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学课堂笔记

审计学课堂笔记

审计学课堂笔记(共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审计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造成错误导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接受业务委托

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应考虑:客户诚信,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所必须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要求.

主要工作: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的约定书等.

计划审计工作

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决策;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独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的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风险应对: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

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修改的情况: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获取新信息;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所了解的情况发生变化。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内容: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以及所需要沟通的性质;审计方向;审计资源配置。

具体审计计划

错报的汇总数=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推断错报=事实错报+判断错报+抽样推断错报

事实错报:毋庸置疑的错报;判断错报: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不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而导致的差异;推断错报: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存在的错报作出最佳估报数,涉及根据在审计样本中识别出的错报来推断总体的错报。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将与每个重要认定相关的审计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

影响审计证据从充分性的因素

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从200个样本中获得证据要比从100个样本中获得的证据更加充分;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证据——其他信息,构成财务报表的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是外部获取的会计信息以外的信息;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通过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需要考虑的因素,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互相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在数量的确定一般采用经验法则。重要性水平=基准*百分比

分析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总体方案和拟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计划其他审计程序。

具体计划:分析评估,进一步程序(总体方案(是执行方案,综合性方案),具体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其他程序判断某事项对财务表报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注意: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二:重要性确定包括财务表报层次的重要性和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第三,在计划审计工作的形成审计结论阶段都要运用重要性水平。

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有证明力;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无法用数量来弥补,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控制测试

为了获取关于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报错的有效性而实施的测试,其目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报错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2,仅实施实质性结果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审计抽样的定义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计划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审计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适用范围:控制测试,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可考

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

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

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宜使用审

计抽样。

抽样风险

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抽样风险的类型: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形成不正确的结论,影响审计效果;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追加更多的程序,影响审计效率。

只要抽样,抽样风险就存在。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向变动,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抽样风险的应对:扩大样本规模

由于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具体审计程序与认定的关系

检查,观察,询问。

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针对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细节测试是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细节测试被用于获取与某些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如存在,准确性,计价等。

实质性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用以识别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以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适合用于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可预测关系的大量交易。

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

风险评估程序主要是为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中岛错报风险。

控制测试

为了获取关于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有效性而实施的测试,其目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充分、适

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

审计学自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审计概念与审计特点 (备注:黄色底纹为识记绿色底纹为理解红色底纹为重点必须记住) P1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查尔斯·斯内尔于1721年受英国议会的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并以会计师的名义提出了“查账报告书”。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团体是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保会计师协会。 P2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审计概念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关系 第一关系人:审计主体如注册会计师(对第二关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并向第三关系人报告) 第二关系人:被审计人(审计客体)财产的经营者(对第三关系人负有经济责任,并接受第一关系人对其审查)第三关系人:授权委托人财产所有者(对第二关系人要求经济责任,并接受第一关系人的报告) 三、审计特点 (一)审计监督经济管理,但并不直接参加具体的经济业务管理 (二)审计是经济监督,区别于行政监督或法律监督 (三)审计是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监督 第二节审计分类及其关系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 审计按不同主体可以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各有内涵,分工不同,作用互补,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审计监督体系。 (一)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也称国家审计。政府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 审计机构按其领导关系不同分三种类型:A由议会直接领导并对议会负责B在政府内建立审计机构并对政府负责,政府则对议会负责C由财政部门领导,在财政部门内部设审计机构兼管财政监督,实行财政、审计合一制度。(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主要监督检查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 内部审计部门因领导关系不同分三种类型:A受本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副经理领导B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 C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二、按审计关系分类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 三、按审计目的的分类: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 四、按审计范围分类: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题审计 第三节审计模式及其发展 一、账项基础审计

《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作为一个审计学的学生,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审计学原理》这门课程 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下面是关于《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的重点概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审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审计学是研究如何评价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发表独立意 见的学科。它主要通过系统搜集、分析、评估和核实企业财务信息,确定 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 二、审计机构的职责和功能 审计机构是独立的、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负责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 审计。它的主要职责和功能包括:审计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审计程序的设 计和执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审计报告的发表和建议、企业内部控制的 评价等。 三、审计风险和内部控制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可能遭受的风险和可能发生 的错误,包括主观风险、控制风险和检验风险等。内部控制是企业自身建 立的一套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和监督检查等在内的制度和 措施,旨在保护企业资产、防止和发现错误和欺诈。 四、审计证据和审计程序 审计证据是审核员用来形成审计意见的信息,可以来自内部和外部, 如会计记录、银行对账单、函证、证券交易所公告等。审计程序是完成审

计工作的一系列步骤,包括计划、执行、测试和总结等,旨在获取和评估审计证据,确保审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五、利益相关方和法律法规 利益相关方是指与企业财务信息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如股东、债权人、管理层、雇员等。法律法规是规范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和审计的法律文件,如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保持独立、中立的职业道德。 六、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发表的书面报告,概述了审计的结果、发现和建议。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基于审计证据和内部控制的评价,对企业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合理性发表的专业意见,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等。 七、责任与法律责任 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起责任,并保持职业道德和独立性。他们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保密法、审计法,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审计师还需要保持与被审计单位的合作和沟通,以便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以上是关于《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概述,希望可以对你的复习提供帮助。在复习过程中,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笔记,结合习题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祝你考试顺利!

会计学读书笔记

会计学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 审计理论与实务读书笔记之《审计实证理论》 随着实证思想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渗透和贯彻,实证审计学的研究 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我们要理解审计,必须把它放入现 实中,并观察审计是怎么运行的。解析运行中的各种现象,是需要 审计事实(审计主体行为的集合)的,而审计事实的取得要通过收 集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借鉴实证法了。本文把审 计风险与实证法相结合来对审计风险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一、对 重要性概念的实证研究 审计重要性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开展的范围、审计检查的内容、采 用的审计方法和必须实施的工作步骤,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质量的 高低。因此,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方面的研究 可以采用实证的方法: 1.市场研究。即研究公开财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根据市场对 某项财务信息的反映来确定它是否重要。但是在市场研究中,我们 不能肯定市场反应来自某种特定的信息,因此要设计有控制的实验 来调查某一财务信息变量的市场反应,从而确定其重要性。 2.实验研究。实验通过使用假想的数据,了解实验对象针对这些数 据的相应对策,这些变量是根据诸如净收入的百分比、事项性质、 流动资产的百分比、盈利趋势等来安排的。实验对象可以是审计师、财务人员和一般百姓,这样可通过对统一财务变量进行不同的数据 实验来确定该财务变量的重要界限,而且还可以发现在社会中哪些 事项是相对重要的。 3.对审计实务的描述性研究。主要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实务指南的 描述,以及法院对一些自身建立的判决结果。研究证明,绝大多数 会计师事务所是具有重要性的定量化依据的。美国学者lee在1984 年的一项研究中描述了30个大的英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程序中有 关重要性的内容,结果仅7个没有。二、建立分析审计风险的模型《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 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 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随着审计风险影响范围的扩大,审计风险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一般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承 担的法律责任以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后者是指审计行业因审计

审计读书笔记

审计读书笔记 【篇一:审计读书笔记】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读书报告正如《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所述,审计业界并非尚未认识到其面临风险的真正根源, 目前需要做的是研究并实施如何在审计行为中识别,控制风险,并使该理念和模式体现在审 计各阶段具体的审计程序中,而不是仅仅在审计计划阶段对固有风险进行简单的分析。要做 到这一点,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模式,由于其更多的是为了关注财务报表风险而关注报表和企 业帐目,而不是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层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关注财务报表,因而无法实现审 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也使审计在为整个财富价值链中的价值无法进一步得到体现。传统的 审计方法除了在理念存有不足外,还欠缺足够的可以用来识别现代企业经营风险及其控制的 审计工具,模型和方法; 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模式,正是从企业经营风险,风险管理角度分 析审计风险,实施审计程序,从财务报表风险的源头——企业经营风险角度去关注财务报表 风险,从而为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提供有效保障,并实现审计目标同整个商业社会的共同目 标达到一致。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cpa视角的中国第一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著作。《现代企业 风险管理审计》借鉴国内外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在风险审计的概念、目标、程序以及专业 判断等方面有一定创新和突破;在具体风险的审计上,精心编制国内外企业典型案例,具有 可操作性。并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模式,从企业经营风险,风险管理角度分析审计风险, 实施审计程序,财务报表风险的源头——企业经营风险角度去关注财务报表风险,从而为风

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提供有效保障,并实现审计目标同整个商业社会的共同目标达到一致。书 中提供了大量的风险管理审计工具,模型和方法以使新的审计理念可付诸实践。 一、《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强调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角色和作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第2页对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角色和作用引用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角色和作用有两 个方面:一是协助风险估算程序;二是对风险管程序的评价,对风险管理的恰当程度作出保 证。这一观点在书中多次出现,反复强调。作者则认为“内部审计师通过对主体企业风险管 理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报告和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管理当局和董事会或审 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准则还强调内部审计的适当作用,清楚地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该 对他们所审计的活动持客观的态度。” 我认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当保持客观的态度,通过评价、报告和提出改进建 议,来协助管理当局和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在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方面起着关键性 作用。而不赞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角色和作用的观点,内部审计要保持客观, 就需要相对独立,不能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不能直接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风险估算程序。 同时内部审计的资源难以实现“对风险管程序的评价,对风险管理的恰当程度作出保证”的 作用。特别是“作出保证”更是不现实的;如果作为理论上的追求,也是无意义的。能作出 “保证”的观点只能误导管理当局和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赋予内部审计不恰当的地位和权限, 占用更多的资源。正如作者在书第3页的表述:客观地讲,要求每一位审计师者成为风险管 理等各个方面的专家是不现实的。 二、企业风险管理模型《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大都采用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委员会的风险管理模型。

00160《审计学》精华笔记

自学考试 00160 《审计学》复习资料 本资料以历年真题考试内容和网上课件为基础(2018.3),重新排版编制而成。复习时,应建立在对教材全文有大致了解之上,再记忆理解本材料,同时配合近年真题练习。 第一章审计概论 01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02审计的客体,即审计的对象 03审计的特征,p42 1.审计的特征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04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p46-47 1.英国式审计--会计账目--详细审计,主要目的差错防弊,主要使用人为企业股东; 2.美国式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抽样审计,主要检查资产负债表,判断企业信用,扩大使用人到债权人; 3.会计报表审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抽样审计,主要目的确定财务报表可信性,差错防弊转为次要 目的,使用人范围更广泛。 4.现代审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抽样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得到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广泛运用05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历史得出的启示:p47 1.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06审计的分类,p48 1.按审计的主体分类 a.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1.以上三种审计可能结果不同,是因为审计标准不同,2015/4 3 真题 2.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a.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3.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a.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4.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 a.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5.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

自考审计学复习资料完整笔记

自考审计学复习资料(丁瑞玲版)完整笔记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五)审计的目的

(六)审计的本质 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 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

自考审计学复习资料(丁瑞玲版)完整笔记 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第三. (二)权威性 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上计”制度,可以说是审计制度的雏形,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大利亚等,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第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第

《审计学》九至十章重点笔记

第九章资产审计 1、货币资金审计 对现金的审查,主要是查明企业是否认真执行现金管理制度,有无违反结算纪律的情况;企业的现金收付和是否合法、真实,有无法违反财经纪律和弄虚作假的情况;企业库存现金是否账实相符,有无短缺的情况。对银行存款的审查,主要是查明企业是否认真执行结算纪律,有无出借银行账户的情况;企业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是否合法、合理,有无账实不符的情况。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企业银行存款余额是否正确,有无账实不符的情况;企业银行存款余额是否正确,有无账实不符的情况。 2、应收及预付款审计 对应收账款的审查应结合销售业务进行,主要是查明企业销售业务的发生是否合法、真实。对存货的审查,主要是查明企业的存货是否账实相符,有无短缺的情况;企业存货的收、发、保管是否合法、合理,有无弄虚作假、管理不严的情况。 3、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审计 对长期投资审查,主要是查明股票投资的入账价值、转让、收益的处理是否正确;债券投资的入账价值、溢价和折价的摊销、转让、收益、到期收回本息的核算是否正确;其他长期投资的入账价值、收益的处理、收回是否正确。对固定资产审查,主要是查明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是否合法、合理,有无不正常的增减变化情况;企业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有无盘盈或盘亏的情况;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和使用的折旧率是否正确。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审查,主要是查明无形资产的形成、转让、对外投资、摊销是否正确;递延资产的形成和摊销是否正确。 第一节货币资金审计 一、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 货币资金审计的主要目标如下: (一)确定被审计单位的货币资金在资产负责表日确实存在; (二)确定被审计单位在特定期间发生的现金收支业务均已记录完毕,没有遗漏; (三)确定被审计单位外币资金的折算方法符合有关规定; (四)确定货币资金按照期末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五)确定会计期末前后的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正确地计入其所属的会计期间; (六)确定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七)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恰当。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一)内部控制制度 1.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入、支出、保管、存款、取款和登记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但不得兼管现金总分类账、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会计账簿的记录工作。 2.定期与银行对账,并由除出纳和登记结算往来账款明细账以外的其他会计人员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调节未达账项,验证账面上期末余额的正确性。 3.每一笔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支出都要经过适当的授权。 4.企业不得坐支现金、以收抵支。

广东省《审计学原理06069》重难点复习资料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原理》 重难点笔记资料 课程代码:06069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与审计的特点 1.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查尔斯斯内尔(CharlesSnell)于1721年受英国议会的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注意下画线内容)P1 2.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团体是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P1 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P2 4.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必须由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被审计人及审计人构成。我们把资源财产所有人称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第三关系人),资源财产经管人称为被审计人(第二关系人),审计的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称为审计人(第一关系人)。这三方面所构 成的关系称为审计关系P2 5.按照审计目的分类,可分为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P12 6.审计模式的发展按照历史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基础审计阶段。P16 7.账项基础审计阶段,由于当时审计工作主要目标是查错防弊,比较注意凭证、账簿、报表的详细审查,比较费时费力。P17 8.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环节:(简答题)P25 ①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②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③符合性测试 ④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并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与内容 ⑤实质性测试 ⑥撰写审计报告 9.我国CPA设计的审计模型(简答题)P28 ①销售和收款循环 ②购货和付款循环 ③生产循环 ④筹资与投资循环

⑤货币资金循环 10.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P29 11.进行审计测试(简答)P31(简述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①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是指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即效果好坏)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目的在于验证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或修正实质性测试的程序。 ②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根据通过符合性测试所确定的审计程序对账户余额的检查和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账户余额的检查,获取有关经济业务及入帐金额是否合理、合法、正确、有效的直接证据。 12.1993年10月31日,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并于1994年1月1日起实施。P36 13.注册会计师在美国称为注册公共会计,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即CPA;英国称为特许会计师,CharteredAccountant;在日本、韩国称为公认会计师。P37 第二章审计规范与审计准则 14.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体系包括独立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职业后续教育准则。P45 15.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审计准则是美国的审计准则。P46 16.审计目标决定审计准则,制定与实施审计准则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P54 17.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的关系。P54 ①审计准则比审计程序处于更高层次。 ②审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稳定性,适用于每项审计业务。 ③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根据其专业判断,可确定使用或不使用某种审计程序。但却不能自由决定是否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 18.独立审计准则的作用。(简答题)P56 ①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取信于社会提供了法律保证。 ②独立审计准则有利于维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③独立审计准则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规范和指南。 ④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 19.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P57 ①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一层次) 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二层次) ③执业规范指南(第三层次) 20.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P58 21.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P58 22.从权威讲,第一、第二层次的准则属于法定要求,第三层次的准则不具有强制性。P58 23.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

审计学课堂习题-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将2012年12月31日已经发生的一笔赊销业务收入记在了2013年1月3日的营业收入账上的确凿审计证据,则与这笔业务有关的认定注册会计师最关注的是( )。 A.分类 B.准确性 C.截止 D.计价和分摊 2.下列事项中违反被审计单位“计价和分摊”认定的是( )。 A.将应付账款100万元记为1000万元 B.将营业收入100万元计入营业外收入 C.将销售费用200万元记入管理费用 D.将营业成本30万元记为营业外支出 3.被审计单位当年建造完工厂房已投入使用并办理了固定资产竣工决算手续,但注册会计师发现厂房的“工程成本”中有多笔职工福利开支费,则违反固定资产报表项目的哪项“认定”( )。 A.存在 B.完整性 C.计价和分摊 D.分类和可理解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检查外来账单与本单位有关账目的记录是否相符”这一审计程序,可能证实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以下( )认定。 A.存在 B.完整性 C.截止 D.计价和分摊 2.下列具体审计目标中仅仅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有( )。 A.发生 B.计价和分摊 C.准确性 D.截止

3.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将“完整性”作为重点证明认定的有( )。 A.预付账款 B.短期借款 C.应付账款 D.应收账款 4.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需要确认的应收账款“计价和分摊”认定的审计程序有( )。 A.应收账款确实为被审计单位拥有 B.计提和冲销的坏账准备金额是正确的 C.应收账款总账与明细账是一致性的 D.应收账款均已记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因为该赊销业务已经发生而被审计单位推迟记录到了2009年度,属于推迟确认收入的截止认定错误。 2【答案】A 【解析】选项B、C、D都属于分类错误;选项A是金额记错,违反“计价和分摊”认定。 3【答案】C 【解析】固定资产在确定入账价值时,多计了不应该计入的“职工福利费支出”,表明该资产的总值估价不正确,违反“计价和分摊”认定。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通过内、外核对,可能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该记的没有记”(属于完整性认定),“不该记的记录了”(属于存在认定),“记录的期间不适当”(属于截止认定)以及“该记的情况金额有误”(属于计价和分摊认定)。 2【答案】ACD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审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以及财务报表准确性的 学科。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认识和运用能力,为未来成为合格的审计人员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论; 2. 掌握审计的法律和伦理规范; 3. 熟悉审计程序和技术;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进行审计时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客户和同事有效地交流合作。 三、课程内容 1. 审计学概述 - 审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审计的目标和职责 - 审计的类型和分类 2. 审计法律和伦理规范

- 审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 - 审计师的道德和职业准则 - 审计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困境和解决方法3. 审计程序和技术 - 审计计划和组织 - 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 - 取证和调查技术 -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 - 审计报告的编制和传达 4. 财务报表审计 - 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 -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方法 - 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关键审计事项 5. 内部审计与公共部门审计 -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能 - 公共部门审计的特点和要求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模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 审计工作。 五、考核评价 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 2. 作业报告:要求学生按时提交课后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评价; 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进行测试;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 1. 《审计学原理与方法》 2. 《现代审计学》 3. 《审计学导论》 七、扩展学习资源

《审计学原理与实验》课堂案例(第5章)

第五章审计方法 第一节审计方法体系一、审计方法体系的构成 审计方法体系的构成示意图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常用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应用技术可分为: (1)审阅法——应用举例: 【资料】澳达公司2007年5月份销售费用明细账如下: 销售费用明细账 【要求】对销售费用明细账进行审阅,判断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

(2)复核(算)法(验算法)——应用举例: 【资料】1.海天股份公司为经批准的上市公司。该公司2006年年末股权总数为2000万股。为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经股东大会讨论决定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公司以4∶1的比例进行配股,以扩大公司的股本。配股的资金于2007年7月1日由证券公司划入公司银行存款账户。配股后,公司的股权总数扩大到2500万股。 2.2007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列示了该公司每股净资产为3.17元,公司列示了以下计算公式,并对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 公司报表附注中说明:由于配股的资金是在2007年7月份转入公司账户的,公司实际运用这些资金的时间只有半年,因此在计算每股净资产时,股权总数的确定采用了加权平均的方法。 【要求】运用复算法对该公司每股净资产指标予以验证,说明是否接受这一指标的意见。

(3)核对法——应用举例: 【资料】审计人员对金马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时,取得如下资料: 1.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2.2007年12月材料总账如下: 材料总账

3.2007年12月生产成本总账如下: 生产成本总账 (注:该公司采用月初一次投料的方式,月末在产品成本按约当产量法计算,且月末在产品的完工率为50%) 4.2007年12月材料收发存月报表如下: 材料收发存月报表

审计学通论重点

“审计学通论”教案 一、教学主题 《审计学通论》是非审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审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程序与方法,本教案以我国《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审计准则》中有关规定为指导思想,分别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三大主体的角度阐述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具体介绍了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本质、职能与作用、对象、目标和分类;审计组织与人员,审计依据与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有选择性地阐述了审计方法,审计模式,审计报告等。在注重审计理论深度与广度的同时,注重审计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二、授课对象: 金审学院金融学、保险学专业本科生。 三、授课教师 黄溶冰、夏寒。 四、课时分配: 集体备课,两位老师分阶段授课。

六、辅导方式 两位老师分别公布在浦口校区的答疑辅导时间,每周答疑辅导次数不少于2次。 七、考试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期末考试方式:开卷考试。 八、教学方式 此次大班上课、小班辅导涉及11个班级,500余名学生。主要思路是:课堂讲授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整理后(20个左右)在课堂上布置案例讨论题目,告知学生需要查阅学习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要求各个班级学习委员组织4-6个学习小组在课后进行学习讨论,教师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负责辅导、答疑。在下一次课堂授课中,对案例进行提问、讲解(约15分钟),平时成绩按学习小组给分,并组织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介绍。 九、教学内容 第一章审计的本质、演进和功能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了解我国和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过程;明确审计概念和本质,熟记审计的职能,理解审计的作用,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构成审计定义的各要素,难点是理解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国审计的三种组织(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的设置体系、职责权限和业务范围。了解审计执业人员的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是三大审计组织体系的特点,难点是掌握世界各国国家审计模式的特点及背景的前提下分析我国国家审计机构。 第三章审计职业道德与审计准则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与准则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为审计工作提供规范和指导。 【重点、难点】 重点:审计准则的作用、意义,我国政府审计准则和社会审计准则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四章审计对象、目标与分类

审计学教案

审计学教案 审计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审计的定义、目标、范围和方法; 2、掌握审计的基本流程和技能,包括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和证据收集等; 3、了解常见的审计工具和技巧,如抽样审计、分析性程序和审计软件等; 4、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审计方法和技巧; 5、理解审计报告的作用和内容,包括标准审计报告和特殊目的审计报告。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审计概述 1.1 审计的定义和目标 1.2 审计的种类和范围 1.3 审计的基本流

程和方法 第二章审计计划和风险评估 2.1 审计计划的作用和内容 2.2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2.3 内部控制测试的作用和方法 第三章审计工具和技巧 3.1 抽样审计的概念和方法 3.2 分析性程序的概念和应用 3.3 审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财务报表审计 4.1 资产负债表审计的方法和技巧 4.2 利润表审计的方法和技巧4.3 现金流量表审计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审计报告 5.1 标准审计报告的作用和内容 5.2 特殊目的审计报告的作用和内容 三、教学方法 1、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流程和

技能;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如模拟审计、实地调查等,帮助学生掌握审计工具和技巧;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想法和经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 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审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审计流程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实践操作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对审计工具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审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料 1、审计学教材; 2、审计相关法规和准则;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 一、课程概述 《审计学》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审计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在审计实践中的操作能力。本课程将介绍审计的概念、目标、方法和程序,让学生了解审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目标和职能。 2、熟悉审计的流程和方法。 3、掌握审计报告的撰写技巧。 4、提高学生对审计实践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 1、审计概述 1、审计的定义和分类 2、审计的历史和发展

3、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2、审计目标与审计责任 1、审计目标 2、审计责任 3、财务报表及其可靠性 3、审计程序与方法 1、审计计划 2、内部控制评价 3、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4、审计抽样 4、审计报告 1、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2、审计报告的撰写 3、审计意见的类型与表达方式5、审计法规与职业道德

1、审计法规 2、审计职业道德 四、教学方法 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审计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上机实验: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掌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评价。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难点与重点 1、审计程序与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使用范围

和操作要点,特别是对审计抽样的理解和应用。 2、审计报告:学生需要了解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和撰写流程,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撰写符合规范的审计报告。 3、审计法规与职业道德:学生需要了解相关审计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道德标准。 七、教学展望 1、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紧密结合实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审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和培训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审计学》课程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的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计名著读书笔记

审计名著读书笔记 浅论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的影响 ------- 读《审计理论结构》有感 《审计理论结构》是世界上第一部将审计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系统的加以阐述的审计专著,开拓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先河。在课后,作为一个对于审计学只有粗浅了解的学生,我认真了阅读了由中国商业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的《审计理论结构》,受益匪浅。下面,我将从《审计理论结构》的创作背景与意义、书中我最感兴趣部分——独立性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此外,就书中提出的管理咨询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我通过拓展阅读、查询相关资料总结了一些我国非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影响,并结合莫茨与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书中有关独立性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我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一、写作背景与意义 作者罗伯特.k.莫茨一生都在审计领域发光发热,他几乎被所有的美国主要的会计和审计团体所聘任。除了在实务届有卓越的成绩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曾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州大学执教,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出版了十四部专著。其中,他跟他的学生侯赛因.A.夏拉夫的合著的《审计理论结构》是流传最广的一部。在此之前,许多人都是以审计实务、程序、方法、技术为研究对象,而没能对审计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与阐述。莫茨与他的学生夏拉夫一起运用了哲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从理解、展望、洞察、相像四个角度对各种审计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探索,将数学、行为科学、逻辑科学、道德学等研究方法渗透到审计中来,丰富了审计理论。《审计理论结构》在中国出版之时,莫茨教授亲自为此书写了序言,他在其中强调,他与夏拉夫虽然是师生关系,但是他们的合作是平等而愉快的。夏拉夫富于献身的精神和超乎常人的毅力也是此书成功的关键。在这些描述

审计学读书笔记

“审计学”笔记 第一章 学习提要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明确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掌握审计的本质属性。本章主要内容: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三、审计的本质 重点与难点 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对象、目的、独立性。 内容讲解 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首先,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它产生于奴隶社会的末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职位,宰夫。 官厅审计在我国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审计是股份制的产物。 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是1720年受英国议会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的查尔斯·斯内尔。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审计执业团体。

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谢霖创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四)审计工作在我国的必要性 1、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和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4、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5、对外开放政策,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二、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的本质属性,指的是审计所具有的固有功能,审计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审计的职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正确认识审计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对审计提出一定的要求,就构成了审计的任务。审计的任务是人们赋予审计去完成的,因此是主观的产物。完成了审计任务,就发挥了审计的作用,可见,审计的作用是完成审计任务后的结果。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1、经济监督 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指的是,通过审计,监察和督促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审计学》课程标准

《审计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审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的会计知识是一个检验,同时也为日后从事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的种类、审计的方法、审计的程序、审计组织体系、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基本理论,掌握各个循环的业务审计,为编制审计报告奠定基础,同时,要能够通过《审计学》这门课的学习,掌握验资、资产评估、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程序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审计学》作为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体的审计学,是我国审计理论,实践和教学的客观要求。因此,本课程围绕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主线,结合我国会计、审计改革的新内容,借鉴国际审计惯例和经验,结合典型的审计案例,全面讲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奠定审计基础理论和知识。 (一)知识目标(支撑毕业要求2) (1)对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的种类、审计的方法、审计的程序、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要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审计学的计量方法即审计抽样技术; (3)在技术方面,熟练掌握各循环业务的审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支撑毕业要求3) (1)熟练运用审计方法解决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掌握编制审计报告、验资和提供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基本技能; (三)素质目标及课程思政目标(支撑毕业要求1、2) (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023注会学霸笔记

2023注会学霸笔记 摘要: 1.2023 注会学霸笔记概述 2.笔记的主要内容 3.笔记的优点与特点 4.如何有效利用笔记 5.结论 正文: 一、2023 注会学霸笔记概述 2023 注会学霸笔记是一本针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笔记,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学霸整理而成。该笔记旨在帮助备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生高效掌握考试所需的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笔记的主要内容 1.归纳整理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经法规等。 2.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配以典型例题和解题思路,以便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收录了近年来的考试真题和答案解析,让考生了解考试趋势,提高应试能力。 三、笔记的优点与特点 1.系统性强:笔记将繁杂的考试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有助于考生建立完

整的知识体系。 2.重点突出:对考试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明确标注,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实用性强:笔记中包含大量例题和答案解析,有利于考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4.易懂易学:采用简洁明了的文字,便于考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如何有效利用笔记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笔记中的知识点与实际考试大纲相结合,确保全面复习。 2.多做真题,结合笔记中的答案解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及时复习笔记中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 五、结论 2023 注会学霸笔记是一本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备考资料,通过系统地整理考试知识点和提供丰富的例题解析,帮助考生提高学习效果。

《审计学》习题答案.doc

第1篇审计概论 第1章审计本质、目标和分类 1.1审计本质课堂思考1—1 1)什么是审计?审计具有哪些特征? 2)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审计的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4)审计具有哪些职能? 5)审计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1.2审计目标课臺虧考1—2 1 )什么是被审计单位的认定? 2)被审计单位的认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注册会计师如何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认定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 1.3审计分类课臺思考1—3 1)如何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对审计进行分类? 2)如何按审计对象的不同对审计进行分类? 3)如何按审计条件的不同对审计进行分类? 第2章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 2.1会计师事务所课堂思考2—1 1)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哪些,各自有何优、缺点? 2)设立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应具备哪些条件? 3)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有哪些? 4)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有哪些内容? 5)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业务有哪些内容? 2.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课壹训练2—1 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承办甲商业银行200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并于2007 年底与甲商业银行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ABC会计师事务所指派A和B注册会计师为该审计项目负责人。假定存在以下情况: (1)甲商业银行以2007年度经营亏损为由,要求ABC会计师事务所降低一定数额的审计收费,但允诺给予其正在申请的购买办公楼的按揭贷款利率予以相应优惠。ABC会计师事务所同意了甲商业银行的要求,并与之签订了补充协议。 (2)A注册会计师持有甲商业银行的股票100股,市值约600元。由于数额较小,A注册会计师未将该股票售出,也未予以回避。 (3)B注册会计师的妹妹在甲商业银行财务部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但非财务部负责人,B注册会计师未予以回避。 要求:根据以上情况,分别判断ABC会计师事务所和A、B注册会计师是否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定,并简要说明理由。 课堂思考2—2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有哪些? 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3)注册会计师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有哪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