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s

SL49-94

主编单位: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

辽宁省水利电力厅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1994-03-31发布 199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发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149—94的通知

水建[1994]98号

为适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的需要,我部委托葛洲坝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与辽宁省水利电力厅为主编单位,组织编制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经审查,现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其编号为SL49-94,自一九九四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各地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建设司和主编单位。

本规范由水利部建设司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目次

l 总则

2 导流与渡汛

3 坝基与岸坡处理

4 筑坝材料

5 堆石坝填筑

6 面板与趾板施工

7 止水设施

8 观测仪器埋设

9 质量控制

附录A 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技术要求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本规范适用于一、二、三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砂砾石填筑的坝)的施工。四、五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可参照执行。

对于坝高超过70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不论工程等级均应按本规范执行。

1.0.2 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积极试验论证,经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采用。

1.0.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

2 导流与渡汛

2.0.1 应充分研究坝址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及施工条件的特点,慎重确定施工导流与渡汛方案。

2.0.2 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下列有利因素:

(1)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上游垫层坡面经防渗固坡处理后可直接挡水。

(2)施工初期,对下游坝坡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后,允许坝体过流。

2.0.3 当确定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挡水时,必须对上游坡面进行碾压砂浆、喷射混凝土或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等防渗固坡处理。

2.0.4 当确定坝体过流时,宜用加筋堆石或钢筋石笼等,对下游坝坡进行保护。石笼块石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坝体过流后,应对坝面进行认真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2.0.5 选择导流、渡汛方案时,宜首先研究以低过水围堰保护、枯水期正常施工和汛期利用坝体与导流建筑物共同泄流方案的可行性。

2.0.6 采用临时断面挡水渡汛时,应对临时断面进行设计。

3 坝基与岸坡处理

3.1 一般规定

3.1.1 坝基、趾板地基及岸坡的处理,均属隐蔽工程,应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认真施工。处理过程中地质人员应如实、准确地进行地质描绘、编录及整理。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

3.1.2 处理岸坡时,应采取截流排水等措施,防止两岸山坡雨水冲刷垫层。

3.2 坝基与岸坡开挖

3.2.1 趾板部位的地基开挖可分两步进行。首先按设计线剥离表层覆盖物,将已揭露的地形、地质资料提交设计单位,供调整趾板位置或坝轴线时参考。最终定线后再进行基岩开挖。建基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3.2.2 岩石岸坡开挖清理后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趾板部位岩石边坡存在局部反坡或凹坑时,应进行削坡或填补混凝土处理。趾板以上的岩坡,如裂隙发育、风化速度较快,必须采取喷水泥砂浆或喷混凝土等保护措施。

3.2.3 风化岩石与砂砾石的临时开挖边坡,应满足稳定条件和施工要求。

3.2.4 堆石坝体底部保留的砂砾石层,应布置方格网点取样检验,或挖探井检查。根据其密度与级配情况由设计单位确定保留的范围与厚度。保留部分的表层,应在坝体填筑前用重型振动碾或夯板进行压实。

3.3 基岩防渗处理

3.3.1 趾板部位岩石节理和裂隙的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宜采用下列方法处理:

(1)当岩石较完整且裂隙细小时,清除节理和裂隙中的充填物后,冲洗干净,并依缝的宽度,灌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封堵;

(2)当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且渗水严重时,除采取上述处理措施外,尚应在趾板下游垫层区的岩面上,浇筑混凝土盖板或喷射混凝土覆盖,并在混凝土保护段后铺设反滤料。

3.3.2 凡与趾板相交的断层或破碎带,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3.3 岩石基础固结灌浆和帐幕灌浆按下列要求进行:

(1)灌浆施工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的趾板上进行,趾板宜预留灌浆孔。

(2)水下部位的灌浆,应在水库蓄水前完成。

(3)灌浆压力应经试验确定。灌浆时不得抬动趾板。

4 筑坝材料

4.1 料场规划

4.1.1 施工单位应对料场进行质量、储量复查,并做好开采规划。

4.1.2 料场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料场可开采量(自然方)与坝体填筑量的比值:堆石料为1.1~1.4;砂砾石料,水上为1.5~2.0,水下为2.0~2.5;

(2)不占或少占耕地,少毁林木;

(3)爆破工作面规划应与料场道路规划结合进行,并应满足不同施工时段填筑强度需要;

(4)主堆石坝料的开采,宜选择运距较短、储量较大和便于高强度开采的料场,以保证坝体填筑的高峰用量;

(5)对于垫层等有特殊级配要求的坝料,必要时可分别设置专用料场;

(6)充分利用枢纽建筑物的开挖料。开挖时宜采用控制爆破方法,以获得满足设计级配要求的坝料,并做到“计划开挖、分类堆存”。

4.1.3 垫层料及有特别级配要求的坝料需进行加工、掺配时,应有专用场地与设施,其生产能力应满足填筑强度要求。加工的垫层料应有足够的储备。

4.2 坝料开采与加工

4.2.1 主堆石料、过渡料,宜采用深孔梯段微差挤压爆破方法开采。坝料开采前,宜根据设计的级配要求进行相应规模的爆破试验。

4.2.2 垫层料需要加工、掺配时,其加工、掺配方法,应按设计级配要求进行试验确定。垫层料亦可采用微差挤压爆破方法开采。

4.2.3 在寒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的砂砾石坝料开采,应有足够的堆存储备,以满足冬季坝体填筑需要。

4.2.4 料场开采结束后,应及时对危岩和开采区进行处理。

4.3 道路与运输

4.3.1 施工现场的运输路线,应合理布置。其道路、桥涵的等级及标准应满足施工车辆与机械设备等通行的需要,其防洪标准不低于5年洪水重现期。

4.3.2 施工道路宜与永久公路结合。利用已建公路时,应按施工要求对其建筑标准进行安全复核。设于坝坡上的斜坡道路,其技术标准应在坝体设计时确定。

4.3.3 当运输道路跨越趾板及垫层区时,应有可靠措施确保趾板及垫层质量不受影响。

4.3.4 施工道路宜采用碎石路面,并应有专门养护机构和设备对其进行维修养护。

4.3.5 运输工具的选择,应根据坝料、填筑工程量、填筑强度、运输距离、施工场面确定。

5 堆石坝填筑

5.1 一般规定

5.1.1 堆石坝填筑,应在坝基、两岸岸坡处理验收及相应部位的趾板完成后进行。

5.1.2 堆石坝填筑开始前,应进行坝料碾压试验,优化相应的填筑压实参数。碾压试验的压实参数,主要为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加水量等。碾压试验的规模、深度,依工程情况、坝料性质、碾压机械类型等条件而定。

5.1.3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填筑压实参数,并应进行抽样检查。对规定的铺料厚度应经仪器检查。

5.1.4 堆石坝体各分区的填筑,宜均衡上升,在垫层、过渡层与一定宽度主堆石区范围内,相邻填筑层的高差,不宜超过1个堆石填筑层的厚度。垫层、过渡层与堆石的填筑层厚度比宜为1:2。

5.1.5 必须严格控制上坝材料质量,不合格者不应上坝。

5.1.6 原型观测仪器、设施,必须按设计及时埋设、建置,并做好保护与施工期的观测。

5.1.7 当坝体填筑与面板浇筑、坝基灌浆等工序同时进行时,应做好规划,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5.2 坝体填筑

5.2.1 与岸坡、混凝土建筑物接触带的坝料填筑,应避免较大块石集中。与趾板、岸坡接触的垫层应采用小型振动碾薄层碾压,或用其它方法压实。

5.2.2 垫层料、过渡料铺筑,应避免颗粒分离,分离严重部位应予掺混或挖除处理。5.2.3 垫层料的铺筑,应在上游坡面法线方向超填10~15cm,并应严格测量检查,也可利用激光扫描法进行控制。

5.2.4 坝料填筑应加水碾压。冲积砂砾石料的加水量宜为填筑方量的10%~20%,堆石料的加水量宜为10%~25%。当砂砾石中小于5mm的细粒含量超过30%,且含泥量大于5%时,应按试验严格控制加水量。

软岩堆石料的加水量,宜通过碾压试验确定。

5.2.5 坝料碾压必须采用振动碾,并按材料分区分段进行。碾压过程中应保证振动碾的规定工作参数。

垫层区的水平碾压,振动碾距上游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40Cm。

5.2.6 进入坝体填筑区的运输坡道,应设于填筑压实合格的坝段,道路路基应予相应压实。

5.2.7 当坝的上游坡面遭受冲蚀或发生塌坡时,应按专门设计进行回填、补齐。回填料应比原相应填筑料偏细,并采用薄层压实;回填区的坡面应超填20~30cm,以备削坡。

5.2.8 负温下堆石的填筑,可采用减薄铺筑厚度、增加碾压遍数、不加水的方法进行。在坝的下游部位,当材质坚硬时,负温下可正常施工,不加水。雪天施工时,堆石区的坝面积雪厚度不宜超过10cm。

5.3 垫层坡面碾压与防护

5.3.1 垫层填筑每升高10~15m应进行一次垫层坡面碾压。碾压前坡面应当洒水、预碾,然后对坡面进行修整。修整后的坡面,在法线方向应高于设计线5~10cm。

当垫层材料为砂砾石且处于多雨条件时,应缩短坡面碾压与防护作业的周期,并采取措施,保证坡面稳固安全。

5.3.2 宜用8~10t振动碾进行坡面碾压,先静碾后振碾。碾压遍数,依碾压机具、垫层材料而定,宜静碾4遍,振碾6~8遍,上下一次为碾压一遍。振碾压时,只在上坡时振动,下坡时不振动。

对于砂砾石垫层坡面,亦可采用相应的振动板压实。

5.3.3 垫层坡面压实合格后,应尽快按设计进行坡面防护。防护常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1)当用水泥砂浆防护时,可用人工或机械摊铺,振动碾碾压的方法施工。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碾压后的砂浆表面,不应高于设计线5cm、低于设计线8cm,并应养护。水泥砂浆应为低标号砂浆,其配合比、铺设厚度等应符合规定。

水泥砂浆防护层,亦可采用喷射或人工抹平的方法施工。

(2)当用喷射混凝土防护时,可采用半湿喷法。喷射后的混凝土表面,与设计线偏差不大于5cm,并必须养护。

(3)当用阳离子乳化沥青防护时,沥青乳剂的品种、配比、喷洒层数等,应通过试验确定。沥青乳剂喷洒后,即撒砂,使砂与沥青结合为牢固的沥青砂复合体。乳化沥青防护层的碾压方式、遍数可通过试验确定。

6 面板与趾板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面板与趾板的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水泥品种宜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应不低于425号。使用矿渣水泥时,应经试验论证及主管部门批准。

6.1.2 面板混凝土配合比除满足面板设计性能外,尚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1)水灰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宜取0.4501~0.55;

(2)掺用减水、引气、调凝等外加剂及适量的掺合料时,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坍落度应根据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方法和气温条件决定;当用滑槽输送时,仓面坍落度宜为4~7cm。

6.1.3 混凝土运输设备应根据施工条件选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或过多降低坍落度,并应尽量减少转运次数和缩短运输时间。

6.1.4 混凝土入仓宜选用滑槽输送。滑槽顶端应设集料斗。滑槽衔接不得脱落、漏浆。滑槽出口距仓面的距离应小于3m。

6.1.5 浇筑混凝土时,应有防雨、防晒、防冻等保护措施。

6.2 趾板施工

6.2.1 趾板混凝土浇筑应在基岩面开挖、处理完毕,并按隐蔽工程质量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趾板混凝土浇筑,应在相邻区堆石填筑前完成。

6.2.2 应按设计设置趾板锚筋,可将趾板锚筋作架立筋使用。锚筋孔直径应比锚筋直径大5mm,并用微膨胀水泥或预缩细砂浆紧密填塞。砂浆标号不低于20MPa。

6.3 面板施工

6.3.1 面板混凝土宜一次浇筑至坝顶;高度大于50m时,根据施工安排可分段浇筑,分段接缝应按工作缝处理。

面板混凝土浇筑,可由中心条块向两侧跳仓浇筑。宜避开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6.3.2 浇筑面板前,应对垫层坡面布置3m×3m网格进行平整度测量,其偏差不得超过面板设计线5cm。

6.3.3 面板钢筋宜采用现场绑扎或焊接,也可预制钢筋网片,现场组装。

6.3.4 面板混凝土应优先采用滑动模板浇筑,也可用真空脱水工艺配套作业。设计滑动模板应注意如下事项:

(1)适应不同条块宽度与形状的组合性能;

(2)有足够的刚度、自重或配重;

(3)安装、运行、拆卸方便灵活;

(4)具有安全保险和通讯措施。

6.3.5 浇筑面板的侧模,可为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侧模的高度应适应面板厚度渐变的需要。其分块长度应便于在斜坡面上安装和拆卸。当侧模兼作滑模轨道时,应按受力结构设计。

6.3.6 侧模安装,应坚固牢靠,并不得破坏止水设施。其允许安装偏差为:

(1)偏离设计线:3mm;

(2)不垂直度:3mm;

(3)20m范围内起伏差:5mm。

6.3.7 混凝土入仓必须均匀布料,每层布料厚度为25~30cm,并应及时振捣。振捣器不得靠在滑动模板上或靠近滑动模板顺坡插入浇筑层。振捣间距不得大于40cm,深度应达到新浇筑层底部以下5cm。使用的振捣器直径不宜大于50mm,靠近侧模的振捣器直径不得大于30mm。止水片周围的混凝土必须特别注意振捣密实。

6.3.8 面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滑动模板滑升前,必须清除前沿超填混凝土。平均滑升速度宜为l~2m/h,最大滑升速度不宜超过4m/h。

6.3.9 脱模后的混凝土应及时修整和保护。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铺盖草袋等隔热、保温用品,并及时洒水养护,宜连续养护至水库蓄水为止。

7 止水设施

7.1 一般规定

7.1.1 周边缝、板间缝的止水型式、结构尺寸及材料品种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原材料的品种、生产批号、质量等均应记录备查。采用代用品时,须经过试验论证,并征得工程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

7.1.2 周边缝、板间缝下水泥砂浆垫的表面不平整度,在5m长度范围内最大下凹和凸起量不应超过5mm,砂浆垫宽度应大于止水垫片。

7.1.3 聚氯乙烯垫片应采用热沥青与水泥砂浆垫粘接,不得有褶曲、空泡,其中线应与缝的中线重合。

7.1.4 周边缝或水平缝中的隔离木板,必须刨光并经防腐处理。

7.1.5 已安装的周边缝止水片,必须及时用钢或木保护罩保护。

7.2 金属与塑胶止水片

7.2.1 金属止水片按设计规格要求,可采用冷挤压、热加工或手工成型,成型后的止水片宜进行退火处理。

7.2.2 成型金属止水片,在运输、安装时应避免扭曲变形。其表面浮土、锈斑、污渍等,需及时清除。砂眼、钉孔、缺口等缺陷应进行焊补。

7.2.3 金属止水片的连接,依其厚度可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搭接或对缝焊接。咬接、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对缝焊接时,应设贴补块并焊接在接缝两侧的金属止水片上,以增加抗拉强度。

7.2.4 止水片凸体空腔内应塞入可塑填料或泡沫塑料条、片,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进入空腔。

7.2.5 金属止水片就位后,与聚氯乙烯垫片接触的缝隙,必须作防止混凝土砂浆浸入其间的封闭处理。金属止水片中心线与设计线的最大偏移量,不得超过5mm。浇筑混凝土时,应防止止水片产生形变、变位或遭到破坏。

7.2.6 橡胶止水片的连接,宜采用硫化热粘合。塑料止水片的连接,按出厂技术资料要求进行。连接的接缝应予检验,不合格者应及时修补。

7.2.7 橡胶、塑料止水片,应利用模板固定。止水片中心线与设计线的偏差,不得超过5mm。止水片的平面,应平行于面板,其翼缘端部的上下倾斜值不得大于10mm。

7.3 嵌缝填料

7.3.1 成品嵌缝填料,应抽样检验其主要技术指标;就地配制嵌缝填料时,应对原材料与加工成品抽样检验。

7.3.2 同嵌缝填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必须平整、密实、洁净、干燥。嵌缝填料充填前,应在缝槽混凝土表面涂刷与嵌缝填料相同基料的稀释材料,干燥后方可进行热法或冷法嵌填。

7.3.3 当采用热法施工时,应有相应加热、保温措施,并严格控制加热温度,注意操作安全。

热浇嵌缝填料时,应由下向上逐段进行,并尽量减少接头,浇筑过程中应随时驱赶气泡,使嵌缝填料填充密实。

7.3.4 嵌缝填料表面,应及时加设密封塑胶盖片保护。

8 观测仪器埋设

8.1 一般规定

8.1.1 观测仪器的埋设与施工期的观测,必须纳入施工计划,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及时埋设和观测,认真做好埋设记录,并做好安全防护。对各项观测仪器的初始观测值必须及时记录、整理,不得延误。

8.1.2 埋设观测仪器应以不挖坑槽埋设为主,坑式埋设为辅的原则进行。

8.1.3 混凝土面板的观测仪器埋设,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证人身、仪器安全。

8.1.4 在堆石坝过水渡讯的条件下,已埋设的观测仪器应妥为封存、保护,并在汛后及时恢复、启用。观测仪器封存前与启用后,都应进行观测并记录、说明。

8.2 堆石观测仪器埋没

8.2.1 水管式沉降仪的埋设,可直接在填筑坝面进行,不挖坑、槽。

沉降仪的测头与连接管应予保护,且当测头以上填方厚度超过1.5m,管路以上超过1.0m时,方可恢复正常填筑。

8.2.2 钢丝水平位移汁的埋设,应保证位移计的引张钢丝及其保护管的良好直线性与平整度,埋设后即可恢复正常填筑。

8.2.3 孔隙水压力仪的埋设,可直接在坝面进行,其测头、电缆必须用砂或砂砾保护,且当覆盖填方超过1.0m后方可恢复正常填筑。

8.2.4 坝内压力盒的埋设,应做好仪器基床面的制备与感应膜的保护。仪器基床面必须平整、均匀、密实,并符合规定的埋设方向。

压力盒的电缆保护与孔隙水压力仪相同。

界面土压力盒的埋设,应做好感应膜的定位、定向与覆盖保护,防止产生超读或欠读现象。

8.3 混凝土面板观测仪器埋设

8.3.1 面板测斜仪导管的铺设,应在面板混凝土浇筑28d后进行,导管末端不得穿过周边缝止水,导管应用钢罩妥为保护,在死水位以下或当面板上有防渗铺盖,或有冰情时,应加强防护。

8.3.2 测缝计的埋设,应在面板浇筑28d后进行。

单向测缝计埋设时,将测缝计平置,并严格控制其轴线垂直于接缝面;二向、三向测缝计的埋设,在单向测缝计的基础上进行,并严格控制各自的施测方向。

当三向测缝计为连体型时,埋设时应严格控制其测量基面同接缝面平行。

已埋设的测缝计,应对其测量量程予以调整,以适应施测方向的位移变化,测缝计应及时用钢罩妥为防护,当面板上有防渗铺盖或有冰情时,并应按专门设计保护。

8.3.3 应变计应布置在面板平面内,并在面板钢筋绑扎后进行,应变计附近0.5m范围的混凝土应设专人负责进行浇筑,防止仪器损坏。已埋设的应变计,应予调出其测量量程的50%,以兼测混凝土的拉、压应变。

8.3.4 无应力计的埋设,可采用隔离杯法。隔离杯设于垫层中,隔离杯中的混凝土,应用面板混凝土料并随面板浇筑进行。

9 质量控制

9.0.1 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检查组织。质量检查所用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方法,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9.0.2 质量检查的项目与指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的有关规定。趾板基础处理、料场质量控制、坝体填筑密度、面板混凝土浇筑及接缝止水等工程质量,是面板坝质量控制的重要项目,必须严格进行质量检查。

9.0.3 质量检查成果,是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应及时进行汇总、编录、分析,并妥为保存。

附录A 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技术要求

A1.1 坝基与岸坡处理

A1.1.1 质量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A1。

表A1 坝基与岸坡处理质量检查项目与技术要求

项目质量要求

地质钻孔、坑、竖井、

平洞

无遗漏,处理符合要求

河床部位(1)草皮、树根、乱石、坟墓及各种建筑物等全部开挖清除;

(2)表层覆盖的细砂、粉土、淤泥、泥炭、残枳土等已清除;

(3)按设计要求清除砂砾石覆盖层

岸坡部位

(1)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清理符合规定;

(2)坡面欠、超挖允许偏差为土30cm;

A1.1.2 检查数量:

(1)坝区地质钻孔、探坑、竖井、平洞应逐个进行检查;

(2)坝区开挖清理按50~100m方格网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局部加密;

(3)岩石开挖的总检查点数,200m2以内不少于20个,200m2以上不少于30个,局部突出、凹陷部位(面积在0.5m2以上者)应增设检查点;

(4)趾板基础处理的检查数量,每块趾板(长度8~10m)的检查点数不少于10个。A1.2 坝科填筑

A1.2.1 一般要求:

(1)料场的草皮、树根及覆盖物已清除干净,料物的物理力学性质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料不得上坝,检查项目参见表A3的有关项目;

(2)施工机械的工况已检测,振动碾的型号符合要求,减振轮胎压力、振动频率、振幅等值符合要求;

(3)填筑部位的基础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4)大型工程应在填筑前进行碾压试验,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Ⅳ级以下的坝,可根据已建成工程经验,初步确定碾压参数,并结合初期坝体填筑进行复核;

(5)坝料压实质量检查,应以控制碾压等施工参数为主,试坑取样为辅。

A1.2.2 质量检查内容和技术要求:

(1)质量检查内容与技术要求见表A2。

表A2 坝料填筑质量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

(2)试坑取样质量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A3。

表A3 试坑取样检查项目和指标

A1.2.3 检查数量。检测项目与抽样检验次数,见表A4。

表A4 坝料填筑检验项目与抽样次数

A1.3 面板滑动模板

A1.3.1 质量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A5。

表A5 滑动模板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

A1.3.2 质量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A6。

表A6 滑动模板检测项目和允许偏差

注:当采用无轨滑模时,亦可参照上述指标执行。A1.3.3 检查数量。每块模板按上列项目进行检查,轨道至少每10m检查一次,每条轨道检查点数不少于8个。

A1.4 面板混凝土浇筑

A1.4.1 质量检查内容和质量要求:

(1)质量检查项目和要求见表A7。

表A7 面板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项目和要求

(2)质量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A8。

表A8面板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A1.4.2 检查数量。面板、趾板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应以强度为主,并评定均质性指标。混凝土强度、抗渗、抗冻检查龄期均为28d。

趾板每浇筑一块至少有一组强度检验试件;面板浇筑,每班取一组强度检验试件。抗冻、抗渗检验试件趾板每500m3成型一组,面板每1000~3000m3成型一组,不足以上数量者,也应取样一组。

A1.5 止水设施

A1.5.1 质量检查内容和要求:

(1)止水制作及安装质量指标见表A9。

A9 止水制作及安装质量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

金属止水橡胶、塑料止水片

制作几何尺寸

宽度±5±5

高度(凸体及翼缘弯起部

分)

±2

桥部生矢高或中间圆管直

±2

搭接长度(双面焊) >20 >50 中心安装偏差±5±5两侧翼缘倾斜偏差±5±10 (2)嵌缝填料的施工质量要求见表A10。

表A10 嵌缝填料的质量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伸缩缝的混凝土表面

项目质量要求

伸缩缝混凝土表面伸缩缝混凝土表面必须平整、密实,不得有益筋、蜂窝、面、起皮、起砂和松动等缺陷。

预留槽涂刷稀料混凝土表面必须洁净、干燥,稀料涂刷均匀、平整、不得漏涂,涂料必须与混凝土面粘接紧密

嵌缝施工填料应充满预留槽并满足设计要求断面尺寸,边缘允许偏差

±10mm,填料施工应按规定工艺进行。密封盖板按设计要求设置,与混凝土面应粘结紧密,锚压牢固,必须形成密封腔,不得漏水

A1.5.2 检查数量。止水设施每5m至少检查一点。

附加说明

主持单位:水利部建设开发司

主编单位: 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

辽宁省水利电力厅

参编单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新疆八一农学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土木建筑勘测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 阮以弘 韩正海 司洪洋

风家骥 李良福 洪重光

杨立枕 李忠定 吴 哲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SL 49-94

条文说明

编制说明

1987年12月,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局根据国内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迅速兴起的形势,确定制订《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委托中国水利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面板堆石坝学组组织编写。

1988年5月形成初稿,经有关专家审查,并在1988年11月~12月南宁全国“土石坝情报网年会”及浙江省在成屏召开的面板坝现场交流会上征求代表意见后,编写组讨论修改,形成《规定》的讨论稿。1989年5月在湖北宜昌“面板堆石坝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上,征求与会代表的意见,并邀请部分专家召开了《规定(讨论稿)》的审查会,会上基本肯定了其总体框架结构,进一步明确了编写原则。会后,编写组对《规定(讨论稿)》作了修改。1989年8月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在北京约请有关专家和编写组部分成员,就《规定(讨论稿)》总的框架、章节的划分以及内容等,进行了更具体的讨论。经编写组修改,1990年元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向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1990年10月在西宁召开的面板堆石坝学术交流会上,也征求了代表意见。在此基础上,1990年12月完成送审稿,并根据有关单位意见及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改名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1991年元月在天津杨村召开的《规范》(送审稿)审查会上原则通过,并根据审查会专家意见经局部修改后,1991年2月完成报批稿。

本规范共分九章及一个附录,主编单位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负责第一章、第四章的编写及全规范的统稿工作,其他各章的编写分工为:辽宁省水利电力厅负责第二章、第九章和附录,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第五章、第八章,新疆八一农学院水利系负责第七章,陕西省水利电力土木建筑勘测设计院负责第三章和第六章。

本规范(送审稿)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为纪云生同志,参加送审稿和报批稿的修改及审定工作的有李允中、许红波、张严明等同志。

本《规范》是我国第一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编制过程中,特别注意广泛收集、总结我国第一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国外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成功经验和有关技术标准。但我国兴建混凝土面板坝的历史不长,加之编写经验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使用者发现问题后及时函告主编单位。

目次

1 总则

2 导流与渡汛

3 坝基与岸坡处理

4 筑坝材料

5 堆石坝填筑

6 面板与趾板施工

7 止水设施

8 观测仪器埋设

9 质量控制

1 总则

1.0.1 明确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级别,可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中的有关条款确定。

建于峡谷河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库容较小的情况下,其工程等级按标准划分可能是Ⅳ、Ⅴ级,但坝较高,因此必须强调当坝高超过70m时,不论工程等级,仍应遵循本规范。

1.0.2 研究和应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是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并可促进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对此,本条强调以既积极、又慎重的科学态度,在进行试验、验证、评定后,并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条件下,积极采用。

1.0.3 本条明确本规范与现行有关施工规范的协调与统一。本规范是针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的特有问题作出规定,以替代和补充有关施工规范中相应的内容。因此,对本规范未列入的有关施工要求,还应遵照有关专项施工规范执行,如坝体堆石填筑,参照《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面板混凝土施工,参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2 导流与渡汛

2.0.1 施工导流、渡汛方案的选择,是土石坝施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方案合理,不仅可以降低施工导流费用,还可缩短工期。在确定施工导流渡汛方案时,要充分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自然情况及施工条件,经过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2.0.2 面板堆石坝可以在有保护的条件下利用堆石坝体挡水甚至过水渡汛,以减少导流建筑物的规模。这既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途径之一,也是施工的需要。对于面板堆石坝施工,特别是当工程规模很大或导流流量很大时,若不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则往往需要加大导流建筑物规模,使施工费用大幅度增加,同时,施工强度也很难满足安全渡汛的要求。西北口坝如果采用高围堰全年挡水方案,其围堰高度约50m,回填方量60万m3(其中粘土14.6万m3),为修建高围堰,需要耗费大量投资,而且会推迟工期一年。因此,采用坝体挡水方案具有较多优点。

2.0.3 当确定坝体挡水渡汛方案时,则必须对上游坡面进行防渗固坡处理,目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碾压砂浆固坡:在垫层面进行斜坡碾压后,摊铺5~8cm厚的水泥砂浆,用振动碾压实,以形成坚固的表层。我国成屏坝以150#砂浆固坡,挡水深18m,关门山坝采用50#砂浆固坡,挡水深11m,均取得了良好的挡水效果。

(2)喷射混凝土固坡:在碾压后的垫层表面喷5~8cm厚的混凝土,以起到防渗、固坡作用。这种方法在南美使用较广泛。我国西北口坝采用该法,汛期挡水水深达30m,效果良好。

(3)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固坡:在压实后的垫层表面,喷洒2~3层乳化沥青,各层间并撤以河砂,进行碾压,形成坚实表层。澳大利亚大部分面板坝均采用了此种固坡方法。

2.0.4 利用堆石坝体汛期过流时,必须对坝体进行保护,特别是要保护下游坝坡,以免冲刷破坏。在澳大利亚,由于水文、气象因素特殊,几乎所有的面板堆石坝施工中都对下游坡进行过水保护,随时准备过流。

图2.0.4-1 罗沃尔伦坝的钢筋网保护

1—锚筋:底部钱筋φ5mm,长19m;上部锚筋φ2mm,长7m,水平向间距1500mm;2—面层钢筋网:链式连接的网,用4mm铁丝,网孔尺寸50mm×50mm,网高23mm;3—水平的主筋φ2mm,竖向间距1350mm;4—

第2填筑层;5—第1填筑层堆石体过流保护措施,早期常用

加筋堆石,具体做法是在下游堆石坡

面,分层铺设钢筋网,并用水平拉筋

锚入堆石体内。据统计,一般保护网

所用钢筋直径及网格尺寸,纵向钢筋

采用φ14~28mm,间距15~45cm;横

向钢筋用φ8~24mm,间距25~

100cm;水平铺筋用φ20~38mm,长

4~6m,水平间距为0.5~3m。钢筋网

布置可参阅图2.0.4-l。

由于设置钢筋网和堆石体填筑施工干扰较大,近期澳大利亚修建的一些面板坝,大都采用圆筒形钢筋石笼护坡。1981年建成的马琴托士(Mackintosh)坝,高75m,下游坡采用圆筒形钢筋石笼防护,为防止过水对石笼的破坏,采用垂直防护墙结构,如图

2.0.4-2所示。钢筋笼顺坝轴线水平分层放置,笼径0.94m,长2.4m,钢筋直径5mm,网格尺寸为50mm,每个石笼均以锚筋分别锚固,基础部位每笼用4根90mm×12mm、长8.6m扁钢锚固,顶部用2根75mm×9mm、长25.5m扁钢钱固,垂直墙高达23m。

默奇松(Murchison)坝的圆筒形石笼则是顺坡面放置,为防止漂木对石笼的破坏,在笼间浇筑混凝土,每个石笼用一根φ24钢筋锚固,如图2.0.4-3所示。澳大利亚1986年完建的利斯(Reece)坝,高122m,亦采用了顺坡水平安放钢筋笼的过水保护措施,如图2.0.4-4所示。因钢筋笼不再拆除,作为坝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求装笼石料要符合坝料要求,在振动台上填充,使其充分密实,汽车运上坝面,吊车安装。采用预制石笼后,使施工速度加快。

图2.O.4-2 马琴托士坝的下游坡过水保护1—堆石;2—锚筋;3—圆筒形钢筋笼垂直墙

图2.0.4-4 利斯坝堆石分区

1—防浪墙;2—混凝土面板;3—2A区;4—2B 区;5—2C区;6—混凝土趾板;7—2B区(坝顶堆石);8—3B区;9—2B区;10—用于充填钢筋笼的3C区;11—河床砾石层

图2.0.4-3 默奇松坝下游坡过水保护1—堆石;2—圆筒钢筋笼护坡;3—锚筋;4—钢筋笼混凝土;5—圆筒形钢筋笼;6—水平锚筋;

7—插筋

至于坡面保护的高度,各坝差别较大,约在2~50年一遇洪水位左右,大部分采用10年一遇洪水位,有一些工程还进行风险性分析,以获技术经济最优方案。

坝体过流将对填筑面造成一定冲蚀和淤积,为确保坝体质量,应予处理。

2.0.5 已建成的面板坝,大都采用低围堰保护、枯水期正常施工及大汛期坝体过流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这一措施所需费用最少。

2.0.6 渡汛临时断面失事将导致溃坝,因此,其顶部高程、坝坡等,须进行认真设计。

3 坝基与岸坡处理

3.1 一般规定

3.1.1 本条强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基与岸坡处理的重要性。坝基的稳定和安全是保证面板坝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趾板地基又是面板坝防渗的关键部位。而且由于坝基与岸坡处理系隐蔽工程,若处理不当不仅直接影响坝的安全,亦较难补救,甚至拖延工期和增加投资。因此,本条提出对坝基与岸坡的处理,必须按设计要求与有关规范认真施工,并应特别注意趾板地基的处理。

工程实践表明,地质勘察工作不仅仅限于设计阶段,而且要延续到施工阶段。在施工期间,对坝基与岸坡的开挖清理,常会发现一些新的地质问题,有时甚至还会发现重大地质问题。为此,本条还强调在坝基与岸坡处理过程中,应有地质人员参加,如实、准确地进行地质描绘、编录及整理。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使坝基与岸坡处理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确保工程质量。

3.1.2 在面板堆石坝施工中,岸坡附近的截流排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垫层冲蚀破坏。哥伦比亚坝高148m的萨尔瓦兴娜坝,在施工过程

中曾发生雨水严重冲蚀上游垫层的问题,为修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事后,在紧靠趾板外缘设置了挡坎,并在斜坡上修建木制导流槽。当被冲蚀的区域重建时,又遇到一场暴雨,两小时达60mm。由于已采取上述防护措施,因而没有引起什么问题。如安其卡亚及西北口工程,在施工中也发生过类似问题。据此,本条特别提出在岸坡处理时,应采取截流排水等措施,如在趾板外缘砌筑临时挡坎,或在岸坡上修筑专门排水系统,以防止岸坡暴雨径流对上游坝坡及垫层造成冲蚀破坏。

3.2 坝基与岸坡开挖

3.2.1 已建成的面板坝工程都十分重视趾板部位的地基定线与开挖,趾板最终定线是在施工过程中完成的。为了获得地质条件较好、开挖与处理工程量较省的趾板线,有时还需要对坝轴线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

3.2.2 两岸岩石岸坡的趾板地基开挖清理,要力求连续平顺,目的在于避免因地基突变而引起不均匀沉陷,导致面板局部应力集中。1986年,泰国的高兰坝(高130m),在成功地运行2年以后,突然发生裂缝事故,引起严重漏水。1986年7月对面板检查,发现面板裂缝位于较高凸起的岩石附近,该凸起岩石明显地将堆石体分成两个部分。裂缝几乎从上至下贯穿面板,裂缝最大宽度达7mm。产生这些裂缝的原因是,岩石突起的两侧与凸起的上方的沉陷不同所致。

对于趾板上游岸坡开挖揭露的岩石,如裂隙发育、风化速度较快时,必须采取喷水泥砂浆或喷混凝土的保护措施,以防止岩石表面风化、波浪淘刷等的破坏。

3.2.4 本条内容系综合国内外面板堆石坝坝体下覆盖层处理的资料提出的。

如我国1988年建成的坝高58.5m的关门山坝,坝轴线下游的河床砂砾石覆盖层,经勘查无软弱夹层存在,予以保留。坝轴线上游部分,最初根据面板应力分析结果,考虑到坝基沉陷对面板影响较大,故原计划将该部位2~6m厚的河床砂砾石覆盖层全部清除;但在施工中发现,沉积于河床部位的砂砾石非常密实,将其挖除而换填以堆石料并无必要。

我国坝高95m的西北口面板坝,经坑探与趾板基础开挖,查明河床覆盖的7~8m厚的砂砾石层没有淤泥及粉细砂层。根据试验结果,砂砾石不仅级配优良而且变形模量大于堆石。因此,确定仅挖除靠近趾板50m范围的砂砾石覆盖层。

澳大利亚1971年建成的110m高的塞沙那坝,保留了堆石坝体下6m厚的砂砾石覆盖层。这是因为考虑到砂砾石比较完好,并且在蓄水前大坝重量可以使其固结。根据监测结果,坝的运行性态良好。

哥伦比亚1985年建成的坝高148m的萨尔瓦兴娜坝,坝基为厚约30m的冲积层,原决定全部挖除。但在开挖上游围堰基础时,发现冲积层为密实的砂砾石,与坝体内用振动碾压实的砂砾石相近,可作为坝基承载层,确定直接在冲积层上填筑坝体。蓄水以来变形较小,运行情况良好。

上述已建工程的实践表明,对面板坝堆石坝体下的覆盖层,应改变过去一概挖除的过高要求,先布置方格网点,勘探查明覆盖层的组成及其性状,是否有淤泥、泥炭、粘土和细粉砂层,通过试验测定砂砾石层的密实度、级配与有关力学指标,再确定开挖范围与深度。

3.3 基岩防渗处理

3.3.1 趾板地基承受的水力梯度最大,因此,除对地基进行固结和帐幕灌浆以外,还必须对趾板部位岩石节理和裂缝进行严格的处理。基岩表面节理和裂缝中,一般有充填物,承受水力梯度的能力不高,需要清除充填物后,灌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以提高其抗冲蚀能力。地基开挖好后,进行严格冲洗,不应留有任何松散颗粒,目的是使趾板混凝土与岩石牢固结合。当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会引起严重渗水时,需要浇筑混凝土盖板或喷射混凝土;为防止细料被渗漏带出,盖板后还需铺设反滤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趾板地基承受大的水力梯度。

3.3.2 本条规定对与趾板相交的断层或破碎带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主要是消除它在渗漏、管涌与溶蚀等方面的危害。顺河向的断层、破碎带常是库水渗漏的通道,必须予以特别注意。

3.3.3 趾板基础的灌浆是为了减小通过趾板基础的渗漏量,保证地基的稳定性,要求通过灌浆截断渗流通道及加固可能发生浸蚀的地层。因此,灌浆作业除严格遵守《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DJ210—81)外,还提出了三点要求:

(1)面板堆石坝的趾板即为灌浆的盖板,因此,只有在趾板混凝土浇筑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在其上进行灌浆施工。为便于灌浆钻孔,防止破坏趾板钢筋,根据国内外经验,趾板宜预留灌浆孔。

(2)如果在水库蓄水后再进行灌浆施工,将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在上游水头的作用下,地下水压力高,渗透流速大,灌入的水泥易被渗水带出而影响灌浆质量。因此,本条强调水下部位的灌浆,应在水库蓄水前完成。

(3)为保证灌浆质量,应进行灌浆试验。在保证不致将趾板抬起的条件下确定灌浆压力,灌浆时严格控制灌浆压力。

4 筑坝材料

4.1 料场规划

4.1.1 为保证料源的质量和储量,本条强调施工单位在进入现场后,应对设计给工程提出的料场进行复查,确定料场的质量和储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并在料场复查和设计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工程施工总进度的安排,做好料场开采规划:如料场开采顺序,梯段开采高度、掌子面分块分段长度,堆、弃料场地,风、水、电设施、火工材料库、运输道路、排水系统的布置,以及钻爆、挖、运设备的配备等。

在西北口面板堆石坝工程施工中,由于对料场选择及坝料开采经验不足,料场规划简单化。尽管施工单位挖运设备生产能力强,也无法满足坝体挡水安全渡汛所需要的开采强度,造成料场供给受影响,致使当年坝体填筑到渡汛挡水高度的目标受挫,坝体被迫采取过流渡汛保护,耗资上百万元,原预计可缩短一年工期的目标也未能达到。可见,搞好料场规划的重要性。

4.1.3 垫层料制备系统,要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和规模,并要有一定储备数量,否则,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如湖南株树桥面板坝工程,因垫层料供应不足,致使垫层料层面低于过渡料和主堆石料,形成了高差达29m,使后续垫层料填筑时,两种坝料结合处压实不匀,坝料纵向结合层面出现断续沉陷开裂缝,缝隙达3~5cm。后来进行了返工,重新填筑,可见,垫层料要有足够的储备量,以适应坝体填筑强度同步上升的需求。

4.2 坝料开采与加工

4.2.1 面板坝主堆石料及过渡料,由于粒径较大,常由石场直接开采,为获得较好级配坝料及较大的开采强度,绝大部分已建和在建面板坝工程,采用了深孔梯段开采及微差挤压爆破技术,采用100型钻,梯段高度约为12~15m。

爆破试验的目的,是为施工提供合理的爆破参数,以获得粒径与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及成本低廉的坝料。爆破试验应在主要料场中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对于中、低坝,亦可结合施工进行试验工作。

4.2.2 垫层料颗粒设计较粗时,如经爆破试验可以满足垫层料设计级配要求,垫层料也可以由来石场直接开采,可使造价大幅度降低,关门山工程已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4.2.3 砂砾石料场,大都分布在河床附近,施工受河水及地下水影响大。对寒冷地区,冬季冻深较大,而冻结后的砂砾石料会使机械开采困难。因此,为保证冬季正常施工,必须储备足够的坝料,以降低砂砾石的含水量,供冬季坝体填筑使用。

4.2.4 料场开采结束后,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和危岩,若不处理,可能成为事故的隐患。料场的开采,破坏了周围的农田和植被,因此,为保护周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也应采取一些环保措施予以处理;即使在库内淹没线以下的料场,进行适当处理,也将有利于养殖业生产。

4.3 道路与运输

4.3.1 在现代土石坝施工中,自卸汽车运输占主导地位,国内90%以上的土石坝施工,均采用了正铲装车、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因此,提高汽车运输效率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措施是建好场内外道路。布置运输线路应重视以下问题:优先考虑单向循环线路,使轻型、重型汽车互不干扰;同时,还需合理确定路面等级,尽量降低纵坡坡率,以提高行车速度。

面板坝坝址常位于河流的中上游,由于山谷狭窄,公路大都顺河流走向修建,如把防洪标准定得过高,势必抬高路面、加大桥涵,使筑路费用加大,另外,临时公路即使遭到损坏,恢复也较容易,因此,防洪标准可以较低。根据国内外建坝经验,其防洪标准以不低于5年一遇为宜。

4.3.2 一般山区公路的标准较低,大都不能满足大型施工运输机械的运行要求,因此,施工队伍进场后,应对可利用的永久公路路段,进行安全复校。坝下游坡是否设置“之”字形上坝道路,设计中应有明确规定。

4.3.3 在面板坝施工中,运输线路难免跨越趾板和垫层区。工程实践已经证明,只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线路跨越趾板和垫层是不会有问题的。至于保护措施,有的采用钢栈桥跨越,但大多数工程是采取在趾板上垫以一定厚度的石渣来保护的。位于垫层区或其它部位的坝内道路,要求按坝体规定的料物填筑,并进行压实,不允许以浮渣筑路。

4.3.5 运输工具的选择,应按坝料性质、运输条件、施工强度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后选定。堆石料以采用较大吨位揭自卸汽车为宜;砂砾石料则可用自卸汽车,也可用皮带运输机,但宜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5 堆石坝填筑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目录 简介 沿革 制作方法 编辑本段简介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钢筋混凝土面板碾压堆石坝)是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 ,世界上最高的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中国2011年竣工的233m高的水布垭水利枢纽。斜墙(或面板)堆石坝防渗体位于堆石体上游,材料有土料(图4)、钢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木材等。防渗土体可以放在堆石体上游,也可在土斜墙上设置较厚的堆石层。 主要由堆石体和防渗系统组成,即:面板、趾板、垫层、过渡层、主堆石区、次堆石区组成。 编辑本段沿革 面板堆石坝的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时期,1850~1940年是以抛填堆石为特征的早期阶段,该阶段修建的面板堆石坝坝高一般低于100m,坝体变形较大,面板开裂渗漏问题严重;1940~1965年为从抛填堆石到碾压堆石的过渡阶段,该阶段面板堆石坝的发展基本停滞;1965年以后是以碾压堆石为特点的现代阶段,碾压堆石完全取代了抛填堆石,随着薄层碾压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面板堆石坝的数量和高度迅速增加,逐渐成为当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主流坝型之一。 面板堆石坝最早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的矿区,当时的堆石坝采用木面板防渗。经过150余年的发展,现代面板堆石坝基本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因其具有造价低、工期短的特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已成功建设200m级的高坝。坝工界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150m级面板堆石坝的筑坝技术是成熟的,而200m级面板堆石坝的筑坝技术还需改进和完善。中国最高的面板堆石坝为湖北的水

布垭,坝高233m,建成于2008年。国外最高的面板堆石坝为秘鲁的莫罗·德·阿里卡,坝高220m,在建。 编辑本段制作方法 斜墙(或面板)堆石坝防渗体位于堆石体上游,材料有土料(图4)、钢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木材等。防渗土体可以放在堆石体上游,也可在土斜墙上设置较厚的堆石层。瑞士1967年建成的马特马克坝,高120m,防渗斜墙用砾质土填筑,上游坡较陡为1:1.7~1:2.1。钢筋混凝土斜墙(或面板)堆石坝,坝的上下游坡都接近堆石的自然坡。早期的钢筋混凝土斜墙坝,在斜墙下部干砌一层片石做垫层,以防止面板出现裂缝漏水。60年代以后发展的碾压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图5),在面板下一般设置一层垫层料和一层过渡层,靠近面板的垫层料要求渗透系数为10-2~10-4cm/s,当面板出现裂缝或止水破坏时,可防止大量漏水。钢筋混凝土面板可以做成只设竖向缝或分设竖向缝和水平缝。沥青混凝土可采用单层或双层。1936年阿尔及利亚建成埃尔格里卜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72m。木材做防渗体,现在已经很少采用。

初步设计阶段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大纲范本讲解

FCD31010 FCD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i

FCD31010 FCD 1999年10月 ii

_____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______ 勘测设计研究院 ______ 年—月 目录 1综合说明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 ( 4) 3 基本资料 (4) 4 面板坝布置 (9) 5 坝体设计 (10) 6 坝体计算 (13) 7 基础处理 (14) 8 坝体原型观测设计 ..................................................... ( 15) 9 工程量计算及设计成果 ................................................. ( 16)

1 引言 工程位于 ____ 省 ______ ( 县)以 __ km 的 _____ 河上,是以 ______ 为主,兼顾 (结合 ) 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 ________ m,最大坝高 ______ m 总库容 _______ 32 m ,电站总装机容量 ______ MW 年发电量 ______ kW- h ,灌溉面积 _____ hm 。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 _______ 年 ____ 月由 ____ 审查通过,选定坝址为。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1) 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 (3) 可行性研究地质报告、建材试验报告 (4) 可行性研究专题报告 (5) 设计合同及设计任务书 (6) 初步设计地质报告、建材试验报告 2.2 主要设计规范 3 基本资料 3.1 工程等别与建筑物级别 (1) 工程等别 工程,水库总库容 x 108nf ,防洪效益 ,灌溉面积 hmf ,水电站装 机容量 MV ,按SDJ 12 — 78的规定,本工程为 等。 (2) 建筑物级别 根据 SDJ 12—78中表 2确定建筑物的级别为: _______ 级; 永久主要建筑物拦河坝为 _______ 级; 永久次要建筑物为 _____ 级; 临时建筑物为 _____ 级。 3.2 气象 (1) 气温与水温 1) 气温 表1 气温表 单位:C 行) 及补充规定; (2)SDJ 218 — 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3)DL 5016 — 9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 (4)SL 49 — 9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5)DL 5073 — 199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6)SDJ 20 78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7)SDJ 338 — 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8)GB 50201 — 94 防洪标准。 (1)SDJ 12— 78 ( 试行 ) ;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山区、 丘陵区部分 )( 试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目次 I总则 2导流与渡汛 3坝基与岸坡处理 4筑坝材料 5堆石坝填筑 6面板与趾板施工 7止水设施 8观测仪器埋设 9质量控制 附录A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技术要求条文说明 1总则

1.0.1 本规范适用于一、二、三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砂砾石填筑的坝) 的施工。四、五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可参照执行。 对于坝高超过70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不论工程等级均应按本规范执行。 1.0.2 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积极试验论证,经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采用。 1.0.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 2 导流与渡汛 2.0.1 应充分研究坝址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及施工条件的特点,慎重确定施工导流与渡汛方案。 2.0.2 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下列有利因素: (1) 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上游垫层坡面经防渗固坡处理后可直接挡水。 (2) 施工初期,对下游坝坡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后,允许坝体过流。 2.0.3 当确定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挡水时,必须对上游坡面进行碾压砂浆、喷射混凝土或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等防渗固坡处理。 2.0.4 当确定坝体过流时,宜用加筋堆石或钢筋石笼等,对下游坝坡进行保护。石笼块石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坝体过流后,应对坝面进行认真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2.0.5 选择导流、渡汛方案时,宜首先研究以低过水围堰保护、枯水期正常施工和汛期利用坝体与导流建筑物共同泄流方案的可行性。 2.0.6 采用临时断面挡水渡汛时,应对临时断面进行设计。 3 坝基与岸坡处理 3.1 一般规定 3.1.1 坝基、趾板地基及岸坡的处理,均属隐蔽工程,应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认真施工。处理过程中地质人员应如实、准确地进行地质描绘、编录及整理。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 3.1.2 处理岸坡时,应采取截流排水等措施,防止两岸山坡雨水冲刷垫层。

砼面板堆石坝施工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 前言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成为我国坝工设计中的主要坝型之一。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至1999年末,短短15年中,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有70多座(西北口、吉林小山等)。拟建坝高超过100米的24座土石坝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有20座,占83.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一方面是因为筑坝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投资省;更重要的是,土石坝大型施工机械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采用,以及其高强度的填筑、施工工期较短、分期填筑的灵活性、施工设备可以充分利用、施工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等优点。 一、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概述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78m,坝顶长1168m,面板面积18万m2。是当今已建和在建同类坝型中高度位居世界第二,其余规模都

居第一的工程。 坝体分为6个填筑区(见图1):垫层料区(ⅡA)、过渡料区(ⅢA)、主堆石区(ⅢB)、次堆石区(ⅢC、ⅢD);上游周边缝区的粉煤灰和细粉砂嵌缝带和粘土铺盖及任意料回填区;下游量水堰过渡料、粘土防渗铺盖和任意料的填筑区。 大坝填筑的主要技术指标及施工参数如下: 分区号最大粒径(mm)铺料厚度(m)碾压遍数加水量(%)ⅡA 80 0.4 6 10 ⅢA 300 0.4 6 10 ⅢB 800 0.8 6 20 ⅢC 800 0.8 6 ⅢD 1600 1.6 6 20 二、坝体填筑分期施工 对于堆石坝的整体性和尽量减少坝的不均匀沉降来说,尽可能地保持坝体全断面平起上升最为理想。但是,施工中往往受到填筑强度、渡汛要求、混凝土面板的浇筑、观测设备的埋设、观测房的修建等因素的制约,全断面填筑平起上升很能难做到。结合渡汛、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 1案例介绍 某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主要由溢洪道、提水泵站、供水管道及下游灌区管线组成,最大坝高为,工程等别为Ⅲ等,工程规模为中型。大坝总库容为万m3。坝体主要由挤压边墙混凝土、混凝土面板、垫层区、过渡区、堆石区、下游护坡等。大坝上游垫层保护使用挤压边墙施工技术来进行施工。 2挤压边墙施工技术的优点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主要是使用机械挤压的方式来形成墙体,然后利用挤压过程中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向前移动。在填筑上游坝面的各个垫层之前,要先使用挤压边墙设备顺着上游垫层料区的坡面提前制出一个低弹性模量、低强度、半透水的干性墙体,墙体厚度和垫层压实厚度一致。混凝土施工3~5h 后,使用垫层料后方进行回填,然后进行碾压。达到规定要求后,再按照上述工序继续向上填筑,直到形成一个强度和完整性均良好的混凝土坝面。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施工,施工速度快,可以同时进行垫层料、过渡料和坝体堆石料的生产,相较于常规作业方法,有下述五个方面的优点:(1)可以一次性完成上游坡面和同层垫层料的填筑施工。在进行上游坡面垫层施工时,不需要碾压斜坡、整修坡面、超填削坡等施工,可以提高碾压和填筑的施工速度,使坝体的施工效率增加;(2)使用垂直碾压的方式代替了无侧向约束的坡面斜坡碾压,提高了垫料层的密实度,面板的抗水压能力和支撑能力提升;(3)可以一次实现上游坡面的成型。施工过程中堆石体填筑、过渡层施工、垫层施工可以同时提升,便于施工管理;(4)在施工的同时,可以有效保护坡面,使坡面的抗雨水冲刷和汛期抗洪水冲刷能力提升;(5)整个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碾压设备、整平坡面设备以及坡面防护设备,施工参与人员少,经济性佳。 3挤压边墙的施工 布置边墙 通常情况下,在趾板和垫料层连接的小区料上布置挤压边墙。挤压边墙主要是使用挤压机进行连续挤压后形成的一个混凝土小墙。本工程中,上游坡面设计比例为1∶,垫层填筑压实层设计厚度为40cm,因此,设计挤压边墙的顶部宽度为10cm,高度为40cm,底部宽度为71cm的梯形结构,下游坡比为8∶1,上游坡比为1∶。 挤压边墙配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试验 为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确保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达到要求,混凝土湿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影响挤压机的正常行走。为了便于施工,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本工程设计C5级标号的混凝土来进行施工。以干硬性混凝土配合比来设计墙体混凝土,设计水的使用量为95~120kg/m3,水泥的使用量为85~100kg/m3,设计水灰比为~,要求混凝土的渗透系数控制在10-2~10-3cm/s,混凝土抗压强度为1~3MPa,参考推荐配合比,在施工现场进行复核以后,将挤压边墙的最佳施工配合比确定出来。 平整施工场地 在边墙挤压施工时,为了方便设备施工,要先对施工场地进行整平,使用垫层料填平趾板头部下游三角槽,然后从趾板顶部高层

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DL/T5169—2002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前言 《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是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1999]40号文《关于确认1998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的要求进行修订的。编写的原则和方法执行DL/T600-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本标准是对SD207—19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以下简称原标准)的有关模板工程部分进行修订。 模板工程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分项工程,对工程进度、质量和经济效益均有重要的影响。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模板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在模板材料方面,还是在模板类型和施工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原标准中有关模板工程的有些内容,已不适应现在施工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本标准自1998年11月开始编写,经过编写人员分工起草交叉初审、集中讨论,于1999年6月完成初稿,1999年10月提出征求意见稿。经征求有关单位及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后,2000年6月提出送审稿。按送审稿审查会的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后,于2000年7月提出报批稿。 本标准包括范围、引用标准、术语、总则、材料、设计、制作、安装和维护、拆除与维修、特种模板等10章和附录A(提示的附录)以及条文说明。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SD207—1982中“模板工程”部分。 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水电建设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常焕生、于振全、朱纯祥、胡金洲、范建章、苏萍。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大纲范本

FJD31080 FJD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设计阶段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7年11月 1

水电站技术设计阶段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技术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2

目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设计基本资料 (4) 4. 坝体布置 (9) 5.坝体设计 (9) 6.坝的计算 (12) 7.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面板设计 (13) 8.面板与岸坡、基础及刚性建筑物的连接 (17) 9.基础处理 (18) 10.原形观测 (19) 11.技术专题研究(含试验) (20) 12.工程量计算 (21) 13.设计成果 (22) 3

1 引言 工程系建在河(江) 游,距市(县) km。水库总库容亿m3,是以、为主和、的综合利用水库。本工程主(副)坝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m,坝顶长m。属等工程。 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于年月经审查通过,并以文进行了批复。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或本专业的文件 (1) 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 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批文件; (3) 工程专题研究报告; (4) 工程有关文件或会议纪要。 2.2 主要设计规范 (1) SDJ 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 分)和补充规定(试行); (2) SDJ 218-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及修改和补充规定; (3) SLJ 01-88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准则; (4) SDJ 10-78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5) SDJ 20-78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 (6) SDJ 14-78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试行); (7) SL 52-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8) SL 47-94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9) SDJ 207-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10) SDJ 213-83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 (11) SD 220-87 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 (12) SL 62-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3. 设计基本资料 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的创新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的创新 陕西省水电工程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陕工局集团公司近年来承建了多座面板坝工程,在高寒、干旱环境下混凝土面板施工积累了大量施工经验,小粒径筑坝技术拓宽了面板堆石坝坝料的使用范围,上游坡面挤压边墙固坡技术,长面板混凝土施工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技术优势,这些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是对堆石面板坝筑坝技术的有益探索,值得其他工程项目借鉴,对我国面板堆石坝的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发展 陕工局集团公司是一支以各类拦河坝施工为优势项目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水电施工队伍,已建和在建各类大坝40余座,其中承建的面板堆石坝20座。近年来,承建的百米级以上面板坝4座(新疆乌鲁瓦提坝138m,甘肃龙首二级电站坝146.5m,湖北芭蕉河一级电站坝115m,黄河公伯峡坝139m),在这些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中积累了大量施工经验,并依托工程项目针对性的进行了一些施工专题研究,面板坝筑坝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技术优势。 1.高寒、干旱环境下混凝土面板施工工艺 我国西部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但该地区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冬季严寒漫长,雨旱季明显,并且多大风、霜冻、冰雹等灾害天气,这些都对面板坝施工带来不便。 陕工局集团公司自1994年以来在该地区先后修建了山口电站(坝高41m)、海潮坝水库(坝高56m)、楚松水库(坝高40m)、乌鲁瓦提水库(坝高138m)、喀浪古尔水库(坝高62m)、榆树沟水库(坝高65.7m)、白杨河水库(坝高66.8m)、公伯峡电站(坝高139m)等项目的面板堆石坝工程,在施工中通过不断的试验研究、工艺创新和工程实践,针对面板基础平整度不够、钢筋架立筋对面板形成基础约束,使面板不能自由变形以及砼表面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在砼内部外部产生温差,最终温度应力造成砼裂缝的产生、外界温度和湿度变化、风力作用使面板表层水分蒸发散失过快或受冻结冰,水泥不能完全进行水化反应,使其发生干缩及强度达不到设计标准从而产生裂缝等情况,总结了一套在高寒、干旱环境下修建混凝土面板的施工工艺。 1.1面板钢筋架立“预制网片、现场组装”工艺 面板钢筋架立国内通常采用在坝坡面现场焊接或绑扎方法,这种方法往往需占用较长的直线工期,在因度汛等要求而产生工期紧张等情况时,施工计划实现困难。乌鲁瓦提坝采用提前预制钢筋网片,现场使用卷扬机、有轨坡面钢筋台车等机具人工配合架立,现场电焊或绑扎连 117

砼面板堆石坝施工工艺与图片

砼面板施工工艺与图片 一:工程概况 红瓦屋水电站大坝长483m,面板厚度0.35m,上游面坝坡1:1.3,最大面板斜长62.75m,8m宽A型缝块编号为L1~L22,16m宽B型缝块编号为R1~R18, 共40个浇筑单元。砼强度等级C25,抗渗标号采用W8,抗冻标号采用F150,外掺粉煤灰与高效减水剂ZB-1A 和引气剂ZB-1G,设计面板砼总方量6793.8m3。 二:施工措施与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工作 1、修整挤压边墙砼坡面,工人系安全绳用十字镐把凸出坡面以外的砼挖除,再用高压水管冲洗松动石渣。 2、按AB缝分块线浇筑抹压100cm宽C20砂浆条带,并铺好PVC胶带 3、挖除趾板上下的石渣,修整趾板周边缝的铜片,按沥青与砂1:9的比例,浇灌沥青砂垫块并塞入PVC 胶带。 钢筋制安

1、在1583.5m高程的坝顶上安放2吨卷扬机架和砼配重块,用于提升坡面上的钢筋台车。 2、吊车把做好的钢筋台车吊到大坝坡面上,并与卷扬机上的钢丝绳连接,人工把钢筋放到台车上,卷扬机可以把台车下放到坡面上的任意合适的地方。 3、3人在坝顶下放钢筋,4人在坝坡上安装架立钢筋,8人在后面绑扎钢筋,1人电焊接头,16人班组流水作业法施工。钢筋网布置在面板的中部,顺坡主筋Φ20 a200,横向分布筋Φ18 a200,焊接接头长度10倍d,搭接接头长度35倍d,钢筋保护层厚度8cm。 面板滑模与侧墙模板施工及砼浇筑工序 1、坝顶设平面尺寸3.2m×2.5m的钢结构5吨卷扬机架两个,每个卷扬机架上放4个1.2m×1.2m×1.4m的砼配重块,用吊车把它们安放到位。每台卷扬机与滑模连接加一个动滑轮,走两道丝往上牵引。 2、安装侧墙模板,侧墙模板为55mm厚的木板与50×5角钢制成,角铁三角架安放间距1.5m,用长 500mm,Φ20钢筋一头磨尖,打入挤压边墙砼300mm深,固定好三角架。模板内侧用短钢筋头焊在钢筋网上抵住侧墙模板,使模板保持垂直。 3、滑模为钢结构设计,大梁两根Ⅰ50,底模钢板5mm厚,内部支撑系统10#槽钢与50×5角钢,滑模长18m,宽度120cm,操作平台上有钢筋栏杆,板尾设抹面架,重约6吨。待B型块浇完后再割断成两块滑模浇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条文说明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SL49—94 说明条文 目录 编制说明 1 总则 2 导流与渡汛 3 坝基与岸坡处理 4 筑坝材料 5 堆石坝填筑 6 面板与趾板施工 7 止水设施 8 观测仪器埋设 9 质量控制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编制说明 1987年12月,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局根据国本《规范》是我国第一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编制过程中,特别注意广泛收集、总结我国第一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国外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成功经验和有关

技术标准。但我国兴建混凝土面板坝的历史不长,加之编写经验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使用者发现问题后及时函告主编单位。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明确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级别,可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中的有关条款确定。 建于峡谷河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库容较小的情况下,其工程等级按标准划分可能是?、?级,但坝较高,因此必须强调当坝高超过70m时,不论工程等级,仍应遵循本规范。 1(0(2 研究和应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是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并可促进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对此,本条强调以既积极、又慎重的科学态度,在进行试验、验证、评定后,并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条件下,积极采用。 1(0(3 本条明确本规范与现行有关施工规范的协调与统一。本规范是针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的特有问题作出规定,以替代和补充有关施工规范中相应的导流与渡汛 2(0(1 施工导流、渡汛方案的选择,是土石坝施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方案合理,不仅可以降低施工导流费用,还可缩短工期。在确定施工导流渡汛方案时,要充分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自然情况及施工条件,经过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2(0(2 面板堆石坝可以在有保护的条件下利用堆石坝体挡水甚至过水渡汛,以减少导流建筑物的规模。这既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途径之一,也是施工的需要。对于

蒋家沟面板堆石坝颗粒级配设计及填筑标准

蒋家沟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料颗粒级配设计及坝体填筑要求 1、坝料颗粒级配设计 1.1 特征粒径选择 1)最大粒径D:垫层料80mm、过渡料300mm、主堆石料600mm、下游堆石料800mm。 2)特征粒径D K及相应的P K 垫层料中D K常取5mm。小于5mm颗粒的相对含量P5对垫层料的透水性起明显的控制作用。本坝垫层料中小于5mm含量P5取40%左右(35%~45%)。 其它料常取其平均粒径D50来表征,D50的大小决定着坝料的粗细,D50较大时坝面不平整度较大,增加施工费用和难度;D50较小时引起坝料强度降低;一般大约为最大粒径D的1/4~1/10。 本坝过渡料取D50=50~80mm、主堆石料取D50=80~120mm、下游堆石料取D50=120~200mm。 3)最小粒径D M及其相应含量P M 堆石坝料中常取D M=0.075mm(0.1mm),含泥量是影响坝料性质的重要因素。当含泥量增大到一定值后,坝料的抗剪强度急骤下降,渗透系数减小。 本坝垫层料P0.1≤3%、过渡料P0.1≤2%、主堆石料P0.1≤2%、下游堆石料P0.1≤5%。 1.2 级配曲线公式 优良级配曲线常为抛物线,一般用下式表示: P=A+(100-A)(d i/D)r(A)可以用两种特征粒径料及相应含量来确定A、r,一般r= -0.5~1.5。 坝料级配常以最大粒径D、最小允许粒径D M、特征粒径D K及其相对含量P M、P K来控制。 r值的试算求解:P K=P M+(100- P M)( D K r-D M r)/( D r-D M r)。 按堆石坝规范要求,推算出如下两个公式: 垫层料及过渡料:P(%)= -8+108(d/D)0.3、主、次堆石料:P(%)=100(d/D)0.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设计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设计 某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79.5m,坝顶长427.79m,宽高比为 2.38,属狭窄河床高面板堆石坝。其余枢纽建筑物均集中布置在左岸。右岸坝体上、下游分布2个石料场,其底部高程与坝顶高程相近,距坝体水平距离100~150m。坝址处河谷断面为不对称“V”形,左岸陡峭,为70°~80°的灰岩陡壁,高差300m左右。右岸相对较缓,为35°~45°的坡地。 工程计划于2001年10月15日截流,2004年4月1日下闸蓄水,2004年10月1日第1台机组发电,2005年9月30日完建。总工期为5年9个月,其中第1台机组发电工期为4年9个月。 2、坝肩开挖 坝肩及坝基开挖工程量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其中左坝肩陡峻,开挖边坡高达300m,为工程施工关键项目之一。开挖施工要尽量石渣落入河床,阻塞河道,另一方面又要求截流前尽可能开挖到河床水位附近,以保证直线工期。左岸坝肩开挖必须通过泄洪洞、引水洞等建筑物进口,施工干扰较大。 2.1施工布置 左岸开挖结合泄洪、发电引水系统进口开挖统一布置开挖公路,分高程布置了1087.5m公路、1117.5m公路、1147.5m公路、1227.5m公路,路基宽8m,泥结石路面。另外在陡壁上游斜坡1030m高程布置了一条4号支洞,直通陡壁1030m高程,在4号支洞出口至下游地面厂房

1000m高程布置一层截渣公路,宽15~30m,可拦截部分下河床石渣。右岸开挖公路结合天生桥、卡拉寨两石料场上坝填筑道路进行布置,在高程1147.5、1097、1050、996m布置了4层开挖公路。其中996m 公路是由进厂交通洞接3号施工支洞以交通洞的形式避开发电厂房基坑,通到上游围堰。 2.2开挖方法及进度安排 左岸坝肩开挖由分岔支线公路进入开挖面,分别在1250、1175m高程分上、下游两区同时施工,采用边坡预裂、15m一层台阶微差挤压爆破开挖。为减少石渣下河,爆破作业掌子面尽量垂直河床布置,靠陡壁边缘部分预留岩坎最后爆除。工作面石渣采用4m3挖掘机、2~5m3反铲装20~32t自卸汽车出渣。下河石渣在1030m高程截渣平台及河床用反铲及时清除。边坡支护与开挖平行作业。2000年5月开工,2001年10月底完成1010m高程以上开挖,历时18个月,完成石方明挖98万m3,平均开挖强度5.4万m3/月。 右岸坝肩开挖采取自上而下6~15m一层台阶开挖。工期安排与左岸坝肩同时开工,截流前要求挖到996m高程,历时18个月,完成石方明挖34.04万m3,覆盖层17.31万m3,平均开挖强度2.9万m3/月。 3、坝体填筑 3.1上坝运输方式 坝体填筑着重研究了自卸汽车直接运输上坝和移动式斜坡车联合运输上坝2个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规范规程清单(2018最新版)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精选(最新) G1499.1《热轧光园钢筋》GB1499.1-2008 G1499.2《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G2938《低热微膨胀水泥》GB2938-2008 G3408.1《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应变计》GB/T 3408.1-2008 G3408.2《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2部分:振弦式应变计》GB/T 3408.2-2008 G3409.1《大坝监测仪器钢筋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钢筋计》GB/T 3409.1-2008 G3410.1《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测缝计》GB/T 3410.1-2008 G3410.2《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2部分:振弦式测缝计》GB/T 3410.2-2008 G3411.1《大坝监测仪器孔隙水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GB/T 3411.1-2009 G3412.1《大坝监测仪器检测仪第1部分:振弦式仪器检测仪》GB/T3412.1-2009 G3413《大坝监测仪器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GB/T 3413-2008 G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2014 G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 G10597《卷扬式启闭机》GB/T 10597-2011 G11828.1《水位测量仪器:浮子式水位计》GB/T11828.1-2002 G11828.2《水位测量仪器:压力式水位计》GB/T11828.2-2005 G11828.3《水位测量仪器第3部分:地下水位计》GB/T 11828.3-2012 G11828.4《水位测量仪器第4部分:超声波水位计》GB/T 11828.4-2011 G11828.5《水位测量仪器第5 部分:电子水尺》GB/T 11828.5-2011 G11828.6《水位测量仪器遥测水位计》GB/T 11828.6-2008 G11826《转子式流速仪》GB/T 11826-2002 G11826.2《流速流量仪器第2部分:声学流速仪》GB/T 11826.2-2012 G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G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0待确认 G1417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B/T 14173-2008 G14627《液压式启闭机》GB/T 14627-2011 G15659《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GB/T 15659-2014 G1577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2008 G1577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2008 G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 G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 G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 G1645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 G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 G1645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5-2008 G16453.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2008 G17638《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8-2017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方案【最新】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方案 1、概述 用堆石或砂砾石分层碾压填筑成坝体,用钢筋混凝土面板作为防渗体的坝,称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该坝型主要由堆石体和防渗体组成,其中堆石体从上游向下游依次主要由垫层区、过渡区、主堆区和次堆石区组成;防渗体由钢筋混凝土面板、趾板、趾板地基的防渗帷幕、周边缝和面板间的接缝止水组成。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具有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筑坝,大量节省三材和投资;坝体结构简单,工序间干扰少,便于机械化施工作业;施工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小,有效年工作日数增加,加快工期;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特点,因此我国目前多项水电工程采用或拟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该坝各材料分区之间要满足水力过渡要求,从上游到下游渗透系数依次增大,下游坝料对上游相邻坝料有反滤过渡要求,因此,采用合理的填筑施工方法就显的尤其重要。 2、坝体填筑施工工艺 2.1坝体填筑施工 坝体填筑原则上应在坝基、两岸岸坡处理验收以及相应部位的趾

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但有时因考虑到来年渡讯要求,填筑工期较紧,所以在基坑截流后,一般前期除趾板区和坝后有量水堰施工区等有施工干扰外,其它区域覆盖层依照设计要求清理后即可考虑先组织施工。采用流水作业法组织坝体填筑施工,将整个坝面划分成几个施工单元,在各单元内依次完成填筑的测量控制、坝料运输、卸料、洒水、摊铺平整、振动碾压等各道工序,使各单元上所有工序能够连续作业。各单元之间应采用石灰线等作为标志,以避免超压或漏压。 2.2测量控制 基面处理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测量确定各填筑区的交界线,洒石灰线进行标识,垫层上游边线可用竹桩吊线控制,两岸岩坡上标写高程和桩号;其中垫层上游边线、垫层与过渡层交界线、过渡层与主堆石区交界线每层上升均应进行测量放样,主次交界线、下游边线可放宽到二至三层测量放样一次,施工放样以预加沉降量的坝体断面为准,考虑沉陷影响后的外形尺寸和高程,根据设计要求的坝顶高程为最终沉降高程,坝体填筑时需预留坝高的0.5%~1.0%为沉降超高。填筑过程中每上升一层必须对分区边线进行一次测量,并绘制断面图,施工期间定线、放样、验收等测量原始记录全部及时整理成册,提交归档,竣工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绘制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2.3坝料摊铺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监测、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1、2、3级碾压式土石坝的施工,4、5级土石坝应参照执行。坝高超过70m 的碾压式土石坝,不论等级均应按本标准执行。 对于200m以上的高坝及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工程应作专门研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722-1986 爆破安全规程 GB50201-1994 防洪标准 GB50290-1998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DL / T5128-200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SD220-1987 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 SDJ12-19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 SDJ17-19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DJ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SDJ218-19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DJ336-1989 混凝土大坝安全观测技术规范 SDJ338-19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SL52-19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60-19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2-19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L169-1996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SL174-1996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 SL237-1999 土工试验规程 3总则 3.0.1 为了反映近年来土石坝施工技术的重大进展,对SDJ213-8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以适应当前土石坝建设的需要。 3.0.2 土石坝的级别应按照GB50201、SDJ12、SDJ217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3.0.3 本标准按SDJ218的规定按坝高划分为高、中、低坝。 3.0.4 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文件、监理工程师签发的施工图纸,本标准及有关现行标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和施工技术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作为组织施工的依据。 3.0.5 应积极推广使用通过试验和鉴定的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3.0.6 应根据工程规模、进度和质量等要求,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应的机型,尽量使其配套成龙,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并应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 3.0.7 土石坝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4测量

浅谈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坡设计

浅谈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坡设计 [摘要]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坡设计可以按经验取值,但我们无法知道其安全度,因此重要的工程的坝坡设计仍需稳定分析计算。 [关键词] 混凝土堆石坝坝坡稳定 1.引言 我们在混凝土面板坝设计时,一般都是沿用经验来定坝坡,很少进行稳定分析计算,虽然说是说这是一种实用方法,但是我们无法知道其安全度,对于一些重要的工程,我们就应计算其相应的稳定分析。 2. 混凝土面板坝坝坡稳定分析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规范,来看下在设计大坝坝坡中如何根据规范对大坝坝坡进行取值,SL228—98和DL/T5016—1999《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规定:当筑坝材料为硬岩堆石料时,上、下游坝坡可采用1:1.3~1.4,软岩堆石体的坝坡宜适当放缓;当用质量较好的天然砂砾石筑坝时,上、下游坝坡可采用1:1.5~1:1.6。下游坝坡设有上坝道路时,道路中间的实际坝坡可以比该规范规定的坝坡值略陡,但平均坝坡应满足上述要求。 这两个规范提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坡参照已建工程,一般可不进行稳定分析,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须进行相应的稳定分析: ①坝基有软弱夹层或坝基砂砾石层中存在细砂层、粉砂层或粘性土夹层。 ②坝址位于地震烈度8、9度的坝 ③施工期堆石坝体过水或堆石坝体用垫层挡水度汛、且挡水水深较高时。 ④坝体用软岩堆石料填筑。 ⑤地形条件不利。 ⑥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中面板堆石坝上游坝坡具有水位骤降的运行工况时。 堆石坝的稳定分析是判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安全的前提条件,只有从安全角度出发,才可以优化坝体设计,从而节省投资、缩短施工工期。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稳定安全控制工况与土质防渗体的碾压式土石坝不同,混凝土面板或上述的面板堆石坝防渗体系可视为相对不透水层,因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稳定分析的控制工况为:施工期的上、下游坝坡和正常运用遇地震的上、下

SL49-9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SL49-94 主编单位: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 辽宁省水利电力厅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目录 1 总则 2 导流与渡汛 3 坝基与岸坡处理 4 筑坝材料 5 堆石坝填筑 6 面板与趾板施工 7 止水设施 8 观测仪器埋设 9 质量控制 附录A 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技术要求 附加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发市《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的通知 水建[1994」98号 为适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的需要,我部委托葛洲坝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与辽宁省水利电力厅为主编单位,组织编制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经审查,现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其编号为SL49一94,自一九九四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各地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建设司和主编单位。 本规范由水利部建设司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1 总则 1.0.1 本规范适用于一、二、三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砂砾石填筑的坝)的施工。四、五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可参照执行。 对于坝高超过70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不论工程等级均应按本规范执行。 1.0.2 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积极试验论证,经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采用。 1.0.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 2 导流与渡汛 2.0.1 应充分研究坝址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及施工条件的特点,慎重确定施工导流与渡汛方案。 2.0.2 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下列有利因素:(1)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上游垫层坡面经防渗固坡处理后可直接挡水。 (2)施工初期,对下游坝坡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后,允许坝体过流。2.0.3 当确定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挡水时,必须对上游坡面进行碾压砂浆、喷射混凝土或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等防渗固坡处理。2.0.4 当确定坝体过流时,宜用加筋堆石或钢筋石笼等,对下游坝坡进行保护。石笼块石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坝体过流后,应对坝面进行认真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2.0.5 选择导流、渡汛方案时,宜首先研究以低过水围堰保护、枯水期正常施工和汛期利用坝体与导流建筑物共同泄流方案的可行性。2.0.6 采用临时断面挡水渡汛时,应对临时断面进行设计。 3 坝基与岸坡处理 3.1 一般规定 3.1.1 坝基、趾板地基及岸坡的处理,均属隐蔽工程,应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认真施工。处理过程中地质人员应如实、准确地进行地质描绘、编录及整理。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 3.1.2 处理岸坡时,应采取截流排水等措施,防止两岸山坡雨水冲刷垫层。 3.2 坝基与库坡开挖 3.2.1 趾板部位的地基开挖可分两步进行。首先按设计线剥离表层覆盖物,将已揭露的地形、地质资料提交设计单位,供调整趾板位置或坝轴线时参考。最终定线后再进行基岩开挖。建基面应符合设计要求。3.2.2 岩石岸坡开挖清理后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趾板部位岩

某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的几点总结汇总

某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的几点总结 一、施工导流 某水电站主要建筑物为2级,导流建筑物按4级设计,导流标准采用10年一遇洪水,导流时段为当年11月至次年4月,导流流量为82立方米/s.导流洞布置在左岸,断面形式为半圆顶拱的城门洞形,混凝土衬砌厚度60厘米,衬砌后断面面积为36平方米。为加快施工进度,大坝上、下游围堰均采用坝基开挖的风化泥岩料进行填筑。 二、料场 主料场位于坝址右岸B,距坝址1.5千米。B料场出露岩层主要以T1m中厚层灰岩、厚层灰岩为主,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大于4500万帕,软化系数大于 0.75。 施工中曾在坝址上游约700米处开辟了A料场,共开采石料约3万立方米,后因溢洪道开挖的弃渣倾倒于此将料源污染被弃用。B主料场开采石料16万立方米,因开采过程中出现较多夹泥,因此又在大坝下游距坝址150米处另开辟了1个辅助料场,开采石料约5万立方米。此外,利用质量良好的溢洪道开挖灰岩料作坝料,共利用20余万立方米。 三、上坝道路 大坝开始填筑时,坝料由大坝上游左岸道路运至坝上:待坝体填筑至785米高程后,坝料从大坝下游左岸先后开辟出的下、中、上3条公路上坝,同时在左岸溢洪道开辟了1条上坝公路以保证坝料及溢洪道开挖料上坝:最后,在大坝右岸下游851米高程开辟了1条上坝公路,以作坝肩平硐灌浆、大坝填筑及面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道路。 四、主体工程施工 (一)基础开挖 坝址河谷为左缓右陡的不对称V型谷,两坝肩无冲沟切割。右岸795-865米高程之间大部均为陡壁且多为逆向坡,其下部地形坡度为60°-90°,而上部为30°-40°:左岸为一山嘴,岸坡上缓下陡多为顺向坡,地形坡度大多为20°-30°,局部达60°-70°。除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外,其余均为强岩溶地层,透水性较强。坝肩无大规模不稳定体,两坝肩均出露坚硬灰岩,河床及左岸有软质泥岩隔水层。坝基全部开挖至裸露基岩,其中泥岩挖至弱风化层上部并在验收后即进行喷混凝土保护。坝基共计开挖石方26万立方米、土方6.5万立方米,清除崩塌体1.5万立方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