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东南形胜[1],三吴[2]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3]翠暮,参差[4]十万人家。云树[5]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6]无涯。市列珠玑[7],户盈[8]罗绮竞豪奢。重湖[9]叠巘[10]清嘉[11],有三秋桂子[12],十里荷花。羌管[13]弄晴,菱歌泛夜[14],嬉嬉[15]钓叟莲娃[16]。千骑[17]拥高牙[18],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19]。异日[20]图将好景[21],归向凤池夸[22]。

【注释】

[1]形胜:地理条件优越。[2]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风帘:挡风作的帘子。[4]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5]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6]天堑: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7]珠玑:珍宝。

[8]盈:充满,言其多。[9]重湖:西湖有里湖外湖之分,故称重湖。

[10]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11]清嘉:清秀美丽。[12]三秋桂子:杭州灵隐寺一带多桂树,传说此地桂花为为月中仙桂落籽而生。[13]羌管:羌笛,这里泛指乐器。[14]菱歌泛夜:采菱女夜间在江上放歌。[15]嬉嬉:游乐貌。

[16]莲娃:采莲女。[17]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18]高牙:军前的大旗。这里指高级官员的仪仗。[19]烟霞:山水美景。[20]异日:他日。[21]图:描绘。[22]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目标确立

《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品,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主要通过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通过学习了解:

1、柳词的几个基本特点

2、本词在写景,状物上的特点与手法

3、学习本词中的白描和铺叙手法

※重点提示

《望海潮》一词景物描写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做到了写景抒情相得益彰。全词以点带面,描绘了钱塘江和西湖的别致风光,并以此为背景,渲染出杭州的

一派繁荣景象。词的上阙工于铺叙,长于白描,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阅读导航

1、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

柳永(约987—1055)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科场失意之后,柳永索性放浪形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自许“白衣卿相”,终日往来于青楼歌馆之间。后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歌妓们集资营葬的。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文人,柳永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大量制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柳永以铺叙手法填词,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的在当时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的词、戏曲、小说都有重要影响,有词集《乐章集》传世。

《望海潮》这首词据说是柳永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从而赠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约作于宋真宗咸平(998—1004)末年。

2、作品的内容与结构

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下阙前半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下阙后半段总结全文,归美郡守。这首词不但画面美,音律也很美。《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是柳永所创的新声。观其内容与声情,其写景之壮美、声调之激越,与东坡相去不远。

3、技法与表达

柳永填词,很注重结构。这首词尽管以铺叙见长,但是为了避免平铺直叙,他在句首及换句之处,都能用一、二句话勾勒提纲。如首句“东南形胜”给人以警醒的印象;“重湖叠巘清嘉”,给人又以别开生面的感觉。此外,写景时既注意了景物的交叉描写,又注意穿插人物的活动。如下阙从咏西湖到桂子,从莲花到小娃,这样便显得场景多变,密中有疏,动静结合。

另外在语言上这首词还运用了许多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

人家”“三秋桂子”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夸张手法的运用顿添豪迈之风。※思辨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思路导引: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个主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主题是读懂词的关键。主题是散落在诗词中的,需要我们将诗词中的各种描写、意象进行综合的概括,从而得出诗词想要表述的主题。想要抓住主题,必须抓住描写的内容。

描绘了一个环境优美、经济发达、人们生活闲适的大都市形象。主要是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传统、百姓生活面貌等方面来描写。

2.这首词词的上下两阙分别描写了什么柳永又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描绘当时繁华美丽的都市呢

思路导引:一般的词分上下阙,又叫上下片。这只是字数较短的词的分段叫法。若词的字数较长,还可以根据词谱的要求,多分几段。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一段的)、双调(两段)、三叠(三段)、四叠(四段)......每一段叫一阙或一片。在一般的宋词中,上阙写景,下阙抒情,通过情景结合抒发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而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很多,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角度描写等等,作者所选取的描写对象一定有助于表现诗词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这就意味着同学们在分析诗词的时候要将作者的描写对象与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紧密联合起来。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的。“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市列珠玑”代表了商业的繁荣;“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代表了人民生活的富足。“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下片:写杭州人民宁静闲适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

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乘醉听萧鼓”是宴酣之乐,“吟赏烟”是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3.本词在数量词的运用上有什么特色

思路导引:古代诗歌中常用数词或直抒诗人的喜怒哀乐,如“白发三千丈”通过数词的夸张表现作者的愁绪之多;或直绘笔下的艺术形象,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三”“两”“十”“五”几个数词看似不经意的运用,却能以点带面,读者足以体会到微雨中一种轻柔的美,明媚动人的春光、恬静的气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显得格外亲切,这就达到加重感情色彩、渲染气氛或突出主题的作用。枯燥乏味的数词一经作家的精心点染,就会变得生气活现,显现出浓郁的诗趣,蕴

涵着丰富多彩的审美价值。

词中数量词的使用颇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使整首词表现出博大豪迈的格调。

4.这首词在题材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思路导引:题材,指的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所用的材料。通常是指那些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如送别类、边塞类等等。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表现手法亦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方面来考虑,如形式上首尾呼应、卒章显志;内容上情景结合、虚实结合等等。

这首词运用铺叙手法写景,点面结合、层层展现、参互交错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城市的美丽风景。

词运用了铺叙的表现手法。柳永将诗歌“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的手法移植到词里边,或铺陈描绘事物的整体过程,或层层刻画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比较实用于较长的篇幅慢词。

※牛刀小试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对全词来说有什么作用

思路导引:正如文章有“文眼”诗词也有“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用以表达诗人全篇的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关键所在,是整首诗的精髓,找到了诗眼就等于领悟了大半,就可以带动全篇,完成对诗作的欣赏。

※微言空间

请思考为什么柳永的词风在后来发生了变化如果说《雨霖铃》让我们体味了中年柳永那种颠沛流离复杂的人生滋味,而作为拓展内容的《望海潮》你有没有读出青年柳永的情怀呢请结合柳永的生平及其他词作加以分析。

思路导引:作家的作品风格会受到作者所在的时代格局、生平经历、感情变化、官职升迁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而有所改变。如李清照在北宋末亡之后不得不背井离乡,这就造成了她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作品风格的迥然不同。所以在我们分析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文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心理状态以及作品本身所选取的意象综合分析,切不可片面、孤立的看待问题。

※拓展延伸

1.与同类主题作品的比较:

将《望海潮》和姜夔的《杨州慢》比较,同样是写城市,二者在主题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望海潮》是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描绘杭州,展现了当时的太平气象。《扬州慢》是姜夔的自度曲目,是由眼前扬州的荒凉想起昔日的繁华,叙写了金兵入侵对扬州城造成的破坏,抒发了悲凉痛惜的心情。起首二句的句法受

到了柳永《望海潮》的影响,柳词是从正面描绘钱塘的繁华景象的,而姜词则是从侧面着笔,从虚处表达对扬州破败的深沉感慨的。两首词表达的主题不同,描述的方式不同,整体的风格也不同。

2、结合语文知识的分析:

和姜夔的《扬州慢》比较,二者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思路导引:

《望海潮》主要是采用赋法,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传统、百姓生活面貌等方面来描写。铺陈开来,点面结合、层层展现、参互交错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扬州的美丽风景。

《扬州慢》主要采用点染、皴染的方法,运用连觉思维,表现特定的心理感受,不从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从侧面着笔,虚处传神。又化用前人的诗词,使历史典故很好的融入自己的诗词之中。比如运用杜牧的诗句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破败作对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