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海潮》预习导学案

《望海潮》预习导学案

《望海潮》预习导学案
《望海潮》预习导学案

《望海潮》预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词的音律美和语言美,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词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掌握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导入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2、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5)风格比较:

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

婉约派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3、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 —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

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时期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4、写作背景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南宋罗打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5、诵读全词,整体感知,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都(dū)会参差(cēn cī)堤(dī)沙天堑(qiàn)珠玑(jī)罗绮(q ǐ) 豪奢(shē)叠巘(yǎn)羌(qiāng)管菱(líng)歌嬉嬉(xī)钓叟(sǒu)千骑(jì)乘(chéng) 醉箫鼓(xiāo)

二、深入学习

1、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望海潮》一词作者上下两阕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和美丽的?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句中那两个字写得好?意境有什么不同?

3、该词运用点染的表现手法,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提示】点染手法:“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4、这首词,抒发了柳永怎样的感情?

《望海潮》预习导学案答案

1、明确:上阕,“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繁华”从历史角度概括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概括)后面“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分析)

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概括)“重湖叠巘清嘉”写出杭州湖山胜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出西湖四季皆美,人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分析)

2、明确:“绕”和“卷”字写得好。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这是对钱塘江的特写。(概括)“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动静结合,云遮雾罩,恬静优美。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摧的气势。城外,烟云绿树环绕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涛如霜如雪,钱塘天险无边无涯。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写杭州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分析)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情感)

3、明确:(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分)——染。

(2)重湖叠巘清嘉(总)——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染。

4、明确:作者仅用了寥寥数笔就将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荡,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表达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表达作者对两浙转运使孙河的奉承。由此可看出,少年柳永对入世的殷切,对生活的热爱。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东南形胜[1],三吴[2]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3]翠暮,参差[4]十万人家。云树[5]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6]无涯。市列珠玑[7],户盈[8]罗绮竞豪奢。重湖[9]叠巘[10]清嘉[11],有三秋桂子[12],十里荷花。羌管[13]弄晴,菱歌泛夜[14],嬉嬉[15]钓叟莲娃[16]。千骑[17]拥高牙[18],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19]。异日[20]图将好景[21],归向凤池夸[22]。 【注释】 [1]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2]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风帘:挡风作的帘子。 [4]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5]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6]天堑: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7]珠玑:珍宝。 [8]盈:充满,言其多。 [9]重湖:西湖有里湖外湖之分,故称重湖。 [10]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11]清嘉:清秀美丽。 [12]三秋桂子:杭州灵隐寺一带多桂树,传说此地桂花为为月中仙桂落籽而生。 [13]羌管:羌笛,这里泛指乐器。 [14]菱歌泛夜:采菱女夜间在江上放歌。 [15]嬉嬉:游乐貌。 [16]莲娃:采莲女。 [17]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18]高牙:军前的大旗。这里指高级官员的仪仗。 [19]烟霞:山水美景。[20]异日:他日。 [21]图:描绘。 [22]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目标确立 《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品,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主要通过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通过学习了解: 1、柳词的几个基本特点 2、本词在写景,状物上的特点与手法 3、学习本词中的白描和铺叙手法 ※重点提示 《望海潮》一词景物描写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做到了写景抒情相得益彰。全词以点带面,描绘了钱塘江和西湖的别致风光,并以此为背景,渲染出杭州的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相关的知识。 2、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3、把握其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 4、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表现手法。 重难点: 1、疏通词面 2、品味意境与情感 3、手法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读、记,讲析)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 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5、风格比较 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多写个人遭 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

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 “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 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 轼、辛弃疾、岳飞等; 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 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赤壁怀古》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望海潮意境意象分析(1)

作者情感:主要描写了杭州的秀丽山川和钱塘的壮丽景象,表达对繁华盛世和统治阶级的赞扬。 赏析: 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

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用

《望海潮》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 2、限时完成,规认真。时间:30分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②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①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②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有《乐章诗》,收词近200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文学常识 关于宋词 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的定义——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容;词牌是一首词

高中古诗文欣赏之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

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

唐诗宋词朗诵解说词

唐诗宋词朗诵解说词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纵横的杜甫;这一边有听一曲琵琶泪洒青衫的白居易,那一边有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范中淹;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沙场秋点兵;柳永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则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

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捧出这部宝典,我们能感觉到它的份量:刻写历史,它刀刀见血,鞭笞黑暗,它字字带泪,思索人生,它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含英咀华,我们也能体味到它的博大: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是千里茑啼的锦绣江山卷,也是宫庭王朝的血雨腥风图;它的大漠孤烟,它的塞外鼓角,它的新坟旧鬼,它的金风玉露,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界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今天晚上,在这个古来圣贤千百次吟咏过的新年之夜,让我们共同举起唐宋名篇这樽美酒,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到九重,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开启一次美的旅程。 《琵琶行》唐白居易 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清脆美妙,白居易的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一、自我检测 2、词的分类 3、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 参差 ..()罗绮.()重.()湖叠..()堤.()沙天堑. ( ) 珠玑 巘.( ) 羌.管 ( ) 钓叟. ( ) 千骑.()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东南形胜 .. 画桥 ..无涯 ..天堑 重湖叠巘清嘉 .. 异日图.将.好景 3、读清停顿与节奏(用∕划开)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背景补充: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

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赏析内容 1、简述本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特点的景色。 2、词的上下阕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这一特点的? 3、根据前面的解读,结合填词的背景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分析词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四、品味语言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3. 《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4、诗词中,你还喜欢哪一句,试举一例,说明理由。 五、艺术特色 (一)、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

(完整word版)《望海潮》点染艺术欣赏

《望海潮》点染艺术欣赏 “点染”指的是工笔画中的一种染色技巧,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是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技法。此法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点”,就是正明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旨意,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侧面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对其有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说到“点染”,我们要注意到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的例析:“词有点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明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他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柳永《雨霖铃》下阕,举笔便点明离别的冷落、凄清,接着便以“清秋”作第一重渲染,再用“柳岸晓风残月”作第二重杨渲染,其冷落、凄清之气氛便具体可感了。 “点染”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点染”在《望海潮》表现为“点”即抽象评点,“染”为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从上阙来看,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钱塘优越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自古繁华”的地位。接着就从这三

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三吴都会”是“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染”,描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东南形胜”是“点”,“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染”,由市内说到郊外,写出了钱塘江岸的柔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钱塘自古繁华”是“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染”,写出了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竞豪奢”,则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简单来说,“形胜”“都会”“繁华”六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 从词的下阙来看,“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和人文风貌之佳三方面来铺绘,展现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望海潮》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点染手法的娴熟运用,无论是上阙还是下阙,都用到了。词人着力于“染”,目的在于“点”,最终达到了投赠的目的:着力铺绘渲染钱塘的繁华,展现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其根本用意在于歌颂在此地任地方官的好友孙何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当然今天我们欣赏此词,并不在强调此种借诗文作奉承的方式与做法,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特别技法,明白“点染”的妙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望海潮》教学设计及评课(肖培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望海潮》教学设计及评课(肖培东) 1.导入: 有些诗句大多人不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却能永远铭记,千古传诵!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结合注释一走近作者,结合注释二三了解词人写作背景。 3.思考:辛弃疾因何而登“亭”? 明确:为了消愁解闷(板书“愁”)。 4.让我们走进诗词,了解词人的愁情所在。 老师范读诗词,学生初步体会愁情。 ⑴赏析上片: 同学们集体有感情地诵读,思考以下问题: ①上片写景部分有哪些意象? 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③上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景:苍凉、空阔--情) (学生回答)意象:楚天、秋水、山、落日、断鸿、游子; 情:乡思、孤寂、空有抱负、壮志难酬。 同学们根据品出的情感诵读。

⑵赏析下片: 同学们诵读下片,思考问题:下片用了哪些典故?抒发了什么情感? (学生回答)典故:张翰、许汜、刘备、桓温; 情:乡思、激愤、为国为民--反用其意; 壮志难酬、年华虚度--正面用典。 赏析“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情感:苦无知己、壮志难酬。(呼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 5.总结: 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韬武略换来的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长歌。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出他对英雄悲壮人格的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遭遇,使他一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拓展延伸:赏析词人的《青玉案元夕》,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辛弃疾,用精炼的语言评价辛弃疾。 板书: 景:苍凉、空阔--情 愁 张翰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阅读及答案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阅读及答案 望海潮 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 江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1)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3 分) (2)赏析下阕划线的句子 。(4 分) (3)词的上片赞美杭州,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请找出 词中描写“形胜”的句子,并描绘其所写景象。(3 分) (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3 分) 参考答案 (1)上阕是从重要的地理形势、悠久的历史、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物阜 民丰的人文景观等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3 分。答对一点 1 分,三点 3 分。) (2)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羌笛声和菱歌声,这两句 运用拟人(或: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杭州昼夜笙歌的太平景象和百 姓欢乐和谐的生活风貌。(4 分。内容 2 分,手法 1 分,表达效果 1 分。)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

无棣二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案 主备人:刘芳英审核:使用人: 课题:《望海潮》 1.感知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一、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二、轶事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三、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一、初读诗文 1.读准字音 参差.()堤.沙()天堑.()无涯.()重.()千骑.()珠玑.()罗绮.()钓叟.()叠巘.()2.读清停顿与节奏 二、再读诗文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形胜都会参差天堑 竞豪奢叠巘清嘉 弄泛乘烟霞 异日图凤池夸 三、赏读诗文 1. 感知画面 诵读这首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哪些画面?请用“图”的形式加以概括。 2.体会情感 你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品味语言 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请从描述意境、炼字、修辞(或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一个方面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之后交流。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2)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望海潮详细解释

望海潮 《望海潮》,词牌名。一百零七字,双调。 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cēn)差(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人教版语文课本写的是山字旁加献,“巘”是“山献”的繁体)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江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要谈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个总的、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但又另有新意。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宋南渡以后,就有了更大的发展。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云:“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宋神宗年号)前语也。自高庙(宋高宗)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百余年,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杭城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耳。”(卷十九)“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展的描写。这里只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杭州位于钱塘江畔。钱塘潮的壮观景象是很有名的。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十六日)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象吗?“卷霜雪”,写“怒涛”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正如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所云:“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只是柳永在这里对人的感受没有明言而已。“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气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铺展,写杭州的繁华。杭州,在宋代就有“销金锅儿”之号(见《武林旧事》),这是说,不管有多少金钱,都能在那里挥霍净尽。诗人在这里又深入一步,透过那重重帘幕,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

《望海潮》文本解读

一场“美”到极致的视听盛宴 ——《望海潮》“点染”手法浅析 甘肃省金塔县中学马晶 《望海潮》一词,向来被认为是“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词作上阕作者从多个视角、多个层次描写了杭州的城市风貌,突出了杭州的繁华富庶;下阕着力写西湖盛景,将西湖风光与当地的风俗民情融为一炉,尽显太平气象。词作中,作者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杭州之美,其中我认为当属“点染”手法用得最好。 点染,本是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后来被我国古代文人用到了诗词创作中。“点”即“点明”,指的是诗词中画龙点睛的主句或中心词,它一般用在开头或结尾点明诗词的意旨。“染”即用景物来烘托渲染,具体运用中常伴用各种修辞。点与染结合运用,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 《望海潮》一词中的“点染”手法极为明显,用得也极为精妙。首先,上阙首句即以鸟瞰的镜头,抓住了杭州“形胜”和“繁华”这两个特点,开门见山地从地理和历史这两个方面对杭州作了高度的概括,这即是“点”。接下来三句分别从自然风光、人口数量以及城市经济情况围绕“形胜”和“繁华”做了具体的描绘渲染,这即为“染”。我们重点来欣赏“染”的部分:“烟柳画桥”,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绘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作者轻轻一笔便绘染出了杭州城温柔安详又兼热闹富贵的一面,杭州城之美,呼之欲出。这儿的“烟”字用得非常妙。一个“烟”字写出

了柳树刚发新芽时那种迷离朦胧的意境。风吹帘动,柳枝轻曳,动静结合,非常富有意境。“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也“染”得非常有特色。“绕”字写出了柳枝环绕堤岸的迤逦之态,“卷”字写出了钱塘江浪涛的气势。一柔一刚,一静一动,极富画面感。“市列”三句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杭州当时的富庶与奢华。上阙先总后分,先点后染,情感蕴藉其中,体现了词之为体的审美特质。 词的下阕也一样用到了“点染”手法。首句“重湖叠巘清嘉”简洁明了地对西湖之美做了一个总括,接着便一步一景,对西湖之美做了细笔描摹。作者在对西湖盛景进行“染”时,提笔便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到这句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当然,说金主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的野心,不足为信,但足见这一句写得是非常好的。“三秋”意指桂花花期之长,“十里”是说湖中荷花种植面积之广。荷花娇艳,莲叶接天,这是何等的盛景!“三秋桂子”更是勾起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芬芳的桂花可是从那嫦娥的广寒宫飘落?作者细笔绘染的西湖是美丽的:秋季,山上有桂花飘香,沁人心脾;夏日,水中有荷花盛开,赏心悦目。作者把不同时节不同地方开放的两种花放在一处描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常大胆。接着作者便把注意力放到了百姓身上:“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不管是晴和的白天,还是瑰丽的夜晚,到处都是快乐的垂钓老翁和嬉闹的采莲姑娘,真是一派昼夜笙歌的太平景象!作者此处用了“互文”的手法,让我们既听到了羌管和菱歌飘扬,又看到了美景和游人相乐。眼观风

望海潮柳永阅读答案

望海潮柳永阅读答案 【篇一:柳永两首词名句默写原创题】 txt>柳永两首词名句默写原创题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张俊仙 《望海潮》(柳永) 1《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 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柳永)词中的““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 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 5、《望海潮》(柳永)词中的“”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 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望海潮》(柳永)作者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 句是:“,。” 7、《望海潮》(柳永), 参考答案 《望海潮》 1、《望海潮》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 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 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5、《望海潮》” 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 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 7、词人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 吟赏烟霞。 【篇二:望海潮导学案答案版】 制:杜慧敏校审:高一语文组使用时间:月日

【教师寄语】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辜负青春。——薄伽丘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3、鉴赏这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_北宋________(朝代)词人。原名__ 三变______,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____耆卿____,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 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 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 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有《乐章集》。 【背景介绍】 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 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 了称颂祝愿。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 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词】词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 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长短句”之称;又有“诗余”“倚声”“填词”之谓。词依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称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称长调。一般分上下阕。从风格看,宋词大致可分为__婉约________与 _____豪放______两派。明代张綖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 者欲其气象恢弘。”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课堂探究】 1、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并根据原文填空。 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前言】 《望海潮》,词牌名,为北宋词人柳永所创。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还有秦观的《望海潮·洛阳怀古》、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等。 【注释】 东南形胜:地理条件优越。胜,优美的。 江吴:“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一作江吴。 都会:大都市。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

为“三吴都会”。 钱塘:即杭州。 画桥:上面画有彩绘的桥梁。 风帘:门上挂的用来挡风的帘子。 翠幕:幕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一说指数量上的不确定,有“大约”的意思。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堤:指钱塘江的大堤。 天堑:堑,壕沟,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涯:边际。 市列:陈列。 珠玑:珍宝。 重湖:指西湖。西湖中间的白堤把湖面一分为二,分成了里湖和外湖,故有“重湖”之说。 巘(yǎn):小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笛子是羌族的管乐器,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菱歌:采菱的歌曲。

泛夜:指歌声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钓叟莲娃:钓鱼的老人和采莲的少女。 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牙,牙旗,古代将军用的以象牙为装饰的旗帜。由于旗很高,故称“高牙”。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 .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望海潮导学案(完整教师版)

《望海潮》(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词的音律美和语言美,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词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掌握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导入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2、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5)风格比较: 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 婉约派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3、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 —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 教师版

《望海潮》导学案一 班级姓名 自主学习案 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 (一)了解词 (二)了解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词中第一人”了。 1.他是第一个“专业词人”。其创作中有大量的市井俚语,更显得真实平素。 2.他擅作慢词,并把慢词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极致。 3.他发展了词体。柳永词调有150个之多,大部分为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多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4.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给后人的词及曲的创作做了深厚的铺垫。 二、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一)识记作家作品(读课本P34页注解①) 柳永(约987~约1053),字,原名,北宋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排行第七,也称。多次应进士试不第,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也称),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的局面。柳永是北宋派词人的代表。作品有词集《乐章集》,词作《》《》《》等。 (二)了解《望海潮》写作背景(读课本P34页注解②) 明确:“望海潮”是,柳永途径时,拜见两浙转运使时写的一首词。 (三)基础巩固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天堑.( ) 无涯.( ) 珠玑.( ) 罗绮.( ) 豪奢.( ) 叠巘.( ) 羌.( )管千骑.( ) 箫.( )鼓吟.( )赏参差 ..( ) ( ) 2.熟读《望海潮》,力求成诵。 (四)理解并翻译《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