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解读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解读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解读

1、增加了关于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和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的规定。这有利于鼓励制药行业研发新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2、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报酬有了明确规定。这使得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更好的动力去创新,并获得相应的回报。

3、完善了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例如,要求在申请专利时一并提交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以方便审查;将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作为授予专利权的基本条件等。

4、明确了职务发明创造的奖励报酬标准。这将激励科研人员更加积极地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总之,此次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申请主体。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只有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才能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强制许可请求,而在本次修改中,将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和个人的三种许可人身份统一为“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并明确规定:“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

个人”包括:有支付能力的购买者;利用该项专利进行生产、经营的独占被许可人;使用该项专利的普通被许可人等。

2、申请对象。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强制许可申请的对象仅限于“国内外的企业”。而本次修改将其扩大到“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使强制许可的适用范围更加宽泛。

3、申请程序。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强制许可的申请程序较为繁琐,需要经过审批、公告等环节,时间较长。而本次修改则简化了许多程序,如取消了审批环节,改为直接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同时缩短了公告期限,由原来的两个月改为十五天。

4、救济措施。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对于强制许可决定不服的,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本次修改增加了行政复议制度,允许当事人对强制许可决定不服时,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复议,再向人民法院起诉。总之,《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后的强制许可规范更加注重实际操作性和灵活性,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法律武器,专利法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最近,我国专利法迎来了第三次修改。本文将对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背景

为了更好地适应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形势,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我国政府在近年来对专利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这次修改在保持专利制度的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一些具体条款进行了修订和优化,以提升专利制度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主要内容

1、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

在这次修改中,专利法的保护范围得到了扩大。原有的专利法主要保护的是产品和方法,而这次修改则增加了对外观设计、植物新品种等创新成果的保护。这一修改将更好地保护创新者的权益,激发创新活力。

2、优化了专利审查和授权程序

在这次修改中,对专利审查和授权程序也进行了一些优化。例如,增加了预审制度,简化了授权程序,缩短了审查周期,提高了审查效率。这些改变将有助于提高专利申请的效率,降低申请成本,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3、强化了对专利权的保护

在这次修改中,对专利权的保护也得到了加强。例如,增加了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了赔偿机制,使得侵权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同时,也增加了对专利权人的救济措施,使得他们在受到侵权时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意义

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一步,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进步。通过扩大保护范围、优化审查程序和加强专利权保护,这次修改将为创新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有力的法律保障。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它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备受全球。通过此次修改,我国专利制度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最后,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此次修改不仅涉及专利法本身的修订,还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整体推进。通

过这次修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将更加完善、科学、全面。

结论

总的来说,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修改在保持了专利制度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具体条款进行了修订和优化,以提升专利制度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扩大保护范围、优化审查程序和加强专利权保护等措施,这次修改将为创新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有力的法律保障。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我们期待着专利法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第三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第四条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第六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七条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 第八条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第九条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 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第十条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解读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解读 1、增加了关于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和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的规定。这有利于鼓励制药行业研发新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2、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报酬有了明确规定。这使得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更好的动力去创新,并获得相应的回报。 3、完善了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例如,要求在申请专利时一并提交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以方便审查;将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作为授予专利权的基本条件等。 4、明确了职务发明创造的奖励报酬标准。这将激励科研人员更加积极地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总之,此次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申请主体。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只有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才能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强制许可请求,而在本次修改中,将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和个人的三种许可人身份统一为“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并明确规定:“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

个人”包括:有支付能力的购买者;利用该项专利进行生产、经营的独占被许可人;使用该项专利的普通被许可人等。 2、申请对象。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强制许可申请的对象仅限于“国内外的企业”。而本次修改将其扩大到“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使强制许可的适用范围更加宽泛。 3、申请程序。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强制许可的申请程序较为繁琐,需要经过审批、公告等环节,时间较长。而本次修改则简化了许多程序,如取消了审批环节,改为直接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同时缩短了公告期限,由原来的两个月改为十五天。 4、救济措施。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对于强制许可决定不服的,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本次修改增加了行政复议制度,允许当事人对强制许可决定不服时,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复议,再向人民法院起诉。总之,《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后的强制许可规范更加注重实际操作性和灵活性,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法律武器,专利法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最近,我国专利法迎来了第三次修改。本文将对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解读

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解读 2008年12月27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获得通过。修改后的专利法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主要从进一步明确专利内涵、完善专利保护、提高专利授权标准、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对现行专利法作了补充和完善。以下是有关此次修改的一些重要内容。 1、提高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及标准 此次专利法修订的一个重点内容是提高了专利权的授权标准,现行的专利法对新颖性进行判断的标准采用的是“相对新颖性(或混合新颖性)”,即构成现有技术的内容包括申请日前在国内外公开的出版物以及在国内以其它方式公开的行为,但并不包括申请日前在国外以其它方式公开的行为。修改后的专利法将现有技术明确定义为“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意即包括了申请日前在国外以其它方式公开的行为。这意味着判断新颖性的标准从“相对新颖性”提高到“绝对新颖性”,也使得中国专利法在新颖性的判断标准上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标准相一致。国外申请人应注意,根据新修改的专利法,在其本国的公开使用也会影响中国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另外,根据修改后的专利法,能破坏新颖性的抵触申请不再局限于他人提出的专利申请,而是也可包括本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换言之,同一申请人就同一发明创造先后提出两件专利申请,其在先申请也会破坏在后申请的新颖性。 2、向外国申请专利 现行专利法规定中国单位或个人如要将在国内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应当先申请中国专利。修改后的专利法取消了此要求,代之以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可以将其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但需先报经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保密审查。新规定同时适用于中国单位和外国公司。违反此项规定会造成在中国获得权利保护的权利的丧失。 3、加大对专利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修改后的专利法进一步加大了对专利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首先,修改后的专利法明确规定了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定赔偿金额,即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

专利第三十三条修改超范围解读

从专利法33条和26条4款的差异解读“修改超范围” 来源:隆天国际作者:冯志云时间:13-08-09 近年来,中国专利法第33条可谓是备受关注的“明星”法条,其在实践中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也致使不少国外律师和代理人难以理解。国外律师和代理人在遇到“修改超范围”审查意见时,其困惑往往会纠结在:我们的修改是完全能得到说明书支持的,为何还会被认为修改超出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此文旨在从33条“超范围”问题和26条4款“支持”问题的差异入手,并结合案例,剖析目前中国审判实践中33条的把握尺度,以期能“答疑解惑”。 专利法第33条及指南规定 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修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1]。 “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包括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文字记载的内容和根据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文字记载的内容以及说明书附图能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的内容”。 ?专利法第26条第4款及指南规定 ?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 ?权利要求书中的每一项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应当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说明书充分公开的内容中得到或概括得出的技术方案,并且不得超出说明书公开的范围。 ?如果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预测说明书给出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都具备相同的性能或用途,则应当允许申请人将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概括至覆盖其所有的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的方式。对于权利要求概括得是否恰当,审查员应当参照与之相关的现有技术判断。 33条和26条4款的异同比较 1. 立法本意 33条和26条第4款的立法本意都是“平衡申请人与公众的利益关系”,在这一点上二者是存在共性的。不同之处,33条侧重以“先申请原则”为基准,防止申请人通过修改获得不正当的权益,担当了黑脸包公的角色,以白纸黑字来捍卫“先申请原则”;26条第4款侧重防止申请人通过过度概括获得不正当的权利。 2. 适用时机和对象 33条是针对申请后发生修改的权利要求或说明书,而26条4款是针对申请时的原始权利要求和修改后不超范围的权利要求。一旦权利要求经过修改,则按审查指南的规定应先审查修改是否符合33条,然后才能审查26条4款。 3. 依据内容 33条是依据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然而,26条4款是依据原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允许在答辩的意见陈述中补充合理预测的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方式的内容。 解读专利局的审查实践 1.典型的审查逻辑 公开的范围=文字记载的内容+直接、毫无疑义确定的内容+合理预测的变型或替代例记载的范围=文字记载的内容+直接、毫无疑义确定的内容

2023年专利法专题讲座19(无效宣告请求审理程序)

专题十九无效宣告请求审理程序 《专利法》第45条规定:“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无效宣告程序是专利公告授权后依当事人请求而启动的、通常为双方当事人参加的程序。 在无效宣告程序中,除总则规定的原则外,专利复审委员会还应当遵循一事不再理原则、当事人处置原则和保密原则。 对已作出审查决定的无效宣告案件涉及的专利权,以同样的理由和证据再次提出无效宣告请求的,不予受理和审理。 ①请求人可以放弃全部或者部分无效宣告请求的范围、理由及证据。对于请求人放弃的无效宣告请求的范围、理由和证据,专利复审委员会通常不再审查; ②在无效宣告程序中,当事人有权自行与对方和解; ③在无效宣告程序中,专利权人针对请求人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主动缩小专利权保护范围且相应的修改文本已被专利复审委员会接受的,视为专利权人承认大于该保护范围的权利要求自始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并且承认请求人对该权利要求的无效宣告请求,从而免去请求人对宣告该权利要求无效这一主张的举证责任; ④在无效宣告程序中,专利权人声明放弃部分权利要求或者多项外观设计中的部分项的,视为专利权人承认该项权利要求或者外观设计自始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并且承认请求人对该项权利要求或者外观设计的无效宣告请求,从而免去请求人对宣告该项权利要求或者外观设计无效这一主张的举证责任。 ①在作出审查决定之前,合议组的成员不得私自将自己、其他合议组成员、负责审批的主任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对该案件的观点明示或者暗示给任何一方当事人; ②为了保证公正执法和保密,合议组成员原则上不得与一方当事人会晤。 ①客体是已授权专利 无效宣告请求的客体应当是已经公告授权的专利,包括已经终止或者放弃(自申请日起放弃的除外)的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不是针对已经公告授权的专利的,不予受理。 ②已经无效的不能再次无效

专利法第三版解读【职务发明创造、奖励报酬】

专利法第三版解读【职务发明创 造、奖励报酬】 第十六条【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的发明人和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 第十六条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应当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合理的报酬。 【解释】本条规定对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的发明人和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

本条的规定有两层含义:第一,在职务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不论发明创造是否已经实施,专利权人都应当对该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第二,职务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专利权人应当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这种报酬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从专利权人自己实施发明创造所获得的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作为报酬;另外一种情况是从专利权人转让或者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所收取的转让费或者使用费中提取一部分作为报酬。奖金和报酬的数额、标准及其计算方式,专利权人不依法给予奖励和报酬的处理等问题,在专利法实施条例中予以具体规定。

本条规定的是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或者报酬。这就是说,这种奖励是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本人的,不是给研究小组的。所谓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应当被认为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谓其他辅助工作,例如有撰拟文件、整理资料等。究竟谁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应当由申请人在申请专利时在请求书中写明。如果有人对申请文件所填写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不同意见,可以依法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

这几年各行各业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要求很多,科技成果在知识产权中往往作为无形资产处进行运作。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不仅是法律问题,还涉及经济学等方面的问题。从概念解析、关系梳理及法律法规解读等方面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一、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权及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关系密切,此次讲座我们以科技成果为线索展开。 下面首先对科技成果进行界定: (一)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以其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技术方案(新产品新工艺) 2.新设计 3.技术秘密 4.工艺图纸 工艺图纸不仅是技术方案的表达,它还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5.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现代社会,许多科技成果以软件形式表现。计算机软件除了用版权保护外,还可用专利和技术秘密予以保护。 6.论文 7.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可用专利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两种方式保护。 8.生物品种 其中的微生物用专利来保护,国际上有相关的布达佩斯条约。 其中的植物新品种,除采用单行法来保护外,他国还有用专利予以保护的。我国不给予专利保护,采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其中的动物新品种,有少数国家用专利保护,但大多数国家没有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我国也不用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而是将其放在濒危动物中予以保护。 9.科学发现 大家往往会因专利不保护科学发现而有这样的理解:知识产权不保护科学发现。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专利不保护科学发现不等于知识产权不保护科学发现。 此处,大家要思考下,科学发现与发明创造有什么关系?两者有何区别?为什么专利法不保护科学发现?科学发现强调的是原本在人类和自然界存在的客观事物,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才被发现。我们所学的数理化就是比较常见的科学发现。发明创造是人类用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负责人就《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负责人就《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问:请介绍一下专利司法解释起草的情况和背景。 答:自1985年以来,人民法院的专利审判工作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审判经验。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发布《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该司法解释在明确审判标准、配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专利审判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03年3月启动关于“专利侵权判定基准”的调研工作,形成了70条的专利司法解释草稿,并征求了有关法院、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的修改意见。后因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2003年司法解释稿的起草工作暂时停止。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决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及时出台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相关诉讼制度,成为人民法院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重要任务之一。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专利法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2003年司法解释稿的部分内容在这次专利法修改中被吸收。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工作要求,正确贯彻和准确实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精神,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妥善处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们于2009年1月恢复了专利法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并列入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度司法解释第一档立项计划。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组织成立了由部分高级人民法院参加的课题组,对审判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和新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于2009年3月完成初稿,后十易其稿,于2009年6月18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征求中央有关部门以及各高级法院的意见。专利法司法解释的起草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品研发协会以及美国、日本、欧洲专利局等提出了修改建议,通过互联网反馈的修改意见也多达200余条。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又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送审稿,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审议。 问:专利司法解释的起草遵循了什么基本思路? 答:为保证司法解释符合立法本意,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我们在起草过程中,注意贯彻以下指导原则:一是依法解释的原则。立足司法解释的功能定位,严格依照专利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进行解释,秉承立法精神,坚持立法本意,细化法律规定;二是利益平衡的原则。一方面,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切实保护创新成果和创新权益,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励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准确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充分尊重权利要

专利普法考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知识产权相关普法考卷 姓名: 单位: 一、填空题: 1、《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 )、( )和( )。 2、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重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 )。 3、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的,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 )。 4、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 )。 5、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在国内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物的,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 )办理。 6、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 )、( )和( )。 7、现有技术是指( )的技术。 8、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 )、( )及其摘要和( )等文件。 9、申请人可以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前随时撤回其( )。 10、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 )记载的范围。 11、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要求的, 自申请日起满( ),即行公布。 12、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三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 );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实质审查的,该申请即被视为( )。 二、请在下列多项选择中,选上您认为正确的一个或多个答案,将其对应的字母一一填在括号内。 1、世界知识产权日是每年() A、5月1日 B、4月26日 C、7月1日 2、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智力劳动成果依法取得的()权利,是一种()的资产,受()的保护。 A.专有、无形、国家法律;B.专用、有形、政府;C.垄断、无形、组织 3、、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和()两部分;工业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厂商名称权、地理标识权、商业秘密等权利。 A.专利、商标;B.工业产权、著作权;C.工业产权、专利权 4、为了保护(),鼓励(),推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A、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发明创造;发明创造的应用 B、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发明创造者;发明创造使用者 5. 我国专利法施行于()。A.1984年3月12日;B.1985年4月1日;C.1992年9月5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自()起实施。 A、2010年1月1日 B、2009年10月1日 C、2010年4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和()。A、工业品外观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设计;B、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8、()或者()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为专利权人。 A、在本职工作中、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发明人。 B、执行本单位的任务、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该单位。 9、()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A、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人、合同 B、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人、协议 10、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23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 法实施细则2023修订) 实施细则十七条第三款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内容如下: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羡差的说明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该名称应当与请求书中的名称一致。 说明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技术领域:写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有可能的,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 (三)发明内容: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对照现有技术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四)附图说明:说明书有附图的,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 (五)具体实施方式:详细写明申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必要时,举例说明;有附图的,对照附图。 发明或者实闹派猜用新型专利申请人应当按照前款规液型定的方式和顺序撰写说明书,并在说明书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除非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性质用其他方式或者顺序撰写能节约说明书的篇幅并使他人能够准确理解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说明书应当用词规范、语句清楚,并不得使用“如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类的引用语,也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

发明专利申请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核苷酸或者氨基酸序列的,说明书应当包括符合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的序列表。申请人应当将该序列表作为说明书的一个单独部分提交,并按照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规定提交该序列表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应当有表示要求保护的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的附图。 专利法实施细则 专利法实施细则最新2023如下: 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纤塌孝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三次《专利法》修改的8个方面一一对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的解读(一)

第三次《专利法》修改的8个方面一一对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的解读(一) 作者:暂无 来源:《华东科技》 2012年第12期 文:蒋通林 知识产权是企业保护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利器。为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 护意识,进一步增加企业对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的了解,本刊将对知识产权相关政策进行系列的 解读,供读者参考。 (蒋通林:高级工程师,30年专利工作经验,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上海市司法局认定的 知识产权侵权司法鉴定人)背景: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提出的要求。《专利法》于2008年进行了第三次修改。主要修改内容包含了八个方面: 一、增加了保护我国遗传资源的有关规定,以实现专利制度和保护遗传资源制度的衔接 第三次《专利法》修改后,增加了有关遗传资源的规定,目的出于落实专利制度中《生物 多样性公约》(简称CBD)。CBD规定了关于遗传资源的三项基本原则,而在三项基本原则中居核心地位的是国家主权原则。 C BD的国家主权原则涉及专利制度,这种关联体现在有人非法获取一个国家的遗传资源, 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做出发明创造,进而在该国提出专利申请,并获得专利权。 为了落实C B D三项基本原则,各国的做法有所不同。我国采取的办法是将“不授予专利权”条款加到第五条“违反社会公德和妨害公众利益的发明创造”之中。因此,对于这种情况,规定了第五条第二款,即不授予专利权。 二、进一步明确了将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申请的保密要求 第三次修改后,《专利法》第二十条的不同之处在于:(1)删除了向国外申请专利必须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的专利代理机构的规定。(2)将主题范围由“中国单位或者个人”改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修改后,只要申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是在中国完成的,国外企业或个 人也受此款约束。(3)将修改前的“先向国务院专利部门申请专利,并遵守第四条规定”改为“事先报经国务院专利部门进行保密审查。”修改后的保密审查对象因外观设计不可能涉及国 家利益,所以仅包括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4)增加第四款,明确未经保密审查向外申请专利的法律责任,即在中国再申请专利,不授予专利权。 三、将过去采用的“ 相对新颖性”改为“绝对新颖性”,提高了授予专利权的标准 相关规定修改后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扩大了现有技术的范围,规定在申请日之前于国内 外为公众可知的所有技术均等于现有技术,将在国外以非出版物形式公开的技术纳入现有技术 的范畴,从而提高了新颖性的标准。这种标准称之为“绝对新颖性”。 修改后的现有技术发范畴则又不仅包括出版物的公开,也包括以其他方式的公开,比如: 使用公开、销售公开、宣示公开、口头公开等。

解读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中的相关规定

No matter when you star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give up lightly after you star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 眉可删) 解读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中的相关规定 根据现行专利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将其在…… 引子 根据现行专利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将其在国内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专利。这个规定可以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国单位或者个人”的义务条款,而且,如果违反这一条款,专利法并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如果利用专利法第6条与第8 条关于职务发明与权利可以事先合同约定的规定,很可能导致对现行专利法第二十条的“合法规避”。对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其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第三次修改研究课题指南》中,将外商在华研发成果专利申请问题列为课题之一,表明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第三次修改中[1],必定会修改相关条款。 外商在华研发成果专利申请问题,不仅涉及到专利法本身,还涉

及到如何理解专利法与其他法律的协调。本文通过解读专利法第三次修改送审稿的相关规定,试图找出现行专利法与修改送审稿规定的差别,分析新规定是否完全解决了外商在华研发成果专利申请问题。由于是基于尚未正式公布的《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故本文的观点仅限于在小范围内讨论,最终还要视第三次修改并公布实施的新专利法而定。 一、有关《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涉及外商在华研发成果专利申请问题的规定 涉及外商在华研发成果专利申请问题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修改稿中的第四条与第七十六条。具体规定如下: 第四条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将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批准。

2023版专利审查指南修改内容对照

2023版专利审查指南修改内容对照 2023版《专利审查指南》修改内容对照如下: 1. 取消了关于审查意见通知书“通知书中未写明申请号及发明创造的名称”的修改要求,以适应审查实践中通知书撰写形式的变更。 2. 细化了对于申请人答复审查意见时限届满日期的计算方式,明确了答复期限届满日为指定答复期限的最后一日,并列明了计算中的具体情形。 3. 修改了关于发明专利初步审查程序中关于申请文件的形式审查、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和复审请求的形式审查的内容,将其整合为“初步审查程序”一章。 4. 修改了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过程中驳回程序的内容,将其单独设为一章,并细化了驳回决定理由。 5. 修改了关于专利权评价报告的内容,将其修改为“专利权评价报告的审查”,并相应调整了相关内容。 6. 修改了关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相同和近似的判断标准,使其与现行相关规定保持一致。 7. 修改了关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审查内容,删除了关于缺少必要技术内容、不属于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的判断。 8. 修改了关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驳回理由的表述,使其与现行相关规定保持一致。

9. 修改了关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单一性审查判断标准和相关内容,增加了关于分案申请时的单一性审查等内容。 10. 修改了关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审 查判断标准和相关内容,增加了关于权利要求书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 第3款等规定的审查内容。 11. 修改了关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说明书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审查判 断标准和相关内容,增加了关于说明书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等规定的审查内容。 12. 修改了关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要求的审查判断标准和相 关内容,增加了关于优先权要求不符合《专利法》第29条等规定的审查内容。 13. 修改了关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单一性审查判断标准和相关内容,增加 了关于分案申请时的单一性审查等内容。 14. 删除了关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审查判断标准和相关内容。 15. 修改了关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优先权的审查判断标准和相关内容,增加 了关于优先权要求不符合《专利法》第29条等规定的审查内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2023版《专利审查指南》原文获取全面信息,也可以查阅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发布的相关解读文章。

新专利法修改亮点及解读

新专利法修改亮点及解读 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专利法的决定》。新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修改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强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力度、增加不丧失新颖性的适用情形、进一步保护职务发明人的权益、新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加大专利侵权的赔偿力度、新增药品专利特殊保护规定等几个方面。新法势必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那么就请和大成律师一起看看新法的具体亮点和调整吧。 一 加强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力度 近年来,在食品、酒业、饮料、肥料、汽车等行业,商品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故新法加强了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力度; 1.将产品局部的设计及调整也纳入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客体,扩大了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范围,有利于对局部改进的外观设计进行保护; 2.之前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为十年,很多产品的外观设计使用年限而言十年是不够的,将由之前的保护期限十年增加到十五年,更有利于保护企业多年经营维护的产品外观设计,打击侵犯外包装等侵权行为; 3.在之前的《专利法》中,仅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有国内优先权,现在增加外观设计专利的国内优先权,有利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人; 二 结合本次疫情抗疫药品、器械等在专利申请前投入市场的紧迫性,为不因专利申请前公开导致破坏其新颖性,而通不过专利授权,增加不丧失新颖性的适用情形: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为公共利益目的首次公开的,不丧失新颖性(详见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 三

进一步保护职务发明专利发明人的权益鼓励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单位所有,现实中职务发明专利发明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容易挫伤发明人的积极性,新法中进一步保护职务发明人的权益,鼓励发明创造,给国企和事业单位奖励发明人以明确法律依据: 1.单位可以依法将发明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约定为单位与发明人共有或发明人单独所有:第六条第1款“......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 2.进一步明确了单位可以给职务发明专利发明人产权激励奖励方式:第十五条第二款:“......国家鼓励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实行产权激励,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使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合理分享创新收益。” 四 新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 这些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很快,两项指标都为世界第一。但很多专利授权后,并没有被实施转化为生产力,尤其是广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技术,这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新法新增专利开发许可制度,专利权人可以通过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书面声明方式,向社会公众开发专利许可权: 第五十条:“专利权人自愿以书面方式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声明愿意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并明确许可使用费支付方式、标准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实行开放许可。就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提出开放许可声明的,应当提供专利权评价报告。 专利权人撤回开放许可声明的,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并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开放许可声明被公告撤回的,不影响在先给予的开放许可的效力。” 第五十一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意愿实施开放许可的专利的,以书面方式通知专利权人,并依照公告的许可使用费支付方式、标准支付许可使用费后,即获得专利实施许可。 开放许可实施期间,对专利权人缴纳专利年费相应给予减免。

2023年新修订的专利法解读

2023年新修订的专利法解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愈发重要。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对于促进创新、保护发明者的权益、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新修订的专利法,对于专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2023年新修订的专利法进行解读,分析其主要内容和对专利制度的影响。 一、主要内容 1. 专利适用范围的拓展 2023年新修订的专利法将更加注重对于数字经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专利保护。在新修订的专利法中,对于软件、商业方法等领域的专利保护将得到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以满足新经济形态下的专利权保护需求。 2. 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延长 新修订的专利法将专利保护期限延长至20年,并对于某些特殊领域的专利保护期进行灵活调整。这一举措将有利于鼓励更多的发明者积极申请专利,并保护其对于发明的长期权益。 3. 专利申请流程的简化

为了加快专利申请的审查周期,新修订的专利法将进一步简化专利申请流程,加强对于专利审查的质量管控,并提高对于专利权的有效保护和运用。 4. 强化专利权的保护力度 新修订的专利法将加强对于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专利权的保护力度,保障发明者的合法权益,减少专利侵权行为的发生。 二、对专利制度的影响 1. 促进科技创新 通过加强对于数字经济、互联网等前沿领域的专利保护,新修订的专利法将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2. 提高国际竞争力 新修订的专利法将更好地保护国内外发明者的专利权益,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和开拓国际合作。 3. 保护知识产权 新修订的专利法将加强对于专利权的保护力度,有利于减少专利侵权行为,维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力。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逐条说明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对《专利法》共作了36处修改。下面对这36处修改逐一进行说明。 一、关于第一条 本条明确了《专利法》的立法宗旨。 2000年第二次修改《专利法》,将本条的规定改为:"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至今已有8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国对知识产权制度本质特点和运行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社会;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必须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这对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专利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法》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应当将其提升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基于上述认识,本次《专利法》修改将本条规定修改为:"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主要建议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主要建议 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是中国最高的知识产权行政机关, 负责制定和交付知识产权政策,同时也是知识产权的行政审批机构。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和互联网时代,专利法仍然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法律工具。因此,SIPO最近对于专利法第 三次修改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全球化知识产权需求,并为国内的企业和创新者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一、加强专利权保护 在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专利权是重要的创新保护机制之一。但是,国内违法侵犯专利权和假冒专利的案件依然存在,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创新困难等问题。因此,SIPO建 议在第三次修订中加强专利权的保护,以保障创新者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权利。 其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完善专利商标权的诉讼程序和相应法律支撑、增加侵权的民事赔偿金额、加强对专利申请人和专利代理人行为的监管和管理等。这些措施将能够有效地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从而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推进技术转移和推广 除了保护专利权之外,增加技术转移和推广也是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重要建议之一。技术转移作为知识产权系统的基础,对于企业和创新者的创新活力也非常重要。SIPO建议在第三次

修订中,通过完善专利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加大技术转移和推广的培训力度、优化专利授权和强制许可机制等方式,来推动技术转移和推广工作。 同时,SIPO还提议针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特定领域,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和创新产业重点领域的专利开发等工作,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专利技术的转移和推广,助力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专利授权机制 专利授权机制作为专利最基本的创新保护机制之一,其设计和实施的成效对于增加市场竞争力和激发创新活力也非常关键。SIPO建议在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中,完善专利授权机制,达到更好的保护和激励创新者的效果。 具体建议包括优化授权程序,增加授权速度等。在支持专利广告和战略法等方面,加大对特定领域的专利申请和审查力度,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互联网创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四、完善专利代理人行业监管 作为专利申请和授权过程中的重要代理人,专利代理人的行业管理和监管也是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重要建议之一。SIPO建议加强专利代理人的岗位资格管理和监管,提高代理行业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达到更好的专利服务和保护的效果。 SIPO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增加专业代理人执业注册信息的公示,加强对代理人执业和行为的管理和监督等。这

2020年《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修改解读

2020年《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修改解读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 •【公布日期】2020.01.21 •【分类】法规、规章解读 正文 2020年《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修改解读新修改的《专利审查指南》(下称《指南》)定于2020年2月1日起施行。为更好地引导专利申请和审查实践,现对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一、修改背景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回应创新主体对进一步明确涉及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领域专利申请审查规则的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了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专题研究,在梳理问题和总结审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启动了《指南》修改工作。此次修改细化了相关领域专利申请的审查规则、澄清了审查实践中很多疑难问题,力图实现进一步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效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 二、修改过程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8月正式启动了《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的完善性修改工作,形成《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并于2019年11月12日至12月1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意见后,经整理、归纳、分析和论证,采纳了合理意见,并据此对草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草案(送审稿)》。2019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修改〈专利审查指南〉的决定》经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2月31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三四三号公告发布。新修改的《指南》将于2020年2月1日起施行。 三、修改内容 《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新增第6节,“包含算法特征或商业规则和方法特征的发明专利申请审查相关规定”;下设6.1、6.2和6.3小节,分别为“审查基准”、“审查示例”以及“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撰写”。本次修改结合具体示例,对此类申请的授权客体、新颖性和创造性、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撰写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审查基准(第6.1节) 在6.1节“审查基准”部分确立了审查的一般原则。 1.强调对权利要求的整体考虑原则 涉及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的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中往往包含算法、商业规则和方法等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特征。本次修改明确了在审查中,不应当简单割裂技术特征与算法特征或商业规则和方法特征,而应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