植物种类总数的20%,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分别有8种和6种,二级保护动植物分别有35种和22种,三峡库区还有丰富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但由于森林覆盖率很低,海拔1000m 以下原始森林残存无几,导致林麝、豹猫和猛禽数量明显下降,虎豹在库区已濒临绝迹。水生物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白鳍豚、长江鲟等,二级保护水生动物等,都面临三峡水库建成后造成生态结构变迁和生存环境破坏的严峻形势。这一形势直接威胁其生存,而加速濒危。

⑹水土流失严重

三峡库区山高坡陡、地质构造复杂,是全国地质灾害发生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移民部门2000年的复查数据表明,三峡库区大小地质灾害点2 万余处,其中前缘在淹没线175m 以下的崩滑体1302 处, 体积达333400 万m3,具有不同程度危险性和潜在危险性的区域有1133处,占崩滑体总数的87%。因崩滑体影响决定搬迁的村庄405 个、城镇60 座。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年流入江河的泥沙总量达1亿t以上,这必然加重三峡水库水体泥沙的含量。

⑺生态环境的污染已从城市向农村蔓延

农村急速扩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无序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村的蔓延。酸雨范围明显向远郊县扩展,pH 值4.5 等值线区域几乎已覆盖整个库区。有90% 以上的地区为酸性降水区,多年酸雨频率为60%~90%,酸雨pH值多年均值在4.3左右。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粗放型增长方式使生态环境恶化,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环境管理薄弱等等。这些问题正随着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序幕拉开而逐步解决。如,长江流域(重点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流域(重点是小浪底及以上地区)列入“十五”水污染治理重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及治理沙土流失工程;重庆市实施以三峡库区为重点的“青山绿水”工程和主城区为重点的“山水园林城市”工程;1990 年以来国外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代表6000余人次来重庆市进行环保考察和交流,重庆市已被列为中国环境合作示范城市,并获得世界银行环保贷款。

三峡库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早在1994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里,已明确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重要指导方针。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效益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整个长江上游的经济发展,同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用水、农田灌溉、防洪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都有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使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全国甚至世界的关注。根据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依照库区的区情,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①统筹规划、综合决策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一,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在进行区域开发、资源开发以及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时,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生态建设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来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②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

结合工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采取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的措施,加快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进度。通过取缔、关停重污染源。推行清洁生产;禁止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库区,以防新的污染。同时,还可实施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并定期公布各控制断面监测结果,严格其目标考核。其次,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控制面源污染的关键在于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农药与化肥的产品质量及利用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等。

③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新县城

三峡库区全迁的县城有5座:重庆市的云阳、开县、奉节、丰都和湖北的秭归。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结合移民搬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其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同时还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泥沙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使城市规划与流域规划相结合,加强上下游全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其二,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把城市分为若干个片区,区间用绿化带隔开,可对减轻城市大气、噪声、热污染等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应配套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合理分布城区公共绿地。

④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首先,针对三峡库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优选适合环境要求和经济能力的污水处理工艺。库区各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坚持大中小微结合,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其次,生活垃圾的治理也应坚持治理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选择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并对淹没区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第三,生态建设也要不断增加科技含量,确保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第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体系。

⑤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外部性,可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把由于物质利益不一致造成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通过事后增加污染成本的方法来消减污染。从而既能有效地约束污染者的排污行为,又能为政府进行库区环境集中治理筹集资金,或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库区环境污染之所以十分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未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是库区控制环境污染的根本思路。另外还应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环境经济政策,强化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处理收费制度。

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三峡库区目前环境污染严重,需建设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多,环保市场容量大,为发展环保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发展环保产业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增强三峡库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还可为环保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产业依托。

⑦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一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抓紧制定和完善三峡库区有针对性的法规和技术规定。二是要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制度。三是要严肃查处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行为。

结语: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三峡工程的建成,对我国特别是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深远影响。但现在还不是摆庆功宴的时候,要让三峡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把它们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诸如河床淤积、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移民安置、库区上游防洪等问题,都应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制订治理方案,逐步实施,确保这一世纪工程的长治久安,永远造福人民,泽及子孙。

三峡是全国人民的三峡,希望主持三峡工程的负责人,一如既往虚心听取社会各界不同乃至逆耳的声音,积极慎重处理好三峡遗留的问题,不留重大后患。则三峡幸甚,长江幸甚,全国人民幸甚。

参考文献:中国网https://www.doczj.com/doc/7c2804223.html,/news/txt/2008-04/30/content_15043687.htm 百度知道

天涯社区

关于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发展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c2804223.html, 关于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柳卫东刁兵张敏周祖华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6期 摘要根据重庆三峡库区柑橘发展现状,总结了近年来柑橘产业发展的成效,并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柑橘生产提供参考,以加快柑橘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思考 中图分类号S6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05-02 重庆三峡库区作为全国唯一的既无冻害,又无检疫性病害的柑橘产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柑橘优势产业区。柑橘产业既是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也是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的支柱产业。柑橘产业的发展受到重庆市政府和库区各区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1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发展的成效 1.1柑橘产业作为三峡库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各级政府已经形成共识 1.1.1经济效益高。全市柑橘种植面积将达到16.7万公顷,年总产量达到110万吨。其中。忠县1万公顷以加工果为主的基地果园产量达30t/hm2以上,果农入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江津区0.67万公顷以鲜果为主的优质柑橘新建园,带动12个乡镇近8万农民致富,企业以2~3元/kg的较高价格向农民和专业大户实行30年包销,农民收入达4.5万元/hm2以上,净利润超过3万元/hm2。 1.1.2社会效益好。柑橘产业在三峡库区发展已带动近5万户农户,解决农业人口15万人的就业,确保库区农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 1.1.3生态效益明显。柑橘产业在三峡库区发展,全市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43.2万吨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0.74个百分点;忠县森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

三峡库区的博士论文

[1]彭丽.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2]王珂.三峡库区鱼类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相关因子关系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3]徐潇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4]梁学战.三峡库区水位升降作用下岸坡破坏机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5]汤罗圣.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与预测预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6]刘艺梁.三峡库区库岸滑坡涌浪灾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7]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 [8]罗力.三峡库区滑坡监测GPS统测构网研究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3. [9]鲁群岷.三峡库区重庆段大气与降水组分分析及其时空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0]熊友胜.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水量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1]付甜.基于CBM-CFS3模型的三峡库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计量[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12]彭令.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13]邵蕾.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4]吴晓.三峡库区重庆东段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5]缪海波.三峡库区侏罗系红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与预测预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16]葛晓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对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17]吴磊.三峡库区典型区域氮、磷和农药非点源污染物随水文过程的迁移转化及其归趋研究 [D].重庆大学,2012. [18]王晓青.三峡库区澎溪河(小江)富营养化及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 [19]郑志明.三峡库区公路碎石土路基渗流弱化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0]张文春.基于支持向量机—可拓学的三峡库区丰都县水库塌岸预测研究[D].吉林大

浅谈三峡库区码头管理

浅谈三峡库区码头管理 宜昌巴东海事处彭锦辉 【摘要】三峡成库后,三峡库区航道变深,通航环境、航道条件明显改善,港口码头作为货物装卸、乘客上下不可缺少的中转站,大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渐渐成为了港口管理的重点,码头管理刻不容缓。 【关键词】库区码头管理 2008年11月5日三峡库区首次试验性蓄水至172.5米,2009年9月15日又即将开始175米历史性蓄水,三峡大坝至重庆港660千米将成为深水航道。万吨级船队可从宜昌至重庆,三峡库区船舶航行更安全。三峡库区港口随着水位的抬升,呈现一片繁荣景色,码头依港口而建,更加成为港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三峡库区码头管理现状 (一)码头的定义 1、法律法规未定义:笔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未见确切的“码头”定义。 2、互联网有定义:在互联网上百度百科中,笔者查得“码头定义为海边、江河边专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建筑物”。 3、《新华字典》有定义:在《新华字典(第10版)》中,笔者查找“码”字,查得“码头定义为水边专供停船的地方”。 4、笔者定义:笔者认为无论是互联网上还是《新华字典》中码头定义都还不够全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码头已经成为

了船岸之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码头不仅仅是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还具备船舶修造、船上油料补给、船上物资补给、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等等功能。 所以笔者将码头定义为“设臵在海边、江河边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及船舶修造、辅助补给可供停靠船舶的建筑物或坡岸,包括供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的趸船及水上设施。” (二)三峡库区码头的种类 1、从码头的功能看,码头分为: (1)客运码头:主要是普通客船、旅游客船、客货船、高速客船、客渡船停靠,供乘客上下及少许货物装卸。如普通客运码头、旅游码头、高速客船码头。 (2)滚装运输码头:主要是汽渡船、滚装船停靠,供汽车上下。如汽渡码头、滚装船码头。 (3)货运码头:主要是货船(包括危险品船舶、集装箱船舶)停靠,供货物(包括危险品、集装箱)装卸。如普通货运码头、危险品码头、集装箱码头。 (4)其他码头:主要是针对船舶修造、油料补给、物资补给及工作管理等辅助需要而设臵的,如船舶修造码头、水上加油站码头、淡水补给码头、海事专用码头、公安专用码头、航道专用码头。 2、从码头的结构看,码头分为: (1)自然坡岸码头:主要供船舶抵坡岸停靠,一般为斜坡式,岸上设臵有系缆桩。如简易的货运码头。 (2)专用趸船码头:设臵有浮式趸船或浮吊趸船与岸连接。如浮吊装卸货物码头、大型客运码头、危险品码头。 (3)水泥斜坡码头:坡岸为水泥引道,比较平整,主要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以防洪、发电和航运为主要任务的三峡工程,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1 减轻洪灾威胁,改善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是流域内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三峡工程未建成前,主要靠堤防和分蓄洪措施。 现有干堤的防洪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荆江河段只约10年一遇,超过上述标准,即需采用分洪措施,每年汛期数十万人员上堤巡防、抢险;大洪水时,数千万人承受着惧怕洪灾的心理压力。一旦堤防溃决或采用分蓄洪措施,将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洪灾之后人畜伤亡,瘟疫流行,钉螺蔓延,血吸虫病扩散,生产、生活设施破坏,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极大。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消减灾难性洪峰起很大作用。发生10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可不使用荆江分洪区,可减少其他分洪区的使用频率和分洪量。超过100~1000年一遇洪水,或发生类似1860年、1870年特大洪水,可避免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害。所以,三峡工程防洪的环境效益显著。 2 提供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峡水电是清洁能源,若以发电量相当的火电站代替(年需标准煤3200万t或原煤4200万t),建三峡工程相当于减少大量废热水、废渣的排出,每年少排100万~200万t二氧化硫(因煤的含硫量而异)、1万t一氧化碳、37万t氮氧化物和大量飘尘、降尘。废水、废气、废渣将影响环境,废气不仅影响火电厂附近大气质量,其引起的酸雨还将在更大范围内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破坏。此外,火电厂本身占地和灰场占地也会对生态与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三峡水电站可避免上述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3 改善航运,增加新的旅游景区 川江河段滩多水急,航道狭窄,是长江航运中的险段。三峡工程建成后,流速减缓,航道加宽,险滩淹没,不仅有利于航运,而且增加了乘客的安全感。此外,宏伟壮观的三峡工程本身将为秀丽的三峡风光增姿添色。库水位的抬高将有利于开发一些原来难干涉足的新景区。 4 改善坝下干流和河口水质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在最容易发生水污染的枯季,水库下泄流量增大,可提高坝下游干流河道的污水稀释比而使水质得到改善。同时,枯季是咸潮入侵影响最大的季节,由于流量增加,冲潮能力增强,使咸潮入侵减轻,有利于降低河口区盐度,提高上海市供水的水质。 此外,三峡工程可减少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改善湖泊生态系统;扩大和改善库区一些鱼类和水生物的生境;按现代环境要求新建城镇,可普遍提高库区的卫生条件和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 摘自:火凤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 意见 【法规类别】水利财务物资 【发文字号】渝府发[2004]99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4.11.25 【实施日期】2004.11.25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继续施行部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渝府发[2004]99号) 库区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随着三峡工程二期移民任务的完成和三、四期移民工作的全面开展,三峡库区移民生计、就业及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凸现,特别是库区产业支撑力不强的问题更是影响到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关注。为了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贯彻落实好《规划》,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库区各项工作进入了以安稳致富为目标,搬迁安置、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整体推进的新阶段。按期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加快库区产业发展,扩大移民就业,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库区地质和水环境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三大历史性任务。库区各区县(自治县、市)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在总结过去10余年移民工作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国家批准《规划》为契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努力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关系到库区人民致富奔小康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三峡工程运行安全和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国家批准《规划》,为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库区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艰巨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从库区实际出发,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统筹经济发展与移民稳定安置、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用好政策和基金,培育和发展库区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库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 从现在起,经过一段时期的不懈努力,在库区建设起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平台、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努力把库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安定、环境优美的新型生态经济区。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库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力争达到1000美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力争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新增就业岗位14万个,实现移民稳定安置;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设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

关于三峡库区问题的思考

区域经济 关于三峡库区生态补偿问题的思考 付琴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重庆 401147 摘要: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发挥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现就对加快转变 库区发展方式,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浅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生态补偿;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0)06-0207-02 随着三峡库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三峡水库淹没区移民就地后靠安置,给三峡库区生态带来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后三峡时代”移民搬迁后续建设的重大课题。现就对加快转变库区发展方式,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浅谈点认识和思考。 一、在三峡库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1.生态补偿的概念 生态补偿是依靠政府,通过行政、法律、财政、市场等多种手段,让生态保护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是生态保护者受益,以消除生态环境中的外部性,解决生态环境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只享用权利不承担义务、只利用不保护、只顾着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保护成本大损害成本小等等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同时激励人们重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促使人们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至。 2.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制定的生态受益方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生态保护付出代价方支付相应费用的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其生态功能和价值,其机制应当包括对生态环境损失给予补偿、恢复、综合治理,以及对因环境保护而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社会组织、居民进行资金、技术和实物上的补偿等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培育生态保护地区的造血功能,不断提高生态保护区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建立库区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三峡库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它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推进的重点开发区,是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更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和全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三峡工程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建设三峡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建设长江流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还从整体上提高了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激发了华夏儿女建设国家的信心。17年来实施开发性移民,库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投资环境,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水库蓄水后,使库区7.9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大量良田沃土被淹,就地后靠安置移民生存空间减少,外迁人口有限,生活压力加大,不得不靠开荒垦殖来养家糊口。库区境内山地占幅员面积的88%,土地贫瘠,滑坡、泥石流多,石漠化趋势突出。近年来,后靠移民对库区周边山体的过度耕伐,破坏了库区生态环境,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大江大河上建坝的成败关键在移民,国内外这方面的教训不胜枚举。三峡工程建设本来就体现了以人为本,自始自终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让移民从工程建设及运行中获益。目前,三峡水库已蓄水至175米高,即将全面投产运行,发电经济效益正逐步显现;然而,三峡库区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房屋被拆、耕地被淹、厂矿关闭、生态破坏,尽管国家对淹没线下移民房屋耕地等进行了补偿,毕竟被淹土地是无法复制的,脐橙、蔬菜等支柱农业产业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就地后靠移民收入普遍下降,生活有每况愈下的趋势。在移民大搬迁中,大量移民失去淹没线以下的良田沃土,移民就地后靠安置加重了库区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压力,人地矛盾加剧。要让三峡工程利益更多的惠及库区及移民,有效改善和恢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系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从三峡电站发电收益中提取资金,用于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后续项目建设,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三峡电站及其水库运行需要,也符合“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治理”的开发建设原则;更能够体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 二、库区生态补偿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居民享有均等的发展权利和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如果以生态保护或其他名义取消、限制这种权利,就必须对这一地区的居民进行合适的补偿,否则,对于这些地区的居民是不公平的。而目前,国家缺乏完善有效的生态效益机制,对于我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指导思想上面临“两难”抉择,责任和权利不相对等 三峡库区具有保护自身和国家生态安全和在经济欠发达的基础上缩小与发达差距的二重性,一方面有着强烈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还需要承担资深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但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承担既保护环境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压力大,困难多。 2.生态管理职责交叉,资金使用不到位,生态保护效率低 生态安全保护是巨大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从现实状况看,部门住到的政策涉及导致责任主题不明确,生态保护效率低,生态保护区居民受益少。 3.补偿标准“一刀切”,执行中存在不均衡和不公平 “一刀切”政策设计,导致政策实施脱离实际。在退耕还林补偿中,我国仅就南北划分两个标准,地处西部的库区得到的补偿标准较低。 4.以项目工程的补偿方式导致生态政策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生态保护缺乏可持续性 5.生态补偿政策制定过程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 生态补偿政策的目的是调节生态安全保护者的经济利益。然而,

重庆城区旅游景区

重庆城区旅游景区 购物商圈:解放碑、三峡广场、观音桥步行街、杨家坪步行街、南坪步行街 观光休闲:朝天门广场、南滨路、洪崖洞、一棵树、洋人街、山城步道、中央半岛温泉、海棠晓月温泉、白市驿天赐温泉、北泉、南泉、加勒比水上世界、魔幻山游乐园、水魔方水上乐园、金源方特科幻公园 历史古迹:重庆人民大礼堂、湖广会馆、磁器口古镇、通远门、巴曼子墓、龙骨坡200万年人类遗址 红色旅游: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曾家岩50号周公馆、重庆黄山抗战遗址博物馆、桂园、史迪威将军博物馆 文化艺术:三峡博物馆、重庆大剧院、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坦克库艺术中心、重庆美术馆、画家村、国画院 寺庙道观:罗汉寺、华岩寺、老君洞道观、涂山寺 名人旧居:梁实秋雅舍、老舍故居、徐悲鸿旧居、三毛南山故居、施光南南山故居

自然风光:金刀峡、缙云山、南山植物园、歌乐山森林公园、铁山坪森林公园、鹅岭公园、广阳岛 ■大重庆地区景点:自然风光:长江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乌江画廊、白帝城、张飞庙、天坑地缝、黑山谷、石宝寨、天生三桥、仙女山草原、红池坝草原、千野草场、东泉、西泉、中华龙泉、统景温泉、桂花温泉、冷泉、圣灯泉、海兰云天温泉、清湾泉、桃花泉、南海泉、慈母山泉、芙蓉江、阿蓬江、桃花源、小南海、汉风神谷、武陵江、神女溪、大宁河、青龙瀑布、望乡台瀑布、龙水湖、长寿湖、桥头湖、永川茶山竹海、永川野生动物园、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石篆山国家森林公园、圣灯山国家森林公园、芙蓉洞、雪玉洞、万盛石林、金佛山、四面山、雪玉洞、江南龙宫、钓鱼城、丰都鬼城、江津骆騋山、张关水溶洞、平顶山森林公园名人纪念:聂荣臻故居、刘伯承故居、赵世炎故居、冯玉祥故居、秦良玉陵墓、甘宁坟、严颜墓、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陈独秀旧居、愚王祠、杨尚昆刘子如寺庙道观:大佛寺、双桂堂、银杏堂、螺罐山、慈云寺(全国唯一和尚、尼姑同庙寺院),观音寺,绍龙观历史古迹:钓鱼城、大足石刻、白鹤梁题刻、龙河悬棺群、小三峡悬

长江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库区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宜昌市交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

2006年12月29日 三峡库区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一、概述 1、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完成投资 香溪河干流自北向南流经兴山县的高阳镇、峡口镇,于游家河处进入秭归县境内,经贾家店、官庄坪、向家店等集镇,在秭归香溪镇注入长江。干流长37公里,支流建阳河发源于空树坪,长52.6公里,自东向西在峡口镇汇入香溪河,其中建阳坪至峡口段长7公里。 为保证三峡工期蓄水达到135米后,能快速发挥效益,2001年11月8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香溪河航道工程设计建设河口至峡口20公里Ⅲ(3)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1顶4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5×90×5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经);建设峡口至响滩17公里Ⅳ(3)级道,通航500吨级1顶2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0×50×330米;建设建阳河峡口二桥至建阳坪7公里Ⅳ级航道,通航500吨级机驳,航道尺度为2.5×40×150米。其设计高水位为175米,设计低水位为145米。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上起响滩,下至香溪河口,全长37公里,其水位涨落受控于三峡大坝蓄水水位,工程主要措施是对局部弯曲半径小,航宽、航深不足的河段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同时辅助布设航行标志。建设重点是香溪河干流平邑口爆破工程、建阳河门坎石爆破工

程以及配套的码头、管理站房和航标工程。经调整后的概算投资1352.93万元,其中:交通部投资760万元,湖北省交通厅投资280万元,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2、主要工程量 航道工程: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共完成石方爆破77471.47 m3,清碴工程量102776.2m3, 完成砼挂网喷浆护坡工程228.7 m3,以及配套的航道管理码头、站房、航标、航道维护艇和趸船等工程。其中:平邑口爆破工程位于香溪河干流平邑口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爆破、清渣工程42422.7 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后经设计变更,增加爆破工程18366.4 m3,清渣工程40184.5 m3,累计完成爆破工程60789.1m3、清渣工程82607.2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 门坎石爆破工程位于建阳河门坎石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石方爆破14750 m3,陆路清渣工程15586 m3,水运清渣4583 m3。 水工结构:航道专用码头1座。 生产生活辅助建筑:航道管理站房1185m2,香溪河河口至峡口段的航标工程20公里。 航道维护艇:1艘。 趸船:1艘。 3、建设及管理 2001年11月8日和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分别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和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了《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施工图设计由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完成,湖北省港航

浅析三峡库区经济格局与发展

浅析三峡库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学生姓名:谭喆 学号: 2011812031 专业:经济学 班级: 2011级经济学一班 2012年11月24日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绪论 (2) 1.1 导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论文研究的目的 (2) 1.1.2论文研究的意义 (2) 1.2 论文的理论基础 (3) 第2章三峡库区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 (4) 2.1 三峡库区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 (4) 2.1.1地理环境 (4) 2.1.2经济状况 (4) 第3章三峡库区经济规划和产业结构 (5) 3.1 三峡库区的城镇化 (5) 3.2 三峡库区的产业结构 (6) 第4章三峡库区的发展建议 (7) 第5章结语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库区经济是一种小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因此也就具备了区域经济所具有的一般特点,有着与一般区域经济相似的发展特征。以三峡库区为例,依据比较详实的资料,从其经济规划、城镇化、产业结构发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征和问题,旨在进一步整合库区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整体经济实力,为库区制定具针对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到目前为止,三峡库区的经济已经得到较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成绩斐然。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在扩大,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低、外贸投资环境差的问题仍然突出,与此同时带来的生态威胁也十分严重。因此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进行客观评估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三峡库区城镇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

重庆三峡库区概况

重庆三峡库区概况

————————————————————————————————作者:————————————————————————————————日期:

第二章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 一、生态地理位置 重庆市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市、南起武隆县、北至开县,地理范围在北纬28°28′~31°44′、东经105°49′~110°12′之间。东南、东北与鄂西交界,西南与川黔接壤,西北与川陕相邻,是长江上游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于投资庞大的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三峡库区重庆段覆盖了大部分三峡库区范围,其面积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的%,由此则凸现出其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 二、地质概况 重庆三峡库区地处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区域地表起伏,地形破碎。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仅巫溪北东面小片地方属秦岭地槽褶皱系。就构造特征,大巴山断褶带构造线由北西向向东转为东西向,并向南突出形成弧形构造体系;东南部的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构造线由近南北

向,向北逐渐变为北东,构造和岩性控制着地貌发育,地形倒置明显;库区中西部的川东褶皱带构造线表现为北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地质构造制约着地貌发育,背斜形成狭长高峻山岭,向斜则成宽缓的丘陵,成为典型的平行岭谷区(图)。区内主要经历过前震旦纪晋宁运动、侏罗纪末燕山运动和老第三纪末喜山运动等三次构造运动,地层岩性跨度很大,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之间除少部分缺失外均有分布,岩性组合为泥灰岩、泥质页岩、泥质粉沙岩、碳酸盐岩及部分煤层和粘土层。岩性成分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岩及含煤砂页岩等,有的产状陡倾,有的则平缓近于水平。这些不同的地质条件加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整个库区环境地质问题突出。重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层;三叠系须家河组的页岩夹煤层;巴东组泥灰岩、砂岩夹泥岩;二叠系炭质页岩夹煤层;志留系页岩等,抗蚀强度低,易风化,遇水易软化、泥化。不仅水力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重庆三峡库区东部地区地层岩性以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类地层为主,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不仅地表缺水,而且土层瘠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植被遭到破坏或因过度垦植,土层剥蚀,生态环境将遭受彻底破坏直至无法利用。 三、地形地貌特征 重庆市三峡库区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市,南起武隆县,北至开县,东西长约为600km,南北宽约80km,该地区地形大势为东高西低,西部多为低山丘陵地貌,往东逐渐变为低、中山地貌,并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库区北部以及东部边缘东北西南向为大巴山山地、巫山山地、大娄山山地等中低山地,海拔一般在1000~2500m之间;该线以北以西地区地貌以低

第一章三峡库区

第一章三峡库区 三峡工程建在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部位,渝东山地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坝区在三峡东部,西陵峡内的三斗坪、中堡岛河段。它与下游约40千米的葛洲坝工程,将万里自然长江分为三级四段。即大坝以下的调节、控制河段,两坝之间的人工湖段,大坝以上的人工湖段和自然河段,显著改变长江状态。特别影响大坝以上约660千米的人工湖段、库区水域,相应的行政辖区,自然区划,必须深入研究。 近代实验认识论,分析方法论,一分为二哲学的进步,推动部分科学迅速发展,不断细化,分支学科日益增多,加剧视野局限,认识片面,信息不对称。随着科学发展,各学科又互相交叉、渗透、融合、回归整体性、综合化,合二为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成为联系、沟通各学科的纽带和桥梁。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万物一体,相生相克,天人之分,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一元论、统一性、综合化十分类似,近于殊途同归。我们更应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昔日,宣传大禹治水以来四千多年的经验教训,强调疏导与围堵等工程治水的功过,轻视“随山刊木,以增五利”等生态治水的贡献。现在,必须结合全流域实际,师法自法、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才能避免顾此失彼,发挥整体、长期效益。1958年3月,《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文件指出,长江流域治理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应当是统一规划,全面发展,适当分工,分期进行。同时,需要正确解决以下七种关系,远景与近景,干流与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防洪、发电,灌溉与航运,水电与火电,发电与用电(即有销路)。这七种关系必须相互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和先后次序,进行具体安排。”回顾近50年的实践,对照当时确定的原则,颇值得总结反思,发扬光大。 按照区域地理学要求,探讨三峡库区、自然区划的水文循环,分析外来、本地、外去水系,认识长江流域、中游区段的水文循环,研究大气、地表、地下水系。即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开创现代科学治水的新时代,保卫祖国文化安全。 第一节长江流域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世界著名的巨川。它的流程、流域、水量、水能,物产之丰,航运之利,都占全国首位,也居全球前列。它是大自然的杰作,送给中华民族的珍贵礼物,也是中华民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及我国的应对措施探讨本文概述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摘要提出了我国应对金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若干建议和总结了引起气候变化的成因,的科学背景,对策。对策成因:气候变化关键词引言 0 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全这一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社会活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国际社会加快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公,世纪21动,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入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履行的步伐。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进如何认在这样一个新的政治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承担减限排的潜在压力,程的加快,识我国面临的形势,从而提出应对策略,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气候变化的现状 1 再次确认了全球气候变(2007)次评估报告4第(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称,目74.0年前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100年止,与2005化事实: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过万年中任何一段时期都高,1前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比过去月,全球地表温度更是打4~1年2007%。35万年中任何时候都高,比工业革命前高65去℃。因为人为加剧的温室效应,1年以来的所有记录,平均气温比往年上升了1880破了自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近年来,世界风暴、洪水和干旱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

异常的暴雨、降雪和严酷的热浪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频现。变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8"C.0~5.0势基本一致:一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0℃,增暖速率为每1.1年变暖尤其明显,地表气温年均升高50平均值,近℃,22.0年50突出体现在冬季增温、连续出现全国性暖冬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二是近而区域降水变化波动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都呈下降趋势,年来中国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华北大部分地区、西北东部和东北地毫米。9.2年减少10较大。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20---40年减少10区降水量平均每华南与西南地区降水明显其中华北地区最为明显;毫米,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50毫米。三是近60~20年增加10增加,平均每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面积扩大,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5.2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50加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四是近毫米,五是中国山地冰川海岸带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灾害更明显。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有加速趋势。中国科学家的预测结果表明,中国21快速退缩,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气候变化将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恢如不能有效应对,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经济发展也将受粮食安全等危机,人类健康、人类社会将面临水资源短缺、复的影响,年来的50次评

浅论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浅论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2005地理科学班赵树义 指导教师张军 [摘要]三峡库区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三峡大坝的兴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质、地貌环境脆弱的平衡状态。通过对三峡库区的研究,阐述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使三峡水库在对我国发挥防洪和经济等效益的同时,减少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三峡工程及其库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策;可持续发展 一、库区自然环境概况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包括宜昌、万县、涪陵、黔江4个地区所辖的5个市25个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夏热冬暖。本区地质构成复杂,主要由川东隆起褶皱带、大巴山褶皱带和川鄂湘黔褶皱带构成,属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区。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峰林立,河流深切,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中。库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年均温13~18.5℃,年降水1010~1385mm,且降水集中,4~10月份的降水量在宜昌等地占全年降水量的85%,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均日降水量不小于50mm的暴雨日数为2~3天,年均蒸发量为1300~1700mm。 据近期土壤普查资料,库区土地总面积84102.4km2,耕地1.256万km2,该区人口密度达220人/km2,土地被过度开发利用。由于本区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有2859种,且多属珍稀种属,天然植被受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仅少数陡坡沟谷中有少量存在。在低山丘陵、沿江河谷大量存在的是近几十年人工营造的以马尾松、柏木、杉木、栎类为主,中山以华山松、日本落叶松为主的人工群落。该区经济林植被十分发达,以柑桔、、甜柚、油桐、、茶叶、杜仲、黄蘖、厚朴、板栗、猕猴桃、五倍子等为主要林特产品。 二、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三峡库区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水土流失面积达5.1万km2,每年流失的泥沙总量达1.4亿吨,占长江上游泥沙的26%,目前虽然不比西北黄土高原严重,但潜在的石质化威胁则非常大。以水土流失严重的云阳县为例,全区土地面积3649km2,水土流失面积占67.4%,泥沙流失量209.10万吨/年。据观测,土层厚度15~20cm、坡度20°的坡耕地泥沙流失量165.9吨/年。三峡库区大于15°的坡耕地约占耕地面积的56.7%,其中,坡耕地中大部分无灌溉条件,库区泥沙主要来源于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三峡库区的主要产沙源。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三峡库区居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 1、土层瘠薄,地力衰退,土地生产力下降 紫色土坡耕地是库区水土流失的策源地,41.6%的泥沙来自坡耕地,土壤被水侵蚀后,侵蚀量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考点搜索】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即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三峡工程作为一个超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十分复杂。教材对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类说明。最后,教材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对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知识纲要 三防洪 峡三防治血吸虫病 工峡有利于中下游减轻洞庭湖淤积 程工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 对程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 生的淹没土地、耕地 态生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环态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 境环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 和境加重泥沙淤积 名效影响物种生存 胜应增加蚊虫孳生 古不可逆转的——补救或挽回 迹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影响较大的——有效控制 的影响较小的——有效防治 影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形成新景观响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文物古迹:迁建、保护、抢救 【学习策略】 1、知识准备:在课前通过查找报刊、书籍和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 名胜古迹的影响。 2、读图分析:通过读图了解钉螺、中华鲟、白鳍豚的生活习性,理解三峡工程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有利影响 (1)防洪: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

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血吸虫病: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钉螺“夏水冬陆”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3)减轻洞庭湖淤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间有所降低,减轻了长江洪水对洞庭湖湖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长江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5)调节局部气候: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三峡库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泊,从而调节了三峡地区的局部气候。 (6)减轻环境污染:三峡水电的使用,改善了华中、华东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减少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2、不利影响及措施 (1)淹没土地、耕地: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 (2)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水库蓄水改变了原有地应力的平衡,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4)加重泥沙淤积:水库蓄水,使库区水流速度变慢,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5)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6)影响物种生存:水库蓄水,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7)增加蚊虫孳生: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其所受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分为不可逆转的、影响较大的和影响较小的三种类型。

重庆旅游景点大全

主城区景点: 购物商圈:解放碑、三峡广场、观音桥步行街、杨家坪步行街、南坪步行街 观光休闲:朝天门广场、南滨路、洪崖洞、一棵树、洋人街、山城步道、中央半岛温泉、海棠晓月温泉、白市驿天赐温泉、北温泉、南温泉 历史古迹:重庆人民大礼堂、湖广会馆、磁器口古镇、通远门、巴曼子墓、龙骨坡200万年人类遗址 红色旅游: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曾家岩50号、重庆黄山抗战遗址博物馆、桂园、史迪威将军博物馆 文化艺术:三峡博物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坦克库艺术中心、重庆美术馆、画家村、国画院 寺庙道观:罗汉寺、华岩寺、老君洞道观、涂山寺 名人旧居:梁实秋雅舍、老舍故居、徐悲鸿旧居、三毛南山故居、施光南南山故居 自然风光:金刀峡、缙云山、南山植物园、歌乐山森林公园、铁山坪森林公园、鹅岭公园、广阳岛、重庆鳄鱼中心、佛影山漂流 远一点的:(一般要做3到6个小时的大巴) 武隆县:天生三桥、天女山、芙蓉洞、天坑 大足县:大足石刻 南川县:金佛山 合川市:钓鱼城

江津市:四面山(主要景点:大小洪海、望乡台瀑布、土地岩瀑布、水口寺瀑布、朝元观) 丰都县:丰都鬼城 土家族自治县:乌江画廊 网上意见: 建议游玩时间: 5天 最佳旅游时节: 最适合旅游季节:春季、秋季。 有俗语说重庆: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重庆就是中国日照时间最短的城市之一。重庆雨季集中在 夏秋两季,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秋末至初春多雾,因此重庆又有“雾都”的称号。 相对而言,重庆春季与秋季的温度比较适宜。此时可尽情游览周边自然风光。 推荐:大足石刻、四面山、金佛山、仙女山、缙云山、丰都、乌江画廊、统景风景区。 夏季虽炎热,但雾气相对其她季节较淡,此时观赏夜景就是个不错的主意。除夜景外,重庆的另外两张名片——火锅与美女,也分别处于最酣畅淋

沙坪坝三峡广场分析

随着人口增长、现代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景观环境 设计的内容有了更大范围的扩展。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从人类的心理 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沙坪坝三峡广场的建设正顺应了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因此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三峡广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沙坪坝三峡广场的背景和概况 沙坪坝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人口众多,人的需求 也是丰富多样的。1997年一2000年,沙坪坝区陆续建成霖色艺术广场、 双巷子商业步行街、名人雕塑广场和三峡景园广场,极大地改变了城市中心形象,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文化交流、商业休闲、娱乐健身的良好场所。 二、三峡广场的认知和感觉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对环境的认知也可以理解成从环境中得到信 息。人正是从环境的刺激中收集各种信息。而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正是作为接受这一刺激的感觉器官的窗口,由于接受器官向大脑传送刺激,使大脑产

生了判断、行为等。下面我们主要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评价。 1.视觉空间 视觉比其它器官都要发达,并于外界的大量信息有关。人从环境中 所接受到的信息大部分都要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来感受到。其中视觉可以得到听觉的千倍以上的信息。所看到的视觉空间才会具有方向稳定性和安全感。三峡广场的景观空间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人们提供了较多选择性,在视觉上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些体验,但是三峡广场水景区的公共空间的景观在设计时脱离了与周边建筑的很好的协调,使其很好的景观个体要素成为了人们视线的障碍。这就意味着人在广场范围内的移动和视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人们无法欣赏到空间的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视觉感官对人的视觉效果。 2.听觉空间 在人类的生活中,声音在各处都可以听到。因此在人类生活中声音 起着很大的作用。听觉起到视觉的辅助作用,也可以说听觉具有引起人们注意的重要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有益的,现在噪音引起的伤害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对象。它给人们带来了健康的影响,而且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种种压力。如何利用声音使其对人们有利,三峡广场是通过采用水景的手法来处理,内既引人了水体,给广场带来了活力,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亲水的地方,同时流水由于高度的限制声音也不大。在周末开放的喷泉和水幕电影也严格控制了时间。这一点上三峡广场做的较为成功。 3.嗅觉空间 嗅觉与视觉、听觉相比,从辨别其空间位置的能力来讲似乎不是很 高。只是嗅过气味时,人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难嗅的气味会给人带来感觉上的不厌恶感,它对肉体产生生理影响时,也十分强烈地影响到心情。 三、三峡广场空间属性对人行为的影响 人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这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出来,就是在人与环 境的关系方面人们是受到怎样影响。人类只有通过对环境的认知,才能从环境中获得指导行为的方法。如前所述,现在人工环境正在显著增长,因此,与以前大多数非人工环境的状况相比,有必要研究新的创造环境的方法。三峡广场内商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