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海潮导学案答案版

望海潮导学案答案版

望海潮导学案答案版
望海潮导学案答案版

《望海潮》导学案

编制:杜慧敏校审:高一语文组使用时间:月日

【教师寄语】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辜负青春。——薄伽丘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3、鉴赏这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_北宋________(朝代)词人。原名__三变______,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____耆卿____,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

【背景介绍】

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词】词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长短句”之称;又有“诗余”“倚声”“填词”之谓。词依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称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称长调。一般分上下阕。从风格看,宋词大致可分为__婉约________与_____豪放______两派。明代张綖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cēn ﹚堤.沙﹙dī﹚天堑.﹙ qi à n ﹚珠玑.﹙j ī﹚参差

..﹙

罗绮.﹙q ǐ﹚叠巘.﹙yǎn ﹚千骑.(j ì)萧.鼓﹙ xiāo ﹚【课堂探究】

1、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并根据原文填空。

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作总体介绍:

“___东南形胜______________”,地理位置重要;“__三吴都会_”,社会条件优越;“_____钱塘自古繁华_______________”,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的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竞”字很好的写出了杭州富民比奢华、斗阔气的情景。

下阕:

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山的美好“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十里荷花”照应“重湖”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

“_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_”——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互文见义)。

“_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__”——官员的游乐词作最后直接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华奢靡的社会现实

2、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与美丽?

词作极力赞扬了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宁。作者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与美丽。

【小结】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

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

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杭州的湖光山色令人

神往,读了柳永的这首词,领略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美丽的西湖更加令人心旷神怡,

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领略那里美好的风光的。

【名句默写】东南形胜,_三吴都会____,__钱塘自古繁华_____。

_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_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_。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东南形胜[1],三吴[2]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3]翠暮,参差[4]十万人家。云树[5]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6]无涯。市列珠玑[7],户盈[8]罗绮竞豪奢。重湖[9]叠巘[10]清嘉[11],有三秋桂子[12],十里荷花。羌管[13]弄晴,菱歌泛夜[14],嬉嬉[15]钓叟莲娃[16]。千骑[17]拥高牙[18],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19]。异日[20]图将好景[21],归向凤池夸[22]。 【注释】 [1]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2]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风帘:挡风作的帘子。 [4]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5]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6]天堑: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7]珠玑:珍宝。 [8]盈:充满,言其多。 [9]重湖:西湖有里湖外湖之分,故称重湖。 [10]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11]清嘉:清秀美丽。 [12]三秋桂子:杭州灵隐寺一带多桂树,传说此地桂花为为月中仙桂落籽而生。 [13]羌管:羌笛,这里泛指乐器。 [14]菱歌泛夜:采菱女夜间在江上放歌。 [15]嬉嬉:游乐貌。 [16]莲娃:采莲女。 [17]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18]高牙:军前的大旗。这里指高级官员的仪仗。 [19]烟霞:山水美景。[20]异日:他日。 [21]图:描绘。 [22]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目标确立 《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品,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主要通过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通过学习了解: 1、柳词的几个基本特点 2、本词在写景,状物上的特点与手法 3、学习本词中的白描和铺叙手法 ※重点提示 《望海潮》一词景物描写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做到了写景抒情相得益彰。全词以点带面,描绘了钱塘江和西湖的别致风光,并以此为背景,渲染出杭州的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1)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演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通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二、导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三、导学难点: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四、前置作业:通读课本 五、导学过程: 活动一:小组合作找出本课包括哪几部分。 活动二:本课知识要点(小组讨论完成) 自主进行知识梳理: (一)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1)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2)南京何时解放?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通过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2.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3.朗读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活动与探究: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呢?(一分为二,分别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方面来分析。) 本课小结: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相关的知识。 2、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3、把握其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 4、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表现手法。 重难点: 1、疏通词面 2、品味意境与情感 3、手法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读、记,讲析)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 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5、风格比较 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多写个人遭 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

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 “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 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 轼、辛弃疾、岳飞等; 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 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赤壁怀古》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用

《望海潮》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 2、限时完成,规认真。时间:30分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②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①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②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有《乐章诗》,收词近200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文学常识 关于宋词 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的定义——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容;词牌是一首词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 一、自我检测 2、词的分类 3、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 参差 ..()罗绮.()重.()湖叠..()堤.()沙天堑. ( ) 珠玑 巘.( ) 羌.管 ( ) 钓叟. ( ) 千骑.()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东南形胜 .. 画桥 ..无涯 ..天堑 重湖叠巘清嘉 .. 异日图.将.好景 3、读清停顿与节奏(用∕划开)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背景补充: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

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赏析内容 1、简述本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特点的景色。 2、词的上下阕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这一特点的? 3、根据前面的解读,结合填词的背景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分析词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四、品味语言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3. 《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4、诗词中,你还喜欢哪一句,试举一例,说明理由。 五、艺术特色 (一)、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八大周高一历史备课人李淑娟审核人段卫贤 一【学习目标】 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难点·金本位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自主学习】 (一)临危受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____年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巨大危害,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____危机和____危机不断恶化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____以实行“____”为竞选宣言,赢得选民的信任。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____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二)实施新政 1、整顿________。(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4)管理证券业。 2、复兴工业。(1)加强对工业的____,通过《________》,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2)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政策。(1)成立____,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1)建立_______,发放紧急救济金;(2)加强____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3)推行“____,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5、进行社会立法 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签署《_______》、《_______》,《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三)、摆脱危机困境(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 1、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到1940年国民收入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_______。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

精品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自主预习 1.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镇守长江中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年重建晋 王朝,以 为都城,史称东晋。 2.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四个王朝。 3.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4.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梨耕,实行,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5.南朝时的,人口众多,时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三、合作探究 1.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 2.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导学案 四、随堂演练 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3. 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润 B.土地肥沃 C.社会安定 D.北方人南迁 4. 西晋从统一到灭亡持续了多少年() A.14年 B.36年 C.50年 D.37年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6.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 7.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东晋和北魏 B.东晋和前秦 C.西晋和前秦 D.西晋和北魏 8.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五、课后反思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

无棣二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案 主备人:刘芳英审核:使用人: 课题:《望海潮》 1.感知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一、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二、轶事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三、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一、初读诗文 1.读准字音 参差.()堤.沙()天堑.()无涯.()重.()千骑.()珠玑.()罗绮.()钓叟.()叠巘.()2.读清停顿与节奏 二、再读诗文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形胜都会参差天堑 竞豪奢叠巘清嘉 弄泛乘烟霞 异日图凤池夸 三、赏读诗文 1. 感知画面 诵读这首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哪些画面?请用“图”的形式加以概括。 2.体会情感 你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品味语言 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请从描述意境、炼字、修辞(或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一个方面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之后交流。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2)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六年级上册14—18课导学案

14、鹿和狼的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练习拼会课文出现的带拼音的字。 2、练习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一:1、自读一遍课文,标清自然段。自学生字词。 2、读一遍课文,练习读通顺。用“_____”画出不好读的句子。 3、再读一遍课文,练习读流利。练习把不好读的句子读流利。 4、小组长组织检查。 自学指导二:1、说说这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2、读课文批注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检测题: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 )( ) 面目全( ) 一命( )呼 ( )不留情 自由自( ) 苟延( )喘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参( )( )( )( ) 宗( )( )( )( ) 直( )( )( )( ) 肖( )( )( )( )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坚持( ) ( )纯朴 优良( ) 维持( ) ( )纯洁 优秀( ) 保持( ) ( )纯熟 优质(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重点掌握“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层次。4、初步感受“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学习重难点:目标3、4 自学指导一: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学会新字新词。 2、组长检查。 自学指导二: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了解文章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组长组织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介绍文章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指导三: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组长组织交流。 自学指导四:1.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组长组织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进行读一读。 检测题:1、组词:骏()指()眷()薄() 俊()脂()幕()簿() 2、把感受深的部分背一背并积累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案7】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 【课标要求】 1、知道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家国情怀) 2、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斗争史实,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作用。(唯物史观) 3、列举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历史解释) 【重点难点】 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措施、结局及历史意义。 《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义和团运动的救亡意义与局限性。 难点: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基础认知】 一、戊戌维新运动 1、历史背景 (1)经济: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政治: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3)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 康有为撰写的_和_,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启超《变法通议》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2、“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但未送达光绪皇帝。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标志: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_”诏书。 (3)内容: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_、经济、军事、文化、_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4、变法失败 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_。康有为、梁启超被迫 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_”。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5、历史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_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

望海潮导学案(完整教师版)

《望海潮》(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词的音律美和语言美,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词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掌握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导入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2、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5)风格比较: 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 婉约派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3、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 —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 教师版

《望海潮》导学案一 班级姓名 自主学习案 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 (一)了解词 (二)了解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词中第一人”了。 1.他是第一个“专业词人”。其创作中有大量的市井俚语,更显得真实平素。 2.他擅作慢词,并把慢词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极致。 3.他发展了词体。柳永词调有150个之多,大部分为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多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4.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给后人的词及曲的创作做了深厚的铺垫。 二、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一)识记作家作品(读课本P34页注解①) 柳永(约987~约1053),字,原名,北宋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排行第七,也称。多次应进士试不第,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也称),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的局面。柳永是北宋派词人的代表。作品有词集《乐章集》,词作《》《》《》等。 (二)了解《望海潮》写作背景(读课本P34页注解②) 明确:“望海潮”是,柳永途径时,拜见两浙转运使时写的一首词。 (三)基础巩固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天堑.( ) 无涯.( ) 珠玑.( ) 罗绮.( ) 豪奢.( ) 叠巘.( ) 羌.( )管千骑.( ) 箫.( )鼓吟.( )赏参差 ..( ) ( ) 2.熟读《望海潮》,力求成诵。 (四)理解并翻译《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进一步掌握融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小桃树精神,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胆魄。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学习难点:融情于景、借物抒情的写法。 课前预学 一.上网查阅有关作家贾平凹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并做好笔记。 二.识记字音字形。 有感情、顺畅朗读课文两遍,边读边思考教材中的旁批,自己也加些批注。读完后合上课本,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汉字。 1.只是常常自个儿chàn()悔。 2.早晨起来,(雨)就xī xī lì lì()的。 3.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duō suo()。 4.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tuì()尽了。 5.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jīn()持的我,原来也是个càn()头。 6.爷爷是喜欢服shì()花的。 7.小桃树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很wěi suǒ()。 8.我慢慢发现我的幼zhì()。 9.爷爷的花事是不弄了,一luò( )一luò()的花盆堆在墙根。 10.也去领略过马wéi()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zhuózhuó()的。 11.又偏苦sèsè()地笑着。

12.我不禁有些chàn()抖了。 13.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luǒ()了。 三.识记词义。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显得庄重、严肃() 摇动() 猛然领悟() 将要开放()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四.积累有特点的词语。 根据印象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ABAB式的数量短语,然后对照课文对照一下。 1.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地落了。 2.春天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端出来,天一晚又让我们地端进去。 3.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4.你你的花事早不弄了,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 5.如果将上述数量短语改成“一片片”“一盆盆”“一天天”“一摞摞”行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 一.理清文章思路和内容。 细读精批课文,把握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完成下列问题。 1.完善下面表格。

第4课 《望海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 2、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②学习点染、铺陈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词的音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有《乐章诗》,收词近200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鹤冲天 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文学常识 关于宋词 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的定义——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 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3.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4.咬文嚼字 识记字音 参差()堤沙()天堑()珠玑() 罗绮()重湖叠巘()钓叟() 千骑()箫鼓()豪奢() 理解词义 找出需要注释的词语,写在下面(6-10个)。 【探究案】 一、总体感知,信息筛选 (1)、词的上片和下片各自交代了什么样的内容? (2)、作者笔下哪些词体现了杭州和西湖的特点? 二、分析品味,探究赏析(合作,展示)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点评,将所要抒发的情感、要说的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有一个总体认识;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深刻、更生动形象地把握。分析《望海潮》中点染词句?

望海潮导学案(完整教师版)

望海潮导学案(完整教 师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望海潮》(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词的音律美和语言美,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词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掌握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导入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2、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5)风格比较: 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 婉约派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 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3、作者简介

18课导学案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导学案 马丽华说:“既不为稻粱谋,也不为取悦谁,全凭一片热爱,满心欢喜和感动。”正是这种不带任何功利的创作动机以及在极地高原长期游历的生活,促成了马丽华纪实散文的问世。她为追寻雪域高原的太阳,毅然踏上充满希望又满载风险的漫漫长途,在那片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上,从青年走到中年,在高原的冰山雪岭挥洒着青春的美丽与光彩。她这腔令无数须眉男儿也汗颜的热忱与勇气,着实令人敬佩! 1.把握作者的游览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 2.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3.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长江之歌》里面唱道“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呢?歌词中的“雪山”指的是哪座山呢?今天,我们就跟着作家马丽华,一起去探寻长江源头,去领略各拉丹冬奇美的景色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黧.黑() 棱.角() 虔.诚() 蠕.动 ( ) 豁.然() 懈怠.( ) 演绎.() 明媚. () 酝酿 ..() 砾.石() 眩.晕( ) 蜷.卧( ) 腈.纶() 皱褶.( ) 熠.熠() 烁.烁() 接踵.而至() (2)理解词义。 虔诚: 黧黑:

懈怠: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历历在目: 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2.作者简介。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3.资料链接。 各拉丹冬突耸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边境,由一大片南北长达50余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攒聚约50余条巨龙般的山岳冰川群所组成,位于东经9l°,北纬33.5°,海拔6 621米。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同时,各拉丹冬雪山冰川的伸缩变化,非常明显地揭示了当地乃至青藏高原和全球气候的变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在各拉丹冬的经历是怎样的?并说说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二)深层探究。 2.文章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导学案

导学案《望海潮》 主备人:刘岩审校人:申萍使用时间:7月6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体会诗歌感情,赏析手法。 【重点难点】手法、感情 预习案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词是诗的一种。 (2)别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3)分类: 按字数多少: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四、初读全词,疏通词意。 1、给加点字注音 参差 ..()天堑.( ) 珠玑.()罗绮.()重.()湖叠巘. ( ) 羌.管( ) 钓叟.( ) 千骑.() 2、解释加点词语

四年级下册18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自学导航 18、生命生命(共享课)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我能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一、自学导航:(对学——展示) 1、标出自然段,读课文两遍。 2、我会写8个生字,会正确读写:鼓动、跃动、冲破那个、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 3、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挣、鲜、缝、壳、强、弹。 三、合作交流:(群学——展示) 1、这三件事中,哪些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生命的存在,请用——画出来,并用△标出关键词,再说说你的体会。 2、细读第5自然段,我能用“”画出表达杏林子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该怎样做呢? 3、三、小练笔: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生命是杏林子。生命是。生命是。、、、、、、

课文仿写: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一天,我和伙伴在玩耍,我们发现了一窝蚂蚁,我好奇地伸手捉住了一只,细心地观察。如果我的手指轻轻一按,它就被我捏死了。但它拼命挣扎着,不停地挥动着它那细小的脚,企图把我的手指掰开。这一刻,我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我指间跃动,是那样鲜明!蚂蚁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把它放回蚁穴! 还记得我曾经种过一颗豆子,我没有给它浇过水,也没有给它施过肥,甚至已经把它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没过几天它竟然冒出一截小苗,这下我才记起它。我默默地思考着:是怎样强大的生命力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水分,没有营养的情况下茁壮成长?——是顽强的生命。 有一次体育课,我们进行长跑,跑步过后,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把手轻轻按在胸口,那一声声有规律的心跳仿佛在朝我呼唤,告诉我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只属于我的,我必须对它负责,同时让自己活的更加光彩有力。 这一个个例子告诉着我:生命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们遇到困难要不屈向上、勇敢面对,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文中写了日常生活中、、三件事来体会生命的意义。 2、作者对生命的体会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