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2: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2: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2: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2: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锁定目标找准方向

识记: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各自的含义;

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

运用: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自我构建快乐无限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页第1、2自然段,思考回答:

(1)世界观的含义

(2)哲学的含义

(3)思考: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既然人人都有世界观,那么是否人人都是哲学家呢?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页第1自然段,思考回答:

(1)方法论的含义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结合P8中间虚框和专家点评“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体会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

2、课本P9两个虚框体会一个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合作探究携手共进

1、在我们去西藏旅游的路上,会看到很多善男信女上山朝拜。甚至有七十多岁的老头老太太。是什么原因使这些人们这么虔诚?

支配他们行为的是潜藏在这些人心中的一个对人与世界的看法,因为在她的心目中,“神”支配着她一家人的命运。命运乃由上天、神灵主宰,这是他们的世界观。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呢?

2、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句古话在当代社会似乎也能加以“应验”:6月6日——就在2012年高考前一天,平常清静的寺院却迎来了一拨接一拨的“小香客”:许下心愿,预祝自己高考“顺利”。但更多的同学在教室里认真复习积极迎考。你赞同哪些人的做法?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第二节

2.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需求) 1、需求法则(同一商品):价格上涨,需求下降,购 买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购买增加。(函数 图像) 拓展:价格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增加或 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2、需求弹性:不同商品对价格反映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的影 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函数 图像) 拓展: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或者上涨幅度过大, 会直接影响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国家需要通 过宏观调控(补贴)来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 平。 3、需求相关论: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 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1)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含义 (2)影响: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 求量的影响。(函数图像)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供给) 1、调节产量(价格、利润、供求、生产) 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生产缩小←获利减少←价格下降 拓展:价格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是和利润、收入、以及风险、紧密联系的。同时隐形因素是市场竞争。(函数图像:供给曲线)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1)可以相互替代的生产要素,商品生产者在生产时,或增加价格低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减少价格高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参考互为替代品的函数图像)(2)促进生产要素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流动,调节生产要素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 3、促进市场竞争,促使生产者重视科技研 发,科学管理,降低成本,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拓展: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竞争是市场机制的灵魂。价格变动影响的实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引导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合理流

第一课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导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课第一框国家是什么导学案 【课标内容】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国体是形式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学习任务】 1了解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类型 2.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说明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难点:国家的含义、民主的阶级性、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的区别 【知识梳理】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是一种是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的产物与表现 (2)国家的性质: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2.国家的历史类型

二、国体与政体 1含义: (1)国体,即,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即国家政权的,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2.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2.)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国体。(反作用) 3.影响政体的因素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上的不断变化。 (2)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社会习惯、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4.现代国家政体的主要形式 (1)代议制的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的制度。 (2)决定因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 地所有国家事务。 (3)意义:代议制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 二、民主与专政 1.国家职能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职能(即专政),国家同时还有职能。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辨证统一的)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是服务于的。专政是指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②适用范围不同:民主只适用于,专政只适用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全课概述 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五课内容总结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企业的经营者 知识点总结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3.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4.公司: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5.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6.有限责任公司: (1)50个以下股东; (2)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 (3)无须向社会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4)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5)股东表决按出资比例; (6)组织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7.股份有限公司: (1)发起人:2人以上200人以下; (2)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

(3)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4)股份可以依法转让; (5)股东表决权一股一票原则; (6)组织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8.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2.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4.企业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 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5.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3.1 《伟大的改革开放》导学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学案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1.改革开放的进程。 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改革开放的意义。 【学科素养】: 1.政治认同:改革开放是党的重大决策。 2.科学精神:改革开放的意义。 3.公共参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改革开放40 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检、导】 (一)新知探学(课前预习:结合课本P31-P35,独立完成相关的填空或问题)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一)序幕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课本P31) 1、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1】的重大决策。 3、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2】,开启了【3】和【4】新时期。 (二)突破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5】率先取得突破,【6】得以推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9】进行部署。 3、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10】,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4、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11】进行了部署。 (五)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1、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12】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3】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想一想】: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提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意义:(课本P34) (1)改变了面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迎来了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14】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15】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16】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课本P34 探究与分享) (1)表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等。 主义的【17】,是决定当代【18】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19】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20】,

高二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导学案

高二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导学案 课题:1.1体味文化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的内涵 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知识链接】 1、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有了世界观,也就会产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提纲) 1、什么是文化?它包括哪两个方面?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____、____、____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____。 2、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1)文化是 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分析:(1)结合典型事例,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2)收集具体材料,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能力目标: 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纲领的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学习重难点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三、知识准备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素质和________________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

(新教材)2019-2020新课程同步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新学案课后层级训练:(十八) 法治社会

课后层级训练(十八)法治社会 1.近来,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针对网络上一些民众对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该文的主旨强调() A.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 B.公民应珍惜和正确对待最基本政治权利 C.要充分发挥新闻监督这一有效手段作用 D.应适当削弱公民对司法机关监督的权利 解析:选A材料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A项符合题意;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B 项与材料无关;C项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削弱公民对司法机关监督的权利”这一说法错误。 2.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我国制定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然而,十余年来非法捕猎珍稀动物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启示我们() A.人类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不得伤害自然界的任何动物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行为都应承担刑事责任 C.依法治国就是国家制定法律,每个公民遵守法律 D.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养 解析:选D A项说法错误;一般违法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是不承担刑事责任的,B项错误;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C项错误,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区广泛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 ③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④司法体制和维护权益机制不断完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材料关键信息是“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①②③符合活动的意义;司法体制和维护权益机制不是依靠该活动解决的,④与题意不符。 4.焦作“网上法院”作为全省首家“网上法院”正式上线运行,来自全省法院的法官代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共同见证了焦作“网上法院”的网上开庭、智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优质教案+导学案课时合集(含预习案习题及答案)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教材分析 本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重点突破三个内容:一是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二是正确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三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本框包括以下三个目。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生活对我们的影响;二是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撑;文化生产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 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特点,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所坚持的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 (2)认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 (3)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讨论、探究、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社会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喜”与“忧”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追求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影响的意识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 通过《文化生活》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文化、学习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了解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现在的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独立性强,他们关注社会,对流行文化的感受力越来越强烈。同时,他们对良莠不齐的流行文化缺乏分辨能力,对传统的主旋律作品

9.4 全民守法-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三导学案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4 全民守法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原因、要求。 2、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原因、要求。 教学难点: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探究、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讨论、情景导入 【课前预习】 1、全民守法的内涵是什么? 2、全民守法的原因是什么? 3、全民守法的要求有哪些? 4、如何推进全员守法(措施)? 【合作探究】

到超市购物微信扫码结算后发现活动商品仍然是原价,没有优惠2元,协商无果后,张先生诉至北京通州法院,要求商家赔偿500元。2019年9月3日,通州法院通报审结此案,法院认为商家构成价格欺诈,判决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据介绍,2018年12月12日,张先生到超市购物,发现店内啤酒有优惠促销活动:买立减2元。但张先生付完款还未走出超市大门时,通过小票上啤酒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享受优惠价。 试对本案各方行为作出评价。 【当堂检测】 1.面对某市政府启动的“植树增绿行动”,市民潘某决定“收声做事”,一是实地调研了解种树决策的合理性及其缺陷,二是给政府有关部门打电话询问情况并表达态度。潘某的“做事”启示我们( ) A.要充分利用舆论监督这一最有效的监督方式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C.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D.要参与民主管理,不因人微言轻而放弃监督权 2.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人越来越方便快捷地参与政治生活。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 A.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 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所谓“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晒客族”的一个口号是“没有不能晒的,只有不想晒的”。这种观点( ) A.是正确的,因为网络是一片无拘无束的天空 B.是正确的,因为公民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 C.是错误的,因为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D.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自由是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 4. 中国网民规模世界第一,用户账号数量巨大,账号乱象日益突出。有的假冒党政机关误导公众,有的假冒媒体发布虚假新闻,有的冒用他人身份侵害个人合法权益……这些乱象污染网络生态,侵害公众利益,已成为社会公害。针对这一现象,作为网民应该( ) A.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网络秩序 B.行使公民权利,充分表达意愿

高一政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一政治导学案 1.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使用说明】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2-15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自主学习并熟记基础知识,总结规律2.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规范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和当堂检测,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完善落实好导学案。 【学习目标】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2、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3、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难点】如何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自主学习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及根本分歧是什么?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理解各种形态的常见观点及各种观点的正确性与弊端: 3、哲学发展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和()的对立。 你的疑惑:(记下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你的思考,以备讨论、点评、点播时解决) 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总结并形成文字答案,为展示交流做准备) 1、交流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区分以下观点属于哪类哲学观点:(1)、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2)、天地之变,阴阳之化————————()(3)、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4)、气者、理之依也——————--————()

(5)、存在就是被感知————————————() (6)、物是观念的集合————————————()(7)、理生万物——————————————()(8)、心外无物————————————————() (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3、教科书P12 你同意上述材料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4、教科书P13上 (1)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吗? (2)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但从中引出了错误的结论,为什么?5、教科书P13下 (1)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2)你认为理和天地万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三、总结巩固深化提高 1、理解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原理 2、仍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 3、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四、自主检测体验成功 选择题(必做题) 1. (2020年山东烟台模拟)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埃及金字塔上的这段铭文从哲学上看是属于………………()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三51意识的本质导学案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识记意识的本质。(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3)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反映的事例,分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人与动物心理的形成区别,分析说明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自己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意识的本质的学习,理解人的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感悟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学法指导】1、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自主学习】 一、知识图表 二、基础梳理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______ _____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 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的产物,_________的产物。意识不仅是_____ ________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____________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_____ __________,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_______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_____ _______。不管是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都是人脑对_____________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_________的主观映象。离开了_________,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_________ ____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______________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______________的主观映象。因此,物质是_________的,意识是_________的,_________决定_________。 三、问题导学 1. 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2.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 1.意识的含义: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与物质: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人教版重点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 2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个思考题。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 3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5课《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设计

第5课《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设计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2、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能力目标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2、使学生深切认识,诚实劳动、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教学方法本框教学应注意加强事例论证,可选用最新的相关经济报道、引用鲜活的数据证明教学内容。生动的事例会吸引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引入课堂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引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帮助学生认识怎样做才是新时代需要的劳动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上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去创办公司以及如何去经营好公司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当然,不论企业的发展,还是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因此,我们这节课就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 (二)进行新课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和就业(1)劳动光荣

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 篇一:2019—2019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知识目标 1、记忆: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运用:知道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 态度和应遵循的原则 二、知识梳理 一、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地位: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_________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_的集中展 示,也是_________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1)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_________。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 ________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________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

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提醒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 式收录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进行专门保护。 (2)世界遗产分为三类: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提醒不能将世界文化遗产混同于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 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_________、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_________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 发展的不同_________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是世界的。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________和政治的、________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______,即文化是民族的。 (3)关系:文化是________,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_________,各民 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提醒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必修3导学案: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2课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记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2)能够明确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地位,及具体要求。 (3)能够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实例,分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通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方面的成就,明确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3)通过参加当地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敢于同不文明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2)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本节的重点内容:(1)怎样建设精神文明;(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2.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层次性。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学生在学习时要提高自主探究和归纳概括能力,能熟练提取并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点。 一、培育“四有”公民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①。 2.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②、③、④、 ⑤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⑥素质和⑦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⑧的教育。教育是⑨和⑩ 的基石。要坚持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学习目标】 1、了解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1、理解并识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明确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形式;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 3、理解文化的力量。 【自主学习】 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特色: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所创造、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 的产物;(2)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接受而逐步培养出来的;(3)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之中。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理论、、信仰、、教育、、文学、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实质: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 3.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能够在人们世界、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力量,对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一定的由一定的、 所决定,又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的、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一)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表现在:①在经济发展中,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____、培养各种____、提高劳动者___对推动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要。③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____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在: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最突出的是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____的斗争,已经成为当代国际____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和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 2、如何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必须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不竭的和强大的。 【重难点探究】 1、故宫娃娃、文物饼干,宫门箱包,近年来,国家博物馆立足馆藏文物,开发了文创产品两千多款,成为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观众不仅可以把国宝文化带回家,更能在使用中了解国宝文化。这说明 ( ) 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9.2 严格执法 导学案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二框严格执法导学案 (1)了解严格执法的内涵。 (2)理解严格执法的意义。 (3)理解严格执法的要求。 1.教学重点:理解严格执法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严格执法的要求。 (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 一.严格执法的内涵 1.严格执法,就是①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在法律实施体系中,②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2.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③的权威和尊严。如果有了法律而不严格执法,法律就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④必须带头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 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⑤。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⑥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 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⑦。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⑧、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 二.推进严格执法 全面履行①。行政机关要坚持②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坚持③执法。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④,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⑤。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

坚持⑥执法。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⑦。 坚持⑧执法。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⑨最大化。 自主探究一: 材料一: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人民群众对政府严格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法学家耶林所言:“世上不法之事,莫过于执法之人自己破坏法律。法律的看守人变成法律的杀人犯,犹如医生毒死病人,监护人绞杀被监护人。”政府的执法行为和执法效果事关政府的公共形象,更关乎整个社会法治意识的培育与养成。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政府的执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和影响着社会的法治水平。 材料二:疫情期间,河南公安机关以涉疫涉企、扰乱市场秩序、涉野生动物、干扰扶贫和坑农害农等为重点,严厉打击15类违法犯罪,共侦办各类涉疫案件6757起,其中,侦破涉疫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29起、制售假劣口罩等防护物资案件201起,坚决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探究任务] 1. 严格执法的内涵是什么? 2. 严格执法的意义是什么? 自主探究二: 材料一:2020年3月12日上午,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分管法制宣传工作的大队相关领导督导检查路面各执勤中队规范执法、警容严整、执法装备、正式干警带队情况,以及疫情期间民警执法安全等问题,并结合疫情期间酒驾查处执法注意事项,农用车违法载人、摩托车戴安全头盔等专项整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1.1学案及答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性,知道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不同特色。 2、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3、明确文化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理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4、了解文化的各种形式,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的普遍性:(1)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 (2)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 2.文化现象的特殊性:(1)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 (2)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等具有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语言和等的部分。 注1:文化现象区别于经济和政治现象。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有了才有文化,文化是的产物。 注2:文化现象区别于纯自然现象。 (2)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的,而是通过对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接受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和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和文化。 (3)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理论、、信仰、、教育、、文学、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的文化、、学习、积累的过程,

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文化的实质) (2)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世界、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和的历史中。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C )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汶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2.文化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B ) A.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为文化只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D.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 3.《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 (D ) A.文化是对神的描绘 B.文化是神的恩赐 C.文化是精神的产物D.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4.下列属于文化形式的有 ( B ) ①思想②理论③信仰④法律⑤文学⑥政治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 5.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属于文化中的 ( D ) 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③自然科学和技术④语言和文字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